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婴到底和秦始皇是什么关系?

我要一个肯定的答案,不要模棱两可的

子婴的父亲是秦始皇的弟弟,长安君成蟜。所以,子婴的名字应该叫赢婴,是秦始皇的侄子,秦二世胡亥的堂兄。

关于子婴的身世,史书上找不到明确的记载。秦朝之后,一直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说子婴是二世胡亥之子;另一种说法说子婴是二世的哥哥。仔细推敲,这两种说法都站不住脚。

秦王政(秦始皇),是哥儿四个,其中两个年幼的弟弟是其母赵姬与嫪毐所生,赵姬甚至与嫪毐密谋将这两个幼子择其一替代嬴政。秦王政九年,嫪毐叛乱被诛杀,太后所生的两个幼子也被嬴政下令处死。

除此之外,始皇帝还有一个弟弟长安君成蟜,与嬴政同父异母,年龄相近。赢异(子楚,后来的秦庄襄王)在赵国做人质期间与赵姬生下长子嬴政,后来赢异在吕不韦的帮助下逃离邯郸,回到秦国。嬴政和赵姬继续留在赵国为质。

在吕不韦的安排下,华阳夫人收赢异为义子,更名为子楚。在华阳夫人的安排下,子楚娶了韩国的王女,生下了次子成蟜。秦昭襄王五十六年(前251年),昭襄王去世,太子安国君继位为王,是为秦孝文王,华阳夫人为王后,子楚为太子,赵国也护送子楚的夫人和儿子嬴政回到秦国。

孝文王即位时,已经五十三岁,正式即位三天后死去,太子子楚即位为秦王,是为庄襄王。庄襄王在位三年死去,只活了三十五岁,留下了嬴政和成蟜两个儿子。

公元前247年,嬴政十三岁即位,政权由养祖母华阳太后、祖母夏太后、母亲帝太后与丞相吕不韦、昌平君熊启等人摄管。嬴政长大成年,逐渐开始亲政掌权。围绕权力的争夺,秦国宫廷内发生一系列的政治变动。

秦王政八年,夏太后死去,国内政局发生变化,正在前线监领秦军进攻赵国的王弟成蟜,在前线叛秦降赵,史称成蟜之乱。翌年,秦国发生嫪毐之乱,嫪毐矫帝太后诏令起兵叛乱,咸阳发生大规模内战。内战的结果,嫪毐被诛杀,帝太后被迁徙软禁,吕不韦被罢免,不久自杀,以华阳太后为首的楚系外戚集团完全掌握了秦国政权。

成蟜之乱和嫪毐之乱,是秦国王室和宫廷内不同政治派系间争夺王权的政治斗争,是以华阳太后为首的楚系外戚、以夏太后为首的韩系外戚和以帝太后为首的赵系外戚分合博弈的结果。

成蟜出生之时,嬴政和赵姬在邯郸充当人质,生死不明。成蟜从其出生之日开始,就是秦王嬴政作为嫡长子的威胁。他被卷入王位之争投降赵国以后,被赵国封为长安君,授予封地饶,就在现在的河北省饶阳县。从此以后,他就一直生活在赵国,再也没有回到秦国来。

(图 | 子婴)

成蟜投降赵国的时候,年纪不到二十岁,留下一个儿子在咸阳,年幼尚在襁褓中,被称为“婴”,就是初生儿的意思,当时只有一两岁。秦始皇也并没有因为成蟜的叛乱杀了这个孩子,这个孩子应当叫做嬴婴。

史书上称嬴婴为“始皇帝弟子婴”,正确的读法,就是“始皇帝弟弟的儿子名字叫做婴”。正是因为子婴是二世胡亥的堂兄,与皇位的继承没有关系,所以诛杀亲兄弟的二世没有杀他。

子婴到底和秦始皇是什么关系?

子婴究竟和秦始皇什么关系?其实,玄机就在他的名字里。我想司马迁必定知道,因为子婴毕竟曾向刘邦投降,这些降策都会记录在案。只是他老人家几处称谓的不同,造成了后世的误解。因为子婴这个名存在很大的争议,文中皆以秦末世来代替。

先来看看目前都有哪几种说法吧!

