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朝鲜的龟船为何能够战败强大的日本海军?
李舜臣的舰队,往往能以极小的伤亡歼灭数量庞大的日军。
在一些作战中,他往往以伤亡几十人的代价,杀上日军数千人。
其中,数量不多的龟船,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战前的朝鲜海军战前,乃至整个战争中,朝鲜海军的主要船只是板屋船。
这种船的总体技术水平并不比日本人的“安宅船”差,而且,当时朝鲜水军的火炮比日本海军更强。
所以,在技术层面,仅仅依靠现有装备,朝鲜水军就与对手并不存在差距了。
然而,在面临日本的威胁时,李舜臣却深知:朝鲜水军还必须改造出一些新型船只来。
因为,过去朝鲜水军的任务主要是打击海盗、倭寇。
而与过去的海盗、倭寇相比,丰臣秀吉的海军非常不同。
丰臣秀吉的海军丰臣秀吉在给朝鲜国王下最后通牒时,特意赠送了一支铁炮(火绳枪),以示威慑。
在日本战国时代,日本的铁炮制作、运用水平得到了极大发展。
基于此,在濑户内海的作战中,日本海上作战的技术、战术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此前,日本水军的作战方式,主要是:弓箭射击+接舷登船。
此后,日本水军的战术逐渐丰富起来。
先是织田信长为了弥补水军数量劣势,造大船,试图以大打小。
随后,对手采取了以小船围困大船,投掷燃烧性武器焚烧的方法。
再后来,织田信长令九鬼嘉隆造铁甲船(铁甲船的实际情况如今争议较大,但主要是防止火枪、原始的燃烧器等),防止敌人燃烧,然后以密集的铁炮摧毁对手。
因此,当丰臣秀吉侵略朝鲜时,其水军的构成借鉴了内战中的各种经验。
当时,日本海军的基本构成是:大型“安宅船”,中型的“关船”以及小型的“小甲船”。
其基本作战方式为:“关船”、“小甲船”可以围攻笨拙的大船,透支燃烧武器,而安宅船则发挥其铁炮优势杀伤对手后,接舷登舰。
李舜臣的计划:补充龟船板屋船不错,朝鲜海军在整体技术上与对手没有不可弥补的差距。
但是,仅靠手头的老式板屋船,朝鲜水军打起来会非常吃亏。
板屋船,其装备的火炮优于对手,在远程作战中有优势。
然而,再怎么有优势,当时的火炮水平,也是不可能远程就给敌人造成巨大打击的。
一旦敌船靠近,老式的板屋船将很吃亏。
船只吃水深、转向笨拙,很容易遭到对手围攻。
过去面对以弓箭为主要远程武器的海盗时,其特意升高的船舷可以为船员提供一定的保护。
可是,船板上,士兵在对手的铁炮前暴露无遗。
而且,无论是船头、船身,都无法阻止敌军都登舰肉搏。
李舜臣需要设计一种战船,弥补劣势,甚至化劣势为优势,配合老式板屋船一起,执行他的战术思想,以悬殊优势消灭对手。
李舜臣把目光投降了龟船。
龟船,在朝鲜已经有很多年头了,不过一直在不断改进。
李舜臣结合古老的龟船,日本的“安宅船”,常用的板屋船以及中国古代“艨艟”、龙舟等船只的特点,设计了新型龟船。
与老式板屋船类似,龟船也有宽大的船底、特意升高的船舷。
同时,他借鉴“艨艟”舰,作了一个“龟壳”,用以保护船员。“龟壳”上覆盖了铁刺,以防止敌人接舷登船,又覆盖了铁甲,以防止燃烧(并不能防炮击),又作了撞角,用于撞击敌船。
同时,经过改造,“龟船”吃水更浅,转向灵活。
