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唐中期到清乾隆年间,新疆由谁统治?

新疆在唐朝一直归中央政府管辖,但安史之乱爆发,西域边军被调回内地平叛,从此新疆便脱离了中原王朝的管辖,一直到乾隆平定大小和卓。这中间近一千年的时间里,新疆归谁管辖。

自安史之乱(755年爆发)后大唐逐渐退出西域,到清乾隆平定准噶尔叛乱(1755年),正好千年。

与中原地区一样,新疆地区在这1000年中也经历战争和平,改朝换代。

吐蕃的统治

早在大唐强盛时,吐蕃就与大唐在西域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安史之乱爆发后,大唐西北边兵悉数内调,边镇空虚,吐蕃趁机加强攻势。

吐蕃乘势攻占了陇右、河西两道,又于763年攻陷了伊州,790年攻占庭州,不久又攻占了西州,大唐北庭都护府全部被吐蕃所攻占。

此后,吐蕃又转兵安西都护府地区,连占疏勒、焉耆等镇,并在809年攻占龟兹,完成了对安西都护府全部地域的占领。

此时的大唐,连长安都曾被人家占领过,所以,做好“防秋”,保住长安周边安全就不错了,实在无力再争夺西域。

821年,大唐与吐蕃休战,唐朝承认了吐蕃在西域的势力范围。

吐蕃模仿大唐的制度,吐蕃在于阗设立北面节度使,在凉州设立东面节度使,统治西域地区。

吐蕃攻占西域,固然使大唐退出了西域,但对历史仍有积极的影响。

当时,大食(阿拉伯)仍处于扩张期,大唐实力衰落后,吐蕃填补了这一真空,延续大唐的治理方式,维持了西域的政治、经济秩序,遏制了阿拉伯人东进的威胁。

回鹘人的统治

不久,吐蕃人也陷入了内乱,衰落。

回鹘人的部落联盟逐步接管了西域。

840年,回鹘汗国灭亡于叛乱。

回鹘人开始迁徙,一部分人迁徙到中亚楚河和七河流域,建立了喀喇汗王朝,一部分迁徙到吐鲁番地区,建立了西州回鹘,后又建立了高昌回鹘政权。

回鹘,此前叫回纥,是今天维吾尔人的祖先。

此前,他们一直接受大唐的册封,甚至在安史之乱时派兵帮助大唐平定叛乱。

因此,他们对华夏一直有极强的认同感。

于阗国的统治者自称“唐之宗属”,到五代时仍然给后晋朝贡。

喀喇汗王朝,统治了今中亚及新疆天山以南各绿洲。

不过,喀喇汗王朝的统治者一直自称“中国的汗”。《突厥语大词典》作者也自称“秦人”。

西辽

金灭辽后,契丹贵族耶律大石图谋复国。

在复辽企图失败后,耶律大石被迫向西发展。

不久,耶律大石逐渐征服了西州回鹘政权、喀喇汗王朝等,统治了西域大部分地区,建立了西辽政权。

早在辽帝国时期,契丹贵族汉化程度就已经极高,因此,西辽基本沿用了中原的制度、文化。

许多地方将“契丹”当作中国的名称,正是有西辽的影响。

西辽在新疆和中亚统治了88年,直到蒙古人的到来。

元朝的统治

蒙古人崛起后,横扫亚欧大陆,西辽、花剌子模皆被其所征服。

蒙古汗国在新疆建立了“达鲁花赤”、“别失八里”等军政机构。

阿里不哥与忽必烈争位期间,该地区的军政势力支持阿里不哥。

元朝建立后,忽必烈为了抵抗海都等反叛势力及解决驻军后勤问题,在和田、且末、哈密等地屯兵。

认为唐退出西域到清平定准噶尔这1000年间中原王朝退出西域的说法显然是错误的,元代大部分时期,新疆大部分地区为元代所统治。

察合台时期

元朝后期,朝廷实力衰落,天山南北的实际控制权落入成吉思汗二子所建的察合台汗国手中。

1347年,察合台汗国分裂了东西两部,西部统治区主要在今中亚地区,东部(东察合台汗国)则统治天山南北。

明朝建立后,汗国统治者曾自称藩臣,朝贡。

1406年,明设“哈密卫”,以统辖天山南北。