1 )胡亥兄长,名子婴

这种说法源于《六国年表》,其中记载“赵高反,二世自杀,高立二世兄子婴”。

2)胡亥兄长的儿子,名婴

据《秦始皇本纪》记载,立二世之兄子公子婴为秦王。兄子即兄长的儿子,公子婴即名叫婴的公子。

3)秦始皇弟弟,名子婴

据《李斯列传》记载,高自知天弗与,群臣弗许,乃召始皇弟,授之玺,子婴既位。

4 )秦始皇弟弟的儿子,名婴

东晋学者徐广认为,《李斯列传》里的“始皇弟婴”中间少了“子”,应为“始皇弟子婴”,也即秦始皇弟弟的儿子,名为婴。

而秦始皇的弟兄见于文献记载的只有成蟜,还有母亲赵姬与嫪毐所生的两个儿子,但他俩年幼时已被诛杀,所以,有些学者据此推断秦末世可能是成蟜的儿子。

其实,前两则说法认为,秦末世是秦始皇的后人,而差异就在其名。如果是子婴,那么就是秦始皇的儿子,如果是婴,则是秦始皇的孙子。

而后两则说法则认为,秦末世是秦始皇的弟弟或侄子,差异也在名上。

据此,我们可以看出众说纷纭的背后,其实是两个矛盾亟待解决。

  • 1)秦末世的名:婴还是子婴?

  • 2)秦末世的身份:秦始皇的弟弟,儿子、侄子,还是孙子?

那么,我们试着来分析这两个矛盾。

1)秦末世的名:婴还是子婴?

  • ① “子”表示尊重

其实,古人的称呼随着年龄的不同而发生变化。据《礼记》记载,周朝时期,年幼时就可以叫他的名;二十岁行过冠礼以后,人长大了为了表示尊重,和他打招呼的时候,就要叫他的字;五十岁以后只称呼其排行,伯、仲、叔、季;死后称其溢号。

男子的“字”通常为单个字,所以,通常在前面加个“子”来表示尊敬。例如:姬侨字子产、张良字子房等。

这样看来,婴不管是秦末世的名或字,子婴和婴并无区别,两者之间的差异仅为尊重。

  • ② 子”表示收养作为直系血统的下一代男性

据《战国策·秦策五》记载,秦始皇的父亲秦庄襄王本名“异人”,听从吕不韦的建议,投靠膝下无子的华阳夫人。而华阳夫人原本是楚国人,所以异人便投其所好,更名为“楚”。司马迁在《史记》中称呼其为“子楚”,其中的“子”即是收养之意。

众所周知,秦庄襄王比秦始皇母子先回秦国,这几年间,也有所出,历史上也确切记载的就是秦始皇的异母弟成蟜。秦王政即位后,派成蟜前去攻打赵国,战败投降,最后也死在了赵国。秦王政并没有因此灭掉成蟜的族人,而成蟜的儿子当时年幼,很有可能在其死后过继给秦王政,而被称为“子婴”。

至此,还不能排除任何一种说法的可能性,但是却增加了第4种的可能性,即秦末世可能为成蟜之子。

2)秦末世的身份:秦始皇的弟弟,儿子、侄子,还是孙子?

  • ① 秦始皇弟弟

据《史记》记载,秦始皇有3个弟弟,成蟜和嫪毐的两个儿子。成蟜于秦始皇八年死在赵国,而嫪毐的两个儿子在嫪毐造反时已经被诛杀。所以,秦末世为秦始皇弟弟的说法排除。

  • ② 秦始皇儿子

据《李斯列传》记载,秦始皇有二十几个儿子,皆下场凄惨。

秦始皇刚驾崩,赵高便假传圣旨杀死扶苏。接着胡亥即位后,又在赵高的蛊惑下,对自己的兄弟姐妹大开杀戒:杜县杀死6位公子、10位公主,公子将闾等3人自杀在宫里,咸阳街头斩首示众12位公子,连坐族人更是无数。公子高为保护族人,主动要求殉葬。

共计23位公子、10位公主惨遭杀害。既然连公主都不放过,胡亥及赵高怎么可能为秦始皇留下什么亲生儿子呢?所以,秦末世为秦始皇儿子的说法基本排除。

  • ③ 秦始皇孙子

据上述第②点分析中可以看出,秦始皇的孙子辈中只剩下公子高的族人。那么的他的儿子是否为秦末世呢?

