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是谁拉开了五代十国的序幕?

拉开五代十国序幕者不是黄巢也不是朱温,正如同拉开三国序幕的不是张角、曹操。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看看是谁给了大唐致命一击,使得大唐再也无法支撑,天下丧乱不可制止的。

唐朝自安史之乱后,国势渐不振,确能安然一百五十年,依靠的是两点:军力,有一支实力不错的禁军;财力,江淮财赋源源支持朝庭。又有枪,又有钱,自然可以生存。

只要运河畅通,江淮财赋支持,唐庭就有钱

但是,这两点,却被同一个人毁掉了。

高骈,唐末名将。他算是唐庭最倚仗的支柱了。

高骈出身名将之后,他祖父是宪宗朝的高崇文。高崇文是谁,大伙未必记得,但“李愬雪夜下蔡州”大伙应该记得吧。李愬之所以能趁虚奇袭,要感谢崇文老爷子牵制住了叛军主力。

李愬雪夜下蔡州,要感谢高崇文的配合

出身好不够,高骈自小文武兼修,传说中的神技“一箭双雕”,他也能做到,可谓超级猛人。朝庭也不断委以重任。他西防吐蓄,收复渭州、河州、玉林关;南征南诏,一路收复交趾;讨伐庞勋、王仙芝、黄巢,也功勋卓著。

可是,在关键的历史关口,却连续犯下大错。

错1:贪功,致黄巢复起!

初,他部下猛将张磷破黄巢,各镇军纷至,黄巢破在旦夕,但高骈认为“哥一个人就够了”,劝返诸军。结果,黄巢趁机大破高骈。此后,一路北进,直破长安。

如此文章,竟出自高骈之手,讽刺

错2:割据淮南,率大唐禁军,断大唐财路

败后,高骈尤拥大军,足以再战,却避黄巢不战。唐天子最依仗的禁军居然不打了,急得连发诏催促。高骈呢,很有喜感,让人写了封《憿黄巢文》,气势恢宏,千古佳文,可是,就是不发兵。而且,还像泼妇吵架一样和天子对骂起来了,直把天子比作亡国之君。最后,干脆不玩了,割据淮南,不理朝庭。

唐朝之所以屡屡遭难而屹立不倒,就靠江淮财赋,淮南一割据,大唐再无财力了。

而整个残唐到五代前期,朱温军最嚣张,连李克用也被打得叫苦不迭,淮南军,是少有敢正面对怼朱温还不吃亏的人。这支军若依附唐庭,唐朝会不会日子好过点,还真不好说!

擅长“一箭双雕”的高骈,一箭射掉了大唐钱和枪两个大雕,。讽刺

因此,致使中央失去最后力量,天下最终分崩的,正是这位唐朝最信任的人。

历史上是谁拉开了五代十国的序幕?

是朱温,但是,他虽然拉开了五代十国的序幕,却是历史上最荒唐的“开国皇帝”

五千年历史上,第一位称帝的朱姓皇帝并不是朱重八朱元璋,而是早他四百年的梁太祖朱温。朱元璋大杀功臣留下历史污点,但也有一定的历史功绩。可是梁太祖朱温就不同了,留下的完全是历史污点,没有一点点历史功绩。朱温生于公元八五二年,从小家贫,吃不饱饭。这一点和朱元璋那是一样一样的。就连前半生的经历也大致相同。后来朱温和哥哥朱存一起参加黄巢起义,从小打架练出的身手,外加黄巢的刻意提拔,使得朱温很短时间内就从一个普通士兵成长为起义军高级将领。后来黄巢大军攻入长安,黄巢派朱温守卫长安东线防区。在唐军的猛烈攻势下,朱温节节败退,眼看就有性命之忧。于是向黄巢求援,可是黄巢也自顾不暇,没有派一兵一卒来支援朱温。于是朱温和黄巢之间有了芥蒂。

