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的四川省的遵义府,总计管理了5个县,为何被划入了贵州省?

古时候四川省有个政府机构,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这个政府机构管的“非常宽”,而这个机构就是四川省的遵义府。

对于遵义这个地方,相信很多人都非常耳熟,因为它就是当年“遵义会议”的举办地点。

不过虽然遵义府当时地处四川辖区内,但是它在后来却被划入了贵州省。

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

遵义市位于贵州省北部,和四川接壤。在公元八五九年的时候,因为正值唐朝末期,局势动荡,南诏酋龙发动兵变占领了播州,也就是后来的遵义府和平越府。

不过他并没有占领很长时间,不久之后安南都护就成功收复了播州,但是公元八七三年南诏再次占领了播州,当时唐朝兵力薄弱,天下已经差不多到了改朝换代的时候了。

不过虽然国力大不如前,但是对于这块宝地,唐朝还是很想把它收回来的,于是招募了各方势力前去收复失地。

不过这些人名义上是帮助唐朝收复播州,其实都是想把这块地方据为己有,但因为南诏的势力不容小觑,所以他们最终联合了起来,一起去攻打播州。

而在经历了一系列明争暗斗之后,最终播州落到了杨端的手中,并且这一统治就足足有七百余年之久。一直到公元一五九零年年,明朝朝廷才开始发兵收复这块失地。

当时的明朝与统治播州的杨应龙关系逐渐恶化,杨应龙甚至有些把明朝推翻当皇帝的想法。

不过地小人稀的杨应龙显然不会是明朝的对手,虽然初期借着环境优势,打了明朝个措手不及,但是随着战争进入白热化,杨应龙在硬实力上面的劣势就显露出来了,最终于一六零零年明朝收复播州而告终。

而在收复会播州之后,明朝就开始思考如何处理这块地方,首先,再设立一个土司管理播州是不可能了,毕竟有杨应龙这个例子在,所以这个建议立马就被排除了。

在左思右想之后,明朝政府决定将播州一分为二,让两块地分别归属四川省的遵义府和贵州省的平越府所管辖。

其实在当时,贵州的战略地位甚至要比四川重要。因为当时的贵州连接着湖南、广西等众多地区,可以说是西南地区的战略重心。

所以贵州省一直受到各个朝代的重视,明朝自然也不例外,它深刻认识到了贵州省的战略地位,所以才产生了把遵义划分到贵州的想法。

贵州是整个西南地区的枢纽,而遵义则位于四川和贵州之间,毫无疑问是一个军事要地。

当时清政府正考虑改土归流事宜,而西南地区则是此政策的一个最难推行的关口,因为西南地区一直都有各方势力对抗朝廷,将遵义划分给贵州一来大大扩大了贵州的军事力量。

一旦西南地区势力违抗朝廷,那么贵州则可以派出士兵平叛,那么贵州就成为清政府“进可攻退可守”的一个地方。而这也是遵义被划分至贵州最为主要的原因。

古时候的四川省的遵义府,总计管理了5个县,为何被划入了贵州省?

简单来说,为了制衡。

遵义之名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但凡上过历史课,谁还没听过“遵义会议”呢。很多人以为遵义是贵州所辖,但在数百年前,遵义是归四川管的。

(现在的贵州)

事情还得从贵州建省说起。

贵州属于典型的枢纽地区,她东接湖、南连广、北通川、南控滇,是控制西南地区的军事要地,只要控制住贵州,中原政权就能对西南四面出击,同时还能顺流而下进击两广,反过来,如果失去贵州,中原政权就很难对云南施加影响。

纵使地形限制导致古代的贵州很是贫瘠,但早在西汉,中原政权就起了从贵州(夜郎国)进攻两广(南越国)的心思,也正是在西汉,贵州名义上成了汉朝的领土。

之所以说是名义上,是因为直到明朝,中央政权对贵州的管辖仍很薄弱,真正说话算数的是盘踞在当地的土司,由此导致统一王朝下的乱世纷争。

在元朝时期,为了发挥贵州的枢纽作用,元朝在贵州境内大量屯兵兴修驿道。贵州从此有了一个行省建制的雏形。

明初征伐云贵时,明朝政府大量调集民众迁入贵州北部,这些民众成了明朝改土归流的基础,再结合元朝留下的道路,永乐十一年(1413年),明成祖朱棣设置贵州承宣布政使司,贵州正式建省。

