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和海瑞谁官大,分别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职?
海瑞和包拯两个人都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清官,因此两个人在戏曲中出现的概率特别高。
包拯是存在于北宋年间在诸多百姓印象中包拯的官职应该是开封府的知府,也就相当于现在的北京市长。
包拯当年因判案非常的公明,不分双方地位高低,只要犯错都会严惩,用实际行动践行了“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因此包被万民传颂。
而海瑞则是以清廉公正出名,不过由于脾气特别的古怪,所以人际关系特别的差,一生的仕途之路也非常的坎坷 。
而两个人都是人民所称赞的好清官,那么他们两个谁的官位高,分别相当于什么官呢?首先我们先看一下二者的出身以及官职等级,包拯在当官之前考中了进士,而海瑞则是举人出身,从二者学历上来说包拯更高一级。
从官位上来说,包拯生前最高做到了枢密副使,后来在他去世之后,皇帝因为感觉他的功劳挺大,将他追封为礼部上书。
所以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包拯生前做的最大的官职是枢密副使,按照宋朝的官员制度,这个官职为正二品官员。
海瑞虽然做官清廉,办事靠谱,不过由于他的人格脾气比较怪异,而且本身的学历水平不高,所以他升职的比较慢。
最开始的时候只是在一些地方上做一些官员。不过由于他办事特别的公正廉洁,而且从不贪污贿赂,最后凭借着他的好名声做到了南京右都御史。
官衔是正二品,虽然从出身上来说海瑞比不上包拯,但是从两个人的官职上来说,二人打了个平手。
他们手里有多少权力?在现在是什么官职?在宋朝时期枢密院相当于朝廷的内阁机构,当时包拯相当于书枢密院的二把手。枢密院是宋朝最高的军事机构,因此包拯也就相当于现在的国防副部长。
当时包拯的任务就是和他的一把手以及皇帝共同商量用兵之事。按照宋朝时期的权力划分,包拯有调动兵马的权利,但是手下并没有兵马。
因为宋朝时兵权由三衙统领,虽然包拯有权调动军队,但是需要得到他的一把手,还有皇帝的认可。
海瑞生前最高官职是南京督察院的最高官员。由于南京是属于明朝时期的副都,虽然都是督察院,南京的督察院与北京的督察院相比还是错上一个等级的。
按照相关史料记载,当时海瑞手下一共有左右两个副官,当时海瑞的具体任务就是负责长江上下游沿岸以及南方地区的边防任务。
同样也有监察百官弹刻百官的权利,相当于明朝皇帝在南京安插了一个纪律委员,好好的监督着南方的诸位官员是否按律按章办事,是否有人想谋反之心,而且海瑞手里掌握着一定的兵权。
因此从权力来说,海瑞有调动兵权的能力,并且还可以直接处理某些官员。相当于现在的国防副部长以及纪检委总书记的官职。
综合以上来说,包拯的官职和地位更高。不过海瑞所掌控的权利或许更大一点,而且自由度也更高一点。
包拯和海瑞谁官大,分别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职?
包拯、海瑞都是古代非常有名的廉吏,他们一心为国为民,不畏权贵,为民做主,一生刚正不阿,因此一个被称为“包青天”,另一个则被称为“海青天”。
那作为相隔百年的青天大老爷,包拯与海瑞到底谁担任的官职更大呢?
