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当年被少林寺12棍僧救过,真相到底是怎样?
李世民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他天资聪慧,少年时期便从军体验军事生活,在位期间虚心纳谏将心比心的体贴百姓的生活,从而把唐朝治理的井井有条,后世更是有“贞观之治”,来形容他的功绩。
而这样的一位及才华能力于一身的皇帝和当时的少林寺十二棍僧也曾有过这样的一段故事。
其实十二棍僧的故事我们现在可能会有所了解,也就是在李连杰主演的一部电影《少林寺》中所提及到的一个情节,但是事情的真相并非如此,甚至于是否真的救了李世民也是有待考究。
首先要研究的的便是李世民被囚禁于洛阳一事;李世民前去王世充势力刺探军情,打算一举消灭其势力,但是我们不妨想一下,彼时的他身为领军人物,这种深入敌军打探情况的事情又怎么可能轮到他来做?
暂且不说其危险性,本来深入敌军调查的事情也不是他的活,而是由斥候来做的,所以刺探军情这一剧情也是后世虚构的。
再者,当时王世充占据今河南一带,势力之庞大哪怕是李世民那么多兵力也不敢轻举妄动,而那少林寺仅仅十三人便从戒备森严的囚禁地救出来李世民,这得需要多大的神力。
并且在做完这一切之后十三人更是毫发无伤的又携带着李世民再次杀了出来,在那个普遍都是刀剑等冷兵器的时代,要做到这样的事可以说是不可能的。
所以根本不存在十三棍僧救李世民一事。
甚至于这十三棍僧是否存在都需要调查,首先后世并没有史料记载有关于少林棍法的故事,而这种武功则是起源于几百年后的明朝。
不过虽说这是假的,但李世民与当时的少林寺确实存在这么一丝关系。
为何这样说呢?
话说当时王世充已经在李世民的围剿下只剩下洛阳城这一座领土了,一没有援军,二又没有物资,等待王世充的只有死亡和投降,而彼时的少林寺也是居于洛阳中。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少林寺便派出了十三名名功夫不错的僧人,从几乎毫无戒备的城内把王世充给捉住了,也算是为李世民办成了一件事情。
而后来李世民也是因为少林寺协助李世民捉住了王世充,奖赏给了这十三名僧人一人一件名贵的僧袍。
不过虽然李世民给予了少林寺这样的奖赏,但是少林寺更想要的其实是原本在洛阳被王世充占领的那些肥沃的土地。
少林寺在隋朝时期曾一度被奖赏了很多良田和寺院,但是王世充占领洛阳建立郑国之后便把这么多良田给占领了。
赤手空拳仅有几根木棍的少林寺自然是不敢跟王世充叫嚣,于是少林寺便做出了冒险抓捕王世充的决定,希望朝廷也能奖赏给他们一些好的田地以供少林寺发展。
而这样的条件对于李世民来讲自然是非常简单,所以李世民后来又十分痛快的奖赏给了他们四十多顷良田。
只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十三名僧人经历了一代又一代的传说,慢慢的演变成从万人手中救李世民于水深火热之中。不过传说终究只是传说,它的真实性是禁不起推敲的。
李世民当年被少林寺12棍僧救过,真相到底是怎样?
首先说明一下,这是有关唐初“十三棍僧救唐王”的传说故事,而不是十二棍僧。在历史上,“十三棍僧救唐王”真的存在吗?真相是怎样的呢?
