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良击败徐晃之后,为什么曹操麾下的猛将许褚和张辽等人都不敢出头?
《三国演义》中,猛将交手,打得天昏地暗,读者看着大呼过瘾。可是,罗贯中既然写的是战争,自然不能像体育比赛一样,随便上几个人练练手,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闹着玩。
因此,尽管是演义中的剧情,我们不妨以常理来分析为何当时曹军众将都不出战,为何非要关羽才能解决问题。
初次交兵,如再出大将,再不能取胜,曹军士气会严重受损此时,正是袁绍和曹操第一次交手。此时,斗将单挑的胜负,对整个曹操袁绍争霸战争都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毕竟,任你怎么耍嘴皮子,说对手“有勇无谋”,说打仗不是逞匹夫之勇。在三军将士眼里,战场上交手,打不过就是打不过,就是会产生畏惧心理的。
此时,曹军大将徐晃失利,曹军已经“众皆骇然”了,士气已经岌岌可危了。
如果这个时候,曹军再出一、两位大将,依然不能取胜,那曹军的士气可就更加受损了。
那,才是真正的出师不利。想一想我军的名言:“慎重首战,首战必胜”,首战不胜,对整个战争的气势都会有灾难性的影响。
因此,许褚、张辽,或者曹军其他猛将,此时只能”慎重”出战了,战不下颜良,哪怕你一口气杀了30回合,50回合,又有何意义呢?无非是给对手刷士气!
任你把牛皮吹到天上去,战场交手,首战不胜,士气必然大损初次交兵,决定了不可能用“围殴”战术在打颜良之前,曹军也都是见过世面的。打“第一猛人”吕布时,曹操曾以“吕布非一人可胜也“一口气上去八员猛将围殴,击败吕布。
可是,局面不同。”6V1“吕布的时候,曹操与吕布的战争已经进入到了中盘,此时,双方的实力,所有人都已经很清楚了。曹军不管是"6V1"还是”100V1“,只管想尽办法,尽快结束战斗就好了。
而打颜良的时候呢?双方刚开战,彼此了解不够。你贸然认怂,士气受损!
今天,你”颜良非一人可胜也“上去一群人围殴,明天遇到文丑,你”文丑非一人可胜也“又上去围殴,那么······如果将来颜良和文丑一起来了,你打算怎么打呢?
面对兵多将众的袁绍军,曹操如贸然用“围殴”,即使取胜,也毫无意义。再战必须取胜,”胜之不武“什么的没关系,但是必须要胜利前面说这么多,我们确认,打颜良之战,打的是一场士气之战。那么,就绝不容许再有失误。
此时搬出关羽,实际上是寄希望关羽丰富的战斗经验,希望关羽能找出”斩将之策“。
实际上,关羽斩颜良之战,是一次成竹在胸的,有计划、有预谋的袭击。
我们看演义的描述,就知道,关羽可不是靠着好勇斗狠干掉颜良的。
在关羽见到曹操后,曹操讲了他遇到的麻烦,”颜良连斩两将,太厉害了,所以特意找你来商量一下。看咋整。“关羽也没有一上来就吹牛逼,只是说”容某观之“。在仔细观察了河北军的情况后,关羽说颜良”插标卖首“,找到了斩将之策。
怎么找到的呢?他看出河北军前部连胜而骄,如”土鸡瓦犬“,可以快速冲阵。有看出颜良”绣袍金甲“,目标明显。
”利用赤兔马的速度,快速冲阵,制造混乱,然后趁机斩杀目标明显的颜良“这是关羽订下的斩将策略。
随后,关羽飞身上马,直下山来,倒提青龙偃月。由于毫无准备,颜良军在关羽闪电一般的突击中,纷纷后退,“如波浪裂”。关羽径直奔向颜良。在颜良完全没有反应过来,“正欲问时”,被关羽飞马过来,“刺于马下”。
整个过程,压根不是一次堂堂之阵,自报性命,策马相交的单挑!是一次精心策划,风驰电掣袭击!
斩颜良是一次胸有成竹的快马奇袭。关羽从头到尾就没想和颜良好好比试,他只想以最有效率的方式,拿下颜良的人头。正史中,关羽不是用大刀,刺颜良于马下,合情合理。演义中,为何耍大刀的关羽,也是“刺颜良于马下”呢?说明,连斩杀颜良的动作,都是精心订制好的。刺的动作,动作最小,留给颜良反应的时间最短!如果牛逼哄哄地抡起大刀,气势虽猛,力量虽大,但动作太大,那颜良反应过来,也未必接不住这一击。
能否解决问题,是唯一重要的东西关羽和颜良摆开阵势来打,结果会如何?这对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后人来说很重要,对关羽来说,不重要。对关羽来说,唯一重要的事情,是能不能“斩颜良”。
如果让张辽,或者关羽等人,与颜良在阵前大战。观众自然大呼过瘾。可是,如果是这样,曹操又如何能以少胜多,击败袁绍呢?在现实生活中,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别人对你能力的评价重要吗?最重要的,就是你能不能解决问题。
也许,你解决了很多问题,还是有人不服,“他能力一般,就是运气好”。可是,这些议论又何足道哉?能不能解决问题,解决了多少问题,才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东西!
