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门提督”是什么级别? 比“山东巡抚”高吗?

在饰演清朝破案的电视剧当中,常有这么一种看上去非常厉害的官职叫做九门提督,往往面对那些葫芦官判葫芦案的时候,一亮自己的这个九门提督的身份,马上就把那个正在审案子的官给吓得不轻,而事实上九门提督真的是这样厉害吗?

九门提督这种说法其实是不够准确的,准确来讲应该叫提督九门,什么叫提督九门呢,意思就是管理九个大门,这九个大门的一切作为提督九门都是要严格管理的,可以管的这九个门来头可不小,都是皇帝老子亲自居住的京城中的内城的九个大门,放到今天,那这个身份可就高级了啊,起码一个首都卫戍司令是没跑了。

而在当时,真的地位有这么高吗,答案是否定的,其实在清代,这种提督九门的武官别看着似乎威风八面,实际上远远比不上现代意义上的首都卫戍司令。为何呢?是因为提督九门属于在京武官,而且看上去倒也是属于高级京官中的高级武官,还是属于禁军的长官,但实际上,他的品级虽高——正二品/从一品,但实权却非常有限。

作为古代首都的内城,一块板砖掉下来,随随便便砸个人,没有不是五品官的大臣,清朝有一个说法,祖上没有修福气才会在京做官。有这种说法倒也是有原因的,自古在京城做官难做,不为别的,就为这个在天子脚下,来来往往都是爷,这个得罪不起,那个开罪不了,要是不开眼得罪了哪个看上去没什么大本事的爷,回头发现人家是正统的权贵子弟,嘿,那您这京官可就到头啦,在京城都是这个样子,更不要说是内城了,进出内城的哪有不是权贵的啊,没错,品级是高,可都是些什么狗皮职权:巡夜、救火、打更、断案、缉捕、监察。这些职权就没有一个能够接触到真正的权力。

提督九门除了负责内城九门的治安工作,还负责断案稽查等工作,这本身就与京城许多府衙职能重合了部分,同时作为皇帝的心腹之地,这个内城的武装力量轻易不会被一个所谓看大门的提督拿到手里,皇帝不放心,提督也不敢伸手,而且,九门提督还有一个特别要命的东西,提督九门还有一个监察职责,理论上他要对进出内城的人员进行严格监察,但是这事儿真不好办,一个没有品级的军机大臣走了过去,一个正二品的提督九门未必敢对人家监察(搜身)一番、出去个六七品的受宠的太监,从一品的提督九门还要弯腰送别。

换句话讲,别看提督九门听上去霸气侧漏,实际上就个纸老虎,他的职责与许多内城衙门职责重复,而且内城水深得很,他最重要的任务——看好内城九门防务其实也是个假象,皇帝有自己的侍卫亲军和小黄门,还真太不需要提督九门的那些个可怜的步兵巡捕。

还有一点非常关键的是,提督九门属于禁军当中的高级武官,同时又是京官,所以必然是勋贵子弟(上三旗八旗子弟),按照祖制,这类人除了安享荣华,担任职高权低的官职,不得随意出京,因此大概率是不能突然乔装打扮跑到民间去过一把断案的瘾了。

至于说山东巡抚,那就不简单了,山东巡抚相当于如今的省级行政长官,又因为山东地理位置重要与人口众多的特点,山东巡抚的地位尤其突出,他是一个有实权的官职。

在清朝有这种俗话——千里做官只为财,那么做了山东巡抚,这种美梦就会成真,在山东担任巡抚,必然会被朝廷同时委任大量其他官职,这是清朝的一个特点,七七八八加起来。山东巡抚的品级也不会很低——一般情况下混个从一品毫无问题。

从品级上来看,山东巡抚本来就不逊于提督九门,再说说具体实权,山东巡抚作为一省主政长官,位高权重,几乎可以说是手握万民生死,可以做许多大事,比如说:提督军务、粮饷、河道、盐政,哪一条哪一项单独拎出来都是大的没边的实权,真真正正的封疆大吏,下马管民,上马管军,若逢乱世,成为割据一方军阀都没有太大压力——而提督九门,若逢乱世,只不过降为治安管理警察厅而已。

“九门提督”是什么级别? 比“山东巡抚”高吗?

