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的省会,原本在西部的张掖,为何迁往了东部的兰州?

关于甘肃省将省会换成兰州这一问题,最早还要追溯到西汉时期。早在汉武帝开疆扩土,征服河西地区,中原王朝正式开始经营西域的时候,兰州的重要意义就已经展露苗头,成为汉人的重要后勤补给地。大汉王朝可以说为后来的中原王朝打开了统治西域的大门,让河西地区也成了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汉朝灭亡之后,但凡有雄心壮志的君王,无不把统治西域、经营西域看做重中之重,虽然我国历史上并非历朝历代都统治西域,但他们也从未放弃过要收复西域。

而河西走廊作为连同中原和西域的门户,给我国带来了丰厚的利益,在军事方面,把握河西走廊更有利于将外敌拒之门外,在经济方面,可以保证丝绸之路畅通无阻,而为河西走廊提供安全保障的最佳位置就是兰州。

自汉朝统治西域之后,西域失而复得得而复失,几经波折,大唐王朝再一次完全征服了西域,在西域老百姓的心中,一直尊称李世民为“天可汗”。

不过,五代十国时期,中原再一次失去对西域的统治权。虽然当年天下割据,但是失去西域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原王朝对兰州的统治力度太弱。北宋建立之后,从西夏手中将兰州收复,之后这里便成为了宋朝的战略重镇。

到了明朝,朱元璋的儿子肃王封地便是甘肃,刚到这里的时候,肃王驻扎在张掖,一段时间后发现,这里不但是边境的最前线,而且人口少、贫穷、自然环境也比较恶劣,补给起来非常困难,于是,就把驻地迁往了兰州,肃王这一迁,对后来迁省会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到了清朝,兰州正式成为甘肃的省会。

其实,兰州成为甘肃的省会就是历史发展的选择,除了张掖之外,临洮、陇西都曾经担任过甘肃省的省会,但最终它们都被历史所淘汰,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兰州的地理位置上——从兰州往西就是河西走廊,远可以遥控整个西域,近可以锁住南方的河湟地区,具有非常高的战略地位。

而且兰州居于黄河沿岸,南北两地高山耸立,沿东西两个方向,极具“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风,派一支军队守在这里,是很难攻克的。

在解放战争时期,兰州一战相当残酷,不仅是最艰难的一场,也是死伤概率最大的一场战役,而兰州解放之后,西北地区的国民党军队心理防线被击溃,纷纷望风而降。

新中国建立之后,兰州一步一步发展为我国西北地区的交通咽喉,也仍旧是我国的战略要地,西部战区指挥基地就位于兰州。

而且,这里也生活了很多少数民族,政治意义也非常重要。将兰州定位甘肃省的省会,可以极大的促进我国西北地区的经济、科学技术、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同时也为西北地区的工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不过,从总体来看目前兰州的发展力度还不够,未来仍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和这里老百姓的努力。

甘肃省的省会,原本在西部的张掖,为何迁往了东部的兰州?

现在大家都知道甘肃省的省会是设在了兰州,但其实最早的时候兰州却不是省会,是到后来才改成了这里。一般省会的城市是不会随便的更改的,一更改可能会给当地的人带来不少的心态变化造成矛盾,不利于中央和当地官员的管控,所以一般在历史上是省会的城市也被一直延续了下来。

但甘肃的省会为什么会把在西北方的张掖改为了兰州呢?

张掖在历史上的地位是非常高的,西汉之时开辟了重要的丝绸之路,其中路上的道路之中张掖是一个重要的中转点。其实最早的时候这里并不叫这个名字,丝绸之路像一个张开翅膀的老鹰,连接了西域和大汉王朝,相互帮助,而掖就有扶助的意思,这里又几乎是在最中心的地方,所以就用这个名字来命名了。

张掖这里有着许多的粮食和蔬菜生产,因为连通西域所以其它地方的蔬菜水果在这里种植的也很多,堪称是内陆地区的鱼米之乡,就是这样一个十分优越的城市为什么会失去了省会这个位置呢?