秦始皇享年50岁,如果按照16岁就开始生育计算,那么扶苏最大不过34岁左右,扶苏的儿子不过18岁,扶苏的长孙不过2岁。如果秦末世是扶苏的儿子,他怎么可能和2岁的婴儿谈什么刺杀计划?所以,公子高更不可能有这么大的儿子。所以,秦末世为秦始皇孙子的说法也可以排除。

  • ④ 秦始皇的侄子,成蟜之子

秦庄襄王因为邯郸之战爆发,于公元前257年独自回到秦国。秦始皇母子于前250年才回国。那么,大致可以判断,成蟜比秦始皇小3~8岁左右。

据《秦始皇本纪》记载,八年,王弟长安君成蟜将军击赵,反,死屯留。那时,秦始皇21岁,其弟成蟜的年龄约为13~18岁之间。既然能挂帅出征赵国,18岁更靠谱。如果按古代生育年龄计算,成蟜有个两三岁的儿子也不足为奇。

那么,成蟜儿子比秦始皇小18岁左右,到胡亥死时(秦始皇去世后3年),他大概35岁。他的儿子也有十几岁了,和他一起谋划行刺赵高也是合情合理。

结语:

《史记》中对秦末世名的多种表达方式,使得其身份扑朔迷离。但是,综合考虑秦始皇的年龄和秦末世两个儿子的年龄后,秦末世为秦始皇的儿子或侄子比较合理。

而胡亥听信赵高之言,在秦始皇驾崩后,不惜对其兄弟姐妹痛下杀手。胡亥惨绝人寰的行径背后就是为了除去所有拥有继承皇位的公子,使其高枕无忧。

而成蟜之子不在屠戮名单之中,成蟜死后,秦始皇有可能收养其幼子,参照秦庄襄王的命名方式,故为其起名为“子婴”。

子婴到底和秦始皇是什么关系?

我是历史问答达人“青言论史”,乐于为您解答中国古代史的相关问题。

有关子婴和秦始皇之间的关系,还真不好说。倒不是我说不清楚,而是历来严谨的太史公司马迁在史书里面没有讲清楚。

有两种说法,一是子婴是秦始皇的孙子,二是秦始皇的弟弟。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立二世之兄子公子婴为秦王。”这是支持子婴是秦始皇孙子的证据。秦二世的哥哥,自然也是秦始皇的儿子,那秦始皇儿子的儿子,就是他的孙子了。

然而在《史记-李斯列传》里,却有另一个记载:“高自知天弗与,群臣弗许,乃召始皇弟,授之玺。子婴即位。”

这就存在争议了,同一个人修的同一本史书,对子婴的身世居然交代得这么互相矛盾,这就非常有意思了。

但就我个人观点来看,子婴是秦始皇的弟弟的可能性比较大,至少不大可能是始皇帝的直系子孙。因为秦二世胡亥在继位以后,把他的哥哥们基本杀得绝了户,能不能留个弟弟,都未可知。

而之所以那些秦始皇的儿子们被杀得干干净净,基本都是拜赵高所赐,如果子婴真的是秦始皇的亲孙子,那赵高就是他的杀父仇人。赵高会扶植这么一个人做秦王吗?我看悬。

所以,我认为,子婴是秦始皇的弟弟可能性较大。

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青言论史”,也欢迎您的批评指正。

子婴到底和秦始皇是什么关系?

老陈认为:子婴身份应该是秦庄襄王之子、始皇之弟!请听分析!!

秦王子婴作为秦帝国最后一任君主,对其身世的争论,历代学者大都遵循“二世兄子说”,直至当代才有学者撰文详加论述并肯定“始皇弟说”,且逐渐为学者们所接受。子婴有公子之称,又曾与其成年儿子共议诛杀赵高,秦末动荡时被赵高拥立为王也是因其贤能之名和民间威望所至。

一、秦王子婴身世的争论

有关秦王子婴身世的争辩,历代学者大都遵循“二世兄子说”,然而自20世纪80年代史学复兴后,众多学者重新审视,各抒己见,提出许多新观点,这些些观点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分“二世兄子说”,主要以司马迁为代表。

“立二世兄子公子婴为秦王”《史记·秦始皇本纪》

但若子婴为二世兄子其年岁必小于二世,二世被杀时年仅23岁,以国君15岁生子计算,那么子婴最大不过二十余岁,怎么能像赵高所说“素有贤名”?

其次,子婴二十余岁其子最多只有几岁,那么诛杀赵高时又怎能与其子共谋?