公元八八二年,黄巢大军被唐军四面围困,眼看败局已定。早就和黄巢面和心不合的朱温抓住机会,率领自己麾下十几万大军叛逃黄巢,归顺唐军。唐僖宗对这支人马非常看重,于是封朱温为金吾卫将军,算是拥兵自重的一路诸侯了。第二年,朱温和唐军李克用部一起围攻自己的旧日上司黄巢。朱温进一步诠释了中国人的古老原则“内战内行外战外行”。当初和唐军作战时屡战屡败,可是转过头和黄巢军作战时却屡屡得手,节节顺利。在朱温进攻下,本来大有可为的黄巢起义被覆灭了。剪灭了黄巢军队,朱温进一步剪灭了自己周边的各个封建势力,几乎统治了中华北方地区。势力大增的朱温有了和安禄山一样的梦想——进军关中,取代李唐天下。随着朱温“梦想照进现实”,黄河中下游地区却因为连年征战而苦受兵灾人祸。为了扩大势力,朱温连年征兵,留下的老弱病残也要缴纳很重的徭役和赋税。几乎家家破产,人人逃亡。

公元九零一年左右,唐王朝内部发生内乱,中央政府内部各方势力倾轧,争权夺利。朱温瞅准时机,果断进兵关中,击败节度使李茂贞,“挟天子以令诸侯”,小皇帝唐昭宗完全成了朱温的摆设。然而朱温并没有曹操的顾忌和涵养,急于称帝的朱温公然杀死了唐昭宗,又把30多个宦官和大臣杀死,尸体投入黄河。这下没有人敢指责朱温了,称帝之路完全顺畅。

公元九零七年,穷小子出身的朱温称帝,国号大梁,也称后梁。从此拉开了五代十国的序幕。朱温虽然也算是开国之君,但远没有朱元璋刘邦的远见卓识。坐稳了皇位,朱温就沉溺于酒色之中而不能自拔。别的皇帝好女色无非多几个妃子,多一些癖好而已。可是这位朱温皇帝却很特别,不顾人伦,让自己的儿媳妇以侍孝的名义长留宫中,供朱温淫欲。所谓上行下效,有这样无耻的老父亲,自然生不出多优秀的儿子来。几个儿子整天勾心斗角,还主动把自己妻妾献给朱温享用。那些儿媳妇也对朱温刻意迎奉,为自己的丈夫做皇帝而不懈努力。在这些图谋不轨的儿媳妇之中,王氏逐渐博得朱温欢心,朱温承诺将把皇位留给王氏的丈夫,朱温的养子朱友文。可惜这件事并没有保密多久,很快三子朱友珪得知此事,于是一不做二不休,联络自己的心腹将领,又买通了宫中守卫。趁着朱友珪妻子张氏入宫侍奉朱温的机会,偷偷打开内城门,于是朱友珪率军一举攻陷宫城,一路打进朱温的床塌前。

此时的朱温早已生病多时,看到朱友珪反叛又气又急。而此时身边的那些太监宫女早就不知躲往何处。甚至有些宫女不满朱温的残暴凌辱,主动给朱友珪做帮手指路经。朱温痛骂朱友珪不知人伦,谋杀亲父。朱友珪不称父亲而称“老贼”。历数朱温多年来的暴行和人伦尽丧的丑陋行径,痛骂之后一剑刺入朱温腹内,朱温一命呜呼。结束了自己丑陋的一生。终年六十一岁。

朱温一生起于草莽,本来有开国之业,可惜被他的短视和利欲熏心陷入疯狂,最后走向不归路,也是历史上最荒唐的“开国皇帝”。可惜可叹,令人扼腕。

历史上是谁拉开了五代十国的序幕?

五代十国实际上是由安史之乱后的藩镇割据发展而来,那这个序幕可就是一场长戏了,得分几场大戏来说。

一、公元763年,唐代宗广德元年,安史叛乱最终被平定,唐朝为求苟且,任命叛军投降大将为河北广大的地区的节度使,后成为著名的河北三镇

那一年,叛军最后的首领史朝义突围北走,投奔镇守范阳的李怀仙,结果被李怀仙拒之门外,被迫自杀,叛乱被平定。唐朝为求苟且,任命叛军投降的大将李怀仙为范阳节度使、张忠志(后被赐名李宝臣)为成德节度使、田承嗣为魏博节度使,这就是著名的河北三镇。与此同时,还有薛嵩的相卫节度使、侯希逸的平卢节度使,当时的河北、山东,几乎全是半独立的藩镇。

