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为什么不杀刘备?
你怎么不问曹操为什么不杀了司马懿?
很显然,曹操他是人不是神,并没有生就一双明辨善恶、探知未来的火眼金睛,他怎么知道刘备后来会成为其最大的对手?
同样《三国志》中也没有热血澎湃的“青梅煮酒论英雄”,曹操更没有对着刘备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这种让人听了面红心跳的“情话”。 换句话说,曹操并不知道“爱好搞基”的刘备集团日后能发展成如此强大。他更想不到之前那个屡战屡败的草鞋郎刘备,日后竟然能在汉中将其击败。
没错,当初刘备被吕布打败,赶出了徐州,不得不投奔曹操。这是曹操杀刘备最好的机会。但是此时的曹操完全没有理由要杀刘备啊。
刘备投靠曹操时,手中既无地,也无兵,完全威胁不到曹操的统治级地位。在曹操的眼中,刘备只不过是一只“落魄的凤凰”, 随便动动小拇指就能碾死的蝼蚁,与其杀了刘备,不如把刘备树立成“投降不杀”的正面典型,利用刘备笼络天下豪杰。
要知道当时的刘备虽然落魄,没什么实力。但其名声可是实打实的,先有公孙瓒兄弟相待,后又与陶谦结成忘年交,甚至于到许都见了汉献帝,被认了亲戚,坐实了中山靖王之后的名头,成为了大名鼎鼎的刘皇叔,这样一来他可是妥妥的刘氏宗亲。
当时天下百姓依然尊刘氏一族,士族子弟皆以汉臣为荣,有了刘皇叔这块金字招牌,曹操出去招聘,绝对是方便得多。反之,堂堂刘氏宗亲,又是投奔你曹操,如何杀他?
估计曹操杀掉刘备之后,会被天下人骂死。
此外,刘备还有着其他的价值,比如手下的两位兄弟,关羽张飞,那可皆是万人敌的顶级武将,曹操眼馋得不行。
曹操爱女人,更爱人才。杀死刘备不难,但关羽和张飞要怎么处理?杀了吧,曹操舍不得。不杀吧,养虎为患。
把刘备留在身边不仅能够笼络天下豪杰的心,又能够利用刘备让张飞和关羽为自己效力,何乐而不为呢?
再者,曹操是一位具有帝王风范的“乱世王者”,并不是一个嗜杀残忍的“冷血恶魔”。
曹操素来爱才,就连当初反复无常的三姓家奴吕布投降曹操时,倘若不是刘备在一旁煽风点火,曹操未必会杀死吕布;
而陈登投靠曹操时,曹操以上宾之礼接待;张郃、臧霸投降曹操时,曹操大开城门亲自出城迎接;张绣、贾诩头投降曹操时,曹操不计前嫌,封官赏地。
要知道张绣可是杀死曹操爱子爱昂、曹操爱将典韦、射伤曹操手臂的凶手。
曹操与张绣之间有不共戴天之仇,但是曹操并没有杀死投降的张绣,而是挽着张绣的手一笑了知。
曹操的胸怀如此之博大,连杀子之仇都能一笑释然,难道还容不下一个孑然一身的刘备吗?况且他们当时本就没有仇怨。虽然之前刘备帮助过陶谦拒他,但是陶谦已死,徐州已失,二人的仇怨便无从谈起。
反倒是曹操和刘备有一个共同的敌人,这个人就是吕布。
吕布背叛刘备霸占了徐州之后,便成为了曹操的心腹大患。曹操在与袁绍决战之前,必须率先除掉吕布,否则将腹背受敌。
吕布骁勇善战,徐州易守难攻,倘若没有刘备、关羽、张飞的协助,曹操很难在短时间内打败吕布。
刘备在徐州任“州牧”时深得人心,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关羽和张飞都是“以一敌千”猛将,有能力和吕布一战。在当时情况下,曹操自然想利用刘备的力量来击败吕布。
实际上,刘备正是看透了曹操的心思,断定曹操不可能杀死自己,才敢拖家带口的投奔曹操。反正刘备给别人打工也不是一天两天了,这些年没少寄人篱下。对于当时的刘备来说,曹操就是一个老板而已。
当然最为主要的还是一个问题,杀死刘备对曹操而言有什么好处吗?
