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属中亚,乌兹别克斯坦与吉尔吉斯斯坦,为何会苦大仇深?
其实最为重要的原因在于两国之间有相当严重的利益纠葛问题,而且问题由来以久。
乌兹别克斯坦与吉尔吉斯坦从某种定义上来说,这两个国家的建国史应该是从苏联解体之后开始计算的。
在中国明朝武宗年间的时候,现在的乌兹别克斯坦地区属于希瓦汗国的一个地方性统治区域。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沙俄的苏维埃政府逐步走向稳定,当时的苏联为了扩张领土也就选择向中亚进兵。于是在1920年有大量的苏军攻入希瓦汗国,推翻了西瓦汗国的统治,之后苏联便在当地扶持了一个傀儡苏维埃政权。
随着当地反抗力量的薄弱,于是苏联在1924年将之前组建的傀儡政府解散,将现在乌兹别克斯坦的土地直接合并到了苏联的加盟国体系之中。虽然名义上也是属于一个独立的加盟国,但实际上就像苏联的一个地方行政区一样。
而现在吉尔吉斯斯坦地区则完全是属于当年沙俄从中国强制夺走的一部分领土。在鸦片战争之后沙俄就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各占了我国大量土地,当时的沙俄从东西两个方向同时蚕食中国。沙俄在中国西北地区得到大量好处之后,二者在19世纪80年代便签订了《中俄堪分西北边记》,根据条约的内容,现在的吉尔吉斯斯坦地区法律上属于中国的领土。
在条约签订的十年之后,由于当时清政府的政治体系极度混乱,所以对于西北地区的管控特别的薄弱,于是当时的沙俄也就趁机强行占领了现在的乌兹别克斯坦地区。
在1924年时候乌兹别克斯坦地区被单独划分了出来,并且以加盟国的形式并入到了苏联之中,因为后来能够从苏联独立出去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乌兹别克斯坦与吉尔吉斯斯坦之间的仇恨1、首先就是两个国家的历史不同,文化不同。
根据前文介绍得知两个国家在被苏联吞并之前完全是属于两个独立的体系,所以它们没有共同的历史,双方在文化碰撞的时候肯定会出现摩擦。大家都在苏联统治之下的时候还好,大家统一接受老大哥的领导,但是在苏联解体之后,双方也就没有了任何关系,于是他们开始各自发展自己的文化路线。
尤其在20世纪末的时候,全球范围的民族主义表现的特别的强烈,在这种大范围的影响之下,两个国家之间自然也就会表现出一些棱角不合的地方。
2、其次,两个地区和国家之间积怨已久。
在20世纪30年代的时候,苏联为了更好的管理新吞并的土地,就将中亚地区划分成现在的5个斯坦国家。而在苏联对其进行领土划分之前,两个国家的游牧民族属于相互混居的一种状态,准确说两个国家根本没有明确的边界概念。当时苏联划分边界的时候,由于太过于草率,导致很多地区出现了争议,因此就造成现在两个国家在相互存在飞地。
边界划分之后,虽然当时两个国家互相看不惯,毕竟都属于在苏联的统治之下,尽管心中有些不情愿搭理对方,但碍于苏联的面子也就没将关系搞得太僵,虽然当时双方没有打起来,但是在双方心中已经埋下仇恨的种子。等到苏联解体的时候,经过60多年的酝酿,双方的矛盾也就变得相对尖锐和敏感了起来。
在苏联解体之前,由于苏联对于全国的统治表现的相对薄弱的时候,两个国家的矛盾已经开始出现。最普遍的一个表现就是两个国家的牧民为了争夺草场爆发一些地方性的居民冲突,在双方政府在处理问题的时候,又都不能太克制,虽没有爆发大面积的武力冲突,但是两个国家的边境已经变得极度不安定。苏联统治期间是将两个国家进行统一的规划,因此这两个国家在交通和能源设施上必须实现共同合作,才能够解决彼此的需求。
在苏联刚解体的时候,虽然双方都有点看不惯,大家为了彼此能够发展还都相互忍让。
而真正的矛盾激化发生在苏联解体7年之后的1998年。
——当时吉尔吉斯坦由于国家经济出现了一些问题,一直拖欠着是乌兹别克斯坦的天然气费,当时乌兹别克斯坦经过多次索要无果之后也就封锁的边境。因为当时两国的交通运输以及一些工业生产都是相互依靠的状态,哈萨克斯坦封锁边境战已经触及到彼此国家利益,于是在封锁边境之后没多久,在双方的边界地带也就爆发了恶意的恐怖袭击。
一年之后双方的矛盾开始上升到了国家层面,在两个国家政府的宣传之下民族矛盾更加的激化,两国国民开始互相的仇视,包括现在两个国家的居民之间也保持着一定的敌对关系。
最后,两个国家之间的民族对事物的认知思想上存在着冲突。
乌兹别克斯坦认为吉尔吉斯斯坦人有点太过于懒惰,而且吉尔斯斯坦人则觉得乌兹别克斯坦人太过于奸诈,唯利是图,不讲人情味。
因此也就造成了两个民族之间的信仰还有追求存在着严重的分歧。
进入21世纪之后,两个国家之间所发生的流血冲突逐年增多,有 民族仇恨的积累会让两个民族越走越远。
再加上近些年来中亚地区的复杂的国际形势,就算两个国家想要达成和解,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集团也不可能说让此地太平。
同属中亚,乌兹别克斯坦与吉尔吉斯斯坦,为何会苦大仇深?
