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一战之后,赵国只有李牧可用,为何赵王还要杀死李牧?

赵王迁杀李牧,自毁长城,这个事迹广为流传。可是,为何即便后人了解了这段历史,类似的悲剧却不断上演?

如果只是简单归因于赵王的愚蠢,却不能试着理解赵王的思路,深究其错误原因,那即使学了这段历史,又怎能避免类似的错误呢?

让我们回顾一下李牧被杀的前因后果,探寻赵王钱“愚蠢”举动背后的原因。

李牧与赵王迁母子的梁子早已结下

赵王迁的母亲,被称为赵悼娼后,本是一个娼妓,而且嫁给了赵国一个宗室。在该宗室死后,一度寡居。赵悼襄王贪恋她的美色,决定立她为后。

李牧的悲剧,从这场宫斗开始。

这种事情引起了李牧的强烈反对。出身底这种问题就不说了,关键人家本来是你家宗室的妻子,你这么娶过来立后显然有问题!

可是,由于郭开的支持,立后之事还是发生了。随后,赵悼娼后构陷太子,使原太子赵嘉被废,赵迁被立为太子。

在赵国灭亡后,赵国士大夫怨恨赵悼娼后,将她全家杀掉。由此可见,赵国士大夫是从来没有接受她的,自然,也不会接受赵王迁。

因此,赵王迁对于老臣们,天然是不信任的。

盛产名将的赵国,没有李牧,似乎一样可以打胜仗

由于赵王迁不被士大夫支持,他急切地需要培植自己的武将!

赵王迁的做法,实际上是延续了他老爸的做法。而他老爸,确实曾经找到过替代人选。

在赵国与燕国的战争中,首先是李牧为将击败了燕国。在李牧得罪王后之后,赵王以年近八十岁的老将庞煖为将,也击败了燕国,并斩杀燕国名将剧辛。随后,庞煖还组织起了战国时代的最后一次合纵,这次合纵虽然没有取胜,但却赢得了诸侯的支持,魏国甚至把邺给了赵国,使得赵国一度有复兴之像。

也许赵王相信,盛产名将的赵国自然有人可以替代李牧!可是,整个统治集团都与你不合,你去哪里找良将呢?

需要强调的是,庞煖虽然当时成名已久,但独立指挥作战,却几乎没有。当时燕军将领辛剧在得知赵国以庞煖为将时,曾说“庞煖易与也”!但庞煖却一战而胜,在赵王看来,这不能不说是赵王慧眼识人吧!

或许,在赵王迁看来,盛产名将的赵国,离了李牧,也不是没人可用。

昏招总是在僵局

赵王起先想启用庞煖的副将扈辙。这个扈辙早年学过儒学,又长期跟随廉颇、庞煖作战,儒学+兵法经验,活脱脱就是当年的吴起嘛。

结果,一战而败,十万大军尽丧!

没奈何,国难思良将,又请出李牧来。

李牧出手确实不同。他和司马尚连续在肥后、番吾击败秦军,稳定了局势。

随后,秦王兵分两路发起了大规模进攻。出动的也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王翦。

无论是此时面对李牧,还是后来面对项燕,王翦用兵持重,在僵持中寻找局势的有利变化。

君王干涉军队,导致悲剧的,大多发生在这种僵局阶段:

乐毅伐齐,下城七十二,在最后两城僵持不下时,被离间,强燕就此打回原形;

信陵君合纵,兵入函谷关,相持中,魏王不安,一代贤明、魏国最后的希望纵酒而终;

哥舒翰守潼关,锁住安禄山,僵持中,唐玄宗勒令出战,盛唐一去不返;

许多君王都在僵局中做出神来之笔,导致国破军丧的悲剧。

因此,主动制造僵局,然后用间取胜,是对君臣互疑一方的常见招数!

最后的选择

秦国早已经培养了一个更加强大的间谍网络。秦王嬴政在废吕不韦时,大大强化了该网络。

谎言的本质,是把别人不相信的话,拆分成了若干句别人愿意相信的话,一句句讲了出来,最后混上一两句合乎逻辑的假话,一击必杀!

