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是如何建立属于自己的帝国的?

很好的问题。刘备,在汉末群雄中,是属于屌丝中的屌丝,却最终能够三分天下有其一,他如何一步一步打造出属于自己事业,对于我们今天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第一,始终坚持自己的清晰的政治主张。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有枪有地盘的人多的是。可是,却很少有人能够回答一个问题“我们为何而战”?而“为何而战”这个看起来虚得不能再虚的问题,却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也因此,绝大多数的诸侯只有打一局游戏的机会,一旦被灭了,就GAME OVER了。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类似的观点,不能回答为何而战的问题,事业就不能前进一步。

刘备的政治主张,自始至终都非常清晰——“匡扶汉室”。这个政治主张,是当时最有力量的一个政治主张。汉朝虽然已经衰落了,但是几百年的统治,还是在政治上很有号召力的。

早期的袁绍,也是以这个主张成为了盟主,可惜在后来自己逐渐不提了。后来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也是希望占据这个政治高地。

而刘备,正因为持续的坚持这个政治主张作为核心。在舆论上武装好了自己,又是包装自己是汉室宗亲,中山靖王之后;又是打着“衣带诏”的旗号,旗帜鲜明地反对曹操。可以说,这个鲜明的主张,无论是对于最基本的募兵,还是获取世家大族的支持,抑或是获取有理想主义情结的人才,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即使刘备屡战屡败,但是身边的核心人才很少被人挖走墙角;即使实力弱小,也始终没有缺乏地方势力的支持。这个和一经挫折就一蹶不振的袁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这些因素,是刘备能否屡败屡战,成为打不死的小强的核心因素。

这个,放到今天,可以被称为品牌力。可口可乐曾经说过,即使有一天,他们所有的资产都被一把火烧掉了,可口可乐照样可以轻松东山再起,银行照样抢着贷款给他。

克复中原,光复汉室的大旗,是刘备集团长期的政治主张

第二,卓越的人才管理能力,打造了一个超级强悍的人才库。

仅仅只是让人愿意跟随还不够,如果人才在你手下得不到发展的机会,也会很快离你而去。

而说到人才管理能力,刘备算是继承了老刘家高祖皇帝的光荣传统。不管是早起追随他的张飞关羽,还是漫长的斗争生涯中所收纳的徐州、荆州、益州的人才,都能够持续发挥自己的才干。

这个得说一说他的死敌曹操了。曹操确实也是用人的大师。但是,在兖州时期,也犯过很多错误,在获得了荀彧、郭嘉等人才后,让张邈、陈宫等人才开始失去机遇。这也是在曹操征讨陶谦时,后院起火,几乎丧失根据地的重要原因。

而在刘备账下,无论是老兄弟、新引进人才,还是地方干部,都使用得十分得当。

后来,毛泽东在告诫南下干部团结地方上干部时,就多次举了刘备在益州的例子。

放到今天,在我们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也是如此。如何处理好老员工、新引进人才,并购单位人才的关系,整合各种人才能力,都是十分值得借鉴的。

这得益于刘备对于人才的能力、资源准确的把握。正因为这种准确的把握,谁去担任什么工作,都一清二楚。很多时候,我们不知道怎么用人,其实,关键还是对于人的能力、资源缺乏客观的评价和认识。在对待马谡的问题上就是如此,诸葛亮不能像刘备一样客观地评价马谡的能力,导致第一次北伐遇到严重的挫折。

文才武略,在刘备帐下各得其所

第三,自采纳《隆中对》后,采取各种手段,坚决地执行了这一战略,创建了自己的帝国;

《隆中对》,作为一种战略规划,只是一条路线,说起来容易,但是要执行起来,就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地推进了。

1、结交刘琦,加强自己在荆州的地位。

这一点常常被后人所忽略。刘琦毕竟是刘表的长子,尽管很难获得继承刘表基业的机会,但是,仍然在荆州有一定的号召力。也正因为刘琦的支持,在刘备最困难的时候,保留了与孙权形成合作关系,而不是臣属关系的基础。

实际上,若非曹操的虎豹骑在追击中过于强悍,刘备甚至有机会在退守时就占据江陵。曹操督促虎豹骑以创记录的速度进军江陵,也正是曹操意识到了这一危险。

而正因为有了刘琦的支持,刘备得以在赤壁之战后,快速平定荆南四郡,获得事业的基础。

2、联结孙权,挫败曹操,获得发展的时间。

赤壁之战已经说得够多了,不再累赘,但此战要是败了,后面的故事就都不要讲了。

3、洞悉东吴潜在内部矛盾,“借荆州”

