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魏延之外,蜀汉还有谁能抵挡张郃?

张郃是蜀汉的老对手了。

自巴西打到汉中,自街亭打到木门,张郃与几代蜀将厮杀不休,给蜀汉留下了不少痛苦的记忆,“自诸葛亮皆惮之”。

那么,蜀中有哪些将领堪为其对手呢?

前期武将:张飞

与张郃直接对决而不落下风的将领,前期是张飞,后期是王平。

宕渠之战,张郃为张飞相持五十余日。

最终,张飞率精兵万人抄小道袭其后路。

由于道路狭窄,张郃首尾不能相顾,大败!张郃只能带着十几个人弃马翻山逃走,几乎全军覆灭。

由此来看,像张飞这样的早期的蜀将是不惧张郃的。

所以,汉中之战前,法正就表示:“今策(夏侯)渊(张)郃才略,不胜国之将帅”,至少在当时,法正是认为张郃的将略不及蜀中名将们的。

虽然关羽等其他早期名将没有与张郃正面交手,不过,既然张飞能击败张郃,想来关羽自然是不怵张郃的。

中期武将:王平

另一位在与张郃交手不落下风的,是王平。

王平与张郃有过两次交手。

一次是街亭之战。

街亭之战,马谡惨败。王平率所部千余人,鸣鼓自持。张郃疑有伏兵,不敢急攻。王平遂收集散众,平安退走。

这一仗,张郃是战役的胜利方,不过,仅就个人表现而言,王平未落下风。

第二次是卤城之战。

当时,诸葛亮自率军围祁山,留王平独率军守南围。

随即,诸葛亮与司马懿大军交战,王平独自抵御张郃的进攻。

王平坚守不出,张郃一筹莫展,只得败归。

王平与张郃两次交手,未落下风,堪称对手。

魏延

除张飞、王平外,蜀汉其他一些将领虽未与张郃独领兵对决,但以能力论,当不在张郃之下。

魏延就是其中一个。

汉中之战后,刘备以魏延镇守汉中。

魏延表示:曹操亲自来,我为大王拒之。曹操派大将来,我为大王吞之。

曹操所能派的大将,当时主要就是张郃。

汉中之战后,徐晃等人调到荆州战场,张郃仍驻陈仓。

当时,西线只有张郃是经验比较丰富的宿将,显然是第一假相敌将。

显然,至少在魏延本人看来,张郃如果来,他是能“吞之”的。

曹军长时间没有攻汉中,二人对决也就没有发生了。

尽管如此,从魏延后来的表现看,魏延是能与张郃一较高下的。

230年,魏延出羌中,击败了郭淮、费曜。

偏师对偏师,魏延能击败郭淮等人,看来,魏延的将略,在郭淮等人之上。

而在魏军中,资历、才能在郭淮之上者,也就是张郃这个级别的将领了。

因此,魏延至少能与张郃一战,应是没有疑问的了。

其他将领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张郃率军来战。

当时,蜀军众将都认为,街亭是要地,张郃是名将,只有魏延、吴懿这样的宿将才能胜任守街亭的重任。

显然,在当时蜀军看来,吴懿与魏延,是能够与张郃一战的名将。

尽管知名度一般,但在蜀汉中期,吴懿的地位、战功,仅略次于魏延。魏延在阳溪大败郭淮、费曜的作战,吴懿也是唯二主将之一。

诸葛亮死后,吴懿镇汉中,统御大军。

虽然吴懿的地位与其皇亲国戚的身份有关,但其表现来看,也是一位可与张郃一战的素将。

此外,蜀汉后期的名将中,姜维也应是至少可以与张郃一比的人物。

姜维北伐时,蜀魏国力进一步悬殊。但是,在邓艾入场前,其面对郭淮、陈泰这样的对手,姜维稍占上风。

因此,认为姜维能至少与张郃一战,应是没有太大问题的。

不过,“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没有直接交手,这些都只是臆测罢了。

除了魏延之外,蜀汉还有谁能抵挡张郃?

依依东望祁山雪,武候北向起兵戈。

六出争将天数改,安得猛士敌张郃。

大魏猛将张郃成名较早,早在冀州袁绍麾下的时候,就与颜良、文丑、高览并称为“河北四庭柱”,威震一方。

官渡之战后,张郃归附到曹操帐下,历经南征北战,东当西杀,屡立战功,在曹魏军中又与张辽、于禁、徐晃、乐进合称为“五子良将”,可谓是威名赫赫。

张郃这个人非常有才能,善于领兵,精通地形,手中一杆大枪横行沙场,被称做“有万夫不当之勇”。张郃是三分时代唯一一个与蜀汉五虎上将全部有过交锋的奇人,咱们检点一下他曾经对阵厮杀过的那些强敌猛将:关羽(穰山)、张飞(阆中、宕渠、瓦口关)、赵云(穰山、长坂坡、乌林道、米仓山)、马超(潼关)、黄忠(葭萌关、米仓山)、张辽(官渡)、庞德(南郑)、魏延(街享、木门道)、关兴(木门道)、杨昂(阳平关)。

大家都知道,《三国演义》有个特点,战将的武力值越往后下降趋势越明显。在前三分时代,猛将林立,勇士迭出,善于在阵前单挑厮杀的战将比比皆是。但到了后三国时期,能打的就不多了,猛将如凤毛麟角,精彩的战斗场面也甚为稀少。

按照张郃的真实武力值,在三分前期也不算多么出色,比他强的猛将多得是,比如吕布、蜀汉五虎、颜良、文丑、许褚、典韦等这些“超级猛将”,而庞德、夏侯惇、徐晃、曹彰等“强一流”的实力也在其之上。而且武艺与张郃不相上下的也有张辽、孙策、夏侯渊、甘宁、太史慈等等。

但张郃有个独特的优点――非常能熬。由于他非常善于保存自己,如果遇到战斗力强悍的劲敌,发现不是对手,张郃就会“见势不妙,夺路而走”,绝不恋战,不像庞德、管亥那样奋勇搏命,死战不退。

所以张郃他活的时间比较长。在三国武力排名榜上所有名次列在他前面或者与他相近的都逐渐凋零逝去,都被熬死了,张郃就堂而皇之地登上了“天下第一勇士”的宝座,这是那些当年武艺远在其之上的猛将们都难以企及的高度。

张郃生前最畏惧的敌人――赵云,在诸葛亮二出祁山之前去世了。三国正式进入了没有“超级猛将”的时代。“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在当世之间,张郃的武力值上升到了第一位,从此就横行沙场,再无忌惮。

张郃是曹魏的第一猛将,而诸葛亮北伐中原,在蜀军中能够与张郃抗衡的主要还是依靠重将魏延。比如在街亭之战时,诸葛亮派出马谡、王平去镇守街亭,担心他们顶不住张郃的攻击,又派高翔屯兵列柳城以为后援。但仍然不放心,“高翔非张郃对手,必得一员大将,屯兵于街亭之右,方可防之”,差派魏延率兵驻守在街亭以南。

再比如,司马懿入寇西蜀,派猛将张郃为先锋,率先头部队直逼蜀军祁山大寨。诸葛亮点兵派将阻击敌军,“吾以伏兵截其后:非智勇之将,不可当此任”,然后“以目视魏延”,希望他能够担当重任,但魏延假装没看见,“低头不语”

那么,当时在蜀汉阵营中,除了魏延之外,还有哪位大将能够与张郃抗衡呢?咱们就检选几位来分析分析。

姜维

姜维年轻有为,智勇兼备,天水关下力退赵云,可谓是一战成名。还受到赵云的赞扬,认为他“枪法与他人大不同”那么,姜维能够与张郃一较高下吗?