“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发生在唐朝刚立,李世民出征消灭各地割据势力的时侯唐朝刚建立时,辖下疆土其实很有限,只是关中和河东一带,此时打败各地割据势力,统一全国为唐朝首要目标。
(李世民)
从公元618年开始,李世民便率兵先破薛举,再败宋金刚、刘武周,收复北方大片失地后, 接下来唐朝兵锋便剑指河南王世充,和河北窦建德两股势力集团了。
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便发生在这个时侯,故事剧情大致如下:
*公元620年,李世民刚刚平定晋北政权的刘武周,乘胜而来黄河南岸,兵锋剑指对岸郑国王世充势力。
*此时王世充也是刚刚占据了殷州、邓州,更令其侄子王仁则侵吞当年隋文帝赐给少林寺的柏谷坞庙产、田产百倾。
*李世民初期进兵不利,又在侦察地形时不小心被郑兵所俘,囚禁在洛阳牢中。
*在洛阳城郊的少林众僧,早对郑军的霸凌侵田行为不满,听到唐王被囚洛阳城的消息,便由十三名棍僧,凭着浑身精湛的武艺,夜入洛阳城救出了李世民,为大唐统一创立了功勋。
*救回李世民后,十三棍僧又从少林寺内带来五百僧兵,抄后路活捉了大反派王仁则,后来眼见大势已去,王世充被迫归降了李世民。
*李世民论功行赏,在给少林寺僧人的敕封圣旨中,高度赞扬了十三棍僧救驾的为大功一件,每人赐给紫罗袈裟一袭,封昙宗和尚为大将军僧,赐地四十顷,并刻石以记。
(十三棍僧)
这便是“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大概。然而,根据李世民《告柏谷坞少林寺上座书》、《唐太宗赐少林寺教》、《皇唐嵩岳寺碑》等碑文,包括“新、旧唐书”等史料,并没有僧人救李世民的记载,只有十三僧人擒王仁则的记载。那么,事情的真相是怎么样的呢?
“十三棍僧救唐王”的真相*李世民讨伐王世充,作为三军最高军事指挥官,李世民没有深入敌陈腹地,去刺探军情的必要,逻辑上完全说不通。刺探军情应该是斥候干的事情。
*就算李世民其蠢如猪被生擒,说明王世充更加是猪,擒了对方主帅这仗还用打么,不会马上要挟唐军退兵?还傻呼呼等十三根僧去搭救?再说了,十三个武僧去到敌人腹地,轻松救出李世民而无损一人,这十三个都是孙悟空吧!?
*《唐太宗赐少林寺教书》、《少林寺牒》、《皇唐嵩岳寺碑》等碑文中,确实有提及“秦王”,但不是“唐王”。时间上,当时唐朝皇帝是李渊,李世民功劳再大,也不敢自称唐王,亦不会坐视别人叫他为唐王,此乃作死的行为。李世民攻打王世充是在公元620年,而称帝则是在公元626年“玄武门之变”,李渊退位之后。
据古碑《少林寺牒》记载:“李世民在打败王世充以后,其所占地盘的寺庙被废撤,田地也被没收。”*假如少林棍僧真的救了李世民,这是大功劳一件,这些被王世充侵占的寺庙、田产应该马上归还少林寺才对。而情况正相反,这少林寺在王世充曾经的势力范围内,被唐朝视为郑国这个“伪政权”的名下物产,导致寺庙被撤、田地被没收。
(王世充)
*《新唐书》、《旧唐书》、《资治通鉴》等史料都没有关于“十三棍僧救唐王”的记载,这是最重要的一点。
综上所述,“十三棍僧救唐王”只是故事,而不是史实。不过,李世民确实有将碑文赐给少林寺,和少林寺僧人生擒王仁则,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李世民嘉奖少林寺,以及少林寺生擒王仁则的真相*在隋文帝时期,少林寺曾获封百顷良田和大量寺院,少林寺摇身一变成为洛阳当地有名的“大地主”。
*公元619年,王世充杀死隋朝的皇泰主杨侗,建立以洛阳为都城的郑国,王世充称郑王。并侵占了少林寺位于洛阳城效的寺庙、良田。少林寺一夜之间从“大地主”变成了“贫农”。并且,王世充势力渐渐向洛阳周边扩展。
*公元620年,秦王李世民开始伐郑。洛阳周边城池相继失守,王世充被迫孤守洛阳一城。为了防止叛敌投唐,王世充颁下下诏令,有人逃去家人或邻人都会被诛杀。
《新唐书》载:“世充见众心日离,乃严刑峻制,家一人逃者,无少长皆坐为戮,又令五家相保,有全家叛去而邻人不觉者,诛及四邻。”*但是困守孤城粮草不继,想翻盘可就难了,不是城破就是粮断,别无他途。这时候,比少林寺这个“贫民”更惨的是洛阳城内的民众,当然也包括郑军。
据《新唐书》载:世充屯兵不散,仓粟日尽,城中人相食。或握土置甕中,用水淘汰,沙石沉下,取其上浮泥,投以米屑,作饼饵而食之。”这都到达易人而食,又或淘土作饼充饥了,可见洛阳城破只剩下时间问题了。
*眼见为实,秦王李世民围困王世充于洛阳,眼见王世充败局已定,这时侯作为洛阳辖下的少林寺众僧不淡定了,心想城破之日唐朝会怎么处置他们?大声高呼“我等也是被逼的”可有用?
