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为什么经常打内战?

缅甸是东南半岛上较大的一个国家之一,同样也是东南半岛最混乱的一个国家。现在缅甸只是一个表面上统一的国家,缅甸内部有着很多与缅甸军政府斗争的武装力量。

其中最为知名的就是与中国相接壤并且与中国文化传统一脉相承的缅甸果敢地区的武装。

尽管在进入21世纪之后,缅甸国家内部仍然没有停止过内战,前几年缅甸和果敢之间交战的时候还炸伤了中国百姓。

那么缅甸为什么要经常打内战呢?

首先,就是缅甸国家内部的民族矛盾尖锐。我国有14亿人口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但我国只有56个民族。

而缅甸在不到7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里生活着5300多万人,多达一百多个民族。不同文化民族之间有着不同的信仰和文化的传承,所以这100多个民族在相处的时候无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矛盾,有些矛盾直接会引发一定的军事武装冲突。

尽管现在缅甸国家方面一直在通过宗教信仰淡化民族意识,但是民族之间的冲突一直存在。

有些实力比较大的民族,形成一种地方的割据武装,他们表面上是归从于缅甸中央政府管理,但实际上却实行的是军队高度自治。

而缅甸中央政府有时候只是对当地的治理起到一定的建议权,而这些割据武装可以接受,也可以直接拒绝,每年只要交给国家一定的税收就可以了。

由于当年英国在缅缅甸殖民期间,主要就是靠种植毒品,因此在缅甸境内存在着大量的制毒园区。

缅甸顶着国际压力禁毒,而经常和这些武装发生冲突,这也是缅甸经常打内战的一个重要原因。

接着,也是最为重要的,那就是受到美国殖民以及日本侵略的影响。在第2次世界大战之前,缅甸作为英国的一个殖民地,缅甸当地武装从来没有停止过和英国殖民者的抗争。

因此英国也就扶持了一些源于臣服民族,将其武装起来作为统治缅甸的工具。而这些民族的军事状态是相互独立。

在英国殖民期间也就相安无事,后来日本侵略缅甸之后,这些民族武装开始各自为营。日本尚未投降之前,他们拥有着共同的敌人,所以整体表现的还是比较团结。

但是等到日本战败之后,这些地方武装谁都不服谁,所以别经常发生一些军事冲突。

第2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以及苏联的介入,让缅甸国家内部的状况变得更加复杂。一些小武装开始投降于政府,接受政府的和平改编。

一些抵抗政府的军事组织开始合并,政府军和这些民间武装力量交战之后,各有胜负因此谁都不服谁。

在中国内战之后又有一部分军队逃往了缅甸地区,并且在当地进行军事割据。等到20世纪80年代缅甸也就分为了两大派,一个是缅共派和缅甸政府派。

苏联解体的头两年,缅共派因为各种原因提前解分裂,而各大军区的统治者开始自立为营。

缅共派解散之后,缅甸政府军队迅速扩大,各大割据力量的生存空间不断的被压小,所以也就有一些武装开始投降给了缅甸政府,这比如掸邦武装。

不过仍有一些武装只是表面上服从缅甸的管理,但是实际上却有着很高的就是行动权,克钦武装,以及一直和缅甸坚持对抗的果敢武装。

缅甸为什么经常打内战?

总人口只有5300多万,却拥有一百多个民族。国土疆域不广,却到处有军阀武装割据!这便是目前缅甸国内现状。大缅族主义无法有效包容多元的异族文化,军政府强行压制各方利益诉求,大搞同化思维路线,激起各民族强烈反抗。这就是缅甸长期内战的主要原因。当然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它因素。

多元民族国家缺乏包容性的融合,一些主要民族拥重兵割据一方,政府又与各民族间的矛盾尖锐。

缅甸全国共有100多个民族,有数十个能够与政府对抗的民地武装。其中实力最强的分别是:

果敢武装:果敢特区总面积约5200平方公里,被果敢同盟军控制的面积仅有2700平方公里,人口20多万,武装力量在2000人左右。果敢人虽少,但民风强悍,上世纪抗击过入侵的日军。近两年,果敢同盟军还联合其它民地武装直接与缅甸政府对抗。

关于果敢人,据说是明末流亡将士极其家属的后裔。果敢一直尊崇并传承先祖文化,无论是武装政府还是民间,至今都坚持秉承汉文化。

(缅甸果敢同盟军表彰大会)

