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讨论亚历山大东征,如果秦始皇西征和亚历山大相遇会怎样?
小时候听过侯宝林和郭全宝说的相声:关公战秦琼。说得是:让历史上两个从没有谋过面的猛将打上一架,看一看到底谁厉害。至于后来是关云长赢了还是秦琼赢了已经记不清了,相声是搞笑的,目的是让人们高兴,我想这个问题也有相同的意思吧。
我们先探讨第一个问题,千古一帝的秦始皇为什么不西征?其实答案很简单,他根本不知道西边还有那么大的地方,那么多的国家。当时的人们对世界的认知,仅仅局限于以中原为中心的土地,最远的地方也不过秦国西北最大的国家匈奴。作为皇帝,秦始皇也没有那么神,他与大家的认知是一样的。因此,当平定六国,建立大秦以后,他就发兵30万北征匈奴。他还知道有一个比较远的地方,那就是在南边有个百越 ,他也没有放过,派去了50万大军横扫过去。这样一来,秦始皇就认为最南边,最北边都让我征服了,天下都是我大秦国的了。秦始皇是在公元前221年一统六国,成就大秦霸业的。在这一百多年前,西方也出现了一个很强大的国家:亚历山大帝国,他们的头也很了不起那就是亚历山大帝。在西方人眼里,亚历山大帝是一个传奇帝王。可惜天妒英才,亚历山大帝年仅三十三岁就死了。
虽然历史上,亚历山大帝和秦始皇不可能面对面的斗狠逞勇,一比高下,但是按照题目的要求,我们还是假设两个人的军队打一仗结果会是怎么样?其实不用多想,亚历山大帝一点胜算都没有。
公元前325年,亚历山大帝的五万大军经过十年的不懈东征,打到了印度河流域,让亚历山大帝国横跨欧亚非,差一点跟中国交界。亚历山大帝东征时期,正值中国的战国时期,不过那时候秦始皇还没有出生,当时的秦国正在进行著名的商鞅变法。在商鞅变法的推动下,以军功换名爵的制度,让当时的秦国迅速建立起了一支足可傲视群雄的军队。后来,在一统六国的过程中,秦国的军队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当时世界上,军种最完备,体系最完整的军队。为什么这么说,当时秦军有骑兵、步兵,还有专门的“弓弩兵”,战斗力十分强悍。在武器方面,当时秦军使用的是 “青铜武器”,尤其是 “弓弩兵”使用的“青铜弩机”,射程可以达到九百米,这可是几千年前的数据,想一想都恐怖,还有一个更恐怖的数据,秦国当时的常备军有一百一十万。即便是和亚历山大同时期的秦孝公时代,秦军经过变法也已经有了数十万的军队。就算是亚历山大不东征,他的主要兵力也就几万人,主要由骑兵和步兵组成,战斗过程中,步军和骑兵协同,因为作战时经常摆成方阵,整齐迅速,所以这种战法又叫“马其顿方阵”。试想一下,由几万人再组成什么样的方阵,也难以抵御 “弓弩兵”的万箭齐发,何况一阵箭雨过后,还有百万雄兵等着收拾你呢,所以说,这不是一个等量级的对话。
不讨论亚历山大东征,如果秦始皇西征和亚历山大相遇会怎样?
首先从兵种分析一下:亚历山大率领的是“龙骑兵”。何为龙骑兵呢?就是既能够骑马作战,也能够徒步作战的两栖兵种。战斗过程中,步军和骑兵协同,利用骑兵的快速、冲击力实施大胆迂回、穿插,打乱敌方阵型,再以步军分割围歼。因为作战时经常摆成方阵,整齐迅速,所以这种战法又叫“马其顿方阵”。往往可以以少胜多,出奇制胜。
而秦军在当时世界上,军种最完备,体系最完整。尤其注重弓弩,有专门的“弓弩兵”。骑兵和步兵、弓弩兵之间的配合已经炉火纯青,战斗力十分强悍。最为重要的一点,冷兵器时代战斗力的高地和本国的冶金行业是密切相关的。当时秦军普遍使用的是精良的“青铜武器”,但加入了其他金属元素,形成既锋利又坚固的“合金”。还必须要强调的是,当时秦军的“弓弩兵”所普遍使用的“青铜弩机”,射程可以达到九百米!这样强大的战斗力简直可以和两千多年后的普通步枪相比了,这对于大量杀伤敌骑兵部队效果是显著的,因为骑兵目标太大,而且为了追求灵活和速度,往往不穿重甲。
两军人数对比:秦军当时是耕战结合,也就是农忙种田,农闲出战,军民一体。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有常备军一百一十万,分为咸阳守卫、南方军团和北方军团。即便是和亚历山大同时期的秦孝公时代,秦军经过变法也已经有了数十万的军队。 所以说,亚历山大没有和秦始皇相遇是他的万幸,因为他的部队不过四五万人,是根本不能和大秦铁骑相抗衡的。他的骑兵方阵,也会在大秦弓弩的射程内,成为一个个活靶子。那样一来,他就不是病死了,而很有可能会战死哦。
不讨论亚历山大东征,如果秦始皇西征和亚历山大相遇会怎样?