所谓路是人走出来的,少林寺便派出武艺精湛的“十三僧”,偷偷潜去把驻守辕州的王仁则擒了,送给了秦王李世民作“见面礼”。
(王仁则)
*王世充最后熬不过李世民,唯有升白旗降了李唐,郑国亡。洛阳城辖下所有当然全纳入李唐名下。但是洛阳城效柏谷坞的寺庙,之前是郑军驻地,周围田产也是郑军补给,这些都是“郑伪政权”遗址,寺庙得先封起来再定夺,田产则充公。
*晾了些日子,“十三僧”当然得申冤,李世民这才一拍额头:“哎哟!这十三僧确实剿灭逆贼有功,便解封了少林寺,让柱国李安远到少林寺奉上《告柏谷坞少林寺上座书》表彰碑文,受封赏的有大将军僧、上座僧善护、寺主僧志操、都维那僧惠玚等十三僧。另赐少林寺良田四十顷作为奖赏。”
这便是少林寺“十三僧”生擒王仁则,李世民嘉奖少林寺的前因后果。至于“十三棍僧救唐王”则是以此而衍生的传说故事而已,并不是史实。李世民当年被少林寺12棍僧救过,真相到底是怎样?
1982年古装武打电影《少林寺》风靡全国,让帅哥李连杰红遍了大江南北,让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家喻户晓,也让少林寺和少林功夫走向全世界。
电影除了打斗镜头逼真精彩,叫人目不暇接,故事情节也非常精彩,扣人心弦。
故事的背景发生隋朝末年,那个群雄并起,逐鹿中原的年代。
因为父亲被军阀王世充的侄子王仁则杀害,小伙子躲到少林寺当了和尚,苦练武功报仇。
这时候,秦王李世民被王世充追杀,少林和尚站在了正义一边,被少林和尚救下。
王仁则追到少林寺让住持交人,少林众僧坚决不理睬。
后来众武僧和唐朝军队联手打败了多行不义的王仁则一伙,觉远也手刃王仁则,为父亲报仇。
少林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成为千古佳话,少林武术也驰名中外,被天下英雄仰慕向往。当年我和初中同学约好也准备偷偷逃课到了少林寺,想练就一身武艺,行走江湖,除暴安良,当一个大侠,但我跟他到了村口就打退堂鼓了,他也没走到乡政府。这可不是就我和他两个人这样想,当时的少年都热血激荡,王宝强不是后来也去了打着少林名号的武术学校了嘛。
但是,电影《少林寺》的素材来源于传说,传说毕竟是故事。故事里的事,说是就是不是也是,故事里的事,说不是就不是,不是也是。
无论是宋史还是元史,都没有十三棍僧救唐王的片言只语。在真实的历史上,少林棍法的传说起源于明朝,更没有少林武功的相关记载,而且是为了从王仁则手中夺回少林寺的产业,这才助李世民的唐军攻打王仁则的。于是当唐军攻打王仁则,王仁则的部队节节败退的时候,少林寺的和尚便群起而攻之,落井下石、痛打落水狗,协助唐军顺便夺取了自己的田产。
自古以来出家人是不问政治的,寺院更是如此。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出家人不问政治,一个是佛学的要求,一个就是避祸,不想惹祸上身,招惹是非。
他们躲避还来不及,岂能去主动参与尘世争斗,凭借他们那几十个几百个和尚,还能干得过千军万马?
