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人之将死,其言坑人”的例子?
古人云: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历史上有太多这样的例子,但今天我们并不谈“其言也善”,而是谈谈“其言坑人”。历史上有哪些人在死前因逞口舌之快,导致他人灭顶之灾的例子呢?今天我们便来探讨一二。
韩信大家都知道,韩信为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立下汗马功劳,与张良、萧何并称“汉初三杰”,但其下场却不是很好。刘邦击败项羽后,按功劳进行分封,韩信被封为楚王。然而刘邦一直忌惮韩信功高盖主,担心他会叛乱,韩信既不像张良那样功成身退,也不像萧何那样兢兢业业,反而在自己的封地楚国作威作福,一副天子之派。
有一次韩信竟然大胆包天,擅自窝藏朝廷重犯钟离昧,于是便有人告诉刘邦韩信要谋反,随后刘邦通知诸侯到陈地相会,想要试探韩信。但韩信竟然没有去,这下可是有理说不清了。韩信不得已,只能杀掉钟离昧,带着钟离昧的首级去拜见刘邦意图证明自己没有谋反之心,没想到刘邦直接叫人将韩信绑起来,这时韩信便说出了他的那句至理名言:“狡兔死,良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这一次还没有害什么人,关键是第二次可害惨了蒯通。
韩信被降为淮阴侯之后,不仅没有消停,反而串通陈豨企图叛乱,阴谋败露之后,韩信被吕雉所捕,临死之前,又说了一句:“我后悔没有采用蒯通三分天下的计谋,导致如今落得这样的下场,难道不是天意吗?”可谓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吕雉当时便牢牢记在心里。
刘邦剿灭陈豨回宫之后,吕雉便将韩信遗言说给刘邦听,刘邦一听火冒三丈,即刻下令将蒯通捉拿归案,好在蒯通机智,化险为夷,否则也是性命难保。
吴起吴起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也是当时著名的改革家。吴起投奔楚国后,在楚悼王的支持下,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但是这些改革,虽提高了楚国的实力,但却在实施过程中,极大地触犯了楚国贵族的利益,导致他们怀恨在心。 公元前381年,楚悼王驾崩,没了楚悼王的庇佑之后,楚国贵族马上发动叛乱想要杀害吴起。在攻打过程中,贵族们用箭射击,企图在混乱之中将吴起就地正法。
吴起急中生智,逃到楚悼王的尸首后,将箭插在楚悼王的身上,并大喊:“群臣叛乱,谋害我王”。按照当时楚国的法律,伤害王上的尸体是对王上的大不敬,按例当诛。楚肃王即继位之后,命令将射中楚悼王尸体的人全部处死,吴起虽然没有逃过死劫,却因一句话将七十多家贵族一起被处死。不得不说,是其言坑人了。
方孝儒方孝儒是明朝的大臣,一直对建文帝朱允炆忠心耿耿,靖难之役时,多次撰写讨伐燕王朱棣的诏书,导致朱棣对他恨之入骨。建文帝朱允炆被迫下台之后,燕王朱棣即位,史称明成祖。这时大臣们纷纷倒戈,投降朱棣。方孝孺因拒不投降,最终被捕入狱。但朱棣因答应大臣姚广孝留他一命,所有并没有为难方孝孺。
公元1402年,朱棣想让方孝孺起草即位诏书,方孝孺不仅严词拒绝,反而奚落朱棣继位名不正言不顺,朱棣大怒,对方孝儒说:“胆子这么大,不怕我诛你九族吗?”,没想到方孝孺不仅不害怕,反而轻蔑地回应:“九族?就算诛我十族又如何?”于是,朱棣下令将方孝儒诛十族,方孝孺也成为我国历史上唯一一个被诛十族的人。
这些人在死时原本可以了无牵挂的走,却没想到因为几句话将他人拖下水,导致无辜之人遭受灭顶之灾,最终酿成惨祸。我们应吸取教训,谨言慎行,勿逞口舌之快。
历史上有哪些“人之将死,其言坑人”的例子?
人们常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但是也有些人死前扔用言语或者行动伤人杀人,真可谓虽死犹坑人。能在死前设计弄死活人的人,一般都是人杰英才;但是也有沽名钓誉之徒,在临死前一语拉来无数人殉葬。以下分享几则历史小故事,以证明“人之将死、其言也坑”!
