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郃三万大军在宕渠被张飞一万杂兵打得全军覆没,为什么还有人说张飞不可能打得过张郃?

宕渠之战,张郃被张飞大败。张郃最后只带着亲随十余人,抛弃战马,翻山越岭而逃。

然而,刘备、诸葛亮依然不敢因此低看张郃。

刘备后来感叹:要杀就杀张郃,杀夏侯渊有什么用?

《三国志》后来介绍,张郃“自诸葛亮皆惮之”。

一个“败军之将”,不但没有被看低,反而被赋予了很多了评价。

这是怎么回事呢?

张郃的任务

曹操攻取汉中后,张鲁逃到了益州东部的三巴地区。

当时,刘备刚夺取西川不过一年多,局势不稳,而且,刘备还率军跑去与孙权争夺南三郡了。

因此,司马懿、刘晔都建议曹操抓紧时间,趁势取蜀。

然而,曹操感叹:“人苦无足,既得陇右,复欲得蜀”,拒绝了攻取西川的建议。

曹操将目光,瞄准了三巴地区。

三巴地区,当时为夷人聚居区。此地当时经济落后,地方偏僻,非用武之地。

刘焉、刘璋,以及刘备,都在此设立了官吏,然而,此地的实际控制者依然是七姓夷王。

七姓夷王信奉张鲁的“五斗米教”,崇拜张鲁,只愿跟随张鲁。

因此,曹操的意思,就是通过招降张鲁,借助七姓夷王,乘势控制三巴。

此时,刘备已与东吴讲和,返回蜀地。他采纳黄权的建议,也企图联合张鲁,抵御曹操。

然而,张鲁“宁为曹操作奴,不为刘备上客”,还是投降了曹操。

于是,曹操以七姓夷王朴胡等人为三巴西太守,企图夺取三巴。

刘备见状,令黄权讨伐夷帅。黄权不侮使命,大破朴胡等人!

就地势而言,三巴地区,与蜀中联系紧密,与汉中的联系则为大巴山所阻,通道狭窄。

因此,曹操要夺三巴,唯有借重当地的七姓夷王。

随着黄权击破七姓夷王,曹操已知:夺取三巴地区已不可能,即便夺取,也无法守住!

因此,曹操遂将重点转为争夺三巴地区的人口。

于是,张郃受命,前往迁徙三巴地区的人口往汉中。

张郃的军力

曹操命张郃“别督诸军,降巴东、巴西二郡,徙其民于汉中”。

一句“别督诸军”,使人们产生了无限遐想:张郃是不是带了数万人来?甚至有朋友传言足足有3万人。

要知道,后来,曹操留下夏侯渊、张郃、徐晃等人守汉中,总兵力也只有4万。(《檄吴将校部曲文》)

如此重大的战略任务,曹操尚只留兵4万;迁徙人口,曹操又怎么会动用3万人呢?这完全不是一个级别的任务呀!

要知道,当时,刘备的机动兵力大约为5万(跟刘备往夺南三郡,又回到蜀地)。

如果曹操真的让张郃带3万人到三巴地区来迁徙人口,那为啥不再加点人,直接由此攻西川呢?又何必脱裤子放屁,迁什么人口呢?

张郃所督的部队,兵力显然没有5万!

那么,张郃所部兵力究竟如何呢?

其实,攻张鲁时,张郃一直在“督诸军”。张郃先“督诸军”讨伐兴和氐王,又督步卒五千在前开道。

所以,张郃所督,“步卒五千”应该是比较靠谱的。

张郃的企图

张郃领命后,进军巴西的宕渠。

宕渠,为几条水路交汇之处。

驻军宕渠,可以阻止刘备军东进,以掩护巴西、巴东地区的人口迁徙。

张飞要阻止曹操的计划,就必须击破张郃,控制宕渠!

而宕渠一带的地势,山路狭窄,又有水流通其间,依山带水,正是阻击战的绝佳地点。

因此,张郃驻兵于此,阻止张飞,以执行人口迁徙的任务。

张郃之败

刘备任命的巴西太守,正是张飞。

这是欺负到张飞家里来了!

