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中国渊源深的国家印尼,由1万多个岛屿组成,为何没出现分裂问题?
中国和印尼的渊源深不深呢?
在明朝的时候,郑和的团队曾多次到达印度尼西亚地区,并且在当地留下了一定的历史痕迹。印度尼西亚虽说距离我国很近,由于并非陆地直接交接,所以这时候与我国的渊源并不算深。渊源主要来源于近代,当时华人因为躲避战乱开始下南洋,从此时开始印尼华人骤增。
可能会有一些朋友觉得印度尼西亚作为东南亚的国家之一,应该和中国的关系不错,不过事实的情况并非是这样,印度尼西亚和中国人的关系并不是很好,甚至对华人拥有非常强烈的敌视态度。而且在印度尼西亚本土也发生过多次排华事件,在排华事件中有大量的华人被印度尼西亚的当地居民恶意屠杀抢夺,造成华人大量的伤亡。包括现在印度尼西亚对待华人的态度仍然非常的不友好,甚至将斗争华人当成了他们人生的一种“事业”。虽说近些年当地的政府在表面上进行了一定的管控,但取得的效果并不好。
那么这个国家为什么没有出现分裂问题呢?看过印度尼西亚的地图的朋友心中可能会有一个疑问,印度尼西亚的国土非常的零散,有而且有诸多的岛屿,国家就是由17500多个岛屿组成,而各大岛屿中间也没有修一些跨海大桥或者说海底隧道,为何不会出现分裂呢?一、人口生活的相对聚集
根据目前官方所通报的数据,印度尼西亚一共有2.6亿的人口。但是这2.6亿人口主要集中在爪哇、苏门答腊、加里曼丹、伊里安这4个岛屿中,这4个岛屿几乎占据了整个印度尼西亚90%的人口。而其他的17500个岛屿大多都是无人岛,有的岛上面则只是驻扎的是一些常务机构,并非是长居的居民。
所以印度尼西亚只要是管好自己人口所在的四大岛,基本上也就相当于统治了印度尼西亚的全部人口。管1万多个岛屿确实难,但管好4个岛屿就没那么难了。
印度尼西亚的首都所在的爪哇岛虽然面积只有13.87万平方公里,但是却拥有1.45亿的人口,所以仅这个首府所在的爪哇岛已经占据了50%以上的人口。只要是管好国家首都所在的岛屿,那么其他的三个岛屿也就自然好管理一点,就算其他三个岛屿想发生叛乱,从人数还有物力资源上也没办法和爪哇岛的所属资源相抗衡。除了这4个人口大岛之外,其他的岛屿就算想叛乱也不可能说打得过,毕竟人口和物质上存在着绝对的实力差距。所以尽管印度尼西亚有1万多个岛屿,但是除了四大岛之外,根本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有可能推翻印度尼西亚的统治。
二、有共同的归属感
印度尼西亚曾被殖民,各地区的人民进行共同奋斗而赶走殖民者,所以有共同的归属感。在大航海时代,印度尼西亚曾是荷兰还有英国的殖民地。所以后来又成为了日本的侵占区,所以在印度尼西亚人的骨子里有一个共同的目标,他们要赶走自己的殖民者还有侵略者。
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印度尼西亚人在一起并肩战斗,所以也就慢慢的互相产生了认同感。在这些印度尼西亚的人们的认知中自己有共同的敌人,所以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印度因此印度尼西亚人从来不相互排斥,反而彼此之间感觉到最为亲切。当年在被殖民期间,印度尼西亚各民族之间的认同感还不算很强烈,大家都想尽办法的维护着自己的利益,有条件的情况下相互搀扶。但是在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不分种族的去屠杀印度尼西亚人,给印度尼西亚人造成了一个很大的冲击,他们意识到只有相互团结起来才可能赶走日本侵略者。
