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到底在汉中待了多久?

楚汉之争的节奏是非常非常快的。

从进汉中时烧栈道到出汉中还定三秦,其间发生了许多经典故事。火烧栈道、推陈出新、萧何月夜追韩信、封坛败将等经典故事都发生在这个阶段,看起来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然而,事实上,整个过程,只有短短3、4个月!

进汉中前,刘邦根本不敢与项羽相争,急急忙忙烧掉栈道,生怕引起“误会”;出汉中时,气势如虹,简直有“脱胎换骨”的样子。

短短3、4个月,究竟发生了什么?为什么刘邦发生了如此之大的变化呢?

狼狈入汉中

前206年十一月(秦历以十月为岁首,所以十一月只是第二个月),面对项羽大军,刘邦不敢正面相抗,麻溜到鸿门宴认怂,好歹算是“留得青山在”。

随即,项羽开始大封诸侯。

原本,义帝与天下相约:先入关中者为王。

项羽自然不愿将关中给刘邦,但又不愿公开“负约”,遂狡辩:“巴、蜀亦关中地也”,将巴、蜀二郡封给了刘邦。

如果只是得到巴、蜀二郡,将来要反攻,必要先取汉中,然后才能攻关中,如此,刘邦的反攻将失去突然性,难度非常大。

因此,刘邦让张良找项伯,一番软磨硬泡后,项羽大手一挥,将汉中郡也给了刘邦。

如此,将来刘邦反攻,如果组织得当,将可能迅速还定三秦,从而在天下争夺中迅速占据有利地位!

当然,该争取的要积极争取,该“装怂”的还是要“装怂”,刘邦入汉中时,烧绝栈道,用行动告诉项羽:我去汉中就不出来了,您放心吧!

前206年四月,诸侯罢兵戏下,各自就国。刘邦也到了汉中。

刘邦去汉中前,萧何说:今众弗如,百战百败!现在跟项羽开打,没有任何胜算!请您王汉中,“养其民以致贤人,收用巴蜀,还定三秦,天下可图也”!

听起来,这似乎会是一个“十年生聚,十年人口”一般,漫长的过程。

然而,或许此时的刘邦、萧何,都想不到:仅仅3、4个月后,他们就有了“还定三秦、天下可图”的实力和机会!

刘邦:养精蓄锐,以待时机

刘邦初入汉中时,情况很糟糕。

刘邦的将士,“皆为山东之人”,完全不适应汉中独特的环境,又似乎看不到希望,几乎每天都有人逃跑。

所幸:汉中、巴、蜀,拥有完善的动员体系。

汉中、巴、蜀,自战国中期就已被秦国占领。秦占据后,在此发展生产、兴修水利,使巴蜀富庶,又以秦法建立了完善的动员体系。

因此,刘邦一到汉中,就让萧何收取巴、蜀赋税,征发士兵。

这个过程中,刘邦、萧何,充分展现了自己的治理才能。

这一代,一直是少数民族聚居区。他们勇武善战,但不易治理。

在刘邦、萧何的工作下,当地的少数民族中,许多人加入了汉军。比如,宕渠一带的板楯蛮,就在还定三秦的作战中立下大功!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少数民族武装(比如板楯蛮),他们只参加了还定三秦的作战,但后来拒绝远离故乡,出关与项羽作战。

由此可见,这些武装并没有完全受刘邦所制,只是因刘邦、萧何正确的民族政策,使他们愿意与刘邦合作!

可以说,后来“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汉军能以强悍的机动能力山间行军,对敌实施突然打击,与这些少数民族武装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除此之外,萧何又发掘了郁郁不得志的韩信,刘邦封坛拜将,以之为大将军,使汉军的指挥能力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不过,即便如此,刘邦要实施反攻,还需要时机!

而时机,已到来了!

时机来得很快:天下再乱

四月,诸侯罢兵马戏下。然而,由于项羽分封的失误,不到一个月,天下又乱了!