颜良击败徐晃之后,为什么曹操麾下的猛将许褚和张辽等人都不敢出头?
读过《三国演义》的我们都能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那就是其中的武将不管实力如何,都对自己的武力很有信心,没有几个一上来就怂了的。譬如敢于和华雄交手的俞涉、“上将潘凤”,还有和三国第一猛将吕布交战的方悦。虽然没走几个回合就都被斩杀了,但他们的勇气还是值得我们读者为他们上一炷香的。
至于我们熟知的武力极强的名将就更不必说了,“燕人张翼德”,根本就没怕过谁,直接跟吕布叫板单挑,而且大战一百回合。曹魏营中的“虎痴”许褚,更是喜欢和人单挑,一打就是好几百回合,而如夏侯惇,在关羽斩颜良诛文丑之后,还敢和他单挑。
而小说中是这样叙述的:“操曰:‘今谁敢当之?’徐晃应声而出,与颜良战二十合,败归本阵。诸将栗然。” 曹魏阵营中也不乏武力卓越的武将,那为什么在颜良击败徐晃后就都怂了呢?
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
一、 颜良实力确实够强,诸将在考量自我实力后不敢出战颜良一上阵,手起刀落就斩了吕布的两名部将:宋宪、魏续,二十回合速败徐晃更是令人咂舌。要知道徐晃能和许褚走上好几十个回合,两人实力在伯仲之间,徐晃一生除此以外也无败绩。徐晃和许褚应该算是曹魏阵营中武力的顶尖水准,而徐晃二十回合就败了,这样,不光和他水平差不多的许褚,而且其他武将如夏侯兄弟、张辽等人见到颜良的实力确实是怕了,吓得大腿都哆嗦。即便是他们有出战的勇气,但谁也没有必胜的把握,卖力不讨好的事情,他们还是不做的。
二、 作者安排,突出关羽的实力这点毫无疑问,就是为了通过前后鲜明的对比,突出关二爷的神武过人。曹魏阵营一帮怂货,一个“插标卖首”的颜良就能把你们吓的“栗然”了,关二爷手起刀落就能把颜良砍了,你说牛不牛?即便是关二爷趁人不备,又凭借着马快,但颜良是人家实实在在斩了的,曹魏阵营的人又有何话说?这也和罗贯中整体“尊刘贬曹”的思想是一致的。
所以,武圣的名号,还得是人关二爷的!我是江暮云,天各一方,让我们遥望远去的历史薄云互寄共识!欢迎大家关注、评论交流!颜良击败徐晃之后,为什么曹操麾下的猛将许褚和张辽等人都不敢出头?
其实说到许诸和张辽等人不敢应战颜良是不可取的这样的说法,其实这个事情是发生在颜良击败了徐晃之后,所以就着当时的情况还是很有说法的,那么这到底是个什么情况呢?下面跟随小编一起来揭秘看看吧!
颜良击败徐晃之后,曹操手下猛将不出头并不是因为害怕打不过颜良,首先是许褚,敢跟当时不可一世的马超单挑,实力毋庸置疑,照许褚的脾气早就冲上去了。其次,曹操完全可以调夏侯兄弟过来,关羽杀了颜良后,夏侯惇都敢去单挑关羽,更别说颜良了。况且颜良只有一个,曹操确是猛将如云,车轮战都可以累死他,曹操让关羽去战颜良实则是一个一箭三雕的计谋,无论关羽颜良谁胜,曹操都是赢家。
第一:曹操当时知道刘备已经投靠袁绍了,如果派关羽出战颜良,不管输赢,袁绍必然大怒,肯定会杀了刘备。
第二:如果关羽斩杀了颜良,曹操就可除一大敌,如果关羽被颜良斩杀了,曹操会借机嘲笑关羽一番,以服众人。
第三:颜良前几战的实力如何曹操已看在眼中,他知道不管是谁,打颜良都没有必胜的把握,如果贸然出战,必定会有损伤。关羽一心想着刘备,所以就算战死曹操也没什么损失。
颜良击败徐晃之后,为什么曹操麾下的猛将许褚和张辽等人都不敢出头?
演义!别当真,要不怎么能突出关二爷呢。乐呵乐呵得了!
颜良击败徐晃之后,为什么曹操麾下的猛将许褚和张辽等人都不敢出头?
徐晃二十合败给颜良,曹营诸将就没人能战胜颜良。许褚在曹营当时最猛,与徐晃战五十合不分胜负,岂是颜之对手。
颜良击败徐晃之后,为什么曹操麾下的猛将许褚和张辽等人都不敢出头?
伪命题,质问提问者知道白马守将刘延么?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