这就是说,少林寺在唐朝的时候,既没有十三棍僧,也不会主动去救唐王李世民。
他们只是在王仁则快完蛋的时候,协助李世民的军队攻打了他的部队,目的是要回被夺取的财产。
人没有利心不起早,和尚也是如此。
历史上的少林寺不是武术学校,也不是军校,它的主要职责是弘扬佛教的,不是传授武艺的,真要以习武为主,那就是不务正业,太功利化了,玷污了佛门净地。
我们不妨来看看,有关史料上关于少林寺和唐王的交集,到底是怎样的。
在唐史中没有关于少林寺和尚帮助李世民脱险的记载,如果真有的话,应该是有记载的。
也许唐史是唐朝的公务员记载的,端的是李世民的饭碗;而李世民是一代杰出军事家,武功盖世,文武双全,让十几个和尚救了,又不是什么光彩的事。
为尊者讳,唐朝史官就把这一段史实给隐去,把少林寺和尚的丰功伟绩给抹杀了?
但我们不妨看看少林寺碑碣中的铭文和有关资料,看上面是怎么写的。《唐太宗赐少林寺教书》、《少林寺牒》以及《皇唐嵩岳少林寺碑》对此都有记载。
我们先了解此事的背景:义宁二年(618年),李渊建立大唐,但天下还没有统一,次年王世弃在洛阳称帝,立国号"郑"。
"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于是,李渊派李世民领军讨伐王世充这个大逆不道的郑国,王世充的侄子王仁则一马当先,带领军队在柏谷坞构筑工事,跟洛阳形成犄角之势,企图阻击李世民的大军。
当时由于战争需要,王仁则离要塞不远的少林寺也纳入了军事禁区,并且以此为借口,侵占了少林寺的上千亩良田,少林寺的和尚心里一定是一百个不服,但又敢怒不敢言。
对此,出家人只能忍,等待时机。
后来战场形势急转直下,王世充的军队被打得落花流水,一败涂地,少林寺维护阻击合法权益的时刻到了。
当李世民的唐军打到柏谷坞时,少林寺的和尚积压在心头的怒火爆发了,他们奋不顾身加入到了唐朝的军队中去,向王仁则的军队发起进攻。
如果少林寺的人选择袖手旁观,少林寺的千亩良田就可能被充公,李世民就会把这些战利品分配给自己的大臣或者李姓子弟。
以上就是史实。
但经过文学家的加工,在武侠小说里,锦上添花,故事变得更加精彩:少林寺的和尚不仅作战勇敢,运气也不错,公元621年4月27日,对王仁则军队的部署了如指掌的少林寺僧兵们,经过了精心策划,打算向其发起致命一击。
这时候,王仁则的内出了"叛徒",州司马赵孝宰反水,跟少林寺的和尚里应外合,一举攻破了柏谷坞(城)要塞,并且将王仁则生擒活捉,送到了李世民的营帐。
同时,此举对于李世民击败窦建德的援军,也起到了关键作用。因此,李世民大喜之下,派李安远前往少林寺,赏赐13位僧人僧袍各一袭,即:上座僧善护、寺主僧志操、都维那僧惠玚、大将军僧昙宗、僧惠普、明嵩、灵宪、普胜、智守、道广、智兴、满、丰等十三人。
整个故事取材于民间传说十三棍僧救唐王,不过这事肯定不靠谱。
王仁则的大将怎么会跟少林寺联系,少林寺能有多少僧兵,僧兵多了朝廷也不允许啊 。
事实上,少林寺那时还没有成立实业公司,也没有团队运作,更没有资本介入,只有弘法主持,没有法人代表,上市更是想都不敢想。
因此少林寺没有千亩良田,只有百十亩薄地。
由于少林寺和尚确实旗帜鲜明站到了大唐军队一边,唐朝天子给予了表彰,具体的赏赐是:隋朝大业年间被土匪烧毁的寺院和佛塔这次予以重修,然后赐予土地若干。
少林寺现存的碑文,据考证是来自后人的《金石录》,不是原版。
少林寺和尚有没有救过李世民,其实属于一个历史悬案,不能否定,但也没有有力证据支持。
不管事实到底如何,但不影响少林武术冲出亚洲,走向世界;也不影响少林寺成为一个产业,带来了巨大收益;更不影响大师们开着奥迪出现在公共场合,成为新闻人物。
李世民当年被少林寺12棍僧救过,真相到底是怎样?