秦朝之前甘肃一直都是少数民族生活的地方,而且也几乎都是在张掖孕育而生,可见不仅仅是因为丝绸之路,直到汉朝的时候,在这里生活的匈奴屡次进犯,卫青、霍去病等大将率军来抵御,当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大汉获得了胜利,匈奴也退出了这里。将军们发现张掖这里的很适合发展农业,所以禀报给了圣上,皇帝也就下令在这里设置了郡县,以后每次征战之时大军也都会来到这里驻扎囤积粮草,慢慢的这里就形成了非常重要的军事、经济等的中心,曾经与西域各少数民族缔结盟约也都是在这里。

但是到了清朝的时候状况却发生了改变,清朝与之前的朝代相比疆域更加大了。曾经首都都几乎是在陕西和河南一带,相对在中间的地,而到了明清之时首都却改为了现在的北京,离甘肃就更远了,对这里的管理一开始也有些松散。

虽然大清放松了,但这对西北准格尔部来说却是一个大好的机会,这个部落一直虎视眈眈想要扩大领土,甚至是消灭大清掌握天下。张掖的位置在那时候就是非常的靠近准格尔部了,都知道要想占领一个地方就要先打下中心之城,只要中心陷落了,其它的地方也就不在话下了,所以这个部落多次攻打到了张掖进行骚扰。

大清当时实行的是军队与将领分离的政策,军队的调动权力都在皇上手中,但即便如此君王也担心自己鞭长莫及,边关会有人偷偷地笼络军心不听自己号令,所以留在边关守城的军队也并不多。每次一有外敌来侵犯,城中的士兵也只能是给京城传消息求救,再简单的进行抵抗,等到京城之中接到消息再下令让将领带着八旗将士们前去,怕是城中的士兵早已经被歼灭了。

但是这种军队政策是为了防止将军拥兵自重作乱而实行的,是不可能会取消的,所以只能想办法拖延边疆部族打下甘肃的时间,皇上与朝中的大臣们思来想去只能把省会迁到了更偏向东南的兰州来,以此来延缓敌军的进攻时间,也为自己调兵遣将争取了时间。就这样张掖从省会的位置上掉了下来,清朝政府做的这件事其实也不是没有意义的,至少给边疆各部落攻占甘肃的进程增加了重重的困难。兰州在历史上虽然不像张掖是在丝绸之路的中心地带,但也有着重要的地位,是一个重要的交通便利之地,也是古时经商往来的一个必须会经过的地方,只不过不如张掖离西域更近,西域的物产也就稍微的差一些。但更接近汉族却也给这里带来了优势,它感受着中原和西域文化的双重熏陶,留存了许多风格的历史文化,所以虽然是不如张掖,却也是一颗重要的内陆明珠,将甘肃省会迁到此处是非常明智的选择了。

甘肃省的省会,原本在西部的张掖,为何迁往了东部的兰州?

兰州作为甘肃省会的历史并不长,直到乾隆中期,兰州才被确定为甘肃的盛会。其实在清朝之前,兰州的军事价值大于经济价值。

为什么将省会设置在兰州呢?

首先讲一下甘肃的由来,甘肃其实是甘州和肃州合并而来的。说这两个地名大家比较陌生,其实甘州就是现在的张掖,至于肃州则是现在的酒泉。其实这样的例子很多,比如江苏和安徽。江苏是江宁与苏州的合称,安徽则是安庆与徽州的合称。甘肃的很多地名都与汉朝有关,比如武威、酒泉、张掖等等,当年汉朝开辟丝绸之路,留下了这一系列荣耀。虽然甘肃这个名字在元朝才出现,但甘肃的行政区划大体上在汉朝就形成了。

