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在彭城战败后,项羽为何不趁胜追击?

“宜将胜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指的是鸿门宴事件。彭城之战后这次,项羽还是尽力追击了的。

若非大风哥救场,项羽原本不需追击

彭城之战,项羽猛冲猛打,连续击败刘邦,终于导致了刘邦联军的总崩溃!

其实,此时的项羽,似乎无需追击刘邦了。

因为:刘邦,已经被楚军重重围困了!

项羽冷冷地望着刘邦:受死吧!你的帝王梦就此为止了!

就在大家等着看刘邦是要被俘还是自杀时,忽然刮起西北大风,飞沙走石,伸手不见五指!逆风而立的楚军将士被吹得一片混乱!刘邦顺风而起,率数十骑突围而出!

难怪:若干年后,已经平定天下的刘邦在回到故乡时,他要唱起大风歌!因为,没有大风哥哥,刘邦早就被擒了!

再次死里逃生,留下两段争议

争议事件一:

刘邦跑出去不远,就被丁公追上了!

双方短兵相接,刘邦兵少,岌岌可危。

此时,刘邦对着丁公高喊:两贤岂相厄哉(英雄何必为难英雄)?

丁公闻言,放松追击,放刘邦走了!

当年,刘邦刚起兵时,丁公就被刘邦俘虏过,当时,刘邦放了他。这天丁公放走刘邦,也可以算是投桃报李的春秋之义吧。

不过,后来刘邦可不管什么春秋之义,责丁公对项王不忠,杀了!

争议事件二:

刘邦继续逃跑时,遇上了自己失散的一对子女。驾车的夏侯婴将他们接到车上一起跑。

可是,刘邦嫌车太慢了,一脚把子女踢下车去!夏侯婴下车捡起,刘邦又踢下,循环三次!

帝王无私,帝王无情,可见一斑!

善败者不亡

仅靠无情,当然是成不了大事的,刘邦还是有一些善败者不亡的本领的。

败退到下邑,刘邦暂时遇到了自己的大舅子吕泽,安稳了下来。

随即,刘邦做出了两个救命的决定:

1、迅速部署了三道防线,迟滞项羽的追击;

2、刘邦本人,继续跑路,一路收集散兵,奔向荥阳。

三道薄弱的防线自然是拦不住项羽的,不过,他们却拖住了项羽将近一个月的事件!刘邦得以收拾部众,重新调整!

骑兵!

刘邦抵达荥阳,却并不安稳!

荥阳虽然是坚城,但是,此时城中全是士气低落的败兵!如果任由项羽临城而攻,这支已经胆寒的部队是守不住的!后来的浅水原之战中,李世民就是趁胜追击,在没有攻城器械的情况下,攻破了坚城!

三国时期的张辽、曹仁,都需要主动出击,挫败敌军士气,才可能坚守!

想在荥阳站稳脚跟,要先在战场上挫项羽!

为挫败项羽,刘邦、韩信,以极高效率,进行了一场影响深远的改革:建设战略骑兵部队!

刘邦将军中的骑兵整顿起来,秦人李必、骆甲为左右校尉,以灌婴为总指挥,组成了自己的独立骑兵部队!

项羽,以骑兵对骑兵,来一场吧!

京索之战,站稳脚跟

项羽的骑兵已经抵达荥阳东,时间不等人,汉军骑兵一组建好,就迅速出击,击败了项羽!

对于京索之战,许多人一直在争论:到底是韩信指挥的,还是刘邦指挥的?

其实这个没什么好争的,刘邦、韩信,当时都在军中,生死一战,刘邦、韩信,当然都是要就近指挥的!

事实上,京索之战的胜负手,在于那只迅速搭建出来的独立骑兵!

因为:这是汉军第一次使用独立的骑兵,这无疑给了狂傲的项羽一个惊喜!

京索之战后,“以故楚兵卒不得西”。刘邦站稳脚跟。

项羽追击的停止

楚军之所以停止追击,并不因部队损失多。

楚军自齐到彭城大战,再由彭城一路追击到荥阳,不过两个月。显然,依靠的,是骑兵。

而楚军的步兵,仍在继续攻齐!

