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北伐遭遇的最大一次失败,只因为对手是邓艾吗,你怎么看?

姜维北伐最大的一场败仗:段谷之战。此次大败,人们归因于胡济失期未至坑队友。

但仔细回顾此战,或许并非如此,姜维失败——还真就只能怪自己遇到了邓艾。

简要回顾:一般认为胡济未如期而至是主要原因,实则未必。256年,刚升大将军的姜维开始再次北伐。

6月,他与胡济约定时间,会师于上邽;

7月,姜维移兵祁山,见邓艾有备;于是,姜维攻南安,但邓艾已抢占武成山;地形已失,姜维连夜渡渭水东进,沿山路取上邽。

到段谷,姜维遭遇邓艾军,两军激战,胡济失机未至,姜维大败,“星散离落”,损失惨重!

姜维大败,真的赖胡济吗?

段谷之败,很可能赖不着胡济在汉中的胡济,要会合于上邽,只能从下辩走大道过来。

姜维与邓艾作战的段谷在哪里呢?目前学术上尚有争议(一说在今天水东南,一说在清水东南)。但是,毫无疑问的是:段谷在出山路取上邽的路上,不在大路上!

因此,胡济要“如期”抵达段谷,就要先攻取上邽,否则,一旦不利,魏军把口一封,那汉中军也要全军覆没的!

显然,既然是要会攻上邽,单以胡济一支军,是攻不破上邽守军的。

而且,胡济得到的指令是会合于上邽,鬼知道你和邓艾在段谷就干上呢?

此战后,姜维自贬职位,而胡济反升迁为右骠骑将军。

此次大败,关键,还在于邓艾识破姜维计谋,料敌于先,牢牢把握了战场主动权。

北伐进入高潮,姜维胃口巨大

姜维的北伐,最初是在蒋琬、费祎的节制下展开的,规模不大。

费祎死后,姜维亲自主持北伐,北伐进入高潮。

从结果上看,姜维亲自主持的近两次北伐战果不错。陇西之战,斩首徐质,掠夺狄道三郡人口;洮西之战,更是大破王经,陇西动摇!

姜维此时已升大将军,能协调更多资源北伐。

上邽,关键处!

此次北伐,姜维连续机动,但目标早就定下了:上邽!

他或许企图先效法诸葛亮第四次北伐,佯攻于西,调动魏军后,夺取上邽!

当时,陇西残破,陇西战场的魏军补给主要有三种方式:1、沿渭水由关中补给;2、找羌人换取;3、上邽屯田获取。(上邽经过司马懿时期的开发,上邽已是产量地)

蜀军一旦攻取上邽,魏军由渭水的补给线会被威胁,而上邽产粮地将直接为蜀军所资!

对蜀军来说,上邽与祁山一样,能通水路,一旦巩固此地,可以极大摆脱“蜀道难”的困扰,更从容对魏军作战!

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时,正是春季,青黄不接,诸葛亮尽割上邽麦,只能起到破坏作用,但却无法食用!因此,当司马懿回军上邽时,诸葛亮只得返祁山,继续机动诱敌。

而此次姜维北伐的时间,正是夏秋时节,以此地产麦为食,会和汉中军,攻略陇西!

大将军姜维,胃口不小!

料敌于先,占据先手

邓艾上任后,魏军多认为姜维疲敝,不会马上发起大的攻势。

但邓艾认为,姜维必来,而且是很快就会来:

1、姜维有趁胜之势:洮西大败后,魏军伤亡惨重。姜维主力未受到打击,仍有趁胜之势;

2、姜维有趁虚之时;魏军刚换将,补充士兵,磨合不够;姜维此时不攻,更待何时?

3、姜维有机动之便:姜维军以水路协助运输,我军步行。姜维悠哉悠哉坐船上休息就能机动,我军要哭哈哈的步行!

4、姜维有集中之利:姜维可集中大军选择攻击目标,而我军却有多处要点要守!

5、姜维有粮草之优;自祁山而出,到处麦浪,补给方便;而我军在陇西只有靠找羌人买粮!

邓艾积极备战,加固各处防御,控制机动部队,寻找制胜之机。

从后来的情况看:邓艾也看出了要点:上邽。

邓艾的先手,是姜维大败的关键!

姜维的声西击东,打的就是魏军的软肋,也就是邓艾所说的:“要害多,分兵把守,姜维可专而为一”。

因此,姜维企图以连续机动迷惑蜀军,集中主力趁虚攻取上邽!