显然就当时的情况来看,百害而无一利!
刘备向来以“仁德”著称,在乱世中的口碑非常好。
刘备投靠袁绍时,袁绍放下架子,亲自出城迎接。
刘备投靠陶谦时,陶谦又封官又给兵,甚至还要把徐州拱手送给刘备。
刘备向吕布求援时,一向骄傲自负的吕布亲自率领大军支援刘备。
更不用说,刘备还顶着中山靖王之后,甚至刘皇叔的名头。
如果曹操在刘备投降于自己的时候杀死他,曹操以后还怎么在乱世中混?
陈登、张颌、贾诩、张绣、许攸、张辽……这些人还会投靠曹操吗?
如果曹操连容人的胸怀都没有,又怎么会写出大开大合的《短歌行》呢?
所谓“周公吐脯,天下归心”,岂是说说而已?
对于曹操来说,杀了刘备完全没有好处,但影响却十分恶劣。
所以曹操并不是不敢杀刘备,而是不能杀刘备。
曹操为什么不杀刘备?
东汉末年,天下乱,群雄并起。曹操抢得先机,辅佐天子于窘困之时。天子得其安,曹操得其益。
曹操以天子之诏命,可以号令诸雄。诸雄倘若听命之,心里却不顺畅,逆之又怕得以罪名。天子之牌,在曹操手中,无疑近似“斗地主”中的王炸。然空有王炸,无有实力,总还不能成大业。是以,安抚遗老,招贤纳才,扩充实力,是曹操的当务之急。
刘备枭雄,心怀霸业。本有徐州基业,奈何被强寇吕布侵欺。是时吕布与曹操为宿敌,刘备遂站队依附曹操。
曹操亲征吕布,建安四年十二月癸酉{公元199年2月7日},吕布败亡。刘备跟随曹操入朝许都。曹操引刘备拜见天子,被封为左将军。
《三国演义》中则顺笔写道,天子问刘备祖上何人?刘备回答是中山靖王之后。天子看了族谱,认了刘备为叔。刘备有刘皇叔之称,就是由此而出。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记载,曹操表先主为左将军,礼之愈重,出则同舆,坐则同席。由此可见,曹操是一心想把刘备拉为自己的人,或者作为朝中联盟,便于同声对外。纵然感到刘备心志贪大,也是抱有一份感化之心的。究其外因,曹操当时自身羽翼还未能够达到撼云惊风之力,许都之外,还有袁绍、袁术、刘表、孙策等强大割据势力。内因,朝堂之上,还有士族杨彪、皇戚董承等不睦政敌。曹操太需要一个助手或是联盟了。 形势逼迫曹操要不断聚拢可用之人,以扩大实力。纵然刘备枭雄,不甘于人后,也要赌一把,看看是否能够感化过来吗。
还一个原因就是曹操确实有点托大,虽然他认为刘备也是个英才,但假使刘备有异心,也不会折腾到哪去,毕竟刘备手中的枪杆子了了可数。加上刘备也很会玩儿,在许都每天闲暇就是拾掇拾掇菜园子,显得胸无大志,热衷农活小趣。却也麻痹了曹操几分。
入朝前,如果曹操非得心硬,寻机杀了刘备,也不是没得理由和机会,但刘备在他面前事事恭敬,曹操终是怕背了害才之嫌 ,堵了日后敛才之路。待刘备见驾,得了皇叔之号,曹操更是下不了手了。挟天子也好,奉天子也好,自身根基还未坐的实打实的牢靠,再去戕杀皇亲国叔,那只能让自己在朝内朝外,都陷于大大的被动。只有赌一把,施恩施惠,表给高官礼于殷勤。
按说刘备真一心向汉的话,位及将军,辈到皇叔,也可以了。多多辅佐曹操荡平外逆乱雄,内助朝堂权衡,发现曹操有越轨之处,也可敦促督导一下下。问题刘备打小就是个孩子王,从来不愿给人当小弟的脾性。
曹操一打盹的功夫,刘备便溜出了许都,还诓了曹操的兵,另起炉灶了。 曹操这下打他有理由了,也没有托大,打起刘备来也轻松。敢在和袁绍对峙的时候,就抽兵去剿在徐州的刘备,打的刘备丢妻弃友,狼狈不堪。后来刘备喘过点气来,又和曹操在穰山叫板,还是被曹操一通暴揍。只是曹操终究没有想到,刘备是一只打不死的小强,人家后来终于在西川成都风生水起了。
两下里汉中再战,刘备再也不是先前不经揍的刘备了。整的曹操也皱眉,无奈退兵,眼看着刘备座大,成了他人生前行的一块难搬的绊脚石。
要说曹操后悔吗?当初没早去了这块石头,肯定有悔。但他想的更烦的应该是:我对你刘备不薄哦,你小子也太不仗义了。
我是爱看古书爱侃古书的散发弄舟,欢迎同好关注交流赐教。
曹操为什么不杀刘备?