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是非常有渊源的,两国同属中亚,并且他们都是苏联的加盟共和国。
早期苏联的宪法规定,苏联的加盟共和国可以独立行使国家权力。不过各个加盟共和国的主权地位并没有真正实现,因此他们实际上是苏联当时的两个行政区。由于当时苏联计划经济的影响,他们之间人员来往频繁。
1924年,一件重大的事情深远了影响了他们之间的关系,那就是划分边界。在划分边界以前,他们之间的差别主要是生活方式上。乌兹别克斯坦人主要在费尔干纳盆地和其他绿洲定居,而吉尔吉斯人则在山区以游牧为生。他们更多的是对自己部族的认同,而民族观念淡薄。随着边界的划分,双方的民族意识开始增强。同时,边界划分还造成了边界争议以及“飞地”的产生。
原因就是当时划分边界没有进行细致准备,这使得双方之间的边界和传统的居住区不一致,留下了一些有争议的地区。苏联时期,他们不过是两个行政区,因此有争议的边界问题不大。因为苏联是把中亚作为一个整体来设计的,很多基础建设没有考虑到边界问题。比如吉尔吉斯坦的火车需要经过乌兹别克斯坦。当然了,那个时候双方之间关系紧密。比如每天公交车把吉尔吉斯人送到乌兹别克斯坦的工厂去上班。
不过这为以后双方边界问题埋下了伏笔。两国独立以后,1991年到1999年,双方关系发展顺利;1998年底之前,两国的绝大部分民众没有认为对方国家是“外国”。由于吉尔吉斯坦拖欠了乌兹别克斯坦的天然气费,最终乌兹别克斯坦为了保护自己的经济,关闭了边境。三天之后,塔什干发生爆炸,16人死亡,乌兹别克斯坦开始在边界部署武装人员以及设立边界哨所。1999年8月,双方爆发冲突,最终导致边界两边的人交流越来越少,中亚开始碎片化。
从2000到2010年,两国虽然克服边界危机对两国关系的冲击,但是两国整体上渐行渐远。由于边界问题、水资源问题、跨界民族问题,以及两国不同的发展模式,加上美国和俄罗斯在中亚地区的博弈,两国关系也越来越紧张。
从2010年到现在。吉南部发生的吉乌两族冲突加剧了吉国内的民族对立,刺激了吉乌两国各自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吉乌间边界流血事件也呈现增加的趋势;大国关系的变化也为吉乌关系的发展增添了新的变数。
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
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顺手点个赞哦~
更多精彩请关注历史是什么!
同属中亚,乌兹别克斯坦与吉尔吉斯斯坦,为何会苦大仇深?