项羽分封诸侯时,处置不当。实力派人物田荣、彭越、陈余都没有得到王位。

这些人很快就起兵反楚了!

首先是齐地的田荣。

四月,诸侯各自就国;五月,田荣起兵打败齐王田都;六月,田荣又击杀胶东王田市;随即,田荣与彭越联合,授彭越将军印,进攻济北;七月,彭越击杀济北王,并攻楚!

如此,田荣全部兼并三齐之地!

同时,田荣又支持陈余,对张耳发起大规模进攻。

另一方面,燕王藏荼又击杀了韩广,兼并辽东地区。

天下,已经纷乱。而且,田荣、彭越、陈余,已经组成了反楚联盟。

时机到来:项羽的失策

其实,田荣兼并三秦、陈余打败张耳,这些都花费了数月时间。

此时,以项王之强,如果及时出手干预,是有可能迅速平定的。

然而,项羽···几乎没有及时做出任何反映。

这段时间,项羽只作了两件事情。

1、七月,彭越攻楚。项羽派了个不知名的将军萧公去与彭越作战,结果被打得大败。

此后···项羽就长时间没有再派兵与反楚军作战了···

2、处理韩王成。

韩王成,是项羽自己立的韩王。

然而,一来,项羽觉得韩王成没有什么战功;二来,又觉得韩相张良与刘邦关系太密切。

因此,项羽没有允许韩王成就国。七月,干脆杀了韩王成···

这事很搞笑。

韩王成没有战功,没有实力,原本不具备什么威胁;项羽所忌惮的,是韩相张良。

然而,项羽处理掉了没有威胁的韩王成,却没有处理有威胁的张良。

结果,原本尚与刘邦还有些距离的张良,在韩王成死后,投归刘邦,彻底归属了刘邦···

总之,项羽这段时间似乎没有抓住工作重点。

如此,到八月时,田荣、陈余、彭越气候已成,项羽陷入困境之中。

汉中对

形势的迅速变化,自然被敏锐的刘邦、韩信所感知。

此时,韩信的《汉中对》,使刘邦下定了立刻动手的决心!

《汉中对》,提出了三点。

1、项羽失误了,“其强易弱”,我们有机可趁。

由于项羽在决策、性格上的问题,导致“诸侯不平”、“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天下已经乱了!

项羽,“其强易弱”!

2、军心可用,不能再等!

咱们的将士,多为山东之人!

马上反攻,则“以义兵从思东归之士,何所不散”?

3、人心可用,可以迅速平定!

刘邦当初在关中时,约法三章,深得秦民之心!

而秦地的章邯等人,当年为秦将时的作为,就已经让秦人痛恨!

人心可用,“三秦可传檄而定”!

时机难得,行动吧!

时间差:风驰电掣的一击

刘邦要还定三秦,但项羽显然不可能给你太多时间!

因此,关键是要快!

刘邦,真的很快!

1、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掌握主动,迅速突破。

汉军假装修理被烧的栈道,吸引章邯等人注意力。

暗中,汉军绕开栈道,西出故道,很快就攻占下辨、故道,击破西县少许章邯军后,渡过渭水,突然插到陈仓。

章邯仓促组织起轻车骑布阵,被汉军前锋樊哙一冲而破!(陈仓地形,本不利于车骑作战,以章邯的军事素养如此布阵,只能说明其仓促无备)

随即,刘邦、韩信又粉碎章邯联合三秦军的企图,击败三秦联军,彻底掌握主动!

2、掌握主动,灵活用兵,传檄而定。

尽管陷入被动,但章邯毕竟是百战名将。他一面退守废丘,一面组织抵抗。

还定三秦,是与时间赛跑!

刘邦并没有急于强攻章邯,只派部分兵力围而不攻,分遣诸将攻关中各地,重点攻打司马欣、董翳!

