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言康熙第一次见到乾隆,乾隆已年满12岁,康熙为何惊得放下酒杯?
惊没惊到放下酒杯,这个还有待商榷。
但可以知道的是,康熙第一次见到自己这个孙子已经是乾隆12岁的时候了,不能按照老百姓的爷孙关系来理解,乾隆只是康熙众多儿孙中的一个而已。
可以这么看,一个领导下基层视察,结果一个部门经理的言谈举止不凡,领导看中后想要栽培,肯定会将这个人放在身边。
康熙在第一次见到乾隆时大概就是这个反应。
“林子大了,啥鸟都有。”这句话确实有点糙,但理还是不糙的。
康熙光是儿子和女儿加一块就已经55个了,这55个家庭再生孩子,不包括孙女,只是看有记录可查的孙子就有133个。
——若是放在现在一般规模的学校,应该能安排一个年级了,这里面可谓是什么性格的人都有,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
乾隆也就是弘历,算是他们这个辈份里表现比较突出的一个,其他弘字辈的都不如弘历稳重。
要说康熙喜欢乾隆到什么程度呢?大家都知道康熙长寿,雍正当上皇帝的时候都已经45岁了,仅仅在位13年就把皇位顺利传给弘历,也就是乾隆。
雍正也算是清朝非常特别的一个皇帝,非常踏实、勤勉的一个人,同自己儿子弘历相比完全不一样。
康熙既然这么喜欢自己孙子那种霸气凛然的性格,怎么又会同时喜欢雍正这种“老好人”的形象呢?而且就定了雍正做接班人,看起来非常笃定的样子,未免有些违和。
所以,答案可能有一个,康熙就是为了让弘历未来可以顺利登基,所以有让雍正来做个过渡的想法,就是喜欢弘历到这个程度。
若仅仅有这些论据,自然没有办法佐证这个想法,还需要更多的证据,毕竟雍正,也就是胤禛有10个儿子。
除了弘历之外,还有一个竞争者比较棘手,就是弘昼。
不过这两个人完全不是一个风格,弘昼每次就表现出一个正常“孙子”样子,没事跑到康熙那撒撒娇,帮自己爷爷做点事,疯狂刷脸熟。
要说熟悉,康熙肯定对弘昼印象更深,但弘历的表现一鸣惊人,成熟稳重大气,充满了帝王之相。
康熙只见了一面就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并且专门找人算了八字,得到一个非常好的结果,自打拿到八字的结果,康熙就将弘历带在身边。
表现一:康熙公开将弘历带在身边这是一个非常有力的证据,康熙一直到驾崩,弘历基本上寸步不离。
不仅仅是康熙自己教书法、射箭,而且去哪都让弘历跟在身边,一方面耳濡目染怎么当皇帝,另一方面给其他人看。
这里可能更重要的是给其他人看,给雍正看,让他知道,未来一定要定弘历为自己的接班人,雍正自然听话照办。同时也会给其他皇位竞争者看,老爷子心意已定,其他皇孙可以洗洗睡了,未来争皇位的事情你们就别想了。
而且在这时候,康熙年龄已经不小了,挑这个时间点做这个事,难免让人多想。
事实也确实如此,康熙把弘历带在身边不到1年的时间就驾崩,雍正也顺利即位,仅仅过了13年,不到30岁的乾隆登基。
一切都那么顺利,乾隆应该算是整个清朝运气最好的皇帝,他爷爷把清朝做到家大业大,他老爹为人踏实肯干,勤勉从政,把朝堂的事摆弄顺交给他,正所谓康乾盛世也由此二来。
但乾隆的能力尚有争议,这个后面再说。
表现二:迷信的康熙要说康熙第一面见到年幼的乾隆非常“惊喜”,那雍正就过于平平无奇,甚至还有着“十四阿哥”的传闻。当年很多大臣都不认为雍正有能力即位,甚至传说修改遗诏的故事,这也算人心惶惶。
也正是因为康熙第一面见乾隆后就对这个皇孙爱到不行,顶着很大的压力也要将皇位传给雍正,又能佐证康熙对幼年乾隆的喜爱。而且这里面有个猫腻,也就是所谓的“八字”。
虽然乾隆表现优秀,但之所以让康熙下定决心的原因其实就是算过的“八字”,这其中可能就蕴含着很多东西。
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康熙是同时见了弘昼和弘历两个孩子,相信康熙都人算过他们的“八字”,估计弘昼的“运”不行,所以被淘汰。
现在大家广为熟知的也都是乾隆的“八字”如何好,很有可能也是雍正提前安排好的,弘昼被当作牺牲品,这也是为什么弘昼后来在乾隆年间也能耀武扬威的原因。
这里又引发另外一个问题,康熙的眼力如何?稍微了解的人应该都知道,乾隆虽然被康熙定下如此高的基调,但能力确实一般,唯一值得称道的就是花钱能力是一把好手。