所以经过殖民和侵略之后,印度尼西亚人也就凝成了很团结的一股绳。包括当前印度尼西亚的军队,也是各地方各不同的民族所组织起来的共同军队,各民族的军队都是混在一起的自然也就不会再分开战。就算各族不同的人来领导。这些曾经在一起的战友也很难会刀剑相向,因此是很难分裂的。
三、思想差异不大。
根据官方所公布的数据,印度尼西亚有多达300多个民族。印度尼西亚的首府所在地的爪哇岛的爪哇族占据全国人口的45%,民族众多很可能会是导致一个国家分裂的主要原因。
但好在印度尼西亚的宗族概念并不是很强烈。由于被殖民的缘故,所以很多少数民族就淡化了自己的宗族意识,他们只认同这是自己的地理意识,而不认识从自己的宗族所属观念。而在宗族概念淡化的同时,印度尼西亚的民众宗教信仰又是相同的。在古代的时候,人们对于一些未知的现象无法解释,所以便会将其用神学来解释,因此一个民族对于宗教的信仰直接也就决定了这一个民族的价值观。有着相同信仰的民族也就会有更多的认同感,而这个宗教概念甚至会超过宗族概念。在印度尼西亚有90%的人信仰的是伊斯兰教,所以借助于宗教的影响,印度尼西亚也很难会产生分裂的情绪。四、印度尼西亚在建国之后不断的落实一些有利于民族统一的政策
从现在印度尼西亚的国歌,还有国家的一些主导政策中可以看出来,印度尼西亚一直在提倡自己要大统一,这是每一个印度尼西亚人从小就被灌输的一个概念。
虽然印度尼西亚本土有将近300多种语言,但是印度尼西亚政府一直在推广全国的普通话,将语言统一之后自然也就少了分裂的可能。近些年印度尼西亚不断的实行移民政策,从人口最多的爪哇岛开始向其他的岛屿进行移民,尤其对于一些没有住人的岛屿也进行了一定的开发。
印度尼西亚的爪哇人掌握着全国的经济和政治命脉,只要是印度尼西亚到处都有爪哇人,也就不用再担心分裂问题了。
总结补充其实印度尼西亚国内也不能说完全没有敌对势力,它也是发生过分裂行为的。在印度尼西亚的群岛中有一个叫做东帝汶的国家,它仅仅是占据了印度尼西亚东南部一个小岛上一半的地盘。其实在东帝汶刚独立前,一度属于印度尼西亚。
在其独立后,印度尼西亚曾对其进行过一定的打压,并且实行军事化管理,在此期间甚至多次举行大屠杀,有数10万的民众被杀死。但由于东帝汶的民众从来没有屈服过,所以后来在国际力量的影响下,印度尼西亚承认了东帝汶独立出去。
除此之外,包括现在印度尼西亚所统治的地区有一个叫做巴布亚的分离力量,但是由于这个机构组织的力量相对薄弱,而且在印度尼西亚的影响力相对低,没有获得国际的支持和援助,最终失败。包括当年的亚奇地区闹独立,也是以失败而告终。
综合以上来说并不是印度尼西亚也是有闹过分裂的,而之所以没有闹的那么凶,是因为除了四大主岛之外,其他的地方没有力量的分裂。而且印度尼西亚的宗教相对统一,宗族感意识不是很强,现在这些年的文化普及教育也比较到位,镇压手段也比较血腥,所以也就没有存在大分裂的现象。
与中国渊源深的国家印尼,由1万多个岛屿组成,为何没出现分裂问题?
文先正题,印尼历史上与中国渊源一般,它由17508个大小岛屿组成,据称有134个民族、250种语言或方言,人口总量2.639亿(2017)。
诚如提问者所言,印尼没有经历东南亚邻国剧烈的分离之扰:菲律宾棉兰老岛穆斯林分离主义,新加坡被马来西亚“开除”,泰国南部几个穆斯林人口较多的省份(府)有分离者闹事,缅甸少数民族聚居地一直与中央政府存在或多或少的不和与矛盾。
说实话,小打小闹还是有的,像亚齐、伊里安查亚、帝汶岛,都曾出现过分离或动乱,但其地处偏远,影响较小。
东南亚人口第一大国、世界最大的穆斯林国家,为何没有分裂问题?
