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西藏贵族都是怎样生活的?
从古至今,大家对贵族们的生活都十分好奇,原因无他,按照著名的二八法则,站在金字塔顶端的那20%的人,掌握几乎全部的财富,并且贵族都十分惜命。
哪怕当代的欧洲贵族,依然保持着深居简出避居于僻静古堡的生活,日本皇室也向来神秘,天皇一家子到底过着怎样的日子,就连日本人都不知道。
有幸曹雪芹穷尽心血写下一部《红楼梦》,血淋淋地撕开四大家族的日常展露在世人面前,这才给所谓的贵族们祛魅,发现他们也不过是挣扎在爱恨嗔痴里的普通人。
——老话常说,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旧西藏贵族的日常其实跟贾府大差不差。
先从旧西藏对于贵族的定义说起,他们把贵族分为四等,亚奚贵族是历代诞生达赖喇嘛的家族,有点类似印度种族制度里的婆罗门,将神权世代掌握在手里,于贵族中的排名也是榜首,属于贵中之贵。
第本贵族则是王公贵胄的后裔,既跟《红楼梦》中的荣宁二公相似,也与印度的刹帝利涵义一致,自诩血统高人一等,子孙含着金汤匙出生,不论有无才能,成年后都能当官位高权重。
米扎贵族虽然也是旧西藏高官的后代,可跟第本不同之处在于,祖上并不是头一批的定鼎之人,是在经年累月中发展起势力的豪门。
若拿《红楼梦》中的四大家族举例,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找金陵王的王家就是米扎。旧西藏的贵族体系中,米扎是为亚奚服务,这跟实行“三大领主”的领导政策有关,分别为官家、贵族和上层僧侣来统治旧西藏。
剩下一个贵族类型没有具体名字,大致代表新贵阶级,每一代都有靠联姻、能力起家的新豪门,推测他们因为得势不久,生活还不敢太奢靡无度,每日都在琢磨巩固阶级和更进一步的事,精力大部分放在联络关系跟鸡娃身上。
所以要看旧西藏贵族是怎么生活的,还得从前三个类型的贵族中找。
就拿大名鼎鼎的帕拉家族举例,他们家许多人都在旧西藏担任高官,祖上更是藏堆王派去不丹管理普拉康寺的喇嘛,应该分属于亚奚-第本之间浮动的档次,昌盛时期那可真是“满床笏”,庄园就有37座,手底下的农奴更是高达三千多人。
帕拉家族的生活日常,应该就是旧西藏贵族的缩影,且从人人离不开的衣食住行分别来看。
西藏地理风貌奇特,不论是喜马拉雅山区、藏南谷地、藏北高原还是藏东高山的峡谷区,昼夜温差都极大。
贵族们保暖所穿的都是正儿八经取材于小动物的裘皮大衣,常见的如貂皮、虎皮、孔雀毛跟金线织成的皮袍,更有猎奇的是用老鼠皮做成的大衣。
果真是贵族的思维就跟一般人不一样,人人都避之不及的老鼠,竟然也能扒下毛皮做成大衣,真不知猫咪看到会不会魂不守舍。配饰则有天珠、玉石、唐卡、象牙、珊瑚等美轮美奂的饰品。
由于西藏一直是多国交界之处,西洋玩意总能第一时间出现在旧西藏贵族的生活中,贵族世家的女人梳妆台上,二三十年代就摆着来自英国跟法国的护肤品,名牌包挂满衣架。
依此类推,百余年前的旧西藏贵族们,也享有从各国收集来的新鲜物件,不仅不像大家想象的保守落伍,反倒领先世界潮流一大截子。