倒是从乾隆的“八字”也能看出,“此命富贵天然”,这完全跟能不能当个好皇帝不搭边,正所谓“见即惊爱”也不过如此。不过康熙倒是看中了一件事,弘历是清朝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都能排进所有历史的排行榜,足足活了89岁。
不过乾隆在85岁那年就主动退位,为的就是不超过康熙在位的61年。
这一点也能看出爷孙俩的感情确实很好,这也算跨越时空的对话,乾隆自己应该也清楚,相比他老爹雍正,康熙可能才是真正看中他的人。
反观康熙,当时因为定皇子的事情搞得焦头烂额,皇子之间互相争斗,老爷子也是看在眼里。这么多孩子,没有一个真正满意的,反而是弘历这么一个12岁的小孩让他看中。因为年龄小和辈份的原因,皇帝是当不了,但雍正算是占了便宜,当上了皇帝。
不仅雍正心里清楚,相信所有人都清楚,康熙就是认定乾隆要做未来的接班人。同雍正同辈份的“十四阿哥”虽然口碑很好,但硬是争不过身为晚辈的弘历,也算是一段爷孙佳话。
只是有一说一,这爷俩感情虽好,但乾隆花钱也真是如流水,硬生生把康熙和雍正攒下的基业给败光。风光无限的背后有人替他负重前行,传给嘉庆后,整个清朝的时运就大不如从前,一路走下坡路,头也不回。
传言康熙第一次见到乾隆,乾隆已年满12岁,康熙为何惊得放下酒杯?
康熙见弘历,原本就是雍正一次有意识的安排,要知道雍正这个人是一个思虑极远、手段厉害的人,在他所处的时代,相对有清以来,都是最复杂、最凶险的。
在他成长中经历了两废太子,九王夺嫡等等巨大的政治风波,他就能从容的从那么一堆优秀的人中脱颖而出,可见其能力。
弘历见康熙前,先是有武英殿修书总裁方苞给康熙的奏折里面有一句话说:“有一个好皇孙,可保大清三代盛世”。接下来就是雍正见康熙时提出膝下有两个儿子,一个都十二岁了康熙还从来没有见过。康熙听闻十二岁的皇孙自己从来没有见过,内心有些愧疚,便约定时间召见。
其实这两件事情看似没有关联,实际上前后呼应,已经在康熙内心中有了一个心理暗示。待到召见的日子,康熙见到了两个皇孙,弘昼有些拘束,而且略显木讷,但是弘历却很有礼数,沉稳大气,一举一动机敏得体,从容而静气。
当时康熙就忍不住放下了酒杯,仔细的观察弘历。
据考证,康熙之所以有此反应,一方面他觉得弘历似曾相识,其实曾经他们有过一面之缘,皇孙、琐事那么多,他不可能都记得。另一方面,康熙考查了他们两个人的功课,弘历不但是对答如流,而且有自己的见解,这让康熙非常满意,自然会有晕轮效应。
康熙是一个对汉学有很深造诣的人,笃信风水命相八字,于是叫雍正呈上乾隆的生辰八字,批语为:庚金生于仲秋,阳刃之格,金遇旺乡,重重带劫,用火为奇最美,时干透煞,乃为火焰秋金,铸作剑锋之器。格局清奇,生成富贵福禄天然。地支子、午、卯、酉,身居沐浴,最喜逢冲,又美伤官,驾煞反成大格。
康熙一看,弘历命格这么好,于是龙颜大悦,命雍正将弘历带入宫中,由他亲自培育。
其实弘历天资聪颖不假,但是雍正原本就是一个有心的人,他对弘历施加的帝王教育也是历史上最全面,也最成功的。有理由相信,当弘历长到十二岁的时候,雍正已经意识到他这个儿子可以为他夺嫡献一份力,否则他绝不会有意将弘历引到康熙面前。
康熙一见而惊,那是因为雍正已审视栽培弘历很多年了,都是帝王级的人物,自然是心心相惜、一见如故。尤其是弘历还是康熙亲孙子,其中还有舔犊之情,更是加深了康熙对弘历的欣赏。
康熙养育弘历后另一个信号也很是意味深长,康熙破例点名要见乾隆的生母,见完乾隆生母后康熙给出的评价——你是有大福之人,更是耐人寻味。
此后,还发生一件让康熙认定弘历是命大福大之人的事情。有一次,康熙带弘历去狩猎,往常弘历的胆子都很大,康熙射下猎物后,他从来都是大胆前往察看。
但这一次,当康熙射倒一头熊后,任凭谁人催促,弘历硬是不去。
正当康熙以为他胆怯有些生气让旁人前去察看时,那头被射倒的熊忽然蹿了起来,场面十分凶险,倘若开始弘历去了,必然凶多吉少。
虚惊一场后再看弘历,康熙越看越喜欢,觉得自己这个皇孙是吉人天相、贵不可言。
不过让康熙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乾隆一生,确实乾纲独断、大富大贵、顺风顺水,但是他是富贵了,却因为好大喜功、刚愎自用、闭关锁国,为康熙理想中的煌煌大清江山敲响了丧钟。
传言康熙第一次见到乾隆,乾隆已年满12岁,康熙为何惊得放下酒杯?