这个专业网络抓住机会,散播谣言。

1、李牧手握重兵,而且与敌僵持;

2、李牧用兵“君命有所不受”,可说跋扈吧!

3、李牧和众士大夫反对赵王迁;

4、赵国国力弱,李牧虽然几次取胜,但损耗也不小,正好赵国刚发生地震,已经无力支撑僵局了!

每一句话都是真话!

最后加上一句假话,李牧正在阴谋谋反!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正好,赵王一直相信赵国不只李牧一个良将!

赵王让人换下李牧!(还没有要杀李牧)

但李牧抗命,结果遭到拘捕,斩杀!

李牧没有像当初廉颇一样的乖乖从命,我认为,他应该也意识到,他的离去,意味着赵国的灭亡吧!只是以如此激烈的方式进行反抗,君臣互疑的程度可见一斑了!

最后替代李牧的人,是自己总是赵葱,和从齐国投过来的聚颜。看来,赵王迁在最后赌一把了,他不信任的,不只是李牧,而是整个赵国的大夫集团!

君臣之间,上下级之间,互相有些疑虑,再正常不过了。

秦王嬴政对手握六十万大军的王翦难道就没有疑虑吗?

唐肃宗对天下威望与实力无以复加的郭子仪难道就没有疑虑吗?

不是嬴政、唐肃宗心胸大,而是王翦、郭子仪会避嫌!

我见过许多有本事的人,愿意与自己的下属、同事亲密无间,却“不屑于”和领导过于亲密,总觉得自己本事大,不需要“巴结”老板。

戒备心,是人所共有的。你只有正视戒备心,才可能化解他!

否则,悲剧很可能还是不断上演。

长平一战之后,赵国只有李牧可用,为何赵王还要杀死李牧?

对大臣将军而言,帝王认为你可用你就可用,帝王认为你不可用你就不可用。我们现在看来李牧确实是赵国后期的长城,但当时赵王并不认为李牧是长城,他只关心宠幸嫔妃,不关心国家大事,国家大事有郭开处理。赵国实权人物郭开认可李牧的军事才能,但是他认为李牧不肯为他所用,所以故意打压李牧。郭开认为赵国早晚必亡,与其血战秦国而亡,不如杀李牧而献降,投降后受罪的是赵国王室,他郭开还是能荣华富贵,于是郭开以赵王迁的名义诛杀了李牧。

赵王迁是转胡太后的儿子,此子治国能力没有,但是十分喜欢妇人,赵国女子纷纷学习媚术以侍奉赵王迁,以此获得荣华富贵。赵王迁的兄弟赵嘉是一位能力出众的王子,但是因为母亲不受宠,因此没有成为赵王。赵嘉与军中一班老将意图利用武力推翻赵王迁,但是李牧没有同意跟赵嘉合作。赵国军队分为南北二军,南军以步兵为主对抗六国,北军与骑兵为主对抗匈奴,李牧击败匈奴后成为赵国大将军,统帅南北二军共同对抗秦国。

赵国有兵争的传统,领兵大将经常遭到王室猜忌,而军队也经常参与到王室的夺权之中。廉颇跟乐乘交恶后,领军围攻邯郸,战败后率军投靠魏国,而廉颇率领的军队就是北军。李牧以北军大将身份统帅南北二军,自然受到南军将军们的猜忌,也受到赵王迁的猜忌,层层猜忌是秦国离间计能成功的关键。

郭开跟严嵩一样,李牧跟戚继光一样,当年戚继光能抗倭成功,离不开严嵩的支持,而严嵩支持戚继光的原因在于戚继光也被看作是严党。李牧志向高洁,他不愿意跟郭开同流合污,也不愿意跟赵嘉一起造反,更不愿意投降秦国,所以大家都害他,没有人帮他。李牧死后,赵国大军由赵葱、颜聚统帅抗秦,赵军被秦军一战击破,郭开则开城投降,赵嘉率部分人逃亡代地建立代国。李牧死,赵国亡,果然成真。

长平一战之后,赵国只有李牧可用,为何赵王还要杀死李牧?