其实诸葛亮历次北伐期间,主要还是依赖魏延去抵抗张郃,从来没有让姜维去进行这种阵前的搏杀。我们也不难发现,姜维的发挥稳定性比较差:天水关下遇强敌赵云,姜维“战不数合,精神倍长”,超水平发挥;但魏军小将邓忠来战,姜维却三十余合都难以拿下对手,还放箭失误;在危急关头,姜维能空手接箭,反手射死郭淮;而遇到渣渣魏将杨欣,却连射三箭不中,还马失前蹄。

姜维的武艺本来就在魏延之下,再按照他这个状态很不稳定的特点,如果与张郃对阵那是很危险的。张郃久经沙场,对阵过的强敌猛将众多,经验极其丰富,姜维若有破绽,很容易被张郃抓住机会,予以痛击。姜维很难敌住张郃。

关兴、张苞

从武力值上来看,关兴和张苞是蜀汉将二代中最为出类拔萃的佼佼者,年轻勇猛,精力充沛,武艺高强,充满了朝气。

但我们必须认识到,关兴不是“亚关羽”,张苞也并非“小张飞”。比起他们在乱世中历尽艰险,饱经风霜的父辈来说,年轻人们并未经历过多少恶仗险仗,血雨腥风。不要以为三十回合打败了两个东吴的水货“万夫不当”就很厉害了,这些东吴渣渣的水平在他们父辈关羽、张飞的眼里不过是“鼠辈”而已,马前皆是“战不三合”的材料。

张郃不同,那是曾经与赵云拼过三十合,与马超打过二十合,与张飞硬磕了“三五十合”的猛将,和李异、谢旌之辈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以关兴、张苞这俩毛头小子的实力还不足以与张郃相匹敌。

王平、马岱

王平原是以曹魏降将的身份投附到刘备帐下,他对曹魏军中的一些将领的战斗风格还是有一定了解的。街亭之战,王平与张郃有过一次激烈的厮杀,“战有数十余合,平力穷势孤,只得退去”,能扛住张郃“数十余合”,王平的武艺已经相当不错了,但仍因“力穷”败下阵去。这说明王平还欠点火候,并非张郃之敌。

马岱是个快刀手,刀法凌厉,出招迅捷,潼关一合击败钟繇,夹山峪一合斩杀忙牙长,盘蛇谷一合生擒孟获,西平关一合生擒雅丹,武功山一合斩杀陈造,真可谓是干脆利落。但在葭萌关下与魏延、张飞两次交手,皆是“战不十合”诈败退走,使用暗箭。可见他是追求高效率的务实型战将,更适合做杀手,而与劲敌厮杀力战并不占优势。马岱也不是张郃的对手。

通过以上分析,诸葛亮北伐期间,在蜀汉军中能够与张郃抗衡的只有魏延。那么,在整个蜀汉阵营中,难道真就要没有其他人能与张郃相抗了吗?也并不是,其实在蜀汉还有一人足以匹敌张郃。他就是最容易被忽视的――李严。

李严

李严的武艺是相当厉害的,甚至乎还在魏延之上。大家记得,刘备、诸葛亮率兵入川,攻取雒城后兵进绵竹。刘璋派费观、李严领兵驻守绵竹,以抗刘备。双方在绵竹城外摆开阵势,李严出阵搦战,老将黄忠舞刀出马,“与李严战四五十合,不分胜败”。观阵的诸葛亮鸣金收兵,黄忠回来后还不服气,认为继续打下去可擒李严,但诸葛亮根本就不看好他,“吾已见李严武艺,不可力取”,认为黄忠并无胜算。

通过这场战斗,我们可以看到李严的战斗力是何等的强悍。以他的武力值足以与张郃相抗。

为将者,若仅仅以勇力相斗肯定是不行的,而李严除了武艺高强之外,领兵才能也是非常优秀的。刘备白帝城托孤,李严与诸葛亮同为受命大臣。随后,诸葛亮回成都修整内政,率精锐部队驻守白帝城,防御东吴乘势入侵的正是李严。所以说,李严领兵打仗也足以与张郃一较长短。

结论:当时蜀汉阵营中能够与魏军猛将张郃相匹敌的,除了魏延,还有李严足以相抗。

除了魏延之外,蜀汉还有谁能抵挡张郃?

若果是在前期,五虎上将都在的时代,张郃遇到五虎上将的任何一人,只有逃跑的份。前期张郃被除了关羽以外的其他四虎追着打,显得很狼狈。

我想提问者一定是想问,五虎上将逝去之后,诸葛亮北伐时代吧。这个时代,张郃成功熬死了五虎上将,熬死了和他同处一个时代的同行,成为三国第一猛将。

前期被人追着打的张郃,变成了追着别人打。哪怕是当时季汉第一的魏延和张郃交手都要掂量一下。

魏延虽然能匹敌张郃,也仅仅是匹敌而已,而不能取胜。也就是说魏延对张郃是不会像五虎上将一样有百分之百胜算的,甚至时间长了败的可能是魏延。

但是蜀国好歹能有匹敌的,不像隔壁的东吴,这个时候的是丁奉、徐盛的高光时刻。这两人联手都不一定能打过张郃,更不用说一对一了。

那么蜀国除了魏延还有没有能匹敌张郃的呢?还真有。而且还不止一个。是哪两个呢,是李严和姜维。

李严

字正方。这个人在《三国演义》里算是一个配角。但是实力绝对不能轻视。

诸葛亮北伐,蜀汉大本营以及防备东吴的方面都是这位仁兄管的。诸葛亮曾经说他的智谋可以匹敌东吴陆逊。

他首次出场曾经和五虎上将的黄忠打了四十回合不分胜负。能和黄忠打平手,何等了得?那这个李严的武艺是有五虎上将水准的。

黄忠也是可以凭借武艺把张郃按在地上摩擦的人。那李严能平手黄忠。如果李严和张郃碰面,那张郃或许会像面对五虎上将一样被追着打。

不过很可惜,李严一直都被安排在后方,没有上战场的机会。如果他当年跟着诸葛亮北伐,张郃、王双等人都不足为惧。

姜维

字伯约。诸葛亮的嫡传弟子。三国历史上少有的文武双全的武将。

前期能短暂平手老年赵云,得到赵云赞许。但是经验、阅历等方面肯定是不如老一辈将领。单打独斗起来,时间久了,不如赵云,甚至有可能不如魏延。如果是这个时期的姜维撞到张郃是一定打不过的。

但是姜维投降后的武功应该是得到提升的,更有可能继承了赵云的衣钵。加上姜维正在处于上升期。到诸葛亮北伐晚期,姜维的武功应该不输于魏延。

那魏延能匹敌张郃,想必归顺的姜维也能做到。只是没有十足的把握罢了。

在那个时代,张郃虽然说是天下第一,但并不是没人可以匹敌的。蜀汉就可以有魏延、姜维、李严三人能做到。李严更能胜过张郃。像在魏国,王双也是可以匹敌或者超越张郃的,只是他们是同一阵营不可能交手。

至于蜀国王平、马岱、关兴、张苞等人,武功虽然也不错,作战也很勇猛,但是和张郃比起来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除了魏延之外,蜀汉还有谁能抵挡张郃?