在汉朝,甘肃被称为凉州,这是汉朝十三州之一。从汉朝一直到唐朝初期,甘肃的省会一直在武威。主要是武威水草丰满,既适合耕种又适合放牧。因此,武威做了几百年的首府。到了唐朝时期,由于军事上的需要,甘肃的首府从武威迁移到了张掖。唐朝前期一直在全力向西开疆拓土,迁移到张掖也是为了形势需要。宋朝这段可以直接跳过去,因为当时甘肃大部是西夏国的地盘。元朝统一天下之后,建立了沿用至今的行省制度,甘肃省的省会就在张掖。

张掖最辉煌的时刻在明朝,当时由于要面对草原部落的进攻,明朝建立了九边重镇。张掖作为西北地区的军事、政治和经济中心,当时的兰州更像是军事要塞。这样的情况一直延续到了清朝,在清朝的前期,准葛尔部虎视眈眈。张掖已经不再安全,而且随着经济凋敝的原因,继续留在张掖也不太合适。就这样,到了清朝乾隆时期,甘肃的省会从陇西迁往了兰州。在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中讲到了这一点,那会应该是刚刚迁移。

省会迁往兰州的原因很多,既有军事目的,也有经济目的。随着时代的变化,丝绸之路已经成为往事。由于战争的影响,张掖和武威已经衰落,甘肃的经济中心在东南部,也就是兰州一带。从军事上说,兰州的地理位置极佳。向东可以拱卫关中平原,向南可以拱卫青藏地区。在宋朝时期,兰州就是西北的军事重镇,宋朝与西夏反复争夺。清朝选择迁往兰州也是形势需要,言而总之,这一举动是非常正确的。

在传统的农耕社会,都是以各省的省会为中心。但是随着海洋贸易的迅速发展,东南地区迅速崛起。与之相比,西北地区则显得黯淡无光。小编的一位同事就是甘肃人,他一直不愿意回家,小编百思不得其解。目前,兰州的经济总量达到了2500多亿,占到了甘肃省的四分之一。但是与邻居西安相比,差距就十分明显了,西安的经济总量接近8000亿,几乎相当于甘肃的总和。不过随着新丝绸之路的开通,甘肃等地也在重新崛起。

甘肃省的省会,原本在西部的张掖,为何迁往了东部的兰州?

甘肃简称甘或陇,位于黄河上游,省会为兰州。甘肃是取甘州,今张掖市与肃州,今酒泉市二地的首字而来。

从历史看。张掖在先秦时是西部少数民族轮番登场的地方。到了秦汉时期,北方的匈奴人强大起来。击败并赶跑了原来的月氏人,统治了张掖地区。到汉武帝时,骠骑将军霍去年病进军张掖,战败匈奴,开始统治该地区,以后又置张掖郡。由此可见甘肃以前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重心在河西走廊西部,省会自然在张掖,或者酒泉,武威等地。

而兰州作为甘肃省省会的历史并不长,清初甘肃省是由陕西省管辖的范围。由于陕西民风彪悍,而且管理的辖区面积太大,清朝就把甘肃重新设省。而当时西北的准噶尔汗国在处于鼎盛时期。准噶尔对甘肃虎视眈眈,清政府为了避其锋芒,不敢把甘肃形政首脑设在张掖。而东部的兰州依靠黄河天险能够确保省会安全。兰州向东能拱卫关中平原,向西能够进入青海地区。并且兰州是丝绸路上的商埠重镇及交通要道,人口密度大,地理位置优越,幅射范围更广,因而省会选择在兰州。

现在兰州是甘肃省最大的城市,是国家二线城市,更是甘肃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甘肃省的省会,原本在西部的张掖,为何迁往了东部的兰州?

