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西歧和朝歌是当今的什么地方?

《封神演义》里面的故事家喻户晓,里面的纣王荒淫无度,陷害忠良,当时的西伯侯于是在自己的领地西岐准备伐纣灭商,经过准备之后的西伯侯,以西岐之地开局,最后一举击溃商朝,拿下商朝首都朝歌。

完成这一伐纣灭商大功劳的周王室起源之地,也因此被人称之为西岐,而因为被讨伐的商纣王所在的首都地方是朝歌,那么西岐和朝歌这俩神话故事里面的城市在现代到底是今天的具体那块地方呢?

我们首先来看西岐,我们需要结合历史常识做一些考量,因为周王室后来在周幽王的时候放弃了祖业,周王东迁进入了洛阳,所以我们可以很清楚明白的确定这个神话传说当中强调过的西岐一定是位于关中地带的。

同时又因为当时秦人的祖先被东迁的周王室封到了西边,让秦人帮助吸引少数民族的火力,因此秦人就得到了周王室西边的全部故地。

简单总结一下,周王室当年崛起于西边,后来攻灭了商朝,到了周幽王时代,犬戎这种来自西边的民族崛起,一举攻灭了周幽王,这让继承者周平王非常恐惧,于是在诸侯的帮助下,动迁到了东边的洛阳,而把原先的西边地盘全部打包送给了秦人的祖先,之所以周王室这么大方送祖产,实在是因为面对凶悍的犬戎,周王室节节败退,西边的地盘几乎都被犬戎抢走了,给秦人划地盘完全是一种画大饼的行为。

所以总而言之呢,我们选个参照物,这个西岐故地就大致的与后来的秦国地盘是比较吻合的,所谓函谷关以西的广大关中平原,换算到现代,那就无疑就是今天的陕西省一带了,再具体点来说大致主要固定范围就是如今陕西岐山一带。

我们再来看看那个被灭的商朝首都朝歌,这个朝歌当年被灭之前属于商王朝的首都,还是比较繁荣的,只可惜摊上了纣王这种君主,倒行逆施无恶不作且荒淫无度,留下了无数令人感到匪夷所思的劣迹。

商王朝曾拥有无数令人震惊的青铜冶炼的科技,并创造了许多非常璀璨的文化,因此纣王的所作所为,极为令人感到愤怒,于是西边崛起的周王室决定要做点什么,周王室对商朝发动了进攻,周王室对商朝发动进攻的契机选择的非常好,那是恰好商朝刚刚对东夷用兵后的虚弱状态,于是周王室势如破竹的拿下来了许多地盘,兵锋直指商朝首都朝歌。

关键时刻,纣王自知调兵已经来不及了,于是在公元前1046年,纣王临时征发大批奴隶,对这些曾饱受自己欺压的奴隶们配发武器,希望这些奴隶可以保卫自己的首都,在首都朝歌之外,这帮奴隶军团一与来势汹汹的周军交战,就马上崩溃了,甚至大量直接倒戈,一时间,朝歌城外所有的人全是纣王的敌人,这场大战被誉为牧野血战,这场血战之后的武王轻松率领大军长驱直入,于是朝歌失守,殷纣王帝辛鹿台自焚,殷商被周所灭。

但是西周本着分封制有关分封对象的基本原则——“王室子弟、功臣、古代帝王后代”,毫无疑问,纣王也属于古代帝王后代,所以西周将商朝的后裔还是给封了国家,至于朝歌则被送给了卫国来做首都,考虑到朝歌的具体位置究竟在现代的哪个地方,我们只需要查访卫国这样一个西周时期分封的中原大国的位置在哪里就可以了。

通过相关资料显示,这个卫国主要地盘全在今天的河南省,而古代朝歌据说就在位于河南省北部的地方,在今天属于河南鹤壁市淇县。

古代的西歧和朝歌是当今的什么地方?