诸葛亮北伐期间,除了魏延之外,蜀汉能抵挡张郃的大将有赵云、李严、姜维、关兴、张苞等人,谈不上“唯一”。

首先,这里谈的是三国演义,抵挡指的是武力。

在三国演义中,张郃是标准的A级别武将。在名将大半凋零的诸葛亮北伐时代,张郃是魏军中最牛逼的存在。“能抵挡张郃”这个段子出自三国演义中诸葛六出祁山的部分,前后出现了两次。

第一次,是一出祁山的街亭之战时:

孔明又思:高翔非张郃对手,必得一员大将,屯兵于街亭之右,方可防之,遂唤魏延引本部兵 去街亭之后屯扎。

第二次,是三出祁山时,诸葛亮准备伏击魏军:

孔明唤众将商议曰:“今魏兵来追,必然死战,汝等须以一当十,吾以伏兵截其后:非智勇之 将,不可当此任。”言毕,以目视魏延。延低头不语。王平出曰:“某愿当之。”孔明曰: “……须再得一将同去为妙。怎奈军中再无舍死当先之人!”言未毕,一将出曰:“某愿 往!”孔明视之,乃张翼也。孔明曰:“张郃乃魏之名将,有万夫不当之勇,汝非敌手。” 翼曰:“若有失事,愿献首于帐下。”

在这里,魏军的先锋是张郃,很明显诸葛亮是以对付张郃为目标在安排人选,还专门盯着魏延,可惜魏延怂了(或者是故意和诸葛亮斗气)。

显然,从这两次看,魏延都是诸葛亮心中对付张郃的理想人选。那么,只有张郃才能对付魏延么?当然不是。在诸葛亮北伐时代,尽管五虎上将大都已经凋零,但对付张郃的确实不止魏延一人。列举如下。

其一:赵云。

这一番五虎将俱都丧了,独剩下赵子龙他老卖年糕。赵云属于S级武将,比张郃高一个档次。哪怕是老年赵云,都足以凌驾张郃之上的,这个不必赘述了。

当然,演义中赵云在一出祁山后就挂了,没法到三出祁山去对付张郃。

其二:李严。

李严历史上,是蜀汉仅次于诸葛亮的军中二把手。演义中诸葛亮对他评价很高,“才可敌陆逊”。这里当然是说统军和智谋。但李严的武艺同样也不差。演义中李严仅有一次单挑,发生在刘备入川时代,对手是黄忠:

黄忠出马,与李严战四五十合,不分胜败。孔明在阵中教鸣金收军。黄忠回阵,问曰:“正待要擒李严,军师何故收兵?”孔明曰:“吾已见李严武艺,不可力取。来 日再战,汝可诈败,引入山峪,出奇兵以胜之。”

李严和黄忠战了四五十合平手,这个表现不比张郃差(张郃对黄忠是二十多回合平手)。虽然黄忠自吹正要生擒,但诸葛亮却说不可力取,而且以不服老著称的黄忠,听了这话也没反驳。可见黄忠凭武力要硬拿下李严,确实没有太大把握。李严综合表现的武力至少也有A级,抵挡张郃不成问题。当然,李严驻扎江州和永安一带,是蜀汉的方面大员,诸葛亮 不可能调他到北伐前线,就为了和张郃单挑的。

其三:张苞。

历史上早夭,没有任何战绩的张苞,演义中是一员勇猛的后起之秀。他首先在刘备伐吴中有精彩表现:

张苞大怒,挺枪直取孙桓。桓背后谢旌,骤马来迎。两将战有三十余合,旌败走,苞乘胜赶来。李异见谢旌败了,慌忙拍马轮蘸金斧接战。张苞与战二十余合,不分胜负。吴军中裨将谭雄,见张苞英勇,李异不能胜,却放一冷箭,正射中张苞所骑之马。……

次日,孙桓又引军来。张苞、关兴齐出。……张苞奋勇当先,杀入吴军,正遇谢旌,被苞一矛刺死。

……

且说崔禹正行之间,忽见火起,急催兵前进。刚才转过山来,忽山谷中鼓声大震:左边关兴,右边张苞,两路夹攻。崔禹大惊,方欲奔走,正遇张苞;交马只一合,被苞生擒而回。

82回短短小半回书,张苞首战三十余合击败谢旌,接着与李异战二十余合不分胜败,次日乱军中一枪刺死谢旌。当夜又伏击吴军,只一合生擒崔禹。战果称得上相当辉煌了,

接下来在83回,张苞遭遇东吴的成名宿将。

首先,解围黄忠:

追至三十余里,四面喊声大震,伏兵齐出:右边周泰,左边韩当,前有潘璋,后有凌统,把黄忠困在垓心……山坡上马忠引一军出,一箭射中黄忠肩窝,险些儿落马。吴兵见忠中箭,一齐来攻,忽后面喊声大起,两路军杀来,吴兵溃散,救出黄忠,乃关兴、张苞也。

此时纵然不算马忠,下面也有四员大将包围黄忠,分别是周泰(A-或A),韩当(B到A-),潘璋(B到B+),凌统(B到A-),而黄忠已经中箭差点落马了。这时候,关兴张苞直接杀得吴兵溃散,救出黄忠。那么,即使不说关兴张苞胜过四个吴将的合力,至少可以说关兴张苞表现出的战斗力,比吴将中最强的周泰还要强悍。张苞的武力很可能达到A甚至A+。

接下来:

张苞挺丈八矛,纵马而出,大喝一声,直取夏恂。恂见苞声若巨雷,心中惊惧;恰待要走,周泰弟周平见恂抵敌不住,挥刀纵马而来。关兴见了,跃马提刀来迎。张苞大喝一声,一矛刺中夏恂,倒撞下马。周平大惊,措手不及,被关兴一刀斩了。二小将便取韩当、周泰。韩、周二人,慌退入阵。

张苞这里连续两声大喝,颇有乃父之风。一声喝得敌将想走,一声暴击。当然,夏恂、周平两个本身武力不明。然而韩当、周泰见了两个小将却不敢抵挡,先退入阵。再次说明小关、小张表现武力在韩当、周泰之上。

此后,在一出祁山时,赵云被夏侯楙大军围困,又是为关兴、张苞所救:

云急上马迎敌。四面军马渐渐逼近,八方弩箭交射甚急,人马皆不能向前。云仰天叹曰:“吾不服老,死于此地矣!”忽东北角上喊声大起,魏兵纷纷乱窜,一彪军杀到,为首大将持丈八点钢矛,马项下挂一颗人头。云视之,乃张苞也。苞见了赵云,言曰:“丞相恐老将军有夫,特遣某引五千兵接应。闻老将军被困,故杀透重围。正遇魏将薛则拦路,被某杀之。”云大喜,即与张苞杀出西北角来。

此后,诸葛亮取三郡,收姜维,张苞也有表现:

崔谅大惊,急拨马奔到吊桥边,张苞大喝曰:“贼子休走!汝等诡计,如何瞒得丞相耶!”手起一枪,刺崔谅于马下。

以张苞这些综合表现,大致不会比魏延差。所以,如果派出去抵挡张郃,应该还是可以的。

当然,三出祁山前半截,张苞就在追赶郭淮孙礼时摔成重伤,不久就死了,所以在诸葛亮准备伏击张郃时,他也不可能出来应命的。

其四:关兴

真正能在三出祁山时对抗张郃的,是关羽的儿子关兴。

82回中,关兴在伐吴之战,与张苞一起大显身手:

李异见谢旌败了,慌忙拍马轮蘸金斧接战。张苞与战二十余合,不分胜负。吴军中裨将谭雄,见张苞英勇,李异不能胜,却放一冷箭,正射中张苞所骑之马。那马负痛奔回本阵,未到门旗边,扑地便倒,将张苞掀在地上。李异急向前轮起大斧,望张苞脑袋便砍。忽一道红光闪处,李异头早落地,原来关兴见张苞马回,正待接应,忽见张苞马倒,李异赶来,兴大喝一声,劈李异于马下,救了张苞。乘势掩杀,孙桓大败。各自鸣金收军。

次日,孙桓又引军来。张苞、关兴齐出。关兴立马于阵前,单搦孙桓交锋。桓大怒,拍马轮刀,与关兴战三十余合,气力不加,大败回阵。二小将追杀入营,吴班引着张南、冯习驱兵掩杀。张苞奋勇当先,杀入吴军,正遇谢旌,被苞一矛刺死。吴军四散奔走。蜀将得胜收兵,只不见了关兴……寻不数里,只见关兴左手提刀,右手活挟一将……笑答曰:“吾在乱军中,正遇仇人,故生擒来。”苞视之,乃昨日放冷箭的谭雄也。

李异和张苞战二十余合不分胜败,而被关兴一刀所斩。当然,这肯定有突袭因素,但还是显得关兴的杀人能力比张苞要高。此后关兴三十余合就杀得孙桓“气力不加,大败回阵”,比前一日的谢旌败得更惨。在乱军中,关兴活捉了谭雄,活捉是比斩杀难度更大的举动。关兴这几阵表现的压迫力比张苞更强。

紧跟着83回,关兴、张苞联手从周泰、韩当、凌统、潘璋的包围中救出黄忠。次战关兴速斩周平,张苞速杀夏恂,让周泰、韩当不战而退,表现出A甚至A+的武力。

接下来,关兴得到父亲庇护,诛杀了仇人潘璋。这个主要是关公显圣所致,而潘璋武力本来也不及关兴,不必细说。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关兴与张苞各带五千人马,接应陷入28万魏军重围的赵云。冲阵中杀了魏将董禧,并与关兴、赵云、邓芝一起,杀得夏侯楙大败亏输。后来又在诸葛亮计取三郡的过程中,利用魏国太守杨陵、崔谅用诈降的机会,将计就计,关兴斩杀杨陵:

关兴跟崔谅先行,张苞在后。杨陵下城,在门边迎接。兴手起刀落,斩杨陵于马下。

在收姜维的战役中,关兴被作为最后一道埋伏:

姜维……拨马望长安而走。行不数里,前至一派大树茂林之处,一声喊起,数千兵拥出:为首蜀将关兴,截住去路。维人困马乏,不能抵当,勒回马便走。忽然一辆小车从山坡中转出。其人头戴纶巾,身披鹤氅,手摇羽扇,乃孔明也。孔明唤姜维曰:“伯约此时何尚不降?”维寻思良久,前有孔明,后有关兴,又无去路,只得下马投降。

虽然姜维已经“人困马乏”,毕竟是能和赵云PK一阵的猛将,关兴能堵死他的退路,还是很能打的。

在94回《诸葛亮乘雪破羌兵,司马懿克日擒孟达》中,关兴与羌人越吉元帅的一次“互刷”单挑。双方分别速胜对方一次。当然,两次胜败都有场外因素,倒是表现出关兴和他爹关羽一样,也是属于攻强守弱型的,而且战场要素波动极大。

所以,关兴表现出整体的武力,大致和张苞相当或略强,抵挡张郃应该是能完成的。

实际上,在101回《出陇上诸葛妆神,奔剑阁张郃中计》中,为了引诱张郃,关兴和魏延轮番诱敌,两人轮番和张郃交战,都是十回合左右诈败。接战一共五次,魏延三次,关兴两次,这里也可以看出,关兴武力定位和魏延相当,抵挡张郃问题不大。

其五:姜维。

《三国演义》中,姜维主要是被作为智将、统帅描写。然而武力表现也有不少。本节主要聊这个。

93回《姜伯约归降孔明,武乡侯骂死王朗》中,姜维与蜀汉军数次交战,有不凡的武艺表现:

云挺枪直取姜维。战不数合,维精神倍长。云大惊,暗忖曰:“谁想此处有这般人物!”正战时,两路军夹攻来,乃是马遵、梁虔引军杀回。赵云首尾不能相顾,冲开条路,引败兵奔走,姜维赶来。亏得张翼、高翔两路军杀出,接应回去。

赵云归见孔明,说中了敌人之计……赵云又夸奖姜维枪法,与他人大不同。

姜维对赵云回合数并不太多,但是“维精神倍长”“云大惊”等,还坚持到马遵、梁虔两路军马夹击赵云。后来赵云还专门夸奖姜维枪法。

92回的赵云再往低了评估,至少也有S-的实力。而姜维在这里的表现,至少是A级武力,甚至说是A+或SA也并不为怪。

接下来,诸葛亮为了收复姜维,开始专门用计。姜维先和魏延战了数合,魏延诈败。然后,姜维对张翼数回合,被张苞、关兴先后拦截。

107回《魏主政归司马氏,姜维兵败牛头山》:

维奋死杀出,折兵大半,飞奔上阳平关来。前面又一军杀到;为首一员大将,纵马横刀而出。那人生得圆面大耳,方口厚唇,左目下生个黑瘤,瘤上生数十根黑毛,乃司马懿长子骠骑将军司马师也。维大怒曰:“孺子焉敢阻吾归路!”拍马挺枪,直来刺师。师挥刀相迎。只三合,杀败了司马师,维脱身径奔阳平关来。

姜维在兵败溃乱的情况下,三回合就杀败了司马师(可能有B),武力表现超越了通常的A级,可能达到了SA甚至S-。

到109回《困司马汉将奇谋,废曹芳魏家果报》,姜维大战铁龙山,演出了败中杀敌的好戏:

维望山中而走,背后郭淮引兵赶来;见维手无寸铁,乃骤马挺枪追之。看看至近,维虚拽弓弦,连响十余次。淮连躲数番,不见箭到,知维无箭,乃挂住钢枪,拈弓搭箭射之。维急闪过,顺手接了,就扣在弓弦上;待淮追近,望面门上尽力射去,淮应弦落马。……血流不止而死。

手无寸铁,还能接箭还射,这是赵云当年的威风。尤其对手还非无名之辈,而是曹魏后期第一流的大将郭淮。这个没法纳入常规武力体系,但依旧是姜维的亮点。

110回《文鸯单骑退雄兵,姜维背水破大敌》中,姜维同魏将王经交战,抵挡了四将围攻:

(王)经回顾张明、花永、刘达、朱芳四将曰:“蜀兵背水为阵,败则皆没于水矣。姜维骁勇,汝四将可战之。彼若退动,便可追击。”四将分左右而出,来战姜维。维略战数合,拨回马望本阵中便走。