显然,在汉军稳住阵脚的情况下,要骑兵突下荥阳是不现实的。

因此,项羽果断结束追击,开始重新整顿。

再次来攻,已经是一年后的事情了!

彭城之战后,项羽的追击算是尽力了。

尽管追击未竟全功,但从进军、奇袭、千里追击,项羽仍完成了一场由骑兵单独完成的军事奇迹,展现了惊人的军事天赋!

尽管一路狼狈,刘邦仍以其坚忍冷静(无情),展现出善败者不亡,却又让人有些不齿的王者气质!

楚汉历史之所以精彩,在于:王者光环下的那丝卑鄙与暴者背后的那丝温情,一一展现。历史,本就该如此多面、立体!

刘邦在彭城战败后,项羽为何不趁胜追击?

这个问题问得不对。项羽是有名的军事家,大胜之后,怎么可能不追击?史书上明确记载了,楚军对刘邦进行了追击,而且追得刘邦十分狼狈。

在《史记》中的《项羽本纪》和《高祖本纪》中,对彭城战役后的记载都是一致的。当时楚军包围了刘邦,就在刘邦走投无路的时候,突然刮起了大风,造成的混乱破坏了楚军的阵型。刘邦趁机逃走,楚军追击刘邦。史书记载:

而汉王乃得与数十骑遁去,欲过沛,收家室而西;楚亦使人追之沛,取汉王家:家皆亡,不与汉王相见。汉王道逢得孝惠、鲁元,乃载行。楚骑追汉王,汉王急,推堕孝惠、鲁元车下,滕公常下收载之。如是者三。曰:“虽急不可以驱,柰何弃之?”於是遂得脱。求太公、吕后不相遇。审食其从太公、吕后间行,求汉王,反遇楚军。楚军遂与归,报项王,项王常置军中。

我们可以看到,楚军追击刘邦是如何的猛烈。乃至于刘邦连父亲、妻子都被楚军俘虏了。而他自己带着的儿子、女儿都想抛弃掉。

有记载说是当时追击的楚将丁公与刘邦有旧,网开一面放走了刘邦。刘邦取得天下后,丁公去投奔刘邦,反而被刘邦杀了。理由是给天下对主公不忠心的人一个教训。

但是,楚军对汉军的追击,到荥阳附近就基本停止了。这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楚军实力不足。项羽南下,只带了三万骑兵。这三万骑兵虽然打败了五十六万汉军,可也遭受了伤亡,精疲力竭。而且,处理战役后的善后问题,也需要精力、体力和人力。所以,对汉军的追击不可能是无休止的,有一个追击的极限,这个极限就是荥阳。

二、刘邦派随何去说反了英布。英布原是项羽手下的大将,他的军队是楚军精锐。项羽不得不派自己的主力龙且去对付英布。虽然最后打败了英布,但也分散了兵力,贻误了战机,使得刘邦有了整顿喘息之机。

三、刘邦在荥阳收集败兵,萧何把关中的兵力也派来与刘邦会合,使得兵势复振。这样,韩信用这些兵力,大破楚军,使得战局稳定。史书是这样记载的:

四月,至彭城,汉兵败散而还。信复收兵与汉王会荥阳,复击破楚京、索之间,以故楚兵卒不能西。

韩信在战败之际,力挽狂澜,以败兵击破了追击的楚军,这是楚军无法继续追击的原因之一。

我们从以上的历史可以看出,彭城之战后,楚军不是没有乘胜追击汉军,而是尽自己最大的所能进行了追击。并且楚军在追击中险些抓到了刘邦。

最终由于兵力不足,英布叛变和韩信阻击,使得楚军功败垂成。当然,项羽没有亲自参加追击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这也留下了“不可沽名学霸王”的名句。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刘邦在彭城战败后,项羽为何不趁胜追击?

毛主席在人民解放军渡江解放南京时,写过一首诗,里面有二句话:"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这里的霸王就是指楚霸王项羽。

刘邦彭城失败,楚霸王应该知道,刘邦和自已争夺天下,现在刘邦败逃,自已应该追杀过去,不让刘邦有喘息的机会,不让刘邦有重新召兵买马的机会。可楚霸王却自恃自已勇猛,天下无敌,消灭刘邦是早晚的事。这样让刘邦在荥阳恢复了生气,有了同楚霸王爭天下的兵力和士气。

刘邦在彭城战败后,项羽为何不趁胜追击?