在苏联时代,这两个中亚国家都是加盟国,苏联宪法规定,各个加盟国享有主权国家地位,可以独立行使国家权力。
但是,随着后来苏联国内和国际形势变化,各加盟国共和国主权地位从未得到真正实现。
所以,苏联时期,不管是在理论上还是实际上,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都不是主权民族国家,而是苏联的两个行政区。
这样一来,两国的边界,实际上也是一般意义上国内行政区之间的划界限,并不具备国界的功能。
两国之间的边界诞生于1924年10月,在此之前,两国都属于沙俄时期在中亚建立的突厥斯坦总督区,后来苏联在经济发展计划中将中亚视为一个整体来设计电力、天然气、灌溉、交通等网络。这样一来边界的划定同样也没有对人员的往来和已经形成的社会关系往来造成影响。
虽然没有造成太大的冲击,但还是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首先,民族观念开始产生和发展。
1920年,列宁指示突厥斯坦政府绘制当地民族地图,标明乌兹别克人、吉尔吉斯人(后来的哈萨克人)和土库曼人的分布情况时,由于没有提及卡拉-吉尔吉斯人(后来的吉尔吉斯人)、塔吉克人和突厥人,从而引起了这些没有提及民族的不满。
在划界之前,吉乌两族之间差异更多体现在生活方式上,吉尔吉斯人主要在山区以游牧为生,而乌兹别克人主要在费尔干纳盆地和其他绿洲过着定居生活。
由于当时交通条件和通讯方式落后,人们主要与生活在周围的人产生社会关系,所以人们更多的是对自己所属部族的认同,而民族观念淡漠。
但是1924年划界后,当地的部族领导开始用“民族”这个词来描述人们之间语言、经济和族群上的差异,再加上官员、学者、作家和当地精英的宣传,“民族”一词知名度越来越高,民族意识也随之增强。
其次,边界的人为划分造成了边界的争议和“飞地”的产生、边界的划分本来是一项非常细致的工作,但划界前没没有认真细致的准备,且在短时间内就匆匆完成了。
这使得两国之间的边界与传统居住区并不一致,乌兹别克人的费尔干纳盆地边缘地区划归给了吉尔吉斯人管辖,形成了跨界民族。
划界的另一个结果就是产生了“飞地”。乌兹别克在吉尔吉斯境内有4块飞地,索赫、沙溪马尔丹、塔什捷帕以及乔卡拉加恰。而吉尔吉斯在乌兹别克也有一块飞地:巴拉特。
在苏联时期,由于边界属于内部行政区之间的分界线,所以“飞地”的存在并未对吉乌关系造成多大影响,但是吉乌独立后,边界和“飞地”成了两国争议的焦点之一。
当然不止这个问题,更严重的是水资源的争端。
吉尔吉斯斯坦93%的领土是山地,海拔也比较高,所以导致约有8100平方公里的山区别冰川和终年不化的积雪覆盖,占总面积的30%,这些冰川蕴水量大约为5800亿立方米。
大量高山积雪和冰川孕育了很多河流,所以吉尔吉斯斯坦的水资源相当丰富!
乌兹别克斯坦严重缺乏水资源,领土内有大约60%的区域为沙漠或者严重沙化,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和主要山脉和丘陵的地貌决定了它是一个严重缺乏水资源的国家。
吉尔吉斯斯坦有丰富的水,但又缺乏石油、煤炭和天然气,没水的乌兹别克斯坦,却又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苏联时期,两国之间共享水资源,经济发展统一规划没有问题,但分家之后,各自之间的短板就凸显了出来,严重制约了双方之间的经济发展。
2007年1月,乌兹贝克斯坦将供应吉尔吉斯斯坦的天然气价格从每千立方米55美元涨到100美元。天然气价格的大幅上涨迫使吉尔吉斯斯坦政府不得不加大托克托古尔等电站的发电量来尽量满足冬天居民的用电需求。
而2007年夏天干旱,造成乌兹别克斯坦两国间就水资源分配上的争端,两国关系瞬间恶化。到了2009年,乌兹别克斯坦把天然气价格从100美元涨到了220美元,为此吉方决心在纳伦河上修建更多的水电站。
这意味着乌兹别克斯坦的水更少了,于是乌方以停止天然气供应威胁吉方,乌方停止天然气供应后,吉国内天然气上涨到了240美元,自此之后双边关系不断恶化,陷入恶性循环。
因为资源、边界的问题,双方之间经常发生武装人员渗入的情况,边界冲突不断。
总而言之,本来大家百年前属于同一区域——突厥斯坦,但苏联划分行政区域,以及强化民族概念的原因,使得最终独立成两个在资源上相互依存,却又无法因利益走到一起而冲突的国家。
同属中亚,乌兹别克斯坦与吉尔吉斯斯坦,为何会苦大仇深?
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虽然同属中亚五国,不过两国之间却是苦大仇深,矛盾甚至越积越深。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其实还是源于当地的民族问题,根源则是苏联在上世纪二十年代至三十年代的成立中亚五国时的遗留问题。
1512年至1920年期间,今天的乌兹别克斯坦还处于希瓦汗国的统治之下,随着苏俄红军1920年侵入希瓦汗国,推翻了阿布德·阿拉汗的统治,希瓦汗国就此灭亡。苏俄随后在其领土上建立了花剌子模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之后又于1924年解散,其领土被并入乌兹别克和土库曼两个加盟共和国。同年10月,原布哈拉汗国的一部分和希瓦汗国的一部分合并,成立乌兹别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并加入苏联。
吉尔吉斯斯坦地区则是在1864年清朝和俄国签订《中俄勘分西北边记》后,于1876年被沙俄强占。二十世纪初,吉尔吉斯斯坦建立苏维埃政权,之后于1924年成为俄罗斯联邦的一个自治州,名为卡拉-吉尔吉斯自治州。1926年2月1日,改为吉尔吉斯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并加入苏联。
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之间的矛盾,则是源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前后的划界。当时,苏联为了加强对该地区的统治,对中亚地区实行分而治之的政策,于是便有了中亚五国的组建。早在中亚五国组建之前,该地区的民族迁徙情况十分普遍,各民族主要处于“大杂居、小聚居、互相跨界而居”的局面,仍然保留着一定游牧民族的特点。
△中亚民族分布
苏联成立中亚五国之后,使得这些国家之间开始形成界限分明的国界线。虽然由于当时各国内均存在众多的跨界民族,导致划界之后在边界问题上一直存在争端。
在吉尔吉斯斯坦境内,乌兹别克族乃是人口最多的跨境民族,自1924年划界之后,乌兹别克人和吉尔吉斯人之间的矛盾便不断激化,其中最为严重的事件发生在1990年,两国曾因土地征用问题而发生严重的流血事件,直接导致40多人死亡,200多人受伤。此后,乌兹别克人与吉尔吉斯人的冲突开始持续升级,乌兹别克人甚至发生数次暴动,导致两国之间的矛盾持续恶化。
事实上,因划界而产生的矛盾一直存在,只是由于最初大家都还处在苏联的共同领导之下,因此这一矛盾尚不是太过明显,直到苏联解体之后,这种矛盾开始渐渐上升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政治问题。
同属中亚,乌兹别克斯坦与吉尔吉斯斯坦,为何会苦大仇深?
