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菩萨说了什么话,气得乌鸡国王在御水河浸他三天?

文殊菩萨说了什么气话不知道,反正他是有目的的说气话的,目的就是为了激怒乌鸡国国王,你想想一个唐唐的菩萨能被凡人绑住泡河里三天三夜?那得是什么绳子才能绑得住菩萨啊?真相在这里:

首先我们要搞明白这件事的来龙去脉:

佛祖相中了乌鸡国这个地方,于是打算和平招安,派出了文殊菩萨去让老国王成金身罗汉,以便来灵山一游,结果由于佛祖多年的西牛贺洲最牛的舆论宣传,导致整个乌鸡国都是乌鸡眼。比如当唐僧说自己是大唐来的,带了三件宝贝,那乌鸡国太子竟然鄙视的说:

太子道:“你那东土虽是中原,其穷无比,有甚宝贝,你说来我听。”……“你那衣服,半边苦身,半边露臂,能值多少物,敢称宝贝!”……太子闻言,心中大怒道:“你这泼和尚胡说!……”

太子又没去过大唐,何出此言?显然国王也受到这种思想的误导认为自己更牛,又赶上来了一个捣乱的野和尚,换谁能淡定?没有杀了这个和尚就是国王最大的仁慈了,所以才把文殊菩萨弄进河里泡了三天!

而这文殊菩萨根本就是故意不从河里出来,为的就是派出狮子精神不知鬼不觉的让这个国家变颜色。为了掩人耳目,还故意变成道士,把这屎盆子往道教身上扣,虽是道士,但是国家完全走的是佛教路线。

要知道这一切都是在如来佛祖的授意下进行的,最后无可奈何的乌鸡国王也只能抱着唐僧诉苦,并望国兴叹:

“可怜!我的铜斗儿江山,铁围的社稷,谁知被他阴占了!”

不管怎么说这个青毛狮子精是打算长久占领乌鸡国的,根本就不是文殊菩萨说的三年期限,显然文殊菩萨在说谎,证据有三:

首先狮子精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百姓,乌鸡国的三年大旱,也是为他的出场做准备,他跟皇帝在一起待了两年,这两年内获得了皇帝的信任,正常情况下,一个妖怪是不可能用这么久的时间来执行一个推井计划的。一口吞了就完了,之所以他要花两年时间跟着皇帝,主要目的是为了学习国王的治国之策,也观察皇帝的一举一动,为了以后自己顶替国王做准备,而且是长久代替国王。

其次,他顶替国王以后的这三年,励精图治,国家也风调雨顺,硬是把一个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人民安居乐业,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他的所作所为完全就是照着一代明君去做的,目的也是为了把乌鸡国建设好,根本就不是为了报复那国王,否则他为何还留着太子?为何还留着皇后?

以往路上的妖怪都是主动招惹取经队伍,而这个青毛狮子精一不为吃唐僧肉,二也不为难取经队伍,三除了推了国王一把,没有做一件坏事,完全是想置身度外,让取经队伍能安安稳稳的过了乌鸡国!而偏偏是孙悟空等人找事,生生把他逼出了原形。

所以这个文殊菩萨明显在说谎,这个青毛狮子精本来就打算长久占据乌鸡国,而且是和平接管,为的就是让乌鸡国顶着道家的帽子行佛家的事,成为如来佛祖西牛贺洲又一个铁杆国家,只不过他们的计谋被识破,被取经队伍给揭穿,当然这背后闪现的是太上老君的影子……(别忘了夜游神是他派出的,仙丹是他给的)

后面的剧情大家都知道了,真正对付妖怪的时候,为了万无一失还跟太子商量好了剧情,以免到时候陷入被动,剩下的就是激怒那个妖怪了,果然他们瞪着假国王不肯下拜,几句话就让妖怪漏了馅,即使后来又变成了唐僧试图蒙混过关,但是紧箍咒还是暴露了假唐僧,这只被阉了的青毛狮子精眼看就要嗝屁了,文殊菩萨再也坐不住了,忙现了身。

悟空啊,这是我司机,都是自家人,自家人,他可不是坏人哦,是佛祖派他来的,为的就是报我被这国王泡了三天水啊:

菩萨道:“……当初这乌鸡国王,好善斋僧,佛差我来度他归西,……他不识我是个好人,把我一条绳捆了,送在那御水河中,浸了我三日三夜……如来将此怪令到此处推他下井,浸他三年,以报吾三日水灾之恨。一饮一啄,莫非前定……”

好一个“一饮一啄,莫非前定”,这就是佛家所谓的前世因果报应之说,只要你遇到了劫难,肯定是你前世或者之前作孽造成的,你成功了,就是你心诚,失败了,就是报应!这可是佛家的终极大法,最终解释权归佛祖所有。

既然是报应,那么谁该为三年大旱乌鸡国黎民百姓的死亡负责呢?他们又做错了什么?佛家的因果报应此时去哪了?这些难解的问题,就这样无情的被太上老君血淋淋的揭露在取经队伍面前。

孙悟空真怒了,这一饮一啄的私仇,喷的正是如来佛祖,文殊菩萨也是佛祖派来的,狮子精也是如来派来的!此时孙悟空的正义感爆棚,你们当神仙的,就为了个人私仇,就害老百姓是吗?这是什么逻辑?

