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中孙玉厚的四个孩子,为何命运相差如此之大?

性别文化知识的差异,早就了四个人不同的命运。

我们可以将孙玉厚的四个子女两两分组:少安和少平,兰花和兰香。可以说,他们几乎代表了农村男性、女性个体的可以选择的两种不同人生道路的极致表现。

在中国,“农民”这个词语不仅仅是代表了一个职业,它更是代表了一种与生俱来、难以改变的身份——一个中国独有的社会阶层。

即使到了今天,我们的制度依然在户籍身份上对城市户籍和农村户籍的人群,严格地做着区分。

而孙家子女成长的那个时代(1949年——1979年),“农民”还代表了一种政治身份。

新中国成立后,“农民”从被剥削和压迫的对象变成了这个国家中所谓的“统治阶级”之一,可这个“统治阶级”又没有充分的合理合法的公民权利。直到今天,农民阶层还大多处于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保障体制、医疗体制、工资制度以及其他社会福利制度之外,他们的身份还是一个十分敏感的问题。

在那个年代,城乡差异巨大。而“城乡分治,一国两策”长期实行,其结果便是:城镇居民的孩子永远是城镇居民,农民的子女永远是农民。

所以你看,横在少安和润叶之间的巨大鸿沟,还不仅仅是“门当户对”的家庭的地位差距,最根本的还是两人中,一个是捧铁饭碗的公办教师,另一个是只能从土地讨生活的农民,这种身份的巨大差距。

有了这层认识,当初孙玉亭放弃太原工厂的工人身份是多么的不可理喻,以及少平获得城市户口、成为煤矿工人后的喜悦之情,我们就更容易理解了。

这个时代背景下,农民改变自己身份的途径只有以下两种:

  1. 通过国家在农村招工获得合法的工人身份;
  2. 通过高等教育,毕业后获得国家干部身份。

在这两种途径中,前者往往与乡村社会中特殊的权力阶层的利益紧密相连;而后者则更突出个体的才华和天赋,是对个人奋斗价值和意义的认可。

对于孙家子女来说,想要改变命运只有两种方式:其一,通过教育改变农民的身份。其二,在农村奋斗,成为农民中的佼佼者。

少安和少平,农村有志男青年的两条奋斗之路

大家都知道孙少平是读书的料,但很多人却不知道,孙少安在读书的时候曾经以出色的成绩考上了城镇的中学,但现实中他家庭的生存境况,毁灭了他的前途。尽管在放弃学业前,少安通过考试(全县第三)证明了自己,而他的这一行为更像是对自己“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理想的告别仪式,极具悲剧色彩。

实事证明,有头脑、有进取心的人,在任何领域都能获得成功。选择在农村奋斗的孙少安,很快就成为村中一位极具才干的农民。他勤奋、吃苦耐劳,又极具领导才华和献身精神,十八岁的年龄就当上了生产队队长,成为了公社的名人。

想必《平凡的世界》的读者都有这样的体会:孙少安的个人发展和变化是与国家的发展和变化保持高度一致的。因此,孙少安是中国农民这个群体的具象化表达。它传达了一个实事:中国农民的命运,农民何去何从,不仅是关乎一个人的事情,而且是关乎整个中华民族的事情。农民的命运与民族国家的命运基本上是一体的。

因此,随着改革开放,国家在经济发展方面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孙少安的生活水平也必然会蒸蒸日上。

孙少平,其实是一个走上教育之路的孙少安,作为个体理想符号,他代表的是受过教育、觉醒的农村有志青年。孙少平这样的青年在农村根本就找不到施展拳脚的机会,所以,在村办小学被取消后,他依然的选择了去城市闯荡。

虽然改革开放给予了农民改变自己经济地位的新机遇,但这些机遇却无法改变“农民”身份这一铁的事实,并在社会的各个方面使他们感受到这个身份所带来的低贱、卑下、肮脏、落后、耻辱的印记。

相对于城市人来说,生存于都市中的农村人总是处于一种相对劣势的地位,孙少平也不能例外。他对自己农民的身份感到自卑,即使落户城市,成为工人后,他也摆脱不了这种文化上的自卑感。唯有不断地读书,才能让他忘掉自己的身份,将他从这种自卑感中解救出来。

我想,孙少平的心理状态,大多数在城市中打拼的农民朋友都会感同身受。他虽然有着农村人的血统,却从根本上背叛着乡村的文化;他在努力追逐着城市的梦想,却不得不感受着被都市排斥的心理痛苦。