最近,康熙被立储之事,弄的心烦意乱。他听说老四在家养鱼种花,十分闲适,就想去瞧瞧,散散心。
雍亲王府是康熙下令建的,建好了之后,从没来过。康熙一行到了之后,雍正悉心接待,殷勤备至,康熙很高兴。
雍正小声向康熙禀报:“皇阿玛,您有两个孙子,都十几岁了,还没见过爷爷呢?”
康熙心生惭愧,都怪自己太忙,孙子又太多,确实很多孙子叫不上来名字,有的连面都没见过。
“叫上来吧!”
不一会儿,两个小孩带上来了,大的叫弘历,十几岁了,另一个弘昼,稍微小了一点。
弘历长相白净,身材修长,仪表不俗,说话行礼落落大方;而弘昼,其貌不扬,呆头呆脑,十分拘谨。
康熙又问了几个问题,书读的怎么样?我问你几个问题?弘历对答如流,落落大方,说起名言警句来,如数家珍;而弘昼磕磕巴巴,急得直冒汗。
弘历与弘昼,谁优秀,谁平庸,高下立判,康熙对弘历非常满意。
回去之后,康熙命人测了弘历的生辰八字,康熙拿来一看,大喜,乃大富大贵之相。
第二天,康熙就把弘历带到了宫里,由他亲自培养。
以上是康熙第一次见乾隆始末。
有人说,康熙见到了小乾隆,根本就是雍正设计的一出妙计,真的是这样吗?非常有可能!
康熙见小乾隆之前,大臣方苞给康熙上了一道奏折,奏折中有关键的一句话:“有一个好皇孙,可保大清三代盛世。”
此话给康熙留下深刻印象,这算是先给康熙预热了一下。巧合的是,方苞和雍正关系匪浅。
几天之后,雍正见到了康熙,提出膝下有两个儿子,都十几岁了,一直期盼见到爷爷。
康熙面露惭愧之色,答应忙完了这阵子就去。
后来,就有了康熙第一次见乾隆。
如何凸显小乾隆的优秀呢?雍正煞费苦心地选择了弘昼做陪衬,而弘昼表现的越拙劣,越愚笨,越能凸显小乾隆的聪明。
说不定,雍正提前给小乾隆开了小灶,专门针对康熙可能提出的问题,进行了专项培训,所以小乾隆才对答如流。
而弘昼呢?见康熙之前,雍正故意恐吓他,爷爷怎么怎么厉害,你要小心说话。弘昼这么一经恐吓,更是紧张起来,磕磕巴巴那是必然的了!
雍正为了皇位,所以才故意给康熙设了一个局,而康熙直到死,还依然蒙在鼓里。
假如康熙泉下有之,一定气的诈尸。
后来,乾隆刚愎自用,闭关锁国,好好的大清朝葬送在他的手里。
事实证明,康熙选错了人!
传言康熙第一次见到乾隆,乾隆已年满12岁,康熙为何惊得放下酒杯?
都闪开,让我来,哈哈,康熙有没有惊的放下酒杯我不知道。但是有一个事情是这么说的。乾隆不是雍正的儿子嘛,雍正第四个儿子。这也挺奇怪的。雍正就排行老四,这爷俩都算是老四。当年在乾隆小时候,说等于是康熙隔辈指认,就说这个孙子能继位。
他们去打猎,在打猎的时候把一头熊给弄死了。但这时候熊没有吃的死掉,呼一下就起来了,张牙舞爪的就往康熙那边扑过去。这个时候,因为在那时候乾隆还很小。下意识的就站在熊和康熙中间,大喊说到,其实也就是替他祖父挡驾。其实这只熊就是挣扎几下而已,没几下就扑通湿透了。
但也是因为这个事情,让康熙对他有了很好的印象,就说我这孙子知道护着我,而且勇气过人。这时候康熙问弘历,这个赏物应该给谁,这时候他的回答说,13叔猎获得野兽最多,应该赐给十三叔。康熙也接着说,所有的阿哥都不应该得这个赏物,应该得这个赏物的是弘历。
所以也就通过这个事情,康熙那个时候就隔辈指认了,在一辈的人就是雍正是皇上,在下一辈就是你乾隆。
哈哈,我是头条历史作者不渝之咏,希望同样喜欢历史的小伙伴能给点个赞,关注一下,谢谢大家,谢谢各位啦!
传言康熙第一次见到乾隆,乾隆已年满12岁,康熙为何惊得放下酒杯?
野史!不足为据!
传言康熙第一次见到乾隆,乾隆已年满12岁,康熙为何惊得放下酒杯?
X的,怎么跟老王长得那么像?!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