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德国在战略上是很好的,为什么最后会失败?是哪里出了问题?

回顾二战中的德国,决策有好有坏,不必过于纠结。

最终失败,还在于两个很少未被人提及的原因。

成王败寇,人们在回顾历史时,也常先入为主的“结果导向”,仿佛胜者全是英明决策,败者尽是脑残之举。

这种对待历史的态度,结果难免最后会陷入到“得道多助”这种近乎宿命论一般的,高屋建瓴却无太大实操意义的迷茫中。

回顾二战中,德国最终失败的原因,很多专业人士提出了专业看法。

我想补充几点我的不成熟看法,还望各位批评。

世界霸主可以有,但欧洲霸主不可以有

纵观世界历史,自大航海时代之后,西葡、一英吉利,以至于今天的美利坚,世界霸主代代有人。

大航海时代后,欧陆再无霸主

可是,大航海时代之前,欧洲尤有罗马、法兰克这样的霸主,但自大航海时代以来,欧洲再没出过长期霸主了,不论是名字能把人吓死的神圣罗马帝国,还是古斯塔夫、路易十四这样的盖世雄主,抑或拿破仑、希特勒这样的一世枭雄。

原因大致有2。

1、大航海时代之后,世界霸主必然是海洋国家,凭借强大海军,足以自保。

称雄欧陆者既难征服英国,又必须保持强大常备军力,为此与东边俄国的冲突在所难免。这样,拿破仑、希特勒都无法避免两头为敌,挑战极限。

拿破仑、希特勒与俄开战,并非“头脑发热”,只是情势所迫而已

2、欧洲是全球最早兴起民族自觉的区域。

即使是法国的阿尔萨斯、洛林这种德语区的人民,在割给德国时,都悲痛不已。

因此,任何强权,在该区域都会遭到最强的抵抗。

低估美国的创新力

二战中,无论是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还是钢铁洪流的苏德战争,美国物资的支援,都至关重要。

但是,美国当时早已经是世界最大经济体,而德国的潜艇敢打击美国商船(一战没有珍珠港事件,美国就因德国“无限极潜艇战”参战的),日本的航母敢奇袭珍珠港。

仅仅只是用“法西斯昏了头”来解读是说不通的。

一个是从一战败局中走出的欧洲新霸,一个是欺凌我中华五十年的蕞尔小国。

你说他们没有基本战略力,随便找死,那是开玩笑。

无论德日,对美国军力、经济力都有认识,但他们低估了美国国力最强大的环节。

泰勒生产法对美国工厂生产效率提升的作用不亚于一次工业革命

举个例子:德国在决心潜艇封锁英国,不惜打击美国船时,做过一个评估。以美国的生产能力,短期内是无法做出足够反潜器材的。可是,美国一个月就生产出“过剩”的反潜器材,还装备了英海军!

为何?

美国当时,正在全国广泛学习“泰勒生产法”。该法使美国的生产效率大幅提升(战后日本工业的爆发,也得益于认真学习、推广该法)。

因此,美国不但可快速装备军队,还可以生产足量的军用、民用物资支持盟军各战场!

德日当时完全无法估计这一情绪。

因为,这是人类历史上少有的,在没有重大科技创新的情况下,生产效率出现了爆炸性提升。

二战中,德国在战略上是很好的,为什么最后会失败?是哪里出了问题?

二战中德国为什么失败,其战术战役中的失误很多网友已经总结过了,这里不再赘述。我只想说,德国同日本皆属法西斯同一战壕,皆属于不得人心、伤心欲狂的反人类非正义战争,失败是注定的事,早晚快慢而已。 谢邀,答毕。

二战中,德国在战略上是很好的,为什么最后会失败?是哪里出了问题?