此外,龟船借鉴龙舟,在船头设置一个龙头,可以施放大炮、喷火。
与日本的“安宅船”类似,龟船侧面、尾部也设置了用以射击的炮口,使船员能够在获得充分保护的情况下全方位杀上敌人,又可以在敌人试图等船时以铁枪等杀伤敌人。
尽管补充的龟船数量有限,但李舜臣却足以使其成为“特种装备”,让其纳入自己的将略,打击敌人。
李舜臣的作战特点,使少许龟船能发挥由于本土作战,百姓常会提供详细的情报给李舜臣。
因此,每次作战前,敌军的规模、工事、构成,李舜臣都能掌握精准。
同时,作为海军世家,李舜臣对朝鲜海面的气象、洋流、地形特征了如指掌,能够从容布置战场。
根据情况,有时,李舜臣会蛮不讲理地发起一次偷袭,在日本人反应过来前就摧毁敌人的船只、工事。
这种作战中,靠老式板屋船歼敌,效率自然不高,而灵活的新式龟船,则能直接闯入,或喷火烧掉敌船,或以舰首、舰舷、舰尾的枪眼发射火箭、铁片摧毁敌船或以撞角击沉敌船,效率极高。而且,由于“龟壳”保护,日本人的火绳枪优势无法发挥,朝鲜军得以只付出极小的伤亡。
有时(比如,即将退潮),李舜臣会在预设战场设伏,以少许船只将敌人引入深水区全歼之。
这种作战中,担任诱敌任务的一般是板屋船(龟船虽灵活,但是李舜臣的“标签”,容易引起警觉),而在深水区,一般火炮打击后,敌船发现上当,会掉头逃跑,此时,速度相对较快,相对不惧怕近战的龟船在追击中能持续杀伤、混乱敌人。
在与日军主力舰队作战时,数量不多的龟船则能完全打乱对方的部署,摧毁敌人的意志。
当时,日本海军几种常见的阵型,都是以旗舰为中心,以不同形状环绕部署舰队。
李舜臣往往展开“鹤翼阵”。以火力强的大船居中,以龟船等灵活、快速的船只在侧翼。
朝鲜海军在远程火炮上具有绝对优势,其“天字”炮重达300公斤,口径140毫米,能将炮弹(如大型铅弹、铁炮弹)射出数百码。
由于朝鲜海军在火炮上具有优势,在远距离作战中,日本舰队劣势明显,因此,日本舰队的主要战术是近战。
当日本舰队靠近朝鲜海军中间的大板屋船之前,李舜臣部署于“鹤翼阵”的新式龟船已经插入了日本舰队中。
龟船突入后,日军的火绳枪虽多,却难以制造杀伤,船只虽多,却难以接舷登舰。
相反,龟船却能以各种手段,摧毁日舰。
朝鲜海军的“地”炮,能发射一种长达3米的铁箭,能击破敌舰的船身,涂上火药后还能烧毁敌船。
此外,由小到大,“胜”字炮、“黄”字炮、“玄”字炮,也能发射各种弹药,或杀伤敌方人员,或摧毁敌船。
甚至于,本就有“艨艟”属性的龟船,可以直接撞击敌船。
因此,日本舰队根本无法维持队形,只能陷入混乱。
既然如此,日舰根本无法按照设展开队形,对数量众多的老式板屋船实施接舷作战,反而会陷入朝鲜舰队的分割包围中不可自拔。
数量不多的龟船,由此能够决定战局!
龟船的数量不多,朝鲜海军的主要船只仍然主要是老式板屋船。
可是,在李舜臣的指挥下,龟船却能使日本海军的战术完全无法施展,技术特点完全无法发挥,陷入绝对被动。
在技术没有发生革命性变化的情况下,李舜臣能够设计出具有决定性的优势装备,并通过对这些少量装备的运用,使大量老式装备充分发挥优势,摆脱劣势,从而实现朝鲜海军整体的战力倍增。
以此来看,虽然李舜臣被过度“神化”,但他本身也确实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天才。
历史上,朝鲜的龟船为何能够战败强大的日本海军?