一、地理环境和居住分散不构成分离的理由,反之,生存环境相对艰苦,居民更有战天斗地的凝聚力。
印尼全境有人居住岛屿6000余个,主要集中于十几个大岛或群岛,尤以爪哇和苏门答腊为多。
群岛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丛林密布,有火山400余座,其中活火山129座,境内地震频繁并时常伴有海啸。全境属热带海洋气候,终年湿热多雨,年均气温26℃,降雨2500毫米以上。
二、印尼人族裔意识相对不强,国内民族倾向不浓,政府需要的恰是这一点。在该国人口统计中,没有族别属性一项,强化国家认同是唯一的注解。一般而言,印尼人分为两类,土著血统和来自国外。前者以爪哇人最多,占全国人口的46%,是唯一遍布全印尼、居统治地位的民族。爪哇人、巽他人(占人口的14%)和巴厘人组成爪哇族裔集团,占全国人口61%。另一类非本土族群人数很少,最多的是华人,另有来自亚洲其他国家的数十万打工者。
三、穆斯林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宗教信仰有利于国家统一。史上婆罗门教、佛教相继传入,13世纪末,伊斯兰教开始进入群岛,到16世纪,印尼已伊斯兰化,伊斯兰教成为广大底层和上层人士的普遍信仰。17世纪起,西方文化和宗教随葡萄牙人、荷兰人传播,未成主流。现今印尼伊斯兰教信仰者最多,占87%,基督教(含天主教)约9%,印度教2%,佛教1%。
四、政府全力维护国家统一。族群多样化且居住分散,增加了维护民族国家文化和认同感的难度,印尼政府用一系列政策加强国家统一性。首先是以“异中求同”(或译为“复杂中的一致”)为根本;其次是国籍政策,包括把华人尽快变成印尼公民;再次是语言,要求学校用印尼语授课,成人在政治、社会活动使用这一官方语言,母语被关进家庭或小圈子;第四是以劳动力成本优势大量引进外资,发展经济;第五是移民政策,用几十年时间鼓励600多万爪哇人移居爪哇岛以外的各个岛屿。
五、荷兰殖民者政策和手腕上相对“温和”。与英国人“分而治之”,西班牙人的传教决心不同,荷兰没有埋下“分离”的种子。
1602年,荷兰成立东印度公司,负责香料等产品的贸易,开启当地殖民化进程。与葡、西等殖民者不同,荷兰人既不传教,也不反对伊斯兰教,同时未触动当地行政,而是“一门心思”放在垄断贸易上,实行强迫种植制度。1910年,荷兰势力占据了除东帝汶以外的印尼全境。
殖民经历改变了当地土邦林立、宗族繁多的政治社会生态,带给印尼一个统一的国家,荷兰人未能给印尼带来现代化,但它至少带来以出口为导向的现代经济雏形,以及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基础设施和教育健康制度。
六、独立后半个多世纪,印尼两位领导实行威权统治,完全遏制分离倾向。苏加诺提出建国五基——潘查希拉:民族主义、国际主义、民主主义、社会正义和信仰神道,苏哈托执掌大权32年,未能带领国家“成龙成虎”,也有维护国家独立、完整与尊严的记录。
与中国渊源深的国家印尼,由1万多个岛屿组成,为何没出现分裂问题?
都分成17000块了,裂的四零八散。
与中国渊源深的国家印尼,由1万多个岛屿组成,为何没出现分裂问题?
对印尼要盯着!不要忘记他们对华人犯下的罪行!
与中国渊源深的国家印尼,由1万多个岛屿组成,为何没出现分裂问题?
这个论断缺乏常识,先查阅东帝汶独立历史,和近年巴布几内亚的独立运动
与中国渊源深的国家印尼,由1万多个岛屿组成,为何没出现分裂问题?
印度尼西亚是位于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间的一个岛国,人口上亿,主要居民是爪哇族。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国,整个国家由17508个岛屿组成,其中最大的是和马来西亚相邻的加里曼丹岛。虽然印尼并不与陆地相邻,但在明朝郑和下西洋和近代与我国渊源颇深。虽然印尼各岛相离较远,但分裂势力却十分少,这其中原因何在?
