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是历史必然?为何说即使没有秦始皇我国也必然会走向统一?
历史并不是必然的,但也不是偶然的,在必然性中有偶然性,偶然性中有必然性。
历史是时间和空间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我们往往只关注于时间,常常忽视空间的决定性。那就是历史受到地理环境支配。
地理环境决定能量的分布,进而决定不同的农作物的分布,最终决定这一地区的文明形态(农耕文明、渔猎采集、游牧文明)。文明形态决定种族差异,种族差异决定文化差异。地理不是一个决定性的要素,但它是一个约束性的要素。
中国的历史受到中国地理的支配,看看中国地图,从山海关往南,从太行山往东,一路南下到长江,东巡至大海,基本上是一块广阔的平原,无险可守。一旦越过长江,虽然地势更为崎岖,但山有缺口、河有方向,东南、华南,早已连成一片。
这就带来一个鲜明的对比。欧洲总是会出现小国之间的纷争,而且小国之间几乎势均力敌,没有哪个国家能够最终一统江山,中国则很难形成长期地方割据,即使原来的政权已经分崩离析,或是北方的游牧民族入侵之后不走,一旦条件成熟,中国总是要再度统一起来的。这就是为什么说,中国的大一统是历史的必然性。
从地理的角度再说说为何是秦国
在隋唐之前,一直有这么个说法:“得关中者得天下”。那时候的关中地区,气候条件得天独厚,粮食产量非常高。粮多人口就多,兵员就多。
再看看关中地图,秦国占尽地理优势,易守难攻。在秦孝公从魏国手中夺取崤函之地,设立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说的函谷关后。秦国更是曾经借此天险,一国之力抵挡住六国联军。
正是因为这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秦国才得以安稳的发展自己。在解决北方第戎人的后顾之忧后,才有了“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的万世之功。
统一是历史必然?为何说即使没有秦始皇我国也必然会走向统一?
因为秦始皇的统一,其实是建立在祖辈几代秦王的基础之上的,此所谓“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也就是说,秦始皇只是做好了临门一脚而已。即便不是秦始皇来完成统一,秦国的其他国君也会继续推进统一天下的历史使命。
而秦朝统一的奠基人,并非秦始皇,而是秦昭襄王赢稷。秦昭襄王在位五十六年,拜范雎为相,制定了远交近攻的策略,最终确定了秦国统一天下的战略思路。
此外,秦昭襄王在位期间,对东方六国开始不断的鲸吞蚕食,又取得了 长平之战的胜利;之后又攻陷东周王都洛邑,灭亡了周朝和西周国,俘虏周天子,还将迁九鼎迁于咸阳。秦昭襄王在位期间的成果,彻底奠定了秦统一战争的胜利基础,为秦国的一统之路扫清了障碍。
也就是说秦的战略思路已经很明确,统一基础也已经很足够,此后不管是谁当秦王,都只需要继续贯彻执行统一这项国策就可以完成统一天下这项伟业了。
所以说,秦国一统天下之势,早在秦昭襄王时期就已经确定了,即便没有秦始皇,统一也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统一是历史必然?为何说即使没有秦始皇我国也必然会走向统一?
没有秦始皇的第一次尝试,大汉王朝就不会顺利的完成统一,顺应民意,造福百姓,所以秦始皇起到了关键作用
统一是历史必然?为何说即使没有秦始皇我国也必然会走向统一?
我只能一半苟同笔者的问题。
如果没有秦始皇,我也能相信的是,秦国也一定能统一天下。
我将从三点来分析:
一:秦国人懂得争取和忍耐。秦人的祖先本来是大周王朝养马的,后来一点点得到周天子的赏识。秦襄公时期,率兵保护周平王东迁,被封为真正的诸侯国。秦穆公时先后灭掉西方戎族所建立的12个国家,开辟国土千余里并稳定大后方以后,才奠定了其作为春秋四大国的基础。战国初魏国连年进攻秦国,夺取了河西之地,秦国被迫退守洛水以西。秦孝公时,任用商鞅进行变法,秦国因此与日俱强,逐渐成为战国中后期最强大的国家。
二:秦国不像楚国那样,强大以后,目中无人,无视周王朝。秦国时不时会觐见周天子,无论周天子是否强盛衰败,处处帮助周天子,处于一种谦逊的状态,天下自然没有人来说秦国的不是。
三:秦国人在经历漫长的蛰伏忍耐终于成为一方霸主时,他们以史为鉴,从来不窝里斗,不搞特权,没有出现什么荒淫不齿的国君,把整个天下作为自己的目标。
总结:秦始皇嬴政只是接着这个契机,统一了天下。如果没有秦始皇,以秦国的处事状态,内部的团结一致,实现大一统只是时间上的问题。
我是Lloydxia一名历史爱好者,可以关注我一起讨论学习。
统一是历史必然?为何说即使没有秦始皇我国也必然会走向统一?
没有秦始皇那只有出这个问题的人能统一中国了,
统一是历史必然?为何说即使没有秦始皇我国也必然会走向统一?
秦国统一六国并非秦始皇的功劳,秦国在春秋时就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当时的君主是秦穆公。自秦穆公后,历代秦国君王励精图治,国家得到发展,后相继灭掉巴蜀等国,便有了巴蜀粮仓以及关中平原作为后盾,加之秦君任用张仪、范睢、商鞅、李斯、韩非等贤士,到了秦王政时期,他只是执行了秦国的统一大业,完成了历代先王的意愿,秦王嬴政时期,秦国的国力足一一统天下。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