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杨宗保和穆桂英是虚构人物?但现在又发掘了穆桂英墓了?

杨宗保和穆桂英这两个人物都是出自明代《杨家将传》等小说之中,他们是小说里虚构的人物,并不是真实存在的人物,在历史上也没有记载过他们的名字和事迹,但因为后世将小说改编成电视剧,他们才渐渐地被人知道,被人们欣赏,大家都钦佩其忠肝义胆、心怀大义的形象,崇拜他们的能力,欣赏他们的气节。

正因为此,其被我们广泛传播,这让有些人误以为在历史上真的有他们,感觉他们就如同真存在一般,但其实他们并不是真的,只是虚构的而已。

但杨宗保和穆桂英这两个人物形象的创造是有原型的。穆桂英的原型是秦良玉,一位明朝末年的著名女将军,她在历史上是唯一一位被单独立传,并且记载到正史将相列传里的女性英雄人物,而且还是作为一朝名将,也被封为二品诰命夫人,她的丈夫马千乘死后,她便代替她丈夫的职位领兵,参加了对抗清军还有平定奢崇明之乱和张献忠之乱等战役,战功累累,在明朝灭亡之后,南明王朝还追谥她为“忠贞侯”。

而杨宗保的原型有一说法说是杨文广,他是北宋有名的将领,因为对抗西夏并且打退了他们而有功,被升了官,这与小说的杨宗保人物事迹很吻合,所以有的人坚持杨文广就是杨宗保。但不少人认为杨宗保并不是男性,而是一位女性,在洛阳的一个偏远地区叫潼沟村的地方,出土了一块宋朝杨令公的停灵碑,碑文中记述了此人在这里的事情,上面写下了他的孙女的名字,叫杨宗保,里面也说明她为什么要将杨令公停灵在这里的目的,所以杨宗保是位女子,只不过被后人们描述成一位北宋英雄大将。

但如今虚构的人物穆桂英却奇迹般的被发掘了他们的坟墓,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会有穆桂英之墓呢?有说法是说在《杨氏宗谱》有记载宗保、宗政、宗勉三子,所以可能真有杨宗保其人,他的妻子是穆氏,所以有学者认为他们的名字虽然并没有被史册记载,但不一定就没有这样的人。

而且在《保德州志》中也记述了杨文广的妻子慕容氏,武艺高强,英勇善战,辽兵们都很怕她,因为本书没有记载她的名字,所以后人就给她起了通俗易记的名字“桂英”,因此,有学者就认为穆桂英墓的存在还有宗谱的记载可以确定历史上是有穆桂英和杨宗保这两个人的,就是可能他们的姓名并不是真的叫杨宗保和穆桂英,只是有原型。

不过虽然关于他们是否是真实的人物还没有盖棺定论,但我们可以确定的是他们的精神是真实存在的,他们为人正直善良、为报效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值得我们赞美与传播。

为什么说杨宗保和穆桂英是虚构人物?但现在又发掘了穆桂英墓了?

“荣耀历史”用心为你解答历史

杨家将的传播,要归功于明代的两本小说《杨家府演义》和《杨家将传》。既然是小说,那么就像《三国演义》之于三国一样,对历史进行了很大改动,许多人物的历史形象出现了很大变化,也凭空出现了很多人物,杨宗保和穆桂英就是其中典范。

那么历史上的杨家将与我们小说里的杨家将有哪些差异呢?

1、潘仁美与潘美

杨业,本来是北汉大将,北汉投降后归于宋朝,以数千骑兵抵挡契丹10万大军后名震天下。为了收复燕云十六州,宋太宗发动了雍熙北伐,主将是忠武军节度使潘美(小说潘仁美的原型),杨业为副将。

前期一直很顺利,但是因为曹彬作战失利,宋军整体撤退,但是杨业被监军王侁逼着出战,最后在面对十万契丹大军孤立无援的情况下战败被俘,最后绝食而亡。

杨业的爱国精神无可厚非,就算深陷敌营也不屈服,但是潘美在里面扮演的角色是小说里面潘仁美的形象吗?完全不是,相反,潘美是宋初第一大将,在宋朝统一全国的过程中战功赫赫,而且因为杨业的死,他万分过意不去,自请降职三级。

在正史之中,潘美是类似于汉初韩信,唐初李靖,明初徐达一样的存在,就因为明朝不知道是谁无乱编排成了大奸臣,所以造谣的危害可见一斑。

2、杨六郎并不是第六个儿子

在小说里面,杨六郎杨延昭是杨业的第六个儿子,这就充分说明这两本小说的作者并没有熟读史书。

杨业一共7个儿子,长子是杨延昭!就是小说里面的杨六郎是杨业的长子!