(明初的贵州)

建省并不代表改土归流一日千里,事实上,贵州的改土归流要到清朝才大部分完成,遵义也是在清朝划归贵州的。

遵义之名来自唐朝,贞观十三年(639年),朝廷将隋朝的郎州改名为播州,三年后,又将播州州治改名为遵义县,遵义之名出现,并与播州难解难分。

唐末乾符三年(876年),杨端割据播州,形成世袭土司政权。杨氏政权统治播州达725年之久,直到明神宗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出动数十万大军,才将杨氏政权消灭。

好不容易废掉一个土司,明朝中央自然不会再立一个,很快,中央的命令下来,播州被一分为二,分属四川、贵州两省,四川分有遵义军民府,贵州分有平越军民府。

遵义军民府下辖一州四县,分别是:正安州、遵义县、桐梓县、绥阳县和仁怀县,面积比今天的遵义市略小。

到清朝雍正年间,中央对西南地区进行大规模改土归流,同时也对西南各省的区划进行调整。

雍正五年(1727年),朝廷将四川所属遵义府,广西所属荔波及红水河,南盘江以北地区,湖广所属平溪、天柱,均划归贵州管辖,同时将贵州所属永宁州划入四川管辖。

这场区划调整倒不是为了削弱四川,因为少了遵义的四川仍然很大,可多了遵义的贵州就大大不同了。

同时期进行的改土归流并不是和平时期的政策变化,而是动辄就能引发大战的军事政治行动。为了保证改土归流的顺利实施,云贵总督鄂尔泰在雍正四年(1726年)数次上书,其中一项建议就是调整云、贵、川等省边境不合理的行政区划,以便统一事权,使地方官相机行事。

换而言之,就是西南各土司成为朝廷的潜在敌人,贵州已然成为军事区,随时可能用兵。四川则是西南地区政治经济中心,想要平稳推行改土归流,就必须要保证四川的安全。如此一来,在四川和贵州之间划出一个缓冲屏障,就成了当务之急。

毫无疑问,处在川黔边境的遵义就成了这个屏障,一方面,遵义是川黔间军事要地,划归贵州后,一旦贵州有变,平叛大军就可经遵义进入贵州,剿灭叛军;就算叛军势大,有遵义挡着,四川也可无虞。另一方面,遵义地区开发较早,比贵州其他地区要发达,可以带动贵州的发展。

出于军事经济方面的考量,雍正皇帝同意了鄂尔泰的建议,进行区划调整。

古时候的四川省的遵义府,总计管理了5个县,为何被划入了贵州省?

1598年,播州土司杨应龙公开作乱,明万历皇帝于1600年派遣20多万人进攻播州杨应龙,历时114天,花费白银200多万两(这是湖广、四川、贵州三省的一年的赋税),终于平定了播州之乱。播州杨家世袭土司700多年,一朝被灭,万历皇帝决定分而治之。将原来隶属于四川的播州宣慰司,取消土司制度,改土归流,将播州分割成遵义军民府平越军民府,前者继续归四川省管理,后者归贵州省管理。如下图:(明朝1600年前的播州地图,归四川省管理)

遵义军民府管辖一州四县,并不是五个县,分别是:正安州、遵义县、桐梓县、绥阳县、仁怀县。

遵义府为何被划入贵州省?

