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军在前期为何发展的如此迅速?

在众多起义中,唯早期的太平军打出了名堂,我认为,是因为太平天国有三件事干得好,值得今人借鉴。

历来以迷信起事的人很多,但有几人闹出太平军这么大名堂?高度规范化

历来,草莽英雄,多具叛逆精神,论及兄弟义气,百死不悔,但若要他俯首听令,那就百死不从了。

但是,起兵行军,是军事行动,如果没有规矩,那是成不了事的。

因此,有清一代,各种会党、结社起事的很多,却没有人可以搞出名堂来。即使是后天推翻清朝的同盟会,主要靠清代南洋起事,北洋配合,除此外,冋盟会组织的起义并不成功。

太平军,能在早期快速发展,与他严格的规范化是分不开的。

冯云山,很早就对太平军进行了极其细致的规范化建设。

他把部队按《周礼》(不要笑)进行了规范。伍长、卒长、两司马,各级编制划分。同时,对各岗位指战员的行为规范进行了极其严密的规定。

同时,指挥系统进行了非常细致的规范。各部用什么旗帜,各旗语、鼓声、烟火等都做了精细规范。

早期太平军虽出自贫民,但结阵而战,进退有序,这是组织规范的表现。

因此,清军感叹太平军用兵“初则一小队,慢慢来几小队,很快就来大队人马”,盖因太平军建立了复杂细致的沟通方式,方法虽笨,虽过时,但有效就好!

除了军事制度,太平军也很早就对各种经济制度、典章制度进行了严格规范。

圣库制度今人看来不合理,但是,比之毫无财政制度的李自成、张献忠,还是进步巨大。

有效的办法,维持高昂士气

宗教的精神加成这些就不说了。

我们说说太平军的一个制度,绝对保持士气。

早期太平军,是团营而行的。也就是一个太平军战士,他身边的战友,多是自己乡亲;身后的营地,有他的家属。

所以,他逃跑、叛变的成本可太高了。真正是卖了家人、朋友。

同时,太平军还立了一制度。每战后,“两司马”需要对参战战士的表现做好评估。何人英勇、何人怯懦,都录在册,并做公开。

这样,一个战士的表现,不但乡亲、亲人,全部都知道了。无处可躲。

自己的表现直接关联乡里、家属的眼光,甚至命运,这与瑞士佣兵相似。

身边一起奋战的是自己乡亲朋友,自己的表现会传至家属,当年瑞士雇佣兵,敢打敢死,雄视欧陆,也是这个缘故。

善用新生力量

对于新加入力量,太平军早期可不是什么人都要。

太平军早期,纪律性非常强。不吸鸦片,不喝酒,不近女色。因此,很多会党成员早期都离开了他们。

但是,对于新加入力量,太平军并非简单招入使用,都把他们的优势发展到了极致。

比如:湘南加入的矿工,在太平军运用下,成为早期太平军攻城的战略力量。湘北水手加入,太平军更是发展成了“水营”,使得早期太平军横行长江,摧枯拉朽。

矿工善地道、爆破,水手善行舟,谁都知道,但唯太平军统等使用下,优势得到最大发挥。

因此,太平军早期也常大败,但力量却越打越强。

善总结,军队战斗力进步快

《行军总要》,大家都知道。实际上,太平军一直在梳理经,编成小册子,推广全军。

全州久战,梳理水陆两栖战扎营法;蓑衣渡战败,梳理水路行军要则,长沙受挫,梳理了攻城爆破细则。

这些细则,细到了什么程度呢?以水路行军为例。他们谈到遇陌生水域时,如何找向导,如何识别向导靠谱程度,每走一村,要记村名,每遇岔路口,要留下"交警”等等。

总之,即使从未打过仗的人,一旦有了这个册子,也知道该怎么干了。

团结、虚心,则屡遭挫折,越打越强。反之,再强也弱。

严明的组织规范、高昂的士气、精明的用人、虚心学习,这是太平军早期摧枯拉朽的关键!

当洪秀全、杨秀清把自己关进金陵大宅,以权力斗争的眼光看待用人、规章制度时,这一切,都不复存在了。

太平军在前期为何发展的如此迅速?

不难发现,太平天国运动前期与后期,太平军的表现差异是非常大的,前期可以说是以一己之力吊打清军,而后期各地起义军蜂拥而起,却被清军完全压制。太平天国前期发展迅速,一路北上,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就拿下了大清王朝的经济重心,控制了经济最为富庶的长江中下游地区,这既有太平军的原因,更有清政府的原因。

太平军

首先,从清政府的角度来说,封建经济衰败,对外战争失败,造成老百姓生活困苦,是促使着太平军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

时至今日,一些学术“大师”,文化“大咖”们一谈到太平天国就只会毫无底线的谩骂和批判,在这些“大师”们的眼中,太平天国似乎除了“邪教”二字之外,就再没有任何其他的内容了。这些“大师”们凭借着千百年来“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传统理念,认为只要是最后失败了,肯定就全是缺点,而清王朝最终镇压了运动,所以清王朝比太平天国要好一百倍。

太平军

诚然,太平天国之所以会失败,确实是因为自身的问题太多,但是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讲,清朝中期以后,自身的腐败和堕落是显而易见的。土地兼并让大量的流民失去土地,水旱灾害的频发更是让很多饥民挣扎在死亡线上,鸦片的输入,对外战争的赔款,加剧了下层民众的困苦。如果对生活有最起码的奔头,何至于成千上万的民众会加入太平军选择反清起义呢?难道一个邪教就能解释这一切?显然,清政府自身的问题是不能忽视的。