万历朝鲜之役中,朝鲜海军的主力船舰是板屋船,而非龟船;并且在结束这场战役的关键之战:露梁海战中,明朝海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朝鲜海军船舰1. 龟船:首次出现是在1413至1415年的《朝鲜王朝实录》中,当时被称为“戈船”或“蒙冲”
1591年,朝鲜名将李舜臣决定复建龟船,并加以优化改造;次年3月27日,首艘龟船下水,当时搭载有射程介于300至500米的火炮。
战争期间服役的龟船有多种版本,一般长约100至120呎(30至37米),底层结构与板屋船类似。简单地说,龟船就是在板屋船上搭起一层拱形顶棚,再加上一具巨大的锚悬挂在船前。
船首竖立的龙头能散发出硫磺气体,有效扰乱敌人的舰队阵型,并在接近与穿梭在敌舰之间时掩蔽自身;同时可做为心理战,吓阻敌军;同时龙头也可以容纳一门火炮。
船前悬挂的巨锚下绘有鬼面,锚可以起到撞击工具的作用。
与标准的板屋船相同,龟船有双桅和一对帆;并且龟船也使划桨加速。这就意味着,龟船的运动不仅依赖风力。龟船另一项胜过日军船舰的优点是,龟船能在其船只本身尺寸大小的范围内转向。
根据李舜臣的战术思想,是将龟船当作一种近距离突击舰艇:它将划行直冲敌阵,打乱其序列。紧接着撞击敌船后,龟船舷侧便向四面八方施放一轮火砲攻击。因为龟船在作战时会先拉近距离,再突然撞进敌船阵列,所以日本方面将其称为目藏船(盲船)。
龟船在玉浦、泗川、唐浦、露梁一系列海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万历朝鲜之役(朝鲜称为壬辰倭乱)中,龟船只有最多6艘投入战斗,原因是成本太高且制造周期较长,当时没有条件组织资源进行大规模制造。
2. 板屋船:朝鲜海军主力舰船
日本海军船舰日本海军是以安宅船作为主力舰只,搭配关船、小早等小型的快船作为护卫,构成水军舰队。
1. 安宅铁甲船
为出征朝鲜,丰臣秀吉命水军大将九鬼嘉隆制造鉄甲船,其中最大的一艘鉄甲船“日本丸”,便是参加文禄之役(日本方面将万历朝鲜之役分为两部分:文禄、庆长之役)编属于九鬼水军中的大型安宅船。
原为九鬼嘉隆之旗舰,本来船名为“鬼宿丸”,因为丰臣秀吉看到它雄伟的船姿,为显示日本国威,故命名为“日本丸”。
九鬼嘉隆吸取了日本旧式的军船、明船以及欧洲船只的优点,设计制造了一种全新的军船。在日式大安宅船的首、尾和两侧,均在原本的厚木板上加铺薄铁板,以增强防护能力。
安宅船的特点是体积庞大,约可乘载百人以上的军队。战斗时仅需数十人的水手便能灵活操作,但航行速度较缓慢,转向不方便。
2. 关船:介于安宅船和小早之间的中型船只
关船的外形类似小一号的安宅船,有一个尖的船艏,但没有甲板室,兼有冲击力和速度。日本中世纪时期,海盗利用关船,在航行要道上设立关卡,向过往船只收取保护费,故此得名。
3. 小早:划桨前行的快船,船体轻而窄长
战斗时配置弓箭手,并在两舷挂上木盾作为防护。
附注:1. 鸣梁海战,李舜臣以12艘板屋船(并没有龟船)击退日军藤堂高虎、加藤嘉明、来岛通总等率领的船舰330余艘(其中133艘战船,其余200多艘为后勤船只)。
2. 露梁海战,明军63艘,朝鲜军83艘,日军船舰约500艘。战斗结果,日方约有200艘船被摧毁,100艘被擒获,虽然明朝联军大胜,但仍有60艘朝鲜战船为立花宗茂所部捕获,供日军乘回日本。
3. 明朝海军主力船舰
(1)福船
(2)沙船
【关注历史,坚持原创,我是夜未央】
历史上,朝鲜的龟船为何能够战败强大的日本海军?