包拯
包拯生前官至枢密副使,正二品。枢密副使是枢密院的副长官,协助枢密使执掌宋朝军令,《宋史.职官志》载:“枢密使,佐天子执兵政,而同知、副使、签书为之贰”。
枢密院是北宋最高的军事机构,与中书门下分掌军令与政令,号为“二府”,枢密院为“枢府”。宋太祖赵匡胤置枢密院的目的如宋末历史学家马端临所说“枢密院官虽曰掌兵,亦未尝不兼任宰相之事”,就是为分相权,因此北宋初期枢密院的权力非常大。
“佐天子执兵政”,这就是枢密院。《宋史.职官志》载:“宋承唐制,抑又甚焉。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任三省长官,尚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禁中,是为政事堂,与枢密对掌大政”。宋初枢密院下设兵、吏、户、礼等四房,分掌军国机务、兵防、边备、戎马之政令,同时若得皇帝的批准,枢密院还有调兵之权。当然宋初,枢密院并没有统兵的权力,如禁军,有统兵之权的是殿前都指挥、侍卫马军都指挥使、侍卫步军都指挥使等三衙,而枢密院只有调发禁军的权力,正所谓枢密使有发兵之权,而无统兵之重;三衙有统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
简单的说“枢密副使”就是宰相之职,他是宋初全国军令的执掌者之一,与参知政事、门下侍郎、中书侍郎、尚书左丞等统称为“执政官”,可谓是宋初权势最为显赫的一个官职。
海瑞
海瑞生前官至南京右都御史(记住不是很多题主说的右佥都御史,右都御史是正二品,右佥都御史是正四品,右佥都御史位在左、右副都御史,左、右都御史之下),位列正二品。南京右都御史,是南京都察院的最高长官,职掌与北京都察院一样,但是十三道监察御史人数要少于北京,南京都察院监察御史只有30人,而北京都察院大约有110人。同时南京都察院拥有提督操江之责,领上、下江防之事,这是北京都察院所没有的。
都察院,为明朝最高监察机构,“大臣奸邪、小人构党、作威福乱政者劾,凡百官猥茸贪冒坏官纪者劾,凡学术不正、上书陈言变乱成宪、希进用者劾”,拥有监察、弹劾百官及建议之权。都御史为都察院最高长官,“职专纠劾百司,辩明冤枉,提督各道,为天子耳目风纪之司。凡大臣奸邪、小人构党、作威福乱政者,劾。凡百官猥茸贪冒坏官纪者,劾。凡学术不正、上书陈言变乱成宪、希进用者,劾。遇朝觐、考察,同吏部司贤否陟黜。大狱重囚会鞫于外朝,偕刑部、大理谳平之。其奉敕内地,拊循外地,各专其敕行事”(《明史.职官志》),他负责纠察、弹劾百官,辩明冤枉,提督各道御史。
都御史可弹劾奸邪、小人结党、作威福乱政之徒,卑劣贪鄙败坏官纪之徒,学术不正、上书陈言变乱现成章法、企图进用之徒。同时遇到朝觐、考察时,都御史会同吏部尚书确认官员贤能与否,及官员升降。此外,大案件重囚犯在外朝会审,都御史与刑部、大理寺主官进行三司会审,明确其是否犯罪。
简单的说右都御史有点类似于秦汉的御史大夫,他的主要职责就是监察百官,看官员有无违法行为,有就弹劾他。同时明朝的右都御史还有一项比较大的特权,那就是“大事奏裁、小事立断”的权利,都察院虽无执法权,但是凭借着这个权力,在小事上,如知县犯法,御史可以直接先免了他的官。
综上所述,包拯的官职其实是明显大于海瑞的,毕竟包拯的“枢密副使”是宰相之职,而海瑞虽是南京都察院的最高长官,位列右都御史职,也是与包拯的品级一样,是正二品,但他毕竟不是宰相之职,且别忘记海瑞只是南京右都御史,相对于北京的都察院左、右都御史,海瑞的右都御史还是稍微差了点火候,直白的说就是在权利上要比北京低了许多,如此就更比不上包拯的“枢密副使”了。
包拯和海瑞谁官大,分别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职?