我们千万不要被文殊菩萨的谎言骗了,因为悟空总结了菩萨的罪行,是:

“百姓饥荒若倒悬,钟南忽降全真怪”……“这畜类成精,侵夺帝位,还奉佛旨差来。似老孙保唐僧受苦,就该领几道敕书!”

这才是杨角风最喜欢的孙悟空,此时的孙悟空仿佛又变成了美猴王!文殊菩萨你别说瞎话了,是百姓先饥荒了三年,你这怪才来的,就为了引这怪来,你们竟然坑害了这么多百姓?而且还是奉佛祖的旨意来的?你们口中的大慈大悲去哪啦?为啥这个怪不受报应?为什么就不能下几道敕书治他罪?

就因为人家国王说了几句对你变成的落魄僧人不敬的话,你就剥夺了人家金身罗汉的指标?况且还是你先对国王不敬的?人家好歹是国王好吧,你这是钓鱼执法,还这么坑害百姓?你睁着眼睛说瞎话就这么肆无忌惮吗?

这是孙悟空第一次公开指责如来佛祖,也是他最后一次胆大妄为了,一想起后面他的遭遇,禁不住一阵难过……

文殊菩萨被问的有点尴尬,忙说自己的狮子被骟过,一点也不顾及这个狮子精的自尊,趁着大家哄堂大笑的空,忙飞回灵山听经去了……

所以说,文殊菩萨说了什么不要紧,关键是为了激怒乌鸡国国王,只有激怒了他,菩萨才有理由报告如来佛祖,才能执行他们的狸猫换太子计划,只是没有想到被取经队伍给搅了局。就算国王不把他弄进水里泡三天,他也会找到其他的理由执行佛祖的计划的!

声明:本回答只针对西游记小说中的人物,不要跟现实中对比,不喜勿喷!

我叫杨角风,更多精彩请关注众号:杨角风发作!

文殊菩萨说了什么话,气得乌鸡国王在御水河浸他三天?

神话小说《西游记》为我们描述了一个奇幻的神话世界。在这个世界中,生活着各种各样的神仙、佛、菩萨、妖魔、鬼怪以及普通凡人。通常而言,仙人的地位要高于凡人,即便是人间帝王,见到神仙、佛、菩萨也要顶礼膜拜,俯首称臣,但乌鸡国国王却是个例外。当年,因为文殊菩萨的几句话激怒了乌鸡国国王,他便直接让人将文殊菩萨捆起来扔到了御水河里。幸亏有六甲金身帮助,菩萨才得以脱离险境。那么,文殊菩萨到底对乌鸡国国王说了什么,竟让国王如此愤怒?下面我们就结合原著来推测一下。

对于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小说第三十九回有一段简单的介绍。当时孙悟空、猪八戒等人与青狮精打斗正占着上风,马上就要将妖怪消灭时,文殊菩萨及时赶到,告知孙悟空该妖怪乃是他的坐骑,请求他们手下留情。随即便利用照妖镜帮助孙悟空降伏了妖怪。之后,在孙悟空的不断追问下,文殊菩萨才道出了青狮精下界的缘由。书中写道:

菩萨道:“……当初这乌鸡国王,好善斋僧,佛差我来度他归西,早证金身罗汉。因是不可原身相见,变做一种凡僧,问他化些斋供。被吾几句言语相难,他不识我是个好人,把我一条绳捆了,送在那御水河中,浸了我三日三夜。多亏六甲金身救我归西,奏与如来,如来将此怪令到此处推他下井,浸他三年,以报吾三日水灾之恨。”

根据这段描写,我们至少可以推测出如下几个信息:首先,乌鸡国国王是信奉佛教的,并且其信奉的程度非常高,是个痴迷的佛教徒,以至于得到了如来佛祖的特殊关照。其次,乌鸡国国王将文殊菩萨捆绑并扔到御水河里,与菩萨对国王说的几句言语有着直接关系,说明这几句言语刺痛了乌鸡国国王敏感的神经,甚至可能颠覆了他之前的认知。最后,青狮精受如来旨意下界为妖,名义上是替文殊菩萨报仇,实际上很可能是因为乌鸡国国王无意中忤逆了如来佛祖本人,如来才会大动干戈借机教训他。

有了这几个前提条件,我们再来分析一下文殊菩萨前往乌鸡国的时间。文中明确指出,文殊菩萨被乌鸡国国王捆绑了三天三夜,而这个时间长度应该指的是天上,按照《西游记》的时间设定,“天上一日,地上一年”,换算成地上的时间就是三年。按照对等惩罚原则,乌鸡国国王也应该在井底浸上三年,这说明文殊菩萨应该比孙悟空早六年来的乌鸡国。我们都知道唐僧开始西天取经发生在贞观十三年九月,而他到达乌鸡国时大概已经过了四五个年头。第三十六回唐僧路过乌鸡国,书中写道:

三藏道:“徒弟呀,西天怎么这等难行?我记得离了长安城,在路上春尽夏来,秋残冬至,有四五个年头,怎么还不能得到?”

