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宗率三十万大军突袭幽州,为何却被契丹打成“高粱河车神”?

宋太宗趁灭北汉余威,率数十万大军一路疾进,围攻幽州,却惨遭大败,未能实现恢复幽云的夙愿。

今天,我们仅就太宗在指挥上的问题做探讨,看看是否能对我们有所启示。

灭北汉气势正旺,趁势进取却大失军心

979年五月初六,宋灭北汉。

后周世宗、宋太祖数次征讨北汉,可谓费尽心机。此战,宋军又是围攻数月,疲惫不堪,幸天佑大宋,汉主求降,宋终于大功告成!

将士们无不欢欣鼓舞,都等着班师回朝,按功封赏时,得到了太宗新的指示:哥几个准备好,我们去打辽国,收复了幽云十六州,再一起封赏!

喜悦之情散去,疲惫之心复来。将士敢怒不敢言。

果然,在出征一开始,扈从六军就出现了迟到的现象。宋太宗强压怒火,没有处置。

奖罚,贵在及时。即使太宗出于战机考虑要迅速行动,也应当同时封赏,激励三军。不行赏赐,强行调遣,纵然能暂时压住局面,遇到紧急情况时,恐怕这些不满都会爆发出来!

表面进军神速,实则处境危险

太宗北伐,宋军没想到,也出辽人意外。

说辽人没想到也不是,太宗攻北汉时,辽就加强了幽州的力量。可是,辽人应该是没想到宋军来得这么快,这么猛!

太宗的计划很明显,一路疾驰,攻取幽州,然后北上控制古北口、野狐关等地,阻遏辽军。如此,幽云十六州可一举而定!

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太宗得兵要!

宋军也确实军事素质不错,在太行难行之地,也能日行百余里。马不停蹄,一路飞奔,沿途辽国城池纷纷投降,宋军进展神速!

可是,太宗此时却埋下了失败的伏笔。

得胜口,幽州附近险要之地,宋军企图一举拿下,耶律斜轸诈做耶律奚底(宋人所轻)的部队,诈败后侧后打击,击败了宋军。随后,耶律斜轸依托得胜口,与宋军对峙。

宋太宗不想浪费时间,只留下部队对之对峙,主力围攻幽州!

辽是大国,幽州是辽的“南京”,攻幽州必须做好“围城打援”的准备!要打援,必须控制险要,进退有据。

唐太宗攻王世充洛阳时,窦建德来援,秦王依托虎牢关,才有相持破敌之机。都是太宗,宋太宗还是弱一点!

宋不取幽州周围险要,顿兵坚城,一旦受挫,哪里有调整、相持的余地呢?

一心攻城,不察敌情

前面说辽人应该没预料到宋军来的这么快、这么猛,证据是:当宋军围攻幽州时,辽一度想放弃幽州,被耶律休哥劝阻。

显然,面对如此强大的宋军,即使辽倾举国之力救援,也无取胜把握!

因此,太宗如果在攻城时,控制预备队,加强对辽援军的防备、侦查,有机会拿下幽州!

可是,太宗却似乎笃定自己能迅速攻下幽州。地面上,大军攀城而上,地面下,大军穴地而进!其间,山后的耶律学古从宋军包围圈薄弱处接近幽州,居然“穴地而入”,入援幽州!

这是一记警钟,宋军包围圈的警戒何其混乱!

隐患总爆发,太宗化身“驴车侠”。七月初六,正在攻城的宋军发现了耶律沙,两军在高粱河畔激战。由于宋军人多,一阵厮杀,耶律沙不支,渐渐后退。

正在宋军准备一举破敌时,忽见后方无数火把,人声鼎沸,宋军见如此多辽援军到达,心生恐惧,停止了追击!

原来,这是耶律休哥间道急驰而来!为了迷惑宋军,每人持两个火把,以壮声势!

敌人都打到眼前了,还不知道敌人是谁,有多少人!宋军警戒部署之薄弱,可见一斑。

随后,耶律休哥会合辽军,开始对宋反击。

耶律休哥看准了宋军的命门:没有调整空间!只要一败,就会溃败!而宋军疲惫之师,快败了!