当刘备投靠曹操后,每天靠着在菜园子里面种菜,来隐藏他自己的野心并想以此欺骗曹操,而让曹操放过他的时候,殊不知曹操早已看透了刘备的本意。
于是借着青梅煮酒的时候,曹操暗中点了刘备一下: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所以并非曹操不明白刘备的野心,也不是不敢杀刘备,而是曹操惜才舍不得杀。
1.很多人认为刘备有皇叔的名号,曹操不敢杀皇室的人。刘备投奔曹操后,曹操就把刘备引荐给了汉献帝,刘备和汉献帝一见如故,两个人一拉家常发现竟然是亲戚。于是刘备就堂而皇之的成了皇叔。
于是很多人就说,因为刘备是皇叔,所以曹操不敢杀刘备。
少校想说的是请大家一定不要忘了曹操他是一位枭雄,在枭雄眼里别说是皇叔,就算是皇帝该杀他也会杀。
4岁的时候就知道让梨的孔融倒是天下名士,曹操说杀也就杀了,
天下名医华佗举世无双,曹操说杀也就杀了。
甚至是聪明绝顶的杨修,作为名门之子,家族势力庞大,曹操说杀也就杀了。
杀了这么多人,曹操还在乎再多杀一个刘备吗?所以曹操不是不敢杀。
2.刘备当时是主动来投奔曹操的,如果曹操真动手把他杀了,那就会失去全天下的人心,所以他不能杀。身为枭雄的曹操始始终知道人心的重要性。要不然他也不会将降而复叛,导致自己亲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以及大将典韦都死的张秀重新启用而不杀他。刘备也是一个道理。
战场上俘获和敌人主动来投降这是两个概念。刘备是和吕布战败后来主动投奔曹操的。如果曹操此时动手将刘备杀掉。一个趁人之危的大帽子就能扣一辈子。
人家千里迢迢的来投奔你,你却因为日后的可能存在的风险,将别人杀了,这样以后谁还会来投奔?而曹操深知这个道理。所以他不能杀刘备。
3.曹操对当时的刘备是很赞赏的,他舍不得杀。刘备是真正的白手起家。相比起曹操的家族势力。孙权的继承父兄之业,刘备是靠着十几个人7,8条枪生生打出了一片天下的。
曹操将刘备看作是对手,这本身对于刘备就是一个极大的肯定。而这样的对手只能在战阵上堂堂正正的击败,通过暗杀这种方式,曹操不屑。同时他也舍不得杀刘备。
得千军易,得一将难;得百将易,得一对手难。如果真将刘备杀了。曹操普天之下还会有对手吗?一个没有对手的高手是该多么的寂寞。
无敌是多么的寂寞……
我是少校柳下惠。
曹操为什么不杀刘备?