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庐州府合肥(今肥东县)人。他28岁中进士,曾先后任天长、端州、赢州、扬州、庐州、池州、开封等地知县、知府,出使过契丹,还在刑部、兵部任过职,在财政部门做过副使、转运使、三司使,在监察部门做过御使、谏议大夫,最后做到枢密副使,成为朝廷的宰辅。
宋朝时,在宰相之下又分设参知政事、三司使、枢密使,其中枢密使是军事机构,故枢密副使是掌管军事方面事务的中央官员。宋朝的“枢密院”,是掌管军事的参谋机构,枢密使是枢密院的长官,相当于参谋总长。包拯是几品官?枢密副使即副总长。应该从一品官员。
开封府伊,按现在的官职比较相当于现在的北京市委书记。开封在当时是宋朝的帝都。包拯能做的开封府的一把手,其实比当时的一省封疆大吏官职还要稍高一点。和现在的北京市委书记比省委书记要高一点是一样的。大家都知道包拯手里有三把铡刀,最具权威的就是龙头铡上铡皇亲国戚及皇氏宗亲。下铡在朝高官,等于包拯同时兼任着都察院一职。这个官职有点像今天的中纪委副书记。和最高检副检察长。如果按照今天的官职来推演。北京市委书记兼中纪委副职属于副国级国家干部,入围中央委员这是肯定的。
海瑞(1514-1587),明代著名政治家。海南琼山人,字汝贤,自号刚峰。他自幼攻读诗书经传,博学多才,嘉靖二十八年(1550年)中举。初任福建南平教渝,后升浙江淳安和江西兴国知县,推行清丈、平赋税,并屡平冤假错案,打击贪官污吏,深得民心。嘉靖四十一年(1562),以罢官抗逆显于后世的明代廉吏海瑞任诸暨知县;嘉靖四十五年任户部云南司主事,上书批评世宗迷信巫术,生活奢华,不理朝政等弊端,遭迫害入狱。世宗死后获释。隆庆三年(1569年)调升右佥都御史,他一如既往,惩治贪官,打击豪强,疏浚河道,修筑水利工程,并推行一条鞭法,强令贪官污吏退田还民,遂有“海青天”之誉。后被排挤,革职闲居16年。万历十三年(1585年),重被起用,先后任南京吏部右侍郎、南京右佥都御史,力主严惩贪官污吏,禁止循私受贿,两年后病死于南京。
海瑞右佥都御史相当于现在的中央纪检委副书记,但当时只是给他挂个虚衔,没有实权,政府不给实权是怕海瑞不知深浅,乱查处官吏,容易引起官场动荡,动摇国本。
这样算来还是包拯的官大。
包拯和海瑞谁官大,分别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职?
包拯,宋朝人;海瑞,明朝人。
不是一个朝代的人相比,貌似有关公战秦琼之嫌,不过官职有品级,尚能勉强一比。
包拯,最高官职,枢密副使,正二品包拯号称“包青天”,在历史和民间都是大名鼎鼎。
包拯是进士出身,最为人熟知的官职是权知开封府,但这并非他的最高官职。因为铁面无私,直言敢谏,包拯在权知开封府后,先后任权御史中丞、权三司使、三司使、枢密副使等职,最终突发疾病在枢密副使任上去世,死后追赠礼部尚书。
北宋实行文武制衡,以枢密院分割政事堂的职权,枢密院是最高军政机构,最高长官叫枢密使,与宰相对掌文武大权,枢密使的地位略低于宰相,但两者互不隶属,相互牵制。枢密副使是枢密院的二把手,地位仅次于枢密使,也略次于参知政事(副宰相),品级为正二品。
枢密副使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军委副主席+国防部副部长”,副国级干部。
海瑞,最高官职,右佥都御史,正四品海瑞跟包拯一样,是著名的“青天大老爷”,但他只是一个举人出身,脾气古怪,不讨人喜欢,因此仕途坎坷,长期在地方州、县沉沦,后来才不断升迁,最终慢慢攀升到南京右佥都御史,并死在任上。
明朝实行两京制,由于朱元璋最初是定都在南京,朱棣登基后才将都城迁往北京,所以南京的地位仍十分重要,南京仍保留一套和北京一样的官僚机构,其中就包括都察院。
明代的都察院属于监察机关,职能与前朝的御史台相同,相当于现在的中纪委国家监委。都察院的最高长官是左、右都御史,共2人,都是正二品,与六部尚书品级相同;次长官是左、右副都御史,共2人,都是正三品;再次是左、右佥都御史,共4人,都是正四品。
左、右佥都御史大致相当于现在的中央纪委常委、国家监委委员,副部级干部。
1,从品级而言,海瑞举人出身,生前的最高品级是正四品,副部级干部;包拯进士出身,生前的最高品级是正二品,副国级干部,两者差距明显。
2,从实权而言,包拯长期在朝廷任职,他任职的开封府、三司、枢密院,都是朝廷实权部门,手中拥有实权;海瑞长期在地方工作,短时间在京城工作期间也缺乏实权。
3,从前途而言,包拯很早就进入朝廷,跟皇帝接触多,深受赏识和重用,假以时日,必定是宰相人选;海瑞的性格脾气不受欢迎,在朝廷备受排挤,无论皇帝还是宰相们都不喜欢他,即便生命延长,也很难进入国家领导班子。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包拯和海瑞谁官大,分别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职?