因此,文殊菩萨前往乌鸡国时,唐僧还没有被确定为取经人,此时的他应该还在洪福寺里念经呢。其实,如果我们仔细分析就会发现,文殊菩萨前往乌鸡国的时间与观音菩萨前往东土大唐寻找取经人的时间高度吻合。当时观音菩萨前往东土大唐并非腾云驾雾,而是采用半云半雾的方式,走的比较慢,加上筛选、调查取经人的时间,差不多正好有一两年。换句话说,文殊菩萨和观音菩萨几乎是同时出发的。

进一步对比我们会发现,如来座下这两位菩萨千里迢迢去往乌鸡国和大唐国,其目的也有着惊人的相似。文殊菩萨前往乌鸡国,为的是度乌鸡国国王归西,帮他早日修成金身;而观音菩萨前往大唐国,目的是寻找一个取经人西天取经,事成之后,取经人可以修成正果金身,实际上也是在度取经人归西。可以说,文殊菩萨和观音菩萨做着同一件事,就是帮助度化那些对佛教比较虔诚的人,这些人很可能是如来亲自选出来的。

因此,我们不妨大胆推测,为了保西天取经万无一失,如来佛祖当初选定的取经人并非金蝉子一个人,派出的使者也并不仅仅只有观音菩萨,而是同时确定了几个取经候选人,并分别派出座下的几大菩萨前往寻找、考察。而乌鸡国国王很可能就是没有通过考察的备选取经人。当初文殊菩萨故意对他说的那几句神秘的言语,想必是在试探他的佛教造诣或者对取经的坚定程度和迫切程度,结果很显然乌鸡国国王的表现并没有达到佛祖的预期。

至于这几句话的具体内容,我们可以参考一下观音菩萨考察唐僧时说的话。第十二回,唐僧受唐王李世民委托正在化生寺主持水陆大会,结果被观音菩萨粗暴的打断了。书中写道:

菩萨道:“你这小乘教法,度不得亡者超升,只可浑俗和光而已;我有大乘佛法三藏,能超亡者升天,能度难人脱苦,能修无量寿身,能作无来无去。”

可见,观音菩萨采取的考察方法是,对考察人现有的佛教修为提出质疑,同时向他兜售自己的一套理论。因此,我猜测文殊菩萨很可能用的也是同样一套方法,首先质疑乌鸡国国王好善斋僧的行为并没什么卵用,要想早日修成金身,还得念大乘教法才行。例如,他可能这样说:

文殊道:“你虽好善斋僧,但这只是浑俗和光而已,难以修成真身;我有大乘佛法,能帮你修成无量寿身。”

与唐僧不同,乌鸡国国王并没有买账,反而因为自身修为得到对方质疑而发怒了,结果派人将这个“胡言乱语”的和尚给绑了。同样都是考察取经人,文殊菩萨和观音菩萨得到了截然不同的待遇,这说明有时候方向比努力更重要。如果对象选的好,就已经成功了一大半。

关注传统文化,解读经典名著,我是三夢遊水,欢迎与我交流讨论,一起成长~

文殊菩萨说了什么话,气得乌鸡国王在御水河浸他三天?

文殊菩萨对乌鸡国王说:老子送你归西!

乌鸡国王对文殊菩萨说:你这个撮鸟,要吃板刀面,还是要吃馄饨?

文殊菩萨说:我就爱吃粽子!

于是乌鸡国王按照文殊菩萨的要求给他绑架结实了,在水里泡了三天。

老子送你归西

乌鸡国一回,文殊菩萨的坐骑青狮精假扮国王,被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团团围住,眼见就要结果了他的性命。

说时迟,那时快,文殊菩萨五台山老家驾云而来,叫住了欲下毒手的孙悟空。

然后跟取经团队解解释了,乌鸡国王为啥要受三年水泡之灾。

“你不知道;当初这乌鸡国王,好善斋僧,佛差我来度他归西,早证金身罗汉。因是不可原身相见,变做一种凡僧,问他化些斋供。被吾几句言语相难,他不识我是个好人,把我一条绳捆了,送在那御水河中,浸了我三日三夜。多亏六甲金身救我归西,奏与如来、如来将此怪令到此处推他下井,浸他三年,以报吾三日水灾之恨。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今得汝等来此,成了功绩。”

这段话,细细品味,漏洞百出。就跟在比丘国寿星说跟东华帝君下棋,然后让鹿跑了,一样不靠谱。

《西游记》白面狐狸为何长了一张观音脸?