在真正的万历朝鲜战争中,朝鲜基本上是不堪一击,如果没有明朝军队的帮助朝鲜肯定会被日本吞并。从战力上来说,当时朝鲜的李氏王朝已经多年没有发生过战争,士兵早已疏于训练,不能作战了。而丰臣秀吉手上的军队是经历了百年的日本战国战争过来的,能征善战的将军、士兵非常多,所以在战争初期朝鲜基本没什么抵抗就丢了首都平壤,不得不向明朝求援。
当然如今的韩国是以历史吹牛著称的一个国家,什么朝鲜人发明了汉字、孔子是韩国人之类的论断层出不穷,以前日本人要搞历史造假还要先造一个假证据然后再证明自己的理论,韩国人则是连这一步都省了,直接就说自己曾经有多伟大。
纵观整个万历朝鲜战争,其实当年朝鲜人也没什么好说的,基本都是明军在跟日本人打,他们唯一能说的也只有李舜臣及其所带领的海军,确实也打过几场漂亮的胜仗,即便如此,没有明朝水师,朝鲜水师根本就无法对抗当时的日本水师。
李舜臣的龟船要说到李舜臣的作战就不得不提起由他改进的龟船,这在当时的海战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绝对没有韩国拍的电影中说的那么神。
这种龟船在海战中的作用是用作冲锋使用的,一般进攻的时候由龟船打头阵,冲进对方的战船队伍中,搅乱对方的阵型,制造混乱,然后已方的船只跟进进而消灭对方的舰船。
从龟船的结构特点来说,其顶部的甲板布满了钉子,是为了防止在冲入敌军舰船阵营的时候对方士兵爬上龟船而设计的,很明显一旦对方士兵爬到龟船上,就很容易被甲板上的钉子给刺伤,这个时候桨手只要再左右摇晃一下在顶部甲板的敌军士兵就会很容易被船给摇下去。
龟船长约10丈,宽约1丈,也就是长约33米,宽约3.3米左右,船头前面悬挂的巨锚可以起到撞击敌舰的作用。船头的龙头可以发射出硫磺气体,用于扰乱对方的阵型。两边各有10大桨,使得船体在划动的时候速度飞快,飞快的速度也可以增加船体撞击的力度。由于船的航行基本是靠桨手的划动,所以这种船可以不依靠风力航行,即便是在无风的天气也可以航行自如。
船的两边安放了火炮,在龟船冲入敌军阵营的时候可以两边开炮,增加对对方舰船的破坏力。
李舜臣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神李舜臣是在1591年担任朝鲜全罗左道水师节度使的,龟船在当时来说可能因为造假昂贵,只是少许生产,产生的作用其实比较有限。
1591年丰臣秀吉入侵朝鲜,1592年6-8月李舜臣在玉浦、泗川、闲山岛等地击败了日军,获得了海战的胜利。而当年10月4日李舜臣企图进攻釜山被日军击败。11月李舜臣在长门浦海战中进攻日军基地被日军击败。在后来的海战中,李舜臣先后在熊浦、唐项浦、永等浦等地的进攻均遭失败。
1597年李舜臣被日本用反间计革职下狱。当年9月被重新启用,之后他重整舰队,在当年10月的鸣梁海战中以14艘舰船和100艘改装民船击退了133艘日军舰船的进攻(不是电影鸣梁海战中他几乎只用了一艘战船就击败了日军大舰队,那是扯的)。1598年10月19日他率兵参加了顺天城之战,一度被对方用火攻围住,在不下的拼死相救下才得以逃脱。
▲真实的李舜臣并没有韩国人吹嘘的那么神
李舜臣参与的最后一次战役是露梁海战,当时日本的战争发动者丰臣秀吉已经去世,侵略朝鲜的日军将领群龙无首,决定撤退。就在日军撤退之际,明朝水师提督陈璘命令邓子龙与李舜臣联合出击截断撤退的日军。
当时日军将领小西行长被明朝与朝鲜的联军围困,日军出动了部队前去营救,当时日军将领较多,有名的是立花宗茂和岛津义弘。此战邓子龙率明军水师为先锋冲向了日军,一时杀死日军无数,但是在激战中邓子龙所乘坐的战舰被对方火器击中,导致战船起火,邓子龙当场战死。
▲露梁海战殉国的邓子龙
