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大将夏侯惇为何不惧关羽和吕布?

这个现象正说明了,为何能力并不数一数二的夏侯惇,始终能在曹操心目中占据独一无二地位。绝不仅仅只是因为亲戚关系而已!

事实上,除了曹操和司马懿这种大boss,演义对曹军众将绝大多数人物的性格并未作大修改。因此,今天聊的事是演义中的,但反映的夏侯惇性格,却是基本符合历史记载的。

演义中夏侯惇实际武力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街机游戏《三国志》的影响(让游戏中,夏侯惇作为该游戏中第二关的boss,确实不难打),很多朋友低估了夏侯惇的武艺。

风靡全球的街机游戏中,夏侯惇只是第二关boss,或许这让人们低估了他的实力吧。

让我们看看演义中夏侯惇的武艺表现。

他单挑吕布帐下猛将高顺,三十余合击败高顺。随后,又在被射一只眼时,大呼“父精母血,岂可弃之”,秒杀曹性。

由此可见,他的武艺,高于高顺。至少是弱一流水平。

演义中,夏侯惇能击败高顺,武力设定可不低

干什么事情,光靠性格是不够的,还得有实力基础。夏侯惇弱一流以上的武力,是他敢屡屡对高手“拔刀相向”的实力基础。

战华雄、颜良时的怂,是一种理智

虎牢关前,不管是面对嚣张的华雄,还是神勇的吕布,夏侯惇,以及诸曹夏侯们都怂在后面不出头。

不管是面对华雄还是其他对手,夏侯惇一般不轻易出风头

白马黄河边,面对来势汹汹的颜良文丑。夏侯惇们也都怂在后面。

为何?

从对手与其他人的交手中,他们看到了对手的实力。冒失上去,勇则勇矣,但如不能解决问题,徒添麻烦,勇有用吗?

对吕布、关羽的拔刀相向,是冒失,也是责任

在演义中,曹军独自讨伐董卓,遇到董卓大军的伏击。面对危局,曹军众将与董卓军将领捉对厮杀。

作为曹军手下头号大将,当仁不让地选择了单挑吕布。

这些人,都是在虎牢关前看过吕布表演的人,对吕布的实力,心里没数吗?当然有数!可是,面对谁都打不过的怪物,作为头号大将的夏侯惇硬着头皮上,不正是责无旁贷吗?

同样的,在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后,夏侯惇追来找关羽决斗,难道只是因为私仇吗?

也许有这个因素吧,但是,我相信,仅仅为了报私仇,不至于自己跑来送死。毕竟,关羽斩颜良诛文丑的神迹他是很清楚的,双方实力的差距他不是不知道。

一旦牵涉到责任,哪怕对手是巅峰关羽,打不过也要打!

可是,他依然来了。因为,关羽虽然得到丞相放行的许可,却沿途斩杀曹军将领,这个“犯罪”,必须得到处理。(史书记载夏侯惇在后方执法严谨)

名将的品格

说实话,不管是演义中,还是正史中,夏侯惇的能力都不算顶尖的。即使放在诸曹夏侯中,他也许也不算数一数二。“虎步关右”的夏侯渊和曹仁都比他能打,就算是曹休这样的后起之秀,也能力杰出。

在一个健康的组织中,如果一个人能长期身居高位,即使表面看起来能力平平,内里,他也必有过人之处。

可是,夏侯惇之所以能牢牢占据曹军首席大将位置,在于他的名将品格。

除了武力,还说两点:1、他尊重文化人,经常请拜师讨教文学上的事情;2、常年身居高位的他,家中很穷。

在外征战时,没事不惹事出风头,来事不怕是扛责任。

在内管理时,有勇而不恃勇,居高位而不谋一己之私。

名将之风,我服夏侯惇。

曹操大将夏侯惇为何不惧关羽和吕布?

夏候至所以不怕关,吕,背后有贯中大师给他的胆识。如果不是这个后台老扳给他撑腰,打气,他连一般的军士也打不过😁

曹操大将夏侯惇为何不惧关羽和吕布?