这段话里面有几点疑问,值得深思:

1,乌鸡国在西牛贺洲,文殊菩萨的道场在五台山,灵山那么多神仙他不差谴,为啥非得让文殊菩萨大老远跑来传这个话?

2,度乌鸡国王归西就是让他去死。乌鸡国王对唐僧说自己:

“创立家邦,改号乌鸡国”

乌鸡国王通过腥风血雨的战争,好不容易颠覆了之前的政权,当上了国王。还没过几天好日子,佛就让人家去死。就算成了灵山的金身罗汉,难道还能比在人间当国王自在?

3,文殊菩萨就算变成凡僧也不至于法力全无吧,也不能被人间一条绳子困住就不能脱身了吧。也没说乌鸡国王有太上老君的幌金绳啊?

变回文殊菩萨法身不就行了吗?观音菩萨也变成过赤脚光头的老和尚,也能再变回来。为啥文殊菩萨变成凡人就变不回来了呢?难道是七十二变没练到家吗?

4,六甲金身,就是六丁六甲里的六甲,他们三年前不是正接受观音的命令保护唐僧西行取经,怎么抽身出来解救了文殊菩萨?

带着这些疑问,我们在原文中寻找线索,就会抽丝剥茧地找到这个事件的真相。

没想到文殊爱吃粽子

一,文殊索命

《西游记》里的所有神佛,都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而是都跟市井之徒一样,无利不起早之辈。

佛教的神佛更是如此,如来命手下公开索贿,观音也有观音禅院的金池长老为她收集财富。

文殊菩萨能去乌鸡国去要国王的命,肯定不是简单地受到了如来的命令。像泾河龙王,提剑就去要袁守城的命,还不是触及了他个人的利益。

《西游记》袁守诚泄露天机,为何泾河龙王被斩首?

文殊菩萨之所以去乌鸡国,想致国王于死地,是因为国王触犯了他的利益。因为这个乌鸡国之前的国家是文殊菩萨的地盘,他受用这里的财富。乌鸡国王通过战争转变政权,建立乌鸡国摆脱了文殊菩萨的控制。文殊菩萨想自己下场干掉国王,夺回对乌鸡国的控制。

最终他没有成功,因为乌鸡国有更硬的后台。

二,乌鸡国的后台

文殊菩萨找乌鸡国王拼命,乌鸡国王一点都没怂,直接给他绑了扔河里了。

乌鸡国王为啥敢这么硬气,还不是跟袁守城一样有后台罩着。

他的后台又是谁呢?西方佛国,又以鸡为名。西游世界里,佛教最强的鸡神,当然就是昴日鸡的老妈毗蓝婆菩萨

跟我斗,有你好果子吃吗?

原著第七十三回,毗蓝婆对孙悟空说道:

“我自赴了盂兰会,到今三百余年,不曾出门。我隐姓埋名,更无一人知得。”

盂兰会在原著中出现了多次,在会上也发生了很多事情。其中像制定取经计划这样的大事,就是在盂兰会上定的。镇元子也是在盂兰会上和金蝉子结识的。

毗蓝婆参加完一场盂兰会之后,就隐居了三百年。这肯定是由于在重大事件上,跟如来发生了意见的分歧。

这个分歧可能就来自各位佛教大佬的地盘划分。

脑补一下电影中的场景,蒋天生组织洪兴大佬开会,陈浩南,山鸡,大B哥,大飞,靓坤都坐底下听着。

蒋天生说:“谁赞成,谁反对?”

然后乌鸦进来把桌子给你掀了……

佛教内部从来不是铁板一块,各个大佬为了各种的利益也是用尽手段,互相倾轧。就算如来教主的地位也怕被谋窜。500年前,玉帝请如来去天庭抓猴,如来对灵山的众菩萨说:

“汝等在此稳坐法庭,休得乱了禅位,待我炼魔救驾去来。”

翻译过来就是:把家给我看住了,别让敌人偷了塔!

所以划分地盘这个事,肯定是有人满意,有人不满意。这次不满意的就是毗蓝婆。

毗蓝婆在原著中出场不多,但是他的实力是非常强的。

一般的动物修炼成仙的都给神仙当坐骑了,其中代表就是太乙天尊的坐骑九灵元圣。

再好点的就是二十八星宿。给观音守山的黑熊精

动物界修仙的天花板那肯定是毗蓝婆这个老鸡婆了。

他能从儿子昴日鸡的眼睛里练出一根针,这针非钢非铁非金,扔出自己还能飞回来。这根针已经超脱金木水火土五行的范围了。

老君炼制金刚琢和八戒的九齿钉耙还得用锟钢神冰铁,毗蓝婆炼化武器已经到了无中生有的地步了。

金刚琢能套取金木水火土一切五行之物,估计也奈何不了这根绣花针。

毗蓝婆不满如来对各位菩萨势力范围的划分,一怒之下隐居在紫云山。虽然隐居了三百年,但是还是咽不下这口气,于是就暗中支持乌鸡国王建立了乌鸡国,夺取了文殊菩萨的地盘。

四大牌友

三,观音救人

文殊菩萨的地盘被毗蓝婆给占了,他肯定也不服气,就找如来给他出头。

如来说,你们之间的事情自己解决,不要来烦我,我还得守住自己的禅位呢!