不过,成化年间,随着大明的衰落,“哈密卫“逐渐为东察合台所控制。

1514年,另一支蒙古人后裔攻占喀什噶尔、和田、叶尔羌等地,建立叶尔羌汗国,逐步扩张到天山北麓。

这段时间,无论是汗国还是其下的地区,都与中原王朝在相当时间内保持朝贡关系。

准噶尔汗国时期

明末清初,卫拉特蒙古中的准噶尔部崛起。

1678年,噶尔丹攻灭叶尔羌汗国,又出兵哈萨克,建立了庞大的准噶尔汗国。

巅峰时期的准噶尔汗国,准噶尔汗国统治了新疆、青海、蒙古高原西部甚至一度控制了西藏。

准噶尔汗国旋即与大清展开激烈竞争,历时百年。

最终,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大清平定了准噶尔。

此后,即便在百年国耻、丧权辱国期间,即便英俄日等列强虎视眈眈,用尽阴谋诡计,新疆永远是我国之一部分。

自安史之乱到清平准噶尔之间,1000年,其间大部分时间内,中原王朝对西域的统治力就很弱。

不过,我们回顾这段时间的历史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像。

吐蕃虽强,但他的强大、统一,依赖大唐与西方联系的丝路,否则赞普无法保持对各地方实力的压制,政权会陷入分裂。

准噶尔汗国虽强,但他既有对清举兵相向的时候,也有对清称臣的时候。

其余各时期在西域的统治者,或以“中国的汗”、“秦人”自居(喀喇汗国、西辽),或与中原王朝保持时断时续的朝贡关系(东察合台、叶尔羌、帖木儿),本质上仍然是地方政权与中央朝廷的关系。

可见:尽管新疆在文化等方面与中原不同,但他与祖国早已天然一体,不可分割。

任何企图破坏新疆繁荣与稳定,破坏国家主权与领土的企图,都永远不可能实现!

从唐中期到清乾隆年间,新疆由谁统治?

安史之乱后,吐蕃帝国夺取河西、陇右,将西域和唐朝本土隔绝,历时四十余年侵攻,攻陷龟兹等安西四镇。从此,西域地区脱离中原王朝一千余年。

当安史之乱爆发后,唐朝调遣驻守西域安西、北庭两镇的精兵强将,入关平叛,而河西、陇右两镇精兵,则在灵宝大战中被葬送于潼关。战后,平叛功臣仆固怀恩联合回纥、吐蕃起兵谋反,吐蕃军乘虚而入,于公元765年,占领河西、陇右地区,将西域变成一块和唐朝本土隔绝的飞地。

原先臣属大唐的西突厥葛逻禄部,也趁机独立,占领巴尔喀什湖以南的河中地区。留守的唐朝孤军,苦苦抗争四十余年后,到公元807年,西域地区全部沦陷于吐蕃之手,自此脱离中原王朝版图整整一千余年。

——长河落日安西府,铁马戍边将军坟。西疆兵马何处寻?碎叶城头草青青!

公元841年,漠北草原新兴的黠戛斯人(吉尔吉斯人的先祖,自称是西汉李陵后裔)击败回鹘汗国,斩杀其十万精锐,焚毁其都城,回鹘部众四分五裂,星流云散。其南下中原的三十万部众被唐朝歼灭、收降,另外十五万回鹘人,分两路西迁西域,称为安西回鹘部和西州回鹘部。

公元850年,河西归义军大起义,吐蕃帝国解体崩溃,西域的于阗王国、安西回鹘部、西州回鹘部相继独立,后来,这两部回鹘合并,并融合当地的原住民吐火罗人,逐渐形成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新国家,即高昌回鹘王国。

与此同时,还有一部分回鹘人攀越葱岭,到达河中地区,与葛逻禄人互相融合,建立了一个疆域包括中亚地区和西域西部的强大帝国,喀喇汗国(又称黑汗王朝)。在其第三任大汗萨图克·博格拉汗治下,改宗伊斯兰教,后来向西攻灭了波斯萨曼王朝,又历时40年战争,攻灭了信仰佛教的于阗王国,夺取南疆的和田地区,并长期与高昌回鹘王国相争。喀喇汗国后来衰落,分裂为东西两部,西喀喇汗国成为中亚地区新兴突厥化帝国、塞尔柱帝国的附庸。