这个问题有错误啊,夏侯惇见了吕布就跑,怎么说不怕,至于关羽,那一是仗着自己人多,二是知道自己是曹操的亲戚加心腹,关羽不会下死手而已。

夏侯惇第一次战吕布是在十八路诸侯讨董卓,董卓迁都长安曹操追杀到荥阳之时,结果两个人战了时间不长,夏侯惇就打不过抵敌吕布,败退回来,明显夏侯惇武艺比吕布要差一大截。

估计这一战给他留下了很大的心理阴影,所以在濮阳时他正和张辽打的时候以瞥到吕布冲上来,立刻调头就跑,可见他已经怕了吕布。

夏侯惇和关羽单挑也是两次,第一次是下邳之战,夏侯惇前去诱敌,和关羽打了十几个回合以后诈败而走,两个人且战且走,关羽一直追了20多里地。从后来关羽击败许褚、徐晃联手来看,夏侯惇不是关羽的对手,但是关羽短时间内也没法杀死他。

关羽千里走单骑的时候,因为杀了奉夏侯惇之命守黄河渡口的秦琪,而秦琪是蔡阳的外甥,蔡阳曾经托付过夏侯惇照顾,所以夏侯惇带了三百人马前来兴师问罪。两个人刚打了不到十个回合,就被曹操派来的人叫停,最后张辽赶来劝走了夏侯惇。

夏侯惇敢拦截关羽,是做好了充分准备的,他遇到关羽以后第一句话就是说要捉关羽去见曹操发落,看着冠冕堂皇,其实就是知道曹操待关羽甚厚,关羽又好面子,所以用言语提醒对方一下。关羽虽然过五关斩六将,但是那都是无名小将,而夏侯惇不仅是曹操心腹,还是夏侯一族的人,关羽看着曹操的面子,自然下手也要留点分寸。

虽然如此,第一次交手以后夏侯惇还是明显感到了压力,立刻指挥手下的军士将关羽围住,这明显是打算围殴了,说明他其实还是怕了关羽。不过好在张辽赶来劝停,蔡阳那里夏侯惇已经可以有个交代,所以马上就撤兵走人。

曹操大将夏侯惇为何不惧关羽和吕布?

从曹操创业开始,夏侯惇就跟随曹操,从董卓迁都,曹操追赶,吕布拦住曹操,挺戟剌曹操,夏侯惇一马当先,挺枪而出大战吕布......曹操被徐荣伏击,差奌丧命,50OO人马被打散殆尽。

在这种生死攸关的紧急关头,夏候惇和曹操创立了一支属于自己的军队,夏侯惇从此成为了大将军(也就是曹操的总司令)。

正是夏侯惇的忠诚和生死与共的精神,博得了曹操的完全信任和敬重。

夏侯惇对曹操忠心不二。不愿权贵,甘愿辅佐。两袖清风,谦虚谨慎,从不居功自傲。

夏侯埻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面对高自己一筹的吕布,关羽从不放在心上,愿以死相搏。有了这种大无畏的精神,有了这种大将坚强风度还有什么可怕的吗?

关羽过五关,斩杀关卡将官,夏侯惇拦住不肯放行,扬言要生擒关羽。常言说:软的怕硬的,硬的怕横的,横的还怕不要命的。关羽显得怯战。关羽不横吗?怯就怯在夏侯惇的这种不惜命的性情上。要不是张辽手持丞相公文,夏侯惇不和你关:羽拼个鱼死网破才怪哩

夏侯惇要挟为人质被俘也不曾畏惧吕布。

夏侯埻奉命援救刘备,与吕布部将高顺相遇,五十回合,高顺抵敌不住,败阵而逃,夏侯埻紧追于敌阵,高顺手下偏将曹性看夏侯渐渐距近,拈弓一箭,正中夏侯左目。夏侯一声大叫,即用手拔箭而呼:"父精母血,不可弃也!"于是放入口中而食了。挺枪追杀曹性,措手不及,被夏侯惇搠面门而死。

夏侯惇的这种坚强意志,使敌军闻之丧胆,使所部将士为之动容。要比关羽刮骨疗伤强上十倍,三军有如此勇猛不惧死的将帅,岂能惧那号称第一猛将的吕布,更不用说关羽了!

曹操大将夏侯惇为何不惧关羽和吕布?


