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飞一人守当阳桥,曹操大将为何无人敢应战?

大家好!我是曹纯,我刚刚率领我的虎豹骑击败了刘备。现在,我前面站着一个黑大汉,他横刀立马,说自己是张飞,问我了谁敢上去决一死战?

张飞当阳一喝,威风无比,佩服!但虎豹骑只是不想与敌军断后部队纠缠,那是敌人希望发生的事情。

兄弟们看着我,问我要不要一起过桥作了他?我没有吭声。说实话,对前面那个黑大汉,我没太搭理。什么张飞李飞的?如果我们决定过桥的话,一群人放一堆箭就能轰走他了,我是军事主官,那不该是我考虑的问题。

我们的任务是快速进占江陵!如果对面是刘备的话,我们会花点时间去干一票!我们最忌讳的,就是被小鼓敌人死缠烂打拖在这里!

桥对面有两处树林,树林中疑似有不明数量的兵马出没。

敌前过桥,兵家所忌,不利于进攻方。何况对面是怀必死之心的对象。

从对面这个黑大汉的表情看,这股敌军应该都是亡命死士,如果我们敌前过河,他们决死攻击我们,这是毫无疑问的!

这条桥并不宽,我军每次能通过的军马很少,这会给很多时间给对方攻击我们。渡桥进攻,历来对进攻方极为不利!

我军是要下决心在这花时间在这不利地形中和一股断后之敌打上一阵,还是换一地过河呢?

我决定,换一处过河!军队暂退。

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虎豹骑岂受一桥所制约。

后来,我完成了抢先入江陵的任务,让虎豹骑成了古代战争的奇迹!

可是,我也想不到,我因为那次退军,成了人们心中的笑话😓

管他呢,反正我并不在意他们的评价。一个张飞喝退百万大军,那五虎上将合体,都不能一统天下,他们表面黑的是我,其实是在高端黑刘玄德吧!

张飞一人守当阳桥,曹操大将为何无人敢应战?

道理很简单,当时说明曹军将士怯战心理重,因为刚刚被常山赵子龙如砍瓜切菜般地杀了个七进七出,尸横遍野,一个个早巳无心恋战。是在曹操的驱赶下不得已才来到了当阳桥头。

当他们发现守桥者是张飞时,都知道张飞勇猛,就更没有底气上前挑战送死了。因为当年关羽曾当着曹操的面,吹嘘过他三弟本事如何了得,在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而曹操也曾吩咐过身边的将领,日后若遇到张飞时要格外小心。

又加之其时,张飞身后尘土飞扬,似有千军万马。因此,曹军将士一个个畏首畏尾,不敢上前。

冷兵器时代作战,一般是将在前兵在后近身肉博。此刻将熊熊一个,兵熊熊一窝,大家都被张飞的气势所压倒了。

张飞一人守当阳桥,曹操大将为何无人敢应战?

这一来,是由于张飞确实勇猛;二来,是怕中了埋伏。我觉得怕中埋伏是主要原因,说曹军是被张飞喝退的有点借题发挥,也有点夸张。作者无非是想借此说明张飞无比勇猛、剽悍。

张飞一人守当阳桥,曹操大将为何无人敢应战?

当初关羽在曹营享受汉寿亭侯待遇时,一帮将领都是羡慕嫉妒恨,曹操上马金,下马银,早送赤兔马,晚赠曹美人,众人都暗暗不平,哪有阶下囚被奉成贵宾?

更有一次大宴,关羽当着众将领,对曹操说:"吾弟张翼德,猛如虎豹,比我还烈性。多次和吕布打成百合,不分上下。在百万军中取上将头颅如囊中探物"。

这时,夏侯惇悄悄对曹操说"大哥,小婴子就是被他抢了亲。"

曹操惊了一下,喃喃自语:"啊,外甥女婿。小婴子怎么成了莾张飞老婆。"

曹操惊呆中,自己也不知什么随口讲了一句:"莾张飞,大家以后绕道走。"

魏公的话就是圣旨,关羽是曹操爱将,张飞是曹操外甥女婿,刘备更是曹操当年青梅煮酒论英雄的人,看来以后见了绕道走不会错。

众将领心中都会小九九,不要说绕着走,就是见了莾张飞也不好打啊,连吕布一百合都能扛得住,其他人还不是小菜一碟?

这样到了长坡桥,张飞令二百骑在树林中往返冲刺,形成风烟滚滚。自己单枪匹马站头桥头。暴喝三声,声如铜钟,骇人惊闻。

曹操身边夏侯杰突然被暴喝声惊到,几乎落下马来。一众将领未战先怯:还不绕道走啊。曹操竟也随大家转身就逃。

一时张飞见了也大吃一惊,众人为何见他如遇野兽猛虎。回去告诉了大家,关羽若有沉思地点了点头。

只有张飞老婆轻声地说:"谢谢爷叔一家们"。

张飞一人守当阳桥,曹操大将为何无人敢应战?

猛张飞粗中有细,为迷惑敌军,虚张声势,将树枝绑在众战马尾巴,让马驰骋扬起大量飞尘,然后他再横矛立马当阳桥头,大喝一声(水倒流),敌军见这阵势,怕张飞有重兵设伏,而心惊胆颤,不敢妄动!

张飞一人守当阳桥,曹操大将为何无人敢应战?