但是历史上杨延昭是被称为杨六郎,但是愿意并不是他是杨业的第六个儿子。

现在主流意见是在星象学说里,北斗七星代表的是兵机、战事,而七星里面的第六星是主燕,而杨延昭继承父业,在北疆抗辽,颇有威名,所以契丹人把他看作北斗第六星下凡,所以被称为杨六郎。

3、虚构的杨宗保

在小说里杨宗保是杨六郎的儿子,是第三代杨家将的领军人物,但是查遍历史,并没有杨宗保这个人。

杨延昭在正史之中寿终正寝,妻子也没有具体记载,是不是柴郡主只有天知道。

他一共有3个儿子,分别是杨传永、杨德政、杨文广,其中杨文广继承父业从军抗辽,他应该就是杨宗保的原型。

4、虚构的杨门女将

穆桂英是中国古典文学里面巾帼英雄的代表,她的背后是以佘太君为核心的杨门女将,在杨家将为国捐躯之后,杨门女将率军出征,弘扬杨家将威风。

整个杨门女将都是小说演绎的,佘太君的原型是杨业的妻子,姓折,是永安军节度使折德扆的女儿,正史记载为折式,虽出身将门,但是并未有其出征的记载。

没了佘太君,杨八妹、杨九妹包括穆桂英自然都是虚构的了,史料里面并没有记载杨业有女儿。

穆桂英第一次出现是在小说《杨家府演义》之中,此时她的名字叫木桂英,后来到《杨家将传》,沿用了这个人物,但是名字改成了穆桂英!

再想想现实,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能抛头露面的女性有多少,更遑论是带兵出征。朝廷会将一支军队交给一群女人,这个心得有多大?承认历史上是有不少女将,如唐朝的平阳昭公主,南宋初年的梁红玉,明朝末年的秦良玉,但是数百年才出一个,宋朝就碰上了一窝?

另外除了杨业在抗辽大业上有所战功,杨六郎、杨文广并没有太大建树,也不是一方主将,更谈不上演义里面建立天波府,率领杨家将了。

5、穆桂英墓背后的浮躁

听说科学家发现了两个曹操墓,一个是成年之后的墓,一个是曹操小时候的墓。

如此荒唐的新闻也会有人报道,可见这个社会为了流量、为了关注已经无底线到什么程度。

前段时间还有几个地方在争西门庆故居、潘金莲故居,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两人是民族英雄呢?如此下作背后的原因就是利益,为了利益能抛弃良知,这就是这个社会的浮躁。

同样,作为一个历史虚构人物,竟然有地方宣布发现她的墓地,不得不说其既愚蠢又可悲。

但是,杨家3代为国戍守边疆,杨业更是为国捐躯,他们是真正的民族影响,值得我们铭记,也正是因为现在爱国情怀的缺失,宣扬杨家将也成了国民爱国教育的一部分。

为什么说杨宗保和穆桂英是虚构人物?但现在又发掘了穆桂英墓了?

数百年来,杨家将的故事一直被传诵着,杨家几代为国尽忠,血染沙场,令人感动不已。但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杨家将的故事其实是经过了民间数代流传后改写而成的,和当年真实的杨家将已经有了很大的区别。

现在的杨家将演义中,有些人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如六郎杨延昭。而有些人则是后来人们虚构的,如杨宗保和穆桂英。至于为什么要虚构,无非是为了增加杨家将故事的可读性。

演义中的穆桂英,那真的是女中豪杰,在其五十多岁时还率领杨家一大群寡妇西征,最后阵亡在战场上。但是翻遍各种史料,我们发现关于穆桂英的史料很少很少。

而另一方面,她的丈夫,也就是杨延昭的儿子杨宗保却可以确定是一个被虚构出来的人物,所以穆桂英的存在就有很大的疑惑了。

据史料记载,杨家将实际上只有三代,没有四代。从老令公杨业到六郎杨延昭,再到杨延昭的儿子杨文广,这是真实存在的,没有杨宗保这个人。

既然没有杨宗保,也就不存在穆桂英,那么所谓的大破天门阵,穆柯寨招亲等等故事就都是虚构的了。这些都是后人为了让杨家将和杨门女将形象变得更加高大而塑造出来的。

但是近年来,随着考古的不断发展,有人提出了自己的疑惑,如果穆桂英确实只是个虚拟出来的人物,那么遍布北方各地的穆柯寨遗址又该如何解释呢?在北京的顺义有,在河北有,在山西的繁峙有,浑源也有。