夏侯惇,字元让。三国时期曹魏势力的名将,其早年间就跟随曹操征讨四方。立下了赫赫战功,可以说是魏国的开国功臣之一。被流矢射中眼睛,留下了拔箭啖睛的传说,可以说是千古留名,而与此同时他也是曹魏势力的重要的将领之一。也在三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本文重点分析夏侯惇这个人,他为什么不畏惧吕布和关羽。第一,夏侯惇武艺高强,可以称之为当世猛将。第二,夏侯惇文武双全,可以说能文能武。最后再来分析夏侯惇的性格。

首先分析夏侯惇的武力水平,在三国当中,夏侯惇可以说是曹魏的重要将领,一身武力很是强大。

我们就拿他和吕布关羽之间进行一下比较,好以此有一个较为直观的印象,从而了解他的武力水平。

据《三国演义》描述:

夏侯惇挺枪跃马,直取吕布。战不数合,李傕引一军,从左边杀来,操急令夏侯渊迎敌。

要知道当时吕布可是天下第一名将,夏侯惇单单依靠其勇武,就能与吕布鏖战数个回合。要知道能够跟吕布单挑而撑下来几个回合的,最起码都是当事一流的猛将,这其中张飞能打五十回合,许诸能打二十回合。而夏侯惇也可以与其交锋,可以看出其武力在当时来看最起码能够得到一流。

除此之外,夏侯惇大战关羽也是往往被我们所忽视的。据《三国演义》描述:

拍马持刀,直取夏侯惇。惇挺枪来迎。两马相交,战不十合,忽又一骑飞至,大叫:“二将军少歇!

当时夏侯惇与关羽也可以说是大战一番。由演义来分析,关羽其实最厉害的是前三刀,死在这三刀之下的武将包括了颜良文丑,还有西凉华雄等武将,要知道这些人和关羽交手只不过三合就死于马下,而夏侯惇在受到了中途阻止的情况下。可以和关羽交锋黍十回合而不落下风,由此也可以看出其武力值最起码是三国一流起步。也就难怪他不怂关羽和吕布了,毕竟有着这样的武力,在三国当中足以自傲了。

其次分析夏侯惇的治军能力不输关羽、吕布。

在演义当中,夏侯惇可以说是曹魏势力当中少有的帅才,武能上马单挑,文能治理一方的人。

在真实的三国历史当中,夏侯惇可以说是曹操的救灾将军。每当何处发生了自然灾害,曹操总是派遣夏侯惇去处理。他依靠着其两袖清风的清廉和高效的处理能力了,从而得到了当地百姓的一致称赞,可以说是能文能武最好的代表。

而最能够与他相提并论的就是蜀汉的魏延了,魏延为刘备治理蜀汉十余年平安无事,而夏侯惇为曹操四处救火,也能看出其政治才华。二者由此来看都可以说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了。

最后说一说夏侯惇的性格,其一是悍勇,其二是忠诚,可以说他是天不怕地不怕。

这两个性格可以说贯穿了他的一生,也为其最后的结局奠定了基础。

夏侯惇的悍勇相信大家都有所耳闻,据《三国演义》描述:

夏侯惇将近,性一箭正中惇左目。惇拔箭,带出眼睛。惇大呼曰:“父精母血,不可弃之!于口内啖之”

夏侯惇被曹性射中眼睛,按理来说当时已经疼痛难忍。可这是夏侯惇却拔出箭支,吃掉了自己的眼睛。由此足矣见出其悍勇的性格,毕竟这件事情使得他千古留名,忍受痛苦吃了自己的眼睛。由此可以看出其悍勇的性格。

除此之外,夏侯惇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质,那就是忠诚。他的忠诚并非是想荀彧一样的对汉室的忠诚,而是对曹操个人的忠诚。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他对于曹操有着极强的个人崇拜。

据《三国演义》描述:当时曹操给夏侯惇汉室的官职,以表明其与曹操同等地位。可夏侯惇不依,非要曹操授予他魏王旗下的官职,最后曹操执拗不过,只能授予他魏王这边的官职。从此一件小事,可以看出其忠诚的本质。

而夏侯惇最后的结局也让人感叹,在曹操逝世三个月后,这位忠心耿耿的曹魏老将也随之而去。当时曹魏的皇帝,曹操的儿子曹丕亲自着素缟为他守灵。作为臣子,能够达到如此地步,让当朝天子为其守灵,由此可以看出其在曹魏势力当中的重要地位了。而这一切毫无疑问都与他的性格有着很大的联系。

那么关于夏侯惇你又怎么看呢?

欢迎关注,讲述三国故事,了解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曹操大将夏侯惇为何不惧关羽和吕布?

天外有天,人上有人,强中自有强中手,一物降一物。写出来的英雄,也有写出来的孬种。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