12世纪初,辽国被女真金国灭亡后,其宗室将领耶律大石横绝大漠,西迁至西域,建立西辽帝国后,在卡特万草原会战大败塞尔柱帝国,东、西喀喇汗国,高昌回鹘王国都成为西辽帝国的附庸国,至此实现了中亚地区和西域的完全统一。

13世纪初,蒙古帝国兴起后,大举西征,灭亡西辽后,称高昌回鹘部为“畏兀尔人”,以铁木真次子察合台后裔统治西辽故地,包括整个西域和中亚东部地区,是为察合台汗国,又和元朝合兵攻灭中亚西部的窝阔台汗国。

14世纪初,察合台汗国以葱岭为界分裂,西汗国控制中亚地区,东汗国统治西域地区。东察合台汗国大汗,图古鲁克帖木儿率领属下改宗伊斯兰教,这也是西域地区彻底伊斯兰化的标志事件。

西察合台汗国则被突厥化蒙古酋长帖木儿篡位,建立了称霸中东和中亚的帖木儿汗国,并一度迫使东察合台汗国臣服,但只是昙花一现,骤兴骤灭。

15世纪中后期,东察合台汗国国势衰落,四分五裂,控制漠北草原的瓦剌人亦多次向西侵攻,夺取西域部分地区。中原的大明王朝也一度将势力推进到哈密地区,招抚当地部族首领,建立哈密卫,但终究不能长久坚持而放弃。

16世纪初,察合台汗国后裔赛依德,从中亚挥军东进,重新统一南疆,建立叶尔羌汗国。北疆地区则被瓦剌(卫拉特)各部蒙古人占据。

17世纪中叶,卫拉特蒙古的一支准噶尔人,建立准噶尔汗国,向南吞灭叶尔羌汗国,向西驱逐哈萨克人夺取中亚地区,向东一度征服漠北蒙古,向南曾攀越雪岭,奇袭拉萨,征服西藏。

清帝国康熙、雍正、乾隆三代英主历时百年战争,方于18世纪将其攻灭,并屠灭其族。乾隆帝将这片和中原王朝脱离千年的辽阔疆土,重新命名为“新疆”。

从唐中期到清乾隆年间,新疆由谁统治?

自安史之乱后的一千多年时间里,中原历代王朝均无力管理西域(新疆),直到清朝乾隆年间平定准嘎尔汗国,才重新确立对西域(新疆)的统治。那么,在这段时间里的西域在干嘛呢?(安史之乱后,吐蕃攻陷西域,唐朝由盛转衰)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身兼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与史思明起兵作乱。安史叛军一路南下,先后攻陷洛阳、长安两京。为了镇压安史之乱,唐朝将布防于西域、河西、朔方的大量兵力调往内地,导致边防陷入空虚。据《新唐书》记载,仅在756年就有三支镇守西域的唐军被调回内地,分别是李嗣业的5000精兵、李栖筠的7000精兵、马磷的3000精兵。

在唐朝不断调集边军进入内地平叛的同时,青藏高原的吐蕃王朝却洞悉了唐朝衰落的内幕,大举进攻河西走廊。另外,原先在安史之乱中平叛有功的唐将仆固怀恩因受到宦官迫害,将河西的虚实全盘托出,引领吐蕃主力来攻。于是,自肃宗以来,吐蕃接连入寇 ,尽陷兰州、廓州、河州、都州、洮州、岷州、秦州、成州、渭州等地,占领了整个河西走廊,将西域与中原的联系完全切断。

西域的唐朝孤军在坚守了半个世纪之后,最终在唐宪宗元和三年(808年)被吐蕃全部歼灭。吐蕃恃骑兵之威,夺取了安西(西域)、北庭的大片区域,唐朝对西域的控制终结。不过,吐蕃王朝对西域的控制也未能长久。9世纪中叶,盛极一时的吐蕃王朝因为扩张过度而瓦解,丧失了对西域的控制。吐蕃瓦解后,广袤的西域地区被西州回鹘、于阗、九姓乌户、葛逻禄等部族的控制之下。