清朝建立后,对明朝的行省制度感到不放心,地方督抚管辖的地区广阔,权利过大会严重影响清朝的统治,一旦作乱势力庞大。因此对一些大的省份进行了分割,譬如明朝的江南省被分割成江苏和安徽两个省;湖广省分割成湖南和湖北两个省;陕西省分割成陕西省和甘肃省等。(现在贵州省地图)

清朝康熙皇帝平定“三藩之乱后”进一步加强对云贵地区的管理,对云贵地区很多土司进行改土归流,到1725年时是一个高潮时期。当时的云贵总督鄂尔泰是雍正皇帝的宠臣,他建议对云贵各省进行新的省界划分,并奏请雍正皇帝批准。

1727年,经过商议,雍正正式批准将原来隶属于贵州的古蔺(现在属于四川泸州古蔺县)划拨给四川,而四川将遵义府的一州四县划拨给贵州省,这也是现在贵州省大体管辖区域,这场交换看来是非常不划算的。(鄂尔泰剧照,遵义府划归贵州的主要人物)

雍正皇帝当时同意这一交换考量还是非常多的。首先四川省管理的面积非常大,当时四川省管辖了相当于现在的四川省、重庆市、贵州遵义府、陕西等省的一部分。清政府在清初就开始切割大省划分小省,大省划拨小省,将地方政权的势力平均化,从这一政策的角度出发,遵义府划给贵州省也就不足为奇了。(遵义府划归贵州的决策者雍正剧照)

播州宣抚司经过唐朝以来的开垦,建设很多梯田,召集了很多四川流民进行耕种。到明朝时期,播州已经成为四川的四大茶叶产地,也是西南茶业主产地之一;粮食产量充足,经常外调贵州宣抚司;同时又是马匹、木材、纺织业的重要基地,当地财政收入充足。明朝贵州建省后,历代的贵州的官员都盯着播州这块肥肉,想把它划归贵州管辖,无奈播州杨家的关系,都未能如愿。到雍正时期,贵州省财政也面临着很多困难,将遵义府划归贵州是清朝中央对贵州省的支持,不然贵州这个省财政严重依赖中央,不利于该省的发展。

雍正皇帝主要是以上两点考虑,将遵义府划给了贵州省。

古时候的四川省的遵义府,总计管理了5个县,为何被划入了贵州省?

西南地区除了几个省城,贵州的第二大城遵义也算是个大城市了,现在遵义时常被称作“重庆后花园”,而历史上,遵义与重庆一样,都曾长期归属四川,直到清雍正时期,才正式划入贵州,而在入黔后很长时间内,遵义都是贵州的经济重心。

遵义,古称“播州”,历史上我国西南之地少数族群众多,这些地方名义上属于中原王朝,但实际上却依旧拥有着极高的自主之权,汉朝时期在西南诸夷广置郡县,但当地的部族首领还是拥有极高的权限。

唐宋时代,贵州在内的西南诸地,远离中原与江南这些中心地区,朝廷说什么,他们也是时听时不听,而朝廷的态度就是只要你不要搞事情,爱咋咋地我也不管。

明朝与清初,西南之地有诸多土司,明朝时虽然贵州已经建制,但当地的土司仍旧实际掌握了极高的地方治权,对朝廷之令也还是经常阳奉阴违。

不过明朝与清朝初期,大多数的精力都在漠北、西北还有东南沿海地区,对于向来采取羁縻态度的西南土司,也是没心思管没能力管,尤其是位于川、黔交界之处的遵义一带,这里诸族杂居情况复杂,更是难以管理。

遵义的杨氏家族,从南北朝之后开始兴起,历经隋唐、五代、两宋、元朝与明朝,始终称雄割据一方经久不衰,掌握着整个播州也就是遵义,即便是蒙元时代,也是强龙难压地头蛇,对当地的杨氏家族基本毫无办法,只能象征性招安。

元代建立行省制初期还不完善,各地界限也不明确,明朝继承之后虽然有所改进,但还是没有完全解决,播州地区名义上归属四川,但实际上四川也管不着。

明朝中晚期,杨氏家族发动叛乱,兵戈烽火绵延西南诸地,最终酿成了著名的“播州之乱”,明朝花费超过二十万大军,消耗巨大,最终虽然勉强平定,却无法顺利进行改土归流,依旧只能以安抚为主,不过明朝将播州划分成了遵义、平越两府,遵义属四川,平越属贵州。

