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建都南京的王朝多短命?

建都南京有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南唐、明朝、太平天国、中华民国,定都南京的王朝为什么都短命呢?其实这与建都时的经济中心与军事中心的互动有关,也与南京所处的地理位置密切相关。在南宋之前,中国的经济中心和军事中心都在华北平原,南京位于南方的长江中下游平原一带,既不靠近经济中心,也不靠近军事中心,定都在这里的政权,自然而然会成为偏安政权,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南唐均是如此。在南宋之前,华北平原的经济实力非常雄厚,定都南京的偏安政权,在经济实力上就输了北方一筹,而且从南方统一北方,有一个无法克服的地理劣势,那就是军队一到达北方,后方补给线很长,一旦粮草供应出现困难,军队就要退回到长江以南,北伐中原的计划就会失败。朱元璋明朝定都南京后,统一了北方。因为南宋以后,中国的经济中心转移到南方了,元朝末年军事中心实际上也转移到南方了,这样一来,朱元璋才能够以南京为中心统一全国。元朝皇帝退居北方草原以后,为防范蒙古骑兵的南下,明朝在北部一带修筑了万里长城,又设置了九边重镇,使得明朝的军事中心又转移到了以九边重镇为中心的北方地区了。明朝初年,经济中心与军事中心的分离,使得南京作为都城的地位相当不稳,在明成祖迁都北京之后,继位的明仁宗甚至还想复都南京,直到明英宗时期才正式定都北京。

1927年,蒋介石之所以选择定都在南京,考虑更多的是法统继承问题,他是孙中山真正的继承人。况且当时的南京国民政府还未完全统一华北和东北。

为何建都南京的王朝多短命?

下面简单介绍下建都南京的王朝

229年,孙权称吴大帝,自武昌还都建业,都城周长约11公里,开始了南京的都城史。

313年,因避晋愍帝司马邺之讳,改名“建康”317年,五胡乱华,西晋灭亡,中原士族衣冠南渡,司马睿即位,是为晋元帝,东晋正式建立,定都“建康”,南京从此成为正统中华文化的中心。

420年,刘裕代晋称帝,宋立国,都“建康”。

479年,萧道成代宋称帝,齐立国,都“建康”。

502年,萧衍代齐称帝,梁立国,都“建康”。

557年,陈霸先代梁称帝,陈立国,都“建康”。

东晋以后,宋、齐、梁、陈相继建都于南京,与吴合称六朝,故南京被称为“六朝古都”。

 

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称帝,“山河奄有中华地,日月重开大宋天”故定国号为明,是为明太祖。以应天府为南京,以为首都,以开封为北京,以为留都。

1420年底,明成祖迁都北京,以南京为留都。

1644年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即位。

1853年,太平军攻克江宁,改江宁为天京,以为都城。在今总统府一带修太平天国天王府。

1864年,清兵克天京,太平天国亡。

从东吴、东晋,再到太平天国、民国政府,南京便成为了“十朝都会”。

 

但我们仿佛能听到一声声短命王朝的哀嚎。

为什么建都于南京的政权皆昙花一现,为何这么短命?

相传在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出巡金陵,被这里虎踞龙盘的气势深深吸引。但是,陪同左右的是方士常生、仙导却忧心忡忡地对秦始皇说:“金陵地形险要,气势磅礴,乃龙脉地势,王气极旺,若不采取对策,五百年后会有天子坐镇!”

秦始皇大惊失色,自认为自己是始皇帝,自己的子子孙孙永为天下一统的皇帝,怎能容忍金陵有别的天子出现呢?

两位方士指着不远处的方山说:“方山地处金陵东南,你看,方山顶部平坦如官印,人称天印山。天印,自然是上天赏赐的官印,决定了金陵之地的王气兴衰和吉祥命运。断了方山龙脉,就是阻隔了金陵的王气。再引淮水贯穿金陵,通达长江,让这条秦淮河冲尽王气,陛下就可以高枕无忧,皇帝之位千年万世、万万世了!”