在《三国演义》中,一般而言,遭到三四个以上的围攻,往往都是S级别武将,比如吕布、关羽、张飞、赵云、马超等等。姜维这里虽则是被四个龙套围攻,也算作者给他加的光环。

到112回《救寿春于诠死节 取长城伯约鏖兵》,姜维对邓忠,常规战法不吃亏,用计险些得手。115回《诏班师后主信谗,托屯田姜维避祸》中,姜维曾经和邓艾“交锋数十余合,不分胜败”,大致武力同一档次。

116回《钟会分兵汉中道,武侯显圣定军山》,曹魏大举伐蜀,姜维与邓艾率领的西路魏军展开一系列机动战,首战三回合大败王颀,追杀三十余里后大战邓艾。和杨欣交战三次,第一次杨欣不敢交战,第二次杨欣一合败走,第三次姜维马失前蹄跌倒,杨欣来杀落马姜维,反而差点被姜维杀了。

综上,《三国演义》中的姜维,在后三国一生未曾单挑败北,对上老一辈S武将赵云和新一辈猛将邓艾等都没吃亏。平日里对待一些武力不明的敌将,也能干净利落地取胜或杀敌。综合表述,姜维的武力应为A或A+,整体战斗表现至少不低于魏延,甚至可能略强的。用他来抵挡张郃,自然毫无问题。

综上,诸葛亮时代,魏延之外,能抵挡张郃的至少还有赵云、李严、关兴、张苞、姜维等人。即使在三出祁山后期,赵云已死,李严在东线,张苞重伤,诸葛亮军中还有关兴和姜维可以抵挡张郃。

除了魏延之外,蜀汉还有谁能抵挡张郃?

三国时期的刘备阵营,本来按照《隆中对》的战略,准备了两支北伐的主力。可是由于遭受了荆州之战和夷陵之战的失败,使得这两支主力丧失殆尽。虽然到了诸葛亮时期,重新编练了一支新军,可是有经验的将领不是靠训练就能够得到的。因此,镇守汉中的魏延,就成为这支军队中将领的佼佼者。他被诸葛亮调入自己的军中,担任前部督的职务,成为了蜀军的先锋。

而诸葛亮北伐中,面对的曹军里最难缠的对手就是张郃。张郃在三国前期虽然不太显眼,可是作为硕果仅存的五子良将,他成为了蜀军北伐的最大障碍。就是他在街亭之战中速战速决,打败了马谡,使得诸葛亮最接近成功的一次北伐功败垂成。这样,魏延和张郃就成为蜀魏在关陇一带最强的对手。那么,他们之间的水平高低如何?蜀军中除了魏延,谁又堪为张郃的对手呢?

一、《三国演义》中的魏延与张郃。

魏延在《三国演义》中与张郃交手次数有限,仅仅只有两次。这是因为魏延是蜀军中屈指可数的大将,诸葛亮对他的使用十分慎重,轻易不让他冒险。我们可以看到,魏延虽然名为蜀军的先锋,可是他担任的任务却大多是诈败诱敌。这种任务对于魏延来说不在话下,这就最大程度地保证了魏延的安全。

魏延与张郃的交手,第一次是在街亭之战中。在这一战中,诸葛亮派马谡去守街亭,却把魏延放在街亭之后担任接应任务。在派魏延之前,诸葛亮已经派高翔去守列柳城,但是寻思高翔不是张郃的对手,就又加派了魏延。从诸葛亮的这一看法,我们就知道,诸葛亮认为魏延能够抵挡住张郃,与张郃堪为对手。

在街亭之战中,双方进行了几番争夺。魏延与张郃的第一次交手,就是发生在这次争夺中。在这一次战斗中,马谡因为占据南山,被魏军打败。魏延前来接应,放过马谡的败兵,与追击的张郃交手。但是这一次交手,张郃却没有与魏延交锋,而是回军边走。

随后,魏军将追赶的魏延包围了起来,张郃是用的诱兵之计,多亏王平前来接应,魏延才突出重围。这一仗,虽然魏延等人再次偷袭街亭,依然不能挽回败局,最终败回阳平关。

魏延和张郃的第二次交手则是在木门道之战中。在这一仗中,诸葛亮率军撤退,遭到了张郃的追击。诸葛亮为此巧布兵力,伏击了张郃。在这一次战斗中,魏延与关平轮流与张郃交锋,都是战了十几合就退,一步步把张郃引到木门道口。

在木门道口,魏延再次与张郃交手。这一次,魏延在战了十几合后,大败而逃。魏延为了逃命,将衣甲头盔都丢掉了,引着败兵进入木门道。张郃追进木门道,被诸葛亮的伏兵用木石封锁了前后道路。到了此时,张郃才发觉自己中了计,可为时已晚,被诸葛亮的伏兵射死在木门道中。

从魏延与张郃的交手来看,张郃一直都认为自己要强过魏延。正因为这样,张郃才在街亭之战中,不耻退走。而在木门道之战中,对魏延穷追不舍。在魏延诈败的时候,张郃一点都不产生怀疑。如果张郃对魏延的能力有所正确判断,他就会对魏延过于做作的行为感到怀疑。他会对魏延在十几合就被打得大败,还丢弃衣甲头盔而逃的表现感到怀疑。这样,张郃也不会命丧木门道。

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到,在蜀军中能够和张郃正面交锋的将领就是魏延。魏延被诸葛亮委以诱骗张郃的任务,就是抓住了张郃轻视魏延的心理。其实,诸葛亮心中也知道,以魏延的能力,即使打不过张郃,也不会败在张郃之手。魏延对张郃的能力也心中有数,因此欣然接受了诸葛亮的任务。

因此,从张郃与魏延的两次交手来看,张郃与魏延的水平基本相当。不过,双方在水平高低的认知上有差异。张郃认为自己要强于魏延,而魏延对此并不认可。

二、《三国演义》中的张郃与王平。

那么,在蜀军之中,除了魏延之外,是否还有将领能够抵挡张郃。依照《三国演义》中描写,蜀军有一员将领也曾和张郃交手两次,而且两次都没有战败,这员将领就是王平。

王平与张郃的第一次交手,也是发生在街亭之战中。在街亭之战时,马谡不听王平的劝谏,执意要在南山扎营。王平在无奈之下,只得提出分出一支人马自己率领,在山脚扎营,形成掎角之势。但是,由于魏军势大,王平虽然率领军队前去解救,依然无法突破魏军的包围,只得眼看着马谡兵败。

在此后魏延被张郃诱骗,遭到魏军包围的时候,是王平率领军队夹击魏军,救出了魏延。在夜袭街亭,魏延、高翔再次中计被围的时候,又是王平解围相救。因此,在王平与张郃的第一次交手中,王平以自己的机智勇敢,略占了上风。

王平与张郃的第二次交手,发生在诸葛亮夺取武都阴平后。当时诸葛亮与司马懿交战,遭到了司马懿死守不出的战术。为了诱骗司马懿出战,诸葛亮采取了逐步撤军的战术,每天后撤三十里。在部下的逼迫下,司马懿只得出兵。为了防止诸葛亮的伏兵,他将兵力分成两支。一支由张郃率领在前,一支自己率领在后。