旧西藏贵族的男人也有琳琅满目的名表,万宝龙金笔璀璨生辉,展出在博物馆里都让游客惊叹数十年前就精致奢靡的物质生活。
再来看饮食,那也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帕拉家族在二三十年代就喝着各式各样的洋酒跟咖啡,食材则信不过外面采买的,觉得不够干净,都是出产自庄园跟牧场。
收成来的粮食一部分酿酒一部分磨面,制作出的食物再挑品相上等地拿给主人家吃。住所更是夸张,帕拉庄园现存面积都有5357.5平方米,各色房屋57间,从会客室到游乐房一应俱全。
可见旧西藏贵族的宅子都占地不小,这百余年随着民主改革已经拆掉不少,数百年前“三大领主”统治西藏时,面积跟屋舍数量只会更加夸张,说是人均一个宫殿也十分贴切。
出行则有骏马跟马车,帕拉家族展出一个珍贵的马鞍,竟然是采用黄金打造,连接处的皮制品为印度的青蛙皮,也得亏旧西藏的盛世没赶上工业革命,不然估计世界顶级豪车都会在庄园的车库里。
以帕拉家族为参考,旧西藏贵族的衣食住行大概就是如此奢靡的模样,还真与《红楼梦》十分相似,穿的都是裘皮大衣,用的则古董跟西洋物件齐飞。
而且手底下管辖着数千的奴仆,掌握着奴仆的生杀大权,一言不合就酷刑招呼,反正自己家就是刑罚的制定者,只要不关系到政斗,基本不会有人来找麻烦。
可正所谓出生就有的将视作理所应当,在外人看起来奢靡浪费的生活日常,其实放在当时的旧西藏贵族们眼里,都是再稀松平常不过的日用品。
所以真正生活起来也不快活,家族中的勾心斗角令人心力交瘁,贵族之间的倾轧构陷也层出不穷,再加上权力跟财富都是世袭,一旦摊上个不成器的子孙,贵族排名也会换个家来坐。
但不管他们那里到底是怎样一个状态,从衣食住行的角度来审视,旧西藏贵族们过得就跟各朝代的帝王将相差不多,需求也都一般无二。
首先得有个占地辽阔的大宅子,盖得让人看上去像宫殿一样巍峨。
再穿衣服讲究稀有,什么皮毛难得就取什么,吃得则要干净,轻易不从外面购买原材料,出行设备要豪奢,缀满金玉,令人一看就光芒耀眼。
再管理着数千的奴仆家丁,身体强壮地用来看家护院,其余的则干力气活。
旧西藏贵族都是怎样生活的?
如果在世界范围内,评选一个令人“意难平”的贵族群体,我一定投票给旧日西藏贵族。
贵族并非旧日西藏的”特产”。比较出名的有英国的贵族,多为英国皇室后裔。日常生活讲究绅士,优雅。喜欢喝惬意的下午茶,听有格调的曲目和读文笔上佳的艺术作品。
另外,像法国的贵族还有喜欢为情人决斗的,不一而同。
当然,贵族大多数指的是封建时代和区域内权利,资产财富等高于其他阶级的上层阶级。是种人为划分的概念。不是生活在人人平等大环境下的我们能理解透彻的。
在我国比较出名的贵族,大家印象深刻的就是八旗纨绔子弟了。尤其是清末的八旗子弟,家境没落下也一定要大开眼界,见世面。讲排场,吃山珍海味,穿绫罗绸缎,用新奇古怪的玩意儿。否则,是当不起“爷”这个称呼的。
如果上述贵族让人们觉得至少还算有些“向往”,那旧日西藏贵族恐怕令人意难平。咱们来看看这些旧日西藏贵族过的是什么神仙日子:
“人上人”的旧日西藏贵族:在1959年民主改革前的西藏,包括藏族地方政府,当地贵族,寺院上层僧侣人口数为西藏总人数的5%。其他的人群为地位低下的西藏农奴。
千万别只看贵族等上层人群仅仅占比西藏小小的5%的人口数量。这些贵族所占有的资产和财富总额却在藏区占比高达80%。很好地践行着西方世界的二八理论。
相对比英国的贵族和没落的八旗子弟。旧日西藏贵族可并非只是“土豪”能形容的。他们手里不仅有钱,还占据着大量农奴,仆人,土地,甚至地位和权利都是世袭罔替的。
旧日西藏贵族们与印度的种姓制度稍显类似,大概分为4等:分别为亚奚贵族,第本贵族,格巴贵族,其他为小贵族,一般都是家族里有人曾担任过旧西藏地方政府的官员,才能做小贵族。
亚奚贵族多是历代达赖喇嘛家族。第本贵族宣称有古老高贵血脉。格巴家族出自名门望族。
据统计:在1969年民主改革前,一共大概有197个上述贵族世家。这些贵族世家几乎垄断,把持着旧日西藏的大大小小的职位。
所以,有钱有势又有农奴的旧日西藏贵族,被称为“人上人”是不为过的。甚至带着点谦虚。
而西藏的地理位置又极为特殊,位于西藏高原的西南部,素有世界屋脊之称。外部连接着不丹,印度,锡金,尼泊尔的国家,向内又连接着内地。所以,“人上人”的贵族们,经常会搞到许多令人意想不到的,难以置信的用品。超越了时代和区域的限制。
那这些旧西藏贵族们过的是什么神仙日子呢?不是我词穷,但对这些贵族,大概也只能想出穷奢极欲,超越时代的日常品,跨越地区和种族限制的特殊活动等等简单的词语。这些西藏王公贵族的神仙日子,我实在是形容不出来我的感受。姑且委婉称之为:意难平吧。
不拿最高等的亚奚贵族举例,简单看看排在第2,3档次的 帕 拉 家族是怎么生活的。
帕拉家族已经存在400多年的历史了。祖上据学者考证是藏堆王,曾在外管理过不丹喇嘛。后来不丹内乱,返藏后被封为江孜。后代中做过噶伦的就有5人之多。
当然,现在帕拉家族最闻名的原因之一,是留下了一座占地5357.5平方米,57间房屋,建筑配套豪华考究,整体景色“美不胜收”的帕拉庄园。(宁静主演的电影《红河谷》曾在这里取景。)
贵族们礼佛的经堂,接待宾客的会客厅,睡觉休息的卧室等一应俱全,甚至如日光室。专门打麻将的麻将室也都齐备。堪称五脏俱全。贵族们在庄园里面自由自在地过着神仙般的日子:
01,贵族们超越时代和地域的庄园日常生活:别的不提,只要看下贵族们的超越时代和地域限制的生活用品就能管中窥豹了:
如果说帕拉贵族们的象牙折扇,天价天珠,佛教的高档贡品,以及叫不上名字的黄金包边的玉碗,楠木家具,古董香炉等奢侈品算是中规中矩,还有着那个时代特征的话。
下方贵族们的一些普通的生活用品才令人大开眼界,处处透露着超越时代和地域的豪华:
贵妇卧室梳妆台的全套化妆品:这些化妆品在那个年代内地也是很稀有的,基本都来自英国,法国等外来进口。是舶来品,高级货和时髦货。像胭脂,画粉,香水等放到今天也不过时。
其他如衣架上的LV包包,黑白老照片,留声机,劳力士手表,雀巢咖啡等等,也无不携带着超越那个时代和区域的印记。放到今天,个别东西许多普通人也难以拥有。
看完江嘎村的贵妇的房间,再来看看贵族男人的房间内有什么稀罕物吧?
