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城之战关羽地盘上的兵力有多少?对曹军连续的援兵有赢面吗?

樊城之战时,关羽大约有兵力4、5万左右。至于能否抵挡住曹操源源不断的援军,那要看曹操舍不不舍得做重大调整了!

关羽兵力在4、5万左右

建安二十年(215年),鲁肃、吕蒙袭击荆州。这次冲突中,关羽率三万军与鲁肃对峙。

显然,这3万人,是可以快速反应的野战兵团!

加上留守军团,此时关羽军兵力在4万左右应该是相对合理的。

此时,樊城之战,还有4年,这四年中,没有发生大的战事,关羽军损耗应该不大。

另一方面,215年后,大规模扩军也不大现实:此时已不可能如早几年一样,通过招募刘表旧部扩军;同时,让出了长沙、江夏、桂阳,关羽地盘狭小,想大规模扩军不太现实。

因此,我认为:此时关羽兵力在4、5万左右。曹操兵力严重不足!

此时,襄樊前线十分空虚!

曹仁率数千人守樊城,襄阳兵力还不如樊城!

因此,襄樊前线的守兵只有一万余人。

同时,可以调动的援军也不足!

曹操作出的救援部署是:汝南满宠率郡兵紧急进入樊城支援曹仁;于禁率七军前往樊城解围;许晃紧随其后,为预备队!

这里有多少人呢?

满宠的郡兵就不算了,反正进去后也是被围在城里没动过。

于禁的军队,大约3万人左右,一波水淹七军,都去江陵监狱报到了;

徐晃的部队呢?史载不详,但有两点:1、徐晃是预备队军队,军队是各地调过来的;徐晃等了几个月才敢出战;2、多是新兵,要攒够人才敢与关羽争锋。

在徐晃这波新兵蛋子之外,就是从东吴前线过来的张辽等人!

奇怪了,堂堂曹操,怎么就这么点兵呢?

曹军在哪儿?

在准备打汉中!

曹操还没打算放弃汉中!

此时,曹操本人率领的大军正在长安!而他儿子曹彰,也从北方前线率军抵达!

《三国志》徐晃本传记载,当时,曹真、曹洪、张郃、徐晃,统统都在陈仓!

这就意味着,曹操大军压在关中地区,随时准备再入汉中!

在汉中作战时,曹军粮草在秦岭消耗大,不划算。现在,曹军跳到关中,把汉中人口都带出来了,他拼消耗就比完全依赖西川补给的刘备有利多了!

我们知道,刘备早先在汉中作战,已经“男子当战,女子当运”了,很难支撑了!而曹军如果退出秦岭,调整部署好后,再次杀来,以新定之益州,岌岌可危!曹军兵力要够,必须作出重大调整

因此,假如曹操不作出战略调整,放松关中前线的压力,也不调整与东吴关系的话,他的兵力确实十分紧张!关羽有条件击败陆续赶来的,战斗力不占绝对优势(老兵都在前线,这些赶来的多是新兵)的曹操援军!

但是,一旦曹操调整战略重点,与东吴结盟,并亲自接近战场,指挥襄樊解围战时;关羽就完全没有办法抵挡了!

需要强调的是:四冢之战,关羽尽管败给了徐晃,损失惨重,但他仍然可以依托水师,围困襄樊。这说明:关羽在该地区拥有兵种优势十分明显,除非曹军(或加上孙权)以巨大优势来袭,否则关羽都能支撑住!

对樊城之战的个人看法

樊城之战的发动,史书未明载是否刘备有授意。但从当时形势而言,关羽发动樊城之战是必要的。而关羽的运气也不错,取得了水淹七军这样的胜利。

可以说,前期的作战,有效地将曹军从关中前线吸了过来,打到了战略牵制的目的。

可是,关羽理应对东吴有足够的警惕,仅仅4年前,东吴就已经袭击过一次他了,他为何还麻痹大意呢?

而荆州问题的本质就是:孙权希望有一个盟友一起分担压力,对抗曹操;但这个盟友实力太强的话,就会变成比曹操更危险的敌人!

水淹七军,就表示关羽已经足够强大,足够威胁孙权了!

羞辱孙权实在不智!连曹操几十万大军都不怕的孙权当然不会怕你关羽!他当然要袭击你!

关羽,缺一个头脑清醒的政委!

个人看法,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樊城之战关羽地盘上的兵力有多少?对曹军连续的援兵有赢面吗?

