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名臣能将即便不说开国元勋怎么都不能善终?冤杀,抄家,灭族?
作为后世人,现在来看老朱大肆诛杀功臣这件事,无非是为了将权力牢牢掌握在老朱家手里。这也是历朝历代开国皇帝为了巩固皇权惯用的伎俩。当然也有例外,如发生在北宋乾德年间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事。所谓鸟尽弓藏,兔死狗烹,对于朱元璋这样一位从讨饭的小和尚到最后成为大明开国皇帝的人来说,尝尽了人间酸甜苦辣,历经了艰难险阻,最后的成功确实来之不易。他也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地位和权力。因此,他对于敢于威胁到他权力的人和事,那怕是一些苗头,他都会毫不留情地打压下去。明朝建立初期,老朱为了皇权就操碎了心,诛杀胡惟庸,结束千年的相权制度,把权利独揽于自己一身,又设锦衣卫,内书房等各种制度辅佐皇权。据 《明史》记载,从洪武十三年到洪武二十六年的14年之间,他几乎把军队中勇武刚强之将和明初的开国功臣屠戮殆尽。其株连之广,手段之烈,可谓亘古未有。从这些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朱元璋对于权力的贪婪已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而最让我为之长叹的是明初四大案之一:明洪武帝朱元璋诛杀大将蓝玉,继而大肆株连杀戮功臣宿将的历史事件。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 朱元璋为加强集权借口凉国公蓝玉欲图谋反,不仅诛杀蓝玉一门,连傅友德、冯胜、王弼等公侯在内,一律牵连,杀戮者逾1.5万人。蓝玉是为大明朝的建立有过大功的人,他有谋略,勇敢善战,屡立战功。于捕鱼儿海中大破北元,基本摧毁北元职官体系而名震天下。官拜大将军,封凉国公。
但在朱元璋的眼里,明朝开国的悍将犹如烈马,不适合自己的后代驾驭,国家平乱之后,需要治世的文臣,不需要骄傲而难以驯服的悍将。为了将自己打下来的江山一代又一代传下去,老朱不惜制造冤假错案,甚至矫枉过正,抱着宁可错杀一千甚至一万,也不放过一个的决心,痛下杀手。朱元彰不仅要了蓝玉的命,还将他剥皮实草,夷灭三族。为了以儆效尤,老朱又让人带着蓝玉的人皮巡展天下,恐吓各地官员和亲王。可怜一代悍将,只会打仗,却看不清和平世道下的形势,最终丢了性命。从这件事上,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无论是什么人,得意时不要忘形,失意时不要失志,这才是长久之道、立身之本。
明朝名臣能将即便不说开国元勋怎么都不能善终?冤杀,抄家,灭族?
这个问题有很明显的偏颇及倾向性,明显放大化了明朝在这个问题上的表现。事实上,历朝历代这种现象并不鲜见,甚至有些朝代更为残酷,而人们却视而不见,有意选择性遗忘罢了。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极为特殊的一个朝代,作为最后一个汉人大一统政权,在汉文明存亡及传承上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这点才是它最大的历史性贡献。鉴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贫民身份及取代蒙元,恢复中华的特殊背景环境下,在治国上有着不同的理念。
乱世用重典,才能迅速稳定发展在推翻蒙元的基础上,重新恢复汉官之威仪,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乱世之秋,必须用重典才能迅速稳定并开创新局面。封建王朝毕竟是家天下,一切均以保障皇位继承安全为出发点,出身贫农的朱元璋并没有一个很好的前提基础,这样一个帝王为稳固皇位必须铲除一切不利因素。
这是可以理解的,朝堂势力不能有效掌控将会造成动乱,其产生的深远影响其实对新生王朝的百姓也没有任何好处。在帝王铲除一些失控势力的同时,也要看到所产生的一些积极方面,比如朱元璋时期官员贪腐较少,出了不少清廉能干的官员,明朝三分之一的循吏出自洪武朝。