提问者为什么要将“九门提督”与山东巡抚进行对比?山东巡抚与其他各省巡抚相比,有什么特别之处吗?不明白提问者到底是什么意思。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弄清楚几个问题:一、何谓“九门提督”?二、“九门提督”到底是什么级别?三、巡抚到底是什么级别?

何谓“九门提督”?

“九门提督”是清王朝特有的官职,在清初及清王朝之前的历代王朝都没有出现过。民国北洋时期短暂保留过很短的一段时间之后,“九门提督”便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其实,“九门提督”并不是一个正式的官职名称,其正式名称经历了一个逐步演变的过程。在乾隆年间形成定制之后,“九门提督”的正式名称是“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

清王朝的步军统领一职很早便已经出现了,但是彼时的步军统领并不具备“九门提督”职能,只统辖八旗的步兵营,没有守卫北京内城九门的权限。康熙十三年,清圣祖将原来由兵部管辖的“提督京城九门事务”职能转交步军统领,这才有了后来“九门提督”的雏形。康熙三十年,步军统领又兼管了巡捕三营事务,于是便有了“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三营统领”这个官职名称。雍正七年,步军统领衙门正式挂牌,“九门提督”自此被纳入清王朝的正式编制之中,不再是兼职或者临时设置!乾隆四十六年,巡捕三营扩编为五营,“九门提督”的正式名称也更改为“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并形成定制,直到清亡。

“九门提督”到底是什么级别?

步军统领最初为武职正二品,嘉庆四年调整为武职从一品并形成定制。武职从一品是个什么概念呢?清王朝各省绿营提督以及军事重镇的八旗驻防将军、都统在形成定制之后都是武职从一品。换言之,步军统领和绿营提督、驻防将军、都统属于同一级别。因为制度完全不同,我们无法将其与现在的具体职务挂钩。如果非要进行对比,个人认为清王朝各省绿营提督的级别大概其有些类似于现在的省军区司令(正军职)。那么,“九门提督”差不多也就相当于现在的“正军职”。实际上,“九门提督”麾下的兵力恐怕还未必比得上现在的一个集团军。

清王朝对武职普遍采取了高级别、低职权的配置。以最基层的把总为例,把总下辖四百人上下,充其量不过相当于现在一个营的规模,但清王朝的把总却是武职正七品!那么,清王朝的文职正七品对应什么职务呢?知县。这个很好与现在挂钩——正县处职(套改后的一级调研员)。在我国现行体制内、甚至包括民国南京政府时期,地方正县处级与军队系统正团级是基本相当的,远高于正营。而这,也是新中国建国初期对国民党战犯进行等级划分时所谓“县团级”的由来。换言之,“九门提督”虽然类似于“正军职”,但实际级别恐怕比“正军级”要高出不少!

巡抚到底是什么级别?

巡抚是清王朝省级行政区的主官,总领一省事务,同时还拥有监察职能和节制辖区绿营驻军的权限。巡抚的编制品级为文职从二品,加兵部侍郎、都察院右副都御使衔者为正二品。虽然是文职正二品、甚至从二品,但巡抚却有权节制武职从一品的驻省绿营提督!当然,这种所谓节制更多地是侧重于“监视”而不是指挥、调动。各省绿营驻军的指挥、调动权归兵部,没有兵部的正式手续,巡抚也无权随意调动。

那么,巡抚到底相当于现在什么级别呢?因为其辖区与现在的省级行政区大体一致,这个相对比较好对比一些,清王朝的巡抚大概其类似于现在正省部职。但是,清王朝巡抚的职权范围要远大于现在的省委书记和/或省长,巡抚几乎囊括了现在四套班子加两院的所有职权范围!

“九门提督”为从一品,巡抚只是从二品,有加衔者也只是正二品而已。于是,有人就此认定“九门提督”比巡抚级别高。如果非要这样说,倒也无可厚非。清王朝虽然武职品级与文职品级属于两个系统,但有明确规定:总督与驻防将军并列时以驻防将军为尊。换言之,清王朝对武职还是“给足脸面”的,在礼仪上从一品的“九门提督”级别高于正二品的巡抚也无可厚非。

但是,礼仪归礼仪,实际权力却又是另外一回事了。清王朝的巡抚总领一省事务,而且拥有监察和节制驻军的权限。换言之,在一省之内,巡抚是绝对权威!反观“九门提督”,他的权限说白了就是给皇帝“看大门”!负责北京内城九门的防务,顺带着办理内城缉盗、救火、维持治安等事情,其手中的实际权力根本无法与总领一省的巡抚相比!