章平、司马欣、董翳的军事才能与章邯差距不小,组织的抵抗很快被粉碎。

八月,司马欣、董翳先后投降。

此后,如韩信所预测的,三秦吏民思汉王久矣,关中主要地区,“传檄而定”!

此时,尽管章邯仍在废丘坚持,但关中大部已定!

而此时,距刘邦发兵,还不到一个月的时间!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还定三秦的主要作战已经胜利结束!

多方以误之:加剧项羽的失误,彻底控制关中

到此时,项羽依然没有来得及做出任何反应!

然而,刘邦深知,如果此时项羽立刻来攻,刘邦依然没有必胜把握!

于是,刘邦“多方以误之”,为自己再争取时间!

一入关中,刘邦就致信项羽,表示:本来就说好“先入关中者为王”,我只想拿回属于我自己的东西,接下来,“如约而止,不敢东”,我是不敢东出和项王争雄的!

为了表示“诚意”,刘邦还把田荣的“反书”寄给项羽:您看,“齐欲与赵并灭楚”,这才是您的心腹大患!

“项王以此无西忧汉心,而发兵北击齐”···

如此,刘邦获得了更充分的时间,不但稳定了关中,而且,后来一度趁虚东进,攻取了彭城!

基础已定,优势已成

还定三秦,使刘邦摆脱困境,立于不败之地!

尽管在此后的彭城之战中,刘邦被项羽打得很惨,但是,由于基础已定,刘邦依然能退守成皋、荥阳,依靠关中兵源、粮源,与项羽争战!

如此,整个楚汉战争中,尽管项羽表现的军事才能远胜过刘邦,屡屡压制刘邦,但刘邦却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基础已定,优势已成!

从四月进入汉中,到八月还定三秦,整个过程不过3、4个月。

然而,就这3、4个月的时间,刘邦从“今众弗如,百战百败”,已经发展到可以“争权天下”的地步!

转变如此之大,如此之快,确实为史所罕见!

项羽的失误、刘邦的坚忍、萧何的贤明、韩信的将略,在这个过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值得后世反复学习、思考。

刘邦到底在汉中待了多久?

鸿门宴之后,刘邦向项羽去谢罪,得到了项羽的谅解。

项羽在分封天下的时候,就把刘邦封为了汉王,刘邦带上自己的队伍就去了汉中。

到了汉中之后,刘邦总共待了四个月的时间,就带着军队打了出去了。

本来刘邦进汉中的时候,听从了张良的建议,把汉中通往关中的唯一一条栈道,给烧毁了。他烧毁栈道的目的,就是告诉项羽,你不要惦记我了,我打算在汉中长期居住下去。

但是,刘邦到了关中,仅仅四个月就改变了主意,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他进了关中四个月,就又带着他的军队杀出了汉中,到达关中的呢?

问到这个问题,我们就不得不提一个人,这个人就是韩信。

话说当刘邦带着汉军入汉中的时候,很多人觉得汉中太荒芜了,所以,他们根本不适应当地的气候,就想逃跑再回老家去。

要知道刘邦的军队,基本上都是江苏的兵。他起兵的时候,是在老家沛县开始的,他带领的士兵,基本上也都是沛县的。

沛县的人在平原生活习惯了,到了汉中,根本不适合山蒸雾绕的气候,所以大部分人选择了逃跑。

这期间逃跑的人,越来越多,刘邦为此事也是十分的担忧,你说士兵若是全部都跑了,这要咋办呢?

就在刘邦琢磨这个事情的时候,他得到了萧何也逃跑的消息。

这一惊可是非同小可的呀,要知道萧何可是刘邦的宰相,刘邦对萧何不薄,萧何在这个关键的时刻,怎么可能逃跑呢?

