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详细介绍一下关羽败走麦城的经过?为何没人救援,现麦城在今的什么地方?
219年十月,正在襄樊前线的关羽得知南郡有失,紧急退军。
此时,形势虽已极为被动,但看起来仍有可为,关羽并不曾想到:他已经迎来自己的最后时刻。
并未绝望的形势关羽退兵时,形势虽已不利,但并未绝望。
1、关羽手中仍有比较强大的军队。
尽管在四冢之战冢为徐晃所败,但关羽仍然保持着强大的军力。
在退兵之前,关羽仍然以水军封锁襄阳。
据估计,当时关羽仍然直接掌握着3-4万的军队。
2、荆州地区仍有归属刘备的地区。
关羽回军时,江陵、公安已为孙权所夺。
然而,武陵、建平(辖今巫峡、西陵峡、恩施一带)、宜都(辖今宜昌、长阳、五峰等地)三地仍未归吴。
这些地区不失,关羽与西川的联络就仍能保持,关羽就仍有希望获得西川的援军。
即使是已经被孙权控制的区域,也存在着支持关羽的力量。
吕蒙入江陵时,江陵守军中就有不愿意投降着筹划伏击进城吴军。
东吴与荆州自刘表时期就争战不断,不少荆州人士都存在着对东吴的敌对态度,他们仍有可能配合关羽。
3、有可能变得更为复杂的局势。
解襄樊之围后,曹军在襄樊拥有不俗的军力。而从淮南等地赶来的曹军,仍集结于摩陂,并没有撤退。
曹军也在关注着形势的发展,并随时可能加入战局。
如此复杂的局势下,形势可能出现多种变数。
4年前,215年,吕蒙袭取南三郡,刘备回军来夺。
结果,因为曹操攻占汉中,刘备被迫与孙权和谈。
最终,孙权将已经占领的零陵交还刘备,之取长沙、桂阳,与刘备和平解决了争端。
变化多端的形势之下,荆州问题是否存在其他的解决方法?孙权会否只取部分地区,不逼关羽到绝境,以继续维系与刘备的“斗而不破”的同盟关系?
总之,在踏上归途的瞬间,关羽看起来仍没有陷入绝境。
并未复杂化的局势关羽撤军,第一个担心的就是曹军的追击。
然而,关羽发现:曹军很友好,没有追击!
这是一个将关羽逼入绝境的“放生”。
原本,关羽撤军时,曹军众将都主张立刻追击!
唯有赵俨表示反对:现在,孙权的主要矛盾是与关羽的矛盾。如果曹军击破关羽,追击南下,主要矛盾就会变成孙权与咱们的矛盾!形势就会复杂化!不如放关羽回去,让他和孙权去自相残杀!
曹仁采纳了赵俨的建议。
不久,曹操的指示到达,其意思与赵俨的话基本一致。
如此,原本可能变得复杂的局势豁然开朗了:孙权,已经可以专心对付关羽。
随即,关羽发现自己遇到了一个更为现实的麻烦:归路受阻。
被迫放慢的回军速度自襄樊前线回救南郡,最便捷的是沿沔水南归,然后再转入陆路。
然而,吕蒙早已经防着这一手了。
早在进取公安的同时,吕蒙就已令蒋钦进入沔水,阻截关羽回援。
打曹操,关羽的水军有优势,但要迅速突破东吴水军在沔水的封锁是极为困难的,关羽被迫放弃走沔水,改走他路。
关羽速度放缓,东吴赢得了时间。
民心消解,失去内应原本,江陵虽被东吴所得,但城中人心未附,仍可能配合关羽里应外合。
然而,吕蒙深知这一点。
吕蒙入城后,立刻慰问关羽军将士家属,严禁军中骚扰民间和强求强取。
吕蒙的同乡拿了百姓一只斗笠,用来遮盖官铠。官铠是公物,但吕蒙还是认为触犯军令,流泪斩杀!