掸邦武装 :掸邦武装拥有许多分支武装,而最有名分别是掸邦军(SSA)、 掸邦联合革命军(SURA)、 掸邦联军(SUA)。掸邦武装总体实力远比果敢强大,武装兵力两万多,装备有迫击炮、防空导弹、反坦克导弹等武器。尽管掸邦主力军曾在1996年向缅甸政府投降,但依然有一部分势力不屈服,在缅北比较活跃。

克钦武装 :克钦武装又主要分为克钦独立军和克钦新民主军。 克钦独立军实际控制区域约1万平方公里,人口10万左右,包括民兵在内共拥有1.2万武装力量 。克钦独立军通过黑市和走私,获得大量美式枪支以及各国产的火箭弹等武器。 克钦新民主军,由早期缅共第101军区部分部队改编而成,驻地临近中国云南。其武装力量也不容小觑。

佤族武装 :缅北最大的武装力量,拥有5个师级部队,超过2.5万军队,装备有地空导弹,120毫米,100毫米,82毫米迫击炮,75毫米无后坐力炮,4管高射机枪,53式轻重机枪,56式自动步枪,56式半自动步枪,56式轻机枪和M-16步枪。

(佤邦联军士兵)

克伦族武装:克伦族分布在克伦邦和伊洛瓦底江三角洲地区,为远古羌人集团较早南下的一支,与中国汉族同源。克伦民族解放军控制区域1.3万平方公里,人口13万。军事力量包括7个旅6个直属营等7000人。

缅甸大多数人口属于大缅族,由于多数的缅族民众对其它少数民族有歧视现象,致使这些少数民族不愿与其融合,也不愿接受缅甸政府的直接管辖。为了维护自身文化传承和利益诉求,各民族很早就组建自己的武装力量,纷纷割据一方寻求自治。经常与缅甸军政府的高压同化政策对抗,军事冲突自然就很频繁。

长期激烈矛盾下的军事冲突,拖累经济发展,贫困和泛滥的毒品令局势陷入恶性循环。

缅甸境内长期处于民族割裂现状,军事冲突频繁,难以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没有外来的资本技术输入,工业无法发展,长期依靠落后的农业和大量生产毒品来维持经济命脉,资源利益贫乏,相互争夺就会更加激烈。也就会致使整个局面陷入恶性循环。

缅甸为什么经常打内战?

总人口只有5300多万,却拥有一百多个民族。国土疆域不广,却到处有军阀武装割据!这便是目前缅甸国内的现状。大民族主义无法有效包容多元的异族文化,军政府强行压制各方利益诉求,大搞同化思维路线,激起各民族强烈反抗。这就是缅甸长期内战的主要原因。

多元民族国家缺乏包容性的融合,一些主要民族拥重兵割据一方,政府又与各民族间的矛盾尖锐,缅甸国内的内战是政府军和同盟军的内战,主要是利益问题。

缅甸大多数人口属于大缅族,由于多数的缅族民众对其它少数民族有歧视现象,致使这些少数民族不愿与其融合,也不愿接受缅甸政府的直接管辖。为了维护自身文化传承和利益诉求,各民族很早就组建自己的武装力量,纷纷割据一方寻求自治。经常与缅甸军政府的高压同化政策对抗,军事冲突自然就很频繁。

长期激烈矛盾下的军事冲突,拖累经济发展,贫困和泛滥的毒品令局势陷入恶性循环。

缅甸境内长期处于民族割裂现状,军事冲突频繁,难以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没有外来的资本技术输入,工业无法发展,长期依靠落后的农业和大量生产毒品来维持经济命脉,资源利益贫乏,相互争夺就会更加激烈。也就会致使整个局面陷入恶性循环。

缅甸为什么经常打内战?

因为缅甸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一共有八大民族,分别是

缅族大概有3400万,占缅甸总人口的65%;

掸族人口510万,占总人口的8.5%;

克伦族380万,占缅甸总人口的6.2%;

若开族300万,占缅甸总人口的5%;

孟族180万,占缅甸总人口的3%;

克钦族150万,占缅甸总人口的2.5%;

钦族140万,占缅甸总人口的2.2%

克耶族30万,占缅甸总人口0.4%

更为关键的是,缅甸自然的民族融合过程被英国殖民者打断了;同时,如克伦族、克耶族这些少数民族为了避免被缅族“同化”,更主动靠拢英国殖民者,甚至主动信仰基督教。

英国殖民缅甸后采取的政策是打压缅族这个缅甸主体民族,大幅度提升掸族、克伦族这些少数民族的地位;比如英国对缅族为主的三角洲平原地区采取直接统治的方式,但是对掸族等少数民族占多少的山区则采取间接统治,依旧允许掸族等少数民族土司和头人统治。