德国二战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二战时期德国战败的原因,希特勒在二战初期用闪电战已经征服了欧洲得到了巨大利益,希特勒长期用速战速决的战略,造成德军比较善长闪电战,但是德军打消耗战没有诚意和耐心是不行的。

好比如在英国不列颠空战,明知道每次都空战之中有蹊跷,但是德军搞情报部门就是盲头苍蝇,对英军知道的甚少,相反英军对德军研究比较深入,英军的雷达先进而且研制更新得很快。英军很快将德军的闪电战变成消耗战,另德军陷入进退二难的地步。

北非战场的意大利盟军,在阻挡不住的盟军的情况下,墨索里尼向希特勒求援,希特勒不应该答应其出兵,造成将德军兵力分散。

苏联战场上,德军分三路是个错误的战术,假如将兵力收紧用回一个拳头或二拳头是否会有力。

德军因为基辅围城战而打了大胜仗,这场大战胜利就是给德军上蒙眼药,看到胜利看不到失败。

基辅战役后,希特勒将全能军事天才的伦德施泰特的南部集团军群拆散,而且将其派到执行的不重要的战役。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复制基辅战役的打法,当时的德军不会转换思路,起初德军包围战变成被敌人包围战,这战是纳粹成败很重要,也是这次战役苏军开始将握德军的作战规律,德军战术由头到尾没有改变过,希特勒整天沉迷在打胜仗的喜悦中,由于战线长,加强补给的同时德军没有切断苏军补给线。

列宁格勒战役,这场战斗持续三年,德军还是用围困战术,在合围的同时没有对内围进行穿插分割消灭,时间越长对本土的苏军越有利,水道成为苏军唯一的和外界沟通重渠道,德军没有彻底合围,同时把自拖死。

后面的库尔斯克战役、明斯克战役和其他大小战役都是接近尾声,希特勒犯的大忌是英国的残局还没有收拾,就开始扩展新的苏联战场,这是兵家的大忌,阵线又长又臭,几百万军队补给成问题,难道希特勒天天叫部下吃雪充饥,对希特勒最大危害是日本盟友将美国拖入二战其中。

希特勒从横扫欧洲到战败,从来没有调整自己的战思维,一直都沿用老的战术,没有站在敌人的立场思考问题,也没有计较对方是否破解自己的战法,喜欢下属报喜不报忧,情报工作做到极差,没有彻底对丘吉尔、斯大林和朱可夫这些决定成败的强人,做深入研究。

希特勒已对外战争的同时还追杀犹太人,浪费人力物力,搞到自己研究的项目因人才缺失,这是追杀犹太人造成的。

二战中,德国在战略上是很好的,为什么最后会失败?是哪里出了问题?

二战德国战败的原因,我们必须要从整体上看这个问题,而不能像标题党一样过度夸大某种东西,比如“因为他这一个动作,改变了战争”、“如果这场战役胜利,德国会赢得战争”、“这种武器没有大量投入战场,致使德国战败”。一场侵略战争的失败,多半是从战争伊始就注定了成败,而不会因为一个人、一种武器、甚至是一个决定、一场战役就扭转大趋势了。

德国侵略欧洲各国,很多国家已经投降或者被占领了,但是这不代表战争就结束了,而即便德国占领莫斯科也不代表苏联战败了。一个被侵略者铁蹄践踏的国家,不是丢了城市就不会反抗了,那些被冲散了的军队,和很多民众也会拿起枪作战,一城一池的得失算不得什么。

德国本身就是个不大的国家,无论是人口还是资源方面,德国的占领区是自己国土面积的数倍之多,到处都有战火,到处都有不明来历的游击队对德军进行袭击。当一个国家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即便是你再强也终有被拖垮的那一天。

就拿阿富汗来说,不止一次被侵略,但是却被称为“帝国坟墓”,侵略者在这待几年就要作战几年,大量的人员和物资损失再大的国家也受不了。反抗的国家的斗志会非常高,全民皆兵地对敌,但是侵略者却不可能把所有国民都拉到对方的国土上作战。老人孩子生产弹药,年轻人拿起枪作战,这种场面只有在反抗的国家中看到。

德国占领的面积越大,就越需要消耗,至于很多人讨论的美国参不参战影不影响战争结局,意义就不大了,德国被拖垮也是时间问题。

二战中,德国在战略上是很好的,为什么最后会失败?是哪里出了问题?

