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军有过哪些经典战役?
太平天国(1851年—1864年)如果不发生内乱,将改写中国的历史。记得小时候,在书本上认识了洪秀全、石达开等人,简直是神的存在。然而,随着知识的增加,现在可以客观地看待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历时14年,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南方兴起而波及全中国的农民战争,也是世界历史上规模空前的一次农民战争,开创了中国农民战争不少先例。其中有不少经典之战。象湖口之战、江宁之战、天京保卫战等。下面我着重说一下,把曾国藩逼得要投江自杀的湖口之战。1854年12月初,曾国藩督率湘军突破太平军鄂东田家镇、半壁山防线后,乘胜东攻九江。逾月未能得手,遂移师转攻梅家洲、湖口两地,企图先占九江外围要点,凭水师优势摧毁鄱阳湖内太平军水营,孤立九江。湖口位于鄱阳湖入长江口之东岸,其对岸是梅家洲,再西25公里为九江城。时太平军检点林启容守九江,冬官正丞相罗大纲守梅家洲,主持西征战事的翼王石达开亲驻湖口,坐镇指挥。1855年1月3日,湘军水师进泊鄱阳湖口、八里江等处。罗大纲鉴于湘军水师优势,难以力胜,乃于8日夜,出小船百余只,三五一联,纵火下放,两岸布兵千余人呐喊助威,并兼放火箭火球,对其施行火攻。后常以类似战法对敌袭扰,使其夜不安枕。太平军还在鄱阳湖口设置木簰数座,严密封锁。23日,击退进攻梅家洲的湘军陆师,但设于鄱阳湖口的木簰被湘军水师焚毁。为阻止湘军水师攻入湖内,太平军当夜用大船载以沙石,凿沉堵塞航道,仅在靠西岸处留一隘口,拦以篾缆。29日,湘军水师营官萧捷三等率120余只轻便战船乘陆师攻梅家洲之际冲入湖内,直达大姑塘以上。石达开等把握战机,将隘口堵塞。湘军水师被分割成外江和内湖两处,在外江者均为长龙快蟹等笨重战船,运转不灵,难以独立作战。当晚,石达开派小划数十只冲入湘军水师大营,焚湘军船40余只,其余败退九江。2月2日,罗大纲率军渡江占九江对岸之小池口。11日夜,太平军从九江、小池口以轻舟百余只复攻泊于江中的湘军水师,焚毁大量船只,曾国藩座船亦被夺获。曾国藩投江自杀,被左右救起,狼狈逃往陆营。
太平军有过哪些经典战役?
不说经典战役,就说哪些令人遗憾的战役,一起看看。
第一场——长沙之战
1852年5月,太平军从桂林撤围北上,想顺着湘江而下直捣湖南省会长沙,而后席卷两湖三江。同年6月,太平军在全州蓑衣渡受埋伏,五千精锐老兵血洒湘江,南王冯云山阵亡,直捣长沙之计划破产。8月,经过短暂休整后,西王萧朝贵率2000兵马间道奔袭长沙,在天音阁大战中中炮牺牲。10月,杨秀清率全部兵马进攻长沙,被张亮基、左宗棠等击退,撤围而去。长沙之战受挫,太平军无法实现席卷两湖之愿望,曾国藩得以借此机会兴办团练,终成太平天国劲敌。若是此次大战获胜,湘军将丧失生存土壤,湖南天地会也会更加活跃,大清仅凭腐朽没落的八旗、绿营将难以招架得住,灭亡指日可待。
第二场——湘潭之战
1853年6月,胡以晃、赖汉英率四万精兵西征,拿下安庆、九江、湖口、田家镇、半壁山、汉阳、汉口、岳州,兵锋正盛。1854年4月,林绍章率2万西征军主力在湘潭之战中被塔齐布、彭玉麟、杨载福击败,西征战局急转直下,太平军被迫放弃直取长沙计划,退出了湖南。若是此战胜利,太平军不但可以拿下梦寐以求的省会长沙,而后回师两广,拿下东南九省;更关键的是,湘军连续在两次大战中惨败,曾国藩威信扫地,朝廷将不再信任他,“湘军”很可能会被扼杀在萌芽状态。可惜,太平军惨败,不但未能实现预期目标,还给了湘军信心。
第三场——北伐之战1853年5月,林凤祥、李开芳等率2万精锐北伐,在皖北捻军配合下,不到一个月便出了安徽省,进入河南境内。可惜,林凤祥先是在归德府决策失误,没能在此处强渡黄河进入山东,而后直捣北京;后则围攻怀庆,浪费几个月时间,给了清朝重新布置防务之机会,北伐形势不妙。1853年9月,林凤祥抵达天津城下,鉴于之前攻打沧州之惨痛教训,又没强攻天津,而是试一试就撤兵,错过了进入北京之最后机会。1855年4月,北伐军在连镇、高塘惨败,全军覆没,林凤祥、李开芳被活捉,而后凌迟。试想,若是北伐胜利,攻入北京,清朝必定撤往山海关之外,回到东北过生活。此时,清朝虽说还可以指挥各省督抚,但已名存实亡,中原大地一片混乱。
第四场——安庆之战
1858年11月,陈玉成、李秀成两大兵团合力击败李续宾,全歼湘军精锐6000人,取得“三河大捷”。1860年春,李秀成采取“围魏救赵”之计,千里奔袭浙江省会杭州以吸引清军,而后突然回师,一举摧毁“江南大营”,太平天国迎来短暂的中兴局面。可惜,在1861年那场决定命运的大决战(安庆之战)中,李秀成保存实力,见死不救,以致安庆陷落,叶芸来等近两万名将士战死,陈玉成被迫退守皖北庐州孤城。安庆之战惨败,天京西面门户洞开,再也无险可守,太平天国注定要失败。不过,若是太平军胜利了,不但能打残湘军主力,还可以让欧洲列强保持中立,不敢轻易支持清朝。此时,太平天国再次挥师北伐,清朝将难以抵抗。
第五场——雨花台之战
1862年5月,曾国荃不顾兄长曾国藩劝阻,亲率吉字营两万人马东征,发誓要攻克金陵,拿下剿灭太平天国首功。同年8月,曾国荃进驻天京城南雨花台,扎下大营。洪秀全闻知湘军进犯,忧心仲仲,立刻一日三诏,强迫忠王李秀成率本部兵马回京勤王,暂时停止进攻上海。同年10月,李秀成率13王共40万(号称)大军回京,直接与曾国荃一万多“病旅”在雨花台大战。可惜,李秀成心思不在天京,他太急于求成,就想着赶紧结束会战,而后回苏州经营地盘。为此,他不去攻占三汊河,断绝湘军粮道,而是强攻雨花台大营,被曾国荃的“龟壳”战术击败。此次惨败,不但精锐损失殆尽,列强还公开支持清朝,太平天国灭亡之日不远了。不过,若是李秀成胜利,那东南地盘必定会被太平军牢牢控制,列强也将改变对华政策;太平天国在解决湘军后,继续北伐,估计清朝难以招架。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