文殊菩萨只好自己过来准备跟乌鸡国王拼命,但是直接用菩萨的身份杀一个凡人不好看,所以自己就变成了一个凡僧。

可是乌鸡国王有毗蓝婆在背后支持,根本也没屌他,直接用《水浒传》里船火儿张衡的经典台词对付他:你这个撮鸟,要吃板刀面,还是要吃馄饨?

文殊菩萨脾气还是倔,说:我就爱吃粽子!

乌鸡国王也是个讲究人,于是就把他绑住扔河里泡上了。

文殊菩萨不是不能变身逃跑,他怕的是毗蓝婆一个飞针给他钉那。给他身子扎一堆血窟窿,然后针还飞回去了,连个凶器都看不着,把柯南找来都不好破案,死都死得不明不白的。

所以他忍了,在水里呆了三天没敢动。

他的牌友,就是四圣试禅心的另外三位仙人,观音菩萨,普贤菩萨,和黎山老母有一天三缺一。观音掐指一算,不好小文有难。

只有黎山老母知道毗蓝婆的隐居地。她跟毗蓝婆关系还行,就去紫云山给文殊菩萨求情。

毗蓝婆给了老友一个面子,然后对黎山老母说:我在此隐居的事一定得给我保密。

黎山老母满口答应,后来原著第七十三回:黎山老母对孙悟空说道:

“此处到那里有千里之遥。那厢有一座山,名唤紫云山,山中有个千花洞。洞里有位圣贤,唤做毗蓝婆。他能降得此怪。”

可见啥叫塑料老姐们儿情。

观音一听,毗蓝婆同意放人了,赶紧派六甲在保护唐僧那边翘班过来,把文殊菩萨捞了出来。

我冤

四,文殊报仇

文殊回到家越合计越来气,想怎么报仇。毗蓝婆我不敢搞,还不敢搞你个凡人吗?

你拿我当粽子泡了三天,我就得让你泡三年。

找个心腹之人装扮成个道士,到乌鸡国把国王推井里面,再假冒国王。把国家的GDP搞上去,收益都是我文殊的。

这个人让谁去?司机青狮精一听乐了。他本来和观音的司机赛太岁,还有东岳天齐就都是好色之徒。

《西游记》神秘大仙东岳天齐:性别男,爱好女

一听当国王,这是个好差事啊!国王三宫六院的不都归自己了嘛!当时就表态,这个任务非我莫属。

文殊一看,不愧是心腹,有事真上啊!但是就是有一点,你要是变成国王祸乱后宫,要是让老鸡婆知道了拿飞针干我,我可受不了。不如就给你骟了吧!

青狮精还没来得及反悔,BGM就响起了“一剪寒梅傲立雪中……”

文殊菩萨说了什么话,气得乌鸡国王在御水河浸他三天?

吴承恩神魔小说《西游记》中,乌鸡国王被青毛狮子精抛到御花园的八角琉璃井中,做了整整三年的冤死鬼。不但王位被取而代之,就连老婆和孩子都成了青毛狮的身边人,家与国,拱手让人,令人唏嘘。

根据文殊菩萨亲口所说,菩萨是来度乌鸡国王的,因为他乐善好施,施斋念佛,有一颗慈悲之心。因此,文殊菩萨按照佛的吩咐,前来度他为金身罗汉,成就正果,与万千神佛安享西天极乐世界的祥和与美好。

结果,乌鸡国王却被抛尸井底,有了三年的血光之灾。这一切的一切,都源于文殊菩萨跟乌鸡国王的一次对话,一次直接的“亲密”接触。文殊菩萨好心度他做金身罗汉,他却把菩萨扔进了御水河中,由此引来一场灾难。

那么问题来了,文殊菩萨到底说了什么话,刺激到了乌鸡国王的哪根神经,使得他不计后果,直接把菩萨扔进水里三天呢?慈悲为怀的菩萨又为什么会“故意”激怒国王呢?难道真的是菩萨骨头里挑刺,有意为难乌鸡国王吗?