分“秦始皇之弟”说:

“乃召始皇之弟,授之玺” 《史记·李斯列传》

李斯列传中认为子婴乃秦始皇之弟,但因为古文断句问题无法得到统一,“始皇弟子婴”有几种断句方式。

分“秦始皇弟子”说:

“子婴,……或曰始皇弟子” 《秦集史·国君纪事二十》

此处认为子婴乃秦始皇弟子,将“子婴”人名进行了拆解。

二、秦王子婴为始皇弟的几点论证

(一)子婴为秦国君之子。

公子之称在秦汉之前一般指诸侯之子。

“诸侯之子称公子,公子之子称公孙,公孙之子不可再称公孙,乃以其祖父之字为氏” 《史记》

譬如如公子宏为秦穆公之子、公子成蛟为秦庄襄王之子、公子扶苏为始皇长子。可见,秦国的世系称谓与关东六国也是相同的。由此推之,子婴为国君之子,只是不能明确其父究竟是哪位国君。

(二)子婴年岁较长

“令子婴斋,当庙见,受王玺。斋五日,子婴与其子二人谋曰……” 《史记》“子婴即位,患之,乃称疾不听事,与宦者韩谈及其子谋杀赵高。” 《史记》

史记以上二段记载都有一个共同点,子婴诛杀赵高时曾与儿子共谋,可知其子年岁较大。倘若子婴为二世兄子,那么子婴之子则当为始皇的曾孙,以国君15岁生子计算,始皇享年50岁,是不可能有这样大的曾孙的。

公元前250年,子婴诛杀赵高,年纪应该在40至50岁之间。以15岁生子计算,此时子婴之子年岁应在25至35岁之间;以20岁生子计算,此时子婴之子年岁应在20至30岁之间。所以说,子婴在诛杀赵高时年岁较长,其子年岁也较大。

(三)子婴不具备王位继承权

秦国的王位继承自献公以后皆以父子相继,嫡子相承。如秦孝公为秦献公之子;秦惠文王为秦孝公之子;秦武王作为秦惠文王之子;秦始皇为秦庄襄王之子;秦二世为秦始皇之子等等。

在这些继承者中秦昭襄王、秦孝文王和秦庄襄王情况较为特殊。

其中秦昭襄王因武王举鼎而亡,且无嫡子的情况下继承王位,凭借先王异母弟身份继承王位;

秦孝文王因先太子崩逝,以先王庶子身份继承王位。说明在先太子去世后,作为秦昭襄王合法继承者的嫡子一脉已无人;

秦庄襄王因先王无嫡子,而过继于华阳后为嫡子,虽身为先王庶子但最终继承王位却凭借的是先王嫡子身份。

这些情况都能说明王位立嫡的传统在秦国早已形成。其他国君均以嫡子身份继承王位,其中秦二世因始皇未立皇后,因此与众兄弟无嫡庶之分。

所以说,自秦献公以后,秦国按照关东诸国的做法,王位继承制度采取嫡长子继承制,将王位继承权限定在王后所生的儿子里。

据以上分析,子婴作为国君之子,年岁较长,不具备王位继承权,但却是重要的宗室成员,子婴做为秦始皇之弟在逻辑上完美无缺。

三、赵高拥立子婴的实质与其谋篡心理

赵高拥立子婴为王,也与其作为始皇之弟的身份有密切关系。

“使责让高以盗贼事。高惧,乃阴与其婿咸阳令阎乐、其弟赵成谋曰‘上不听谏,今事急,欲归祸于吾宗。吾欲易置上,更立公子婴。子婴仁俭,百姓皆载其言。”《史记·秦始皇本纪》

可以看出,赵高担心二世欲归祸于自己,所以想要另立新君,而“子婴仁俭,百姓皆载其言”,而被选为新君的候选人。

可是结合史实,我们发现在中国历史上凡是权倾朝野、玩弄君臣于鼓掌的奸信权臣,一旦有机会另立新君,无不尽其能选择昏庸弱小之辈任之,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长时间掌握政权。而权臣赵高却为何违背常理,在自己大权独揽、权倾朝野之际,却选择仁厚德望的公子婴作为秦王呢?

‘今六国复自立,秦地益小,乃以空名为帝,不可。宜为王如故” 《史记》

这段文字表明了赵高期待子婴主动宣布放弃秦天下君主的帝位,与六国并称,希冀借此讨好义军,进而实现自己称王关中的目的的

赵高拥立子婴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因其年岁较长,且素有威望,以之为王,有利于凝聚人心,重新燃起群臣对于秦廷政局的希望;

另一方面有利于赵高固权保命。依据秦王位继承制度,子婴属于被边缘化的宗室成员,赵高拥立子婴为王,不仅具有拥立新君之功,使自己的权势更加巩固、生命财产得到保障,而且有利于自己实现称王关中的目的。

总结:

子婴身份应该是秦庄襄王之子、始皇之弟,至二世被杀时其年龄介于40-50岁之间;依据秦王位继承制度属于被边缘化的秦宗室成员,因立有军功,得以位列宗籍,是宗室重臣。机缘巧合之下,被赵高拥立为皇帝!