于是,张飞奉命率军迎击张郃。

宕渠地势险要,张飞与张郃相持50余日,一筹莫展。

然而,张飞毕竟是“主场作战”,熟悉形势。

于是,张飞利用对地形的熟悉,率精兵万余,从他道绕至张郃之后,截击张郃。

由于山道狭窄,张郃军前后如长蛇。被张飞截击,犹如长蛇被击中七寸,前后不得相救。

于是,张郃大败!张郃只得弃马登山,与身边十余人从小路翻山越岭而走!逃回南郑。

这几乎是全军覆灭呀!

胜负之论

宕渠之战,张郃败得很惨,败了就是败了,这是铁一般的事实。

然而,败得并不丢人。

如前所说,张郃“别督诸军”,兵力并不多。

战后,曹操令关中护军调1200名兵士,加强汉中防御。

如果真是三万大军灰飞烟灭(夏侯渊的汉中守军总共也才4万人),那已是令天下震动的损失了!要补足损失,显然需要更大规模的调动。

然而,仅补充1200名兵士加强汉中防御,可见,张郃的损失,最多也就数千人。

而张飞呢?他挑选精兵万余人绕路截击张郃(奇兵),正面当然也要留下相当规模的军马(正兵),其兵力远超万人是毫无疑问的。

所以,宕渠之战,张郃兵力少于张飞,是以少打多!

而从任务完成情况看,牵制张飞50余日,为人口迁徙确实争取了相当时间。

后来的蜀汉大将王平,当时也随众北迁,并到洛阳见曹操,拜为假司马。

更有甚者,西晋末年,建立成汉政权的李特,他所统的基本力量,正是当时从宕渠迁走的“巴氐”!

可见,当时迁走的人口数量十分庞大,张郃的任务完成得不错!

因此,战后,赏罚分明的曹操不但没有问罪张郃,反而拜其为荡寇将军。

总的来看,宕渠之战,张郃确实败了,但败得不丢人!

张飞能间道截击,足见其虎将之才!

张郃虽败,也算是不辱使命!他果断进军宕渠,利用地势与张飞相持五十余日,同样展现出了“善处营势”的才干!

论将

要论一个人,就不能只“截取片段”了,要看他一生的表现了。

无论是张飞还是张郃,都是早年驰骋于平原的河北汉子。

宕渠之战,是典型的山地攻防战。

两位河北汉子表现如此卓越,可见:所谓名将,最杰出之处在于学习能力!

张飞在几年后就去世了,来不及继续“进化”。(叹息一下)

然而,张郃又继续活跃了16年。

汉中之战,他在广石力拒刘备,使刘备不能取胜,迫使刘备“男子当战,女子当运”。

夏侯渊战死后,张郃被推举为主将,安抚众心,力拒刘备,等到曹操抵达。

江陵之战,张郃督军夺取了长江百里州上的吴军营垒,展现出水陆两栖作战的才能。

街亭之战,张郃大破马谡,一举粉碎诸葛亮“断关陇之臂”的企图。

陈仓之战,张郃未及起身,就已看穿诸葛亮必然很快就退却。

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时,张郃对双方的进退、形势判断无不如计,其见识在司马懿之上!

可以说,在张郃死于木门前,张郃对作战的认识,已经在诸葛亮、司马懿之上,确实是顶级将领了!

不以一战论高下

十八路诸侯讨董卓时,曹操、孙坚,都曾为董卓部将徐荣所败。

徐荣,后来又败于胡轸,战死。

难道,因此可以说:胡轸强于徐荣,徐荣强于曹操、孙坚,所以胡轸强于曹操、孙坚吗?

宕渠之战,张飞击败了张郃。

然而,3年后,下辨之战。张飞、马超又不能击败曹洪、曹真、曹休,其部将吴兰被斩,张飞、马超退走。

难道因此可以说:曹真强于张飞、马超;张飞又强于张郃,所以曹真强于张郃吗?