于是,军中震动,谁也不敢惊扰百姓,道不拾遗。
随即,吕蒙早晚都慰问老年人,嘘寒问暖,给予医药,赏赐衣服和粮食。
在吕蒙的抚慰下,江陵人心安定,原本心存仇吴的情绪也就渐渐消解了。
低估东吴的险恶用心,军心离散或许是对谈判仍抱有幻想,关羽在回军途中,不断派人与吕蒙联络。
然而,关羽低估了吕蒙的用心。
吕蒙客客气气,招待关羽的使者,并让使者在城中周游,去关羽将士家中慰问。并“允许”家属给将士们写信。
使者回去后,将家属的情况告诉将士们:你们家都平安,受到的待遇比以前还好呢!
如此,关羽手中那几万兵马,失去了斗志,人心离散了···
与西川通道断绝更严重的是,关羽与西川的主要通道也被断绝了。
十月,关羽回军时,宜都、建平、武陵还未降吴。
孙权抵达江陵后,立刻做出部署:潘浚率军攻取武陵,陆逊率军攻取宜都、建平。
宜都、建平,都在三峡,道路狭窄,易守难攻。
然而,十一月,宜都太守樊友弃城而走,各城官吏及蛮夷君长纷纷向陆逊投降。
陆逊以金、银、铜印授予归降的人,并沿三峡继续进攻,击败蜀将,收降秭归大姓,攻占了建平、宜都二郡。
由此,关羽与西川的联络被中断了。
败走麦城,关羽最后的指望与西川的联络断绝后,关羽还剩下最后的指望:在上庸的刘封、孟达。
关羽决定:退取当阳,西保麦城。
麦城,在今当阳两河镇境内。
此处,控沮、漳二水,在楚国时就是军事要塞,易守难攻。当年,伍子胥为攻此城,要在东、西各筑一城,才能破城。
同时,沿水往西北,可以抵达刘封、孟达所控制的房陵港。
显然,关羽的企图是,坚守麦城、当阳,等待上庸方向的援军。
在围攻襄樊时,关羽就曾呼刘封、孟达率军来助。
刘封、孟达以“山郡初附,未可动摇”的原因,拒绝出兵援救。
如今,陷入绝境之时,刘封、孟达能否来救呢?
可能更不大了。
即使不考虑其他因素,指望刘封、孟达的军队来争荆州是不可能的,最多只能接应关羽退回。
同时,襄樊之围已解,曹军在襄樊驻有大军,随时可以趁虚进攻;自房陵至当阳,路途遥远,除非孙权慢慢吞吞,否则根本来不及。
轮不到刘封、孟达纠结了。
孙权必欲置关羽于死地,不打算给关羽时间,已经张开大网,前来围攻了。
败亡不久,孙权大军攻了过来,并派人劝降。
关羽深知已无力抵抗,决心暂撤。
于是,关羽伪装投降,并在城上树立旗帜和假人以迷惑敌人,随即,离城撤走。
此时的关羽,部队星散,身边只剩下10余人了。
孙权不打算留下活路,已令潘璋、朱然堵截关羽退路。
十二月,在临沮,也就是今天湖北安远县,关羽、关平父子被俘遇害。
荆州、益州,虽然毗邻,但为大巴山脉所隔,仅靠狭窄的三峡联络。
一旦对手封锁三峡,西川到荆州的通道就被锁住了。
这种情况下,关羽只能主要依靠自己,对抗东面及北面之敌。
这原本就是一个危险的处境,而关羽一意北上,忽略东吴的威胁,使自己陷入极端被动的局面。
当东吴控制三峡东出口后,西川救援关羽的主要通道即已丢失,关羽再无大规模外援了。
依靠自己手上的数万精兵及一些地区的支持,关羽看起来仍有支撑一段时间的可能。
可是,关羽低估了对手的谋略,任由吕蒙施展政治攻势,导致军心瓦解,数万大军失去斗志,未经大战即离散。
退保麦城时,其实大势已去。
没有人救得了关羽了。
谁能详细介绍一下关羽败走麦城的经过?为何没人救援,现麦城在今的什么地方?