亚力山大肯定要遭到大败。
一,两军数量相差悬殊,秦军最多时足有百万之众,亚力山大不超过十万人。
二,装备无法相提并论,亚力山大只有刀抢等战具,而秦军除了刀抢等,还有弓弩,秦军远距离杀伤,亚力山大怎么承受?
三,作战能力不是一个等级,秦军
没有超凡的战斗力,是不可能统一六国,六国
有多少精兵猛将,秦军经过多少年跟他们反复较量,经历多少挫折,才逐一将其打败,其实不用秦军去,六国之中随便挑一支精兵,都应该打败亚力山大。
四,战略战术不在同一等级,不说亚力山大,就是希特勒,拿破仑等战神人物的战略战术都十分有限,秦军不是光靠武力,采用间谍战,离间战,远交近攻等多种手段,才最终打败六国。西方战争基本是看双方强弱,装备优劣,就是到今天其兵法也没法跟中国比,据说战败后的拿破仑见到孙子兵法,如获至宝,视如天书,他说如早见到此书,不致大败,并把中国喻为沉睡的雄狮。抗美援朝时,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装备要强我千倍,而且训练有素,主要是因为战术不行,被我军打败。
不讨论亚历山大东征,如果秦始皇西征和亚历山大相遇会怎样?
纵观东西方历史,在很多王侯中,出现过两个重量级人物,而他们俩让许多人认定是王者级别。这两个人物就是中国第一个建立大一统的皇帝秦始皇,另外一个就是西方尊崇为神灵的亚历山大帝王。从他们两的帝国到用兵用将上,有后来的学者们一直追讨这看谁能最强的战斗实力。咱们主要看一下秦王朝当时的实际情况:
咱们先从秦始皇入手,他想必很多人是熟悉的。因为就是这样一个人物给搞灭了当时的六个很有实力的国家,一举统一了中原天下,这才中原大地上有了相同的文字,相同的礼法。在它强势下,那个时期的匈奴人员都不怎么敢说来他的疆土上放放马吃吃草什么的。当然,这些都是秦始皇成名后的一些功绩。很多人们都不知道年幼时期的秦皇都经历过什么。
早年的秦始皇内心就开始变得强大,在他十岁以前,一直是走着流亡生活,身在异国他乡。这主要是因为那个时期出现的一场战争,就是后来人把秦国跟赵国开打的长平战事,当时赵国人们是很恨这个小秦皇的,都想着有一天能把这孩子的头颅砍下来。这种长期处于对方仇恨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内心势必会比其他孩子更强大。因为他从小就清楚,只有自己强大了才不至于把小命给丢了。
在秦皇成长到十岁的时候,当时的名人吕不韦把他带回了家乡,当然他也明白这次回来到处都是阴谋和陷进,好在这娃从小就聪明,在那位有传奇色彩吕同志的带领下,只有十多岁的孩子政治敏锐性已经超过了很多人。而且当时对于一个十岁的孩子,人们的警惕性都会放松。
在当时有一个人叫蟜,他是秦皇最大的竞争对手,但是还是被这个孩子玩耍。而那个时期的皇室成员们都没有在意到这个孩子的举动。在十四岁的时候,秦皇顺利继承了王位,在掌握了皇位后,他硬是亲手把自己的恩人加导师吕不韦给砍了头。还有就是不想让自己有任何的束缚,把他自己的亲生母亲都赶出了皇宫。这样的做法,不是普通人所能做出来的,说白也就是在当时,连他算上七个国家中就没有一个王,能够跟秦始皇相比较的,从他的外表还是从他的城府心机,还有狠毒的手段都是没人能比的上。所以说他成为天下第一并不为奇。
还有一点,就是秦始皇对待事项上敢去拼,敢去赌。这也与他养成的刚毅还有果敢的性格分不开的,尤其在面对困难的时候,他是从来不逃避,在时间上更没有等待一说。就像当时秦国跟楚国要决战的时候,他敢于把自己手中的兵力全部不留的交给王翦指挥,这样的格局可不是所有皇帝能做出来的。这次交兵让王翦能以六十万将士的大部队歼灭了楚国,这就有了后人说道的千古一帝秦始皇。