诸葛亮将计就计,派一支伏兵插入张郃与司马懿之间,承受两者的夹击。然后诸葛亮再采取袭击司马懿大营的方法打乱司马懿的计划,趁司马懿撤军回救大营的时候打败他。可是,这一仗要打胜要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插入司马懿军队中间的这支蜀军要顶住张郃与司马懿的前后夹击。

当时诸葛亮想要魏延担任这支军队的主将,但是魏延并没有理会。诸葛亮正在尴尬之时,是王平主动站出来请命,解了诸葛亮的燃眉之急。不过,诸葛亮并不认为王平是张郃的对手,他又派了张翼作为王平的帮手,两人一起执行这项任务。

在战斗中,王平和张翼死死顶住了张郃与司马懿的夹击。其中王平对战张郃与戴凌,张翼对战司马懿。他们死死拖住张郃与司马懿,为自己的战友创造了战机。在这一战中,王平虽然到最后战况紧急,可是还是顶住了张郃的进攻。

如果这一战按照诸葛亮的安排,本来应该由魏延来抵挡张郃与司马懿的夹攻。但是,魏延没有答应承担任务。这使得诸葛亮的计划一时难以实施。多亏了王平主动请缨,才让诸葛亮的计划成功。从这一点来说,王平虽然能力不及魏延,但他是蜀军中敢于和张郃硬碰硬作战的将领。

三、历史上的魏延、王平与张郃。

我们上面看到的是《三国演义》里的记载,《三国演义》是部历史小说,当然与现实有一定的差距。不过,既然是历史小说,书中的内容还是要和现实有所对照的。在历史上,对于三人的交集,还是有所记载的。

魏延与张郃虽然是一对势均力敌的将领,可是在历史上却没有交手的记载。这主要是诸葛亮对魏延的器重,不想轻易损失了他。因此,魏延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诸葛亮的直接指挥下,没有与魏军痛快作战地方机会,更不要说与张郃单独交手了。

魏延唯一一次可能遭遇张郃的机会是他西上羌中的那一战。在那一战中,魏延被诸葛亮派去羌中,招兵买马,扩大军队实力。在这一战中,魏延与吴懿领兵从汉中出发,他机智灵活,在魏军纵深往返穿插。魏延的对手张郃、郭淮等人摸不清他的意图,只得固守不出。

等到魏延进入羌中,张郃等人才知道他的真实意图,但是已经为时已晚,无法追截了。可以说,在这一次穿插作战中,魏延以自己的军事能力,挫败了张郃、郭淮等人。在魏延率军返回的时候,他遭到了郭淮的阻击。

在魏延的指挥下,蜀军大败郭淮等人,取得了著名的阳溪大捷。魏延也因为此战的战功,升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南郑侯。魏延因此奠定了诸葛亮麾下第一大将的地位,而且也显示了不输于张郃的军事能力。

而在历史上,王平与张郃的交手则不止一次。第一次是在街亭之战中,在这一战中,王平身为裨将军,向马谡多次进谏,可是马谡就是不听。结果马谡的部下全部溃败,唯独只有王平率领的千余人马岿然不动。王平整顿军马,鸣鼓自守,使得张郃怀疑有埋伏,不敢进逼。王平得以收合溃散的军队撤回。

街亭之战中,王平在主力大败之余,能够镇静自若,吓退了得胜的张郃。因为这次战功,诸葛亮在斩马谡,处罚败将的同时,将王平提拔为参军讨寇将军。后来诸葛亮还将蜀军最精锐的无当飞军交给王平率领。

王平与张郃的第二次交手是在卤城之战中。在这次战斗中,诸葛亮采取了机动战术,调动司马懿的大军,企图依靠野战歼敌。虽然司马懿不愿意出战,可是在部下的逼迫下,只得出兵攻打诸葛亮的大营。司马懿亲自率领魏军攻打诸葛亮的大营,他派张郃攻打蜀军大营背后的南围,而守卫南围的正是无当监王平。

在这一战中,司马懿的大军被魏延、高翔、吴班三支蜀军打得大败。而张郃攻打王平的营寨,遭到了王平的顽强抵抗。王平坚守不动,张郃不能攻克,在得知司马懿失败的消息后,只得撤军而回。

我们看历史上的记载,基本上也可以得到与《三国演义》差不多的结论。那就是魏延在智勇上与张郃不相上下。而王平虽然比起魏延略逊一筹,但是在实战中,王平是能够抵挡住张郃的进攻的。至于说能够靠进攻打败张郃,就只有魏延一人了。

结语:

张郃由于寿命长,在那些老将纷纷凋零之后,他成为曹魏军中最强的将领。他从街亭之战起,就在关陇地区作战,成为诸葛亮北伐的大敌。在诸葛亮的军中,只有魏延能够作为他的敌手,除此之外,就只剩下王平一人了。

王平此人虽然文化程度不高,识字不多,但是他是行伍出身,拥有丰富的作战经验。这一点,在诸葛亮编练的军队中,与其他将领相比,堪称鹤立鸡群。在与张郃的两次交手中,王平都战了上风。不过,这两次交手王平采取的都是防御态势。从这一点来看,王平的军事水平还是低于张郃的。

在诸葛亮去世后,魏延争夺军权,与杨仪发生冲突。是王平出面击败了魏延。此后,又是王平接管汉中。在兴势之战中,王平击败曹爽的十几万大军,保卫了蜀汉北大门的安全。可以说,王平是蜀汉仅次魏延的优秀将领,堪为张郃的敌手。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除了魏延之外,蜀汉还有谁能抵挡张郃?

到了北伐时期,蜀汉集团已经人才凋零,除了魏延独扛大旗,几乎没有人能够遏制张郃了!

本文将为您全面揭开张郃与蜀汉集团的打打杀杀和恩恩怨怨。

先来围观张郃收获的点赞和好评。

张郃带队加盟到曹营,曹操亲自出迎,并亲口承认“若袁绍听从将军之言,吾计不成也”,然后盛赞道“今来相投,如微子去殷、韩信归汉也!

张郃侵犯葭萌关,刘备集团上下皆虑,如临大敌。

诸葛亮认为,“必须阆中取翼德,方可退张郃也”,又说“张郃乃魏之名将,非等闲可及。

赵云认为,“张郃亲犯葭萌关,军师休为儿戏,何故以二老将(黄忠、严颜)当此大敌乎?

夏侯渊战死后,张郃临危受命,扛起了曹魏西部军事战线的大旗。

郭淮评价:“张将军国家名将,刘备最忌惮者;今日事急,非张将军不能安也!

刘备评价:“夏侯渊乃一勇夫,安及张郃?若斩得张郃,胜斩夏侯渊十倍也!

北伐时期,诸葛亮将张郃视为第一心腹大患,对张郃多次推崇赞誉,譬如下列:

尝闻张郃大战张翼德,人皆惊惧;吾今日见之,方知其勇也!

张郃乃魏之名将,有万夫不当之勇,汝(张翼)非敌手。

若留下此人,必为蜀中之害,吾必除之!

几乎从来没有一位名将,能够像张郃这样备受敌我双方阵营的多次赞誉。

天下唯二英雄的曹操和刘备,将张郃视为难以匹敌的名将,蜀汉双龙的卧龙和子龙,将张郃视为难以对付的劲敌。

这就是张郃!

