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韩信自立为王,是否会出现《三国演义》?

韩信不论在哪一个历史关口自立为王,都不大可能形成鼎足之势。

韩信自立,最有条件的时候,是在灭齐之后灭楚之前。这时候的他,确实如谋士所说的,他举足轻重。但是,这个举足轻重,仍然不足以使他有实力与楚汉鼎足。

一、人心向背,决定了韩信虽有用兵之能,却无起兵之机。

这个人心向背的说法,听起来迂腐,可是,参照三国钟会的故事就可以知道了。当时,钟会、姜维如果联手,天下确实没有什么将领在军事才能上可以抗衡,结果呢?还没起势就扑街了。原因就是人心向背,尤其是军心向背。

刘邦别的本事怎么样,我们不去争论,但是御下之术还是杠杠的。他没有做出任何损害将士利益的事情。天下战乱已久,人心确实都不希望再打下去了。如果我们再细看亥下之战,就会发现,即使是打项羽,将士们的斗志也不足了,项羽冲来杀去,一方面是自身武力强悍,另外一方面,大家也都不愿意牺牲在革命胜利的前夜。

一句话,在秦汉之际,人们的义理观念都还很强烈,作为一个士人,韩信自己,都说服不了自己背叛刘邦,又有什么办法说服将士们跟他一起背叛刘邦呢?

韩信一路征战,功劳、威名都很大。可是,如果叛汉,可有人会再为他死战呢?后来,英布等人反叛,也没搞出什么名堂,也是一样的道理,英布的军事才能,虽然弱于韩信,但当时汉军诸将中,可没有谁敢说自己比英布厉害呀。

除非刘邦处置失当,做出一些损害将士利益的事情,否则,韩信虽有用兵之能,却无起兵之机。

将士是否愿意跟随韩信一起造反呢?

第二,自己的核心团队都是刘邦的人。

打天下,需要自己的核心团队。韩信环顾四周,曹参、灌婴,都是刘邦旧部。自己要造反,真的是没有底气。

就说自己的底层军官吧。也不是一路跟着韩信的。刘邦早就防着韩信“搞独立”了,兵将都换过了。所有的过硬的交情,都是需要时间沉淀的,可惜,韩信没有足够的时间沉淀出自己的核心团队来。

韩信确实打下了大大的地盘。可是,除了齐地,其他地盘早被刘邦消化了

第三,基础薄弱,战争系统能力缺失。

战争是一个系统工程。韩信点兵、用兵,一把好手。可是,他只是一个纯粹的军事天才。而战争的进行,需要的是系统能力。后方没有了萧何这样的人物,身边没有张良、陈平这种人物来打点外交,光靠你韩信的军事能力,在仇人遍布的齐地,是没办法支撑局面的。

如果是在乱世刚开始的时候,基础薄弱一点,还可以靠才能弥补,当时,天下的形势已经非常明朗了,没有时间慢慢发展这种系统力了。

韩信,是一位了不起的军事家。正因为他是了不起的军事家,他才能预料到自己独立的后果。韩信,也是一位具有士人骨气的武士,他不愿背叛刘邦,我认为也是出自真心。

假如韩信自立为王,是否会出现《三国演义》?

那有那么多假如,韩信自立不了王,当王的永远是不会打仗,他有做统帅的天才,而做帅的只有打仗的本领,无统三军之才

假如韩信自立为王,是否会出现《三国演义》?

邦念羽翼

乞食漂母因潦倒,忍辱胯下遇混闹。

齐王信降淮阴侯,宝剑难对切菜刀。

假如韩信自立为王,是否会出现《三国演义》?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我认为韩信是否自立为王与三国演义的出现没有因果关系。首先,所谓乱世出枭雄,如果不是生逢乱世,也不会有那么多人揭竿而起,可能刘备还在织席贩履,张飞还是一个屠夫,而关羽还是一个逃亡的杀人犯。自然不会有三国演义。其次,即使韩信自立为王,以刘邦的胆识与谋略,不会想不到这一点,自有应对之法,三国时期的魏延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刘邦与项羽结成同盟也未尝不可,韩信不一定能赢。再次,退一步讲,即使韩信自立为王,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并且一统天下,其建立的王朝也不一定会存在千秋万代,即使刘备、关羽和张飞不出现,自然会有揭竿而起之士,或许会形成其他的三国演义也未可知。

假如韩信自立为王,是否会出现《三国演义》?

他缺乏政治家的基因。

假如韩信自立为王,是否会出现《三国演义》?

韩信是个军事天才,但对政治却是个大大的蠢才,他如独立称王不出三个月定会灭亡。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