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书上,关羽关云长曾经两次被魏将乐进乐文谦击败,有这回事吗?你怎么看?

乐进确实曾有2次击败关羽的记录。但是,那并不代表什么。

乐进击败关羽的记录

《三国志》中,有两则乐进击败关羽的记录。

后从平荆州,留屯襄阳,击关羽、苏非等,皆走之。——《三国志.乐进传》。与乐进讨关羽于寻口,有功,进封延寿亭侯,加讨逆将军。——《三国志.文聘传》。

由于记载简略,目前对两则记载具体所指的战役都尚有争议。

不过,大部分观点,都与“绝北道”之战与“青泥之战”相关。

有观点认为:这两则记载是其中一场战役的两个阶段。

也有观点认为:这两则记载分别指的是“绝北道”之战和“青泥之战”。只不过,对于哪则记载对应那次作战,专家们又都各执一词。

关羽真的输了吗?

这两次作战,都是规模不大的作战,其利弊得失,需要从更大的角度来看。

1、绝北道之战:运动骚扰战。

赤壁之战后,周瑜进攻江陵,久攻不下。刘备遂建议“绝北道”。

关羽引军出江陵之后,“绝北道”,加速曹仁撤出江陵。

绝北道,说得好听。其实,就关羽那几千把人,只可能是打运动骚扰战呀!

他的打击目标,当然只能是曹军的运输、补给部队呀!

遇到曹军大队,当然是“走之”呀!

而从结果看:曹仁最后放弃江陵,主要还是占有成本过高,“绝北道”当计一功。

2、青泥之战:有限防御战。

青泥之战,发生在212年。

明年,曹公征孙权,权呼先主自救。先主遣使告璋曰:“曹公征吴,吴忧危急。孙氏与孤本为唇齿,又乐进在青泥与关羽相拒,今不往救羽,进必大克,转侵州界···”——《三国志.先主传》

刘备率领数万人入川,留诸葛亮、关羽镇守荆州。

曹操趁机发兵进攻东吴,乐进也与关羽在青泥作战。

当时,刘备率领数万人入川,南郡的防御力量大幅削弱。同时,曹操大规模进攻濡须口,孙权无暇支援南郡。

因此,刘备给刘璋的信中说:“今不往救羽,进必大克,转侵州界”。

从结果看:刘备并没有回来救应,乐进也似乎没有搞出太大的名堂来。

看起来,这两次作战,关羽都完成了自己的作战任务。

乐进在与关羽的对决中总体吃了亏

总的来说,乐进在与关羽的对决,吃了亏。

主要从三点来看:

1、乐进被调走。

一般来说,三国时期,坐镇一方的地方大将是不会调任的。

比如:合肥的张辽、江夏的文聘、荆州的羊枯、西陵的陆抗,干得好的,一般都不会调走。(除非特殊情况,比如曹真死,司马懿调雍梁;比如诸葛亮调李严等)

乐进调走了,接替者,是地位更高的曹仁。

2、乐进留下的摊子:曹军荆州治所的后移动。

乐进走,曹仁接手时,将治所后移到了樊城。

襄阳在汉水以南、樊城在汉水以北。

由于襄樊处于荆州北部,所以,一般的荆州治所,在襄阳。

而如果曹军处于攻势,治所也自然在襄阳,便于指挥、调度。

但曹仁后移到樊城,这说明:乐进把摊子交出来时,双方攻守已易势了!

3、曹军去哪儿了?

219年,关羽襄樊攻势时,一上来就直接围困了襄阳、樊城。

沿途要津都没有抵抗!

曹军去哪儿了?

难道这些水军也被调去打汉中,去镇压宛城叛乱了?

没有关于乐进、曹仁主动放弃沿途要津的记载,只可能是:在前期漫长的拉锯战中,关羽就已经拿下来了!

所以,在整个荆州斗法中,关羽胜过乐进!

我们难免会自带一些“演义思维”,喜欢斗将。

其实,将与将不同,看老板怎么用!

乐进,以先登闻名,阵战之间,或可与云长一较长短。

但以独当一面,安民练兵,乐进非关羽对手。

关羽,独当一面的大将之才。

可是,性格倨傲,容易惹人忌恨。

曹操发现了问题,换了将,襄樊危而不失;

刘备没有调整,大意失荆州!

找到合适自己的位置,才能成为真正的良将!

与君共勉!

史书上,关羽关云长曾经两次被魏将乐进乐文谦击败,有这回事吗?你怎么看?

乐进是曹操二流将,不可能战败关公。战败关家军局部战略上失误差不多。

史书上,关羽关云长曾经两次被魏将乐进乐文谦击败,有这回事吗?你怎么看?