秦穆公一生雄才大略,他东平晋乱,西霸戎狄,灭国十二,益地千里,是春秋五霸之一。秦穆公在百里奚的辅助下,采用王道治国,一次外出狩猎他的马被三百野人吃了,秦军捉住野人欲斩之。秦穆公说他们饿了才会偷吃马,此非野人之罪,于是赦其罪且赐给他们衣食土地。后来秦穆公在于晋国的交战中被围,快被晋军俘虏之时,一群野人冲出来悍不畏死救了秦穆公且击败了晋军。秦穆公释野人而得救的事被广为传颂,同时被广为传颂的秦穆公将死之时让子车氏三贤殉葬。秦穆公死前说:子车氏三兄弟贤明,当于地下辅助我,于是子车氏三贤被活埋殉葬!
秦孝公与商君是千古之下再无其二的明君强臣组合,二人变法强秦,收复河西,迁都咸阳,奠定了秦国一统天下的大势。秦孝公对商君无疑是充分信任的,可以说秦孝公就是商君,商君就是秦孝公,嬴鞅合体促成了商鞅变法的伟大成功。秦孝公为了商君,可以杀亲大哥,可以把亲妹妹嫁给商君,还可以把国土分给商君。秦孝公死前,认为儿子嬴驷不贤,故对群臣说:商君乃大秦驸马,亦是嬴秦公室之人,如嬴驷可扶则辅,不可扶则废之自立为秦君!这句话促使嬴驷杀商君,最终商君被逼谋反,嬴驷派兵杀了商君后车裂其尸。
明朝朱棣起兵靖难,通过一两年的战争击败了朝廷的百万大军,入主南京成为明朝第三任皇帝。当时有很多士大夫反对朱棣当皇帝,朱棣将这些反对的大臣尽数诛杀,多数是杀大臣本人,流放其家人,严重的诛三族。方孝儒曾经亲自起草了讨伐燕王朱棣的诏书,这道诏书写得文采斐然,可与三国时的陈琳、唐朝的珞宾王相比肩。现在燕王当了皇帝,让方孝儒替皇帝写即位诏书,方孝儒誓死不从。朱棣曰:汝不惧朕诛尔九族乎?方孝儒对曰:诛十族亦不惧矣!于是方孝儒的九族外加师生一族尽数被诛杀,本人则被施以腰斩酷刑而亡!
历史上有哪些“人之将死,其言坑人”的例子?
古人云: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几乎同时在笔者脑海里又浮现了另外一个人:殷素素,也就是张无忌的妈妈。还有殷素素临死之际对张无忌说的那句经典名言:我没跟这和尚说,我骗他的,孩子你长大了要提防女人骗你,越是漂亮的女人越会骗人。
“我骗他的”我想这应该是少林空闻法师一辈子的阴影。你说这殷素素到底是有多漂亮,那么会骗人,不止骗了空闻法师,在场的所有人她都骗了。这可坑毁了空闻法师,此后无论空闻法师如何解释,其他人就是不信。况且殷素素说完之后就死了,最让笔者感到有趣的是殷素素在说完之后的另外一句话:“该说的我都告诉你了,谢逊就在那里,你赶紧带着大家去找吧”。简直就是神补刀。
有坊间传闻称,当年金庸在写这一段的之前恰好上街去买香烟,在自家楼下不远处有一个长相清秀的女孩子挂着香烟箱。金庸也没多想,过去就要买,但是这个小女孩极力的给金庸先生推荐一款金庸从来没见过的牌子的香烟,抽烟的朋友可能知道,一般是不轻易的胡乱尝试自己没抽过的香烟的。
但是金庸也耐不住小姑娘的再三推销,而且小姑娘长得蛮清秀的,金庸认为小姑娘不会骗自己。就买了一盒,这盒价格还是很贵的,要比一般的贵3倍还多。等金庸回家之后打开包装一看,里面装的就是最便宜的那种香烟。也算是被骗了吧,金庸摇头感叹:看着顺眼的姑娘不能随便相信。于是这就有了殷素素那句:越是漂亮的女人越会骗人。也算是一个奇闻吧,真实性不太高,但是蛮有趣的。
虽然这并不是历史,但是笔者认为也算是一个例子。
真正的正史上也有一个人,死前同样坑了很多人,他就是吴起。
吴起是战国时期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主要成就是为楚国带来了“吴起变法”,让楚国强盛了一段时间。大家也都知道战国时期主持变法的人一般都没有什么好下场,比如说主持秦国变法的商鞅,由于触动了旧贵族的利益,被追杀,最终死于自己所规定的命令。吴起也是的,他也得罪了很对的楚国旧贵族,旧贵族也是恨不得杀他而后快。但是由于楚王的支持,大家也都不敢轻举妄动,在楚王去世之后,贵族发动武装叛变。