二、为了对抗藩镇,也为了保护唐朝的漕运生命线,之后的唐朝开始在内地各重要地区设置节度使,到了唐宪宗元和年间,唐朝全国范围内都设藩镇,总共四十八镇

为了遏制强大的河北三镇,以及对付后来极爱造反的蔡州节度使等等,唐朝开始大设节度使,用饮鸩止渴的方式强化其统治。譬如唐末被李克用掌握的河东镇,便是遏制河北三镇的重要力量。由朱温掌控的宣武镇,则既有平定蔡州的作用,更为了保护唐朝的漕运生命线。唐宪宗李纯做为唐朝中兴之帝,曾短暂统一全国,当时唐朝已经各处都是藩镇,全国四十八镇。唐宪宗一死,藩镇们就纷纷又起来了,进入一个大混乱时期。

三、唐宣宗李忱的大中之治,是唐朝最后的稳定期,唐懿宗继位后就爆发了与南诏的剧烈战争以及庞勋之乱,等到唐僖宗继位后,爆发了黄巢起义

唐懿宗时期的庞勋之乱,曾经短暂割据徐州,其残余势力在当地影响很大,后来很多人投入了黄巢军中。朱温的家乡砀山离徐州很近,应该说深受其影响。等黄巢起来后,后梁的开国皇帝朱温就投奔了黄巢,跟着黄巢从北方打到广州,后来又从广州北上,直到攻陷长安,黄巢称帝。庞勋之乱,黄巢起义,让本就半独立的各处藩镇更加独立,许多五代十国的建立者,在平定各处的叛乱中从平民而崛起。

四、唐僖宗时期,除了黄巢,各地叛乱风起云涌,很多流民、平民、职业军人等等在战争中崛起,共同将五代十国的大幕完全拉开

灭掉唐朝,建立后梁的朱温本是黄巢大将,后投降唐朝,被任命为宣武节度使,成为五代十国前期最重要的人物。后唐的始祖,晋王李克用,本是沙陀人,其家族凭借镇压庞勋之乱,又镇压黄巢起义而崛起,占据了太原,本是唐朝任命的河东节度使。吴国始祖杨行密,与三十六英雄而起家,占据了淮南。吴越始祖钱镠,以镇压浙江的叛乱而起家,占据了两浙。楚国始祖马殷,本是蔡州军出身,流亡到长沙建立了马楚。前蜀皇帝王建,本是忠武军出身,以镇压黄巢之乱以及投入禁军护卫皇帝而起家,后攻入成都,建立前蜀。南汉起于镇压岭南的叛乱。闽国起于唐末的流民军队。荆南高季昌本是朱温的义孙。后蜀后来占据了前蜀地盘,其开国皇帝孟知祥本是后唐的大将。南唐脱胎于吴国,是权臣篡位的结果。北汉十国中唯一在北方的国家,本来是后汉灭亡后的残留。

(本文为星火辰原创,图片来自网络,更多内容请关注星火辰头条号)

历史上是谁拉开了五代十国的序幕?

拉开五代十国历史序幕的是朱温。

唐朝末年爆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朱温加入了起义军,是农民起义领袖之一,但在唐僖宗中和二年,也就是882年,他投降了唐朝,背叛了农民起义军。

唐禧宗授朱温以左金吾大将军,赐名全忠,担任河中行营招讨副使,后又担任了宣武节度使。

朱温后来与河东节度使李克用联合镇压了黄巢起义军。之后不断抢占地盘,扩充实力,被进封为粱王。

907年,朱温代唐称帝,建都河南开封,定国号粱,史称后粱。揭开了五代十国的序幕。

朱温实行“拔队斩”和“纹面”的治军制度,导致士兵逃亡严重,为应对逃亡,就在士兵脸上刺字,引起军愤。912年,被其子友珪杀死。

历史上是谁拉开了五代十国的序幕?

《题菊花》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

《不第后赋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

《自题像》

记得当年草上飞,铁衣著尽著僧衣。 天津桥上无人识,独倚栏干看落晖。

全唐诗一共将近四万首,此人其中占了三首。以非诗人职业出身也算是厉害了,要知道乾隆皇帝一生作诗几万首而几乎无一流传。

(《满城尽带黄金甲》剧照)

尤其是十几年前某国际张大导演拍的一部《满城尽带黄金甲》而使这首诗歌尽人皆知,尤其周董的一曲《菊花残》更是成为新世纪90、00后们的一个你懂的的梗。而这首诗的作者就是著名的农民起义领袖黄巢,黄巢是唐朝灭亡的主要推手。灭亡唐朝的后梁太祖无赖朱三朱温朱全忠朱晃就是黄巢的手下,可以说是黄巢真正拉开了五代十国的乱世序幕。

