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多数人只能靠小说、影视、音乐、游戏来消遣,却没法靠电动力学、流体力学、建筑设计来消遣?

谁消遣还想着费脑子?

为什么大多数人只能靠小说、影视、音乐、游戏来消遣,却没法靠电动力学、流体力学、建筑设计来消遣?

能消遣,是因为没人严格要求你。

  • 你觉得看小说很放松,是因为没人严格要求你。
  • 你觉得看电影有意思,也是因为没人严格要求你。
  • 你觉得打游戏很爽,还是因为没人严格要求你。

不要说费不费脑子的事,也不要说门槛高低的事,更不要说有没有吸引力的事,这些因素确实有影响,但绝不是重点。

唯一的重点就是:有没有人严格要求你?

看小说,你觉得文笔差,可以不看。你觉得反派智商不在线,可以不看。你觉得主角太圣母,可以不看。你觉得情节太水,可以不看。你觉得战力崩坏,可以不看。你觉得主角光环太离谱,可以不看。

你不看,没人会把你怎么样。

看电影,你觉得是五毛钱特效,可以不看。你觉得演员的演技不行,可以不看。你觉得角色的造型太丑,可以不看。你觉得编剧脑子有问题,可以不看。你觉得场景太敷衍,可以不看。

你不看,也没人会把你怎么样。

听音乐,你觉得吐字不清,可以不听。你觉得歌词幼稚,可以不听。你觉得大吵大闹,可以不听。你觉得节奏稀烂,可以不听。你觉得唱跑调了,可以不听。

你不听,还是没人会把你怎么样。

玩游戏,你经常被虐,可以不玩。队友太坑,可以不玩。一直卡关,可以不玩。抽奖抽不到好东西,可以不玩。不充钱没法玩,可以不玩。外挂太多,可以不玩。

你不玩,照样没人会把你怎么样。

电动力学、流体力学,或者再说得再多一点,实变函数、泛函分析、数论、拓扑、微分几何、抽象代数、李群与李代数、分析力学、量子力学、量子场论、广义相对论、凝聚态物理、微机原理、电气系统分析、C++、java、热工学、有限元、……

这是什么人会接触的东西?

本科生、研究生。

我不是在说门槛高低,我说的是:那些人如果不学,会怎么样?

他们不敢不学,挂科多了,拿不上毕业证、学位证,四年大学白念。发不出论文,研究生白念。

很多人接触这些学科的时候,是和严格要求绑定的。

甚至可以再往下看一看,初中、高中。你觉得学习让你不爽,你敢退学吗?

也可以再往上看一看,进了研究院,明上午八点前交设计图纸,你敢不交吗?甲方明天就要验收,你敢不干吗?

你不敢,那就不是消遣。

网上有人做科普,也有人分享自己的工作内容。乍一看,你可能会觉得有意思,这仅仅只是因为没人严格要求你。

有些人在网上讲相对论、量子力学、线性代数、……

你觉得听不懂、一听就犯困,没关系呀,那些创作者又不会把你怎么样,他们又不会逼着你搞懂,再搞一个考试,不及格的人罚钱。

你完全可以在评论区里吐槽一堆不相关的东西,没人会把你怎么样。

很多人喜欢看科普视频,看完以后感叹:“要是自己当年遇到这样的老师,早就上北大清华了。”看完还想看,仅仅只是因为没人严格要求他们。

规定时间,规定地点,让你连着看10部电影,不管你想看什么类型的电影,随机抽一些电影让你看,每部电影放完只给你十分钟的休息时间。看完再为每部电影写一篇不少于10000字的观后感,限时一天内完成。

你觉得这是消遣吗?

规定时间,规定地点,让你玩一款游戏,从零开始打通关,不准充钱,不准开挂,不准请代打。打通关以前不准吃饭,不准睡觉,敢违反规定,罚款10万。

你觉得这是消遣吗?

还是那句话,能消遣,是因为没人严格要求你。

小说能给的,电动力学也能给。游戏能给的,流体力学也能给。短视频能给的,量子力学也能给。

一本爽文小说随随便便就是100万字、200万字、……,大学思政课本的字数可比这少多了。一部电影,90分钟都算是短的,高中的一堂课也才45分钟。某游戏有一百多个角色,每个角色都有各自的技能,有不同的玩法,高数书上的公式可比这少多了。

吸引人的无非就是惊喜和升级。

  • 惊喜是小说、电影、相声、短视频常用的手段,让人发现惊喜之后,再期待新的惊喜。
  • 升级是游戏常用的手段,打怪升级,数据公开透明,努力就有回报,快速反馈,快速成长。

能兼顾惊喜和升级,那自然更好,很多游戏、电影、小说其实都做到了。

这两者,电动力学、流体力学也都有,其实所有学科都有。只不过在大部分人眼里,它们一经出现,就有严格要求,实在是让人高兴不起来。

不管是什么东西,都有让人爽和不爽的成分,只不面对有些东西的时候,可以避开不爽的成分,让人只记得爽而已。

真正让人消遣的,是自由。

笔者本人对这些内容深有体会,虽然笔者了解一些数学物理知识,也时常能从中得到放松。

但是在上学期间,笔者真的是一眼都不想看那些和考试挂钩的东西。只有在闲暇时间,才会慢慢品味自然科学的美妙。

为什么大多数人只能靠小说、影视、音乐、游戏来消遣,却没法靠电动力学、流体力学、建筑设计来消遣?