太平天国

其次,清政府自身的腐朽,八旗与绿营早已腐朽不堪,战斗力严重不足,成就了太平军早期的辉煌。

太平天国运动初期,清政府自认为为八旗与绿营就可以扑灭太平军,并没有打算起用汉臣,培养汉族团练民勇。然而八旗和绿营早已是腐朽不堪,战斗力极差。不夸张的说,如果太平军的主要领导者眼光高一点,早一点突围北上,直接北上进攻北京,清王朝很可能就灭亡了,即使后来继续东下南京,恐怕取得的成果会更加辉煌。正是因为太平军早期在广西的深山老林里耽误了大半年的时间,才给了清军调兵遣将的时间,也给了清军提拔汉臣,训练新军的机会。在太平军放弃围攻长沙,北上武昌之后,曾国藩打造的湘军开始形成,并且由早期的保卫湖南转为出省作战,成为太平军后期的最大劲敌。

湘军

太平天国虽然在后期,军队的战斗力不咋地,李秀成的二十万人也曾经干不过曾国荃的三万人,但是在运动早期,战斗力还是可以的。而早期的清军,武器装备基本上还停留在旧时代,不像洋务运动之后装备近代武器。

最后,太平天国运动初期,太平军内部相对团结,保障了较高的战斗力。

太平天国运动初期,主要领导层之间虽然也存在一定的矛盾,但是基本上还是团结一致的,太平军虽然存在很多问题,但是也还是比较得人心的。军事上的主要领导者杨秀清在主政期间,政治上赏罚分明,军事上指挥也是水平很高。太平军基本上是能打就打,打不下就及时撤围,一路北上攻州夺县,很快就占领了长江流域。因为清朝的律法对于造反者惩罚都非常残酷,所以太平军行军过程中基本上都是拖家带口,因为太平军数量发展也是十分快速的。

天京事变

但是在定都天京之后,早期残留的各种问题日益积攒,产生了严重的内讧。杨秀清、韦昌辉、秦日纲等人在内讧中先后被杀,石达开率领十多万精锐撤离了太平天国的主战场,致使军事上的全盛阶段迅速结束。

(相关图片来源于网络,徽南城意头条号,谈历史地理,说人教育,看社会百态,聊地方发展,喜欢小编文章的朋友欢迎点赞与关注!)

太平军在前期为何发展的如此迅速?

太平军在前期能够迅速发展壮大,胜多败少,得益于所处的时代背景、施政纲领、精兵思维、目标一致等多方面的共同因素。

时代背景

历史上,任何朝代到了末期都会出现各种尖锐的阶级矛盾,当这些矛盾达到不可调和时便会出现大规模的动乱,最终胜出者将建立新朝,实行均田免赋,休养生息,然后便是承平日久,天下大乱,循环反复,周而复始。朝代间的兴衰交替,不绝于史。清朝至鸦片战争爆发前后,立国已近两百年之久,官吏腐败,国弱民穷,土地兼并,天灾频繁,可谓民不聊生,平民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李秀成在自述中说:“家中之苦,度日不能,度月格难,种山帮工就食。”

自康熙年间颁布“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政策后,雍正时期又实行“摊丁入亩”,取消人头税,使得人口急剧增长。道光二十年(1840年),全国人口总数突破4亿大关。

生产力的提高远远跟不上人口增长的速度,于是便出现粮食短缺的问题。太平军推行圣库制度,宣称“人人有衣穿,人人有饭食,”生计无着的老百姓自然愿意拖家带口,踊跃加入。

施政纲领

洪秀全在《原道醒世训》中声称“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何得存此疆彼界之私,何可起尔吞我并之念。”明确指出天下间人人平等,并无高低贵贱之分。

又宣称“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务使天下共享天父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这样明确的政治口号和前景描绘,吸引了大量社会底层的劳苦大众。他们纷纷变买家产,举家而来,加入到太平军中。

精兵思维

杨秀清是历代农民起义领袖中注重精兵战略的第一人,尤其擅长练兵治戎之术。杨秀清对教众进行严格挑选,择其壮且勇者设营编练教导,妇女儿童则另设营伍,不参加战斗。

确保兵精能战,绝不滥竽充数。并以铁碗治军,军法严苛,所练精兵,行军时“初则寂无人声,既而少出,又继而大至”、“进退分合有步伍,且看清一步,方走进一步”。

金田团营除了严格讲究作战纪律外,也极重视武艺的精熟和兵种间的配合。杨秀清根据教徒中原清军退伍老兵所描述的战场形势,创立长短兵器,壕沟土墙相互配合战斗的阵法。

杨秀清带出来的广西老兄弟日后在战场上,以一挡十,素质远胜清军绿营,较曾国藩湘军精锐毫不逊色。

目标一致

洪秀全所描绘的“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地方被称为“小天堂”。

太平军被钦差大臣赛尚阿实行“坐战”之法困于紫荆山区时,萧朝贵代言的天兄及时下凡给太平军将士讲道理“有银钱须要认得破,不可分尔我,更要同心同力,同打江山,认实天堂路来跑,目下苦楚,后来自有高封也。”小天堂的理论便基于此,在天父皇上帝所执掌的“大天堂”之外,拜上帝教宣布要在人间建立一座“小天堂”。

自此,太平天国的目标从“追求灵魂赎罪”转变为“消灭清妖,建立小天堂”的实际任务,驱使太平军将士浴血奋战,以获得打下江山后的高官厚禄。

文/历史茶坊 点击关注,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原创首发!请动动手指在下方点个赞,欢迎转发和留言!

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太平军在前期为何发展的如此迅速?

就两点~一是列强保持中立~甚至与太平天国暗通曲款~ 二是有杨秀清掌控全局~调度有方~东王之后再也没有人有足够的威望压制太平军诸将~李秀成陈玉成勾心斗角~石达开,更是没有任何军事建树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