北宋时期的西域

唐末五代动乱,天下归于北宋。然而北宋王朝最终未能成为世界级的大帝国,只是固守汉地,并与契丹、党项等少数民族共享中华。北宋王朝一方面受到来自漠北的辽国的军事威胁,另一方面又被西夏王朝切断河西走廊,导致丝绸之路断绝,所以更加无法管理遥远的西域。北宋时期的西域仍处于回鹘、喀喇汗国的控制之下。

南宋时期的西域

12世纪左右,辽国与北宋都被崛起于东北的金国(女真族)所灭。1124年,辽国宗室耶律大石远遁西域地区,建立了西辽帝国(《辽史》包含辽、北辽、西辽)。西辽消灭了西州回鹘、东喀喇汗国,并击溃了中亚的霸主赛尔柱突厥王朝。南宋时期,从1142年到1208年这段时间,西域一直在西辽王朝的羁縻控制之下。

元朝时期的西域

13世纪时,成吉思汗消灭西辽与花喇子模国后,将西域的一部分地区分封给了第三子窝阔台。数十年后,窝阔台的孙子海都用家族的封地建立了蒙古4大汗国之一的窝阔台汗国,与元朝分庭抗争。直到1309年时,元朝联合察合台汗国将窝阔台汗国灭掉,短暂控制过西域大部份地区,但是不久后西域又落入察合台汗国手中。

明朝前期的西域

元末明初,察合台汗国分裂为东、西两部。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曾经出兵新疆哈密地区(西域),但不久后旋即丢失。在明朝前期,由于丝绸之路已断绝多年,并且受到北面蒙古的威胁,所以未出兵恢复西域,只是维持着关西7卫的羁縻统治。明世宗嘉靖年间以后,关西7卫已全部被吐鲁番汗国吞并,明朝西北收缩回嘉峪关。这一时期,西域的主权几经变更,明初是东察合台汗国,明末是叶尔羌汗国、哈萨克汗国、吐鲁番汗国等。

从唐中期到清乾隆年间,新疆由谁统治?

从中唐时期到乾隆时期,时间上是766年到1799年,在此期间新疆统称西域。西域面积非常大,还包括中亚很大一部分。简单列一下。

1.唐初,唐朝军队在消灭北方回纥、突厥势力后,将西域纳入版图,西域各国均臣服唐朝政府,而后设立都护府,对西域进行有效管辖。自此新疆地区成为唐朝的一部分。

2.安史之乱后,唐朝无力控制西域,西域再次出现半独立政权。比如高昌,于阗,喀喇汗王朝。西域一部分地区还被吐蕃统治。

3.五代时期,社会混乱,位于中原各政府无力管辖西域,西域各国自治。

4.北宋时期,部分西域国家向宋朝称臣,但都是名义上的。估计是唐朝遗风。

5.南宋时期,辽国被灭,耶律大石统一西域,在西域建立西辽,进行统治。

6.大元时期,蒙古成吉思汗灭西辽,把次子察哈台征服的西域地区分封给他,建立四大汗国之一的察哈台汗国。

7.大明时期,察合台汗国演变为叶尔羌汗国,后由漠西蒙古人统治,明朝时期,西域可以看做是在中央政权管辖的少数民族高度自治。

8.大清时期,乾隆朝相继收复准格尔部,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并迎回东归的漠西蒙古土尔扈特部,此后直至清末,一直对新疆进行着稳定的统治。但随着清朝实力的衰落与西方列强的兴起,最终丢失了大片领土,一度全疆陷落于中亚的浩罕王国。多亏左宗棠率领湘军收复新疆,故土新归,并于1884年设立新疆省,

从唐中期到清乾隆年间,新疆由谁统治?

只能说没有固定的统治者。

自唐朝中后期中原政权退出新疆,直到清朝乾隆时期完成“故土新归”,在近千年的历史中,西域地区曾几易其手,压根就没有长期且稳定的政权。

唐朝安西都护府陷落

公元755年年底,盛世中的大唐突发爆发了安史之乱,这次大乱让所有人始料未及,前前后后持续时间长达八年,致使唐朝国力锐减。这件事也成为了大唐由盛转衰的开始,进而间接影响了西域近千年的历史。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朝为了平叛,不得不调集边防部队,这其中就包括了西域地区的大唐守军。在战争最激烈的时候,大唐还从西域各属国征发了不少军队,明确见于史料记载的就有于阗王尉迟胜率领的于阗国士兵。