故事得从关羽被徐晃击败,开始向南边的江陵方向撤军说起。
关羽在被徐晃击败前,已经得知孙权将要偷袭荆州的消息,一方面无心恋战,另一方面曹军援兵不断参战,关羽无法抵挡,在被徐晃击败后,关羽开始撤去襄阳与樊城之围,向南边的江陵撤军。
关羽在撤军之初,手下至少有数万军队,就是参加襄樊之战的所有军队,人数至少有4到5万人跟着关羽一起撤退,关羽在撤退过程中,不断派出使者到江陵城打探消息,这些使者都受到吕蒙的款待,回来后如实将情况告知关羽。
关羽并不甘心江陵的失败,在向南撤军的路上,仍然希望能夺回江陵城,但是关羽手下的士兵因为听说了使者的话,顾及留在江陵城及公安城的亲属安危,大多数都逃离了关羽,而投靠了吕蒙,因此关羽手下的士兵越来越少,等关羽到达麦城时,手下已经没有多少士兵了,估计也就数百人,而且还被东吴军队三面包围。
麦城就是今天湖北省当阳市的两河镇境内,离当时的江陵城(今湖北省荆州市)有80公里,离关羽被俘的地方临沮(今天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有50公里。
当时的关羽在麦城已经被东吴军队团团围住,而且东吴派出陆逊占领了夷陵(今湖北省宜昌市)和秭归(今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东吴军队兵临与蜀汉交界的巫山,已经切断了关羽退回益州的路线。
这个时候在麦城的关羽已经陷入绝境,但关羽绝对不会投降东吴,因此假意向东吴投降,并且在麦城城墙上立幡旗为象人于城上,继续向北逃走,这时关羽的手下只剩下十几个人了。
关羽能向哪里逃呢?
只能是向上庸、房陵方向沿山区向西北方向逃窜,进入刘封和孟达的地盘。
因为向西回益州的路已经被东吴断了,向北是曹魏,向南是东吴占领的江陵,向东更是东吴占据的江夏郡,唯一的出路就是向西北逃窜。临沮在麦城的西北方向,而上庸又在临沮的西北方向。
但在当时,道路条件有限,仅有的几条路关羽知道,东吴方面也知道,因此早就在关羽必经之处设下埋伏,就等着关羽来投,最终在临沮关羽等人被东吴将领潘璋的部下马忠擒获,被杀。
为什么没人来救关羽呢?
这就要看当时的形势。关羽在襄樊之战初期,一直是胜利,直到东吴方面偷袭荆州开始,关羽在战场的形势才开始急转直下,而这个时候已经是219年10月了,蜀汉在荆州地区只有两股力量理论上能救关羽:
一是荆州三郡,也就是关羽的老巢,可是吕蒙偷袭荆州后,荆州三郡是望风而降,全部归属东吴了,没人可以救关羽。
二是刘封和孟达统领的上庸三郡。
刘封和孟达之所以不救关羽是出于自身考虑的,刘封孟达刚刚占据了上庸三郡,但上庸三郡并不完全臣服,并且上庸三郡常年是掌握在当地豪强手中,这些人本来就对刘封和孟达不满,多有矛盾,如果两人去救援关羽,或者一人带兵去救,就会分散本来就比较薄弱的军力,两个人守着三郡,本就有些吃力,如果因为救关羽失去城池的话,那责任就大了。
另外,关羽看不起两人也是导致两不救关羽的原因,关羽这个人非常孤傲,和同僚经常搞不好关系,士仁和糜芳是关羽的部下,与关羽都有矛盾,何况是刘封与孟达,刘封是刘备的养子,因为刘封为人也比较持强凌弱,与孟达合守三郡时就欺负孟达,只因为他是刘备的养子,仗着这个身份欺凌其它人,与关羽也有矛盾,所以刘封不救,而孟达也不敢救。
至于夷陵到秭归一带的蜀汉势力,都被东吴击败,或逃或降,已经全部被东吴拿下。
而益州这个时候根本就来不及救援关羽,关羽兵败的消息就算从10月份传回成都,刘备也在到10月底才收到消息,而离关羽最近的是蜀汉的永安,没有刘备的命令,永安即使知道了关羽被围,也不敢出兵救援,刘备得到消息,也要核实确认,再经过准备,才能决定救援关羽,可这个时候,关羽早就被杀了。
就算关羽不被杀,蜀汉援军要救关羽,也得击败秭归的东吴军队一直向东打才能救上关羽,况且当时又没有通信设备,蜀汉怎么知道关羽逃到哪里去了,进出益州的道路都被东吴封锁了。
就这样,一代名将关羽被东吴俘虏杀害。
谁能详细介绍一下关羽败走麦城的经过?为何没人救援,现麦城在今的什么地方?