既无法彻底融入城市,又无法回到故乡,“孙少平”代表了一大批被夹在城乡之间的边缘人。当然,这种“城乡之间”并不是一个空间上的概念,它指的是文化上的认同感。

个体寻求发展的历史,其实就是寻找苦难、征服苦难的历史。因此,苦难在我们的生活中是不断延续的,尤其对农民们来说,苦难甚至就代表着历史本身。

《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的故事,其实就是那个年代的农村青年在两条不同道路上与苦难抗争的历史。

在苦难的面前,孙家两兄弟都没有精神麻木,他们都表现出了自己生命的韧性。然而,两兄弟不同的是:同样是面对苦难,少安或是忍耐,或是抗争,只有这两种选择。而少平除了忍耐与抗争外,还多了一层对苦难本身的理解,他肯定了苦难在人生中的意义。

对苦难的不同理解,这种独特的价值观,在孙少平给自己的妹妹孙兰香的信中得到了完全的体现:

我们出身于贫困的农民家庭——永远不要鄙薄我们的出身,它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将一生受用不尽;但我们一定又要从我们出身的局限中解脱出来,从意识上彻底背叛农民的狭隘性,追求更高的生活意义。

要知道,对于我们这样出身农民家庭的人来说,要做到这一点是多么不容易啊!

首先要自强自立,勇敢地面对我们不熟悉的世界。不要怕苦难!如果能深刻理解苦难,苦难就会给人带来崇高感。亲爱的妹妹,我多么希望你的一生充满欢乐。可是,如果生活需要你忍受痛苦,你一定要咬紧牙关坚持下去。有位了不起的人说过,痛苦难道是白忍受的吗?它应该使我们伟大!

正如《西西弗神话》中的那个被惩罚推石头的西西弗一样,即使处在最恶劣的境遇中,人仍然拥有一种不可剥夺的精神自由,即可以选择承受苦难的方式。

一个人不放弃这种“最后的内在自由”,以尊严的方式承受苦难,就可以完成“一项实实在在的内在成就”,因为它所显示的不只是一种个人品质,而且是整个人性的高贵和尊严。而证明了这种尊严比任何苦难更有力,是世间任何力量不能将它剥夺的。

苦难之为苦难,正在于它撼动了生命的根基,打击了人对生命意义的信心,因而使灵魂陷入了巨大痛苦。然而,一个人只要没有被苦难彻底击败,苦难便会让他对于生命意义有更深入的认识。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陀思妥耶夫斯基才说出那句耐人寻味的话:“我只担心一件事,就是怕我配不上我所受的苦难。”

兰花和兰香,农村女孩的两种极端可能

孙玉厚的两个女儿,其实就是少安和少平的翻版,只是不同的性别,早就了她们与兄弟不同的命运。

兰花和兰香都具有知识分子幻想的传统农村完美女性的品质,她们集勤劳、美丽、淳朴、善良与一身。但是,受教育的水平,决定了姐妹二人完全不同的命运。

兰花没上过学,为了一家人的生活,整天在山里干农活,甚至在认识王满银前有没有去过原西县城都不好说。她见的人不多,遇到王满银之前也根本就没想过男女感情之事。所以,当油头粉面的二流子王满银出现在他面前表白时,她的有限认知根本就没有处理这种状况的能力。

面对王满银的一个熊抱、一顿猛亲,外加拿出一件花衣裳,她的脑袋纯的可能连耍流氓、性骚扰的概念都没有,反而被王满银的举动感动,俘获了她的心。

在传统的乡土文学中,越是没有文化的女子,对丈夫越是忠贞。可能我们的作家在潜意识里,还怀念女性的三从四德。因此,兰花的命运也就与丈夫王满银的命运高度绑定了。

孙兰香则是一个升级版的女孙少平,她比两个哥哥头脑更聪明,又接受了二哥孙少平的思想启蒙,因此,一路开挂,考上了重点大学。

兰香的经历不过就是“灰姑娘”故事的现代翻版,她最后嫁给了省委副书记的儿子吴仲平。兰香通过努力学习,通过高考,让自己有机会摆脱了农民的身份。

起初,吴仲平的父母对儿子要找一个农村姑娘并不十分满意,但一见兰香的面,就改变了态度:

吴斌和老伴一见儿子带回来的是这么个潇洒漂亮姑娘,而且言谈举止没一点农村人的味道,高兴得不知如何是好。仲平他妈一改过去的态度,很快喜欢上了这个未来的儿媳妇。

兰香从丑小鸭升级为白天鹅的代价,竟然是彻底褪去身上的农民味道……

END

本文为“达文有话说”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说明外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平凡的世界》中孙玉厚的四个孩子,为何命运相差如此之大?

