为什么唐僧要去西天?
这个问题比较复杂,他一出生就是被算计的,一步步迫不得已去取经,但是如果说出发之前是大佬设计的,那么在取经的路上,他的真实想法有一次得到了暴露,就是我下面要说的事:
唐僧为什么取经?在通天河边彻底暴露了他的真实想法,让人唏嘘!
(杨角风谈西游第107期)
上一期我们提到了西游路上车迟国三个著名的大善人,一心一意为民着想,结果最后落得个死无全尸的下场,实在让人痛心,让人落泪。
这三个大仙一心一意辅佐国王,使得国家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也难怪三个大仙死后,国王的表现如此让人痛心:
那国王满眼垂泪,手扑着御案,放声大哭道:“人身难得果然难,不遇真传莫炼丹……”却说那国王倚着龙床,泪如泉涌,只哭到天晚不住。
什么是好人?什么是坏人?这个千古难题就摆在人们的面前,有人说秦始皇是坏人,他修了长城死了那么多人,但是也保障了国家长期和平;有人说隋炀帝是坏人,他修大运河,也死了很多人,要知道他这一举动联通了南北,实现国家大一统,况且现在还有在使用京杭大运河;有人说赵匡胤是坏人,他黄袍加身,还杯酒释兵权,要知道他结束了天下大乱,而且比刘邦,比朱元璋要仁慈的多!
所以这时候的国王迷茫了,一个国家的繁荣昌盛到底是天下苍生重要,还是信仰重要?
同样迷茫的还有一个人,那就是唐僧……
本期杨角风谈西游:唐僧为什么取经?在通天河边彻底暴露了他的真实想法,让人唏嘘!
1、奇怪的唐僧(一)
从乌鸡国到车迟国这一段路本来是顺顺当当的,如果取经队伍不去招惹乌鸡国假国王、不去搭理吊在树上的红孩儿、不去算计人家车迟国三大仙,也就只剩下泾河龙王的第九子了,而且这个孙悟空连出手都没出手,招呼了下西海龙王,人家乖乖的把唐僧送回来的。
而且这两个国家跟后面的国家不同,不同点在于,都曾受到过大旱的折磨,人民都被妖怪给救了,而且这两个地方的妖怪没有祸害苍生,也没有吃人的记载,论西游路上人民的幸福指数最高的国家,除了大唐,非乌鸡国和车迟国莫属,当然得排除出和尚和陈家庄的人。
其实从乌鸡国开始唐僧就变了,变得疑神疑鬼,也多次被徒弟们教训,对孙悟空的态度也变了,以前是动不动就一哭二闹三上吊,走两步就停,要不拉屎,要不就是要吃饭,反正就没消停过,实在不行,紧箍咒招呼。但是这段路好像他已经忘记了紧箍咒怎么念了,也不再使用,甚至孙悟空去调查唐僧听到的响声(五百和尚在做工)没有回来,作为大慈大悲的唐僧竟然是:
却说那唐僧在路旁,等不得行者回话,教猪八戒引马投西……三藏勒马道:“悟空,你怎么来打听个响声,许久不回?”
咦?唐僧不是爱管闲事吗?不是曾经让孙悟空去就乌鸡国井里的国王吗?怎么到了车迟国,这么着急赶路了?
2、奇怪的唐僧(二)
再说车迟国国王的痛哭,唐僧不是最擅长开导人了吗?为什么不过去开导一下国王,让国王明白他们是在帮他?
因为唐僧也明白,相对于车迟国国王,唐僧跟他的处境何其像啊,自己也是三个徒弟辅助,饿了有人化斋,渴了有人打水,累了有人铺床,被妖精抓了,有人来救,自己不高兴了还能念念紧箍咒,可是这个国王呢?本来指望这三个大仙保他江山永固呢,这下好了,说不定他们前脚一走,车迟国马上就要大旱,怎么办?和尚念经管用吗?
唐僧思索了很多,所以闭口不言,就眼睁睁的看着国王从天亮哭到天黑。最后还是孙悟空实在坐不住了,估计也感觉自己不好意思了:
行者上前高呼道:“你怎么这等昏乱……他本是成精的山兽,同心到此害你……他就害了你性命,把你江山一股儿尽属他了。幸我等早来,除妖邪救了你命,你还哭甚?哭甚!急打发关文,送我出去。”国王闻此,方才省悟。
这是哄孩子呢?孩子啊,可不能出门,出门有大灰狼,幸亏我在家,不然就把你吃了!这三个大仙整整辅佐了国王二十多年,要害早就害了,还会等到现在,我前面也说过了,他们三个确实是真心实意在修仙,祈祷有朝一日能奉仙箓,当神仙,绝不会杀生的!