战场之上,胜负高于一切。

然而,决定一战胜负的可能很多,仅以一战胜负就将将领“分高下”,无疑是武断,甚至荒谬的。

张郃三万大军在宕渠被张飞一万杂兵打得全军覆没,为什么还有人说张飞不可能打得过张郃?

谁说张飞不可能打得过张郃的,站出来,我保证让你心服口服,事实上,无认是三国演义还是正史上,张飞都是吊打张郃的。

按三国演义二十四名将的排名,张飞排名第六,张郃排名十四,张飞秒杀张郃。

论武力,张飞两次曾与天下第一的吕布单挑,第一次是三英战吕布,张飞与吕布单挑五十回合不分胜负,第二次是小沛之战,张飞与吕布单挑一百个回合不分胜负,能与天下第一的吕布单挑而不败,这本身就是一种能力,要知道能和吕布单挑而不败的,整个三国时期不会超过十个人。

除了吕布,张飞还跟马超单挑过,两人从白天打成晚上,挑灯夜战,一共打了二百三十个回合,也是不分胜负,说明张飞武力与马超应该不相上下,而马超曾经以二十个回合击败张郃,说明马超比张郃强,如果以马超为参照的话,那么张飞也比张郃强。

事实上,在三国演义中,张飞曾经三次与张郃交手,都发生在瓦口隘之战,第一次是张郃带着一万人来攻打张飞,两人打了二十回合,张郃军后有蜀军在摇旗呐喊,张郃急忙退军,张飞与雷铜追上就是一顿掩杀,张郃大败而归。

第二次交手,就是张郃带兵守住三座山寨,不与张飞交手,张飞使用计谋诱使张郃出战,张郃中了张飞的计谋,仍与张飞战了三五十回合,张郃期望另外两山寨的人马来救援自已,却被魏延和雷铜击败夺了山寨,张郃一下子就丢了三座山寨,逃回瓦口关。

张郃败了两场之后,带着残兵败将向曹洪求救,曹洪不肯救,张郃只得带着残兵以诱敌之计再迎战,先是迎战雷铜,雷铜中了张郃埋伏被杀,等到张飞出战时,早就猜出张郃的套路,预先安排魏延对付张郃的伏兵。

张郃与张飞交战时,只打了十个回合,张郃就开始使用诈败之计引诱张飞进入埋伏圈,张郃的伏兵被魏延击败,张郃还指望着伏兵来夹击张飞,结果根本没人来,怎么就断定张飞的一万人是杂牌军呢?张郃于大败,狼狈逃走。

三次交手,张郃都是败给了张飞,还一次比一次惨,张郃的三万大军经此三战后,被张飞打得全军覆没。

仔细比较这三次大战,双方基本上都是在用计谋打斗,没有用武力进行对抗,第一次是张飞派出蜀军在张郃身后呐喊大败张郃,第二次是张飞用诱敌之计引诱张郃出战,最终夺了张郃的三座山寨,第三次同样是张飞识破了张郃的计谋,预先打败张郃的伏兵,从而大败张郃。

我们都以为张飞只是个武夫,其实不然,张飞是智勇双全,打仗不是比勇猛,也不是比单挑,而是比综合能力,张郃有三万人,本身自已也名将,而张飞只有一万人,怎么就断定张飞的一万人是杂牌军呢?只要能打赢战争,你管他是什么兵?

姑且不论双方士兵的素质,从最终的结果来看,张飞胜,张郃败,而且张飞也不是靠士兵的素质取胜的,全是靠计谋取胜,说明张飞的智谋不在张郃之下。

比智谋张郃比不过张飞,比武力张郃更是比不过张飞,所以张飞完胜张郃。

就算是在正史中,张飞也是完胜张郃,张郃虽然位列曹操手下的五子良将之一,有着众多的战功,但是张飞可是万人敌、熊虎之将,是曹魏阵营的程昱、郭嘉等人评价,而张郃可没有这么牛的称号,就算在名声上,张郃也是不如张飞。

而且在正史上,张郃与张飞也有一次真正的交手,就是宕渠之战,当时张飞的兵力是一万人,张郃的兵力不详,应该不低于一万人,张飞主动进攻入侵的张郃部,将张郃部引到瓦口关,利用狭长的地形阻止张郃,从而大败张郃军,张郃只带着十几个人逃了回去,数万大军都被张飞吃掉。

战争看的是最终结果,从结果上来看,张飞远胜张郃。所以题目中说的张飞不可能打得过张郃是胡说八道。

张郃三万大军在宕渠被张飞一万杂兵打得全军覆没,为什么还有人说张飞不可能打得过张郃?