包拯一生担任的官职很多,最后一个也是最大的一个就是枢密副使,死后追赠礼部尚书。枢密副使,按现在体制就是军委副主席,礼部尚书就是教育部(兼文化部)部长。宋代是文官管理武将,所以不必怀疑包拯这个文官怎么能当军委副主席。
海瑞是明代著名的清官直臣,其最后也是最大一个官职是右佥都御史,死后获赠太子太保。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相当于中纪委委员。但是死后追赠的太子太保,虽然是荣誉,但是应该是相当高的。仅次于太师/太傅/太保,也称三孤之一。
如果按实际担任的职务来看,包拯要高,枢密副使相当于军委副主席。但是死后的荣誉加衔海瑞为高。
包拯和海瑞谁官大,分别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职?
包拯和海瑞两人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清官,他们的事迹可谓是家喻户晓,尤其是包拯包青天的事迹更是老少都知。那么海瑞和包拯两人都做过哪些官职呢,今天就来说说包拯和海瑞两人的官职情况。
包拯包拯(999年-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名臣。
天圣五年(1027年),包拯登进士第。累迁监察御史,曾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历任三司户部判官及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后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请求朝廷准许解盐通商买卖。知谏院时,多次论劾权贵。再授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移知瀛、扬诸州,历权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职。嘉祐六年(1061年),升任枢密副使。因曾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故世称“包待制”、“包龙图”。嘉祐七年(1062年),包拯逝世,年六十四。追赠礼部尚书,谥号“孝肃”,后世称其为“包孝肃”。有《包孝肃公奏议》传世。
包拯廉洁公正、立朝刚毅,不附权贵,铁面无私,且英明决断,敢于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京师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后世将他奉为神明崇拜,认为他是奎星转世 ,由于民间传其黑面形象,亦被称为“包青天”。
海瑞海瑞(1514年1月22日-1587年11月13日),字汝贤,号刚峰,海南琼山(今海口市)人。明朝著名清官。海瑞一生,经历了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四朝。
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海瑞参加乡试中举,初任福建南平教谕,后升浙江淳安和江西兴国知县,推行清丈、平赋税,并屡平冤假错案,打击贪官污吏,深得民心。历任州判官、户部主事、兵部主事、尚宝丞、两京左右通政、右佥都御史等职。他打击豪强,疏浚河道,修筑水利工程,力主严惩贪官污吏,禁止徇私受贿,并推行一条鞭法,强令贪官污吏退田还民,遂有“海青天”之誉。
万历十五年(1587年),海瑞病死于南京官邸。获赠太子太保,谥号忠介。海瑞死后,关于他的传说故事,民间广为流传。
包拯和海瑞谁官大,分别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职?包拯和海瑞,包拯官更大一些,相当于现在的副部长,他们的官职如下。
海瑞和包拯都是古代的清官,他们两个在戏中出现的很多,而且包拯存在北宋年间开封的官员,也是现在的市长,包拯当年判案是非常公平的,不分官位高低只要犯错就会惩罚,用实际行动买践行自己。海瑞它也是清廉公正,但是他的脾气是非常怪的所以人际关系特别差,他的一生是非常坎坷的。
两个人都是人们赞扬的好清官,包拯生前做的最高就是副使,后来他去世之后,皇帝因为他的功劳把他追封上部礼数,严格上说,他做的最大官就是副使。
宋朝的官员这个也官职也是正二品的官员,海瑞他做官是非常清廉的,而且办事也特别靠谱,但是因为他的脾气特别怪,水平也不是特别高,所以它升的职是非常慢的,最开始他只在一些地方做官员,但是他办事特别的廉洁,不贪污,凭借他的好名声当上都御史,官衔也是正二品的,所以说海瑞是比不上包拯的,他们两个从官职来说,他们两个是平手。在宋朝的机构中,包拯相当于副使,也是最高机构,包拯也就现在的国防副部长,当时包拯的任务就是和皇帝一起商量用兵,按照宋朝的划分,包拯也有调动调动兵力的权力,但是他手下是没有兵马的,因为宋朝他们的兵权是由三衙统领的,虽然他有调动军队的权利,但是他还需要得到皇上的认可。
还有海瑞生前最高官职是督察院的最高,因为南京是属于明朝的,所以他还是错上一个等级的,按照史料上记录,当时海瑞下面有两个副官负责,长江上游的任务同样也有监察百姓的权利相当于一个纪律委员,监管着官员按规矩办事,海瑞手里也是有兵权的,所以海瑞有调动兵权的权利,他更自由一些,相当于现在的纪委总书记。
总结:包拯的官职和地位更高。不过海瑞所掌控的权利或许更大一点,而且自由度也更高一点。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