谈正史,不谈演义,正史上的战争基本上是没有两将单挑的情况出现,整个三国正史中唯一一次单挑就是吕布与郭汜的单挑,吕布赢了,刺了郭汜一矛,除此之外,再也没有单挑了。

乐进在曹操手下的武将地位,与关羽在刘备手下的武将地位相比稍差,但也不是差得太多,按陈寿《三国志》的记载,乐进是五子良将中仅次于张辽的武将,而关羽是蜀汉五将之首,可以这么打个比方,曹魏第二武将对阵蜀汉第一武将,战况如何?

乐进

关羽对于很多人非常熟悉了,但乐进则显得非常陌生,在影视作品及三国演义中对于乐进的记载都过于轻描淡写,实际上乐进是五子良将中仅次张辽的第二猛将,其功劳、勇猛、战绩都能在五子良将中名列前茅,那么正史中的乐何有何功绩?

总的来说,乐进是所有曹将中的先登之王,什么叫先登?就是第一个攻入城墙或者第一个攻入敌人阵地的人,作为第一个冲入敌阵的人,无论是危险性,还是勇猛性,都是超出常人的,打仗时冲在最前面的人,往往是牺牲最大的人,同时也是最不怕死的人,乐进就是这样一个,而且还是个将领,一般正史中的战争,将领一般不会冲在最前面的,因为死亡率高,将领死了,谁来指挥战争?而乐进显然是个例外。

乐进

乐进一生的功绩归纳起来就是:先登之功和斩将之功。

四次先登之功:

1、乐进随曹操征吕布在濮阳之战时,第一个攻入城池,先登之功;

2、乐进在雍丘攻打张邈之弟张超,第一个攻入城池,先登之功;

3、乐进在苦县攻打袁术部将桥蕤,第一个攻入城池,先登之功;

4、乐进在南皮之战攻打袁谭时,第一个攻入南皮城东门,先登之功。

五子良将

两次斩杀敌方大将纪录:

1、乐进在官渡之战中斩袁绍大将淳于琼;

2、乐进在黎阳之战斩袁谭、袁尚手下大将严敬。

无论是第一个冲入敌方城墙,还是在战场上阵斩敌方大将,这在正史中都不是容易做到的事,所以乐进凭借战绩才能在曹魏五子良将中排名第二,事实上,乐进也曾与关羽有过两次交手。

刘备在公元211年率军进入益州后,荆州就交给了关羽来镇守,刘备在进入益州大半年时间并没有攻打张鲁,反而是在当地收揽人心,同时给刘璋写了一封信,提到曹操攻打孙权,东吴危险,乐进又在青泥与关羽对峙,如果不救关羽,乐进肯定会攻克关羽,侵犯我的地界。

关羽

刘备说这话是为了故意刺激刘璋的,但却提到了一次乐进与关羽的战争,当然刘备是估计的,或者是故意说的,但历史上确实有青泥之战,就是乐进和关羽在公元213年发生的,青泥是今天湖北省钟祥市的东部,乐进与关羽在这里打一仗,双方在这里对峙了一段时间后,乐进击败了关羽和苏非。

《三国志 乐进传》:后从平荆州,留屯襄阳,击关羽,苏非等,皆走之,南郡诸县山谷蛮夷诣进降。讨刘备临沮长杜普、施阳长梁大,皆大破之。

这里用的是击关羽,也就是击退的意思,因为乐进驻扎的是襄阳,关羽驻扎的是江陵(荆州),而这个青泥正好在襄阳与江陵之间,是双方的前线,如果乐进是主动进攻关羽,这里就不应该用“击”字,而是用“攻”字,显然是关羽主动进攻乐进,然后被乐进击退,然后又说到南郡附近县里山谷中的蛮夷投降了乐进,因为这些人原本是属于刘备的,从这里看,也是关羽吃了亏,因为丢了部分势力,如果不是乐进强大,这些蛮夷也不会投靠乐进,所以青泥之战是乐进赢了,关羽败了,但没有记载显示关羽有损失,同时因为这是一次小规模战争,关羽也损失不大,就是一帮蛮夷投降了。

关羽

这是两人第一次交手,接下来还有第二次,关羽从青泥向西南撤退,到达寻口,寻口是今湖北省钟祥市西南,显然关羽并没有退远,这里离江陵还有一百多里,接下来乐进与文聘联手攻击关羽,从战后文聘因为有功劳而升官来看,关羽又输了,因为同时文聘在荆城烧了关羽的船只,肯定是关羽又退了,文聘才能烧船,但这一战文聘的功劳更大,而不是乐进,关羽接下来应该是向南退回江陵了。