但孙悟空两个“哭甚!”就把国王镇住了,他还能怎样?跟孙悟空拼命?这不是找死嘛,叹口气,你们快走吧,我想静静……
3、我们一路向西(一)
我们先看一下奇怪的“通天河”:
离开车迟国首都,他们一路向西啊,走过了春天和夏天,进入了秋天,然后这天,唐僧发话了:
“徒弟,今宵何处安身也?”
行者道:“师父,出家人莫说那在家人的话。”
三藏道:“在家人怎么?出家人怎么?”
悟空:你说呢?我们就是赶路的,不是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有路得走,无路也得走!
八戒:这死猴子,敢情你是没挑着担子,我不走了,我就要睡觉!
悟空:猪头痒痒了是吧?不行,趁着月光再走一会儿!
不一会儿就到通天河边上了:
八戒:走到头了吧?这下美了?
唐僧:小猪猪,我可怎么过啊?
于是猪八戒和孙悟空轮番试验这条河的长、宽和深,试完以后,刚刚告诉唐僧结果,这傻和尚又哭了:
三藏大惊,口不能言,声音梗塞道:“徒弟啊,似这等怎了?”
很快他们发现了一个石碑,上面写着“通天河”还有一行小字“径过八百里,亘古少人行”。
这个石碑就是扯淡,天蓬元帅曾经的天河水军,他怎么不知道还有通天的河?还少人行?河边的陈家庄可是灯火通明,还有结冰以后的河面,也是人来人往哦……
4、我们一路向西(二)
说是找地住,唐僧不愿意了,又哭着把唐王搬出来了,说自己要早日取经,当然最后他还得听孙悟空的,去了陈家庄。几个徒弟欢了,可惜唐僧不高兴了:
唐僧骂道:“这泼物,十分不善!我朝朝教诲,日日叮咛。古人云,不教而善,非圣而何! 教而后善,非贤而何!教亦不善,非愚而何!汝等这般撒泼,诚为至下至愚之类!”
唐僧对车迟国的事还耿耿于怀,我唐僧才是正统的取经人,你们三个充其量就是那三个大仙,再不收敛一下,小心身首异处,这群乌龟王八蛋!
可是这唐僧骂人家的同时,不想想自己,当晚吃人家的了,住人家的了,孙悟空和猪八戒也去降妖了,可惜妖怪跑了,要是搁以前,这唐僧肯定逼着孙悟空继续除妖,除不掉,咱就不走了,可是这次他变了,第三天一睁眼一看河结冰了,执意命令孙悟空等人马上起身去西天取经,取经重要!
三藏闻言,十分欢喜,与众同回陈家,只教收拾走路,那两个老者苦留不住……
这唐僧一意孤行啊,非要走,即使在通天河上,八戒也一再提醒,河里的妖怪还在,危险还在,吃小孩的恶行还在继续。而我们为了取经而取经的唐僧,根本就没想过让自己温饱的两个陈家人,以及方圆几十里几百里的童男童女,与其他说自己的徒弟,不如说他是“至下至愚之类”,真是实至名归!
唐僧算是明白了,为百姓着想,根本就不是天庭和西方大佬的考核指标,车迟国的三个冤魂还在呢,只有取经,早日到达佛祖脚跟那里,才是最大的安全,才是取经的目的,天下苍生?见鬼去吧!
(不小心又写多了,咳,剩下的内容,明天继续)
我叫杨角风,换一种视角看西游,你会发现不一样的乐趣!喜欢就请关注吧!(只针对小说中的人物,原创文章,不喜勿喷)
前情回顾:车迟国三位大仙的师父为什么不来救他们?背后秘密让人直落泪!
为什么唐僧要去西天?