黄巢,曹州冤句人,今属山东菏泽。唐末起义军首领大齐皇帝,新旧唐书都记载他贩盐为业其实就是私盐贩子。黄巢五岁能诗也算个神童,可是长大后却是屡试不第。多次参加唐朝的科举确实没有考中,唐朝的科举不仅录取率低而且看中考生出身。黄巢出生不光彩又加上唐朝末年政治比较黑暗,所以黄巢在最后一次落第后写下了一首《不第后赋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表达了自己对唐朝的失望和现实的不满,流露出反抗唐朝腐朽统治的理想彻底的同唐朝决裂。

公元875年,黄巢和侄子起兵响应王仙芝起义在曹州造反聚众数千。当时曹州地区流传着一句谣言:“金色蛤蟆争努眼,翻却曹州天下反。”在黄巢起事以后,听到这些谣言后那些无法忍受苛捐杂税而破产的百姓和流落各地的乱兵纷纷投靠黄巢。

很快黄巢就成了仅次于王仙芝的二号人物,但是双方蜜月期不长就结束了。原因是王仙芝小农思想发作受到唐朝的诱惑想招安投降,王仙芝要做宋江偏偏黄巢是个方腊式的人物。两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同很难在一起长久,于是两个人分道扬镳各自发展。

结果王仙芝招安投降不仅没搞成,还受到唐朝官吏的欺骗以招抚为名斩杀了王仙芝去谈判的大将。王仙芝怒而兴兵中了埋伏自己也兵败身死。王仙芝的手下一分为二,一部分继续流窜各地大部分北上投靠二哥黄巢。黄巢接过反抗唐朝的大旗,继续造反大业。黄巢自称冲天大将军率领部众流窜河南安徽苏北一带,不久黄巢派出的各支队伍在江西、浙西、河南地区被唐朝政府军和各个藩镇军队击败。

(黄巢流动作战示意图)

黄巢力蹙势穷于是便假装向唐朝投降,被册封为右卫将军。黄巢看到唐王朝和各地藩镇貌合神离甚至各自相攻。各地藩镇不仅不合力作战反而互相提防养贼自重,在经过对局势的判断以后黄巢果断的降而复叛。黄巢流动作战攻打浙江转道江西福建等地,最后占领广州割据两广岭南之地。

(唐朝岭南地图)

黄巢希望割据岭南并经营成自己的大本营,于是向朝廷提出条件做广州节度使。没想到转过年黄巢的部队都是北方人水土不服发生瘟疫十死三四,剩下的部下劝说黄巢北返。黄巢便帅余部经湖湘江浙过长江进攻扬州,后转入河南占领洛阳。黄巢所过地区的唐军和藩镇不是闭城不出就是开城投降,唐僖宗急招太监田令孜率领长安禁军防守潼关。

(影视剧中的唐朝禁军)

长安禁军大多数是长安富户子弟承平日久不经战阵,一听要出兵讨贼纷纷痛哭流涕担心不已,很多人花钱雇佣无业游民地方无赖替自己出征作战。《旧唐书》记载:“时禁军皆长安富族,世籍两军,丰给厚赐,高车大马,以事权豪,自少迄长,不知战阵。初闻科集,父子聚哭,惮于出征。各于两市出值万计,佣雇负贩屠沽及病坊穷人,以为战士,操刀载戟,不知敫锐。”

这样的军队怎么能打胜仗呢?果然官军一触即溃潼关失守。很快黄巢攻占长安唐僖宗逃亡川蜀,黄巢安抚百姓将劫掠的粮食财物分赐给贫苦百姓。得到了百姓的用户,黄巢宣称:“黄王为生灵,不似李家不恤汝辈,但各安家。”黄巢占领长安,登基称帝。建国号大齐,改元金统。黄巢派遣各军攻略四方,自己安坐长安。