耶律休哥不打算让宋军休息,连夜发起反击!

耶律休哥先以耶律沙的部队正面攻击宋军。宋军虽然疲惫,但对耶律沙还是能打起精神打的!随后,耶律休哥率精锐骑兵从耶律沙两翼杀出,猛击宋军!宋军渐不支。

宋军不乏勇士,拼死压住阵脚,与耶律休哥激战!休哥身披数伤!不行,就这一口气,一定要打败宋军,宋军败不起!休哥奋力死战!

为了控制局面,宋军撤围,调攻城兵团开始支持作战!

城内的耶律学古见宋军撤围,也从城内杀出,两面夹击宋军!

宋军遭遇多面进攻,败退后又没有缓冲的地形,一片大乱!

为了防止宋军整军再战,耶律休哥哥指挥精锐骑兵,实施“超越攻击”,使宋军一路散逃,完全没有整顿的时间!宋军,终于变成了溃散!

众将不知道宋太祖在哪里,不过,就算知道了也没用,因为他们的士兵也不知道他们在哪里!

一片混乱下,宋太宗坐驴车跑了!

太宗,败了!

1、突袭没问题,但知己知彼,是必须的!

太宗急切伐辽,未必注定就会失败。突袭可以玩!问题是,突袭不突袭的,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知彼:太宗打太原,灭北汉,用的就是围城打援,他对此应该是很熟悉的。可是,在幽州之战中,警戒几乎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只能说,在打幽州前,太宗对辽军的认识非常模糊,对辽的情报非常有限!

而辽军来援,打到背后时,宋军才开始迎战,这完全不像是太原之战时的宋军!只能说明:宋军对辽不但事先没有足够情报,甚至连获取情报的渠道都没有建立,完全是两眼一抹黑!

知己:打太原时,宋军就围城颇久,士卒疲劳。不做激励就强行出征,遇到军纪问题又不做纠正。难怪宋军在幽州城下,警戒松弛!

2、无预备队,不抢险要,一遇挫折,全军溃败。

此战中,宋军对各险要没有攻取,也没有留下预备队以应付意外。

结果,在平缓的高梁河拒敌。一遇挫折,无险可退,又无预备队顶上,宋军遭遇机动骑兵“超越攻击”时连重新整顿的机会都没有,只能一败涂地!

这些错误,都是基础行错误。观太宗平太原之战的表现,他本不该犯下这些错误。只能说,在平定太原后,志得意满,膨胀了!膨胀的时候,就只考虑好的,不考虑危险了!

得意时,多想想危险,失意时,多想想机遇。平常心,才能不断取胜!

祝君胜利!

宋太宗率三十万大军突袭幽州,为何却被契丹打成“高粱河车神”?

赵光义善用下面那小枪。至于领兵打仗施大枪自然败北出名的。

宋太宗率三十万大军突袭幽州,为何却被契丹打成“高粱河车神”?

宋太宗灭掉北汉以后,想一鼓作气,乘势收复被辽国占领的幽云16州。当时,将士连日作战疲惫不堪,急待休整。按照惯例,每次战役过后论功行赏,以鼓舞士气。灭掉北汉过程中,将士浴血奋战,居功至伟,都盼望封妻荫子,以慰血汗。可宋太宗不管这些,他觉得自己已经是战无不胜,势不可当的战神。北汉都能攻下,小小契丹辽国,能奈我何?

战前大会上,大多数宋军将领以粮草不足为由搪塞,意欲休整,待机再战。只有殿前都虞侯崔翰恣意鼓吹:“所当乘者,势也;不可失者,时也。趁此破竹之势,取之甚易”,此话正合太宗之意,太宗执意北伐,将士敢怒不敢言。宋太宗以为,三十万大军突袭幽州,必然打得他措手不及,不费吹灰之力,即可速战速决。却不知辽国早有防备:据守幽州的是足智多谋的大丞相、南京留守韩德让,和大将军耶律斜轸。辽国在隋唐蓟城基础上对幽州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形成了方圆36里,城高3丈,宽1.5丈,人口达30万的军事重镇。北汉告急时,辽国己派北院大王耶律奚底、将领萧讨古、乙室王撒合率兵镇守燕地。另外,辽在幽州屯驻的汉兵,有神武,控鹤,羽林,骁武等军,共有18000余骑。太平兴国4年(979年)5月20日,宋军开拔。大战之初,进展顺利,辽国易州剌史刘宇、涿州判官刘厚德献城投降;清沙河一战,杀敌甚众,获马300匹;顺州守将刘廷素、蓟州守将刘守恩率部投降。但是,幽州(今北京,辽称南京)如铜墙铁壁,久攻不下。城内辽军据险而守,以待援军。宋太宗多次督战,抢攻、强攻、夜攻,皆不凑效,地道、工事也不济事。