旧西藏的贵族男人床铺和沙发,是清一色的金丝猴皮和梅花鹿皮坐垫。画卷和纺织品都是人工手工织锦缎。各色的虎皮,鹿皮,和叫不上名字的动物皮毛被挂在墙面上,彰显着贵族身份与气势
藏地贵族一般会客厅都会配有马鞍。一般马鞍是钢铁所铸成,贵族的马鞍则是由昂贵的黄金造就。尤其是连接处都是做工精细,价值不菲的青蛙皮革缝制。令人叹为观止。
甚至贵族男主人的马靴也是英国进口的。样式上从藏式到英式等各式各样的几十双存货。
贵族房间外的磨盘要分水磨和人工石磨。糌粑和面食磨好后,精致食物给主人们食用,其次粗粮给仆人,佣人食用。剩余的土巴给骡马,牦牛等牲口,以及农奴食用。
至于贵族们上厕所,旧时代内地都很稀有的陶瓷蹲便。在贵族们眼中也不是啥稀罕物。
总得来说:贵族们衣要名牌进口,食要脍不厌细,住要豪华奢侈,行要高头大马。可即使这样,贵族们在庄园内的生活还只是冰山一角。无不印证着贵族们超越时代和地域限制的豪华。
02,贵族们繁复精彩的社会活动:贵族们在西藏的节日中,尤其重视“洛萨”。也就是新年,一闹就是21天打底。尤其是对于拉萨地区的贵族群体,洛萨更是一次展示贵族家庭实力的“表演秀”。同时也是贵族们一次竞争的机会。
每到这时,仆人们就会被贵妇折磨得痛不欲生。仆人们不仅每间庭院,房子都要收拾干净(西藏叫拖积。)还要被手拿一串钥匙的贵妇长和短叫。不时要向管家和管理员询问持家事宜。以证明自己女主人的贤明治家能力。
而贵族男主人会在此前的大年29,一起与仆人食用“古突”。古突是种面粉食物,里面包含石子,辣椒,木炭,陶片等等杂物。颇有内地饺子里包彩头的意味。总之是像一场娱乐盛宴。
而其他日子,贵族们也不用担忧放牧打猎之类的生产劳动。那些都是农奴们该干的活。贵族们反倒比较操心子女们的留学生活。
没错,旧西藏的许多贵族子女们是要去英国,法国等西方国家留学的。
如果贵族子女不选择留学受西方教育。等到年龄稍长,则会被安排婚姻嫁娶。一般对象不是不丹等外国王室,就是西藏当地的豪族。从这点上说,贵族们子女的婚姻嫁娶也有点类似政治婚姻。
至于老年贵族,年龄大了以后,在西藏这块土地也依然衣食无忧。毕竟儿子是贵族庄园的主人。
为什么说旧西藏贵族是一个令人意难平的群体?相对比贵族们超越时代和地域限制,穷奢极欲的生活。那旧西藏的农奴们简直过着不能算人的日子。
同样是在帕拉贵族庄园的主体楼道内,贵族男主人豪华奢靡的房间旁边,赫然隐匿着一处阴暗的角落。里面陈列着极为残酷的刑具,即使阳光充足,也不由得令人心生冷意:
里面包括站笼,脚镣,皮鞭,牛皮筒等刑具。是贵族男主人专门用来惩罚农奴的刑具。而行刑手段也无不带着残酷意味,刑罚有鞭笞、掌嘴、割鼻、断足等等随着罪责而定。
另外,还有专门的条件恶劣的监狱,以针对看押犯了重罪的农奴。那没犯罪的农奴日子好过吗?
对不起,同样难以忍受。帕拉贵族庄园的对面,便树立着破落的农奴院。名字叫做帕拉朗生院。
农奴们是其他庄园或各地抢夺而来,担任马夫,炊事员等劳动者,或者被信任后的侍卫等工作。
农奴们吃得跟牲口草料几近相同,干的劳动最为繁累。住处简陋,破败,低矮,阴暗。甚至因为1家人多,在寒冷的冬季还要睡在露天室外。而农奴们一旦年老体衰,则被放弃自生自灭。
农奴们的生存难度已经堪比地狱模式。其他诸如教育水平,文化素质,养老退休更是别谈了。
为什么旧日的西藏贵族是令人“意难平”的群体?这还不够显而易见嘛。
写在文末:贵族们在旧日的西藏过着人上人的生活,拥有超越时代与地域限制的日常生活,精彩繁复的社会活动。但同时代和地区的农奴们,却与之成为鲜明的对比,遭遇极为悲惨。
这些旧日西藏贵族,是最令人意难平的。好在这种旧像已成为过去时。如此落后与时代的群体与制度,终将被历史淘汰,概无幸免。嫁接在别人痛苦上的幸福,终究是观感和体验不佳的。
对此你怎么认为呢?(图:网络。资料来源:文秘帮等)
旧西藏贵族都是怎样生活的?