麦城在今湖北省当阳市境内,现城墙已毁。曾经因为关羽“败走麦城”而出名。公元219年末,魏吴军队联合对关羽作战,导致关羽丢荆州,失南郡,并在被四处围攻下,士卒溃散。后关羽只带了少量兵力退守麦城。在随后率十几人突围时,被吴国将领马忠所擒,不久即遇害。
对于为什么没有人救援关羽的原因,各种说法流传多年。
我认为,关羽的性格和当时的历史环境,决定了关羽必有此一败,并有麦城之困!
其一、个人性格导致了他的人生困境。《三国志》说其“善待士卒而骄于士大夫。包括与他距离最近的上庸将领刘封也曾被他责骂。这个时候还有谁愿意拼命救他呢?甚至败走麦城之前公安将领也因为与关羽有个人过节而投降敌军!
其二、周边缺可救之兵,刘备部无周全应急之策。在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不到三月就败走麦城,其在失南郡才向刘备求救,按古时交通条件,恐怕难以迅速应对,且唯一距离较近的刘封兵力不过一万,且所辖之地人心不稳(一年后就被属地叛军赶出),如此时前去救援被重重围困的关羽无疑虎口夺食!
其三、历史环境决定吴魏不允许关羽有逃走的机会。此时刘备夺汉中,关羽前期攻樊城,局势优势已偏向刘备,魏吴联手已是为自己的共同利益而战,否且,三国平衡很容易被打破!
观关羽一生,还是勇多于谋,在一个复杂的地理条件下,在即将身陷险境前不久还对孙权派来求亲的使者说出“犬子不虎女”,四处树敌。可谈无韩信之智,也无张良之计。不过,如有韩信之智,刘备又岂能只有三分之一的天下!
谁能详细介绍一下关羽败走麦城的经过?为何没人救援,现麦城在今的什么地方?
谢谢邀请!刘备做了汉中王以后,就命令驻扎在荆州的关羽讨伐中原。
关羽接到命令后,立即发动襄樊大战,不久就攻下襄阳。大军乘胜前进,直奔樊城。曹操立即派大将于禁增援樊城,结果被关羽水淹七军,活捉于禁,斩杀庞德。
消息传到许都,曹操大惊失色,害怕关羽进攻许都。司马懿和曹操说,关羽这是暂时得胜,没有什么可怕的。现在东吴的孙权和关羽的关系非常恶劣,只要你给孙权去一封信,说些好话,孙权必然要攻击关羽的后方,关羽一败,许都的威胁必然解除。曹操一听,觉得有理,立即给孙权写信。
孙权接到曹操的书信,立即召集众将商议。吕蒙说,刘备是个反复无常的人,借了荆州,就是不还。现在是夺取荆州的好时候了。孙权非常赞同吕蒙的意见,立即派吕蒙去夺取荆州。
吕蒙带兵来到陆口,看到对面江岸建造许多烽火台,还有重兵把守,要想过江,确实很难。
一天,吕蒙给孙权写了一封信,说近来身体不好,需要回家养病。孙权就召回吕蒙,问问什么原因。吕蒙和孙权说,现在关羽防守严密,无法出击。我故意说回家养病,你要另派大将去把守陆口,让关羽放松警惕。现在樊城正是用人之际,必然会把防守陆口的兵力调往樊城,我们夺取荆州就容易了。
孙权听后,就将大将陆逊调往陆口。
关羽对后方的防守也是非常在意的,害怕东吴趁机夺取荆州,现在听说吕蒙换成了年轻的陆逊,心里就不再担心了,就把一部分兵力调往樊城,应对曹仁和徐晃。
吕蒙得到这个消息,认为可以夺取荆州了。立即请示孙权,要求出兵。孙权任命吕蒙为大都督,攻打荆州。
吕蒙选取80只大船,将士兵藏在船舱里,摇船的士兵,身上穿的是商人便衣,慢慢地将船摇到对岸。关羽的水军问干什么的?这些摇船地说,我们的货船遇到风浪,到这里暂停一下,风息了就走。关羽的水军也没在意。