长公子扶小苏认为,这个问题的本质,其实就是文殊菩萨对乌鸡国王的一次终极考核。乌鸡国王一心向佛,佛祖安排文殊菩萨来度化他,菩萨当然要慎重,要对他做一番考察,看他是否真心诚意,表里如一。结果,菩萨大失所望,原来,这个乌鸡国王的所作所为,都是面子工程,都是虚头巴脑的窗户纸,一捅就破,一切不过都是“叶公好龙”的把戏而已。

具体怎么说?我们一起来“捅破”这张虚伪的面孔——乌鸡国王的“七宗罪”。

第一、乌鸡国王乐善好施背后的真相:给佛祖度金身只为一己之私,虚荣的面子。

乌鸡国王立国五年,走马上任,他做了很多好事,各种斋僧,大搞慈善。可是呢,当文殊菩萨来实地考察的时候,才发现,乌鸡国王不过是往佛像上贴金,不过是真给自己脸上贴金,实际作为堪称卑劣。

(一)宝林寺和尚的待遇。

唐僧师徒一行达到达乌鸡国地界,首遇的,就是乌鸡国王敕建的宝林寺。在这个皇家寺院里,却发生了一系列叫人瞠目结舌的咄咄怪事。

唐僧前去求宿,被方丈百般刁难。唐僧的理由是,“见山门就有三升米分”。唐长老就说了,大家都是修行的和尚,按佛家规矩,所有的僧侣都是自家人,普通人都要给几分薄面,心怀慈悲,给化缘,给斋饭,给住宿,宝林寺就等于是唐僧的娘家人,给点方便,自然是应该的。无非就是点吃喝,几间房子而已。

宝林寺方丈却说,他很穷,他这里有出家的和尚500个,房子倒是有好几百间,过得也很清苦。

结果呢,当猴哥强行住进去后,取经人发现,宝林寺僧侣都是衣衫褴褛,蓬头垢面,面黄肌瘦,羸弱不堪。看来,不是方丈不留人,实在是囊中羞涩,招待不起客人。

(二)金身佛像与皇家寺院。

唐僧初进山门,看了三位佛像的金身,连连赞叹,还说,乌鸡国修建如此雄伟壮观的金身打造的佛像,真不愧是西牛贺洲的骄傲,要是东土大唐也是如此这般恭敬,就不需要他万水千山地来西天拜佛求经了。

孙悟空却说了跟唐长老完全不同的一句话——泥塑金身也该有个感应,不给住宿,就打佛像。看来,猴哥的金睛火眼不是吹的,他可能已经看到了一些佛像金身背后的“伪装”。佛像只是个象征,心底对佛的虔诚,对无量众生的悲悯,才是真的“道骨佛心”。和尚都不让住,这算哪门子的道理?

宝林寺方丈就说出了实情,他对接的不是一般的和尚,而是“上城来的士大夫”。这就说明,乌鸡国王敕建宝林寺,服务的对象是他自己,是乌鸡国的王室成员和庙堂之上的贵族士大夫阶层。和尚都不待见,一般平民阶层的布衣百姓就可想而知了,连敲门的资格都没有。

(三)宝林寺曾经赶走过过路的“游僧”。

宝林寺方丈说,曾经有过路的游方僧人来过,这个云游僧人在宝林寺一住就是七八年,还做了很多莫名其妙的事情——“闲时沿墙抛瓦,闷来壁上扳钉。冷天向火折窗棂,夏日拖门拦径。幡布扯为脚带,牙香偷换蔓菁。常将琉璃把油倾,夺碗夺锅赌胜。”

游方僧人上梁揭瓦,搞事情,找麻烦。这是为什么呢?拆窗户烧柴取暖,拿寺院的幡布做鞋带,偷供奉佛祖的酥油,所有的指向,实际都是——衣食住行。吃不饱,穿不暖,可不就拿锅碗瓢盆吃饭的家伙敲来敲去说事情嘛!饭碗敲得叮当响,肚子饿呀!而且,拦路拦门,说明,宝林寺是严格限制出入的,是与世隔绝的。

(四)非常“照顾”云游僧人。

上面,宝林寺方丈就说过了,他们不待见远道而来的行脚僧,云游僧人。

后面,孙悟空变做“立地货”,点化太子解救乌鸡国王一节,乌鸡国太子也说过同样的一句话——云游僧人都是欺世盗名之辈,都是骗吃骗喝的家伙,宝林寺和乌鸡国不欢迎。

太子和王后很难见假国王青毛狮一面,他这话是从哪里来的?当然是他的亲爹,真国王教育的结果。真是父子兵,一脉相承,太子得到了乌鸡国王的真传。

(五)敕建宝林寺位置。

作为乌鸡国王亲自主持敕建的宝林寺在什么地方呢?宝林寺在乌鸡国王城东边三十里开外。而且,距离宝林寺七八里外才有吃饭住宿的商旅客店。

祭赛国的舍利子宝塔在什么地方呢?当然是祭赛国王城里面了。就连被如来佛祖视为不善之地的南赡部洲,东土大唐李世明驾下的长安城内,也有好几座寺庙。乌鸡国王此举,是个什么意思?意欲何为?