在各个版本的《封神演义》中,除了故事中的主要任务,都会不可避免的提到朝歌和西歧这两个地方。一个是殷商的都城,另一个是西周的发源地,这两个地方作为奴隶制王朝不可或缺的版图,闪闪发光了几百年。

朝歌一曲,有国殷商。作为奴隶王朝难得繁华的十里‘长安’,历经盛世武定时期,又经历武乙、帝乙时期,最终败在了商纣王帝辛的手上,被周武王一举歼灭。而朝歌除了是商朝的豪华之都,也是司马懿的老巢,更是东汉刘秀的发源之地。

商朝的迁都简直是家常便饭,朝歌是最后稳定下来历经四代帝王的国都。除去之前的迁都,武定时期在沫乡建都,后来改为沫邑,之后又再次迁都为北濛,后来改名为朝歌,这才安定下来。

殷商的朝歌历经82年,被西周歼灭之后,周武王实行分封制,后又为了便于对商朝遗民进行管辖,封纣王之子武庚进驻朝歌管理。不得不说西周没有居安思危的意识,随便分封一个人都行,却偏偏选择了商纣王的儿子,果然没有几年武庚造反,虽然失败了,但是也牵连了朝歌的繁华。随后朝歌成为卫国的都城,但是昔日繁华只能在梦中相见。

而利用西周的分封制图册不难查到,卫国的都城也就是朝歌在如今的地图上显示河南省鹤壁市。因为作为都城朝歌经历了491年,丰厚的文化底蕴逐渐累积,成为河南省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名城。

而西歧不像殷商,多次迁都,西周的发源地就是在岐山。周朝先祖为了躲避戎狄的干扰,以岐山为根据地,而岐山又位于殷商西边,故称为西歧,又因为有一座名为凤凰的山,故称为凤凰岐山。西歧不仅仅是西周的政治文化中心,更是华夏儿女的发源地,炎黄子孙的黄帝就在此处生息。之后周幽王荒淫无道,导致天下局势大乱,西周破灭。为了求得一丝生存之地,周平王东迁都洛阳。

周平王为了甩掉蛮夷之人,派遣秦人作战,并且许诺蛮夷除去之日,也就是岐山作为贺礼之时。当然秦人也没有辜负周平王所希望的,不仅收拾了蛮夷而且将西边笼络到自己的名下。之后秦国兴起,便开始于西歧。

从周平王迁都洛阳可以看出,西歧应该是位居函谷关一带,也就是俗话所说的关中地带,确切位置在今天的陕西省宝鸡市,作为西周的都城繁华了400多年。

总结起来就是,商朝多次迁都最后定在了朝歌,利用西周分封制版图查找,朝歌也就是现如今的河南省鹤壁市淇县,而西歧因位于商朝西境故而得名。再结合周平王东迁洛阳,导致西边民不聊生甩锅秦国,因而西歧成为了秦国发源地,从秦国的版块领土结合如今的版图,可知西歧位于陕西省宝鸡市。,也就是所提到了古代的关中地带。

古代的西歧和朝歌是当今的什么地方?

这里问及西岐和朝歌,所说的古代是指商周时期。西岐和朝歌是周和商王朝的都城,商代末期的周,是商王朝的一个方国(部族国家),也可以称为附属国。这时的周已经非常强大,已达到可以和商王朝分庭抗礼的程度。在《封神演义》中,多以它的都城名称“西岐”代表周。

西岐位于现陕西省岐山县,宝鸡市域的东北部。由于此地位于殷商王朝的西境,且境内有座岐山,所以被叫做西岐。这座山现在叫做凤凰山,凤鸣岐山的典故便源于此地。西岐是周王朝发祥地,从周太王迁岐到周平王东迁近400年间,这里一直是西周的政治、文化、商业中心。

朝歌,在现在的河南省淇县。商朝经常迁都,商王朝后期,商王武丁在沬乡建行都,后改为沬邑,又称武丁城,之后武丁又迁北濛,废弃沬邑。之后沬邑又历经武乙、文丁、帝乙、纣四代商王,在帝乙即位后(公元前1101年)将此地改名为朝歌。