发起襄樊战役时,关羽兵力大约4万多。前期进攻兵力3万,后期抽调1万,导致后方空闲被江东方面偷袭。

应该这么说,曹操刚遭遇汉中战役失败,军队士气低落,关羽抓住机会果断发起进攻,战役切入点非常好。

可惜关羽军实力不足,后勤准备不足,实际攻坚能力也不足,面对襄樊两城,还有能够在周瑜包围下守备江陵一年的曹仁,关羽自建安24年7月打到11月(其中润十月),接近半年没攻下任何一城。

曹操八月派于禁军三万,被关羽歼灭。但曹仁坚守樊城,吕常坚守襄阳,关羽士兵疲惫,战斗力下降,随后抽调江陵守军参加进攻也依旧无法获胜。

10月,曹操派徐晃12营增援,关羽已无获胜可能。此时关羽如果退归江陵,则曹仁徐晃不敢追,吕蒙不敢进,襄樊进攻战就是一个经典的围城打援。

樊城之战关羽地盘上的兵力有多少?对曹军连续的援兵有赢面吗?

东汉末年的樊城之战,亦可称为关羽北伐,是汉末三国时期的一场重要战役。

公元219年,关羽出兵荆州南郡,占据襄阳、樊城。关羽先是水淹七军,重创了曹魏,后来又被吕蒙偷袭荆州、最后逼得关羽败走麦城,关羽父子被杀,蜀汉失荆州三郡,与东吴关系破裂,此后发生夷陵之战。

大将关羽所统为荆州三郡,即:南郡、零陵、武陵,樊城之战期间他所统兵力没有详细记载,不过《吴主 孙权传》中有一段: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5年)五月,征皖城,虏获庐江太守朱光。同年刘备取蜀成功,孙权讨还荆州,刘备不从。盛怒下的孙权以吕蒙为将,连下长沙、桂阳、零陵三郡。刘备亦起兵五万赴公安,关羽将三万于益阳与鲁肃对峙,大战一触即发。

这段记载比樊城之战早了4年,不过此间并没有发生战事,由此估算战争初期关羽兵力应该在3万至4万之间,到了樊城之战中期,许都的梁郏、陆浑群盗,纷纷归顺关羽,接受关羽的封号,“为之支党”,在加上前期的降兵,应该比之前稍多,不过不会多太多。

《张乐于张徐传》徐晃篇:贼围头有屯,又别屯四冢。晃扬声当攻围头屯,而密攻四冢。羽见四冢欲坏,自将步骑五千出战,晃击之,退走,遂追陷与惧入围,破之或自投两水死。太祖令曰:“贼围堑鹿角十重,将军致战全胜,遂陷贼围,多斩首虏。吾用兵三十余年,及所闻古之善用兵者,未有长驱径入敌围者也。且樊、襄阳之在围,过于莒、即墨,将军之功,逾孙武、穰苴。”

从这段记载中可以看到其实曹军兵力不会比关羽多多少,徐晃能赢也很出乎预料,说明徐晃统兵能力很强。当然,虽然此战之前,刘备得了汉中,其领地和实力大为增强,达到了顶峰时期。但比起曹操还是弱小,除曹操有徐晃等大将出力以外,综合实力也不是关羽能抗衡的,再加上荆州是三国利益冲突集中之所在,吴国也在背后虎视眈眈,三方之中刘备方本就处于弱势,再加上两面夹击之下,不败很难(也有一说是刘备其实想通过不增援来害关羽,有兴趣可自行搜索,不过我认为证据不足)。

樊城之战关羽地盘上的兵力有多少?对曹军连续的援兵有赢面吗?

蜀国占据荆州,按照诸葛亮隆中对的战略部署,若占据此地静心发展,将来蜀国很有可能逐步壮大,最终,完成一统中国的霸图。

关羽作为“武圣”的代名词,是忠义的化身,一身的侠肝义胆,千百年来,一直深受世人的敬仰与尊敬。他讲义气、忠国家的故事,演绎了一千多年,经久不衰,至今仍让人们津津乐道,也给了后世的我们一些鼓励与动力。但是,历史上关羽丢失荆州、奔走麦城之事,被诸多责怪,对此,后人之人也是对此争论不休探讨不止。

骄傲、大意、轻敌等贬义词,均落到了关公头上,“大意失荆州”一词也由此而来。因为,他犯的错误实在是太大了,丢失荆州使蜀汉的前程被葬送,一时之间,关羽之前的好都被掩盖了。那么,关羽为什么会在那么重要的战役,樊城之战中失败呢?我想,这其中,除了关羽在作战指挥中的不当以外,还与他本人性格上的缺陷也有很大关系:骄傲、自大、轻敌。

其实,这里还有一个被我们忽视的问题,就是:关羽面对的敌人真的很强。

刘备取下益州后,在汉中击败曹操大军,接着派遣刘封、孟达占据上庸。而曹操集团经过内忧外患,进入守势。虽说如此,但曹操集团仍然是三大军事集团中最强的。孙权平定山越、取得交州、荆州三郡,实力也大为增强,但因刘备集团占据荆州南郡,使得孙权集团不但无力向北发展,而且,还有被刘备集团和曹操集团夹击的危险。

