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灭金的时候金国为什么往河南跑而不回自己东北老家?

金人攻灭大辽继而大宋之路过于顺利,完全是摧枯拉朽的消灭了两个老大帝国,颇有一点一铁拳打在棉花上的感觉,所以金人完全没有做好任何接管并通吃的准备。

再加上幸福来得太突然的金人舍不得还在老家留守吃苦的兄弟姐妹们,金人毫不犹豫的立刻扶持了投效自己的宋人官僚成立伪政权帮忙代管一段时间,自己连夜赶回老家去接留守老家吃苦的兄弟姐妹们来花花中原享福了。

靖康之变之时,金军势如破竹,但随军金人人数有限,满打满算不过四万多户,但随着金人设傀儡——刘齐代管局面顺手再让这个伪政权继续搜刮中原地区的金银珠宝来满足他们军费开支,之后,金人腾出时间与精力去老家白山黑水之间拖家带口以及消化辽国残余势力。我们来谈谈后者,怎么消化辽国的残余势力呢?聪明的金人想到了好办法,名曰“腾笼换鸟”,当然也要辅之以必要的军事手段。

由于辽国立国百年之久,根深蒂固,本地势力非常强大,而且在灭辽过程中,有许多辽国皇族选择投降金人,如何安置他们成为摆在回军老家的金人眼前的难题,聪明又机智的大金勇士很快就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将留守老家天天吃苦的兄弟姐妹们带走之后,把难以安置的故辽族人安置到老家,岂不妙哉。

白山黑水之间的恶劣环境,金人们,尤其是见识过花花世界花花财富中心的中原地带,脑子里根本就没有回老家搞开发这个选项,这也不能怪他们,毕竟他们刚刚从深山老林穷山恶水中的部落整合出来,是一个新生没多久的奴隶制的部落制度的政权,直接看到封建巅峰时期的社会和财富,肯定会选择留在后者。而又因为此时的金人特别仇恨以前欺压他们的辽族贵族们,对于投诚过来的以及想要处罚的辽人,金人们觉得,那就让他们去过我们当年的日子吧。

这波操作金人觉得赚到了,尤其是真正在中原站稳脚跟后,他们发现中原地区真的是太好了,日子过得也太好了,完全没有以前在老家冻的要死还随时会饿死的苦了,现在天天过的都是大爷生活,吃饭有人喂,穿衣有人帮,如果当时有微信,恐怕每个在中原定居的金人都会给在老家的金人发微信朋友圈炫耀一下。

大金朝廷此后源源不断从老家抽调留守金人来到中原过日子,本意是为了压制中原的主体汉人和他们汉人的汉文化,但没想到最后,是个金人都觉得汉文化足够好,人人都汉化,特别学起汉人地主阶级的奢侈享受,那是有过之无不及,汉人官僚的贪污腐败也是有样学样,当年那个不可一世的金人大军越来越像当年被他们揉捏着的大宋朝廷了。

等到大金宿命中的敌人蒙古崛起后,大金就像被踩了尾巴的猫一样反应激烈,因为它可能从蒙古兵的身影里看见了自己祖先的影子——就如同历史的重复一样,大金派遣的大军被蒙古军杀的落花流水,大金主力多次被蒙古大军全歼,大金朝廷恼羞成怒之余,猛然想起了当年自己祖先灭北宋的旧事:一网打尽了大宋朝廷中枢,当场抓获几乎全部的大宋皇族,大宋几乎瞬间爆炸。

机智而又聪明的大金朝廷做出来重要决定,迁都汴京。是的,就是那个北宋的首都,四战之地的河南,这样大金就暂避了蒙古军的兵锋,但却抛弃了大量可以据险而守的地方,至于老家?还记得当年“腾笼换鸟”吗?

不说金人确实不想回去吃苦,就算他们真的想回去,已经在东北住习惯的故辽子民肯定不会同意,况且,早在大金迁都之前,人家就已经割据东北那旮瘩并且积极联络大蒙古来殴大金,大金表示,因果轮回,这都是命。

蒙古灭金的时候金国为什么往河南跑而不回自己东北老家?