纣王时期在这里大修离宫别馆,朝歌达到鼎盛。纣王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在朝歌度过,当时的朝歌非常繁华,有“朝歌夜弦五十里,八百诸侯朝灵山”之说。朝歌其实已成为实际意义上的都城,武王伐纣进攻的就是朝歌。商朝灭亡后,封纣王之子武庚于朝歌,管理商朝遗民,称邶国。武庚后因复国失败被杀,朝歌成为卫国的都城。

古代的西歧和朝歌是当今的什么地方?

古代的西岐,在今天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附近。而朝歌在今天河南省鹤壁市淇县附近。

如今这两个地方大致相距有800公里,开车的话可能八九个小时就能到,而古代的伐纣大业则是从各项准备开始,一步一步推进用年来计算。而在小说里,则有封神演义的各种传说故事,给我们留下了诸多神奇传闻。

古代的西歧和朝歌是当今的什么地方?

答:现在大家对西歧和朝歌这两个地名感兴趣,主要是受许仲琳小说《封神演义》的影响。

您看,该书第一回《纣王女娲宫进香》,就提到了纣王乃帝乙之三子也,因力大无穷,在帝乙游于御园飞云阁塌梁之时,托梁换柱,得立为太子,并在帝乙死后继承其位,都朝歌。

所以,很多人都认为,朝歌就是商纣王的都城。

但这是错误的。

商朝历史长达五六百年,期间曾多次迁都,有史料可查的有亳,敖,相,邢,庇,奄,殷这七个地方,大部分都在河南境内。

不过,殷是商朝最后一个都城,那是板上钉钉的事。

因为,《竹书纪年》在讲到商代中期盘庚迁都于殷的时候,是这样表述的:“自盘庚徙殷,至纣之灭,二百七十三年,更不徙都。”

也就是说,从盘庚到商纣王被周武王伐灭时,商朝始终都是以殷为都城,时间长达273年。

也正因如此,商朝又被后世称为“殷”或“殷商”。

这殷就是现在河南安阳的殷墟所在。

那么,许仲琳在著作《封神演义》时,为什么会把朝歌写成商纣王的都城呢?

许仲琳并不是乱写,要知道,根据《史记》记载,周武王灭商,是始于在牧野决战的。

这场牧野大战的战场在哪里呢?

经考古专家考证,古牧野就在今天河南新乡境内。

《史记》写,“甲子日,纣兵败。纣走入,登鹿台”,纣王兵败后在一日之内就退回了朝歌,然后登鹿台“衣其宝玉衣,赴火而死”。

古朝歌城遗址就在现今河南鹤壁市下辖的淇县以南、卫河以北,因城西朝向歌山,故称“朝歌”,据牧野才70多里,而安阳在古朝歌城遗址往北120多里。

要满足纣王兵败后一日退回,似乎朝歌更符合史实。

并且,现在经过考古研究,古朝歌城遗址附近有纣王建造的摘星楼遗址,还有纣王墓。

所以,纣王就是死在朝歌。

这里有一个问题:为何纣王不待在都城,而在朝歌抵抗周武王大军呢?

上世纪50年代以来,在对殷墟进行大规模考古挖掘之后,考古专家证实:殷墟没有城墙!