对于这件事,刘邦百思不得其解。

就在刘邦大骂萧何无情无义的时候,萧何又来了。他身后还带着一个人,这个人刘邦还认识,他叫韩信。

曾经夏侯婴为刘邦提过韩信这个人,刘邦还看了夏侯婴的面子,给韩信提拔了一个级品。

后来萧何又给刘邦提韩信,让刘邦提拔韩信。

刘邦没有答应,所以,韩信就跑了。

萧何知道韩信逃跑之后,没有来得及向刘邦汇报,就去追韩信了。这就是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

刘邦见到萧何带着韩信回来,他黑着脸问萧何。

听说你跑了,怎么又回来了?

萧何解释道,他没有跑,只是去追韩信去了。

刘邦不信,他说逃跑的将领有那么多,比韩信品级大的也有很多,为什么别人你不去追,偏偏要追韩信。

萧何告诉刘邦,若是大王您想要得天下,那就必须用韩信。

若是您想要待在关中,那就把韩信给放走吧。

刘邦还说韩信是国士无双,刘邦看了看韩信,满心的疑问,这小子能行吗?

但是,刘邦也不能不给萧何面子,他告诉萧何,那我就把韩信提拔为将军吧。

萧何说将军不行,他还是要跑。

刘邦说那就把他提拔为大将军,要知道刘邦的帐下,之前根本就没有过大将军。

萧何立马把话接过了去,他说,如此甚好。

就这样韩信被刘邦封为了大将军,刘邦和韩信有了一番交谈,韩信确实不是一般人。刘邦对韩信有了几分好感。之后,刘邦就在韩信的规划下,带着自己的部队杀出了汉中,到达了关中,然后和项羽逐鹿中原去了。

刘邦在汉中的这段时间,仅仅只有四个月的时间。

刘邦到底在汉中待了多久?

我好像记得只呆4个月😂

刘邦到底在汉中待了多久?

根据《史记·高祖本纪》的记载,刘邦从汉元年四月从关中出发,前往南郑;八月刘邦用韩信为将,从陈仓古道出兵关中。加上翻越秦岭的时间,满打满算,刘邦在汉中呆的时间,肯定不超过4个月。

四月,兵罢戏下,诸侯各就国。汉王之国,项王使卒三万人从,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八月,汉王用韩信之计,从故道还,袭雍王章邯。

刘邦没办法在南郑生存。他麾下的将士多是关东人,慕名追随他,求好前程。最后一看,刘邦被封在了边远山区。从前往南郑的路上开始,刘邦麾下的士兵甚至中低层将领,偷偷逃亡,回东方老家。他要是再没有什么动作,等他的就是自然消亡。

刘邦到底在汉中待了多久?

刘邦在汉中估计连一个月都没待上,然后就带着兵,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了。

公元前206年2月,项羽分封天下诸侯,划定疆界、确定都城,然后大家在咸阳一边喝酒、一边抢钱、一边抢女人。

折腾到了两个月,到了四月份,项羽命令戏下罢兵,诸侯各就封国。为啥这时候要走?咸阳烧光了,关中抢光了、嬴氏也杀光了,关中这个鬼地方也就没啥可留恋的了。

所以,刘邦也是在四月份离开关中、前往封国的。但是,他要去的的封国并不是汉中,而是巴蜀。汉中是张良行贿项伯,打着贪财占便宜的名义,硬是虎口夺食、弄了这块地方。

所以,这个时候,刘邦集团就准备好了,根本就不打算去什么巴蜀、做个荒野王爷,就是要回来接着打。刘邦更不可能按照项羽设计的去什么巴蜀,因为真要是到了巴蜀,就真得别想出来了,因为蜀道太难。

刘邦的屁股刚离开关中,天下就立即开打。

五月份,齐国田荣不服项羽分封,不服就打。

而带着一万多大兵的彭越,也不服,因为没封到土地,跟着田荣一起打。

身在赵国的陈余,更是不满意,从田荣那里借来兵,立即开打、揍张耳。

所以,几乎没等项羽到达彭城,中原天下就已经打成了一锅乱粥。

而这正是刘邦想要的。

到了汉中,刘邦就不走了,一共就干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告诉这些大兵自己的真实意图,咱们不会去巴蜀,也不会呆在汉中这个鬼地方,大家也别自己逃跑了,咱们一起杀回关中。然后,就是组织军队、建立隶属。

第二件事:拜韩信为大将军,按照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地战略设计召开战前军事会议。

第三件事:接手汉中民政,打仗得要粮、要钱、要武器,这都得准备,还得把萧何留下来,防着冲不出去再回来。汉中这个根据地得经营。

这些事,最多也就一个月时间搞定。为啥?