德国失败是必然的,你打游戏选3个残酷的敌人,你也扛不住。

德国人所面对的对手,没有一个是弱鸡。

苏联二战人口达1.8亿,工业能力在当时也属于顶级,战斗民族无所畏惧,红军战士比纳粹思想武装的党卫军还莽。

英国是老牌工业国家,战争爆发时拥有最强大的海军、最广阔的殖民地和自治领,破船也有三分钉。

美国是孤悬海外的新一等强国,工业能力被战争需求点燃后变得极为凶残,靠装备和资源都能淹没对手,德国却连进攻美国本土都做不到。

就连法国也不是省油的灯,别看本土屈服了,刚果殖民地马上竖起一面“自由法国”大旗,自由法军到处打顺风仗,闹得是一天比一天凶。

德国这边全是猪队友,没有一个省心的。

意大利根本就是卧底,从北非到巴尔干,拖德国人下水无与伦比。从莫斯科到突尼斯,坑德国人也是没商量。最后屁股一拍变盟军了。

日本严格来说还是起了很大作用的,至少他们拖住了美国大部分实力,还拿下了东南亚的殖民地,把英国压在印缅一线。

但美国毕竟是日本人撩进战团的,他们也未能在关键时刻与德国夹击苏联——1941年12月5日莫斯科保卫战大反攻,南云忠一的航母舰队已经快到夏威夷珍珠港了。

剩下的那些仆从国也都不靠谱,大部分在苏联攻过来以后,都随即变成了苏联的仆从国和大军。

芬兰朋友更搞笑,人家本就是借势收好处的,借着德军打完苏军以后,见好就收再不掺和了,用德国跟用卫生纸差不多

实际上,德国在纯粹的武力值上也并不算很强。

德国强大的地方在于纳粹党的操纵,他们确实让一个国家变成了高效的、意志坚韧的军国主义机器。

德国军队可以在武器装备、人员数量、科学技术并不比对方先进多少的情况下,打出许许多多的胜仗。

甚至我们还可以说,德军从未在装备上真正获得过什么真正大的优势,这是很令人佩服的地方。

德国的海军是渣,只能靠潜艇偷鸡摸狗。

稍微像点样的俾斯麦和沙恩霍斯特出门帅不过三秒就被胖揍。

过了1943年,连潜艇都讨不到好了,满海面都是英美的驱逐舰和护航航母。

德国的陆军挺猛,但他们拿的是栓动式步枪和通用机枪,部队号称机械化却仍有大量骡马畜力。

法兰西战役时,德军的坦克比法国脆。巴巴罗萨时,遇到一台KV德军都能被堵口子。

2号、3号、4号,没有一型坦克能在苏联坦克面前讨到好处,甚至一开始的主力只有3号坦克。

后来的虎式、豹式、虎2倒也挺牛,但或多或少存在机械问题,很难支撑德军发动苏联坦克洪流那样的突击战,只是防御战的利器,产量还提不上去,巨难维护。

德国的空军也挺猛,堪称王牌大本营,还拥有许多先进的黑科技。

但这些Ace的背后全是一把辛酸泪——几乎全年无休,四处加班灭火,战绩是噌噌地蹿,可命也丢的快。

苏联空军上将弗拉基米尔·拉夫里年科,当年空战杀红了眼,击坠德机后还要下去把人抓到掐死才算数。

后来德国空军干嘛要出那么多黑科技?都是给逼的!瘸腿的德军没有靠谱的大型轰炸机,却要不断地拦截美军铺天盖地的轰炸机。突不破盟军的防空网,只能找机会捡漏。

战争打到最后几天,苏联王牌飞行员在阔日杜布在德国上空到处遛弯,一架德国战机都找不到,结果与同样找德国人的美军战机干了一架。

整个战争期间,德军战机的性能也没能与对手拉开距离,苏盟军同时期诞生了大量新锐战机,美军的P51、P47,英军的喷火,苏军的拉-7,性能就没比德国差,数量还管够。