张飞所率一万兵是精兵,并非杂兵。曹操平定马超韩遂等凉州军阀,休养生息后挥师直取汉中,张鲁不敌投降,顾虑运粮悬远,又怕后方有隐患,曹操不听刘晔司马懿的建议,乘势攻打益州刘备,而是留下夏侯渊和徐晃、张郃等率军守汉中防刘备。诸将留下分工,各司其职,进行扫尾工作,张郃带领大军清扫汉中外沿,边攻取边迁移民众。进攻宕渠等地,摸到张飞的辖区。张飞自带精兵一万出来拒敌,张郃以为张飞一勇之夫,继续深入,被张飞设伏打得大败,几乎全军覆没,与十多名手下爬山逃走。“飞率精卒万馀人,从他道邀郃军交战,山道迮狭,前后不得相救,飞遂破郃。郃弃马缘山,独与麾下十馀人从问道退”。

从二人交手的纪录可以看出,张郃不是张飞的敌手。从谋略看,史上二人唯一一次交手,张郃完败。(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论用计,张郃在曹操时期从征北方,在荆州与夏侯尚攻江陵,汉中之战夏侯渊救火被杀,代为临时统帅阻住颓势。曹丕继位后,任命张郃为左将军,讨伐少数民族,曹睿时,街亭关键一战破马谡,诸葛亮第四次北伐,被诸葛亮用计谋在木门设伏杀死。只有街亭战比较出彩,但也是糊弄书呆子,换上王平统帅张郃就不一定能搞定,后来几次对阵王平不胜。而张飞,跟随刘备不离不弃,当阳长坂断桥殿后,疑兵退敌,入川义释严颜,汉中破张郃,所谋无所失,张郃不如。

论武勇,从史书上看,张飞也胜。张飞有名器新亭侯刀后世有载,张郃用什么兵器还很难说得很,郭嘉和程昱等人对张飞的评价是“万人敌”,周瑜对张飞评价为“熊虎之将”,刘晔说“关羽张飞勇冠三军而为将”,唐德宗时追侯六十四位古代名将,张飞就在其中,没有张郃。而从三国志编撰者陈寿的评价,二人也不在同一档次“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羽报效曹公,飞义释严颜,并有国士之风……飞暴而无恩,以短取败”。“张郃以巧变为称,乐进以骁果显名,而鉴其行事,未副所闻”,就是说张郃名声大,实际事例找不到。(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之所以会给人造成张郃会胜过张飞的印象,得益于《三国演义》等小说,小说为结构主旨等原因,对书中人物进行性格设定,使得各人能互相衬托,个性彰显,而张飞的设定,就是勇而少谋,而张郃则是智勇兼备,又有二张交手大战,张飞险胜,三军观者皆惊的写法,加上张郃命长,后期出彩,才会给人造成张飞可能不如张郃的假象。

张郃三万大军在宕渠被张飞一万杂兵打得全军覆没,为什么还有人说张飞不可能打得过张郃?

《三国志》里面张飞,关羽是用做了一个称号叫做万人敌,万人敌没读过历史书的都以为说张飞很勇猛,可以敌过1万个人,但事实上读过历史书的人都知道这个万人题实际上是来自于西楚霸王项羽。当时项羽想要学习万人敌的本事,结果他的叔叔直接交给他兵书,说这个东西你学会了,你就万人敌!