提到少林寺,人们很容易会想到武林泰斗、七十二绝技、铜人阵、13棍僧(不是12棍僧)等词汇。但是,在真实的历史上,少林棍法的传说起源于明朝,更没有少林武功的相关记载,而且是为了从王仁则手中夺回少林寺的产业,这才助李世民的唐军攻打王仁则的。
也就是说,少林寺既没有12棍僧,自然也不会有12棍僧救李世民了。而这一切,主要源自上世纪八十年的影视剧《少林寺》、《少林寺传奇2:十三棍僧救唐王》以及一些武侠小说。
那么,在真实的历史中,李世民与所谓的“少林寺12棍僧”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从史料记载,探析李世民与少林寺12棍僧的真相其实,在目前的正史中,根本找不到李世民与少林寺12棍僧的记载,而李世民与所谓的“少林寺12棍僧”的事迹,则主要出自少林寺碑碣中的铭文,即:《唐太宗赐少林寺教书》、《少林寺牒》以及《皇唐嵩岳少林寺碑》记载。
义宁二年(618年),李渊建立大唐,次年王世弃在洛阳称帝,立国号“郑”。
正所谓:“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于是,李渊派李世民领军讨伐王世充的郑国,而王世充则派侄子王仁则带军于柏谷坞修筑要塞,与洛阳形成犄角之势。
当时,王仁则便将紧临要塞的少林寺也纳入了要塞的防区,并且侵占了少林寺的上千亩良田,给少林寺僧人们的生活生存直接造成了极大影响。
无奈之下,少林寺的僧侣们只能隐忍下来。但是,当李世民的唐军打到柏谷坞时,一些僧兵早已对王仁则陈军的残暴忍无可忍,便决定冒险助秦王李世民一臂之力。最主要的是,少林寺担心李世民的唐军击败王仁则后,王仁则的占领区自然也就归唐军所有,而少林寺也就会彻底失去原来的上千亩良田。
621年4月27日,原本就对陈军的部署很是熟悉的少林寺僧兵们,经过数日精心准备后,在王仁则的州司马赵孝宰的内应下,一举攻破了柏谷坞(城)要塞,并且将活捉的王仁则送到了李世民的营帐。
同时,此举对于李世民击败窦建德的援军,也起到了较大的助力。因此,李世民大喜之下,派李安远前往少林寺,赏赐13位僧人僧袍各一袭,即:上座僧善护、寺主僧志操、都维那僧惠玚、大将军僧昙宗、僧惠普、明嵩、灵宪、普胜、智守、道广、智兴、满、丰等十三人。
但是,对于少林寺的柏谷坞田产却被朝廷当作伪产,予以没收,僧众也被勒令还俗归农。
直到玄武门政变后,李世民才将少林寺西北五十里的柏谷坞地三十顷、水碾一具赐予僧人作为庙产。
这就是所谓的“十二武僧”救李世民的真相。
不过,对于这一真相,依旧有人持怀疑态度。因为,虽说三块少林寺碑碣中的铭文,并无“唐王”,“棍僧、武僧”等字样,却清晰地写有“秦王世民”字样,但该铭文却是转录北宋金石大家赵明诚《金石录》中的内容,并不是原版的铭文,
所以,究竟少林寺有没有相助过李世民已很难说了,就更不要提什么“十二棍僧救唐王的传说了”。
从少林棍法起源,探析李世民与少林寺12棍僧的真相据史料记载,明朝晚期有个武术大师叫程宗猷,曾入少林寺修习棍法,可以说是正宗的少林寺弟子。他曾在《少林棍法阐宗》一书中,记载了各种精要的少林棍法,还说了少林棍法的起源。
相传,元未时期,红巾军闯进了少林寺,紧那罗王突然显灵,手执烧火棍于寺中大耍棍法,从而惊跑了红巾军。从此后,少林寺的僧人们便喜欢上了这套棍法,并一直流传了下来。
很显然,少林棍法起源的传说才是元末,隋末唐初时又何来12棍僧之说。
同时,关于“李世民与少林寺12棍僧”的故事,还来源于梁启超给《棍术图说》所写的序言:“隋大业末,天下乱。流贼万人将近少林寺,寺僧将散走。有老头陀持短棍卫贼锋,当之者皆辟易,不敢入寺。乃选少壮僧百人授棍法。唐太宗征王世充,用僧众以棍破之,叙其首功,十三人封赏有差,用棍御敌,此为确证明。”
但上面也讲的是十三僧人,更不是十二棍僧。不过,其中所说的“老头陀持短棍卫贼锋”,其实就是程宗猷所说的“紧那罗王”。
所以,历史上并没有“少林寺12棍僧救李世民”的事情,纯粹是影视剧艺术加工。
图片来源网络
李世民当年被少林寺12棍僧救过,真相到底是怎样?