所以,孙权想方设法想占据荆州南郡。

关羽向来以“万人敌”、“熊虎之将”著称,在三国里一直都是强者的化身。特别是在演义中,更是斩华雄、杀颜良、诛文丑,过关斩将、水淹七军的豪杰英雄。就连死后,都要化作厉鬼来向吕蒙索命,那么,这样的英雄豪杰怎么会遇上更强的敌手呢?其实,看看樊城之战中诸多被人遗忘的现象,貌似强大的关羽,其实,并不怎么样,两军作战,实力也是相差较大。

我们从人数上来看,关羽出征时的确是有兵马五万左右,而曹仁只有兵马两万。从初期来说,关羽的军队人数占有优势。且看后续情况的发展,关羽打的是攻城之战,耗时耗力,损兵折将定自是不少,损失应该也不小。且紧跟其后,曹操援军也随之陆续赶到支援,先是,于禁、庞德的七军强势而来,后有,徐晃的数万人支援,最后,还有十二营兵作为其坚强的后盾。

这些可都是曹军精锐,加在一起相当于在十万兵力以上,其作战实力不容小觑。然而,这还仅仅是正面作战的兵力,我们再来看看背面敌人的支援。关羽背后的强劲敌人:孙权。孙权采取偷袭战术,向荆州兵分三路,吕蒙、陆逊、蒋钦各带一路,起倾国之兵攻打荆州,只为对付一个关羽。现在,我们再来算算两军对垒的实力如何,曹、孙两家兵力总和在二十万以上。

但是,关羽在这个时候,已是损兵折将,并没有多少兵力来面对如此强大的对手,荆州的守兵也不多。而在这样的基础上,关羽不仅毫无援军支持,还有很多拖后腿的人,这一点更是为人所不齿。投降的人大有人在,因为怕关羽责罚,傅士仁麋芳更是不战即降;因为个人私怨,刘封孟达作岸上观,不派一兵一卒予以支持,最终,让关羽陷入孤立无援之境地。

不仅在兵力上相去甚远,而且,在人才上面的差距也是巨大。

曹操方面,猛将基本上是总动员,且各个骁勇善战、英勇无比:曹仁、于禁、徐晃、庞德。虽说,关羽也是一名骁勇善战的猛将,奈何麾下并没有什么拿的出手的大将,只有儿子关平还算是个二流武将,但面对如此强敌,他根本不顶事,老话说的好,双拳难敌四手。并且,帮助曹操出谋划策的,还有一流谋士:司马懿、桓阶等之流,可是,此时的关羽只有谋士马良而已。

再来说说远在成都的号称“神算”的诸葛孔明大军师,他对这场战争也是不闻不问,任其自由发展,毫不干预,想法过于乐观,让关羽以五万兵力与曹、孙两家相抗衡!我们在讲关羽骄傲轻敌的同时,大家可曾想过关羽孤军奋战时的艰难,可曾想过关羽后手足不接的窘境,可曾想过关羽面对强敌时的大无畏,可曾想过没有援军的孤立无援之感。

最终,胜败已定,后世的我们无法更改。但是,关羽追随刘备一生,戎马一生,经历的战争更是数不胜数,所得战功更是无数,死而无憾。但是,这荆州一别,关羽要在何处才能与刘备、张飞相见?可以说,关羽这一生,是忠义的写照,是忠肝义胆的化身,就连他所使用青龙偃月刀,在传说中,这件神兵利器也成了只斩小人的神器。

樊城之战实际上改变三国时期格局的关键战役,直接决定了荆州三郡(主要是南郡)的归属,东吴从此占据荆州六郡,不仅增加的地盘,而且还“全据长江”,进一步巩固了东吴政权的安全。虽然,关羽的一生中失误甚多,但是,并不妨碍他所行的忠义之事,也不妨碍我们继续在将他的事迹演绎下去,为后人所传颂。

樊城之战关羽地盘上的兵力有多少?对曹军连续的援兵有赢面吗?

诸葛亮都熬不过司马懿,更何况是关羽。关羽性情刚烈,义气过人,看不起那种畏畏缩缩的人。可是司马懿恰恰就是这种人,曹军死守,别人又有粮草,拖个半载没事。可是关羽这边不行。所以,曹军死守,关羽必败。更何况,自从赤壁之战后,刘氏集团就跟吴氏集团因为荆州闹翻了。吴氏集团肯定会偷袭你,再者刘备刚刚得到汉中,肯定要休养生息。关羽就没有后援,要打只能速战速决,不可拖住脚。就像俄罗斯从叙利亚撤兵一样的。拖久了,肯定引起对方太过关注。打战,最怕的就是粮草被偷袭,这是诸葛亮最爱。也最怕,没有后援,纵使再厉害,别人拖个半载,也要把你气死。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