魏军的对策,要么分兵加强各处,要么判断准确,大兵阻击。

分兵把守不现实。

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时,张郃曾劝司马懿留兵后路。司马懿就对张郃说:“蜀军精锐,我们分兵几处,打不过,只有集中大军,才能稳妥”。

如果分兵,上邽依然很可能会被姜维军攻取。

因此,邓艾只有及时看出蜀军机动目标,集中主力于上邽方向,才可能破坏蜀军计划!

姜维山路行军,未多带辎重、粮草,显然,辎重、粮草,是要由从大道而来的胡济携带的!

但是,姜维未抵上邽,在段谷就遇到了邓艾!

狭路相逢勇者胜,说的是遭遇战!对姜维来说,这是遭遇战。但对邓艾来说,这可是早有准备的主动防御战!

当姜维与邓艾在段谷遭遇时,胜负已分了!

因此,段谷大败,赖不着胡济未至(胡济失期不至,值得批判!但这不是姜维败于段谷的原因),主要原因,还在于邓艾料敌于先,吃死了姜维!

邓艾面对纷繁复杂的假象,能把握要领,占据先机,不愧良将!

姜维北伐遭遇的最大一次失败,只因为对手是邓艾吗,你怎么看?

应该说邓艾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先了解一下这场战斗的大概情况吧。

洮西之战后,姜维尽管没有占领狄道,但也没有返回蜀地,依然在魏国境内驻留。公元256年(洮西之战后一年)夏季,姜维与驻守汉中的镇西大将军胡济约定,胡济从汉中率军出发,两军在上邽(今甘肃天水境内)会合。胡济没到之前,姜维率先攻打祁山,打算收割当地麦田获得补给(此处也是魏国陇西的重要粮食补给),但侦查到邓艾防备严密,于是姜维在董亭(今甘肃天水境内)时就改变动向,攻打南安。但邓艾又做出准确判断,先行抢占董亭附近武城山,据山险而守。两军起初相持不下,姜维尝试强行进攻,未能攻克。于是当夜姜维率军渡渭水向东前进,沿山路攻打上邽,欲与胡济在此处会师,夹击邓艾军,然而胡济军却没有按时赶到。姜维军在附近的段谷被邓艾军追上,蜀军孤军作战,士兵既疲乏,又缺粮食,遭受重创,士兵多有逃散,损失至少以数千计。

姜维的这场大败个人认为有以下几个主要因素:

第一, 邓艾出色的战术指挥是最重要的因素;

第二, 曹魏对蜀国北伐的重要,洮西之战后,两月之内连下三道诏书,这种行为在当时实在算是空前绝后,可见魏国中央对其重视程度之高。并进行了必要的人事变动,提高了邓艾的军事指挥权。邓艾军队为了防御蜀汉进攻做了充足的准备。。

第三, 胡济的爽约也是姜维失败的一个关键性因素。不过胡济为什么会爽约,史书中却没有记载。可能是因为胡济和邓艾都是荆州义阳出身,是同乡,所以不愿与邓艾交战,或者由于某些原因与姜维不和,甚至军队迷路等原因吧。

第四, 洮西之战,姜维部队消灭曹魏几万人,却没有占领最关键的狄道城。姜维有些不甘心。所以,姜维部队在魏境长期逗留达一年之久,可是几万人的部队补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最后失败也与补给不足有不小的关系。

姜维北伐遭遇的最大一次失败,只因为对手是邓艾吗,你怎么看?

首先,国力差距悬殊是根本原因,蜀军战损几万就伤筋动骨了,而魏军战损几万很快就能得到补充;其次,朝廷的重视力度不足,姜维上有庸君奸党掣肘,下又遭遇胡济爽约,而邓艾却是得到曹魏全力支持,三道诏书提高了军权;最后,邓艾智谋并不逊色于姜维,不会出昏招致败 ,姜维难以智取。

姜维北伐遭遇的最大一次失败,只因为对手是邓艾吗,你怎么看?

据说胡济失约是表象,其实蜀汉内部出了问题,姜维没了支援

姜维北伐遭遇的最大一次失败,只因为对手是邓艾吗,你怎么看?

邓艾其实也吓的半死,奈何姜维队友不给力,后勤跟不上才导致失败。论战术智谋,姜维碾压邓艾。

姜维北伐遭遇的最大一次失败,只因为对手是邓艾吗,你怎么看?

大势已去!!!纵有天妒之材也枉然!篮球比赛都无法凭一个人去夺冠。何况是诡异莫測,分秒决定生死的大部队作战!固然领袖气质可以左右已方生死,但是没有凝聚力,没有后勤保障的对抗,都只是以卵击石!可悲,壮哉!!!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