更有甚至,英缅当局将缅族完全排斥于英缅军队之外,只在克伦族这样信仰基督教的缅甸少数民族中招兵。

以昂山为主的缅族精英不仅仅对英国殖民缅甸感到愤慨,同样对克伦这些“为虎作伥”的缅甸少数民族感到愤慨。

事实上在缅甸脱离英国殖民统治时,克伦族、掸族这些缅甸少数民族都希望以自由邦的身份留在英联邦,换句话说,他们希望在英国人庇护下,从缅甸分离出去。

结果昂山为了维护缅甸的“大一统”,不得已答应了这些少数民族高度自由的权利。

而等缅甸1947年独立后,缅甸通过的宪法里对少数民族权利大为缩水,这引发了克伦族等少数民族极大不满。

不要忘记了,在英缅时期,英缅军队的主体是克伦族士兵,而缅甸独立后的缅甸国防军是以缅族为主,这些缅族士兵其实并没有克伦族那样的军事传统。

更为关键的是随着缅甸独立,缅族民族自豪感也空前膨胀,而这种民族自豪感很快就演变成民族沙文主义,缅族人很快对文官政府对少数民族软弱不满。

这种不满随着缅军围剿常凯申残部屡次失利更放大了,最终导致1962年奈温军政府诞生。

奈温对克伦族等少数民族采取强硬政策,甚至不惜军事解决,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同时也激发了克伦族、掸族这些少数民族的抵抗。

奈温的军政府确实推进了缅族在山区的控制力,但是同时也激起了克伦族等少数民族的反抗,克伦族、掸族这些少数民族控制地在减少的同时,武装反抗力量却在增强。

本质上缅甸内战主题就是:

缅族要统一,要地方服从中央;其他少数民族要高度自由权利。

缅甸为什么经常打内战?

缅甸是一个联邦制的东南亚国家,但至今也没有实现真正的统一,国内还处于分裂状态。以缅甸军政府为首的政府军虽然控制了多数地盘,但在缅甸北部的山区中还盘踞着大量的割据武装。它们割据自立,占上为王。(缅甸政府军)

最近,缅甸政府军与缅北多支少数民族武装交火的消息再次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关注。双方交火的地点距离云南边境仅有300多里的距离,给附近的居民造成了一定的威胁。

其实,缅甸之所以不断爆发内战的原因,主要有3点。第一,缅甸军政府过去长期压迫少数民族;第二,缅共遗留下的武装势力作乱;第三,缅甸发展缓慢,经济基础差。

(缅甸少数民族势力“克钦独立军”)

众所周知,缅甸国内有160多个少数民族,其中绝大多数分布在缅北和周边的山区里。在缅甸建国之前,中央政府曾经承诺对少数民族采取优待政策。但在上世纪50年代左右,缅甸军政府上台执政后,情况发生了变化。

缅甸军政府以主体民族缅族为首成立的政府,对于其他少数的民族则采取压迫、剥削,奉行日所谓的“大缅族主义”。那些受到压迫的缅甸少数民族纷纷起来作乱,针锋相对地奉行分离主义、独立主义,从而形成了盘根错节的少数民族军队,而缅甸军政府又无法全部消灭他们,所以国家内战不断。

此外,缅北还有一些参与内战的武装是缅共所遗留下来的。缅共最辉煌时,曾掌握了缅北大量的少数民族部队。不过,缅甸共产党最终在1989年解体,从而分裂出了一系列的民族武装。这些民族武装继续与缅甸政府军对抗,而且有尾大不掉之势。(组成缅甸联邦的“七大自治邦”)

1989年3月11日,缅共东北军区副司令彭家声首先宣布脱离缅共,建立了割据果敢的果敢同盟军。随后缅共进一步分裂,又陆续分裂出佤邦联合军、小勐拉、克钦新民主军等割据势力,加剧了缅甸北部的动荡。

可以说,自缅甸建国以来,政府军和少数民族武装之间的内战就没有停过,所以缅甸至今仍然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统一。不过,缅甸爆发内战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因为国家贫困。缅甸长期处于军政府的专制统治下,局势动荡,官僚腐败,经济停滞。过度贫困导致缅甸百姓对国家没有归宿感,所以经常爆发内战抢夺资源。

缅甸为什么经常打内战?