更有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事情,是有人在山西吕梁的一个偏僻村庄——西崖底村发现了有可能是穆桂英的墓。杨家将的故事发生在北方,穆桂英在演义中也一直北方作战,死也是死在北方,那么在北方发现她的墓也就不稀奇了。这一切是否能够证明,历史上可能真的有穆桂英这个人呢。

据说当年杨门女将征西夏,中了西夏人的埋伏,穆桂英中箭阵亡,西夏人将她的尸体扔在滴泪崖下。现在这个滴泪崖还在,位于河西走廊东端,而且在崖下就是一座无主孤坟。这是不是穆桂英的墓呢?

而在中国北方多地出现的穆桂英墓,是否又因为人们感念这位女英雄的功德而自发修建的呢?看来,关于穆桂英,我们还有很多的谜团没有解开。既然有这么多的线索,那么考古学家们就很有必要重新启动穆桂英墓的考古挖掘工作,看能不能找到新的证据。

但是对于普通中国百姓来说,穆桂英是真实存在的,有血有肉的女英雄,在她的身上体现出的是对国家、对民族、对家人的爱。为了这份爱,她可以舍弃掉自己的性命;为了这份爱,她可以放弃一切荣华富贵。当国家需要她时,她可以义无反顾地舍弃小家为大家,她和杨家将的故事一起将永远被中国人传诵。至于她到底是真实存在过或者是虚拟出来的人物,对于普通的中国人来说,真的没有那么重要。

为什么说杨宗保和穆桂英是虚构人物?但现在又发掘了穆桂英墓了?

我们现在所知的穆桂英墓位于今山西省吕梁市离石西崖底村,这座墓一直被当地人称为“穆桂英墓”,后经专家鉴定,此墓的墓主人虽然无法确定就是穆桂英的墓,但确确实实是一座宋代的墓,而且此墓周围地形险要,山崖环绕,与小说中穆桂英的葬身之处很相似。

因为按照某些小说或评书里的描述,穆桂英在丈夫杨宗保战死之后与其他杨家女将一起征讨西夏,这就是“十二寡妇征西”的故事,而穆桂英在征西的时候率军行至虎狼峡(古浪峡),并决定与其余三位女将孤身前去查看敌情,但遇伏身亡,她们死后敌军割其首,将遗体抛入崖中,杨家其余女将发现后殓其遗体并就地埋葬,而穆桂英等人遇害的山崖也被称为滴泪崖。

那么按照以上的描述,我们不难看出,穆桂英遇害以及被掩埋的地方在古浪峡附近,古浪峡在哪儿?在今天的甘肃武威市境内,也就是河西走廊的东端,武威在哪儿?武威是甘肃的一个地级市,在甘肃的中部,位于宁夏的西面。而这个地方甚至整个河西走廊在北宋时期都是处于西夏的控制之下!当年北宋与西夏的主要作战区域在甘肃东南,宁夏和陕西一带,像著名的三川口之战,好水川之战,定川寨之战等战役都发生在此区域内,也就是说如果单纯从作战区域来看,穆桂英等人出征西夏并进军到古浪峡附近这是不可能的。

而前面说过了,目前发现的穆桂英墓位于山西吕梁市境内,在北宋时期这可是大宋的疆土,且根本不是宋夏战争的前线,还有就是吕梁和武威直线距离870多公里,非常的远。所以关于穆桂英战死西夏战场和穆桂英墓是有很大矛盾存在的。

但仅凭这一点就说穆桂英是虚构的人物,也不足以说服众人,毕竟一座宋朝的古墓就摆在那里,在这座古墓主人的真实身份没有被完全确定下来之前,它还是有可能是穆桂英的墓,如果是穆桂英的墓那么历史上就一定存在穆桂英这个人,但说实话,单凭正史就已经否定了穆桂英这个人,因为《宋史·杨延昭传》里明明白白的写着:“(杨延昭)在边防二十余年,契丹惮之,目为杨六郎。及卒,帝嗟悼 之,遣中使护榇以归,河朔之人多望柩而泣。录其三子官,其常从、门客亦试艺甄叙之。子文广”。