种种迹象表明,乌鸡国王乐善好施,斋僧念佛,都是假象,敕建宝林寺,是为他自己和上层贵族服务的,宝林寺与世隔绝,普罗大众是不能去的。这当然违背了“众生平等”的佛陀界基本宗旨。乌鸡国王给佛像打造金身,却抛弃了芸芸众生,这是典型的叶公好龙的表象。

第二、文殊菩萨对乌鸡国王的终极考核:道清原委,言语相讥——你不过是叶公好龙而已。

佛菩萨和神仙下界,遵从的是一个游戏规则——化作凡人,特别是云游僧人、道士。

这事儿太白金星没少干,为取经人指点迷津,一般都化作一个长须飘飘的老者。

观音菩萨接手取经任务,去长安城点化唐王李世民和唐玄奘,她就和惠岸行者木吒变作两个癞头和尚,云游僧人,送了取经人锦斓袈裟和九环锡杖,把唐僧送上西天拜佛求经之路。

文殊菩萨此行,也正是如此。不过,条件似乎更苛刻,如来佛祖不许她带修为和神通,毕竟,是去度化一个“大善人”。

好,激动人心的时刻到来了。文殊菩萨跟乌鸡国王接头了。

文殊菩萨也化作一个赖头和尚,过路的云游僧人,去度化,去考核乌鸡国王,叫他成就金身罗汉。

如同观音菩萨长安城那一幕,文殊菩萨衣衫褴褛,不修边幅,衣服乞丐的样子,在午门前,伸手拦住了刚刚结束早朝的乌鸡国王。

本来么,一身赭黄袍的乌鸡国王就对云游僧人不感冒,内心很讨厌,这一大清早的,就被一个乞丐般的癞头和尚给拉住手,一番拉拉扯扯,他就生气了:“你这讨厌的叫花子,想要干嘛?”

文殊菩萨微微一笑:“老衲不才,路过此方,看你跟我有缘。你大清早就忙忙活活,多累呀!不如这样,我有锦斓袈裟一件,九环锡杖一柄,可助你一臂之力,叫你脱离世俗苦海,做个西方极乐世界的金身罗汉。”

乌鸡国王一看,东西不错,问:“多少钱?拿来送到宝林寺,给佛像增光添彩。”

文殊菩萨对曰:“我这是无价之宝,要你拿景秀江山来换。与其装模作样,给佛像塑金身,不如你直接做罗汉,普度众生,更显灵验。”

乌鸡国王一听菩萨这话,顿时翻脸了:“来呀,左右,给我把这个疯婆子拿下,捂住鼻子,扔进御水河里,叫他胡言乱语,胡说八道。”

看看,真相了。乌鸡国王哪里是诚心向佛呀?他斋僧施舍,他敕建宝林寺,给佛像塑金身,无非都是个面子工程。实际上,他修的不是佛,而是实实在在地给自己脸上贴金。为了一己之私,造假,更使得佛祖与普罗大众拉开了很大的距离,严重影响佛祖在民众中的慈悲形象。如来为什么要花费如此大的心血,搞一个佛法东渡的取经工程呢?普度众生。佛法面前,人人平等。诚信向善,人人皆可度。

文殊菩萨落水,随身的金头揭谛立马回报给西天如来佛祖。如来就说了:“文殊菩萨受累了,不虚此行。真是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乌鸡国王就是个典型的叶公好龙之人。”

佛祖要的是真正的一颗慈悲之心,对自己,也对芸芸众生的怜爱与悲悯,而不是一味只求一己之私而给佛祖塑金身的人。这叫什么?这也是典型的“临时抱佛脚”,用得着佛的时候,想到求福的时候,来给佛像塑金身,花大钱,要是没用了呢?这种人,不靠谱。

结果,如来一句话,就叫文殊菩萨的坐骑青毛狮下界,顶了乌鸡国王三年的王位。文殊菩萨被浸泡了三日,乌鸡国王坐了三年水井里的冷板凳。井底之蛙,没有大格局,没有对世俗大众的真心敬畏与爱惜,乌鸡国王怎做得金身罗汉!

乌鸡国王对佛祖与西天的“向往”,实际是叶公好龙的一场闹剧。所有种种都表明,乌鸡国王对和尚并不友好,给的待遇极差,特别是对云游僧人。敕建宝林寺,作为乌鸡国皇家寺院,虽然佛像金身,金光灿灿,却与世隔绝,远离普罗大众。乌鸡国里,国王和上层贵族,僧人,平民,等级森严,严重违背了“众生平等”的菩萨宗旨,实际背道而驰。乌鸡国王为的是一己之私,他哪里是真心向佛?与其说他是给佛像塑金身,倒不如直接说是他在给自己脸上贴金。作为前来度化他的考察人文殊菩萨,在有了实际了解后,理所当然地认为,乌鸡国王还远没有达到可以度化为金身罗汉的地步,远远不够,不及格,差评。因此,菩萨就言语相讥,说他既然如此有心,不如直接江山换前程,跟菩萨去灵山做个金身罗汉。乌鸡国王果然被吓到了,做个样子而已,干嘛那么认真呢?菩萨此举,直接把话挑明了,乌鸡国王就是个典型的叶公好龙之人。乌鸡国王恼羞成怒,叫人把菩萨扔到水里,浸泡了三日。所谓因果,种因得果,乌鸡国王也遭受了三年水井围困之灾。金身罗汉那么好得的吗?八戒和沙僧可是十万八千里,九九八十一难才功德圆满的。

文殊菩萨说了什么话,气得乌鸡国王在御水河浸他三天?