刘备虽然自称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却是十足的草根。刘备少孤,与母亲相依为命,靠“贩履织席”为生,就是劳苦大众中的一份子。
刘备起家,还是因为黄巾军之乱,而他真正与众诸侯有了平起平坐的地位,还是在投靠陶谦之后。曹操打徐州,刘备救援,留在了徐州。陶谦去世,刘备在糜竺、陈登、孔融等人的劝说下,接替陶谦,自任徐州牧,从此真正成为了一方诸侯。
只是,刘备在得到诸葛亮辅佐之前,的确有点惨,时时处处都在挨打。趁曹操攻打徐州陶谦之时,夺了兖州的吕布,屡被曹操所败,没有了立足之地,便投靠了刘备驻兵小沛。之后,吕布趁刘备打袁术之时,抢了下邳。吕刘的关系来了一个反转,刘备倒成了附庸,驻兵小沛。
刘备素有雄心大志,在小沛招兵买马,为吕布所恶。吕布派高顺、张辽攻打刘备。这时候,刘备打仗还真不怎么样,一触即溃,“败走归曹公”。
曹操倒是很仁义,待刘备甚厚,并表奏刘备为豫州牧,给与军粮,让刘备收散兵,重新收复、驻扎在了沛城。之后,刘备抢了吕布从河内所买的马匹。吕布就派大将高顺攻打刘备。曹操闻得消息,派夏侯惇前往救援刘备。结果,刘备、夏侯惇皆不是高顺的对手,大败。
曹操亲征吕布,用荀攸、郭嘉之计,生擒并处死了吕布、陈宫、高顺等人,收降了张辽,取了徐州。同时,曹操将刘备也带回了许都,并表奏刘备为左将军,“礼之愈重,出则同舆,坐则同席”。
从《三国志》的记载来看,曹操还是非常厚待刘备的,而且是希望刘备能够忠心为他效力的。正因为此,袁术途径徐州,准备投靠袁绍时,曹操还派刘备为主将,督朱灵、路招二将去攻打袁术。只是,让曹操没想到的是,刘备骗了他五万军马,杀了徐州守将车胄,背叛了他。
那为什么曹操不在一开始就杀了刘备呢?应该主要是以下三个原因。
一、曹操爱惜人才。
曹操爱才,这是公认的,他希望招募天下所有的贤士,有能力的人来辅佐他。而且,气度恢弘,用人不疑。这一点从曹操在征宛城时,表现的非常突出。曹操对待杀了他的长子、侄子,以及爱将典韦的张绣,就十分的宽容。之后,对待关羽,以及马腾、张鲁等人,也皆是如此。
二、曹操怕寒了天下人心。
曹操当时,虽然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是,曹操的实力还不是诸侯中最强的。特别是占据冀并青幽四州的袁绍,势力远远强于曹操。当时,对于曹操而言,越多的诸侯归附他越好。
刘备投靠曹操之初,程昱就跟曹操说:“观刘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终不为人下,不如早图之。”曹操当时的回答已经表明了心意:“方今收英雄时也,杀一人而失天下之心,不可。”曹操不肯为了杀一人而失了天下人心。
曹操当时还征询了郭嘉的意见。郭嘉同样认为刘备有“英雄志”,“后必为患”。但是,郭嘉认为刘备不可杀,否则“是以害贤为名,则智士将自疑”,“夫除一人之患,以沮四海之望”,要慎之又慎。曹操大笑赞同郭嘉所言,只是郭嘉不同意放刘备外出,将刘备软禁在许都即可。
后来,刘备要兵去打袁术之时,郭嘉和程昱同时去阻止曹操,“放备,变作矣!”。结果,刘备已去,曹操后悔也来不及了。但是不管怎么样,曹操肯定不会杀刘备。
三、刘备很会伪装。
《三国演义》中煮酒论英雄的桥段,真实发生过。
据《三国志》记载,一天曹操请刘备喝酒,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刘备正在吃呢,一听此言,“失匕箸”,筷子掉地上了。
《华阳国志》中说,当时正好雷震,刘备赶忙说:“圣人云‘迅雷风烈必变’,良有以也。”一震之下,才失了筷子。曹操竟然被刘备给糊弄了过去。这也让曹操放松了对刘备的警惕。
在当时的情况下,曹操不杀刘备的益处明显大于杀掉刘备,所以,曹操不杀刘备是对的。只是,曹操应该派人看好了刘备,给与高官厚禄,好好养着就是了。等到磨掉了刘备的雄心壮志,让刘备做人质,也许关羽、张飞还真能为曹操所用。
曹操为什么不杀刘备?