老大在土里刨食,老二成了乡镇企业家,老三当了国家工人,老四成了前途无量的重点大学学霸。孙家四个孩子的命运却相差如此之大,最主要的原因不外乎如下两点:人物自身的性格、机遇不同,和作者对于角色的有意安排。

人物自身性格、机遇的差异

龙生九子,各不相同。一母所生的孩子,各自的性格和机遇都会有差异,没有人能够一模一样地复制他人的成长道路,这用在孙家的四兄妹身上也是一样的。

1、老大兰花,是真正的穷养女孩,从物质到精神上的全面贫瘠。

从小帮爹妈干活照顾弟妹,没机会受教育,也没条件享受父母的爱宠,这样的成长经历,使她习惯了照顾别人,也不知道做为人还可以有点物质和精神上的追求。

可怜的兰花,她性格很倔强,但并没有发展出独立的人格,她都想不到应该对自己好一点,所以王满银稍微打扮得洋气点,两句好听话恭维一下,她就沦陷了,心甘情愿为这个男人一辈子做牛做马。

兰花这样的女人,说好听点,是中国最传统的那类女人的代表,一辈子为别人打算,嫁鸡随鸡逆来顺受。她不知道什么叫主宰自己的命运,所以她的幸福完全取决于所嫁男人的好坏,但很可惜,兰花遇到的是王满银这样的不负责之人,所以也注定了她辛劳恓惶的命运。

作者在最后还安排了王满银的迷途知返,和孩子们的优秀,也可能是不忍心让兰花苦得太彻底吧!

2、老二少安比兰花好一点,有机会上了几年学,对世界的认知就明显比姐姐强得多,再加上他精明强干不怕吃苦的性格,和聪明(少安和兰花,实际应该是四兄弟中智力水平最高的两个人),使他有机会参与最基层的乡村政治运作,无形中扩展了人脉树立了威信,他日后进城包工、开砖窑,一步步创业致富,都离不开他早年间这些经历带给他的积累。

另一方面,少安的学问有限和家庭的拖累,也使他只能扎根在双水村这片小小的土地上,虽说娶了秀莲这个乡村中的优秀女子,但他的眼界和发展也因此难以跳出乡村了。在乡村他到处吃得开,无所不能,但到了城里,接触到更大的世界,他就不由地露怯了。

总体来说,少安是吃亏在家庭的拖累,但他已经在极为有限的条件下,努力做到最好了。

3、老三少平,是个极具理想主义色彩的人物,他读了高中,又受田晓霞的影响,思维比一般同龄人开阔得多,所以他不甘于象哥哥一样扎根在农村,他要去外边探索未知的世界,哪怕吃苦受罪也不在乎。

一个愿意付出最艰苦的体力劳动,来追求精神上的完善自我的人,他是矛盾也是充满魅力的,田晓霞也正是被他这一点深深吸引。

他的这一点特质,使他很容易在熟悉的领域脱颖而出,赢得肯定和奖励。但他的崇尚自我奋斗,也使他不愿意走捷径(比如依附裙带关系)获取更大的利益,他出身贫穷的经历和思想上的清高,也让他不可避免地带点自卑,所以他最终的选择还是熟悉稳定的煤矿

4、最小的兰香,比起哥哥姐姐们的各种不如意,她可谓集中了天时地利人和,想不成才都难。

天资聪颖,还赶上了好时候,比哥姐都有条件读书,哥哥少平更是全力支持她的学习,并且一直有意识在精神上引导她,她自身也刻苦努力。这么多的有利条件下,她的天份得到了充足的展现,成了乡村里飞出的金凤凰。

更别说她的性格还沉静大方,人长得又美,这样的美女学霸注定是到哪里都受欢迎,前途一片光明,以至于很多人觉得她完美到虚假(但其实,这样的人是真实存在的,只是不多。朋友阿芬的中学同窗就是类似的人物,湖南乡下妹子,零几年的时候考到郑州大学,在饭馆吃饭时无意中帮人当了个小翻译,恰好投了她帮忙的老两口的缘,人家家里又有点实权,毕业后高薪工作搞定,还当了人家的儿媳妇)。