清朝建立以后,明朝当年面对的问题,他们同样需要解决,康熙时期平定三藩、剿灭郑氏、追击准噶尔,基本坐稳了江山后,雍正帝登基,开始着手收拾西南之地,核心就是改土归流。

清朝基本打理好的其他大问题以后,腾出手来处置西南也算事半功倍,而当时四川与贵州之间因为地质构造复杂,并没有明确界限。

雍正帝派出的云贵总督鄂尔泰发现,遵义虽然属于四川,但从四川成都平原一带想要进入遵义非常困难,反而从贵州进入遵义容易很多,遵义与贵州风俗相近交通也更便捷,因此请旨将遵义划入贵州,以方便管理,还能推进贵州的发展。

雍正帝权衡之下,允准了鄂尔泰的要求,作为补偿,将贵州的永宁县划给四川,不过当时四川不肯,因为遵义共辖五县,而且是西南著名的产粮区,用一个府换一个县实在吃亏。

然而,鄂尔泰是雍正帝的心腹重臣,而雍正帝本身做事也是雷厉风行,还是下旨,正式将遵义划入贵州,永宁县划入四川。

其实除了当时的四川之外,大多数朝臣对于将遵义划入贵州都秉持赞同意见,遵义虽属四川却交通不便,遵义府民去成都办事非常困难,这会造成很多的问题与矛盾。

而遵义与贵州之间来往倒是更加密切,贵州管辖遵义自然更方便,并且,贵州深居内陆长期比较落后,将相对比较富庶的遵义划入贵州,也算是帮忙了,按照《遵义府志》记载,直到清末时期,贵州半数以上的粮食与税赋都来自遵义府。

清朝将遵义划入贵州,从小了说是为了方便遵义这个地方的管理,也为了方便遵义地方百姓生活,往大了说是为了整个西南地区的安宁与长久。

古时候的四川省的遵义府,总计管理了5个县,为何被划入了贵州省?

中国人民没有几个不知道遵义的,最近正在央视热播的《伟大的转折》,描写的就是红军长征中的遵义会议,在那次会议上,确立了新的领导地位,改变了党的命运,也是中国革命走向成功的转折点。后世有诗词赞曰:

红军举步路茫茫,

遵义城楼定主张。

自立开通革命道,

东方红日闪金光。

说到遵义,地理成绩及格的朋友马上会告诉你遵义是贵州境内的,历史成绩好的同学则会告诉你,遵义现在是贵州的,还曾是四川的掌上明珠,后来出嫁到了贵州。

要想了解遵义为什么会“嫁”给贵州,还要从贵州自立门户说起。

贵州是中国西南的重要的交通枢纽,战略要地,她东接湖南、南通广西、北去四川、南达云南,是控制西南边陲的战略要地。古人有"得贵州者得西南,得西南者得天下"一说。

反过来说,如果没有贵州就失去对西南边疆的控制,等于失去西南半壁江山。两广也会得而复失,两湖也就无险可守,四川更是危在旦夕。

遵义是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摇篮,少数民族世世代代在这里生活,安居乐业。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就是生活义有土家族、彝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仡佬族等20多个少数民族,大家和睦相处,相安无事。想必大家都听说过夜郎自大典故,遵义就是那个闻名中外的夜郎国,直到西汉的时候,遵义还是夜郎国的地盘。

不过到西汉的时候,深谋远虑的统治者就相中了贵州的战略地位,尽管它一直是个不毛之地。

但那时候统治者的力量太薄弱,鞭长莫及,把这个伟大构思付诸实施的条件还不成熟。因此他们只是名义上对这里拥有管辖权,但真正在贵州说了算的,还是当地的地头蛇—头领。

元朝的时候,蒙古骑兵所向披靡,势力扩张到了贵州,不但安营扎寨,还开辟了通道,内地和西南地区的贸易往来也逐渐增多。

明代统治者为了彻底控制贵州,开始向那里大量移民,夯实了对那里进行统治的基础。

1413年(永乐十一年),贵州终于落入明代统治者囊中,明成祖在贵州设立贵州承宣布政使司,从此刻起,贵州很快将要成长为中国一个省级地区,贵州就像一个小伙子长大成人、自立门户。