当天夜里,船舱里的士兵悄悄地上岸,捉住哨兵,让他带路,来到荆州城下,喊开城门,吕蒙的水军蜂拥而入,一举占领荆州。
这时,曹操的大将徐晃来救樊城,关羽正和徐晃作战,听说荆州已失,立刻慌了神,部队立即失去战斗力。关羽的部下,大都家小在荆州,听到这个消息,顿时慌乱,无心再打,赶紧跑回荆州。这时北面有曹军,南面有吕蒙大军,西面有陆逊的大军,把关羽的军队团团围住,关羽一面应战,一面突围,想向西路逃走,西面的江陵、秭归,通向西蜀的道路也被陆逊堵住。关羽原先有五万多的兵力,几天之后,逃到麦城,只剩下几百人了。城中的粮草已经用尽,再不突围,就是等死了。
半夜时候,关羽趁夜出城,没走多远,被伏兵团团围住,无法逃走。结果被东吴潘璋部下的小将马忠活捉。
关羽不服,被带到吕蒙那里,大骂吕蒙暗箭伤人,是地地道道的小人。吕蒙被骂得来火了,一气之下,杀了关羽。
文中的麦城,在今天的湖北当阳东南,几十里地方。
关羽败走麦城,确实无人来救,西蜀的兵力,靠近荆州的,有上庸的刘封、孟达。有人在刘备面前说什么刘封、孟达见死不救,其实不然,刘封、孟达立足未稳,他要来救,上庸必失。刘备为何不来救,刘备在益州,路途遥远,消息传得太慢,等到刘备知道后,人早已死过了。
谁能详细介绍一下关羽败走麦城的经过?为何没人救援,现麦城在今的什么地方?
我是紫气东来,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这个要通过三个方面来了解下,麦城在哪、关羽为何走麦城、为何没人救援关羽?
三国时期的麦城在哪?现在还在吗?麦城现今属于湖北宜昌市当阳县两河镇境内,经过千年的风沙和雨水,麦城现今已不是一座城,而是一个小山包,还残留着些许历史的痕迹,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参观一下。
关羽为何败走麦城前有徐晃和曹仁,后有吕蒙陆逊的追兵。
关羽在樊城前线得知荆州被吕蒙夺取之后,不再攻打樊城,收缩兵力赶往江陵,欲夺回荆州,哪知吕蒙已经攻占荆州三郡,屯兵在江陵。孙权到达江陵后,派陆逊攻占夷陵、秭归,切断关羽入川退路。
蒙据江陵,抚其老弱,释于禁之囚。陆逊别取宜都,获秭归、枝江、夷道,还屯夷陵,守峡口以备蜀。在回军途中,关羽多次派人到江陵探问消息,吕蒙以礼相待,并让人带回江陵驻军的信息,关羽的将士们知道家人无恙,斗志尽失,数万大军各自逃离回乡,只余数百人跟随。
关羽陷于进退失据,腹背受敌的困境,无奈西走可以暂时栖身的麦城。
关羽还当阳,西保麦城为何无人救援关羽刘封、孟达不救
关羽势单力孤,派人向驻扎上庸的蜀将刘封、孟达求援,二人以以上庸新定为由,拒绝支援。其实麦城距离上庸并不远,如果二人出兵,定能驰援关羽,救回关羽,可二人不愿,如之奈何。
自关羽围樊城、襄阳,连呼封、达,令发兵自助。封、达辞以山郡初附,未可动摇,不承羽命成都方面救援不及时
远在成都的刘备,压根没想到关羽会在三个月败亡,甚至都不知晓荆州已失,他们上一次得到的消息还是关羽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刘备也是刚称汉中王不久,在得到汉中后,回成都处理一些政务。所以蜀汉方面对关羽败亡并不知晓,后面知晓已经晚了,也就没派人去驰援关羽。