作者对于角色的有意安排

这个也是分析人物时必须考虑的问题。多读几遍你会发现,小说中人物虽多,但形形色色的人物没有多余的,各个不同阶层不同遭遇的大小人物,共同组成了立体丰富的“平凡的世界”。

看过《平凡的世界》的人都知道,这部作品很突出的特点就是“全景式地展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城乡风貌”。从双水村到省城,还有没有正面描写但总是若隐若现的京城,在文中几笔带过的上海、深圳等沿海城市,真是全景式地展现了那个年代的生活画卷。

但这毕竟是篇幅有限的文学创作(百万字也毕竟是有限的篇幅),不必要也没可能按照真实世界的面貌,1:1展现,在表现手法上,作者路遥用了很常见也高明的:以小见大

就象双水村代表了当时最基层的中国乡村,孙家四兄妹就代表了乡村青年的不同发展方向:土里刨食的最普通农民,扎根家乡的乡村能人,城乡夹缝中的有志青年,和真正意义上跳出农门的幸运儿。

这四种发展方向,不止是《平凡的世界》所描写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是现在,这也仍然是农家子弟们所能面临的几种主流选择,这选择只有侧重于哪一条的变化,并没有在此基础上凭空多出几条新的来。就算从这一点上来说,《平凡的世界》所探讨的东西,也仍然是不过时的。

另一方面,孙家四兄妹不同的性格和机遇,也是对于真实人生的反映。现实中,就是有孙兰花那样逆来顺受,把为他人奉献当成自己最大价值,善良却自己吃尽苦头的人(尽管现在这样的人在减少);有孙少安这样精明强悍,在有限恶劣的环境里也能做到最好的人;也有孙少平这样追求精神成就大于追求物质的浪漫主义者;有孙兰香这样天资机遇都不缺,路走得比一般人顺得多的幸运儿。

所以,作为书中主要角色的孙家四兄妹,各有各的精彩,作者在塑造他们时,实际是集中了现实生活中各类人物的典型,没有闲笔。

我是阿财姐姐,用心写字,用心回答。茫茫网络,相逢是缘,欢迎关注评论转发。

《平凡的世界》中孙玉厚的四个孩子,为何命运相差如此之大?

谢谢邀请。

关于《平凡的世界》中孙玉厚的四个孩子,命运相差之大有以下几点看法:

1、《平凡的世界》是路遥采用传统现实主义撰写的,以中国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间为背景,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反映的是当时社会的实际情况,在70年代到80年代中期,中国的社会在发生不断的变化,从政策层面到社会层面、阶级思想、人民的生活层面以及思想层面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而孙玉厚的四个孩子,作为这个社会不断发展中的一份子,不可能独立于这个社会,他们的前途命运也是这个社会不断发展的缩影。

2、虽然四个孩子的命运相差大,但是从发展变化的趋势上看,是一个逐渐向好发展的过程,反映了农民孩子不断向上,用实际行动改变命运过程。

3、作为一个家庭来说,怎样才能算是一个比较好的发展能?最近和一个老者交谈,他的一种观点我写出来,供大家参考。首先说明,没有歧视任何一个行业城市的意思,仅仅是一种观点。他说,一个家庭,如果父母辈在农村劳作,到孩子这辈,可以发展到小县城,到孙子这辈,发展到省城一级,再到下一辈,发展到直辖市、北上广等,就是一个家庭不断上升的表现。

以上观点,对不对呢?希望大家共同讨论,欢迎大家的不同意见。

《平凡的世界》中孙玉厚的四个孩子,为何命运相差如此之大?

  《平凡的世界》中,孙玉厚的四个孩子,命运差别为什么这么大。我认为是因为老大和老二做了老三和老四的垫脚石。

  01

  在这个家里,大女儿兰花是第一个奉献的人,她一天学也没有上过。自从懂事的时候起,就帮着父母操持家务,照顾三个弟弟。后来,又找了一个不务正业的丈夫,所以她的日子过的最惨。

  最惨的原因,一是因为家穷没有文化,没见过世面。二是从小穷惯了,见不了别人的一点好。

  02

  少安是家里的老二,但也是家里的长子。他读过几天书,读到小学毕业,因为家里太穷,他知道没有能力送他去上初中,于是他自愿辍学在家耕田,种地,挣工分养活家人。

  因为他上过几天学,认识一些字,所以他的命运还算不错。尽管他失掉了他的润叶,但是娶了一个好媳妇秀莲。两个人同心协力,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少安是一个有责任心的人,一个好哥哥,一个好儿子,也是一个好丈夫。