李舜臣此时也率军来援,带领龟甲船冲入了敌阵,却被日军包围,在激战中不幸中弹身亡。随后明军水师赶到了现场,与日军激战,日军因小西行长脱困,达到了战略目标,于是且战且退,最终得以逃脱战场。
此战双方各投入舰船500余艘,日军大约80-100艘舰船被毁,明朝与朝鲜伤亡大约300-500人。
其实我们从战史就能看出,李舜臣在整个万历朝鲜战争期间败多胜少,粗略统计应该是5胜6负(最后一场露梁海战算胜)。
日本水师战力实际上当时日本水师战力总的来说并不差,因为当时日本并不缺水战人才。除了海盗九鬼嘉隆这样的水战人才外,当时日本著名的大名毛利家本身也是水战专家。日军在水战中的主要舰船有:
安宅船,这种船特点就是在船首和船尾都增加了防护,其首尾的防护能力较强,体积大,一次能乘坐百人以上。动力除了船帆提供外,在船尾的底部有桨手划动船只。很明显这种船如果遇到龟船就麻烦了,首先动力上不如龟船快,而且弱点在中部的两侧,一旦龟船冲过来与其相交而过的时候发炮攻击,就很容易被重创。同时虽然甲板上人数较多,但是也很难登上龟船进行攻击。
小早船,这种船是一种小而轻快的船只,两舷配有木盾作为防护,舰船上有弓箭手,桨手在船体后补划桨提供动力。不过这种船在大型海战中作用有限,首先就经不起撞击,基本大型船只随便一撞就会沉,而且攻击手段有限,只能用弓箭或者爬上对方的船只,龟船是爬不上去的,遇到大型船只的话,由于对方船只大,所以是居高临下打小早船,所以即便是肉搏战也没什么优势可言。
关船,这种船可以看做是小一号的安宅船,船头是一个尖体,用于撞击使用,在日本战国时期主要是海盗用这种船设置关卡,故而得名为关船。
并不是李舜臣击败了日本水师,主要是由于明朝其实综合以上情况我们不难看出,要想战胜日本,无论是陆军还是海军,朝鲜都要靠明朝的帮助才能获胜。当然李舜臣在海战中确实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并没有韩国电影吹嘘的那么神,这点我们从史上记载的战绩就可以看出。即便是最后的露梁海战,也是在邓子龙和李舜臣战死之后,明军加强进攻的情况下才打退的日军。而龟船虽然有一定的作用,但是也没有韩国人吹嘘的那么厉害,最多也就一个打对方五六个就算打的非常好了,至于影片中一艘龟船能搞定对方几十艘的情况,那都是扯的。
历史上,朝鲜的龟船为何能够战败强大的日本海军?
之所以龟船能够干翻日军军舰,根本原因还是因为日本的军舰和海战战术实在是太落后了。
朝鲜的龟船,长35米,宽为11.8米,高为5.2米。船左右各有10个橹,桅杆可以竖起或倒下,属于桨帆船的范畴。
上有70多个空洞,可以放枪、炮或射箭,船舱有房舱、仓库等26个船舱,铁甲上有很密的刀子和锥子形铁签子,可以阻碍敌军跳船肉搏。船头是乌龟状,从龟头嘴上喷吐出像雾气一样,烧硫黄和焰硝等毒气使敌人慌作一团。
而日军方面,船只就差的远了。首先日军军舰比例最大的是关船,关船的体积比龟船小不少,其特点是上宽下窄,可以在水域快速航行,不过关船是桨船,没有风帆。关船除了体型小,武器配备也很是问题,除了日军足轻装备的铁炮和大筒,关船几乎没有任何重火力,这在装备了大将军炮的龟船面前,除了被轰烂,似乎也没别的选择了。
然后就是最大的安宅船,安宅船大者可达50米长、10米宽以上,称为“大安宅”。总之和龟船相比,是要大出不少,上面也有国崩炮,但是和朝鲜战舰上的大将军炮相比,威力就逊色多了。另外因为安宅船体积巨大,因此航速十分缓慢,根本追不上龟船。最要命的一点是,安宅船数量太少,根本无法对朝鲜海军造成很大的威胁。
除此之外,日军的海战战术还是停留在中世纪的跳船搏杀为主。而朝鲜的龟船就是利用日军的这个作战特点,在甲板上盖一个壳,上面全是尖刀,专门刺杀跳船日军。强行逼迫日军展开撞击战和炮战。那凭日军的海军装备,结果自然是被打的一塌糊涂。
历史上,朝鲜的龟船为何能够战败强大的日本海军?