70年亲历“抄家”,令人叹为观止。竟然看到认为是“原始时代”的贵族家有内地的瓷器蹲便,有各种很高档的皮草,有着大量的黄金制品 包括在北京都没见过的佛教供品。就连吃饭喝茶的碗都用黄金包边。真正的皮质唐卡,各种家具 ,名贵的香炉(据说是宣德炉),以及唐代以来的各种古董,大的令人惊叹的珍珠珊瑚绿松石,以及缅甸摩古的大颗黄金镶嵌的红蓝宝石,精美的地毯挂毯,镶嵌各种宝石的金银马具等等,进口的世界名表最早的是四十年代的金表。。。。。。
旧西藏贵族都是怎样生活的?
我最初对西藏的印象来自于电影《农奴》,那电影里的场景至今记忆犹新!来英国后,看到了旧西藏的另一面,在残酷的农奴制背后,旧西藏的贵族却生活在我们想象不到的样子。贵族的女孩子都是送到欧洲留学,生活奢侈,气质高雅。欧洲人对西藏人的认识真的与我们完全不一样。但是他们的奢华是建立在惨无人道的农奴之上的。
旧西藏贵族都是怎样生活的?
1956年以前的旧西藏贵族,饮喝着现磨的咖啡,听着留声机唱片,吃着印度海鲜,打羽毛球,滑旱冰,有时候拉拉小提琴,或者喝点威士忌。
一、何为贵族咳咳,坦白说,我并不喜欢贵族,但是,我只是不喜欢别人是贵族,如果回到古代,让我自己做一个贵族,我还是很喜欢的。
贵族,关键在于一个字,就是“贵”,无论是身份的高贵,还是身价的昂贵,而贵族,其实是两个“贵”字合一的,他们凌驾于其他阶层之上。
他们拥有着政治和经济上的特权,高高在上,有着属于自己的爵位和领地。
贵族可分为:军事贵族、血统贵族、宗教贵族和世俗贵族。
中国上古时代,自炎黄之后,炎黄二帝的后裔都是贵族,上古尧舜禹三王,以及追随他们的大臣和部落首领,皆属于贵族。
比如,著名的禅让,唐尧将天下共主的位置让给大舜,而大舜的父亲就是黄帝的直系后裔,那么,大舜自然也是黄帝的后裔。而大舜后来将天下共主的位置让给了大禹,大禹的父亲鲧,其实也是黄帝的后裔。
也就是说,夏商周三代,看似朝代更替,风云变化,但是,他们都是黄帝的后裔。
一直到春秋时代,天下诸侯混战,也是贵族之间的相互攻伐,他们相互联姻,势力盘根错节,虽然相互攻伐,却更类似亲戚之间的互相较量,都给予了相互之间的尊重。
到了战国时代,贵族便不再是一层不变了,各国纷纷变法,而贵族有时可能被削爵,平民,甚至是奴隶,可以依靠军功封爵,最为典型的代表便是商鞅变法之后的秦国。
二、旧西藏贵族的不同旧西藏的贵族与其他地区的贵族有着显著的不同。
在其他地区:
比如,在某些时候,英国的贵族需要冲锋陷阵,需要自备武器和马匹,为国效力,捍卫属于自己的贵族尊严和头衔。
再比如,有些地方的贵族并不能世袭,只是一种头衔,一种荣誉上的奖励。
在古中国的封建王朝之中,所谓贵族,其实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界定:除了皇家之外,还有军功阶层,也有门阀世家等等,都可以被称之为贵族,数量十分庞大。
而且,他们虽然拥有特权,但并非是绝对特权,有一句著名的话: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但是,旧西藏贵族的存在数量十分偏少,到1956民主改革之前,藏区的贵族只有一百多家,其人口也仅仅只是占据了藏区总人口的百分之五。
而正是这百分之五的人口,却占据了藏区总财富的百分之八十以上,他们不仅仅是占据财富,还掌握着农奴。何为农奴?除了这百分之五的人口外,其他人口,尽是农奴。
农奴,何尝不属于他们的财产?与其说他们占据了百分之八十的财富,倒不如说是他们占据了百分之百的财富。
这百分之五的人口,几乎霸占了旧西藏地区的一切职位。
在旧西藏,存在着三大领主,或者说三种类型的领主:官方,也就是封建社会的地方政府衙门、寺院之中的上层僧侣(对,你没有看错,僧侣也是分层次的。)、贵族。