“借荆州”的故事,千古以来也一直广为流传。不管原因为何,总之,孙权不是活雷锋,不会无缘无故把自己的地盘借给盟友的。

刘备,很可能是利用了孙权势力的隐忧,获取江陵的。

首先,刘备清楚东吴势力的极限。尽管赤壁之战中,曹操败北,可是,东吴的威胁依然很大。漫长的长江防线,随时会有一个地方被突破。因此,尽管周瑜的战略中,有进拒荆州、袭取西川、联结马超,进而一统天下的打算,但实际上,以东吴的军力,根本无法把战线拉到这么长。

其次,刘备洞察到了孙权和周瑜的微妙关系。周瑜在赤壁之战后,在军中的威信已经无以复加,孙权不可能不担心的。在江陵之战中,让程普牵制周瑜,这点连当时还是“吴下阿蒙”的吕蒙都看出“几败国事”了,更不要说老江湖刘备了。因此,很明显,孙权不可能让周瑜长期在荆州用兵,不断强化威信。

正因为这样的判断,刘备才可以有意识地向孙权“借荆州”。

4、结交益州世族,图谋益州

张松、法正等益州本地势力的支持,使得刘备得以获得了“袭取益州”的机会。

刘璋虽然暗弱,但是也绝非傻子,他之所以愿意借刘备军进入西川,也是基于对刘备实力的判断。刘备军本身实力不强,而且还要应付北面曹操的压力,进入益州又怎么可能有能力灭掉自己呢?完全没有想到,弱小的刘备不但早有取西川之意,而且,早就在益州找好了“带路党”。如果没有益州本地势力的支持,刘备是绝对不可能取胜的。

5、把握时机,袭取汉中,获取了帝国的防御屏障

汉中之战,其实在刘备击破夏侯渊的时候,就已经建立“胜势”了。刘备自己也说,即使曹公亲来,也无能为也。

而击破夏侯渊,就是建立在自身强大的动员力和政治力上的。益州新破,财力枯竭,曹操无法想到刘备敢于那么快发起进攻,因此,在汉中的兵力明显不足,同时,北方人为主的曹军,对山地战军队确实匮乏。刘备得以把握机会“男子当战、女子当运”,挑战极限,把握机会,一举攻下汉中。

这就是刘备一步一步执行“隆重对”战略的步骤。

尽管《隆中对》一直被人诟病,但确实对蜀汉帝国的建立,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因此,在逆境中不忘记维护自己的品牌、强化自己的团队,在顺境中把握机遇,就是我认为刘备成就自己帝国的关键因素。

不知道你怎么看呢?我是“喝下这口历史的鸡汤”,希望有机会和你一起探讨!

刘备是如何建立属于自己的帝国的?

刘备乃汉室刘胜之后,逢黄巾起义巧遇关羽张飞,后桃园结义充军围歼义军。后因功受封平原县令。

在群雄逐鹿三国时代,刘备屡战屡败!

刘玄德有精忠报国光复汉室之雄心壮志!求贤若渴的他三顾茅庐请来诸葛亮为军师并联合孙权打赢了事关三国鼎立的赤壁大战!

以荆州为根据地又重用凤稚庞统为副军师西取益州,后又夺汉中称帝!达到了事业颠峰!

刘备受儒家思想影响讲究:仁义礼智信。为报桃园结义之情攻打孙吴最终夷陵之战惨败!导致蜀汉帝王元气大伤,孔明六出祁山,姜维九伐中原均告失利。

但桃园结义却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而不朽!

刘备是如何建立属于自己的帝国的?

答:刘备也好意思叫“帝国”!

益州一个州,人口94万,和一个县差不多……充其量不过是割据一方的诸侯;地盘大点,就多了一个汉中,这个汉中除了魏延以外,一个人都没有!诸葛说:“欲以一州之地,与贼持久,此臣之未解六也。”看见了吧,就是一个益州!根本与汉中没有关系……

刘备的帝国基本是靠连蒙带骗得到的,益州牧刘璋暗弱,想靠刘备来自保,刘备顺势在庞统的帮助下窃取了益州,把刘璋放逐到荆州,自己在益州称帝了?

孙权在干掉关羽获取荆州之后,当时的孙权为骠骑将军、假节兼荆州牧,封南昌侯。就任命刘璋为益州牧。一个益州,既有皇帝又有州牧,分庭抗衡。这区区94万人都不知道听谁的!似乎谁都说的算。今天叛变、明天暴乱……政权摇摇欲坠。

这就是刘备的所谓“帝国”!

刘备是如何建立属于自己的帝国的?