1588年,日本太阁丰臣秀吉基本统一了日本。
为了平息武士们对于分封的不满,同时削弱各诸侯的势力。丰臣秀吉召集军队,于1592年对朝鲜半岛发动了侵略。由于当时中国正值明代的万历年间,这场战争也被称为“万历朝鲜战争”。
在这场战争中,朝鲜出现了一位非常著名的军事家李舜臣。李舜臣运用朝鲜的龟船多次打败日本海军,至今仍被朝鲜半岛奉为“三大救国英雄”之一。在影视业较为发达的韩国,李舜臣击败日军的故事,也被翻拍成了诸多影视作品,其中李舜臣用兵如神的英雄形象也深入人心。
(万历朝鲜战争)
那么,李舜臣率领的龟船船队,究竟有多厉害呢?
1592年3月,丰臣秀吉以朝鲜拒绝进攻明朝为理由,调动了9个军团,共14万军队向朝鲜半岛发起进攻。在战争初期,朝鲜军队兵败如山倒,日军仅仅用了一个月时间就攻下了平壤,朝鲜国王李昖也遭到了驱逐。
朝鲜军队之所以一泻千里,确实是因为双方战斗力差距太大。朝鲜李氏王朝安居一隅,已经多年没有爆发过战争。朝鲜将士无仗可打,战斗力自然比较一般。而反观丰臣秀吉的军队,基本都是经历了日本战国时代,从尸山血海中爬出来精锐部队。因此两国初一交手,朝鲜便立刻遭到溃败,他们只能向明朝请求帮助。
在收到朝鲜的求救后,明朝立即派出了4万军队奔赴朝鲜作战。明军抵达战场后立即扭转了形势,日军在平壤遭到大败,被迫撤退。但由于明军军队太少,便也没有趁胜追击。最后双方决定议和,战争的第一阶段正式结束。
值得一说的是,尽管朝鲜军队在战争中兵败如山倒,但仍然也有亮眼的表现。在第一次战争期间,李舜臣率领朝鲜水师4次出海,先后在玉浦、合浦、赤珍浦等地击败日军。尤其是在闲山岛之战中,李舜臣摆下鹤翼阵大破日军,取得了闲山岛大捷。
但在李舜臣进军釜山的作战中,朝鲜军队却被日军击败。随后李舜臣又在唐项浦、永等浦等地遭到失败。一直到明朝军队赶到后,情况才出现了好转。
(李舜臣画像)
在第一次战争之后,日本方面意识到李舜臣的存在是一个大麻烦。1597年,李舜臣遭到日本反间计暗害,被革职下狱。日本海军趁机出兵,与朝鲜水师在巨济岛进行大战,最终朝鲜一百多艘战船全军覆没。
战败之后,朝鲜朝堂陷入混乱。在群臣的压力之下,李舜臣被朝鲜国王释放,重新回到了战场上。
在当年10月的鸣梁海战中,李舜臣以十多艘战船和100多艘民用改装船的混合军队,击败了133艘日本船舰。这一战使得李舜臣重获信任,其在朝鲜的声望也达到了顶峰。然而在现代影视作品中,通常表现为李舜臣用一艘战船就击败了日军的100多艘船舰,这一改编是不符合史实的。
这在之后,明朝再次派出7万大军支援,日本海军开始全线溃败。不久后,丰臣秀吉去世,日本国内群龙无首,入侵朝鲜的军队也只得开始向国内撤退。
不过,李舜臣却并不这么想。他在同明朝提督陈璘商量后,决定派出联军切断日本人的撤退线路。这一次海战被称为“露梁海战”,李舜臣率领龟船船队杀入敌阵之中,结果不幸被炮弹击中身亡。而日本船队则是且战且退,最终好不容易得以逃脱。
由于在最后一战中殉国,李舜臣从此便被朝鲜人民奉为攻无不克、用兵如神的民族英雄,流芳千古。
(李舜臣海战)
不过客观来说,李舜臣并不能说是用兵如神,其赖以成名的龟船,也并非是攻无不克。
首先,尽管李舜臣在两次战争中的确打了不少胜仗,但他打的败仗也不少。严格来算的话,李舜臣打的败仗次数还要比胜仗多一次。朝鲜之所以能在两次战争中获得胜利,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得到了明朝军队的帮助。