很显然,三国志里面,陈寿给张飞和关羽在用兵方面的评价是很高的,这两个人也确实对得起万人敌,这三个字。

关羽很显然,水淹七军这个虽然说在现在看来是一条绝户计,但是当时这个计谋把当时的曹操逼得想要迁都,由此可见,关羽这个人军事能力之强。

至于说张飞,张飞在攻打益州的时候,大半个益州都是张飞打下来的,不要和我说这是《三国演义》,三国志里面有明确记载!

张飞的军事能力是有的,甚至于说张飞在军事上的谋略,在历史里面要高过他个人的勇猛。

但是有的人就认为张飞吗?傻大个儿图和出身没有什么文化,怎么可能打得过五子良将张郃呢?

首先,张飞家里不穷,张飞家里是刘备三兄弟里面最好的,他们家族的产业就是杀猪,你包括刘备和关羽当时的人,一天到晚忙着种植农业,你哪来的时间去练武,练武,只有富裕的人家才有可能去练习武功,你比方说黄巾军,为什么他们面对官方的军队会如此不堪一击,很大一部分原因,大部分人没接受过军事训练,甚至连怎么打人都不会,所以几十万的人面对几千的官兵经常就是一败涂地。

张飞本身就不是这种人,(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张飞有自己的武功,很显然接受过高等的军事教育,或者说文化教育也有,而且张飞也不黑,张飞如果黑,他的女儿也得黑,然后刘禅会娶他女儿吗?

所以说张飞是整个《三国演义》里面被黑的最严重的那个人,甚至连自己的肤色都有可能被承受罗贯中黑了一把。

事实上,宕渠之战,更大程度上是硬拖了张非本人的军事能力,也侧面印证了陈寿给他万人敌这个称号的正确性,至于说你说张飞打不过张合,拜托军事上面讲究就是你杀敌多少,能否战胜别人。

毛主席都说实事求是,张飞硬生生打过了对方,你还说他打不过你这不是自己在这里造谣言?

张郃三万大军在宕渠被张飞一万杂兵打得全军覆没,为什么还有人说张飞不可能打得过张郃?

首先要更正下问题里的两个小错误,张飞带的不是一万杂兵,而是至少“精卒万馀”,张郃所部史书上并没有具体提到有多少,只提到张郃督诸军,进攻巴东、巴西两地,结果在宕渠被张飞打败。

按照《三国志》记载,曹操进攻汉中时,张郃率步兵五千为先锋开路,张鲁投降以后,曹操留夏侯渊、张郃镇守汉中,但是没有提到张郃所辖兵力有没有变化。而宕渠之战《三国志》的记载是:

郃别督诸军下巴西,欲徙其民於汉中,进军宕渠、蒙头、荡石,与飞相拒五十馀日。飞率精卒万馀人,从他道邀郃军交战,山道迮狭,前后不得相救,飞遂破郃。郃弃马缘山,独与麾下十馀人从问道退,引军还南郑,巴土获安。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张郃在宕渠、蒙头、荡石等地和张飞对峙50多天,张飞率一万多精锐从小路进攻张郃,张郃惨败,几乎全军覆没。

张飞率一万多精锐绕道攻击,那么肯定还有其他部队在正面吸引张郃注意力,所以张飞的总兵力不止一万。张郃“别督诸军”进攻巴西,应该是包括了本部和其他的一些部队,而且既然是主动进攻,要考虑到蜀军的抵抗和增援,还要带走巴西的居民,张郃带的兵力不会少。

但是奇怪的是按照文中描述,是原本的进攻方张郃依靠地势防御,而张飞绕道发起进攻,那么很可能在这之前双方已经交过战,张郃被击败,所以不得不转入防御,否则以他的用兵风格,不会这么保守。

另外还需要注意,张飞在绕道以后发起的进攻点很好,不仅张郃军前后不能相救,而且魏军还无法逃跑,张郃本人也不得不弃马以后爬山逃脱,由此可见,张飞在用兵上非常狠辣,张郃这样的名将都被打的全军覆没。张飞确实不愧万人敌的名号,难怪还在刘备四处流浪时,程昱、周瑜等人就把他和关羽并列,极为重视。

张飞和张郃的交战记录仅此一次,所以不能简单的说谁肯定比谁强,但是起码来说,张飞足以当得起名将两个字,张郃面对张飞时很可能不是对手。

张郃三万大军在宕渠被张飞一万杂兵打得全军覆没,为什么还有人说张飞不可能打得过张郃?