唐朝急诏调动各镇节度使勤王,沙坨人李克用和河中节度使王重荣派兵击败黄巢大将朱温。朱温向黄巢求救黄巢受亲信小人谗言不法救兵,并且严厉斥责朱温。朱温大为不满,唐朝乘机劝降朱温。朱温经过考虑后投降唐朝,被赐名“全忠”。不久又被封为汴州刺史宣武军节度使。朱温和李克用以及各路藩镇大军合力攻击黄巢,黄巢被迫退出长安。黄巢军将财物丢弃于道路唐军争相抢夺,黄巢乘机焚毁宫殿从容退却。

(朱温像)

李克用沙坨骑兵战斗力强加上朱温熟悉黄巢军内部虚实,各地藩镇勤王军也陆续赶到。黄巢军一败再败,其大将李谠、杨能、霍存、葛从周、张归厚、张归霸各率部下投降于老朋友朱温,大将尚让率部下万人归武宁军节度使时薄。黄巢率军退守山东曹州老家,在兖州附近再次被李克用击败。妻子儿子被擒粮草辎重损失殆尽,黄巢仅帅几千部下逃亡泰山。

最后在泰山虎狼谷黄巢眼看突围无望,让自己的外甥林言杀死自己投降。林言不忍黄巢于是就自刎身亡,(一说是林言见事不妙杀死黄巢打算带黄巢人头投降)。林言带着黄巢及子侄大将的人头打算投降时溥,路上被沙陀博野军所杀。博野军带着林言及黄巢的人头向时溥请功,时溥将黄巢的人头献给唐僖宗。黄巢的侄子黄浩率领残部流窜,号称“浪荡军”。唐昭宗天复年间进攻湖南,打算割据湖南。被当地土豪邓进思设伏杀死,黄巢起义彻底失败。

(虎狼谷也叫黄巢谷)

黄巢起义沉重打击了唐朝的统治,经过黄巢起义的打击唐朝维持统治的最后两点支柱也不复存在。随着唐朝中央禁军的消亡和南方财赋钱粮的断绝唐朝很快就灭亡了。

一是唐朝的禁军神策军基本被消灭殆尽,不得不补充倚重黄巢降兵降将和藩镇之兵。镇压黄巢起义的主力是沙坨部队和藩镇之兵。

二是黄巢起义军席卷江南打击了南方经济,切断了南方向唐朝朝廷输送的漕运。安史之乱以来未经破坏的南方经济一直为唐朝中央输血,经过黄巢的打击南方经济一落千丈。通过战乱继任的节度使们,也不再像以前派遣的中央文臣那样对朝廷恭顺听话。

(唐朝后期的各个藩镇节度使示意图)

不仅如此各个节度使治所通过镇压黄巢起义军,更加的藩镇化独立性大大加强。五代十国的各个开国之君也都是靠镇压黄巢起义起家,如后唐奠基人李克用、南吴奠基人杨行密、后梁太祖朱温、前蜀王建等。经过黄巢起义的打击唐朝的统治威信也彻底的荡然无存,黄巢的部下朱温更是以汴州为基地扩张势力,建立了自己的独立王国。并于公元907废掉唐朝最后一个皇帝唐哀帝李柷,自己登基称帝建立后梁。所以说是黄巢拉开了五代十国的序幕。

(五代十国地图)

历史上是谁拉开了五代十国的序幕?

当唐僖宗给朱温赐名朱全忠的时候,有人就说拉开了五代十国的序幕。

唐僖宗给他取这个名字,本来是要他尽忠于唐王朝。

但是算命先生不这么看,他们说全忠,这俩字拆开就是人王、中心。

在中心还是人王,那不就是皇帝吗。

这个解释显然是在朱温称帝之后附会出来的,但是既然能被附会,就说明朱温这个人真的成事了。

他本是黄巢手下的将军,后来投降唐朝,在平定黄巢叛乱中成长起来,手中权力一天比一天大。

在随意诛杀大臣,甚至还诛杀皇帝唐昭宗,又制造白马驿之祸,杀死皇帝身边的大臣,扔进黄河。

最终废掉皇帝,自立为帝。

但是名义上是帝,他不过是个中心的人王,因为他占据着中原地带,并未一统全国,四周各种割据势力。

卧榻之旁处处他人酣睡。

这个世界已经乱哄哄了,他在中原开启了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大戏,从此中原地带城头变幻大王旗。

梁唐晋汉周轮番登场,都是号称帝王,但所辖不过中原一带,四周各中割据势力各自为政,形成了五代十国的局面。

锦翼系悟空问答签约作者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