当然,李舜臣肯定也有一定的功劳。但假如明朝不派兵,恐怕朝鲜会被日本灭国。而李舜臣也不会有太多的用武之地。
其次,龟船确实在海战中发挥了一定作用,但绝不是影视作品中吹得那么神奇。
所谓龟船,就是甲板上布满钉子,船头有撞击敌方船只的巨锚,还有能喷射硫磺气体的一种战船。这种船只一般是在冲锋时,为了搅乱敌方船队阵型才使用,是一种近身肉搏作战的强力开路机。
事实上,李舜臣当时的船队大都以板屋船为主,而并非是人们印象中的全是龟船。龟船的威力,也是和李舜臣一样被夸大了。
(参考资料:《李朝实录》等)
历史上,朝鲜的龟船为何能够战败强大的日本海军?
首先必须得说啊,李舜臣,他的龟船并没有参与鸣梁海战,根据战役结果来看,李舜臣率领的这一只舰队只是阻止日本舰队继续向朝鲜海岸前进,总体战略上来讲,日本的军队是呈现一种追击的态势,而当时朝鲜的这个国家已经处于一种全面崩溃的状态,朝鲜的海军总基地已经被日本人连锅给端了,李舜臣的这一支部队只是在日本舰队的必经之路上面设下埋伏,等待日本军队经过的时候,伏击以后扬长而去。
如果是龟船的话,就很有可能被日本舰队给追上,那么这一次阻击战的意义就没有办法实施。
从道理上来讲,这一次阻击日本舰队的应该是12艘板船,再加上100多艘由朝鲜方面的商船或者民用船只改装过来的战船,李顺成自己的话也是做到了尽职尽责,不仅在必经之路上设下铁锁加木桩,而且还在四周加以掩护,等到日本舰队进入伏击圈以后,再出击。
战果也十分喜人,日本舰队损失十几个人再加几艘船,当然你要说李舜臣十战十捷,歼灭整个日本舰队,那是韩国电影,韩国电影就是喜欢这么吹,如果真的十战十捷,并且像韩国电影吹嘘的那样,韩国军队一路披荆斩棘,将日本人赶到了日本海,那也就没有大明王朝派出军队增援的事情。
在这之后,真正让龟船大显神威的,是露梁海战里面,不过这一次真正唱主角的是明朝的海军,而朝鲜的海军则是在旁边唱配角。(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但即便如此,人有60艘朝鲜改装过来的民用商船被当时日本的舰队给俘获,并且撤出了一部分的日记本军队。
总体上来讲,龟船这一种特殊的战船很符合人们对于战术的期望,也就是这种战船设计的很高,有铁板防护,并且装备有武器,可以说是武装到了牙齿,但是呢,这种战船没有想象之中的那样高效的投入战场之中,因为李舜臣最后也是死在了战船之上,对于那个时代来想真正的战场还是在陆地上面。陆地时尚如果说战争失败,那么接下来的战争也会一溜烟儿地跟着失败,而最后的露梁之战,也是因为当时日本舰队急切的想要将自己的部队撤出朝鲜战场。
龟船神话了,这点也并不奇怪,韩国人总是喜欢吹嘘某些东西,比如说,经过考古研究表明,端午节,孔子等等一系列曾欣明确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东西全部归他韩国,我们能干什么?我们只能够默默地喊一声妈卖皮,也不能够说,把这个赖皮的家伙摁在地上摩擦。
你说这个人吹嘘自己以前的民族英雄,那我们管不着,这你自家东西,我们懒得去管。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