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有多长,有具体数据吗?

我去过山海关,那里的孟姜女庙前殿有副著名对联名闻天下: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这副对联叠音叠义,描绘了海潮涨落,浮云长消的自然景象。然而,当你细细品味,却又会产生无限遐想,这副对联到底是说的景啊,还是说的人,而这个人非孟姜女莫属。孟姜女哭长城是中国民间四大爱情故事之一,故事本身也反映了秦始皇修建长城时的艰巨和残酷。

其实,长城最早是从西周时期开始修的,如果大家记不住的话,有一个历史典故可以帮助大家记忆,那就是发生在当时首都镐京(今陕西西安)著名的 “烽火戏诸侯”。这个段子不仅在民间广为流传了2000多年,而且还被载入史册中,成了不容置疑的正史。虽然现在许多专家学者指出,这可能是个编造出来的野史,对于这么深刻的问题我们在此就不探究了。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互相防守,长城修筑进入第一个高潮,但那时修筑的长度都比较短。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直到明朝。延续不断修筑了2000多年,分布于中国北部和中部的广大土地上,总计长度达5万多千米。

长城并不只是一道单独的城墙,而是由城墙、敌楼、关城、墩堡、营城、卫所、镇城烽火台等多种防御工事所组成的一个完整的防御工程体系。这一防御工程体系,由各级军事指挥系统层层指挥、节节控制。比如长城体系中设置有大量烽燧(烽火台)作为情报传递系统,是最古老但行之有效的消息传递方式。遇有敌情发生,白天放烟叫“烽”,夜间举火叫“燧”,台台相连,传递讯息。白天燃烟,夜间举火,是因为白天阳光很强,火光不易看见,烟雾相对瞩目;而夜间烟雾不显,火光在很远处就能看见,这是很科学的方法。为了报告敌兵来犯的多少,还以燃烟、举火数目的多少来加以区别。到了明朝还在燃烟、举火数目的同时加放炮声,以增强报警的效果,使军情可迅速传达千里之外。按明朝制度,举一烟鸣一炮表示来敌100人左右;举二烟鸣二炮,来敌500人左右;1000人以上举三烟鸣三炮。

由于年代久远,大多数长城城墙都已是残垣断壁,今天我们所看到的长城多是在明朝时修筑的。所称长城的长度,也就是明长城的长度。明长城东起辽宁虎山,西至甘肃嘉峪关,总长度为8851.8千米。后来,随着国家测绘技术的发展,经过相关部门测定,中国历代长城总长度为21196.18千米,这不仅包括了明朝修筑的长城长度,还包括了秦汉及其他时代长城的资源调查。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