西游记第三十七回,说到唐僧师徒来到乌鸡国,唐僧晚上睡觉时,梦到乌鸡国国王向他诉冤。原来,早在三年前,乌鸡国的国师把他推到了井中,国师自己则变化成了国王。原来,国师是文殊菩萨的坐骑青狮精,特意来为文殊菩萨报仇的。

青狮精为何要为文殊菩萨报仇呢?一切还得从乌鸡国国王说起。

当初,乌鸡国国王好善斋僧,如来觉得他不错,就让文殊菩萨去点化他,希望他早证金身罗汉。结果文殊菩萨找到乌鸡国国王后,乌鸡国国王反而生气了,他一怒之下把文殊菩萨捆住,然后丢在御水河中,泡了三天三夜。

后来,还是六甲金身救了文殊菩萨,不然四大菩萨就没有文殊了。

然而,堂堂文殊菩萨,怎么会被一个凡人捉住,还差点性命不保呢?他又说了什么,才惹得乌鸡国国王大怒,非要把他丢在河里?

我看一些人大开脑洞,说菩萨故意如此,说他想让青狮精接替乌鸡国国王,长期掌控乌鸡国,甚至说到佛家故意和道家过不去,只要夺权,不管老百姓死活等。

实际上,这些问题原著中都有,看看原著就明白了。

首先,文殊菩萨为何被捉

作为四大菩萨之一,文殊菩萨当然法力广大,凡人是奈何不了他的。然而,他去度化乌鸡国国王时,并不是菩萨身份,而是变化为一个普通的和尚。

(文殊)菩萨道:“你不知道;当初这乌鸡国王,好善斋僧,佛差我来度他归西,早证金身罗汉。因是不可原身相见,变做一种凡僧,问他化些斋供。”

这里,文殊菩萨说得很清楚,他不能原身去点化乌鸡国国王,所以他变成了一个普通的和尚。既然变成了凡人,自然也不能用法力。因为一旦使用,就暴露了神仙的身份,那样乌鸡国国王估计就信了他的话。

实际上,不用原身是对的。因为一旦展现法力,国王必然钦敬,这样就不能考验乌鸡国国王,更无法得知他到底是否诚心对待佛。

观音菩萨去大唐找取经人时,也是化为普通的和尚,也没有使用法力。只是带着锦斓袈裟和九环锡杖。最后确定了取经人,他才显化真身。

所以,认为文殊菩萨故意被捉,这本身就不对。

其次,文殊菩萨说了什么

在解释自己为何会被国王浸泡在御水河中时,文殊菩萨提到了这个问题。

菩萨道:“……被吾几句言语相难,他不识我是个好人,把我一条绳捆了,送在那御水河中,浸了我三日三夜。”

具体说了什么,我们不知道,但知道文殊菩萨用几句话难住了乌鸡国国王。推测应该是佛法方面的问题,以考验国王,就像观音菩萨问唐僧会不会大乘佛法一样。毕竟,堂堂文殊菩萨去度化国王,总不能问“你老婆漂亮不”这样无聊的话。

而从后面来看,乌鸡国国王应该被难住了,回答不上来,觉得很难堪,因此把愤怒发泄到了文殊菩萨上,这才把他丢在河中浸泡。

当然,也可能是很严肃的问题,比如“你好善斋僧是不是为了名声”“如果现在送你归西成佛,你愿不愿意”等。乌鸡国国王应该是误会了,以为文殊菩萨是让自己早点死,所以才怒而报复。因为他的这种做法,无异于杀人。

还有人说,如来派青狮精下界,报复乌鸡国国王,三年大旱,不顾老百姓死活。这些纯属胡扯,因为青狮精虽然霸占王位三年,但是没有做坏事。

行者道:“你虽报了什么一饮一啄的私仇,但那怪物不知害了多少人也。”菩萨道:“也不曾害人,自他到后,这三年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何害人之有?”

即便是之前的大旱,也不是青狮精所为,更不是神佛所为。

而且,青狮精是个太监,所以也不存在他玷污三宫娘娘的事儿。总而言之,这一次乌鸡国国王和文殊菩萨只是私人恩怨,不牵涉到任何人。

当然,乌鸡国国王亏大了,他丢了成佛的机会。

文殊菩萨说了什么话,气得乌鸡国王在御水河浸他三天?

文殊菩萨能不知道过去未来吗!为啥还要自讨苦吃呢?还是照本宣科呢?足以证明剧本早已写好了,连佛菩萨都是演员何况凡夫乎。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