战略上,德军后勤乏力,战线却拉得老长,还要东西线+非洲同时开火。

他们在东线挨坦克和火箭炮的毒打,在西线挨军舰和飞机的滥炸。

1942年以后,德军基本上已经陷入了战略颓势,完全是在以步步阻击的方式,将39年到41年吃下的东西一口口吐出来。

几支精锐装甲部队被两面调运,拖得疲惫不堪;

航空部队四处转场子,越打数量越少。开头不列颠空战是踩着英国炸,没多久就与英国互炸,再往后是被英国按着头炸。

德国人悲愤啊,很悲愤,只能搞出V-1、V-2飞弹轰炸英国。

这东西效率低成本高还炸得贼歪,可德国只有这一个办法不让自己单方面地挨英国炸。

海军别提了,雷德尔跟着水面舰队一起垮台,邓尼茨的潜艇战也没嘚瑟多久。

被人津津乐道的俾斯麦战列舰,40年8月才服役,41年5月就给英军一堆战列舰+航母围观式干沉了。

俾斯麦最值得吹的战绩,也不过是运气好打爆了英国老战舰“胡德号”。没多久它就被英国的双翼飞机给蹬瘸了。

德国其实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强大,他们不过是穷兵黩武的纳粹党整出来的疯子军队罢了,可以逞一时之勇,却当不起一世之风流。

到最后,德国资源不够了,战争潜力被逼到了极限,还被人杀到了家门口。纳粹党再会忽悠,德国战车也开不动了。

说到底,包括希特勒自己都陷入了夺下欧洲的迷梦中,他们忘了1939年的德国也不过是个刚刚从饥饿中挣脱没几年的国家。40年的大胜固然可喜,却有很大的赌博因素在内。德国看似强大,其实只能速胜,不能持久。战争越打的凶猛,德国就越是捉襟见肘。

二战中,德国在战略上是很好的,为什么最后会失败?是哪里出了问题?

谢邀

首先对于一场战争而言,胜败是两个国家(阵营)综合能力的比拼,不能单单看某一方面。

纳粹德国输在了很多方面:人心、国家工业、资源、战略战术、运气、队友等等,这一系列看似偶然的事情导致了它失败的必然,甚至可以说是必败无疑,宣战的那一刻也就开始了他的灭亡倒计时。

好了书面语正式结束

二战爆发之前,德国接着英法美三国各自的矛盾从中盘旋回复经济并甚至赶超英法。在战争爆发之前德国便开始变着法子打凡尔赛条约的擦边球组建训练“军队”,外加英法绥靖政策希望祸水东引也就默认了德国军事发展这一事实。这是德国觉得自己有能力与全世界一战的原因,因此膨胀是他输得一大原因(滑稽)(可不打又能怎么办呢经济不景气)

德国在战略战术上的失误有很多比如在法国敦刻尔克撤退,在苏联为了进攻基辅延误了进攻莫斯科的计划,两线作战等等,且每一个失误都是致命的不可挽回的。

德国在资源上不是个富裕的国家,其中以原油的匮乏最为让人熟知,汽油的匮乏使得德国的闪击战没有用武之地。

仅仅和美国相比,仨轴心国加一起的工业都和它完全不在一个等级。美国不仅自己够用还能让小弟们吃饱穿暖

对苏作战计划不够周详,准备不够充分,从而在进入冬天之后被打出翔。

法西斯主义搞的全世界人们怨声载道,和全世界为敌就是在玩火

本来就打苏联打的很吃力了日本又拉了美国的仇恨,瞬间传送来个爸爸还打啥啊。

本来适龄人口就不多,还要抽调出30个师来保护弟弟煮面吃冰淇淋看歌剧

以上占一条怕不是就输定了,纳粹德国全占了

能赢才奇怪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