大量边军内调,对于平定安史之乱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却造成了大唐在西域地区的力量严重不足。

面对这一天赐良机,吐蕃趁势出击,迅速攻下了河西、陇右地区,断绝了大唐和安西都护府的联系,随后,吐蕃开始慢慢的蚕食西域。公元790年,吐蕃联手葛逻禄人攻陷了北廷都护府,不过,吐蕃和葛逻禄占据该地也没有多长时间便被回鹘人击败,此后,回鹘占据了西域天山以北的大部分领土。

到了公元808年,安西都护府在坚守42年后被吐蕃攻陷。

此时,西域天山以北为回鹘人领地,天山以南为吐蕃人领地,而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为葛逻禄人领地。西域暂时形成了回鹘、吐蕃、葛逻禄“三国鼎立局面”。当然,这个“三国”非常短暂,接下来的有更长时间的三国对峙。

西域的“三国时代”

当时,吐蕃虽然控制了西域天山以南以及河西走廊,但很快就因为内乱而走向衰亡。另外,回鹘政权也因为内乱,再加上黠戛斯人的打击而灭亡。

此后,再度陷入权力真空的西域地区崛起了三股势力,分别是喀拉汗王朝、高昌回鹘、于阗王国。

于阗王国;于阗自西汉便与中原保持着密切的关系,但在公元792年被吐蕃攻陷。到了公元9世纪中期,吐蕃爆发了内乱,接着张义潮在沙州发动起义,吐蕃在河西、陇右,以及西域等地的统治宣告结束。于阗王国也乘势独立,占领了天山南麓大部分地区。

高昌回鹘;回鹘灭亡后,回鹘人分成了三部分,一部分人选择了依附黠戛斯,一部分选择南迁依附中原政权。另一部分则向西域迁徙,向西域迁徙的一支占领了如今的吐鲁番地区,建立了高昌回鹘。

喀拉汗王朝;西域三国之中最强大的当属喀拉汗王朝,喀拉汗王朝同样是因为回鹘政权的灭亡。回鹘灭亡后,向西域迁徙的一支进入了葛逻禄,随后,这一支回鹘人和葛逻禄人联合,逐渐在天山以北、以西的地方建立了喀拉汗王朝。

三国之中,喀拉汗王朝的建立严重影响了西域的历史、文化进程。

当时的西域本是佛教盛行之地,尤其是天山南麓的于阗,是一个存在了上千年的佛教国家。但当时的喀拉汗王朝逐渐伊斯兰化,并且强迫政权内所有百姓改信伊斯兰教。当喀拉汗王朝逐渐伊斯兰化后,它看着尚未伊斯兰化的政权不顺眼,企图对外渗透,甚至不惜发动战争,强迫周围的国家伊斯兰化。

为此,喀拉汗王朝向千年佛国于阗发动了所谓的“圣战”。这一年正好是960年,赵匡胤在陈桥驿黄袍加身,开国大宋。

喀拉汗和于阗的战争持续了40多年,最终以于阗的失败而告终。于阗失败后,喀拉汗王朝强迫于阗人改信伊斯兰教,虽然收获一定效果,但并没有完全去除于阗境内的佛教。

西域的统一,以及清朝回归中原

中原魏蜀吴三国之争谁也没有获得最终的胜利,反而是司马氏的晋朝一同天下,西域也是如此。

在于阗灭亡后,喀拉汗王朝分裂为东、西两国,西喀拉汗王国受到了塞尔柱帝国的控制。而高昌回鹘也受到了宋朝和辽国的影响,开始向双方进贡。但到了公元12世纪初,稳定的局势发生了变化,女真人崛起后,辽国走向衰亡,不甘心束手就擒的辽国贵族耶律大石选择向西域迁徙,建立了西辽。

通过不断地向西扩张,西辽首先征服了东喀拉汗王国,之后击败塞尔柱帝国,顺势将西喀拉汗王国收入囊中。最后,西辽又征服高昌回鹘。

此时,西辽统治了整个西域地区,以及部分中亚地区。

值得说的是,西辽立国之后,由于国内贵族汉化,因此采取了中原王朝的典章制度,且规定以汉字为官方文字。另外,西辽并不强制推行任何宗教,因此,西辽统治下,佛教、伊斯兰教、景教、道教、萨满教交叉并存于西辽各地。