说到李牧,我就会想到一句话:“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加上奸佞之人郭开的谗言和赵王迁的昏庸,是造成李牧悲剧的三大原因。

专断—李牧

李牧早年在抵御匈奴的时候,初期采取了“坚守不出,诱敌深入”的策略,但是并不被赵王所认同,因此被免去了职务赋闲在家。后来其他将领贸然出击,被匈奴人击败,赵王万般无奈只好启用李牧,但李牧表示自己不去,理由是自己如果出征,要赵王对自己的军事策略不要横加干涉,也就是要专断之权。赵王当时没有别的选择,因此只好答应了李牧的要求,尽管李牧击败了匈奴获得大胜,但是赵王的心里对于李牧已经心存芥蒂了。

奸佞—郭开

赵王迁是赵国最后一位君主,他品行不端,重用奸佞之徒郭开。这位郭开简直就是秦人的间谍一般的存在,他先是逼走了廉颇,又编造了廉颇老迈无能,已经难堪大用的谎言,让廉颇只能客死异乡。在李牧被杀这件事上,郭开也立下了大功,他先是接受了秦人的重金,而后编造了李牧和司马尚企图造反的谎言。赵王迁对于郭开的话深信不疑,立即下令用赵葱去取代李牧的位置。李牧则用“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为理由,拒不执行命令,奈何李大将军纵横天下,却想不到自己会阴沟里翻船,被赵王迁派人秘密逮捕后就地格杀。

昏庸—赵王

做为旁观者,都认为李牧是赵国抵御秦国的唯一希望。但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身处其中的人却不这么认为,尤其是在赵王迁的心中,李牧不过是个居功自傲、包藏祸心、违抗王命的将军,不杀李牧自己的威信何在!说赵王迁昏庸无能并不过分,君不明臣则有能亦无为!有这样的君主,李牧的结局就可想而知了。直到亡国的时候,赵王迁才意识到李牧是国之栋梁,而郭开是祸国殃民的奸佞之辈。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长平一战之后,赵国只有李牧可用,为何赵王还要杀死李牧?

李牧是战国时期赵国名将,与廉颇、白起、王翦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李牧是长平之战后,赵国最后的希望,素有“李牧死,赵国亡”的说法。关于李牧之死,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赵王迁胸无韬略,宠信奸佞,听信谗言。另一方面,由于权臣郭开卖国求荣,诬陷忠良对赵王迁杀害李牧有着重要的影响。另外,我认为赵武灵王被权臣囚禁致死的悲剧,也是致使赵王迁猜忌李牧的重要原因。因此,秦相李斯使出的反间计才正中下怀。

李牧为何被称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呢?这就不得不说到李牧伟大的功绩;北击匈奴,痛击秦国。赵破匈奴之战,李牧名声大噪

在赵孝成王时代,李牧一直防守在赵匈边境,作为抗击匈奴的指挥官。李牧对付匈奴,长期使用防守战略,他驻守在雁门郡防止匈奴南下。李牧对将士下了一道很奇怪的将令,匈奴南下,诸将迅速南撤守营,有胆敢出战者定斩不饶。从此,李牧军中一直是城门高筑,将士们每天都在营中操练,喝酒吃肉。面对匈奴的频繁骚扰,李牧绝不出战,对此赵王十分气愤,他多次痛斥李牧说他胆小怯战。但是回到营中的李牧,依然像往常一样坚守不出。

赵王在朝臣的唆使下,找人替代了李牧,李牧因此抱病不出。赵王换将之后,赵军全线出击,结果被匈奴打得惨败,只得退回营中。赵王终于知道自己错了,于是请求李牧重新领兵。李牧向赵孝成王提出自己的条件;