当然,我们也可以将这三种类型的领主皆称之为贵族,这样的贵族形成其实可以分为四种类型:
1、亚溪,这一种类型的贵族,基本都出自历代达赖喇嘛的家族成员。
2、第本,祖上曾有大功,或者本身出自大贵族家庭。
3、格巴,出自名门,出自贵族,或者曾担任过地方政府的职位。
当然,这三种都属于大贵族行列,除此之外,还存在一些小贵族,他们一般都是在旧西藏地方政府中有一定的品级。
这些贵族统称为“古扎”。
旧西藏的贵族基本属于世袭罔替的,并且,需要在旧西藏的地方政府之中进行登记。但是,贵族也并非一层不变的,正如绝大数地区一样,一些贵族可以被削爵,而一些平民,也有可能成为贵族。
他们得罪了达赖喇嘛或者因为犯罪,就极有可能被削去贵族的头衔。
旧西藏的贵族是以五大活佛为首的,分别为:功德林、慈埋林、策觉林、丹吉林和热振林,但是,由于丹吉林帮助汉人,被满清政府清算,丹吉林活佛遭到处决,寺庙被夷为平地,从此之后,旧西藏贵族便以四大活佛为首。
十三世达赖的侍卫,因为救过十三世达赖的性命,立下大功,从一个侍卫,被十三世达赖直接提升为大贵族。
三、帕拉庄园从中到西,从古至今,无论是东方的皇宫,以及贵族的庭院,还是西方的古堡和庄园,都流传着各种故事和传说,承载着巨大的文化价值。
比如:欧洲塞纳河畔的数百做古堡,比如俄罗斯的托尔斯泰庄园,比如普希金庄园,再比如故宫、苏州园林、王家大院、乔家大院等等。
都有着各自的历史,各自的传说,承载着各自不同类型的文化,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帕拉庄园,全名叫“班觉伦布庄园”是西藏目前唯一保存完整的三大领主贵族庄园,曾是旧西藏贵族帕拉家族的主庄园。
帕拉家族,一个拥有400多年历史的家族,19世纪末,帕拉家族拥有37个庄园,12座牧场,一万多头牲畜,三千多农奴,更是拥有一万多亩土地,这一个又一个数据,都在表明旧西藏的贵族拥有的庞大财富和实力,他们占据着绝大多数的资源。
帕拉庄园,现在保存着57间房屋,其面积达到了惊人的5000多平米,拥有着各种完善的配套措施,比如会客厅,比如经堂,比如工作人员所住的地方,等等,甚至还有专门打麻将的大厅。
帕拉庄园的内部,富丽堂皇,无一不在展示着自己的与众不同,也很好地反映了旧西藏贵族和农奴两个阶层之间,不同的生活。
可以用天地差别来形容,丝毫也不夸张。
四、帕拉庄园是旧西藏贵族生活的缩影帕拉庄园的奢靡生活,已经超越了时代的局限,放之现在,依旧让人羡慕。潜意识当中,我们会觉得他们传统,事实上,他们的生活却充斥着海外的高档奢侈品,对于他们而言,不过是日常生活而已:LV包包,劳力士手表,都是十分常见的。
他们不仅仅有着传统生活,也在模仿英国贵族的生活:每天都要喝着现磨的咖啡,吃着从印度运来的海鲜,听着留声机的唱片,偶尔自己拉拉小提琴,穿着进口旱冰鞋滑滑旱冰,或者用木制的羽毛球拍打打羽毛球等等。
对于生活的要求,不仅仅是日常的,而且在那个不容易生长植被的地方,要有各种果树,各种花卉,各种时尚的花草树木,来增加生活的品味和情调。
到了帕拉庄园的房间,的确没有现代意义的建筑宽敞明亮,似乎可以用简陋来形容,但是,如果仔细去看,会惊掉下巴。
因为,在他们的墙壁之上,悬挂着的是虎皮、豹皮等等,他们的沙发甚至是用金丝猴皮和鹿皮制作而成的,即便是一个小小的坐垫也是十分昂贵的织锦,马鞍甚至都是黑玛瑙镶嵌着纯金的。
对于他们而言,这些都是最为正常不过的了。
进口洋酒、香水、劳力士和欧米茄的手表、进口的餐具、进口的食品、吃饭用的玉碗、象牙制作而成的扇子、西洋的眼镜、万宝龙的金笔等等。
我一边在写,我一边在查询资料,此刻的心脏跳个不停,这还是那个我印象当中,在旧时代里,生产力十分落后的地方?