大家好,我是晨曦小荷,祝愿大家新春快乐,万事如意。我来试着回答这个问题。
《西游记》中为什么要唐僧去西天取经?简单一句话,唐僧最有资格去取经,主角光环。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
唐僧西天取经的原因:
一、佛祖观东土大唐有大乘气象,所以要把大乘经 典传播到东土大唐帝国。说白了就是要扩大佛教影响力。
二、与其送经不若取经,这样才显得庄严和神圣。应了人们常说的一句话:上赶了不是买卖。
三、唐僧是如来二弟子金蝉子的第十世转世。属于佛教人物。
四、本质来说孙悟空、沙悟净、猪八戒等等角色开始都可以算成道教人物。所以他们不具备取经的资格。只能是配角。
五、李唐王朝是尊道教的,就如同明朝皇帝也尊崇道教一样。唐僧的取经之旅也是让佛教在东土兴盛的一个新开端。
六、唐僧西游取经可以把东土威仪传播四方,这也是作者所处时代人的胸襟。明朝人是开放和领先的。正如李唐王朝。
七、自宋、金以来儒、释、道渐趋融合,彼此学习和借鉴。集大成者屡见不鲜。诸如传说的吕洞宾、刘海蟾,现实的王重阳、苏轼、全真七子、王阳明等等。吴承恩先生也是这三教的大家风范。有人说西游记里崇佛抑道。其实大可不必如此看待。小说里玄奘法师的父亲是大儒,师父是佛陀,弟子是道家至尊的徒弟。英雄莫问出处,智慧和慈悲难道有姓佛、姓道、姓儒的分别吗?
八、唐僧去西天取经,是因为天竺在唐朝的人的印象里在西方。或者说佛经、佛教从西方的西域先传播过来。古代人对地理的理解如此。那里是佛教的诞生地,自然唐僧要去那里取经。
九、唐僧是以凡人之身去行圣人之行的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外有山川阻难、路途凶险,内有人身七情六欲的考验。唐僧西行就是一次修行之旅。凡人可以超越自我,这是榜样作用。所以主角必须是唐僧。若有心,你我皆可是唐僧,去追求智慧,去追求善良慈悲。
十、唐僧不凡,那徒弟几人难道就不是唐僧的身躯一部分吗?这就是唐僧不凡的地方。
总之还有很多理由,我就在这里耍会大刀,希冀能有抛砖引玉的效果,欢迎朋友们参与讨论,那么就是最让人开心和欢喜的事情了。
如果您赞同我的观点,请点击关注和转发。谢谢!
为什么唐僧要去西天?
《西游记》第十二回:唐主选僧修大会,观音显像化金蝉有说,有尉迟恭监造的大相国寺完工了,太宗(李世民)很高兴,命全国各地选高僧,修建佛事。
最终,选中洪福寺一位高僧玄奘禅师,是西方金蝉子长老转世。太宗知道他是学士陈光蕊之子,于是命他择祭日开演经法。
玄奘正讲经法,观音菩萨化作一僧人说:“那和尚,你只会谈小乘经法,可会谈大乘经法么”?玄奘赶忙迎接。菩萨道:“这小乘经法,度不得亡者超升,只可浑俗和光而已。我有大乘佛法三藏,能超亡者升天,能度难人脱苦,能修无量寿身”。
有观音菩萨化成的僧人被带见太宗,太宗问大乘佛法在哪里?菩萨说:“在大西天天竺国大雷音寺我佛如来处,能解百冤之解,能消无妄之灾”。
于是太宗问有谁愿去取经,玄奘自告奋勇愿去“与陛求取真经,祈保我王江山永固”。
大乘佛法正是在《西游记》第八回里说的,如来曰:“……我有三藏真经,可以劝人为善”。诸菩萨问“如来有那三藏真经”?如来曰:“我有《法》一藏,谈天;《论》一藏,说地;《经》一藏,度鬼”。
总的来说,取的经还是使人向善,克制欲望,达到无欲无妄。
为什么唐僧要去西天?
取什么意思,失去的取回来,看唐僧团队一路干些什么就知道了,驱邪恶,取回来的是,扶正太平盛世。
为什么唐僧要去西天?
外来的经书好念,佛教并不是中国本地土生土长。而是起源于古印度释迦族的王子悉达多·乔达摩所创,由中国传承发扬光大。在当时社会里对佛教的思想观念知之甚少,为了更好的深入学习研究佛教唐僧踏上取经之路。
为什么唐僧要去西天?