  • 第一,赵王不能过问自己的军事策略。
  • 第二,雁门郡部分地区的税收,必须由自己掌管。

对于这些,赵孝成王通通应允,于是李牧重新掌兵。李牧依然采用之前的策略,坚守不出,等待时机。终于,匈奴十万骑兵南下,李牧等来了痛击匈奴的机会。李牧依靠地形,在代地设下重重的埋伏圈,然后用几千赵军佯装战败引诱匈奴。没想到,匈奴真的上了当,对几千疑兵穷追不舍,一步步进入了赵军的埋伏圈。李牧让农民赶着上万头牛羊,他们见到匈奴后,扔下牛羊撒腿就跑。匈奴骑兵见到肥美的牛羊,各个下马抓羊,于是匈奴骑兵乱作一团。这个时候,李牧对埋伏圈内的匈奴发起了总攻,匈奴王扔下十万骑兵向北逃窜,赵匈之战取得大胜,李牧自此名声大噪。

秦赵肥之战,大破秦军

李牧在赵国北境,先后经历了赵孝成王、赵悼襄王两位国君。赵悼襄王去世后赵王迁即位,秦王嬴政派桓齮攻打赵国,斩杀赵军十余万人。赵王迁匆忙之中,从雁门郡将李牧调回,于是李牧开始直面秦国虎狼之师。桓齮知道,李牧一定会像当年的廉颇一样,坚守要塞绝不出战。于是,他想出了一个引蛇出洞的办法,秦军猛攻李牧防线周围其他郡县,迫使李牧出战救援。

当秦军不断骚扰赵国其他郡县时,郡守不断地催促李牧出战,但是李牧还是不出战,因为他在等待一个时机。当桓齮全军出动时,秦军的粮草辎重全部都在秦军大营,而此时的秦军营地并无多少兵力。于是李牧派司马尚进攻秦军营地,自己在半路设下埋伏阻击回援的秦军。就这样,秦军本想套路李牧,却被李牧套路,十万秦军回援时被李牧打了埋伏,主将桓齮逃亡燕国。这一战,赵王迁大喜,因为自从白起长平之战后,赵国第一次扬眉吐气,于是封李牧为武安君。

番吾之战,再退秦军

秦赵肥之战秦军惨败后,秦王嬴政又派王翦出征攻赵。王翦总结了肥之战的惨败,认为应当兵分两路进攻邯郸,这样就可以使李牧顾首不顾尾。于是,一路秦军通过井陉南下邯郸,另一路秦军东渡漳水直扑邯郸。李牧针锋相对,派司马尚沿漳水设防,力求拖住东渡漳水的秦军。李牧亲自带兵打退了进攻井陉的秦军,于是,试图东渡漳水的秦军见势不妙急忙撤退。

这一战,让王翦认识到了李牧的厉害,只能撤回营中等待时机。秦王嬴政也着急了,攻打了两次赵国都吃了败仗,如此一来不仅灭六国的愿望难以实现,还会有损秦国的威严。在这个时候,李斯为秦王嬴政献上一计,昔日有范雎离间赵王与廉颇,从而获得长平之战的胜利,今天亦可以故技重施。于是,李斯用重金收买了赵王宠臣郭开,让他务必在赵王面前进谗言除掉李牧。

李牧含冤而死,赵国惨遭灭国

郭开仰仗赵王迁的信任,在赵王迁跟前不断地说李牧坏话。郭开告诉赵王,李牧虽然和王翦在战场上打得火热,但是私下里一直书信往来不绝,极有可能另有图谋。对此,赵王迁也半信半疑,一方面,他不相信两次痛击秦军的李牧会叛赵,另一方面,他又十分忌惮李牧的实力。于是,赵王迁派人去李牧军中调查,可是赵王所派去的都是郭开的亲信。赵王使者来到李牧军中时,正巧看到李牧在给王翦写信,一问李牧侍从得知李牧与王翦书信往来频繁,于是使者就回去禀报了赵王。经过郭开的添油加醋,赵王逐渐对李牧有所怀疑,于是派郭开夺了李牧军权并设下圈套杀了他。

其实,李牧与王翦的书信往来是李牧的缓兵之计。因为秦军劳师远行必然会消耗大量补给,秦军经过两次大战,很多粮草在肥之战中被赵军烧毁,又经过番吾之战的惨败,秦军如果拖延下去必然会因为供给不足而退兵,李牧的这一策略与当年廉颇当年如出一辙。李牧被杀后,王翦率领秦军长驱直入,攻破邯郸,俘虏了赵王迁,赵国自此灭亡。