总结:从关羽攻打樊城到败走麦城被杀,前后总共三个月时间,从秋天到冬天,麦城是个暂时可以栖身的地方,但并不能长久,所以在之后关羽选择了出北门向西川突围,结果在路上中了东吴的陷阱埋伏,被抓后拒不投降与其子关平一起被杀。至于救援,最有希望的刘封、孟达不肯出兵,远在千里外的刘备等人,在得知情况后,出兵也晚了。参考文献《三国志》
感谢您的阅读,我是紫气东来
谁能详细介绍一下关羽败走麦城的经过?为何没人救援,现麦城在今的什么地方?
麦城位于现今的湖北宜昌当阳县东南五十里的地方,由于岁月荏苒,已经难以找到当年的城池了。当年关羽著名的走麦城事件就发生在这里。那么,一代名将关羽为何会落到走麦城的境地呢,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一、因为胜利失去理智,走上危途的关羽。在刘备和诸葛亮的《隆中对》里,计划把荆州交给一员上将。这员上将在时机成熟后,与蜀中的刘备同时分路北伐。荆州的军队兵指宛洛,直插曹魏的心脏,而统帅这支军队的上将就是关羽。在发动北伐前,关羽的任务是守卫荆州,保卫好刘备的根据地。
荆州虽然号称沃野千里,可是落到关羽的手中时,已经四分五裂。北方的曹魏和东方的孙权,都占据了部分荆州的土地。这使得关羽的防御态势十分困难。荆州有江河之险,对于北方的曹魏,关羽拥有的水军还可以应对。可是对于身边的东吴,就无法应对了。
不过在关羽的防守下,荆州还是保持了稳定的。北方的曹军多次南下,都被关羽击退回去。可是在湘水之争时,在东吴的突袭下,关羽立刻就丢失了三个郡。从此可以看出,对荆州威胁最大的不是曹魏,而是东吴。
但是在刘备、诸葛亮的东和孙权的政策下,关羽对东吴采取了妥协政策。在湘水之争时,关羽不服从刘备进击东吴的命令,还和鲁肃进行单刀会,遭到鲁肃的指责而无言以对。最终湘水之争以刘备割地而解决,使得东吴气焰越发嚣张。此后吕蒙和孙权定下了武力夺回荆州,杀死关羽的决定,可关羽依然没有任何警惕之心。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关羽发动了襄樊之战。由于兵力并不占优势,关羽无法迅速拿下襄樊。在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后,关羽取得了水淹七军的胜利。可是这个胜利给关羽带来了扩张战果的希望,也给他埋下了败亡的伏笔。
在当时,由于关羽的胜利,使得曹魏统治区动荡不安,那些反对曹魏统治的叛乱此起彼伏。很多人都打着关羽的旗号对曹魏进行攻击,使得曹操坐卧不安,甚至想要迁都躲避关羽的锋芒。在此关键时刻,他的手下司马懿、蒋济阻止了他,并献计让孙权袭击关羽的后方。恰巧孙权也主动要求袭击荆州,双方一拍即合,使关羽陷入了险境。
关羽正在集中兵力攻打樊城,一旦拔掉樊城这个钉子,关羽就可以解放手脚,进而扩张战果。由于汉水交通线的打通,关羽的襄樊和刘封、孟达的上庸连成一片,就立于不败之地。以此为基础进行北伐,就可能让《隆中对》的计划早日实现。
关羽被胜利的前景所迷惑,没有发现危险的到来。他手下的三万多军队,连曹仁守卫的樊城都攻不下,更不要说还要面对由徐晃率领的源源不断的援军。曹操将从汉中撤出的曹军主力全部派往了襄樊,随着时间的推移,关羽获得胜利的希望越来越渺茫。在战役后期,徐晃的营垒离关羽的营垒只相隔三丈,关羽都无法驱逐他们。