古代印尼对于古代中国人来说,印尼群岛算是世界上最偏远的所在。印尼的爪哇岛,古代存在爪哇国。而在古代汉语里,爪哇国形容极为遥远的地方。比如《金瓶梅》里面,西门庆被潘金莲开窗所推落的东西打中脑袋,正准备骂街的时候,因为邂逅潘金莲的美貌,于是怒火化作乌有。书上说西门庆的怒气早已“飘向爪哇国”去了。
不过,印尼和爪哇之间的渊源十分有限。因为在历史上,印尼群岛千百年来前后出现过大大小小难以统计的政权和部族——这其中,较为著名的有三佛齐,不过更多是一群刀耕火种的原始部族。
古代印尼(姑且这么称呼)起初面临的外来客旅,往往是来自中国的渔民和客旅。此外,印尼群岛还是华南通往印度和阿拉伯的必经之路,比如历史上就有前往印度学习佛学的僧人,在往返途中经历印尼。
不过,千百年来,几乎没人打过印尼群岛的主意,而印尼土著也很少因为外来文化输入的关系,考虑进行对外扩张。
就这样印尼在整个古代时期,都处于较为原始而又相对太平的状态。
直到16世纪前后,狼来了。
近代印尼文艺复兴时代,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相信,总会寻找到不经过奥斯曼帝国而通往东方的商路。西班牙国王委派哥伦布寻找这条商路,而哥伦布认为,中国所处的地位位置,大约在相当于今天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一带,因此只要准备充足,横渡大西洋,总是可以抵达中国和印度——好在,哥伦布的船队抵达巴哈马群岛,倘若美洲没有大陆,那么,哥伦布只怕要葬身太平洋——因此西班牙人发现美洲,有侥幸成分。
反倒是葡萄牙人选择绕道好望角,找到了通往印度的道路。
葡萄牙人来到东南亚和印度以后,在这里建立了殖民政权,随后不久,西洋列强纷至沓来,最终,经过数百年的辗转,印尼成为荷兰殖民地。
二战期间,印尼被日本侵占,二战后,印尼在和荷兰打完战争后取得独立。
印尼怪现象印尼是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岛国,根据统计,印尼有上百个民族,同时领土是由大大小小一万多个岛屿组成的国家。
从地缘角度来说,印尼的领土结构极为“松散”,说印尼是一个散装的国家也不为过,但奇怪的是,这样的国家,这样的民族结构,却始终没有爆发大规模的分裂现象,这让很多人感到不理解,甚至将其视为印尼怪现象。
个人认为,印尼能维持至今,和几下几点原因息息相关:
共同体有共同的认可,才有可能成为一个国家。比如说中国古代,中原王朝和漠北部族被视为两个政权,但是民国以后,由于五族共和的观念得到一定的贯彻,于是,近代中国和古代中国存在了一定的概念差异。
印尼也是这样。由于荷兰上百年的殖民,导致印尼的上百个民族都或多或少受荷兰的影响,将整个印尼视为一个整体,并且将这种认同视为习惯。基于这种习惯,印尼的分裂主义思想,暂时找不到市场。
说句题外话:由于越南、老挝、柬埔寨三国在历史上都是法国殖民地,以至于越南在很长时间里,都对吞并老挝、柬埔寨念念不忘,甚至一度在上个世纪将这个想法付诸实践。
地理分布印尼虽然岛屿上万,但其实这些岛屿的面积两极分化十分严重:面积大的有婆罗洲、苏门答腊等岛屿,面积小的则多是无人荒岛。
因此对于印尼当局来说,掌握住最大的五个岛屿,就可以起到辐射印尼全境的作用——毕竟在经济上,小岛即便是付出割据一方的行动,印尼只要对其进行物资封锁,就可以达到不战屈人之兵的目的。
人口结构此外,印尼的人口结构和分布,也保证了印尼的统一地位。
印尼的主要人口集中在爪哇岛,而主干民族是爪哇族。这就意味着,印尼当局控制住爪哇岛,就等于控制住大部分印尼人口。而爪哇族只要认可印尼,不去异想天开搞爪哇国,那么,印尼不论是其他岛屿有人制造事端,还是其他族群萌生另立门户的野心,都会被爪哇岛的势力压制,最终粉碎。
意识形态众所周知,印尼的国教是伊斯兰教。
对于信徒来说,宗教是一种信仰,但对于政治家来说,宗教是一种工具,一种认同。
宗教的最终解释权在人的手里,因为解释权不同,同样的宗教可以出现截然不同的教义。比如沙特和伊朗虽然都是伊斯兰教国家,但彼此之间水火不容。事实上,宗教久而久之,都会出现本土化的变异现象,最终,形成不同的版本。
印尼也不例外。
对内,伊斯兰教起到纽带作用,将印尼大部分人口凝聚成一个整体,而由于宗教的本土化,又保证印尼人不会认同其他版本的伊斯兰教。
因此,在共同信仰下,印尼维持住了统一状态。
经济问题印尼是一个依靠资源为主的国家。近年来,印尼的经济发展较为高速,这就意味着,民生越来越好。
而搞分裂、闹独立是要流血的,毕竟造反不是请客吃饭。对于看不到希望、对生活绝望的人来说,造反是一场豪赌,赢了可以换来锦衣玉食,输了的话自己也没损失什么。但对于有一定产业的人来说,造反是最坏的选择之一——这也是某位伟人认为,只有无产者革命最彻底、资产阶级的革命都软弱的原因之一。
而由于印尼经济有所发展,这让主流印尼人对美好生活充满希望,在这种氛围下,谁又会去闹独立、找不痛快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