6月30日,辽景宗耶律贤闻南京被围,急遣南府宰相耶律沙救援,耶律休哥自动请缨,辽景宗让他代替耶律奚底,统率五院军之精锐,驰援南京。耶律沙率部扺达幽州,宋太宗命诸路军杀之,辽军不敌,仓惶败退。宋军追击,由于近20天的连续作战,将士疲乏至极,只追了10多里,便放了他们生路。夜晚,正欲休整之时,耶律休哥率骑持火把漫天遍野而来,宋军不知人数多少,不敢迎战,只以高梁河据守。耶律休哥收拢耶律沙败兵,重整队伍继续迎战,然后与耶律斜轸各率精锐骑兵,从耶律沙的左右两翼挺进,乘夜夹攻宋军。宋军仓促应战,双方激烈撕杀,耶律休哥也多处负伤,仍坚持战斗。城中耶律学古见援军已到,开门列阵,擂鼓呐喊,声震天地。耶律休哥凭借熟悉地形,率部左冲右杀,将宋军团团包围,宋军摸不着虚实,处处挨打,只得纷纷后退。耶律沙掉头追击,宋军大败,死者万余。耶律休哥虽然身负重伤,仍叫右右轻车载他追击,直追到涿州城下方住。宋军溃退所遗粮草、兵器、符印、货币不计其数,俱为辽军所得。宋太宗撤退时,与部队走散,屁鼓上中了一箭,不能骑马。左右找不到马车,勉强找了一辆驴车,载他而逃。7月初7日天明之后,己达涿州城外,此时宋军败兵未到,他绕过涿州城,直奔金台屯。到了金台屯,见诸军尚未到达,才敢停车观望。更令他气恼的是:诸军将领找不到赵光义,以为大宋的皇帝被俘,或者被砍死了,国不可一日为主,便拥立宋太祖之子赵德昭为帝。基于赵光义亲率30万大军征伐幽州,只落得丢盔御甲,狼狈逃窜的事实,网友幽默地讽刺他为“高梁河车神”。

兵者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怠”,赵光义不知惜爱将士,不知幽州城坚,不知契丹骁勇善战,不知调查研究,不知准备充足,不知应变方略,何愁不败也。可惜,事后还不知悔悟,把气全撒在赵德昭身上,令他拔剑自刎;把气全撒在浴血奋战的将士身上,不奖不恤,美其名曰“功过相扺”,真是滑天下之大稽。尔后,为了扺御辽国南侵,派几路大军分兵把守,临行前不是赋予将领随机应变指挥权,而是授予阵图。让将领按阵图作战,如果不按阵图作战,即使打赢了也要受罚。亲亲读者,战场形势瞬息万变,所谓“水无常形,兵无常势”,具体的战况要具体对待,岂能一概而定?赵光义的阵图,把将领变成了傻子,把军队变成了挨打的靶子。

我们必须承认赵光义是逃跑的天才,军事上盲目自信的天才,一个跑了几天还见不到自已部队的“高梁河车神”。

宋太宗率三十万大军突袭幽州,为何却被契丹打成“高粱河车神”?

游牧民族尚武,好战其势正盛。北宋建国不久其势尚不具备和辽决战,宋重文抑武缺乏力挽狂澜的将领,军队战斗力不是很强

宋太宗率三十万大军突袭幽州,为何却被契丹打成“高粱河车神”?

赵二军事水平差赵大不是一点半点。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