赵王为何要杀掉战功卓著的李牧呢?1.赵王没有主见,容易听信谗言迁素无行, 信谗, 故诛其良将李牧, 用郭开。岂不谬哉。——《史记》

司马迁在《史记》中认为,赵王迁平时就没有操行,经常听信谗言。从中我们就可以知道,赵王迁自己并没有什么主意,但是非常容易听信谗言,因此身边的人说什么就是什么。另外,赵王迁此人不辩忠奸善恶,历来亲小人远贤臣,这也是造成李牧含冤而死的重要原因之一。

2.郭开卖国求荣,诬陷忠良

郭开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奸臣,他先后担任赵悼襄王、赵幽缪王两代君主的丞相,受封建信君。郭开此人有一个非常致命的缺点,那就是贪财如命,只要是别人给了钱就会替别人说话。当廉颇久居家中时,赵王想知道廉颇还能不能带兵上战场,于是派人去看望廉颇。郭开因为收人钱财就收买了使者,让他说廉颇虽然饭量很大,但是频繁地上厕所,于是也就有了廉颇老矣的典故。面对李斯的收买,他又一次被金钱所打动,陷害了李牧导致赵国被灭。郭开先后陷害了两位赵国名将,是李牧被害的重要元凶。

3.赵武灵王的下场就是赵王迁的梦魇

赵武灵王是战国时期赵国的明君,他以胡服骑射为引领,逐渐对赵国推开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然后就是这样一位明君,最后却落得个饿死的下场,赵国权臣李兑就是赵武灵王之死的元凶之一。而赵武灵王的惨剧,在赵王迁心里留下很深的阴影,因此他对李牧有所忌惮。赵武灵王因为宠爱妃子吴娃,因而废掉了公子章的太子之位,传位与吴娃之子赵何。

此举直接导致了公子章的叛乱,公子成和李兑包围赵武灵王行宫剿灭叛乱之后,仍然不放过赵武灵王。因为赵法规定,包围国君宫室是灭族之罪,因此李兑铤而走险包围赵武灵王沙丘行宫,最终将一代英主饿死。对于赵王迁来说,赵武灵王的下场就是他所担心的,臣子拥有太大的权利,就会对自己的王位造成严重的威胁。李牧在军中一直拥有很高的声望,他素有爱兵如子的美誉,经过赵匈之战,秦赵之战的胜利,李牧在赵国备受赵人爱戴。对于这样一个人物,赵王迁怎么能不害怕呢?

总结:

李牧死,赵国灭。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李牧之死,不仅直接导致了赵国的灭亡,而且给我们后世留下深深地思索。李牧之死,一方面由于赵王迁没有主见,容易宠信佞臣,听信谗言。另一方面,由于佞臣郭开的卖国求荣,诬陷忠良,是促使赵王迁下决心除掉李牧的重要原因。另外,赵武灵王被权臣囚禁至死的下场,也让赵王迁对李牧的权利和威望有所忌惮。

李牧之死,让长平之战后,好不容易积聚些许实力的赵国猝然崩溃,导致赵国再无将才可用,秦国大军长驱直入攻灭邯郸。虽然赵国公子嘉逃亡代地自封赵王,但这仍不能改变赵国被灭的事实。李牧之死,给我们留下了不少感叹,赵王迁作为君主,亲小人远贤臣,致使忠臣遗恨,国破家亡,何其痛哉!

但是,从历史的趋势来看,历史进入到战国晚期,统一的步伐已经势不可挡,维护裂土封侯的旧有格局终将失败。而秦国,自孝公商鞅变法以来,先后经历六代明君,前赴后继,继往开来,君臣携手以窥天下,东出函谷,逐鹿中原。于是,历史选择了秦国,选择了嬴政,李牧只能作为旧时代悲壮的英雄凯歌,消失在历史的洪流之中。

长平一战之后,赵国只有李牧可用,为何赵王还要杀死李牧?