很快吴起就败下阵来,还被贵族用箭射伤了自己。吴起眼看自己快不行了,心想我死了,你们也不要想着可以过得更好。要死大家一块死。他居然一路小跑跑到了楚王的停尸房中,趴在了楚王的身体上。此处有两种说法:一说是贵族见吴起没死透,也不管楚王的身体了,又接着射他;另一说是吴起自己箭头从自己身上拔下来,插在了楚王的身上。
无论是那种说法,总之贵族的箭出现在了楚王的尸体上,这还得了。在那个时候,损伤王上尸体可是大罪!吴起于是趁机大喊:呔,你们这帮乱臣贼子,居然敢伤害王上的尸体,来人啊,依法处置。闻声而来的士兵包围了贵族,楚肃王并且真的按照法律判处了:凡是往尸体上射箭的人全部杀喽,并且灭族。据说被灭了70多族。
吴起这不是典型的人之将死,也要坑大家一把吗?
历史上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大家要是知道的话,可以在评论区分享一下。
作者:历史一尘埃。
历史上有哪些“人之将死,其言坑人”的例子?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可是善言有时候也是会坑人的!
抗日战争中,有不少抗日志士的遗言,对激励中华民族抗日有很大鼓舞,这对日本鬼子来说,简直太坑了。
今天听我给你讲讲几位抗日名将的遗言。
1,张自忠: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至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张自忠的遗言,呼唤中华民族的抗日热情,激励全民族团结抗日。可是,鲜为人知的是,张自忠在七七事变时受宋哲元委托留守北平与日军周旋,被骂做汉奸。仅仅几个月后,张自忠就在台儿庄大捷中证明了自己。
也许正是那种一心求死的壮烈和勇气,让张自忠成了抗日战争中最为著名最为勇猛的国军将领。
2,杨靖宇:我杨靖宇虽然珍惜自己的生命,但如今大多数部下罹难,只剩下我一人。如今我的抗日同志还在各地辗转,日本帝国主义必定有灭亡的一天。不用多说了,开枪吧!杨靖宇被捕前,曾经被汉奸劝降,杨靖宇好不容易听到一句汉语,确实汉奸的话。十分气愤地说:“这些天遇上的怎么都是这号中国人?!”
杨靖宇1929年奉党中央命令到东北组织抗日工作,临行前妻子马君已经有了一个2岁的孩子。1945年,马君去世时告诉孩子,他的父亲叫马尚德,让他找父亲,却没想到马尚德就是杨靖宇,那时候已经死了多年了。
3,江竹筠:我有必胜和必活的信心,自入狱日起(去年6月被捕)我就下了两年坐牢的决心,现在时局变化的情况,年底有出牢的可能。蒋王八的来渝固然不是一件好事,但是不管他如何顽固,现在战事已近川边,这是事实,重庆在(再)强也不可能和平、京、穗相比,因此大方的给它三、四月的命运就会完蛋的。江竹筠就是江姐,在重庆的渣滓洞受尽了非人的折磨,可是他也看到了解放军的节节胜利,江竹筠临死前成功预见了蒋家王朝的灭亡,看起来真是大快人心。
4,戴安澜:现孤军奋斗,决心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戴安澜在滇缅战场上担任第五军第200师师长,曾取得同古保卫战等胜利。在野人山,戴安澜遭到日军和残酷自然环境的双重打击,壮烈牺牲。上面的话,来自于戴安澜给妻子王荷馨的遗书。
5,唐淮源:中国只有阵亡的军师长,没有被俘的军师长,千万不要由第三军开其端。唐淮源在中条山战役中,为了不被日军俘虏举枪自尽。其实唐淮源在此之前就有类似的话。母亲死后他说“吾向以老母在,故有所虑,今大事已了,此身当为国有,誓与中条山共存亡 !”