明万历年间,明朝军队消灭了贵州、四川一带的分裂武装,把原来属于分裂势力控制的播州划分成两个府,即遵义府和平越府,遵义归四川,平越划给贵州。

当时的遵义府范围就很大,下辖着一个州四个县:正安州、遵义县、桐梓县、绥阳县、仁怀县。

清朝统治者灭掉明朝取得天下,他们对自己的手下败将朱家皇帝的管理制度有些不以为然,他们对明朝的行省制度更是嗤之以鼻,觉得弊端太多。地方官的权力太大,容易影响中央的权威。因此就对明代的行政区划制度推倒重来。

慢慢地,他们取消江南省,分成江苏和安徽省。裁撤湖广省,分成湖南、湖北省。陕西省里分出一个甘肃省。

三藩之乱平定后,清朝统治者再次大动干戈,在1727年把原来贵州管辖的古蔺划分到四川辖区。

雍正这皇帝老认为四川管辖范围太大,当时不仅遵义,而且重庆和陕西有几个县都是四川管辖。

精明的满清统治者为了大清江山的长期稳定,就开始了一系列削县均省的艰苦工作。所以,四川的千金遵义就嫁给了贵州。

当时遵义经济发达,物产丰富,带给贵州的嫁妆是吃喝不尽的聚宝盆,对穷小子贵州可以说是雪中送炭,雍正皇帝的负担减轻了不小。

雍正把遵义划分给贵州,既削弱了四川官员的权力,又给贵州输送了经济活力,减轻中央财政压力,可谓一箭双雕,要不怎么说当皇帝的跟普通人不一样,格局就是大。

遵义现在下辖着七个县,下面还有两个自治县,还管辖着两个县级市。遵义是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在遵义地区境内分布着20多个民族,这些民族和睦相处,同心协力为建设家乡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遵义现在在省内的经济实力仅次于省会贵阳,是贵州省举足轻重的利税大户。

遵义气候冬天不冷、夏天不热、雨量充沛、气候宜人、风景如画,是个旅游休闲的好去处。

现在的遵义变成了一个珠光宝气的贵妇人,头顶的桂冠上闪烁着耀眼的光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化遗产之乡,世界自然遗产之乡。还是中国长寿之乡、中国厚朴之乡、中国金银花之乡、中国绿茶之乡、中国名茶主产区、中国吉他之乡。

总之,改革开放让遵义前程似锦,前途无量。

古时候的四川省的遵义府,总计管理了5个县,为何被划入了贵州省?

遵义,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战国时期地处于闻名遐迩的“夜郎国”疆域。让人称谓最久的乃是“播州”此名称从五代一直到明末存在了962年之久。近代的时候已中共“遵义会议”而闻名于世。

由于古代中原王朝对边疆少数民族的统治力有未逮,所以都是由当地的土司进行政务管理的。从唐末一直到明末的700余年间,播州一直为杨氏土司所统治。在唐贞观年间将播州所辖的罗蒙县改名遵义县,这是“遵义”名称最早的出现。北宋末期的时候,播州土司杨文贵改旗易帜,宣布归附与中原王朝,属于川陕路辖制。

在元朝的时候由于实行的是行省制度,此时的播州属于四川行省管辖,明初的时候有一段时间改属于贵州都司。万历年间由于播州杨氏的叛乱,平定之后明朝取消了土司制度改土归流,将播州分置为遵义,平越两个军民府,隶属于四川、贵州两省。

在康熙年间,由于统治近百年的时间,民心安定了,解除了军管制取消了“军民“二字,直称遵义府。雍正的时候,调整了地域规划,遵义府由四川省划归贵州省管辖。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