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过年这个传统的习俗有多少年的历史?

只要你是中国人就要过年,因为这个节日是我们的老祖宗留下来的传统,也是中国人最重视的节日,可以说在这个特殊日子,无论你身在何地,都不会忘记有这么档子事,那就是过年。

春节一般指农历正月初一,是新一年的第一天,俗称“过年”,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其实,把农历新年正式定名为春节,是1911年辛亥革命后的事。

由于那时要改用阳历,开始采用公历计年,为了区分农、阳两节,袁世凯将元旦定义为西历01月01日,将春节定义为农历正月初一。但在这之前,春节有不同名称。如在先秦时叫“上日” “元日”“改岁”“献岁”等;到了两汉时期,又被叫为“三朝”“岁旦”“正旦” “正日”;魏晋南北朝时称为“元辰” “元日” “元首”“岁朝”等;到了唐宋元明,则称为“元旦” “元 ” “岁日” “新正” “新元”等;而清代,一直叫“元旦”或“元日”。关于春节的起源有多种说法,但其中被人们认可的说法是春节由虞舜时期兴起,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了。

在中国,过年这个传统的习俗有多少年的历史?

在中国有“过年”的风俗传统,过年又称过新年、迎新春、过春节等称呼,现在人们把过年的时间从初一延续到了正月十五。

过年的主题无非是贴春联放鞭炮、吃饺子、祭祖、走亲戚。过年这个风俗是如何来的,有多少年的历史了?

过年的历史很悠久,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的尧舜禹洪荒时代。距今算来有4500年的历史了。

尧死后,把位子禅让给了舜,舜把继位的那一天称为岁首,舜率领部族首领祭祀天地,整个部族在这一天举行庆祝活动,后来把这一天称为新年,再后来演变称为春节,指导农业生产的农历随之出现。

自从有了新年这个称谓后,以后每年逢这一天就称为“过新年”或者“过年”。

由于历史悠久,上古时期没有文字记载,所以商周之前的历史流传下来靠的是传说。“过年”的来历也有一个传说:

上古华夏族传说“年”是消灭凶猛野兽的神仙,据说“夕”是地狱里祸害人间的魔鬼,每逢腊月三十的晚上来到人间吃人,当时天帝就派“年”下凡消灭“夕”。老百姓得到消息后,纷纷走出家门协助“年”,老百姓敲锣打鼓放爆竹,(鞭炮的前身,用刀劈竹子发出噼噼啪啪的声音)。

最后“年”杀死了“夕”,人们为了纪念这一天,把腊月三十称为“除夕”,正月初一称为“过年”。

综上,不管传说是真是假,过年的美好寓意永远没变,那就是送旧迎新,期盼美好的未来。

文/秉烛读春秋

在中国,过年这个传统的习俗有多少年的历史?

知否?“春节”的历史,不过百余年!

“春节”,既农历新年(民间习称阴历),古时多称为“元旦”,农历新年称为“春节”,是“辛亥革命”后,建立中华民国的事情,所以,“春节”的历史,不过百余年。

“春节”,年,过年,过大年,农历新的一年伊始,万象更新,举国欢庆,红红火火,红遍神州。

一、农历新年,“元旦”的历史,渊源流长,又称年,岁,为农历正月初一日。

(一)先秦时叫“上日”、“元日”、“改岁”、“献岁”等,“元旦”的元字出现。

两汉时期,又被叫为“三朝”、“岁旦”、“正旦”、“正日”,“元旦”的旦字出现。

魏晋南北朝时称为“元辰”、“元日”、“元首”、 “岁朝”等;

(二)到了唐宋元明时期,农历新年,则称为“元旦”、“元 ”、“岁日”、“新正”、“新元”等;

“元旦”称谓首现,由是自始,农历新年,称为“元旦”,较为固定下来了。

而清代,一直叫“元旦”或“元日”。

二、现在的“春节”,农历的新年,正月初一,如上所述,古代历史上称为“元旦”;而现在过的农历“春节”这一概念,古代是没有的,是民国政府创造的。

“春节”这一概念是在民国时期逐渐被提起。民国时期,公历被引进,而农历成为了进行农事的标准。

辛亥革命后,1912年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时期采用公历,但用“民国”纪年,1月1日为公历岁首,既“元旦”。

如此一来,1月1日公历岁首称为“元旦”,占用了农历岁首正月初一的“元旦”称谓。

农历岁首正月初一“元旦”称谓木有了,怎么称谓?那可怎么办啊?

1914年,中华民国政府内务部呈请“拟请定阴历元旦为春节”,由是1914年起始,农历岁首正月初一,称作“春节”,视为农历年的开始,“春节”既为农历年岁首。

所以说,“春节”的历史,不过百余年而已!

三、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采用“公元纪年法”,将公历1月1日称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仍称“春节”。

今年“春节”,适逢藏历新年。

仅供参考。

在中国,过年这个传统的习俗有多少年的历史?

从大禹开始有四仠年历史.

在中国,过年这个传统的习俗有多少年的历史?

这个问题我要请教历史老师

在中国,过年这个传统的习俗有多少年的历史?

一般认为春节从尧舜时期就兴起,至今已有4000多年。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