唐王要取经是为了超度地府怨灵,别让自己死了后被恶鬼缠身,唐僧取经则完全是因为拿人手短,吃人嘴短,答应了唐王去取经,后来即使想放弃,也没有办法了,毕竟随着取经的日益向西,自己知道的秘密也越来越多,最后没有办法放弃了,甚至在女儿国,他都想不走了。
为什么这么说?就是因为唐僧在金银角大王之后,产生了怯意,想回大唐了,字里话间都在强调,还是家乡好,这是怎么回事呢,下面听我讲:
师徒四人到达平顶山,在这里遇到了一伙强劲对手,最终历尽艰难,过去了。
按照太上老君的说法,金银二童子是私自下凡,可是禁不住孙悟空的再三追问,又改口道是观音菩萨请求他帮忙下凡的。这使得孙悟空极其恼火,痛骂观音菩萨活该一世无夫,弄得太上老君很是尴尬。
经历过这次劫难之后,孙悟空倒是没啥事,但是对唐僧来讲,内心的变化却是波涛汹涌……
一、都是菩萨惹的祸
唐僧一路走来,虽说也受过一些苦,甚至还被变成过大老虎,但总体来讲并没有吃过苦头。但是在莲花洞,他确实是吃苦了,至少被吊了好几天才被救出来,刚刚救出来就看到孙悟空在跟太上老君的争论,也正是这次争论,颠覆了唐僧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本来唐僧以为是太上老君前来相助,才过的关,后来一听,竟然是观音菩萨向老君借了三次,才勉强同意让童子下凡阻拦取经。或许是刚被放出来的喜悦占据了头脑,唐僧当时的反应是:
“三藏称谢不已,死心塌地,办虔诚,舍命投西,攀鞍上马……说不尽那水宿风餐,披霜冒露。”
但是走着走着,唐僧就醒过味来了,不对呀,刚才看到太上老君前来相救,以为是奔着自己来的,所以才心情大好,一路虔诚向西。等脑子跟上了,才觉得不对,再联想在平顶山的遭遇,哎呀……
按照老君的说法,这两个童子是被观音菩萨借去阻拦取经的,而且招招毙命,那么菩萨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如果是试探我们的决心,可是前面已经试探过好几次了,而且我们一直在往西边走,并没有后退或者拐弯啊?
再有,两个童子为什么讲吃我的肉可以长生不老呢?这又是谁告诉他们的?老君宁可不炼丹了,也要把锅炉工借给菩萨,到底是何目的?
再一想,这一路上妖怪基本都是观音菩萨安排的,考验我们取不取经也就罢了,还变成美女来试探我,如果不是八戒,贫僧真是差点沦陷啊。更重要的是,在莲花洞本来我们都是吊在一起的,孙悟空变成的九尾狐进来,猪八戒都说大师兄来了,妖怪为什么没有听见?八戒都说猴子的屁股才是红的,妖怪为什么傻愣愣地等孙悟空去锅台抹灰?猪八戒还想再说点别的,为什么妖怪一下子把猪八戒的嘴巴堵上了?
难道说,这伙妖怪不是为了捉孙悟空,而就是为了单纯的吊我,折磨我?
二、唐僧的质疑
都说脑子是一个好东西啊,关键就看会不会用,显然这一点上,唐僧是有点开窍的,一旦开了窍,自然就不会傻愣愣的继续前行了,必然要搞的明白。
要想搞明白这一切,还得从孙悟空这里下手,毕竟他掌握的信息来源比较多:
“徒弟呀,西天怎么这等难行?我记得离了长安城,在路上春尽夏来,秋残冬至,有四五个年头,怎么还不能得到?”
当初唐僧答应唐王李世民西天取经的时候,讲过过几年就回来,显然他以为最多三四年就能回来,想不到四五年了,连西天都还没到呢。
其实不光唐僧这么认为,当初取经团队确认的时候,连观音菩萨都回复灵山脚下的金顶大仙:
“约莫二三年间,或可到此。”
孙悟空听唐僧这么一问,马上回答:
“早哩!早哩!还不曾出大门哩!”
这下子触动了唐僧心中的痛,心里一委屈,眼泪都要掉下来了,菩萨对自己的考验一次比一次大,这一次都丢掉了半条命,下一次能不能活着走下去尚不能定,这可咋办?
如果说自己真的是内定的取经人,那么菩萨为什么还要变着法的考验我?