《三国志 文聘传》:与乐进讨关羽于寻口,有功,近封延寿亭侯,加讨逆将军。又攻羽重辎于汉津,烧其船于荆城。

但是乐进没有退,仍然继续向西南攻打临沮(湖北远安)和旌阳(湖北枝江),又获得胜利,但关羽显然不在战场。

从这些战事综合来看,乐进与关羽交手两次,一次击退关羽和苏非,一次与文聘联手击退关羽,算了赢了关羽两次,但这两次都是很小的战绩,发生在公元213年,这一年,刘备已经与刘璋开战了,同时下令诸葛亮、张飞、赵云等人率军进入益州协助作战,荆州五郡只有关羽一人镇守而已。

乐进

从蜀汉总体战略上来看,荆州和益州才是重中之重,而且刘备已经在益州开战了,益州还没有拿下来,本着不能两线作战的原则,很可能刘备下令让关羽不能主动出击,而是专注防守,因为在益州没有拿下来以前,刘备能够生存的地盘只有荆州,同时,荆州还要负担刘备在益州作战需要的粮食、物资和兵员,荆州不能丢,所以不能两线作战。

胜负乃兵家常事,关羽虽然在这两场小战役中输了,不过并不丢人,至少荆州关羽是稳稳地守住了,荆州五郡可有五六十万人口和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陈寿在三国志中评价乐进骁勇果敢,而关羽则是万人之敌,为世虎臣,还有威震华夏的功绩,所以论到总体功绩,乐进是远远不如关羽的。

史书上,关羽关云长曾经两次被魏将乐进乐文谦击败,有这回事吗?你怎么看?

谢谢您的提问和邀请。三国时期根本没有正史记载,于是《三国演义》便作为野史用之。至于关羽关云长被谁打败、怎么打败、败了几次,不知出自哪部史书,无从考,不敢妄答,不敢妄言。望见谅之。

史书上,关羽关云长曾经两次被魏将乐进乐文谦击败,有这回事吗?你怎么看?

乐进击败关羽是肯定有的,但是究竟是一次还是两次其实并不是很明确。这里涉及到一个在史书中不常提及的战役——青泥之战。我们来根据三国志中不同传记的记载分析一下。

因为《三国志》是纪传体,根据人物编写传记,而不是明确记载事件年份的编年体。纪传体中一个人的事迹很有可能几句话已经跨度十几年,所以并不容易判断不同人物传记中说到的事情是不是同一件事。

一、关于乐进与关羽交战共有三处记载,第一段记载在《三国志•乐进传》中:

后从平荆州,留屯襄阳,击关羽、苏非等,皆走之,南郡诸县山谷蛮夷诣进降。又讨刘备临沮长杜普、施阳长梁大,皆大破之。后从征孙权,假进节。——《三国志•乐进传》

这里说的是乐进击败关羽与苏非,并收服南郡诸多蛮夷部落,之后还捎带手大破刘备任命的一批军官。开头提到一个“从平荆州”,《三国志》中提到曹军平荆州,指的都是一个事情,也就是建安十三年,曹操攻打荆州刘表,刘表病逝,刘琮接任后投降,曹操进一步攻击刘备,刘备逃到夏口,与孙权结盟,时候就是赤壁之战了。也就是说,这件事是在建安十三年随曹操打荆州之后。

之后又提到了一件事,“从征孙权”,通常指的是建安十七年曹操攻打孙权。也就是说,乐进可能在那时候到了合肥,因为两年后建安十九年,张辽合肥之战威震逍遥津那次,乐进也有参与。所以,乐进传中所说的乐进击败关羽应该在建安十三年到十七年之间。

二、第二段是记载在《三国志•文聘传》中:

(文聘)与乐进讨关羽于寻口,封延寿亭侯,加讨逆将军。又攻羽辎重于汉津,烧其船於荆城。——《三国志•文聘传》

这段文字说的是文聘和乐进一起在寻口攻打关羽,之后文聘又在汉津烧毁关羽粮草辎重。这发生在什么时候呢?因为该段文字前一部分写的是曹操攻打荆州,文聘和曹纯一起在当阳追杀刘备后被任命为江夏太守。而这段文字之后就直接写曹丕即位了(建安二十五年)。所以,这个事情发生在建安十七年后二十五年前。

于是问题就来了,这两段到底是一件事还是两件事?并不好判断。而无论是一件还是两件事,究竟又发生在什么时候呢?