  03

  老三孙少平,比较幸运,因为有哥哥的支撑,他读到了高中毕业。高中毕业后,他不愿意在家务农。于是他任性的去了外地打工。正是因为他的大胆外出,他的人生变得不同。

  在黄原,他又遇到了他的高中同学田晓霞,并且成就了一份美好的爱情。在他本人的努力和女友晓霞的帮助下,他成了一名煤矿工人。煤矿工人虽然并不是特别好的工种,但是对一个出身于农村的穷孩子来说,能吃上公家这碗饭已经很满足了。

  04

  老四兰香,是个女孩,她是这个家庭里面最幸运的。因为有姐姐和两个哥哥的帮助,她的求学之路走得很顺利。这孩子智商高,天才,聪明,考上了国家的重点大学,学的是天文。最后据说还登上了宇宙飞船,上了太空。所以她是这个家庭里面最幸运的。

  所有的不幸,都有根源,所有的幸福,都有原因。孙玉厚家的四个孩子。老大老二最辛苦,为家做出了贡献,老三老四最幸福,因为有人承担了他们应该承担的苦!

《平凡的世界》中孙玉厚的四个孩子,为何命运相差如此之大?

知识改变命运,爱学习,爱生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听从命运安排的人,只能是弱者,真正的强者,会主宰自己命运。

《平凡的世界》中孙玉厚的四个孩子,为何命运相差如此之大?

孙玉厚家有四个孩子,从大到小排依次是孙兰花、孙少安、孙少平、孙兰香。孙兰花的命运最坎坷,嫁给了二流子王满银。孙少安早早辍学,扛起了全家人的重担。孙少平读完高中,最后变成了城里的工人。孙兰香成功的考取了北方工业大学,未来前途无量。

要想明白孙玉厚家四个孩子的命运轨迹为什么会如此不同,首先要了解一点经济学常识。经济学的第一课讲的就是资源稀缺,因此才需要合理配置,这个原理对一个家庭同样适用。

孙玉厚是家中的长子,把自己的弟弟孙玉亭培养成了读书人,送进了城里。后来孙玉亭又回到了乡下,孙玉厚又张罗着给他盖了房子,娶了老婆。

孙玉厚为孙玉亭张罗了几十年,已经让自己的家庭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包袱。大女儿孙兰花从小就跟着父母辛勤劳作,减轻家庭的负担。这也让她不认识几个字,没有享过福,所以才会被王满银轻松的给骗走了,注定了她命运的坎坷。

孙少安同样也是如此,原本孙少安的成绩还是不错的。初中毕业考了第一名,完全可以进县中学读书。但是家里实在太穷了,没有办法继续供他读书。因此孙少安只能默默的接受命运的安排回家务农,尽管他后来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成为全村的首富,但生存环境决定了他的见识不足。

家里边有父母和哥哥姐姐的打理,孙少平的命运就好了很多。尽管家里的条件依然比较困难,上学时吃了很多的苦,但孙少平还是读了高中。最后在自己的不懈追求中,成为了城里的工人,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孙兰香的命运是最好的,当她上初中的时候,改革开放开始了,家中的生活条件有了改善,孙少安也在帮一个工地拉砖,可以补贴一下自己的妹妹。孙兰香读高中和大学的时候,孙少平也出来打工了,他明白读书的重要性,自然会全力支持自己的妹妹更上一层楼。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孙兰香才成功的考入了北方工业大学,交上了出身省委高层的男朋友,还考上了研究生。

这就是当时中国社会的一个现实缩影,几千年来基本上都是如此。就算是在富人家庭,资源也非常有限,只能按照规则进行分配,有人作出牺牲,为其他人做铺路石。

清朝重臣曾国藩的家庭就是如此,老大曾国藩的天资最好,因此就要培养他读书光耀门楣。老二曾国潢就只能在家里边务农,为其他人读书积累资本。这才换来了其他几个弟弟读书的本钱,也赢得了他们一家人的荣耀。

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资源过于稀缺,不能够满足每一个人的需求。在一个家庭中,必然就有一部分人作出牺牲,来换取另外一部分人上进的机会。这些读书做官的人最终再回馈家族,给他们提供帮助和庇护。

对于孙玉厚来说,他一生的命运就是如此。最开始要帮助自己的弟弟孙王亭读书工作娶妻生子,接下来还要安排自己家人的生计。孙兰花和孙少安也只能默默的付出,来换取孙少平和孙兰香改变命运的机会。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