杨延昭的儿子是杨文广,不是杨宗保,杨宗保是谁?不知道,也许杨宗保也跟本不存在,如果杨宗保不存在,那么穆桂英也肯定不存在的,而杨文广却真真实实的在西北抵御过西夏,并受到范仲淹的赏识,且杨文广活到七十多岁,乃是善终,所以他与穆桂英也没有任何关系。

因此,在没有确凿证据可以证明穆桂英确有其人之前,我只能下这样的定论—以目前的证据来看穆桂英是一个虚构的人物,那座所谓的穆桂英墓虽然是宋代的墓但不是穆桂英的墓。

为什么说杨宗保和穆桂英是虚构人物?但现在又发掘了穆桂英墓了?

关于杨家将的争论已经不是什么新鲜话题,之所以对杨宗保、穆桂英之真实性争论不休,说到底就是人们对忠烈精神的认可,认可到不愿意承认历史的真实性。因此演义小说这种更接地气,更受老百姓追捧的文学形象深入人心,这就成为一些地方的商业卖点,这就有了“穆桂英墓”、“花木兰墓”等爆款产品的衍生!

杨宗保身份争议

杨家将与杨门女将皆出于《杨家将传》、《杨家府演义》这两部文学作品。其中杨宗保为杨延昭之子,娶妻为穆桂英,夫妻二人皆死于保家卫国的战争中,忠烈流芳!关于杨宗保此人的争议存于是否存在此人,人物原型实际上为杨延昭之子杨文广。

“南斗六星去牵牛二十六度四分之一,主兵机;北斗六星中第六星,主燕。”——《大象列星图》

先看此人存在与否,按照正史记载,杨家三代抗辽的主角是杨业、杨延昭、杨文广,此乃一脉相传下来的祖孙三代。杨家将第二代代表人物杨延昭实际上是杨业长子,六郎之称呼并非家中排行,而是辽军畏惧其威猛,称之为北斗七星中的第六颗转世神将。杨延昭在正史中有三个儿子,分别是杨传永、杨德政、杨文广,无论是曾巩的《隆平集》还是《宋史》,皆在杨延昭去世之后记录下“诏录三子”,依依对应其三子所赐官职,并不存在漏记,所以杨宗保此人就是不存在的。

“延昭子宗保,官同州观察,世称杨家将”——《烬余录》

众所周知,《宋史》乃元末脱脱主持修撰,他在史料可能参考北宋曾巩的《隆平集》,故而两部书关于杨延昭之子记载雷同,而南宋遗民徐大焯却在《烬余录》中提到了杨宗保,这存在《宋史》漏记的可能。但细心发现,徐大焯所记载的杨宗保官至同州观察使,这就出现了重大历巧合,因为《宋史》中记载,杨文广于庆历二年(1042年)病逝,宋廷追赠他的官职正是同州观察使。

这种巧合在文学创作中也频频出现,如小说中的杨宗保打天门阵的事件,其实与杨文广兵征西夏、抗击党项的事迹如出一辙,这是杨文广在宋神宗时期的重要战绩,他也因此晋升为定州路副都总管、步军都虞侯。这种巧合就让诸多学者认定了杨宗保的人物原型实际上就是杨文广,而小说中却将杨文广列为杨宗保之子,这是凭空创造且乱了辈分的行为。只不过杨宗保在《南北两宋志传》这部小说中出现,成书于明万历二十一年 (1593年) ,较元末的正史更有时间优势,故而流传更广。

而据说洛阳新安县五头乡潼沟村出土了一块宋朝杨令公的停灵碑,碑文载:“北宋朝杨令公之丘陵也,有女孙杨宗保感祖之义, 居庐于此,遂人道而为观焉”。这个发现其实是打了个擦边球,因为正史中也没有杨业孙女姓名之记载,如此出名的杨宗保,若真是个女人,想必能吊起猎奇者的胃口,杨业归宋以后主要辗转于甘肃、陕西一带,于洛阳停留虽有可能,但忙于战事,带着孙女的可能性并不大,所以此碑文的真实性也有待考证。