子婴到底和秦始皇是什么关系?

秦王子婴和秦始皇到底是个啥关系?亲戚关系,首先我认为子婴应该叫婴。他应该是秦始皇的兄弟。最有可能的是秦始皇的弟弟。为什么说是兄弟呢?

我们来推演一下,简单的那种,要不篇幅就太长了。

子婴不可能是秦始皇的儿子:

一、胡亥继位是未成年的时候,然后诛杀了所有的兄弟以及姐妹;

二、秦始皇49岁驾崩。按15岁生子来算,扶苏大概最多也就是34岁。因此也就不可能有其他的兄弟能够有两个将近成年的儿子。子婴杀赵高的时候和自己的两个儿子以及宦官韩谈商议的,既然能商议这种事,起码要在15岁左右。比扶苏小的秦始皇的儿子显然也不太可能;

三、如果有这样的儿子,赵高和胡亥也不会放过,有两个接近成年儿子的子婴。

当然了如果子婴不是秦始皇的儿子,那就更不可能是胡亥的儿子或者扶苏的儿子了。这个理由就更坚强了。扶苏满足不了,胡亥就更满足不了了,因为胡亥是幼子,继位的时候估计就是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顶多也就是十五六岁的年纪,如此才能让赵高忽悠得七荤八素的,到头来三年后被送上断头台。

那么子婴就只能是秦始皇的兄弟了,同父的那种,至于是不是同母的就不好说了。秦始皇的父亲异人,有生殖能力,死的时候是三十四岁,他在嬴政两岁的时候从赵国逃回秦国。另外在史书上他还有一个儿子:成蟜,进一步说明了他有生殖能力,在嬴政母子在赵国的时候,异人不可能一直没有生育子女,成蟜就是最好的证明。秦始皇是12岁的时候被接回秦国,在这九年里,异人一定生育了其他子女。

成蟜犯的是叛国罪,所以子婴不能是他的儿子,成蟜的一族很可能被剿灭了。至于子婴恰恰是异人的其他子嗣,年岁就在秦始皇之后的9年里,也就是说秦始皇是四十九岁,然后经历了秦二世的三年,子婴的年龄,最小从40开始加3,是43岁,完全符合要求。如果再大几岁就更符合实际了。

另外从赵高立子婴为秦王,大臣们的反应看,大家都认同子婴继承秦王的合法性,也说明子婴身份的正统,他是秦始皇的弟弟,在秦始皇的儿子死光的前提下,他的继承顺序最前。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里捉迷藏,这里这么说,那里又那么说,联系起来看,让我们自己去猜测和判断,这也是他写史记的一大特点。

异人一定还有其他孩子,不过史书里没怎么记载罢了,不只有秦始皇和成蟜。秦始皇并没有那么残暴,他可没杀光自己的兄弟姐妹。

子婴到底和秦始皇是什么关系?

子婴跟秦始皇的关系,是一本烂账。

胡亥死后,赵高立子婴为帝,子婴杀赵高以降,所以,虽然其出身存疑,故尔在历史上也不可忽略。

一说子婴是秦始皇的弟弟。

《李斯列传》:“高自知天弗与,群臣弗许,乃召始皇弟,授之玺。子婴即位,患之,乃称疾不听事,与宦者韩谈及其子谋杀高。”

二说子婴是秦始皇的侄子。

有人认为子婴很大程度上是成蟜之子。

成嬌是谁?成嬌是秦始皇的第三个弟弟。

赵姬与嫪毐通奸,生下两个儿子,后来这俩异父弟在嫪毐之乱中被处死,始皇第三个弟弟叫成蟜,为秦庄襄王之子,秦王嬴政的弟弟,后来投降赵国。

三说子婴为秦始皇孙子。

部分人认为子婴是秦始皇的孙子,扶苏之子。

此说最为流行。从东汉班固到近现代,多采用这一说法。就连近几年修订出版的《辞海》和《辞源》这两部著名的大辞典,也都一致认为子婴是二世兄子,并指出是扶苏之子。

估计这个说法流行的原因是符合儒家正统观念吧。

子婴的身份是个谜团,他与秦始皇的关系扑朔迷离。

个人认为,胡亥上位后,应把众兄弟子侄都杀了,尤其是扶苏的后代,存活下来的可能性很小。说子婴是秦始皇的弟弟,似更有可能。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