再来围观张郃的作战履历。

官渡之战,张郃作为河北第一猛将(颜良、文丑已死),率先出马搦战,与张辽酣战五六十合难分难解。

穰山夜战,张郃亲眼看到高览被赵云一枪挑落,心怯之下与赵云单挑,三十回合落败。在回到关隘后,又被关羽带着关平、周仓冲破,弃关而走。

长坂坡,张郃带队围杀赵云,十余合之后赵云不敢恋战而走,张郃追击,却被开挂的红光吓退。

乌林道,张郃与众将败逃,然后与徐晃双战赵云,不敌而逃。

潼关之战,张郃与马超单挑,避其锋芒、保命至上,二十回合速回本阵。

南郑之战,张郃第一个出马,试探庞德的实力,出工不出力,三个回合就退了。

巴西之战,张郃劫营却被张飞埋伏,在身陷重围后恶向胆边生,与张飞酣战近五十回合,终因军中不利而退。

葭萌关,张郃与黄忠单挑,二十余合不分胜负,因后军被严颜侵袭而退走。

汉水之战,与徐晃围攻黄忠,差点得手,赵云赶来开大招,张郃二人惊惧而退。

瓦口关、街亭、陈仓、木门道,张郃与魏延多次交手,互相忌惮。

木门道,张郃被关兴诱敌,奋力追赶,关兴中途退场。

此外,在瓦口关之战中,张郃还用回马枪刺死了张飞的副将、位列西川名将的雷铜。

从张郃的战绩可以看出,蜀汉集团的老、中、青三代名将,都与张郃交过手,其中囊括了五虎将全班人马。

张郃虽然历经多次恶战,虽然多次失败甚至折辱,但始终屹立不倒,能在五虎将超级火力的猛攻之下存活且毫发无伤,恐怕只有张郃了!

再来盘点猛将的死亡顺序。

宛城之战,典韦身中数枪、遭遇乱箭,血流满地而死。

白门楼,吕布请降却被刘备推向了深渊,遭绞死枭首。

丹徒山,孙策被许贡三门客暴力行刺,伤重不治而亡。

白马坡,颜良被关羽突袭,因措手不及而被一刀斩杀。

延津河岸,文丑遭遇关羽斜刺爆砍,心怯而逃被追斩。

穰山夜战,高览奋力向前,却被赵云从背后突袭秒杀。

战合肥,太史慈连夜劫营,却中计被伏,被乱箭射死。

定军山,夏侯渊慌忙上马,被黄忠俯冲而下一刀劈死。

水淹七军,庞德因不习水性被周仓生擒,被关羽斩首。

走麦城,关羽被马忠绊倒擒获,在孙权面前慷慨受死。

夏侯惇,曹营最初的第一猛将,被冤魂索命惊吓致死。

曹彰,名噪一时的黄须儿,交出兵符后不久暴毙而亡。

挂孝出征,张飞思兄心切再次鞭挞下属,被连夜刺杀。

追杀敌将,黄忠要为关羽报仇,却误中埋伏中箭身亡。

大病未愈,甘宁遇到沙摩柯不战而走,却被一箭爆头。

张辽,跟随曹丕伐吴,在混战中被丁奉射中腰窝而死。

马超,受到猜忌而抑郁成疾,年仅四十七岁英年早逝。

徐晃,跟随司马懿征讨孟达,却被宵小之徒一箭射死。

许褚,被张飞干翻后退居二线,在曹丕时代寿终正寝。

赵云,以七旬高龄力斩五将,在二次北伐前悄然病逝。

自此,前期叱咤风云的所有猛将几乎全都作古了!

辉煌总会谢幕,能活才是王道!张郃送走了河北四庭柱中的颜良、文丑、高览,送走了曹魏五子良将中的乐进、张辽、徐晃,送走了曹氏八虎骑中的夏侯渊、夏侯惇兄弟,熬死了五虎将中的马超、赵云,终于君临天下,世间再无对手!

这个时期,曹魏只剩下张郃,而蜀汉只剩下魏延,在这二人的强强对话中,魏延也难掩张郃的锋芒!也就是说,赵云死后,张郃基本天下无敌了!

魏延VS张郃,互有不服,又互相忌惮。

魏延是五虎将之下第一人,先后与文聘、泠苞、雷铜、张任、杨柏、马岱、庞德、张郃、鄂焕、祝融夫人、兀突骨、姜维、王双、曹遵等人交过手,经验丰富、战绩突出、斩获颇多,而且敢与黄忠比武,敢于挑战马超(把马岱当成了马超),能够与庞德激烈单挑,还射翻了曹操、擒获了鄂焕、诱杀了兀突骨、斩杀了王双,乃至最终将张郃引诱到葬身之地。

魏延的武艺,与张郃基本相当,他们有四次直接交手。

第一次交手,瓦口关。

张郃因人马损折而选择坚守不出,当张飞骂阵时,张郃也在关上大骂,但是当魏延搦战时(张飞抄小道去偷袭瓦口关背后去了),张郃就披挂上马,冲出关来决斗。

虽然战果不明,但是我们可以可见,在张郃心中,是丝毫不畏惧魏延的,甚至有较大的心理优势。

第二次交手,街亭之战。

张郃击溃了马谡,然后又杀退了王平,刚刚占据了街亭的险要之地,魏延率军赶来救援,张郃没有选择与之力拼,而是与魏延厮杀数合之后就回军便走。张郃善于逃命,但这次属于诱敌,魏延追击了四五十里,忽然钻进了张郃与司马懿父子的包围圈,正在危难之际,王平从斜刺里杀来,魏延惊出一身冷汗,心中暗道“吾得生矣!”

从这场厮杀,可以看出两点:第一,张郃在连续作战之后,就不敢硬刚魏延了,如果硬拼恐怕不敌;第二,魏延一旦被张郃带队包围,几乎没有单独逃出生天的机会!

第三次交手,陈仓之战。

郝昭病故之后,诸葛亮火急攻打陈仓,一鼓而下;张郃赶来救援,终归迟了一步,于是赶到其他闲处关隘准备驻扎,却不想魏延已经再此等候多时了。

张郃赶到关下,看到散关已被蜀军夺取,于是下令击退,魏延从关上冲出,与张郃恶斗在一处。魏军疲惫,挡不住蜀军的火力,死伤甚多,而张郃也扛不住魏延的狂刀,大败而去。

这一战,张郃属于远道而来,而魏延属于守株待兔,因此张郃吃了暗亏。由此可见,张郃、魏延二人的实力,相差微妙,谁能占据细微的有利条件,谁就能在武力上胜出。

第四次交手,奔剑阁。

诸葛亮退军,张郃对司马懿说“归军勿追”,但是司马懿强行下令,张郃只能遵守军令,于是奔往剑阁追击蜀军。诸葛亮在木门道布置了天罗地网,然后让“诈败王”魏延前去诈败诱敌,担心魏延孤掌难鸣不成事,还让关兴上前辅助。

在关兴、魏延的联合诈败下,张郃孤军深入,在魏延的破口大骂和逼真演技之下,最善于保命的张郃终于失去了理智,一头钻进了木门道,被乱箭射死在山谷中。

通过张郃之死,我们可以看出两点:1.如果没有关兴辅助,魏延未必能够成功;2.张郃敢于狂追魏延,那就说明不怕他,至少立于不败之地!