殉国之前他说“现在情况极险恶,吾人在事有可为之时,应竭尽心力,恢复原态势,否则当为国家为民族保全人格,我已抱定不成功便成仁之决心!”
6,赵登禹:“军人战死沙场乃是本分,没有什么值得悲伤的,只是老母年高,请副军长予以照顾。”七七事变后,日军进攻南苑,赵登禹带领132师死后五天五夜,结果被汉奸出卖,突围中被日军伏击,壮烈牺牲。赵登禹不知道的是,他托付老母的副军长佟麟阁也在不久后战死。
其实,抗日战争中,指战员的牺牲本身是无意义的,如果一支冲着壮烈牺牲这条路去走,抗日战争永远无法迎来胜利的一天。真正的战略应该是,保存自己发展自己,在战斗中壮大自己削弱敌人。
革命战争年代,死是容易的,可是要活下来完成烈士们的事业,才是最难的。所以,比牺牲更有意义的是坚韧地活着,坚韧地抵抗!
历史上有哪些“人之将死,其言坑人”的例子?
这让我想起了魏文帝曹丕临死前说的话。曹丕临死前,对着太子曹叡(甄姬之子)说,这里的三个大臣,都是忠臣,可以绝对信任。老爹临死前安排几个大臣辅佐新皇帝,这是没有问题的。刘备临死前也让刘禅向侍奉父亲一样对待诸葛亮。
但曹丕安排的那三个人是有问题的。这三个辅政大臣是谁呢?分别是曹真、陈群和司马懿。
最后的结果,就是司马懿在魏明帝时代继续被重用。他掌握了魏国最精锐的关中兵团,用这支兵马跟诸葛亮多次对抗。魏明帝临终前,又再次任命司马懿和曹爽为辅政大臣。
最后的结果大家也都知道了。司马懿发动政变,杀死了曹爽等人,并控制了曹魏政权。
曹丕也实在是认人不准。他结识了司马懿十几年,却没想到,司马懿不是忠臣,而是大奸臣。临死前还告诉太子要绝对信任司马懿,实在是坑人啊!
历史上有哪些“人之将死,其言坑人”的例子?
俗话说得好,“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可真就有其言也坑的。汉初杰出的军事家韩信就是最为著名的一个,韩信的军事才能和天赋被刘邦和项羽知道后,二人想方设法地把韩信争取到自己麾下来,最终韩信到了刘邦的麾下受到了刘邦的重用,从此他的人生到达了高潮,直上巅峰。这时候他身边出现了一个以诡辩著称的谋士蒯通,告诫他要防范刘邦会对他不利,并游说他以目下的实力完全可以自己称王,不然等刘邦统一天下以后会加害于他。而此时的韩信被功名权利遮住了双眼,没有把蒯通的话放在心上,后来刘邦消灭了项羽统一天下后以谋反之罪治了韩信,最后死在吕后和萧何的手中。临死前说了一句:“真后悔没听取蒯通的建议,不甘心啊”蒯通做梦也没有想到韩信临死还坑了自己一把,刘邦命下属把蒯通抓起来,不过还好,巧言善辩的蒯通凭着一张嘴征服了刘邦,躲过了一劫。
唐玄宗时期的宰相姚崇也是一个死后坑人的专家。他和名臣张说由于政见不同,向来两人关系一直不好,两人还曾经为宰相一职撕破了脸皮。想到自己死后张说会找后辈们的麻烦,深思熟虑后对儿子们说,在他死后要将自己所珍藏的物品放在账前,如果张说来了,他看过哪些东西就送给他,并且还请他给自己写墓志铭。如果张说来后不看他的这些珍藏宝贝,就要儿孙们赶快逃命要紧。
果然姚崇死后,想到同朝为官,张说还是来了,并且对姚崇账前的东西十分感兴趣,姚崇的儿子们按照父亲的意思照办了,请张说写了墓志铭。张说收了东西,心里虽然有十万个不乐意,但想到人都死了还有什么恨放不下呢?于是就放下成见,写了一些夸赞姚崇的好话。第二天,张说后悔了,感觉自己太过于夸捧姚崇了,想要改动那些话,谁料到姚崇早就安排好了的,他写的墓志铭被姚崇的儿子们连夜进宫送到了皇帝面前,皇帝看后对其夸赞不已。至此以后,他想在皇帝面前参姚家一本都难开其口,让他后悔不已。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