网落人才,依附豪强,军阀割据,建立政权。

刘备是如何建立属于自己的帝国的?

顺势而为。先为朝庭拼杀,那时估计也没有想什么天下,只想升官而已。后来反复拼杀中拉拢一帮追随者,又发觉朝庭也没有什么可以效忠的,为了生存,只能带着追随者单干。单干起来没有地盘,成了流浪集团,不得已,要找地盘。横冲直撞几十年,发现没有文人帮忙成不了事,于是到处招贤纳士。招到文人,以前的单边翅膀成了全能,加上朝庭已经不是他们刘家的朝庭,自然而然就要抢夺地盘,攻击欺世盗名的对手,夺回刘家的江山。他是刘帮后人,天生具有皇帝候选人的资格,不管献帝在不在位,他抢到江山,都不用还回去,只要找个借口就行了。总的说来,前半身是顺势而为,认识诸葛亮之后就是处心积虑了。

刘备是如何建立属于自己的帝国的?

在《三国演义》中刘备似乎只会哭哭啼啼,也没有自己的主见。就像个文弱书生一样。那么既然刘备如此无能,那他又是如何让关羽,张飞等悍将臣服于自己的?其实真实的刘备并不像《三国演义》所说不通军事,也不擅长政治。相反刘备能力极强!演义中诸葛亮初出茅庐的第一仗博望坡之战,在历史上其实刘备在公元202年指挥的。那时候诸葛亮还没有出山。曹刘汉中之战的总指挥也是刘备,不是诸葛亮。

那为什么刘备能力这么强大,在事业的初期却屡屡受挫呢?是由以下几个原因导致的:一、刘备是三国创业者当中起点最低的一位,他宣传自己是汉皇后裔,但不可考证。就算是真的,到了他这一代,也早已家道中落,沦为社会底层。以这样的家世要与曹操、江东孙氏这样有背景的官二代争夺天下,难度可想而知。二、早期刘备缺乏人才的辅佐,汉末三国时代,群雄争霸,没有人才是不行的!刘备正是知道自己的短板,才广招贤才的。对于刘备来说,最大的收获就是得到了诸葛亮的辅佐。三、早期刘备缺乏明确的战略目标,虽然曾经短暂占领徐州,可那是在强大的曹操周围,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所以在强大敌人的打击下,本来就实力弱小的刘备又怎么能够抵挡呢?只能失败。后来诸葛亮给刘备制定了战略方针,目标直指统治者孱弱的益州和荆州,才获得战略空间。

刘备也很明白自己的短板,但他凭借自己的努力和命运的垂青,很快弥补了这些短板,最后三分天下有其一。

刘备在创业初期一直被曹操压着打,实力强大后,刘备逐步的对曹操发起反攻。入蜀后,刘备重用李严、法正等蜀中人士,稳定蜀中人心。刘备占领益州后,首要的是稳定社会秩序、巩固政权。按照当时的惯例,城破之后,所有的金银财物都可作为战利品赏给众将士。刘备自然也不敢破这个例,但还是作了变通:金银财宝分给众将士,谷帛等生活必需品则各还其主,以保证人民的生活。

刘备的部下还曾建议将名田豪宅赏赐给诸将,也遭到赵云的反对。他说:“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可归还,令安居复业,然后可役调,得其欢心。不宜多之,以私所爱也!”刘备欣然采纳了赵云的建议。

刘备在治蜀期间大胆放权,诸葛亮、法正、李严等人人尽其才。蜀中大治!

蜀中稳定后,刘备就考虑下一个问题了,夺取汉中,解除曹操对益州的威胁。公元217年到219年历时两年的汉中之战,刘备指挥得当,成功夺取了汉中。刘备达到了事业的巅峰。但因为孙权袭取荆州,击杀关羽。巅峰状态转瞬即逝。刘备又在没有做好充分战争准备的条件下仓促伐吴,最后极大消耗了蜀汉的国力。刘备本人也因战争失败,忧郁成疾。最终去世。

回顾刘备一生,起于微末,半生坎坷。虽然连遭命运的暴击,但最终还是通过奋斗,打出了自己的一片江山。其组织能力、胆魄都是鲜有人能及的。其用人格局之大,在他那个时代也少有人匹,但他分不清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当时曹刘是主要矛盾,孙刘是次要矛盾。他为关羽被杀,荆州被夺所刺激,仓促伐吴,最后使得本有矛盾的魏吴结成了同盟。使蜀汉陷入危急的状态,最后失败,身死(虽为病死,但很大程度上是受夷陵战败刺激而死。),读史至此,不由得扼腕叹息!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