秦始皇于是命令断了金陵城北的狮子山、马鞍山两座山的山脉,并将金陵改称为秣陵(秣陵意为饲马的草料场)。

在秦始皇的命令下,大量军士开始了行动,方山被截断,淮水也贯穿了南京城。

也就因此斩断了山脉,断了龙气,也断了长命的朝政~

为何建都南京的王朝多短命?

据说是当年秦始皇巡游金陵时,见南京虎踞龙盘有出帝王的风水。于是就下令挖掘了秦淮河,挖断了南京的龙脉,当然了,这些仅仅是传说而已啦。江南富裕,容易出现让帝王安于享乐,不思进取一旦北伐出现波折,就容易出现退回南方安享富贵的思想。所以纵观中国历史上帝王,北伐成功的少之又少。就算是北伐成功了,也很快的退回到南方去。这个,就是南京没有较长时间大一统王朝的根本原因

为何建都南京的王朝多短命?

从地理位置因素分析来看,南京无地理位置上的防御条件,南京位于东南沿海地区,并不能联通其他地区,南京建立政权的都短命这个说法呢并不准确,例如朱元璋的大明朝,统治中国近300年,历经16位帝王,一个政权统治时间长短是多方面因素,比如三国时期的孙吴政权也是在南京,那时叫建康,天下大势是一方面,还有明朝末年的唐王朱聿建在崇祯皇帝梅山上吊后在南京建立弘光朝廷也没有多少年,因为天下大势,人的因素,还有地理位置因素的影响

为何建都南京的王朝多短命?

从风水上说,传说是秦始皇听术士说,南京虎踞龙盘,后世会出天子,秦始皇为了自家的皇位,挖断了南京的龙脉,使之难以长久。

从政治经济的角度看,定都南京的朝代,从东吴,东晋开始,到南朝的宋,齐,梁,陈,乃至后来明初的朱元璋,太平天国,孙中山的民国,都有一个共同点,作为都城的南京都是所在朝代的经济重心,同时又是政治中心,政治经济中心没分开。也就是掌握经济的豪族与君主合流同守一处,即君主与豪族合作,这样会形成弱朝廷。相反,君主欲抗衡对自己有威胁的豪族,则会与豪族分处,即都城不会立在豪族大本营,也就是经济中心,会形成强朝廷,比如西汉定都长安,就是君主与豪族分处函谷关两边,是据关中以制关东。

像这些定都南京的朝代由于以上原因,所以会形成弱朝廷,有内向性格,其根源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豪族的强盛,使得帝国的集权秩序受到极大制约,帝国本身财政能力有限,其对帝国的对外征战不会有太多兴趣,因为豪族知道,一方面征战的财政费用会对他们本身构成压力,另一方面,对外征战会改变国家内部的治理结构,会导致皇权变得强大,自己被削弱。这就是以上这些朝代鲜有北伐成功,容易半途而废的原因。

弱朝廷君主难以集权,就难以集中力量办大事,无论对内抗衡豪族,统治人民,还是对外抗敌御侮,所以大都比较短命

为何建都南京的王朝多短命?

南京,被称为六朝古都,定都于此的六个王朝,却都短命,东吴69年,东晋102年,南朝宋59年,齐23年,梁55年,陈32年。后来,明初定都于此,一世而终,仅仅50余年。太平天国建都南京,维持了9年;后来1912年中华民国定都南京,但很快北洋政府就迁到了北京,而后1927年蒋介石又建都南京,1949败亡台湾。

仔细分析后,发现,南京作为首都的最大的三个问题:

一是:地势平坦,没有战略要地,守卫困难。二是:后勤补给困难,南京没有自给自足的能力,补给基本靠外地运送。

三则:对国家的控制比较弱,尤其北方、西部和偏远地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