“那师父战战兢兢,进此深山,心中凄惨,兜住马,叫声:“悟空啊!我自从益智登山盟,王不留行送出城……茴香何日拜朝廷?””
哈哈,这个唐僧还是蛮可爱的,开始哭诉了,讲着什么自己答应了唐王去取经,唐王对自己多么多么好,自己又多么不容易,可是什么时候能回去呢?
三、孙悟空的泼油
本来唐僧就是抱怨一下,结果三个徒弟都不傻,听他这么一说,咋滴?反悔了?不想走了?
“孙大圣闻言,呵呵冷笑道:“师父不必挂念,少要心焦,且自放心前进,还你个功到自然成也。””
从取经团队确定那一天起,孙悟空就没有冲唐僧冷笑过,而这次突然的冷笑,饱含着煞气。孙悟空当然知道他们取经的目的,自然要安慰好师傅,不过安慰也是需要策略的。
哦,前面你还赶我老孙走呢,咋滴?现在不想走了,你回得去吗,没有取得功劳也敢提回头,别忘了天上好多神仙看着你呢?
被孙悟空这么一喷,唐僧心烦意乱,但也没有办法,倒是几个徒弟心情大好,欣赏着沿途风景,一路向西。很快,他们就到达了一座寺院门前,唐僧马上发话,咱们今天不走了,就到这家寺院借宿。
“徒弟,此时天色已晚……我们都到那里借宿一宿,明日再行罢。”
孙悟空飞过去一看,果然是一座好寺院,于是问唐僧,这是一座什么寺院啊?结果唐僧一下子就炸毛了,本来就不高兴,又被孙悟空这么一问,没好气的回他:
“我的马蹄才然停住,脚尖还为出镫,就问我是甚么寺,好没分晓!”
唐僧明显已经想念大唐生活了,毕竟在那里自己是安全的,是受人尊敬的,现在可好,天天担心被妖怪吃,还没权力选徒弟。这只死猴子,你是没长眼睛还是不识字啊,不会自己看,爱什么寺院就什么寺院!
窝着一肚子火的唐僧还没来得及发泄完,很快更火的事情就来了……
四、大哭的唐僧
孙悟空明明知道唐僧在生气了,但是还是舔着脸怼唐僧:
“你老人家自幼为僧,须曾讲过儒书……门上那般大字,如何不认得?”
是啊,你好歹是一名高僧了,读的书比我吃的盐都多,眼睛也不瞎,也不近视,门上字又写的那么大,怎么就不认识了?
本来唐僧现在就是一个炸药包,一个火星可能就起爆,听完孙悟空的话,气得唐僧张口就是一标准大唐国骂:
“泼猢狲!说话无知!我才面西催马,被那太阳影射,奈何门虽有字,又被尘垢朦胧,所以未曾看见。”
真是的,看见你们就来气,一个个长得这么丑,吓到别人怎么办,你们等着,我去里面问问能不能借宿……
结果,不一会儿,唐僧就哭着跑出来了,虽说刚才还喷唐僧,但是毕竟是师傅,现在被人欺负,那还了得,也不看看这三位徒弟是怕事的主吗?
“长老闻言,满眼垂泪道:“可怜!可怜!这才是人离乡贱!””
这是为何呢?
这是一座寺庙,唐僧本来以为自己是和尚,是同门,应该可以借宿,结果人家大和尚讲:你给我死一边去,不让你这个贼住!
唐僧:啊,咱们可是都信佛的战友啊?
和尚:滚!
这下子唐僧的人生观、价值观突然崩塌,什么玩意儿啊?我还以为进入了西牛贺洲就像进了佛家一样亲切,敢情都是土匪恶霸。
真是“人离乡贱”啊,你说我当初干嘛抽风非要取什么经,在大唐,我可是唐王把兄弟,谁敢这样对我?
本来唐僧就不想往西走了,本来就想家了,这一次被赶出来,立马就产生了“人离乡贱”的感觉,悟空啊,师父委屈!
当然,后来的孙悟空替唐僧报了仇,这是后话,总而言之,唐僧答应取经确实是出自对唐王的报恩,并不是真心想往西走,不然不会讲“人离乡贱”!
我叫杨角风,换一种视角看西游,你会发现不一样的乐趣!喜欢就请关注吧!(只针对小说中的人物,原创文章,不喜勿喷)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