乌兹别克族和吉尔吉斯族的矛盾,可以说非一日之寒。他们的纠纷是民族性的,也是国家间的,是自然地理形成的,也是人为造成的。
在历史上,他们都不居住在现在的地界上,但同民族的不同部落。吉尔吉斯人原分布于叶尼塞河流域,以游牧为主,古称黠吉斯人。乌兹别克人原区域在河西走廊一带,生活方式偏农耕。汉朝时期,匈奴受汉军驱赶和匈奴各部落间的争斗,使得今天的乌兹别克人西迁至天山北麓(今哈萨克东部),古称乌孙。后来乌孙又被黠吉斯人赶到了今天的费尔干纳和锡尔河阿姆河一带。在唐朝以后,他们经历了突厥化,并各自找到了他们今天生存的地方。当时,该地区属安西都护府管辖,把他们称为粟特人,并赐"九姓"。
随着751年以后恒罗斯战役唐军战败后,伊斯兰势力逐步主导中亚,再加上蒙古的统治,使双方的民族矛盾没显得突出。但是,在沙俄"突厥斯坦"时代以后,苏联先后将整个地区先整合为乌兹别克共和国,后又按民族分为五个共和国,并利用各自矛盾将它们分而治之,特别在苏联解体后,双方原有的矛盾日益突出和激化,多次发生民众爆乱,造成死伤无数。
现在两个民族的冲突主要表现在吉尔吉斯第二大城市奥什以及贾拉拉巴德地区。该地区乌兹别克族人占80%,而按苏联却把它们人为划给吉尔吉斯。这种矛盾使得奥什至今与首都没有火车和航班,而汽车车程需10小时。另外,奥什城外通向乌兹别克的关口常常因为民族爆乱而关闭。这样就相当于放下了随时可以引爆的炸弹。
这些很难解决的问题,使得我们倡导的一带一路政策的推进有了障碍。多年前应该动工的新吉乌铁路至今尚未启动。
同属中亚,乌兹别克斯坦与吉尔吉斯斯坦,为何会苦大仇深?
看过一篇文章讲流传在费尔甘那地区“麦子”的故事。两个碰面先说“麦子”,如果两人都说“布意代”或都说“布格代”,两人相拥,如同好友。如果一个人说“布意代”,另一个人说“布格代”,两人立即大打出手,犹如仇敌。“布意代”是钦察语方言麦子的意思,主要是吉尔吉斯人,哈萨克人,喀拉卡尔帕克人的语言。而“布意代”也是麦子的意思,使用者主要是费尔甘那葛逻禄方言的突厥人。而且多数是被突厥同化的粟特人,也就是今天的乌兹别克人。
其实归根结底还是早期游牧民族与定居农耕民族的矛盾。吉尔吉斯人,哈萨克人称呼河中的乌兹别克和塔吉克人为“萨尔特”这个贬义的名称,也许就来自粟特这个名称。相对于诚实,讲义气,崇尚公正的游牧突厥来说,粟特人就是狡诈,欺骗的代名词。相反在萨尔特人眼中,游牧民就是野蛮,好斗。即便昔班尼带领金帐汗国九十二部钦察突厥人征服河中,即便当初乌兹别克曾把钦察方言作为乌兹别克民族的官方语言时,还是遭到人口优势较大的葛逻禄方言的突厥人反对而改变。
即便都游牧民定居了,这样长期的对峙还是在继续。这种对峙在混杂着现代国家和民族的竞争,也许就是今天这种矛盾存在的基础。另外,苏联时期对于领土的划分,特别是飞地的设计,也是造成冲突的客观原因。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