当然,这里简单提一下西方亚历山大,他是在二十岁的时候,继承了马其顿王国的统治权,从当时来说,他也是很年轻的。其实,在他称帝的时候,国家内部是处于混乱状态的,很多地方都有起义军,这些个叛军搞的百姓生活处于水深火热中。但是,年轻的亚历山大并没有因为内部纷争而后退,他硬是带领着将士镇压了当时希腊人的叛乱,作为那个时期代表文明的希腊也诚服于他的手掌。这样国家内部基本消除了叛乱,政局开始稳定。
在那个时候,还比较年轻的亚历山大就想到了用武力来征服世界的想法。有了这样的想法后,他就真的带着三万步兵还有五千的骑兵,去搞定了当时的小亚细亚,这就让中亚地区的一些国家很是惧怕。
后来,这个家伙确实野心很大,当他看中那个时期的在西方来说是超级大国的波斯王朝,直接给出波斯帝王的要求是让他们诚服于他并且要纳贡,谁知波斯并没有给他这个面子,这样一气之下的亚历山大起兵硬是把波斯给消灭了。后来,他又出兵印度,这个队伍还是以马其顿大军团为主,基本上拿下印度的西北大部分疆土。本来他还想继续东征,但是手下的士兵们不愿意干了,在实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他只能撤回老家。这样没有对部队绝对的指挥权帝王,想像一下他的帝国也势必会被瓦解。
而返回头来看,咱们秦始皇就不可能出现这样的现象,他对于手中的军队那是必须有着至高的统治权力,只要是一声令下,绝对没有一人站出反对,这一方面肯定是没人怀疑他的权威的。前边提到了,对于亚历山大说他就基本上没有这样的地位和优势。在看看他死后,自己所建立的马其顿帝国一瞬间就崩塌了,而秦始皇自己亲手建立的王朝有着郡县制度和那个时期中央的集权制度做支撑,他的帝国却能一直延续。
再部队整体看,亚历山大的部队很多人说是有素质的,对于秦始皇来说他的部队是在处于战国中多方厮杀中硬碰硬打出来的,强者往往都是出于乱世。也就是说,秦始皇手里的将士们都是不怕死的主,能打硬仗,敢打硬仗,这样的部队从内到外都是铜墙铁壁。级别说素质上有待提高,但是打仗要的风骨,要的拳头硬,光是讲素质能成大器?而且当时的将士数量远远超于亚历山大人员,即便到最后他搞定三个国家,也没有多少士兵能与秦朝士兵相抗衡,而且从指挥权上看,秦始皇对百万大军是有绝对指挥权的,可是亚历山大却没有这样的权威。
还有一方面,就是当时说的如果亚历山大要想搞定中原,首先得带领士兵们翻过喜马拉雅山,这个地方又有多少人是愿意跟随他前来呢?所以从地理位置看,秦始皇就已经赢在了前边,再就是资源的问题还有军队粮食的补给问题,亚历山大他的部队如果前来攻打秦朝,可以肯定的是粮食供给不到位,而且也是站在客场来参战的,整体就消弱一节,这样从天时地利人和上看,无论怎么说只要亚历山大来袭秦朝,秦始皇都能活吞了这支部队。
不讨论亚历山大东征,如果秦始皇西征和亚历山大相遇会怎样?
很有意想设想,可惜不懂历史的人提出前先天不足为愚。
秦始皇是公元前二五九年出生,前二一O年死去。
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帝是公元前三五七生公元出生,前三二三死的。死后差近一百年时间不才有秦始皇,秦始皇的军队进军再快,亚历山大帝人,早不在就是他创造的国家,也早没有了分裂了。所以两个历史伟大不碰头,两个国家不林立。
不讨论亚历山大东征,如果秦始皇西征和亚历山大相遇会怎样?
1、比起军事实力,秦始皇的军队比亚历山大大帝的军队多。
2、比起军事阵法,秦始皇时期的军事理论已经较为完善,而西方还只是初步了解军事理论。
3、比起疆域,秦始皇占尽中原富庶之地,而亚历山大大帝不过只是因为地理位置的优越才被称为横跨三洲,实际上疆域面积小于秦朝太多了。
4、比起治理的人民,亚历山大大帝更是比不过秦始皇。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