是的,的确是!只不过,他们是旧西藏的贵族,占据了庞大的资源和财富,因此,才可以拥有如此奢华的生活,在如今看来都极其昂贵的奢侈品,在那时,在旧西藏的贵族家庭里,只不过是他们生活的日常而已。
他们的生活果真是极尽奢侈的:有些皮革是用印度青蛙皮制作而成的,有些皮革是用老鼠皮制作而成的,有些袍子是用孔雀的羽毛和金线缝制而成的,虽然我不知道舒服不舒服,但是,绝对足以显示出“奢侈”了。
唔,真是令人羡慕和嫉妒啊,但是,如果再看另外一边,却又会充斥着心痛,难以自已。
五、农奴旧西藏贵族的奢侈生活,是建立在对农奴的压迫和剥削之上的,如果说贵族过着神仙一般的生活,那么,农奴便过着非人的生活,的确,他们已经不能算一个正常的人,他们是奴隶。
农奴也分为三种:差巴、堆穷和朗生。
差巴是需要无偿为贵族耕种,而朗生为最底层,他们的人身受到贵族的绝对支配,可以租让、可以抵押、可以赠送、可以买卖,对于贵族而言,朗生与畜生唯一的分别,大概就是朗生会说话而已。
在帕拉庄园里,我们可以看到贵族生活的奢靡,也能见识到农奴生活的惨烈,形成极为鲜明的对比,一边是极致地富丽堂皇,另外一边则是极致地阴暗。
帕拉庄园里有各种刑具,就和那些进口的食品、洋酒等等放置在一起,形成了极为刺痛人心的对比。
庄园的正南面,有帕拉家最大的朗生院,正门上用藏、汉、英三种文字写着奴隶院。
在这座仅有150.66平方米使用面积的院子里,解放前夕共住有14户人家、60多名奴隶。最大的房间有14.58平方米,最小的仅有4.05平方米,平均每个农奴只有2.5平方米,而帕拉庄主两口人占有建筑面积为5357.55平方米的82间房屋。
这就是农奴所居住的地方,我们现在150平米的房子,最多居住10口人,便会觉得拥挤了吧,而那150平米的地方,却要居住着60多口人。
而且,对于农奴而言,他们几乎没有翻身的可能,贵族是世袭的,几乎是不变的,因此,那些农奴没有姓氏,只有名字,却又要世世代代生活在这样一个阴暗、低矮、且非常拥挤的地方。
幸好,最终庄园还是消失了,这是历史的必然。
青衣客最后想说查阅这些资料之前,我从未想过,在旧西藏的贵族能听着留声机,能将劳力士和LV当做普通的生活,喝着咖啡,饮着威士忌,吃着印度海鲜,拉着小提琴等等,无论怎么看,都觉得格格不入,比九眼天珠、象牙扇子更让我震撼。
然而,越是这样,我越心痛,因为他们的奢华,便意味着对农奴更深的压迫。
帕拉庄园是旧西藏贵族生活的一个缩影,也是农奴被压迫的一个缩影,这一切虽然都成为过去,但是,我们不能忘记历史,珍惜现在的生活。
旧西藏贵族都是怎样生活的?
要想了解旧西藏贵族的生活可以到西藏博物馆里了解,尤其日喀则市有个旧西藏贵族庄园至今保存完好,它就是帕拉庄园。
当时的贵族人衣食住行都难以想象。那个年代穿世界名牌、戴名表、香水、洋酒、皮鞋都是进口的,其奢华程度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