因为刘邦四月份离开的关中,八月份就出现在陈仓章邯大军的后面。

从关中一边走路一边追逃兵,折腾到了汉中;在汉中开会、拜将、誓师;然后再折腾到陈仓。刘邦的军队就是一直在路上,所以在汉中根本不会停留太久,汉中只是中途一站,而刘邦只是过客。

关键是由汉中入关中,刘邦不仅得重新找路,而且还得打仗。

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只是战略,不是攻略。具体的攻略都是打出来的,不是地图上画出来的,更不是纸上谈品谈出来的。

韩信以为明修栈道了,然后就能偷渡陈仓,打章邯一个措手不及。他是把章邯当成了傻子。

但是,曾为大秦少府、打遍了天下诸侯,章邯可能是傻子吗?跟章邯比,韩信才是傻子。

章邯根本就没上当,就带着大军在陈仓等着刘邦。刘邦根本就过不去。

但是,还好有赵衍这个人,找到了一条故道,然后刘邦一支精锐别军翻山越岭、绕过关隘,直接出现在了章邯大军的背面。然后,趁着章邯措手不及,就是一顿乱刀乱枪,打通了陈仓道。这时候也就是公元前206年8月。

八月之后,就是扫荡关中之战。根本也没像韩信大战略里说得那么简单,传檄而定关中,可能吗?

关中就是被刘邦打下来的,打得虽然有困难,但还还算顺利。主要是因为刘邦的沛丰集团太能打,随便拉出一个都是悍将。关中还没扫荡完,刘邦就在次年三月,从临晋渡过黄河,逐鹿中原了。

所以,汉中对于刘邦来说,只是过路一战;而刘邦对于汉中,也只是一个过客。但这个过客带走了汉中和汉水的一个字,那就是汉。以后这个字的前面就又多加了一个字——大汉。

刘邦到底在汉中待了多久?

差不多3-4个月吧

《史记.汉高祖本纪》清晰的记录着,汉元年(公元前206年)四月入汉中

 正月,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王梁、楚地九郡,都彭城。负约,更立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三分关中,立秦三将:章邯为雍王,都废丘;司马欣为塞王,都栎阳;董翳为翟王,都高奴。......

  四月,兵罢戏下,诸侯各就国。汉王之国,项王使卒三万人从,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从杜南入蚀中。去辄烧绝栈道,以备诸侯盗兵袭之,亦示项羽无东意。至南郑,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士卒皆歌思东归。韩信说汉王曰:“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而王独居南郑,是迁也。军吏士卒皆山东之人也,日夜跂而望归,及其锋而用之,可以有大功。天下已定,人皆自宁,不可复用。不如决策东乡,争权天下。”

上面是入南郑(今汉中)的记录,汉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出汉中

八月,汉王用韩信之计,从故道还,袭雍王章邯。邯迎击汉陈仓,雍兵败,还走;止战好畤,又复败,走废丘。汉王遂定雍地。东至咸阳,引兵围雍王废丘,而遣诸将略定陇西、北地、上郡。令将军薛欧、王吸出武关,因王陵兵南阳,以迎太公、吕后於沛。楚闻之,发兵距之阳夏,不得前。令故吴令郑昌为韩王,距汉兵。

  上面是出南郑(今汉中)的记录

所以总共,刘邦四月入汉中,八月出汉中,总共在汉中待了也就4-5个月的时间,除掉路上的时间,应该在3-4个月左右。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