十三棍僧救唐王这个故事的广为流传应归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一部香港电影,即《少林寺》。在这部影片上映之前,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民间传说已经开始流传,只是受众并不是很多,更多的是出现在一些宣扬和追溯少林寺武术的著作中。这个传说的雏形应该是从明朝就开始了,但直到近代,这个传说才终于成熟,并被搬到了荧幕上。但是具体的事件可以追溯到这个故事:
“少林寺”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势力割据,纷争不断,李渊参加起义建唐。在李渊称帝的第二年,王世充在洛阳也称帝了,立国号为郑。一山不容二虎,李渊怎么可能放过王世充,于是李渊派李世民讨伐王世充。王世充能够雄霸一方自然不是愚不可及的人物,做了一些“军事战略部署”,和侄子王仁则二人一起领兵对抗李世民。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李世民军事才能卓越,一路过关斩将,胜仗连连。不料,此时杀出个程咬金来——窦建德领了十余万兵增援王世充,这个仗就变得艰难起来了,李世民就吃了败仗。
“十三棍僧救唐王”
据传说,就在李世民焦急难眠的时候,也有一些人密切关注着前方的战事、也在替李世民担忧,这群人就是少林僧人。这里就不得不说王世充“优秀”的战略部署了,他将僧人的寺产占为已有改为军事基地,这引起了僧人的强烈不满,僧人们希望李世民赶跑王世充。看到李世民陷入困境,他们暗中贿赂王仁则手下的州司马赵孝宰,出其不意来到王仁则跟前,制服其护卫,打开城门,将王仁则送给李世民。李世民入驻城中,当机立断围击窦建德军队,这场战争最终以王世充投降告终。
就所谓后来演绎成为“十三棍僧救唐王”。这当然是故事了,大家不必当真,因为唐王不是几个和尚救得了的,李世民是武艺超群,李世民是当时天下无敌的神箭手,他有个大将叫尉迟敬德,尉迟恭,马上的枪法是天下第一,而他和尉迟敬德两个人经常去冲战,不知有多少次,每次都是他们俩出来挑战,一个凭着射箭,一个凭着马上的马术,当时叫马槊,马上长枪,那是天下无敌的,而且唐太宗身带几十万大军,绝对不会出现某一个危险,靠几个人去救,那不是一个伟大的军事家可能出现的事情。
“征战中的李世民”剧照
李世民当年被少林寺12棍僧救过,真相到底是怎样?