与此同时,关羽的兵力使用和后勤供应都达到了极限。关羽调动不了刘封、孟达的军队,只能把防范东吴的军队抽调北上。后方不但要为关羽的军队提供粮草,还要供应于禁三万俘虏的吃喝。正是由于关羽的胜利,让荆州陷入了绝境。这也是东吴出兵后,整个荆州不战而降的根本原因。
在得知东吴袭取荆州的消息后,关羽才撤军南下。此时的关羽前有东吴占领的荆州,后有曹魏的大军,处境危急。不过曹操为了坐山观虎斗,下令不让追击关羽,这才使得关羽顺利经大军撤回荆州。
二、关羽走麦城的经过。关羽在南下的时候,对局势的判断还是比较乐观的。这是因为他还迷信“东和孙权”的策略,幻想能够和平解决双方的争端。在撤军途中,他连续派出使者去和东吴连续,对东吴的做法进行指责,表达和平解决的诚意。
谁知道此举却被东吴利用,为东吴使用反间计提供了条件。吕蒙让这些使者在江陵遍游关羽部下的家庭,让他带回书信。那些将领知道家里安好,受到的待遇超过了平时,都失去了战斗心。而这个时候,发生的一件事情,更是让关羽的大军陷入了绝境。
关羽撤军的时候,他拥有强大的水军。但是他没有顺汉水撤往上庸,而是回军南下,就是想要夺回荆州。他在撤过汉水后,放弃了水军,选择了陆路行军,真正的目的地并不是江陵,而是宜都。宜都在荆州的二线纵深,连接着蜀中,如果关羽的大军来到宜都,事情还有可为。
但是当关羽来到当阳的时候,才知道宜都已经丢失了。这主要是因为刘备把镇守宜都的孟达抽调出来,北攻房陵、上庸。随后刘备派往宜都担任太守的樊友,面对陆逊的进攻,弃城逃走,使得宜都轻易落入东吴之手。这样,关羽原本的打算就落了空,他的反攻之旅就成了自投罗网的行动。
面临绝境的关羽大军瞬间就崩溃了,关羽的部下纷纷离开军队,去投奔东吴。面对大军离散的局面,关羽率领残部走保麦城。麦城虽然小,但是比较坚固,应该是关羽早就修筑的一个要塞。为了收拾残局,关羽选择了这里。
不过关羽是建安二十四年十一月来到麦城的,他离开麦城突围则是在十二月。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关羽在等待什么呢?在此期间,关羽在等待外部的救援,企图依靠援军东山再起。他一面与孙权虚与委蛇,拖延时间,一边等待援军。但是最终也没有援军到来,关羽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只得选择了突围。
可是到这个时候突围已经为时已晚了。在一个月的时间里,东吴已经编织了严密的包围网。他们切断了关羽可能突围的所有道路。十二月,关羽等人在临沮被吴军的伏兵擒获,随即被杀。孙权把他的首级送往曹操那里,曹操以诸侯的礼仪安葬了关羽的首级。
结语:关羽从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到大军离散、走保麦城,只经过了短短几个月的时间。这是因为关羽被眼前的胜利前景所迷惑,为此他孤注一掷,把所有的力量都投入在襄樊前线,给东吴袭取荆州创造了可乘之机。
在回师乃至被杀的这段时间里,关羽无时无刻想着夺回荆州。他先是想依托宜都为后方作战,后是想用和平的手段解决争端。在大军离散后,他还是死守麦城不去,想要等待援军反攻。可惜他以一人之力,无法对抗魏蜀吴三方的敌人,最终只能走向败亡。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