刘邦彭城战败后,项羽乘胜追击,只不过后来刘邦在吕泽帮助下,和韩信汇合,收集溃散士卒,再加上萧何从关中派来了新兵队伍在京索之间打败了楚国追兵,阻挡住了楚军。

伟人毛泽东在《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写道: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伟人毛泽东曾指出项羽失败三个原因,其中一条是鸿门宴放走刘邦。彭城之战,项羽楚军有机会抓住刘邦,只不过突然起大风,刘邦借机逃跑了。其实,楚将丁公能够抓住刘邦,只不过刘邦说些软话,丁公放走了刘邦。就像高欢手下彭乐放走宇文泰一样。西汉建立后,丁公却被刘邦所杀,就是因为刘邦认为丁公私自放了他,不忠于项羽,不坚守职责。也可能担心,怕丁公把他当时逃跑狼狈样子说出去。

彭城兵败,刘邦险中脱逃,走小路投奔他的大舅哥吕泽,吕泽是吕雉大哥,以客从身份帮助刘邦。刘邦父母刘太公、刘媪,妻子吕雉都被楚军抓获;儿子刘盈和女儿鲁元公主是在夏侯婴一再坚持下救走了。刘邦封王时,吕泽就被封侯。彭城兵败,吕泽保留了一支完整武装力量,吕泽派兵佐汉王定天下,吕泽率军保护刘邦,又和韩信汇合收集溃散军队,挡住项羽追兵。当时刘邦利用秦人组织骑兵,这支骑兵军队战斗力很强,选灌婴为骑将。项羽率三万精兵反攻彭城,这三万精兵主要是骑兵。刘邦军队在京索之间挡住楚军。这期间有下邑之谋,张良建议刘邦起用韩信、英布、彭越三人可以打败项羽。刘邦集团中隋和出使英布,成功劝说九江王英布叛楚归汉。英布虽然被龙苴打败逃到刘邦那里,但是,项羽楚军也分散了力量。刘邦和项羽成对峙状态。韩信、张耳、曹参等北上开辟第二战场;彭越又搞游击战打击楚军,抢夺楚军粮草。最终,垓下之战打败了项羽。

刘邦在彭城战败后,项羽为何不趁胜追击?

彭城,项羽的老巢,秦帝国灭亡之后,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

当刘邦率领汉与诸侯国联军攻陷彭城之后,项羽正在齐国平定叛乱。当信使将彭城沦陷的消息告诉项羽时,以项羽的暴烈凶悍,嫉恶如仇,大家一定能想象到当时的画面感。项羽必定是暴跳如雷、怒不可遏,必定大骂刘邦这狗东西不仁不义,当年鸿门宴放你一马,还和你称兄道弟,如今趁我不备,背后捅我一刀,攻陷了我的大本营,这口恶气项羽是无论如何都咽不下去的。

项羽不仅咽不下这口恶气,还恨不得将刘邦碎尸万段,所以不论后续的战况如何,以项羽素来的本性而言,一旦彭城击败刘邦,怎么会不趁胜追击呢?项羽不仅会趁胜追击,而且会追的非常凶残,直至活捉刘邦。

历史事实也确实如此,得知彭城陷落之后,震怒的项羽马上行动起来,如同猛虎出山。项羽下令封锁一切消息,传达两项决定。公开的决定是,部署诸将,继续攻击田横,平定齐国,一切如同原定计划一样。秘密的决定是,集结军中的骑兵车兵,组成一支3万人的精锐机动部队,由自己亲自统帅,隐秘火速开拔。

这支秘密的精锐部队,在项羽的亲自指挥下,昼伏夜出,避开城池战斗,利用本土作战地形熟悉的优势,穿行于联军各部的接合部,闪电般由鲁县——胡陵一线插入彭城地区。项羽插入彭城地区后,并没有直接扑向彭城,而是迂回到彭城的西部,趁夜攻占了萧县,切断了联军由彭城西去回国的退路。