殷墟没有城墙,显然不利于直接的军事防御。

而朝歌城墙遗址至今犹存,其部分遗存城墙犹高约10米,顶宽约130米,基厚约150米,城垣东西宽4里,南北长6里,城周20里,总面积24平方里。

朝歌城垣既然这么巍然壮观,纣王当然会选择驻守在这儿进行抵抗了。

即从这一意义上说,朝歌也可以算成商朝的“陪都”。

那么,许仲琳把朝歌写成了商纣王的都城并不奇怪。

说过了朝歌,再来说说西岐。

“西岐”的叫法,其实是个不确切的称呼。它的正确叫法,应该叫“岐山”,在今天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附近。

之所以被叫为“西岐”,只因其位于中原地带的西面而已。

岐山不仅是周人的起源地,也是炎帝的发祥地。

商人信鬼神、好占卜,周文王崛起,抓住了商人这一特点,编造出“凤鸣岐山”的传说,说自己在岐山看到了凤凰。

“凤鸣岐山”的谣言越传越广,得到了很多人的相信。

这样,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得以顺利与数百个诸侯国组成盟军,共讨纣王。

不过,周朝建立后,建都在镐京,后来又在周平王时代迁都洛阳,岐山渐渐不为人所知。

古代的西歧和朝歌是当今的什么地方?

作为翻拍大户,《封神榜》几乎年年暑假能够登陆荧屏,而且,关于这部电视剧,不同年龄段的人,关于这部剧也有着不一样的回忆。因为每隔几年,都会看到与《封神榜》有关的各种翻拍与新拍。

无论在技术造型上,这些新的影视剧取得了多大的进步,唯一没有更改的就是剧中的人物姓名,还有这个故事发生的地方。周武王从西岐出兵,组成了一只顺应天意的大军,去讨伐定都朝歌的商纣王。不过,今天抛开故事和剧中人物,来谈一谈剧中的“西岐”和“朝歌”。

古都地图

这是经常出现在剧中的两个地名,也是那个时代两个王朝的古都。其实商周的这段历史,在中国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是真真切切存在的,所以剧中的这两座古都,也是真实存在。

只是,随着岁月更迭、王朝覆灭,这两个地方都更改了名字,从而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记忆。这样地名更替现象,十分普遍,中国历史上曾经很多好听的地名,比如曾经的长安、金陵、广陵,都随着朝代的更迭而更改了姓名。

那么,古时候的西岐、朝歌,现如今又是中国的哪里呢?

现代仿朝歌建筑

首先说一说西岐,它其实就是现在陕西宝鸡的岐山县,这里孕育出了周文化,也是《周易》真正诞生之地,因为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所以还有着青铜器之乡的美称。“西岐”之名是如何而来的呢?

西岐就坐落在岐山脚下,这里孕育了周部落,所以这里曾经是周王朝的核心地,这里也只在那个时候被称之为“西岐”。在周王朝灭了商朝以后,周武王选择在当时的长安建立都城,后来西岐逐步被荒废,这个地名也就不常用了。只有在现如今的岐山县,还能够寻觅到一丝丝“西岐”故地的影子。

商纣王

商朝的首都朝歌,就是现如今河南鹤壁市的淇县,这座古都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岁月,《封神榜》中的大多故事,都与这里有着密切联系,古老的华夏文明,也从这座都城孕育而来。

其实在商朝初期,曾经多次迁都,直到武丁凭借着武力征服了周围众多小国家以后,商朝迎来了历史上最鼎盛的时期。尤其是当商朝最后一位帝王商纣王登基以后,首都朝歌曾经达到了空前的繁华,诗歌中曾记载这一时期的朝歌“朝歌夜弦五十里,八百诸侯朝灵山”。

周武王

这个时期的朝歌如此繁华,只可惜仍然挡不住一代帝王的奢靡挥霍。商纣王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一是为了扩大领土长远发动战争,二是为了尽情享受荣华富贵,消耗大量人力财力打造琼宫瑶台。他的这种做法确实如电视剧中所演,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

周武王带兵讨伐商纣王,在牧野一战之后,纣王自焚而死,商朝永远的退出历史舞台。那个曾经可以称之为世界繁华之都的朝歌,从此也不复存在。如今在鹤壁淇县的《淇县志》中,还记载着商朝宫城的遗址。那些保留千年早已经剩下残垣断壁的古老建筑,诉说着朝歌的繁华,也诉说着这里的荒凉。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