甘肃行政区域最早成型于西汉

  • 西汉时设凉州
  • 与当前行政区比较,
  • 1978年额济纳旗划给内蒙古
  • 1958年新建宁夏回族自治区
  • 1929年新建青海省,西宁、海东及周边地区划入青海。
  • 金城郡包括现兰州、海东、西宁及海北、黄南部分地区,也是今天兰西城市群核心区域。




  • 张掖郡包括现张掖、额济纳旗。
  • 西汉凉州区域图



  • 1954年甘肃行政区(新疆南、北疆没有分开,这张图为其他文章所制),主体只看甘肃。

  • 汉以后,甘肃行政区域多次变化,但整体成型于2000多年前的西汉。
元,吐蕃纳入中华多民族大家庭
  • 汉,打通西域

  • 唐,丝路繁华

  • 元,吐蕃纳入中华多民族大家庭
  • 在这之前甘肃向西主要是通西域,河西走廊处处要地,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均极为重要,军政中心多在武威。
吐蕃纳入中华后,在甘肃区域内,金城郡战略功能超越武威郡
  • 金城郡沿湟水控吐蕃咽喉交通要塞
  • 金城郡出祁连山,西可达敦煌,疆南,中通张掖,东接武威,控中原通西域要道。
  • 东沿黄河河谷摇控河套地区,出太原进石家庄,过西海固、平凉进关中。
  • 南沿渭河河谷过天水接陕西,沿嘉陵江过武都接巴蜀。
  • 金城郡成为西北政治、军事、交通中心。

历代王朝对西北经略,要么大跨度前置西域,要么后撒西安。
  • 大跨度前置西域,甘肃河西积弱,常被掐断咽喉。

  • 后撤西安,中原王朝势力西进多抵金城郡收关,河西走廊无力长期有效控制。

  • 西北反复在以新疆、陕西为中心的政治定位中摇罢,中华传承文明影响力日渐减弱,伊斯兰文明东进影响力日益增强。
  • 清,西北回族己经成为影响地区的重要力量。
  • 清总结历史,认为西北军政战略核心在甘肃西宁-兰州-银川,河湟一线。
  • 1748年甘肃自川陕总督分治
  • 甘肃开始西北战略布局
  • 西宁按副省级建设,总理青海省军政,筹建兰州右翼中心
  • 银川按副省级建设,筹建兰州左翼中心
  • 新疆伊犁因多种原因,军政中心地位已动摇,甘肃筹建甘肃新疆省,筹建迪化军政中心。
  • 1759年川陕总督解体,四川新建西川总督,陕西与甘肃新建陕甘总督,总督府兰州,甘肃巡府兰州,兰州成为甘肃军政中心。
  • 1773年新疆迪化军政中心功能增强,伊犁逐步退出。

  • 1866年左宗堂开始平定陕甘回族叛乱
  • 1876年陕甘回族叛乱平定
  • 1876-1878年平定新疆回族叛乱

  • 1884年新建新疆省,军政中心迪化(乌鲁木齐)。

  • 1929年新建青海省,首府西宁,省会培养达181年。
  • 1929年新建宁夏省,首府银川,省会培养同样达181年。
  • 甘肃新疆省培养136年,新疆省首府迪化,培养136年。

甘肃在西北的军政交通中心地位是地理、历史造就的,兰州取代河西各郡首府地位也是地理、历史造就的。
  • 甘肃强则是西北大腿骨,黄色坚挺!

  • 甘肃弱则西北大腿骨缺钙,绿色将再次加深!

  • 陕西将成为前沿?还是大后方?


甘肃省的省会,原本在西部的张掖,为何迁往了东部的兰州?

甘肃省的省会历经甘州(张掖)、巩昌(陇西)后,最终移至兰州直到现在。这个省会的变迁是随着历史上甘肃省行政区划的变化而变化的,它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我们要了解甘肃省会的变迁史,首先得了解甘肃行政区划的变迁。

(兰州水车)

甘肃行政区划的历史变迁

“甘肃”二字来源于西夏在河西走廊设置的“甘肃军司”,甘是甘州的简称,是今天的张掖;肃是肃州的简称,是今天的酒泉。甘肃形成省制的历史还要追溯到元朝,距今约有七百三十多年的历史。