三、《三国志•先主传》提到了青泥之战

“曹公征吴,吴忧危急。孙氏与孤本为脣齿,又乐进在青泥与关羽相拒,今不往救羽,进必大克,转侵州界,其忧有甚於鲁。鲁自守之贼,不足虑也。”——《三国志•先主传》

这段是刘备对刘璋所说,当时刘备受刘璋所托为其助力抵挡张鲁(实为与张松联合欲夺益州),结果曹操攻打孙权,孙权请刘备回军助战,刘备向刘璋去书表示自己要先回荆州。这里刘备提到了乐进正与关羽在青泥对战,如果不救关羽,关羽会被乐进击败,导致荆州丢失。

但是,关羽传却没有只字提到青泥之战,乐进传中所写的击败关羽也不知是否指青泥之战。但是,青泥之战显然是以关羽失败告终。因为青泥所在位置是在曹操控制的荆州北部,襄阳附近(这与乐进驻扎襄阳的记载吻合),如果关羽胜利了,则势必进一步夺取襄阳,那也就不存在七年后(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发动襄樊之战了,所以,显然这次是乐进赢了关羽。不过为什么关羽传没有写并且乐进传也语焉不详呢?

综上,我们得出乐进胜关羽次数的可能性结论:

可能性一:乐进只胜了关羽一次,乐进传和文聘传所说的都是青泥之战。

也就是说,建安十七年,乐进镇守襄阳,曹操攻打孙权,而与此同时关羽进犯襄阳。乐进与文聘在青泥、寻口击败关羽,并且文聘烧掉了关羽的战船、辎重,关羽退兵。乐进离开襄阳前往与曹操会和攻打孙权。

可能性二:乐进胜了关羽两次,乐进传和文聘传中所说的是当阳之战后的事情。

因为文聘传中提到一个重要地点汉津。而曹操攻打刘备时,曾在当阳追杀刘备,关羽率水军到汉津接应刘备逃往夏口。这在关羽传中有记载。所以乐进传和文聘传说的击败关羽,可能是只与关羽接应刘备的水军进行了交锋,获胜,随后刘备逃走。这样,再加上青泥之战,乐进就胜了关羽两次。

可能性三:乐进胜了关羽一次,而青泥之战并不存在。

因为唯一真的说到青泥之战的只有刘备给刘璋的书信。而刘备之后确实也没有回荆州救关羽,而是因为张松的暴露与刘璋决裂,直接开战。故而青泥之战很有可能就是刘备的一个以退为进的借口,根本没有发生。而乐进传和文聘传说的都是当阳之战后的事情。

可能性四:乐进传和文聘传所说的也有可能是指南郡之战。

最后一种可能,赤壁之战后,周瑜率军攻打曹仁镇守的南郡,刘备派关羽“绝北道”,所谓绝北道,就是隔绝南郡与荆州北部南阳郡(曹操控制)的道路,阻挡曹操援军。期间关羽究竟与哪些曹军将领交战并没有太明确的记载,只知道汝南太守李通参与了并身先士卒以致染病而死。所以,乐进、文聘击败关羽也有可能是发生在南郡之战关羽绝北道期间。

史书上,关羽关云长曾经两次被魏将乐进乐文谦击败,有这回事吗?你怎么看?

乐进打败的是关羽军,而不是关羽「原创」

史书上确实有“乐进曾打败关羽”相关的记载,但是,我们在研究史学资料时,要去思考分析,不是去人云亦云地迷信,必须要符合客观实际可能的才是史实。

首先乐进击退关羽,或者打败关羽的相关史籍信息,可以解读为两个战例:

第一个战例:是213年正月,乐进与关羽交战于青泥,最终击退关羽和苏菲,使本归附刘备的南郡诸郡山谷蛮夷,纷纷向乐进投降。

这里有一个问题,青泥是什么地方?其实,不管它在哪里, 首先是一个小地名。当时关羽作为三军统帅,镇守荆州,有没有可能出现在青泥?我认为,除非是大规模的用兵(战争),否则,关羽不太可能轻易离开荆州,去这么一个小的地方作战。而据查,当时,也就是这一个时间点,荆州地域并无大规模的战事。

所以,关羽贸然离开江陵,去青泥,这么一个小地方,打一场低烈度的战争的可能不大。乐进这次打败的应该是关羽的部队,而不是关羽本人。再具体一点,应该是关羽的部将苏菲的部队。

毕竟,关于这一战例的出现,既不是《三国志》的乐进传,也不是关羽传,而是来自于刘备传,情境是:刘备在向刘璋要粮草要人马,在那里找藉口和理由。

第二个战例:乐进、文聘二人联手与关羽交战于寻口,并最终打败击败了关羽,这里文聘的功劳是最大的。这一个战例,我觉得关羽出现在战场上还是有可能的。

第一,寻口,是一个比青泥大的城市。第二,关羽军被乐进击败之后,关羽有可能会亲自来救援。

但是,相关的史籍也讲得很清楚,关羽之所以战败是因为,文聘袭击了关羽的辎重部队。辎重丢失,粮草没了,所以,关羽军又战败了。

思考一下就能知道,关羽作为主将,有没有可能去亲自押运粮草?退一万步,就算是文聘打败的是关羽本人,也没乐进什么事,他只是参与了这次战斗而已。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