至于山西代县《杨氏宗谱》、山西原平《杨氏宗谱》关于杨延昭的记录中,分别记有杨宗保、杨宗政、杨宗勉三子。这类家谱各地比比皆是,甚至是湖北黄梅的《杨氏宗谱》确记下了“宗保妻穆氏,生文广、同信二子”。杨家将至杨文广一代,于宋仁宗赵祯庆历三年(1043年)参与平定张海起义,从陕西一直打到湖北西北部,此时的杨文广是“以父荫为官、班行讨贼”,也就是说他此时只是禁军中的小喽喽,并没有在湖北购宅传宗的实力。这样的宗谱各地说法不一,是否有意而为之就难说了。

穆桂英身份争议

穆桂英的身份源于穆柯寨这种“历史遗迹”,而这种遗迹在山东肥城、山西繁峙、浑源都有,这样的遗迹具有多大的真实性不言而喻,湖北的《杨家宗谱》提到了杨宗保之妻穆氏,但问题是杨宗保的真实性都难以考证,穆氏又由何而来?

“杨文广之妻慕容氏,武艺高强,英勇善战,辽兵将均畏之”——《保德州志》

宋景德四年(1007)正式设立了保德州,隶属山西河东道,所以《保德州志》关于杨文广的记载真实性更为可靠,其中提到了杨文广妻子为慕容氏,并且是一位女将军形象,与丈夫共同抗敌,使辽人畏惧,这个形象与小说里的杨宗保、穆桂英二人非常相似。且慕容氏的家乡在保德州的穆塔村,这种巧合说明穆桂英的人物原型就是这位慕容氏,因为“慕”与“穆”发音贴近,故而在民间流传为穆氏,桂英二字也是民间为赞扬其勇武女性形象而起的名字。

由上可知,宋元评话、杂剧所演述的杨宗保应当是杜撰人物,人物原型为杨文广,所以穆桂英也就不应该是历史人物,反而更像杨文广之妻慕容氏。小说家渲染杨家将与杨门女将时,由于杨家三代忠烈的历史真相过于薄弱,故而在杨延昭与杨文广中间杜撰了一代人,即杨宗保,继而又以宗保之妻穆桂英来突出杨门女将的巾帼形象。

诸如各地的族谱、陵墓、碑文之“发现”不管目的为何,总会与让人啼笑皆非,如湖北的族谱里直言不讳的写到“宗保妻穆氏”,这种记载到底是还原历史真相,还是哗众取宠博人眼球?又如商业气息浓厚的古迹开发,同是杨家将时代的宋朝开国功勋潘美,被地方旅游开发时作为大反派,连地方导游讲解时都会一本正经的说道“这是大奸臣潘仁美,害死了杨家忠烈杨令公”,这种不负责任的宣传与误导,实际上是一种深入游人内心的愚弄行为,这种误导符合大部分人的“认知”,一传十,十传百,就成了历史上的真相!

参考资料:《宋史》、《保德州志》、《隆平集》

为什么说杨宗保和穆桂英是虚构人物?但现在又发掘了穆桂英墓了?

杨宗保跟穆桂英确实是虚化的人物,他们都没有在正史上出现,这便足以证明了。因为北宋杨家确实是当时的豪门,杨家开家始祖杨令公的权势非常大,按着当时的说法叫做位列三公,而北宋杨家三代为将也是客观事实,像这种豪门名将家族,如果他们的子孙真有干下这种光荣事(穆桂英挂帅,杨宗保任先锋)正史不可能会遗漏。这一点很好理解,随便一个小明星放个屁内裤走个光都能够上头条好几天,名将豪门家族同样也会自带流量的。

杨家将其实是部让人非常心酸的小说,或者说,作写写这部小说的时候是带着不满不屑加痛心疾首在写的。比如,杨家将的故事是从杨令公担当一方统帅开始往下写,在杨延昭时期杨家达到权势巅峰,这也是宋朝最为强大的时候,但是呢,往下却直接峰回路转了,杨家日渐凋零,不的不派出穆桂英这种娶进来的媳妇上战场参战,到了穆桂英后期甚至连杨排风这种丫鬟都得上战场去挂帅打仗。作者这是什么意思呢?不就是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嘛!作者借着杨家将这么一部小说,讽刺当时的宋人,比个娘们还不如,男人没血性,要靠女人上阵打仗,最后才会落下亡国的悲惨事迹。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