《三国志》曾记载,包括郭嘉等人在内的很多谋士,都曾建议曹操尽快把刘备给杀掉,认为刘备的存在是一个威胁。郭嘉是曹操最重要的谋士,曹操对他可以说是言听计从。他给曹操的建议,曹操显然是会认真考虑的。
(曹操)
那么,曹操有没有想过要杀掉刘备呢?
《三国演义》中曾记载了一个“煮酒论英雄”的故事。说曹操当时确实也有些怀疑刘备,于是就单独请刘备喝酒。在喝酒的过程中,就和刘备谈论天下英雄。当时曹操把天下那些如日中天的诸侯都讲了一遍,包括袁绍、刘表等很多人。但曹操认为,这些人都不值一谈。天下真正的英雄,只有他和刘备。当时刘备心里大惊,恰好天上打了一个雷,于是刘备假装吓住了,筷子掉到地上。曹操看见刘备懦弱,于是心里想,这个刘备也不过如此,因此就放弃了杀他的打算。
这段故事,《三国志》里其实也有记载:曹公从容谓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先主方食,失匕箸。
曹操为什么要说这样的话呢?是曹操真的认为,天下英雄,只有他和刘备吗?显然并不是的。如果他确实是那样认为的话,肯定就会把刘备给杀掉了。毕竟留着刘备,是一个巨大的威胁,曹操绝对不会留下这个威胁。
而曹操只是这么说,并没有杀刘备,其目的,显然与《三国演义》上讲的一样,是想试探刘备。曹操想试探刘备,就说明他并不想杀刘备。
那么,曹操为什么不立刻就把刘备给杀掉呢?我认为,曹操当时有三方面的考虑。
(刘备)
一、曹操“唯才是举”的需要。曹操在事业的初期,为了壮大自己的力量,非常重视人才的选拔,提出了“唯才是举”的口号。
曹操首先是肯定刘备是一个人才的。不过,就算刘备不是一个人才,或者说,刘备这个人才,对他没有什么用处,曹操依然不可能随便杀刘备。为什么呢?因为刘备本身并没有犯什么错。如果刘备没犯什么错,而曹操杀掉他,那就意味着曹操所谓的“唯才是举”是假的。
祢衡多次对曹操不敬,曹操对他恨之入骨。但尽管如此,曹操也没有杀他,而是把他推给了黄祖,让黄祖来杀,让黄祖当恶人。曹操之所以这样做,就是不愿意背一个杀人才的恶名
孔融对曹操也很不敬,曹操对孔融也是忍无可忍。他一直想杀孔融,但是并没有找到什么机会,所以,忍无可忍他还是忍了下来。后来直到找到了孔融说出“父母无恩”这样的话,他才以亵渎礼教为借口,杀掉孔融。让天下人都找不到话说,也很少有人认为他做得不对。毕竟礼教在那个年代是大事,倡扬礼教,就是“弘扬正能量”。
(汉献帝)
二、曹操试图把刘备当作联络他和汉献帝关系的纽带。曹操当时和汉献帝的关系是搞得非常紧张的。事实上,当时汉献帝正在紧锣密鼓地找人杀曹操。曹操其实并不愿意和汉献帝把关系搞僵,他希望汉献帝能够乖乖听他的,当一个无为君王。因为这样做,才能够很好地把大家团结起来打江山。至于最后他要取代汉献帝,那是统一天下以后的事情。现在天下还未统一,曹操当然不愿意汉献帝节外生枝。
在曹操看来,刘备是一个重要的力量。刘备号称是汉献帝的皇叔,如果他能够支持自己,那便意味着刘家皇室也在支持自己。所以笼络住刘备,对于曹操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他当然不愿意随便杀刘备。
三、曹操并没有把刘备当成多大的力量。刘备当时除了手下有关羽、张飞等人跟随以外,其实是没有什么军队的。曹操并不觉得刘备有多厉害,并没有想过,这个刘备将来有可能和他三分天下。所以,尽管郭嘉等人都极力劝说曹操,认为应该把刘备杀掉。但是,自信的曹操并没有听郭嘉的话。
这就是当时曹操没有及时杀掉刘备的原因。但是刘备明白,自己已经被曹操怀疑,那自己在曹操手下,除了向曹操表忠心外,不会有别的路可走。否则的话,只要自己稍微冒头,都可能随时被曹操杀掉。因此,刘备接下来才参与了董承、董贵人杀曹操的行动,失败后迅速逃离,从此成为了一生反对曹操的力量,直至做大与曹操三分天下。
(参考资料:《三国志》《三国演义》等)
曹操为什么不杀刘备?