不过,“九门提督”看的这个大门是皇帝、宗室王公、驻军八旗眷属所居住之北京内城的大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能够出任“九门提督”一职者几乎都是皇帝非常信任的满臣,其他人根本无权染指。正是因为责任重大,“九门提督”经常会由更高级别的官员、甚至宗室王公兼任,清高宗的宠臣和珅就曾经兼任过“九门提督”。如果从这个层面而言,巡抚恐怕远远比不了“九门提督”。清王朝出任巡抚的汉臣多如牛毛,但出任“九门提督”的汉臣一个也没有!别说是汉臣,连汉军都没有……至于说“九门提督”和巡抚谁的级别更高,只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九门提督”是什么级别? 比“山东巡抚”高吗?

清朝时期,各省提督的权力、地位普遍不如巡抚,很多时候,提督们都是直接被巡抚们压制的,但是如果把这种状况放在九门提督和山东巡抚身上的话,情况就又有所不同了。

接下来我们就好好了解一下清朝的九门提督和山东巡抚。

清朝的提督

提督这个官职大家基本上都是听说过的,不过听说过并不代表大家一定了解过这个官职,接下来我们就简单讲一下清朝时期的提督是一个什么样级别的官职。

首先,清朝的提督是一个武将官职,位列从一品,单纯论品级来说崇高无比,不仅在品级上超出了巡抚半级、更是和权柄滔天的总督持平。

在清朝的设定中,提督是每个省份绿营军的最高长官,简单点说就相当于现如今一个省的军区司令。

不过由于清朝朝廷在外派总督、巡抚时给予了总督、巡抚们太过于巨大的权力,所以虽然提督的品级崇高无比,但却处处受到了总督和巡抚们的压制。

超凡脱俗的九门提督

至于九门提督在级别上和其他省份的提督是并没有太多差别的,一样是从一品的品级,只不过由于他们镇守的地方是皇城所在地北京城,所以地位才发生了不一样的转变。

九门提督从简单点来说就是现如今的北京卫戍司令,专门守卫着北京城的安全、保障着皇帝在皇城里的安枕无忧。

至于为何不叫北京提督而叫九门提督,原因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因为当时的北京城一共有九个城门,所以在设置这个官职的时候,才采用九门替代了北京,来象征九门提督的管辖范围。

作为保障皇帝安全的重要官职,九门提督拥有着远超其他总督许多的地位,就像所有权力巅峰者都会把重要机关职位安排给自己最信任的人一样,九门提督的人选基本上都是皇帝最信任的人。

这点我们从清朝历代九门提督担任者的身份就可以看出来,在清朝的历任九门提督中,除了隆科多、和绅、福隆安等重要人物,其余担任过九门提督的人大多数是诸如亲王、贝勒这样的皇亲国戚。

亲王我们就不必多说了,在清朝是超品品级,如果九门提督的身份加持在亲王们的身上,不要说是山东巡抚了,这天底下的所有总督都没有任何一个人的地位比其高。

和珅等重臣就更加如此,他们担任九门提督期间身上也担任着其他诸如军机处大臣之类的重要官职,在这种种辉映下,就更加衬托出了九门提督的辉煌。

山东巡抚

接下来我们再来说一下山东巡抚。

清朝山东巡抚本身的官职不是特别高,只有从二品,不过由于他们一般会加上兵部侍郎(国防副部长)的加衔,所以清朝山东巡抚的官职普遍在正二品。

在乾隆之后,因为山东巡抚兼管了山东提督的工作、被加授了提督职衔,所以清朝中后期的山东巡抚实际上是从一品的品级,在品级上跟九门提督差不多。

至于要说到山东巡抚的本身职责,其实就有点类似于现如今我们所说的省委书记,手中另外掌握着山东的最高民政大权。

从以上的介绍,想必大家已经知道山东巡抚大概是一个什么样的地位了,简单点说,就是省委书记加上省军区司令的一个重要官职。

如果从具体的权力范围来说,山东巡抚的权力确实是要比九门提督大上不少的,只不过在地位上因为九门提督太过于超凡脱俗了,所以山东巡抚在地位上是根本比不过九门提督的。

“九门提督”是什么级别? 比“山东巡抚”高吗?