缅甸地处东南亚地北部,东边与中国接壤,西边与印度接壤,西南临孟加拉湾,按理说应该是一个交通枢纽,但事实上缅甸却是一个地缘死角。

(缅甸地理位置)

缅甸的地理位置看似比较重要,但是地形地貌严重阻碍了缅甸的与东亚和南亚的联系。

缅甸北部承接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三面环山,交通极为不便,别说古代,就算是放到今天,从缅甸到云南也是非常坎坷。

可能有人会不屑,认为以现在科技,任何天堑都能便通途。但是大家可以细细想想,今天的大多数发达地区是不是都位于交通便利的沿海平原上。

例如上海、东京、纽约、北京、广州、伦敦、悉尼,这些城市基本上都临海或者是靠近大海,周围都是大平原,起码是靠近大平原,交通都非常便利,人口也更加密集,试想有谁家的经济中心是位于大山沟沟里?而缅北就是一片山沟沟,而且还是大山沟沟。

(缅北的山地,阻碍了缅甸与中印之间的交流)

并且缅甸的气候也不太好,地处热带的缅甸非常炎热,很容易滋生疟疾和登革热,这种热带传染病在以前是很难治愈的。

正是由于地形和气候的影响,东南文明和南亚文明都不愿意进入这块地区,甚至中国和印度也从来不通过缅甸进行交流,双方的交流宁可绕远道走中亚走南海,也不走缅甸。

(玄奘和义净法师西行路线,一个走西域,一个走海陆,就是不走缅甸)

正是由于爹不亲娘不爱,直到北宋中期缅甸才建立了统一的王朝蒲甘王朝。

建国之后的缅甸在文化上受印度影响较大,但是在随后元明清三朝中,缅甸都是中国的藩属国,在政治上与中国更加密切一点。

从明朝后期开始一直到清朝中期,缅甸的东吁王朝和贡榜王朝不断蚕食中缅边境地区,由此引发了明缅战争和清缅战争。

最后双方是以议和结束了敌对状态,双方的边界也大体划定,缅北地区就此划入缅甸版图。

但是因为缅北多山,且民族成分复杂,当地土司林立,每一个土司都是一个小型独立王国,对此缅甸中央政府也没啥好办法,毕竟是大山深处不好控制。

因此只要缅北的土司不造反,缅甸政府就承认他们的土皇帝地位。

其实不只是缅甸,古代中国政府对于西南地区也是采取类似的羁縻政策。既册封当地部族首领为朝廷世袭官员,当地军政民法均由这些首领掌控,这些首领只需要臣服于中央并按时纳贡就行。

不过到了雍正朝时期,雍正皇帝大规推行“改土归流”,清政府收缴了许多西南土司的权力,加强了云贵川的控制。

而缅甸政府显然没有这个能力,首先是因为强龙不压地头蛇,上文刚刚说道缅北地形复杂,若想彻底消灭当地土司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其次缅甸的行政制度太落后,就算把权力收缴上来,缅甸政府也不知道怎么管,所以干脆就不收,于是缅甸北部就形成了一种半独立的状态。

到19世纪后期英国人征服缅甸,缅北的土司们非常识时务,立马就投降大英王师了。而按照英国的尿性,只要你归顺我,我也懒得收拾你们,所以英国人仍然允许这些地头蛇继续存在,没有收缴他们的权力和武装。

二战后大英帝国在亚洲的统治逐渐崩溃,缅甸也要求独立并寻求建立一个现代国家,此时缅甸中央政府和缅北地头蛇们的矛盾就出现了。

缅甸中央政府希望建立一个统一的国家,但缅族的文化和经济水平都不高,缅北的少数民族们根本看不起缅族和缅甸中央政府,当地的地头蛇也不愿意交权。

对于这些少数民族和地头蛇而言,当年大英帝国都没让我交权,你们这群缅族蛮子算老几,双方的战争一触即发。

(缅甸的主体民族是缅族,但其他少数民族都看不起缅族)

后来在英国的撮合下,双方在1947年2月12日签了一个《彬龙协议》,大家都各退一步,缅甸中央政府允许缅北继续自治,而缅北各部族则同意维护缅甸的国家统一。

可是《彬龙协议》并没有得到彻底的执行,随着奈温将军的上台,缅甸中央政府一改之前的怀柔政策,强行收缴缅北地头蛇们的权力,就此引发了缅甸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内战。

(缅北武装势力分布图)

时至今日,缅甸中央政府的实力已经远超缅北各族武装,缅北许多地头蛇都被政府军打到团灭。

但计算如此,缅甸政府依然没有彻底的控制缅北地区,今天的缅北还是有许多割据势力,缅甸的内战恐怕还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