这是一招妙棋,对于楚军绕道插入背后的进军路线,大出刘邦军的意料,刘邦军怎么也不会想到项羽会从西部背后攻击过来。因此,当项羽亲自统领楚军精锐部队攻占了萧县,大军的退路和补给线被截断的消息传来之后,刘邦猝不及防,仓促指挥联军掉头回军迎战。

三万楚军车骑,遥望祖国都城,上下同仇敌忾,人人欲决一死战,而刘邦联军则是仓促迎战,很快就被楚军分割开来,陷入各自为战的苦境。战事进行到中午,联军大败,楚军步步进逼,联军将士很多落入雎水溺水而死。史书记载当时的惨况说,雎水中满是落水的联军将士,雎水几乎因此断流。

彭城大败中,仓皇逃跑的刘邦被楚军铁骑包围。艰危之时,彭城郊外突然刮起猛烈的沙尘暴,在混沌大乱中,刘邦才得以突围逃脱。刘邦逃脱的方向是沛县,也就是他的老家,因为他的父亲兄弟、妻子儿女都留在老家,逃亡中的刘邦,想将家人救出带走。

然而,当刘邦赶到沛县丰邑时,楚军一部已经先一步抵达,搜捕刘邦的家属,父亲刘太公、妻子吕雉和哥哥刘仲一家不知去向。女儿鲁元带着年幼的弟弟刘盈趁乱逃出丰邑,在路上碰到刘邦一行,得救被带上马车。

逃亡途中,刘邦又多次被楚军骑兵追击。在最紧急的时候,马力疲乏,追兵在后,刘邦几次要将儿女从马车上推下去,都被驾车的夏侯婴阻拦解救。种种险情故事,都可见当时形势之紧迫和败相之狼狈。

彭城大败时,吕后的哥哥吕泽统领一支汉军驻守在下邑,坚守待命,没有被混乱的战事席卷。狼狈不堪的刘邦一行,逃亡到下邑,方才镇定下来,开始着手还击,收集残兵败将,有组织的向西方撤退,终于在荥阳地区稳住阵脚。

也就说,刘邦从彭城战败之后,被项羽一路追杀,直到荥阳地区,但楚军始终无法越过荥阳西进,在汉军的坚守之下,楚军被动地陷入围城攻坚的长期消耗战中,楚汉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以项羽喜欢屠城和赶尽杀绝的风格,大败刘邦之后,不可能不追,我揣测题主的意思可能是想问项羽为什么没有趁此灭掉刘邦?不是项羽不想,而是无力灭掉。

自从刘邦从汉中反回关中后,就开始着手经营关中,刘邦统领诸国联军东进攻楚的时候,萧何与韩信留守关中,萧何负责兵员粮草征发等一切后勤事务,韩信负责围困固守废丘的章邯。得到东征军大败的消息后,萧何下达紧急动员令,征调关中所有能够从军的青壮年编入军队,调集关中的粮食物资,一同送往荥阳。韩信将围困废丘的事情妥善安排后,统领关中军出关,前往荥阳增援刘邦。

得到萧何的后勤支持和韩信的军事支援之后,刘邦军势大振,在荥阳地区筑起了坚固的军事防线,将追击而来的项羽军阻截在防线之外。在韩信的指挥下,稳住阵脚的汉军主动出击,在索亭和京县一带击败楚军,重挫了楚军西进追击的锋芒。

项羽虽然在彭城之战中取得了巨大的军事胜利,收服了楚国的失地,重新夺回了楚汉战争的主导权,但他的损失也十分惨重。首先,之前他分封的诸侯国大量叛楚,特别是刘邦,不仅反叛,而且已经在蜀汉关中建立了稳固的根基。其次,他失去了一国主宰天下的绝对霸权,不得不容忍齐赵地区和南楚地区的诸侯各国自主独立。同时,项羽追击刘邦军至荥阳,从此无法逾越,被动地陷入长期围城攻坚的消耗战,无法使用其擅长的骑兵速决的方式对汉军作战,逐渐失去了战略优势。

刘邦在彭城战败后,项羽为何不趁胜追击?