西辽稳定的统治了西域几十年后,一伙蒙古草原上更强的军队来了,没错,他们就是成吉思汗带领的蒙古人。

蒙古帝国崛起后横扫欧亚大陆,西辽也在1218年灭亡于蒙古铁骑,整个西域地区再次易手,成为蒙古帝国的一部分。成吉思汗死前,将西域作为封地,赏赐给了次子察合台。

到了拖雷之子蒙哥统治蒙古时期,由于察合台、窝阔台反对蒙哥继承汗位,因此西域地区曾短暂被蒙哥托管给成吉思汗长子术赤系后人拔都。但蒙哥死于钓鱼城后,蒙古帝国陷入分裂,察合台后人夺回了察合台汗国的控制权。

在察合台汗国的统治下,伊斯兰教再次得到了发展。此次强制推行,到了16世纪左右,直接让伊斯兰教取代了佛教成为了西域地区传播最广的宗教。

随着时间的推移,察合台汗国分裂成为了东、西两部。西察合台演变成了帖木儿帝国,选择向西扩张,而东察合台则演变成为了叶尔羌汗国,成为西域地区的地方政权。

清朝初年,漠西蒙古准噶尔部崛起,随后开始在西域地区扩张。公元1678年,准噶尔汗国率军进攻叶尔羌汗国,最终将其吞并。

在准准噶尔汗国的统治下,西域曾短暂的推行藏传佛教,但由于准噶尔汗噶尔丹目标远大,企图效仿成吉思汗,攻下整个蒙古高原,甚至是入住中原。因此,清朝统一准噶尔之战爆发。

战争断断续续打了70年,最终在1757年彻底平定了准噶尔叛乱,安定西域。此后,乾隆以“故土新归”定名“新疆”。两年后的1759年,因为准噶尔被消灭,新疆回部大小和卓叛乱,等平定了大小和卓叛乱后,新疆获得了安定。

总结来说,自唐朝以后,新疆并没有固定的统治者,几易其手,大部分时间都是外来的势力。也正是这一原因,使得西域地区不断地更换政权、宗教,导致了很多不必要的宗教冲突。

从唐中期到清乾隆年间,新疆由谁统治?

有网友问新疆从唐朝末年一直到乾隆打败准葛尔汗国这1000千年是由谁统治的。从汉朝开始,我国就打败匈奴,在这里建立了西域都护府,到了唐朝叫安西镇和北庭镇,两大军镇。

后来,安史之乱爆发,唐朝驻军主力入关参与平叛,这里就变成了唐军,吐蕃和乘机叛乱的西突厥互相征战的地方,战争一直持续到了807年,吐蕃控制了整个西部地区为止。

后来,在北方回鹘汗国覆灭,大批人员进入关内向唐朝请求庇护,唐朝就将他们安置在了西州和安西等西北地区,随后,他们在西域南部部分地区,建立起了高昌回鹘国,信奉佛教。并且与在西域实力最大,信奉伊斯兰教的喀喇汗国持续发生战争。

到了12世纪初期,辽朝被金朝灭亡,耶律大石率领残余的辽军,也就是契丹人来到了西域,并且,还出兵中亚打败了一系列大帝国,从塞尔柱帝国,喀喇沁汗国,花刺子摸国,呼罗珊等等全部都被西辽打败,也吞并了高昌回鹘国。

西辽虽然被称为哈剌契丹,或者喀喇契丹,但是完全是中原制度,官制,官方语言也是汉语。后来,蒙古灭亡西辽,这里就成为了蒙古四大汗国之一的察合台汗国的地盘。到了14世纪,察合台汗国改为信奉伊斯兰教,而高昌回鹘也在蒙古统治的时候被称为畏兀尔。

再后来是察合台汗国后裔建立的叶尔羌汗国统治西域,到了17世纪,卫拉特蒙古四大部落之准葛尔蒙古灭了同属蒙古的叶尔羌汗国,建立起准葛尔蒙古汗国。一直到清朝经过百年战争最终打败拥有数百万平方公里土地,庞大的准葛尔汗国,中原王朝才再次对西域开始了直接管理。

这其中有500多年是蒙古人统治,100年是契丹人统治,还有百年是吐蕃人,还有近200年是包括唐军参与在内的混战阶段。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