九门提督就是皇帝心腹,而山东巡抚说起来在当时大概有十几个了!

“九门提督”是什么级别? 比“山东巡抚”高吗?

现在很多小说和影视剧中频繁提到一个官职“九门提督”,好像这个官很厉害的样子,虽然小说中可能有些夸大,但这个官职手中确实握有一定的资源,比起作为一方大员的“山东巡抚”也差不了多少。

题目中给出的巡抚是山东巡抚,在清朝有着严格的官阶制度,就是我们常说的九品十八级。各地巡抚在这个制度中是从二品,比总督低一级,山东这个地方就很特别了。因为当时山东,河南夹在直隶和两江之间,位置比较重要,又靠近京城等种种原因。这两个地方的的巡抚就是正二品,和偏远一点的总督平级。

我们常说的九门提督,在当时的品阶也是正二品,到嘉庆年间才升到从一品。九门提督原名叫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顺治时期设立了一个步兵统领,来管理满洲,蒙古,汉军八旗步兵营。康熙为了加强京城的城防,把京城的城门交由步兵统领管辖,九门提督就这么诞生了。当时除了正阳门外,内城剩余的八个城门正好八旗兵一个旗负责一个门。

由于皇上都注重自己家门口的安全,九门提督的职权在后来被不断扩大。除了负责九个门的门禁外,巡夜、救火、编查保甲、禁令、缉捕、断狱都交由九门提督负责。坐在这个位置上的也一定是皇上最信任的大臣,手下士兵长期控制在3万人左右。嘉庆年间,一股起义军乔装打扮潜入京城,竟然打进了皇宫,这让嘉庆不得不更加重视京城的防卫工作,直接把九门提督的官阶提升到了从一品。

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当时的九门提督就是慈禧太后的亲信荣禄担任,八国联军设立了安民公所就替代了九门提督的职能。八国联军撤出北京后,把北京的治安就交还给了清政府,清政府效仿八国联军设立了一个“善后协巡营”替代原步军统领衙门的巡捕营。光绪三十二年(1906)设立了专门的警察机构,内外城巡警总厅,分化了九门提督的职能。

最后还有一些其他值得注意的地方,九门提督和山东巡抚两个人一个文官,一个武将,没有任何隶属关系。但本质上讲都是当地的主管官员,九门提督主管着京师的防务,山东巡抚几乎管着山东所有具体事项,直接向中央负责。清朝京城之外是没有一品文官的职位的,虽然有很多巡抚带着从一品的加衔,但这并不是惯例,加的也是空衔。由于九门提督是武将,在天子脚下还是在边关区别不大,所以也没有“京官”的优势。

综上所述,九门提督和山东巡抚同为正二品时,按照文官节制武官的传统,二者虽级别相同,但应该山东巡抚的地位更高。后来九门提督官越做越大,成了从一品,从官阶上就压制了山东巡抚,加上人家是皇上的亲信,不论级别还是地位都要比山东巡抚高上一些。

“九门提督”是什么级别? 比“山东巡抚”高吗?

【九门提督】

九门提督,官名。为“提督九门巡捕五营步军统领”的别称。清初设步军统领,专管满洲、蒙古、汉八旗步兵,康熙十三年(1674年)兼提督京城九门事务,三十年又兼菅巡捕三营事务,当l时叫着“提督九门巡捕三营步军统领”。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巡捕增兵额为五营,随之改为“提督九门巡捕五营步军统领”。掌京师正阳、崇文、宣武、安定、德胜、东直、西直、朝阳、阜成九门内外守卫巡警等事。九门提督由亲信的满族大臣兼任。其官署步军统领衙门除掌防守、稽查、门禁、缉捕等事务外,还掌断狱、编查保甲等事。

【巡抚】

明洪熙元年(1425年)始在汉中、江南等地设置巡抚专职,和总督同是地方的最高长官。清代巡抚演变为省级地方政府长官总统一省军事、民政、吏治、刑狱等事。清代巡抚例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和兵部侍郎衔,所以又别称均部院。

【明、清巡抚与总督同为封疆大吏。】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