部分名臣能将不能摆正位置,超越底线部分名臣能将功成名就不能摆正心态,开始骄横跋扈,以至于做出超越底线的事情,要么是威胁的皇权,要么是损害了王朝的整体利益,挖政权的墙角,这些毫无疑问将被诛杀。
当新生朝廷渡过危机期,步入稳定发展时期,作为手握兵权的大将就应该考虑思退的问题,朱元璋也曾以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方式试探过,可几乎没人鸟他。汤和等少数人是还有点政治智商的,所以也就那几个人得以安享晚年。
帝王统治本身就注重权术应用,强调权利平衡分配,相互制约监督。一个理想甚至稳固的朝局就应如此,这不是明朝独有的现象,历朝历代皆是如此。
忠良邪恶并非界限明确,因时因势而异黄河长江皆是水,都灌溉了两岸数省万亩田地。所谓的忠良邪恶也没有明显的界限,胡惟庸作为宰相时,工作效率很高也干了不少事情,当与朱元璋去宰相的想法有冲突时,便也成了牺牲品。
于谦、张居正之流,当然是名臣能将,确也会忽略或者甚至是默许某些致命错误。于谦在力挽狂澜之后,也为了确保权利而默认放纵朱祁钰废了皇太子朱见深,眼睁睁看着篡位。
被认为奸臣的严嵩,也曾撑起了嘉靖一朝的一片天,为其遮风挡雨。忠良邪恶没有一成不变的,因时因势而异,当与皇权及整个王朝集团利益冲突的时候,便要被人干掉或者牺牲掉,身败名裂除了明显的大是大非外,亦不过是人云亦云,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一厢情愿罢了。
封建王朝,有两个对立面,广大被奴役百姓与以皇帝为首的文武官僚专政统治集团,而统治集团内部皇权与文武官僚集团是冲突对立的,此消彼长,随之而来皇权也亦强亦弱。
明朝名臣能将即便不说开国元勋怎么都不能善终?冤杀,抄家,灭族?
一朝功成万骨亏,自古以来最是帝王无情人,王侯将相自古以来莫不如此。在开始创业的时候,大家都是同心同德,齐心合力,同甘苦共患难称兄道弟,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好不热闹,好不快意。为了梦想目标而奋斗共同前行共同击杀敌人,兄弟情义深似海,拼杀也是骁勇善战绝无后顾之忧,只想如何攻克目标如何击败敌人,从来没想过将来有一天兄弟会自相残杀。
一旦攻下目标到达目的啦,功成名就啦,那么就要开始享受荣华富贵啦,却不知死期也就快到了。能做主人的能做头目的自有过人的本领所在,一旦按功行赏,他就会想着你是不是有朝一日会反,他就对你有所戒备,开始想方设法的要整你了。对主人皇帝来说,才不管你什么兄弟之情,才不会管你之前的丰功伟绩,想的只是如何的巩固自己的江山地盘。心里在盘算着怎么样来保护自己,为了保住自己所有的一切,那么一起出生的兄弟们就必须统统消失。
而对于部下来说,想起曾经是兄弟哥们,以为还是以前的那种关系,殊不知身份早就发生了转变,以前是兄弟哥们儿大家同级共同奋战,现在是君臣关系,没有认清自己的身份地位,行为不收起锋芒最终被灭杀。终究来说都是各自的立场不同,所以处事方式不同,人那要是懂得功成名退,激流勇退,那样也是最好。
浴血奋战经历千百次杀出一条血路,江山地盘刚刚打出来,还没等来得及享受富富贵荣华快乐日子却要被斩杀,生命走到尽头,是不是残忍悲哀?历史滚滚长河自古以来如此,只能同患难,不能共享福,人性都是自私的,变态的,无情的,都是为了自己的,这就是所谓的人性吧,因为你有能力本事啊,因为你有丰功伟绩呀,因为怕你伤到他的位置侵犯到他的利益呀,所以自然要将你弄死,无情帝王家!
明朝名臣能将即便不说开国元勋怎么都不能善终?冤杀,抄家,灭族?
历史上帝王为了他们的家族能够长期享受荣华富贵,特别是帝王之平衡术。无论是忠臣还是奸臣,帝王都会在他们之间玩平衡,这样做的目的,就可以利益最大化。如果有一方不符合他的利益,贬官,杀头,抄家在所不惜,帝王考虑的是他的江山,至于官员们都是他们的棋子。所以在古代,在明朝当公务员可是一个高风险的职业。
明朝名臣能将即便不说开国元勋怎么都不能善终?冤杀,抄家,灭族?
谢谢!抱歉了。谢谢!
明朝名臣能将即便不说开国元勋怎么都不能善终?冤杀,抄家,灭族?
1,古代帝王一般都是世袭制度,为了给自己后人扫除障碍。2,不排除有很多的功臣都是功高盖主,并且还居功自傲,哪个帝王可以忍受这些,何况朝廷一些心怀鬼胎的大臣。3,跟很多功臣自己的为人处事息息相关,高调,太他妈高调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