题目所说为12棍僧有误,实际上为13棍僧,但是至于这个故事是真是假,待我详细讲完,你就会恍然大悟。
一、事情经过618年,李渊建立唐朝,李世民成为李渊手下的猛将,负责南征北战,李世民也不负众望,开始开疆拓土,先是打败薛举,后来紧接着将宋金刚、刘武周也拿下,还有王世充与窦建德在法外逍遥,李世民自然不会轻易放过。
620年,李世民带兵亲征前往黄河南岸王世充的根据地郑国,可是到了郑国之后,李世民对当地地势不熟悉,就专门出去仔细侦查地形,一不小心就被王世充偷袭俘虏回去。
将士知道李世民被王世充俘虏,很是着急,想方设法想要把李世民救出来,正在万分危急之时,少林寺组织13个武艺高强的棍僧偷偷潜入王世充住地,把李世民救出。
救出李世民之后,少林寺和尚组建成一支队伍,再次偷袭王世充军营,将王仁则也捕获,交给唐军处置,眼看自己被偷袭,将士也被李世民挫败,最终王世充无奈只能向李世民投降归从李唐。
李世民回去一段时间,战乱稳定下来,想起当时救过自己的13个棍僧,就专门立碑文纪念他们的功绩,还赏赐13棍僧每人紫罗袈裟一袭,封昙宗和尚为大将军僧,赐地四十顷。
二、真实性分析关于13棍僧救李世民一事,其实史书中并没有明确记载,碑文也没有说明这件事情的整个过程,只是对13棍僧进行奖赏,奖赏理由为何,没有说清楚,给人留下很多悬念,后来提及这件事情,是在梁启超的《中华新武术棍术科》一书中:
流贼万人,将近少林寺。寺僧将散走。有老头陀短棍冲贼锋,当之者皆辟易,不敢入寺。乃选少壮僧百人授棍法。唐太宗征王世充,用僧众以棍破之。叙其首功者十三人!可是这个描述也并没有具体说到救李世民一事,只是在一些史料中提到“十三棍僧救唐王”,其中唐王一词与当时李世民的身份不太符合,因为当时李世民只是秦王,李渊才是唐王。
但是问题在这里就有一个分歧,李世民奖励少林寺是在事情发生过后几年才去奖励的,同样碑文也是几年之后才刻,我们不可排除一种情况,就是李世民奖赏少林寺的时候,自己已经成为唐王。
换言之,在李世民还是秦王的时候,他也没法对少林寺进行封地的赏赐,毕竟这个赏赐也不太适合秦王的身份,只有唐王才有如此大的权力,要不然不是有种以下犯上的嫌疑?
可是刻碑文的时候,日期很可能还是按照事情发生时间来刻的,目的是为了记住那件事情以及少林寺僧人的功劳,这种做法我们今天也会有,比如有时候立碑也会出现多年之后立碑刻日期还是以前日期。
那么,为什么史料中,包括《新唐书》、《旧唐书》都没有记载此事呢?我觉得原因如下,李世民曾经对起居注进行干涉,也就是说对史官进行干涉,那么,他在征战王世充的过程中被王世充俘虏这件事情,你觉得李世民可能让史官记录在历史上么?
这样有损李世民形象的事情,甚至比他发动玄武门之变还要显得不光彩,李世民当然会干涉史官不让记录,这样一来我们就比较好理解这件事情的真相,那就是13棍僧救李世民确有其事,可是被李世民故意将这件事情从史籍中剔除,不想影响自己的英雄形象。
在后来李世民赏赐少林寺僧人的时候,着重写明那13个和尚的名字,但是对奖赏原因含糊不清,总不可能无缘无故奖励吧?单纯捕获王仁则,当然可以奖励,但是没必要那么兴师动众。
有人或许还有疑问,为何李世民战胜王世充之后,要把少林寺的一部分庙宇拆除呢?这是因为这些庙宇属于郑国的私人财产,李世民战败之后对其进行处置规划重建,并没有什么不妥,况且他当时只是秦王,主要命令还得听从父亲李渊的。
公事公办,公私分明,这是李世民一向的做事风格,没有什么值得惊奇之处,所以说李世民曾经被13棍僧救过这件事情的真实可能性还是很大,但是没有史料记录还是因为李世民怕影响自己形象进行过干涉而已。
结语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既然民间有野史记录,很有可能是真实存在的,只是关于事情真相以及存在的合理性,就需要我们进行详细分析,才能深入了解!
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欢迎评论留下 有趣思想。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