嘿,你别说,这可要好好地怪自己,一切都是身体机制来背锅。1.大脑在保护凡是让你感到难受的需要动脑消耗能量的行为都是反本能的。比如学习。大脑每天要做的事情,就是让身体减少能量的消耗,倾向于让人们选择低能耗的方式去打发时间,每当我们需要消耗能量去思考复杂的科学问题的时候,大脑会将这个行为归结为高能耗行为,进而限制。我们的本能就是避免高消耗能量。

消遣的目的是放松,而大脑为了让人更好地达到目的,会在你动脑思考的时候,启动保护功能,带来一个感觉叫做虚假的疲劳感。所以在它的影响下,在进行看小说,影视,音乐,游戏等不需要太多消耗大脑能量的行为时,大脑这个保护机制不会生效,而学习则会触发这个机制,让人不断感到疲劳。消遣是为了放松,不是为了疲劳。所以消遣的方式人们不用选择就已经决定好了。人们为了追剧,看小说,打游戏通宵达旦熬夜都可以没问题,就是因为这个机制一直没有被触发。

2.偷懒是人类的天性。人一直在进化,但是隐藏在基因里的东西却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而失去。我们可以观察一下,野生动物基本上都是吃饱了就睡,睡醒了就去找吃的,为了更好地积攒能量,除了进食和交配,其他的活动能避免就尽量避免。在野生环境中,生存环境复杂多变,不会很好地积攒能量的生物,无法应对生存环境剧烈恶化的情况,撑不到下次进食补充营养或者躲避天敌的捕猎,就被淘汰掉了。所以幸存下来的都是“苟活”和“偷懒”的高手。而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自然是其中的佼佼者。凡是消耗能量的行为,都会被懒惰的对待,现代的人类高耗能的行为大部分属于脑力活动,所以懒惰的天性会在人们满足生存需要之后,释放开来,阻止你去学习。

3.享乐本能在作祟这个和吃饭睡觉地位相同,不可或缺。自原始时代以来,能够引起人们快感和愉悦感觉的主要有两件事:交配和进食。如果这两种事情不会带来这些感觉体验,人们就不会去做,最后就会饿死或者绝种而消亡。为了生存,这种感觉延续了下来。脑科学中决定这两个感觉的脑组织是我们的爬虫脑,这个东西主要控制的行为就是趋利避害,想法儿控制人们去做愉悦的事情。现代社会,在人们工作的时候,非工作的时候,它会不停地诱惑你去拿起手机看小说,聊天,看电影,打开电脑去玩游戏等,为了就是让你节约下来更多的能量去不断地寻找食物和交配,进食和交配是最终目的,它却被隐藏了,人们意识不到,而人们最直接体会到的作用是:不让你过多的消耗能量。让人们各种摸鱼,娱乐。

4.熵增是趋势

水往低处流,熵增是这个世界自然的趋势,凡是阻挠熵增的,是反趋势的,是痛苦的,而顺应熵增的,是舒适的。比如不运动保养,身体机能会衰败,不阅读思考,不持续学习,大脑会萎缩,这本身就是趋势,而学习和运动本身在延缓和阻挠这一个趋势,是熵减的过程。舒适和痛苦,人们在选择消遣方式的时候,不难选择。

为什么大多数人只能靠小说、影视、音乐、游戏来消遣,却没法靠电动力学、流体力学、建筑设计来消遣?

大部分的人因为受学历、财力、环境的影响只能靠小说、影视、音乐、游戏来消遣。也有小部分的人是沉迷游戏,无法自拔。现在打工有时间玩手机的人多数是普工,文化都不高。像对我来说流体力学和电动力学是什么都不知道,又怎么去学呢?建筑设计的话,如果没有接触过的去哪里学呢?半路出家又能学出什么名堂啊!

小说影视可以消磨时间,下了班没地方去或者不想出去,躺在床上看小说或者电视剧也是一种享受。音乐可以让人放松,累了一天了,下班回来可以听一些愉快的歌可以解疲劳。游戏可以缓解压力、可以发泄愤怒、也可以消磨时间、还可以和同事或者亲戚一起玩增进感情。只要玩游戏不玩钱的还好。最怕的是赌博或者是买股票,很多人妻离子散。

说白了就是大部分的人都安于现状,感觉自己过得还不错,不想折腾。

为什么大多数人只能靠小说、影视、音乐、游戏来消遣,却没法靠电动力学、流体力学、建筑设计来消遣?

因为被现实打败了呗!就像你学建筑,你以为自己能设计大楼,其实你画的图纸都进不了设计院的大楼。说实在全国都是这样的,看的是学历,资历和经验,你个半路出家的根本没有半点机会。

为什么大多数人只能靠小说、影视、音乐、游戏来消遣,却没法靠电动力学、流体力学、建筑设计来消遣?

因为人的劣根性。

多数人只是想着眼前的快乐,即时的快乐,并不会为自己长远的打算。

看小说电影娱乐视频游戏这些都是当下能获得的快乐。不需要学习成本的。即用即有的。

这样可以省去学习的步骤,马上获得快乐。这种快乐是短暂而对长远发展没有用的。

电动力学,流体力学,建筑设计。这些项目对于普通人来说门槛过高了。我国人口14亿,专科以上才多少人?本科以上才多少人?普通人要从基础的物理学建筑开始学起才能掌握到电动力学,流体力学,建筑设计等科目的入门了。

学好之后可能是可以从中得到快乐。但是其中的学习成本不是多数人可以熬得过的。尽管现在网络发达,网上各种各样的学习教程都有。

所以腾讯只会创造游戏,视频 , 娱乐。

电影院也只会播放电影,不会播放流体力学,电动力学建筑设计的教学视频。

关键还是人性的劣根性。只想过着当下的快乐,不会想着长远的发展而带来的快乐。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