我是【醉观沧海】,我来回答自己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
刘备被吕布打败时,曾投奔曹操,曹操也做了收留,我认为题主的问题可以分两个大的方面,来回答。
第一个方面:私下里杀刘备此时,曹操是着实没有想过要杀刘备的,不仅如此,还好就好肉招待着刘备一行,也算了尽了地主之谊了。我想,此时曹操没有动杀机杀刘备,原因可能有以下几方面:
【1】、远来是客,怎能杀之;
古人都是讲究礼节的,礼尚往来,远道而来的客人如果不被主人所善待,那么这个主人也将会被其他人所不耻。曹操和刘备就是这样,刘备大老远过来投奔他,曹操好吃好喝招待还怕别人说的怠慢了,哪里还敢动手杀刘备。要知道,曹操的野心可不在于一方诸侯,他想要的是整个天下,得民心者得天下,所以因为这他也不敢杀刘备。
【2】、刘备声名在外,杀了恐被天下人唾骂;
此时投奔曹操的刘备,虽然实力比不过曹操,但好歹也是汉室宗亲之后,十八路诸侯会盟时也是漏过脸 的,在江湖上也是有名声的,他去投奔曹操的事情,世人也都是知晓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曹操把刘备私下杀了,那么世人都会唾骂曹操心胸狭隘,容不得人,曹操得不偿失,所以,他不会杀刘备,至少不会在此时自己的地盘杀刘备。
3、曹操要树立“招贤纳士”的形象,此时好生招待刘备就是打了一次免费的广告;
曹操之所以厉害,除了他自己的文治武功之外,“招贤纳士”、“知人善用”也是他成功的一大法宝。在三国中,曹操手下的谋臣武将,很多都是千里迢迢去投奔他的,最后都成为了他的得力助手。而此时,如果曹操杀了投奔他的刘备,那么原本还在观望要不要投奔他的有才能的人,就被吓住。
4、此时的刘备,与曹操根本不在一个量级,曹操未放在眼里;
此时投奔曹操的刘备,要兵没兵,要粮没粮,唯一有点是有两个结拜兄弟可担大将。所以,此时的曹操是根本就没把刘备放在眼里的,他和刘备“煮酒论英雄时”时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更多的是想通过太高刘备,来进一步地抬高自己的地位。毕竟,刘备是汉室宗亲之后,在社会上的名气还是很大的。
第二个方面:明面上攻打刘备等到刘备随着到处奔波,屡败屡战之后,他的实力逐步扩大,也渐渐地被曹操视为了重要威胁之一。此时的曹操,是对刘备动了杀心的,只不过此时杀刘备,是明面上的率兵攻打,属于明枪,在那个动乱的年代,群雄纷争,相互攻伐不断,在这种情况下哪怕最后打败刘备,杀了刘备,天下人也是都可以理解的。
本回答总结:
所以,在刘备投奔兵败投奔曹操时,好歹作为一方诸侯,曹操于情于理,也不能在自己的地方私下里杀了刘备。因为那样的话,自己好不容易树立的“招贤纳士”的形象也会被毁,哪里还有人敢投奔自己。在加上当时的刘备实力还很微弱,对强大的曹操集团构不成威胁,所以当时的曹操没有对刘备起杀心。
而之后,等刘备强大后,曹操数次率兵攻打刘备,这也是去杀刘备,不过这样的“杀”在情理上是站得住脚的,也是被世人所理解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