张飞单骑退曹兵,看似是小说中虚构的剧情,但其实包含着三个知识点,这三个知识点分别属于文学范畴、物理学范畴、心理学范畴,下面逻辑文史姨就分别拿着三个知识点来整体剖析下整个当阳桥事件。

先简单说下小说里这段剧情的背景。刘备新野大逃亡,百姓视皇叔为救世主愿意跟着他一起走,这走着走着刘备的俩夫人和宝贝儿子就都丢了,赵云在长坂坡大展神威救出阿斗。等跑到当阳桥(也叫长板桥)时张飞正好在接应,所以赵云先退,张飞与曹军各站一边开始对峙。由于当时张飞也没有多少兵马,就让仅有的士兵们在桥东树林里“折腾”,想给曹军创造一种树林里有伏兵的感觉。

当曹操率领着成千上万的兵马来到了桥边时,事情的发展也不出读者所料,曹操真以为林子里有伏兵,所以不敢轻易过桥。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你是曹操,看到敌方大将独自站在桥边,你又不想贸然进军,你会采取什么措施呢?我想在没有热兵器的三国时期,最佳的方法就是命士兵万箭齐发,把敌方大将射程筛子吧。

但是,曹操就是不放箭,你能怎么的?

我们真的不愿意相信曹操当时没有带弓箭手或马弓手,高手云集的曹军中也不可能没有哪个将军不会弯弓搭箭的。有人觉得曹操不放箭是因为爱才?拜托,刚刚在长坂坡曹操看到赵云就下令不许放冷箭要活捉他,结果自己的五十余名将领被砍死,这样的错误曹操不可能再犯了,而这也说明曹操确实带了不少弓箭手。

所以这就是逻辑文史姨所要讲的文学范畴内的东西。因为《三国演义》多少是跟着三国历史线路走的,张飞没死在当阳桥,罗贯中自然会用一些不符合常理的描写来为其“加光”。而小说中曹操又多疑,张飞仅仅用几个起兵就能让曹操大惊,这一切都是文学艺术创作手法罢了。所以曹操不会放箭,不会过桥,更不会轻易的撤退。

第二,逻辑文史姨要讲讲物理方面的问题,个人觉得这个才是曹操不敢过当阳桥的最直接原因。

我们来看一下当时桥两边的对峙情况,聊文字过于苍白,咱们直接看图。

通过我高超的画功,我们可以清楚的发现,曹军想要过河,最近的道路只有当阳桥。有人会说那曹军万马奔腾一鼓作气冲过去不就完事了。但是,我们要考虑到一个很重要的物理名词,就是“共振”,共振的危害大家或许平时感觉不到,但当大军过桥时,如果大军行进的频率正好与大桥的固有频率一致,就会使桥的振动加强,当它的振幅超过桥梁的抗压力时,桥就会断裂,这样一来,曹军的兵马,就纷纷落水了。

更何况,当阳桥建成的日子也很长,曹军的骑兵一身铠甲,马匹也很精壮,您觉着脆弱的当阳桥上能放下多少曹兵呢?所以要想过桥,曹军不能图快,要力求小心谨慎,除非你的战马都有的卢的那种弹跳力,如果没有的话,就老老实实慢慢走吧。

这就是逻辑文史姨想要表达的物理学范畴的说法。

最后我们说说心理学范畴。撇开种种因素,曹营将领不敢过桥还存在三个心理恐惧点。首先,张飞嗓门很大,这种噪音足以打乱曹操的思绪,或许曹操在河边正准备搭箭射张飞,但张飞的一声怒吼直接干扰了曹操的思路。而曹军将士们也已征战多日疲态尽显,这个时候听到张飞这一声怒吼,除了提神之外,更多的还是一种惊吓。

第二,曹操曾听关羽讲起过张飞,说张飞在万军中取敌将首级比吃肉还容易,曹操今天有幸见识到了这位黑脸将军的气场。但你知道就知道吧,你还把张飞万人敌的传说告诉了曹军将士,这就让曹军将士首先在心理层面有一些害怕式的谨慎,于是更不敢轻易出动了。

张飞见曹操和他人一直窃窃私语,赶忙又大吼了一声,说你们到底打不打。您别说,这一嗓子喊出去,曹操身边的夏侯杰直接猝死摔下了马。曹军见状大乱,赶忙四处逃窜,张飞连忙拆了桥,继续保护刘备去了。

张飞到不会什么狮吼功,但夏侯杰之死确实与他有关。我们知道夏侯杰是被张飞的“噪音”吓死的,夏侯杰年龄不大,但压力应该不小,身为曹氏宗亲,曹操打仗把他带在身旁我们也能看出曹操想培养他,可夏侯杰的表现恐怕并没有让曹操很满意,这样一来急于表现自己的他神经一直处于高度紧绷的状态,就是因此,他遭到张飞过度异常的刺激下,很容易诱发恶性心率失常,心血管爆裂导致心跳骤停,继而猝死。夏侯杰这一死,对曹军士气的打击是可想而知的,有同样胆小的士兵或许会认为,如果不逃命,这黑脸燕人怕是要吃了我啊。

最后小小的总结一下,张飞的当阳大秀,就是靠这三个领域的客观条件共同创造的结果。等到曹操跑了一半时张辽说咱们可能中计了,于是大军回头继续追,追至岸边发现桥已被拆了,所以曹操命人搭浮桥继续追刘备,还真的追上了。我们发现浮桥虽然材质很软,但抗震性要比竹桥好的多,所以曹军的骑兵能够迅速通过,这其实也是个物理学范畴的事情了。

文/逻辑文史游

所以,都怪罗贯中…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