补充一点,张郃战死时,已经是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了!

此外,在司马懿入寇西蜀之初,诸葛亮帐前点将时,说必须一员猛将阻挡张郃,这时候张翼主动请缨,诸葛亮却说张翼绝非张郃之敌手,然后“以目视魏延,延低头不语”。

这个时候,魏延虽然正与诸葛亮闹别扭,但他对于张郃,确实没有太大把握,因此诸葛亮也旁敲侧击地讽刺道“怎奈军中竟无舍死当先之人!

综合来讲,魏延与张郃的斗争,基本平分秋色,武力值基本五五开。但是,就战斗素养以及对于敌军的威慑力来讲,还是张郃略胜一筹。

除了魏延,蜀汉集团中还有人能够抵挡张郃吗?

赵云死后,蜀汉集团中除了魏延,还有下列猛将:关兴、张苞、王平、姜维、马岱、张翼、张嶷、廖化、马忠、吴班等人,我们分别展开讨论。

关兴、张苞VS张郃,不敌。

在蜀汉二代将领中,关平综合能力最强,能与庞德单挑三十回合,能够在逆风下单挑徐晃三十余合,还能奋力杀退曹仁,先后杀败丁奉、潘璋、朱然等人。论武力,关平大概仅次于魏延,应该能与张郃酣战数十回合,可惜他在荆州时期就英年早逝了。

关兴、张苞的实力,基本在伯仲之间,难以区分孰高孰低,但他们都与关兴有较大差距。

关兴的主要表现有:

突袭斩杀李异,一合生擒谭雄,二十合战败孙桓,将潘璋杀到狼狈而逃,秒杀周泰之弟周平,在阵中斩杀董禧,一刀砍死杨陵,在阵中一刀砍死越吉元帅,参与诱杀张郃。

张苞的主要表现有:

三十合败谢旌、二十合败李异,在混战中一矛戳死谢旌,一合生擒了朱然的副将崔禹,秒杀了韩当的部将夏恂,在阵中斩杀薛则,一矛刺死崔谅,追击郭淮却意外身亡。

关兴、张苞基本都是联袂出现,譬如营救老黄忠、营救老赵云,虽然有吓退周泰、韩当的高光时刻,但也有数次出糗的窘境,譬如以下:1.营救刘备不力,赵云赶来就能顷刻解围;2.带队作战,曾经被马忠、糜芳、傅士仁杀退;3.张苞骑术不稳,两次马失前蹄,第二次意外跌入山涧,摔破头颅而死;4.关兴曾经被越吉元帅吓到胆寒,还被打落到山溪中。

关兴、张苞与父辈相比,差距实在太远了,他们根本就没有与前期猛将交手的经验和机会。试看关兴,在诱敌张郃时,厮杀十个回合就撤,两次诈败之后,就退出战场了,最后完成任务的,还得看魏延。

因此,小关张绝非张郃的对手。

王平VS张郃,略处下风。

王平智勇兼备,是蜀汉后期的支柱之一,尤其是在第一次北伐中,一合生擒夏侯楙,单枪营救马谡、魏延,均有上佳表现。

在街亭之战中,王平与张郃有一次最直接的激烈碰撞。马谡被围困在山上孤立无援,王平率所部赶来救援,可惜敌众我寡,与张郃大战数十回合,“力穷势孤,只得退去”。这一战,王平因为“势孤”而失了先机,但是在与张郃的单挑中,毕竟也出现了“力穷”的表现。

在四次北伐时,王平与张翼一同去阻击张郃,在混战中再次与张郃交手,仍然没有取得任何便宜,还被魏军赶来包抄,最终不敌而退。

综合来看,如果王平与张郃公平单挑,应该表现更佳,估计能厮杀五十合以上,但此后就会败下阵来。

马岱VS张郃,不敌。

马岱最初与庞德搭档,共同辅佐马超,但是在潼关渭水之战、冀城历城之战中,庞德的勇武表现深受曹操关注,同时也为曹营诸将所共见,而马岱就没什么表现了,几乎看不到他冲阵厮杀的身影。

在葭萌关之战中,马岱单挑魏延,十个回合就败了,好在利用了魏延立功心切的心理,在被追时反身射中了魏延的左臂,文中明确用了“马岱败走”,可见马岱并不是诈败,而是真的挡不住魏延的火力。张飞赶来后,马岱与张飞单挑,不到十个回合再次败走。

在南征北战时期,马岱有多次立功表现,秒杀忙牙长,用绊马索阴了祝融夫人,率队生擒了中计落单的孟获,在混战中生擒雅丹丞相,在阵前斩杀了魏军先锋陈造,但相比于魏延的战绩来说,马岱这些表现很难上得了台面。

此外,马岱在诸葛亮的安排下上演了无间道,假意依附到魏延麾下,最终把魏延阴死了,如果他能够与魏延正面硬刚,也不至于从背后偷袭。

综合来说,马岱与魏延相差甚远,若论爆发力和斩杀能力,甚至不如小关张。因此,如果马岱遇到张郃,估计扛不住二三十回合。

姜维VS张郃,不敌。

姜维的武力,经常被高估。

在天水之战中,姜维以逸待劳、且埋伏了两路精兵,七旬赵云远道而来,却不料中计,仓促之间与姜维单挑。厮杀数合之后,姜维精神倍长,此后两路伏兵杀出,赵云急忙退军。

这个“精神倍长”,并不能表明占据了上风,例如在关羽与庞德单挑中,“二将战有百余合,精神倍长”,只能说明他们的战斗状态比较亢奋。同理,姜维在占尽先决条件的前提下,也没能占到老赵云的任何便宜。

在诸葛亮北伐时期,姜维几乎没有什么武力表现,当关兴、张苞各种杀小怪、长经验的时候,当马岱偶有高光表现的时候,姜维竟然成了空气般的存在。

为了阻拦王双,诸葛亮派出了最强的魏延,为了诱杀张郃,诸葛亮派出了关兴辅助魏延,而姜维根本不再考虑之列!此外,在魏延造反时,姜维身边有王平、张翼、廖化等人,却畏惧魏延的勇猛,甚至魏延拦截诸葛亮的灵柩时,姜维也没有站出来厮杀。论武力,姜维根本不是魏延的对手。

到了姜维北伐时期,他的武力更拉胯了,不敢单挑徐质,三十合拿不下小将邓忠(还差点被刺中),箭射三流魏将杨欣,却三射不中、马失前蹄。

综合来讲,姜维是一名养成型的帅才,根本不是以武力见长,他与魏延有明显差距,如果与张郃厮杀,表现不会太好,甚至比不上王平。

至于其他武将,譬如张翼、张嶷、廖化等人,武力值还不如马岱,就更不用浪费篇幅讨论了!譬如在张郃勇救戴陵时,蜀汉军中有吴班、吴懿、马忠、张嶷四将,却见张郃奋力杀入重围,“拍马舞枪往来冲突,英勇倍加无人敢当”,那阵势简直就是虎入羊群!

就这几位弱二流、强三流的武将,如果单挑张郃,那无异于送人头!

最后的结语:赵云死后,面对牛气冲天的张郃,蜀汉集团中也就魏延能够奋力与之抗衡,王平终究敌不住,关兴、张苞、姜维、马岱更是逊色很多,至于张翼、张嶷、廖化等人,简直不够张郃塞牙缝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