当然追击了,而且追的很急,刘邦为了逃命把自己老婆,父亲都丢了,鲁元公主和惠帝刘盈也被刘邦丢下,若不是赶车的夏侯婴几次将公主和太子抱上车,乱军之中怕是难以存活。

虽然追击了,但是没有亲自全面追击,这才有“不可沽名学霸王”之说,但是项羽从齐地回师,兵贵神速这才打了刘邦一个措手不及的同时,粮草和辎重不够,也没有攻城的能力,刘邦十余骑逃走之后,占据荥阳,只有骑兵的项羽是没办法继续追击的

彭城之战前夕,项羽在攻打齐国,刘邦这才钻了空子,率领五国联军击破彭城,一路所向披靡让刘邦丧失警惕。入彭城之后没有整理军队,应对项羽的反攻,认为项羽大势已去,收去彭城的财宝和美人,日日饮酒作乐。

司马迁·《史记·卷七·项羽本纪第七》四月,汉皆已入彭城,收其货宝美人,日置酒高会。

项羽作为当时最为顶级的军事统帅,反应是非常迅速的,大胆采用全骑兵作战,绕过重兵,回袭彭城,一路高歌猛进,一天时间就击败了刘邦的五十六万大军,在泗水和睢水更是击杀二十万人马,可以说是战争史上的以少胜多的典范。

《史记·项羽本纪》:春,汉王部五诸侯兵,凡五十六万人,东伐楚。项王闻之,即令诸将击齐,而自以精兵三万人,南从鲁出胡陵。四月,汉皆已入彭城,收其货宝、美人,日置酒高会。项王乃西从萧,晨,击汉军,而东至彭城。日中,大破汉军。汉军皆走,相随入觳(音鼓)泗水,杀汉卒十余万人。汉卒皆南走山,楚又追击至灵壁东睢水上。汉军却,为楚所挤,多杀,汉卒十余万人皆入睢水,睢水为之不流。围汉王三匝。于是大风从西北而起……汉王乃得与数十骑遁去。

如果不是刚好刮起大风,刘邦逃的快,那就没有汉朝什么事情了。战场上没有击杀刘邦,后来再追就是攻城和拉锯战了,而且刘邦还派韩信击败了一直追击到萧索的楚军,这才凭借荥阳和项羽对峙。

实际上刘邦虽然惨败,但是地盘和根基未失,死掉的士兵虽多,但也是诸侯联军的。刘邦凭借关中和巴蜀依旧有能力和项羽争夺天下。更何况彭城之战是在项羽的地盘作战,打烂的也只是项羽的根基,项羽虽然迅速击败联军,但是齐国、韩信、英布、彭越的包夹依旧还在,从根本上并未解决矛盾和冲突。

很多人认为项羽应该一鼓作气,击败刘邦,彻底平定心腹之患,但实际上战场上没杀死刘邦之后,项羽已经没有能力继续追击,刘邦西逃的时候派人策反了英布,联系来了彭越

项羽的战术很明显就是斩首行动,千里袭击彭城的目标就是刘邦,然而围汉王三匝的情况下,依旧让刘邦跑了,这时候三万骑兵的项羽是没有能力继续西进的。

一天击杀了二十万人马,虽然大多是自相践踏和赶到泗水和睢水中淹死的,但是项羽军队和马匹显然是吃不消的,以三万比二十万来说,就是一个人要击杀七人的战绩。更何况项羽是从齐地长途奔袭回来的,马匹和士兵的体力毕竟有限,更何况离开彭城一代的平原,刘邦固守城池,项羽是没什么办法的。

项羽还需要巩固自己的统治,收拢败兵,策反魏王豹、陈余等人,凭借三万骑兵就能追击尚有关中和巴蜀的刘邦那是异想天开的。兵力和粮草不足是项羽无法长久作战和追击的根本原因,不是不追,而是没能力再追,更何况刘邦西逃的时候还派人策反了英布和彭越。

后方不稳,兵力不足,没有攻城器械和粮草,项羽如何追击?因此直到第二年的冬天项羽才发动反击,刘邦用陈平离间了范增和项羽,又用替身纪信诈降,这才逃出升天。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