长平之战,纸上谈兵的赵括大败,赵国元气大伤。李牧是赵国最后的长城。赵王迁的母亲因李牧当年反对立自己为后,而对李牧怀恨在心。赵王迁本就非明主,十分信赖奸臣郭开。郭开先就诬陷名将廉颇,老将廉颇无奈逃往魏国。李牧统领赵国南`北二军后,无意随同原太子赵嘉造反,又不喜讨好君王。郭开乃最无耻小人,李牧一心为国,生性耿直,审时度势采取的是以守为攻的战略,颇有成效,而赵王在李牧同匈奴作战采取的此战略不满,而李牧为了战争需要,有违君王之令,而大败敌军。奈与无良将可用,赵王才委任于李牧,而作为战国四名将的李牧,功绩显赫,手握重兵令赵王心生不安。

秦人见久攻赵国不下,使出反间之计,重贿奸臣郭开,四处造谣诬李牧造反,昏庸的赵王迁最信任权奸郭开,直接撤了李牧的兵权,又将其杀害。秦人的反间计、借刀杀人之计,赵王的昏庸,郭开的祸国殃民使李牧被冤杀,赵国离灭亡也就不远了。

长平一战之后,赵国只有李牧可用,为何赵王还要杀死李牧?

先摆一下战国四大名将,秦国和赵国各有两位。秦的白起、王翦,以及赵国的廉颇、李牧。可以看出赵国并不缺乏良将,但是赵国这两位名将,却都折在了一位权臣——郭开手中。

郭开和宋代的高俅有一比,都是属于“术业有专攻”那种类型。共同的特点是,治国不行,但论到赢取国君的欢心,获得宠信,自是罕有对手。

郭开是赵悼襄王的伴读,因为郭开特别会逢迎拍马,两个人非常投机,赵悼襄王登位第一年,就把郭开任命为相国。这个郭开也很不简单,眼光很长远,除了把现任赵王哄的很开心,对太子赵王迁也十分上心。

赵王迁生于帝王家,从小不学好,骄横任性、人品恶劣。但是他特别喜欢和信任郭开,为什么呢?郭开教给他很多“本事”,比如怎样成为饮酒不醉的“酒仙”,如何在赌博中大杀四方当上“赌神”,怎样风花雪月玩女人,做“情圣”。因此赵王迁当了赵王后,不仅仍然任郭开当相国,还给加封了建信君。

说了这么多,就是为了让大伙清楚,小人郭开在赵国的权势和他在赵王心中的地位。廉颇、李牧为国立下大功,但在赵王那里,份量远远比不上巧舌如簧的郭开。打仗赢了是本份,输了要治罪。一边是下属,另一边是心腹。郭开弄权,赵王本身也不是好鸟。

其实郭开构陷廉颇和李牧的手段,如出一辙,都是进谗,说他们勾结秦军,有不臣之心之类的。这也正是郭开聪明之处,整天和赵王混在一起,知道王们最害怕的是什么,就是将领们拥兵造反,这也是历代君王们共同的软肋。

公元前229年,秦将王翦重兵攻赵,赵国委派李牧调边军回防,李牧曾屡败秦军,他的能耐王翦很清楚,于是使重金贿赂郭开,郭开伪造李牧给秦军的书简,诬告谋反,赵王迁大怒,下令将李牧免职,随即设计杀害。

李牧刚死,障碍铲除,王翦大军便全军出击,失去李牧的赵国不堪一击,于是郭开劝赵王鲜城投降。赵王迁被流放到房陵(房县),随后被毒死。而郭开为秦国立下大功,被封为上卿,回邯郸旧宅取宝路上,被盗贼所杀。

据说这伙“盗贼”是李牧旧部,将郭开扒光绑在树上,上千人一人一刀,活活割死,割时大喊:“为李将军报仇!”

因此说,赵国亡的真是不冤,那么好的将领不用,偏偏去信任一个奸佞自私的小人,真是天理昭昭,报应不爽。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