公元1261年,忽必烈立行省于中兴,就是现在的宁夏银川。反复两次罢立,后来改成宣慰司。1286年,甘肃行省设立,甘州就成为甘肃的首个省会。行省下辖甘州路、亦集乃路、永昌路、肃州路、沙州路、兀剌海路、宁夏府路、山丹州、西宁州。

(元代甘肃行政区划)

我们从图上可以看到,元朝的甘肃行省包括了现在的甘肃、宁夏全部和新疆、内蒙局部地区。甘州正好处于人口聚居的中心位置,因此也被作为省会来使用。到了明朝,甘肃行省变成陕西行都指挥使司。

与甘肃行省相比,陕西行都指挥使司行政区划发生很大的变化。陕西行都指挥使司下辖十二卫及四千户所,原甘肃行省的四府三卫划归陕西省管辖,即巩昌府(陇西)、临洮府、平凉府、庆阳府、洮州卫(卓尼)、岷州卫(岷县)、胡虏卫(靖远)。

清朝时期,甘肃的行政区划又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清顺治二年,设陕西总督,驻地先后为固原和西安,监管四川省的军务。同年设立陕西按察使司、布政使司和甘肃巡抚,甘肃巡抚驻地为甘州。顺治十七年,甘肃巡抚移至凉州卫(武威)。

(兰州铁桥)

清康熙二年,陕西布政使一分为二,陕西右布政使移驻巩昌(陇西),管辖河西地区及临洮、巩昌、庆阳、平凉四府;陕西左布政使依旧驻西安,管辖西安、延安、凤翔、汉中四府及兴安州。

清康熙三年,增设甘肃按察使,驻第为巩昌府,管辖临洮、巩昌、庆阳、平凉四府。陕西省形成一省二治的格局,这也预示着陕西分省、甘肃建省的开始。管辖陕甘两地军务的陕西提督署,也迁设至中间地固原。

至此,甘肃实际上已是一省,但名义上还是属陕西省。康熙四年,宁夏巡抚被裁撤,其辖区划归甘肃巡抚,巡抚辖区与布、按两司辖区一致。康熙五年,陕西右布政使司改名为甘肃布政使司,从巩昌移治兰州。

(明代甘肃行政区划)

同年,甘肃巡抚、按察使司也从巩昌移至兰州,至此陕甘分治的过程最终完成,也标志着兰州正式成为甘肃省的省会。康熙九年,甘青宁三处驻防部队由甘肃巡抚统辖。乾隆十九年,陕甘总督移驻兰州,兼管甘肃巡抚事宜。

兰州作为甘肃省会的优势

清朝时期的甘肃省下辖六道十五府州,兰州成为行政中心。康熙初年,甘肃的省会还在巩昌(陇西),随着西北战事的爆发和持续,巩昌作为甘肃的行政中心已然不能有效的发挥对西北边疆的控制作用,鞭长莫及使得巩昌的地位很少尴尬。

(清代甘肃行政区划)

兰州作为自古以来的战略要地,再次受到了清政府和康熙的关注。兰州是古丝绸之路必经的咽喉要道,其西北方向是丝路的主通道,翻越乌鞘岭便可直达河西走廊;西南方向可控制河州地区,而东北方可直抵宁夏平原。

兰州的位置,正好处在这些战略要地的交汇点上,每个战略方向上都够得着。兰州与甘州相比,它地处人口比较稠密的地区,更加靠近关中平原和中央政府。与巩昌相比,更加容易控制西部边疆,而且兰州自古易守难攻。

(兰州黄河)

以上都是兰州作为甘肃省会的自身优势,这些优势不论是从战略上,还是从经济、文化上来说,是甘肃其它城市所不具备的。兰州自1755年成为甘肃省会以来的264年间,一直发挥着它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作用。

兰州能发展成为甘肃省会,这既有甘肃行政区域历史变迁的原因,也有兰州具有自身特殊优势的原因,也可以说是历史发展的一种结果。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