张郃和张飞,这二人经常被放在一起比较。一个是长坂坡一嗓子吼破夏侯杰人胆的燕人张飞,一个是立功无数被曹操称之为韩信的猛将张郃,一个是蜀国五虎上将实力担当,一个是魏国五子良将中的翘楚,二人都是老张家的杰出代表,到底谁弱谁强呢?

张郃打不过赵云,而且对赵云心生畏惧,这个争议不大,因为赵云长坂坡曾力挫过他,还曾在他面前一枪挑翻名将高览,这一幕在张郃心中留下巨大阴影,由此十分忌惮赵云。

张郃唯独对张飞嗤之以鼻,丝毫不以为然,而且还在曹仁那口出狂言,说什么视之如小儿,要当场逮住他,曹仁大为惊讶,心想这小子太狂了,哪里来的盲目自信呢?

之前有算命先生管辂有句谶语,说“定军之南,伤折一股”,意思是定军山有一大将横死,曹仁担心自己命应谶语,为此踟蹰不前,还特意提醒张郃,哪知张郃不以为意,还立下了军令状。

后来,张郃雄赳赳气昂昂,带着三万军马席卷而来,可结果呢,三万大军被他糟蹋的一干二净,只待着十余个伤痕累累的残兵,落荒而逃,这一战,不论是武力还是智力,张郃都是完败!

先看武力。两军对垒时,张飞单挑张郃出战,放眼三国,吕布尚且不惧,何况张郃呼!张郃与张飞打了二十余合,未分胜负,这时候张飞部将雷铜从背后杀来,张郃大败而归。

紧接着,张郃做了缩头乌龟,再也不敢出来了,一连五十日,双方展开骂战,张飞把张郃祖宗十八代骂了个遍,张郃也不口软,也把张飞爹娘子女骂了个遍,这两个姓张的,五百年前同属一家,骂来骂去害不等于骂了自己吗?

张郃终于按捺不住,趁夜色带兵劫寨,哪知张飞早有准备,双方在火光中,又大战五十合,还是未分胜负。很多人由此得出结论,张郃与张飞实力相当。

我认为,张郃与张飞根本不是一个重量级的,张飞三国武将中可以排名前五,张郃要排到十名开外。张飞要在平时,五十合可以拿下张郃,只是这次,人家猛张飞不靠蛮力了,而是玩了把智商。

再看智力。张飞这种猛人一般不屑于用计,但并不代表不会,一旦用计,往往出其不意,效果极佳。计策之一,就是喝酒麻痹敌人,前面张郃下来劫寨便是张飞施的巧计,结果张郃大败,三万大军折了两万。后来向曹仁求救兵,曹仁发怒了,不仅不发兵还让张郃抓紧出战。我觉得曹仁故意为之,因为只要张郃死了,那算命先生的谶语就算失效了。

后来张郃学乖了,也用起计策来,用了诈败诱敌之计,只是他的计策太小儿科了,一早就被张飞识破,张飞将计就计,将张郃大军赶入谷口,并用火攻堵住去路,张郃又大败一阵。此为第二计。

第三计就更绝妙了,张郃大败之后又成了缩头乌龟,躲在瓦口关坚守不出。张飞见到百姓躲避兵患,不走大路,而从小路绕行,一问才知从小路可以绕到瓦口关背后,心生一计,他让魏延正面对敌,自己带五百精兵绕到敌后,两下夹击,张郃又大败,人马损失殆尽,仅带着十余人,灰头土脸去见曹仁了!

此战,张郃是丢人丢到家了,脸被打的啪啪作响,曹仁大怒道:“你还不如死了算了!”可见,曹仁是多巴望着他死啊!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