蒙古攻打金国初期,有人曾说,蒙古是一掬细沙,金朝是汪洋大海,然而结果出乎所有人意料,一掬细沙最终填平了大海。蒙古军历经二十三年,在成吉思汗、拖雷、窝阔台的相继进攻下,最后通过联合南宋朝最终吞并金国,可以说蒙金战争是世界历史上著名的小国崛起、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

至于当时蒙古攻打金国,而金国不回自己的老家东北,反而蹊跷的往河南跑,这里面的原因特别精彩而又十分复杂,下面我们慢慢分析。

蒙金世仇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于916年建立契丹国,在947年的时候,辽太宗耶律德光进军中原,在开封称帝,国号大辽,当时的辽帝国强大无比,一个北方的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权区域面积,在鼎盛时期东到日本海,西到阿尔泰山,南至河北白沟,北到大兴安岭,可谓幅员辽阔。

但之后的辽兴宗、辽道宗、辽天祚帝三朝内部的激烈权力斗争导致奸佞当权,政治腐败,百姓困苦,军队衰弱,再加上辽朝统治者采取了对东北地区“迁人弃地”的做法,最终导致东北的女真部落无人管理,之后慢慢崛起。

1112年二月十日,天祚帝到春州(今内蒙宝石镇)巡视,召集附近的女真酋长来朝见,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天祚帝来了兴致,命令女真各个酋长为他跳舞,其他的酋长迫于辽朝的实力只能忍辱负重,只有完颜阿骨打不肯献舞。

从此之后,完颜阿骨打领导的部落不再听命于辽朝,1114年春,完颜阿骨打正式起兵反辽,之后一发不可收拾,完颜阿骨打率领的女真部落屡次挫败曾强大不可一世的辽国,辽国内部开始分裂。

到了1124年的时候,十年之内,天祚帝失去了辽朝的大部分土地,自己无奈退出漠外,之后于1125年3月36日被金人俘虏,这宣示着,历经9位帝王,国祚210年的辽国覆灭,也预示着原本弱小的女真部落创建的金国开始崛起。

金国灭掉辽朝之后,随后又南下进攻北宋,还俘虏了徽钦二帝,此时的中国北方出现了一个富庶而又强大的金朝政权。

虽然金朝经过多年发展,人口已经发展到5000万人,是当时蒙古的40倍之多,军队也在百万以上,是蒙古的十倍之多,但得了天下的金朝似乎早就忘记当年辽朝是怎么灭亡的了,对百姓长期推行残酷的压迫政策。

在金熙宗时期,铁木真的先祖俺巴孩被金人以反叛罪钉在木驴上处死。这还不算完,到了金世宗时期,金朝人看到蒙古人丁兴旺,制定了一条政策,每三年就要对蒙古部落无故剿杀,这样的政策最终导致蒙古与金朝有了不共戴天之仇。

蒙金战争

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国之后,开启了一系列的练兵、刺探金国情报的准备攻金计划,金国的卫绍王本是无能庸碌之辈,在还没即位之前就曾奉命到静州接受蒙古的贡物,当时成吉思汗就知道他成不了气候。

金卫绍王完颜永济即位之后,召蒙古首领拜迎,成吉思汗得知是他为帝,厉声道:“我以为中原的皇帝都是天子做的,没想到是他这种无能庸碌之辈,有什么好拜的”。从此,蒙古与金国正式绝交。

蒙古与金国的战争持续了23年之久,双方互有胜负,但第一次正面的野狐岭决战,就预示着金国已经衰落,完全失去了当年完颜阿骨打率领的金军原有的勇猛斗志。

第一次正面接触就是大决战,当时成吉思汗亲自率10万大军南下,金帝也举国之力45万兵马应对,双方在野狐岭展开对决。

成吉思汗下令兵分两路向中原进军,其中一路由成吉思汗亲自率领直取金朝中都(北京),另一路则由术赤、察合台、窝阔台率领直奔金朝西京。

金帝下令完颜承裕为抗蒙主帅,但金朝士兵承平日久,畏惧术安,早年的猛安谋克已经衰落,面对蒙古的强大攻势,只有被动防御,处处挨打的份。

蒙古大军在第一次大决战中采取迂回包围、围城打援、诱敌出城、力主机动的战争策略,最终攻破金朝中都大门,金朝朝野上下陷入混乱之中。

并且,中都守将完颜承裕战败后,跑到完颜永济面前请求赐罪,完颜永济非但没有降罪于完颜承裕,反而给他加官进爵,这种赏罚不明的御臣方法,势必会造成统帅内部发生严重分歧,结果可想而知,宫廷政变随即而来。

完颜永济在士兵哗变中被杀身亡,随后金宣宗被拥立为新帝,成吉思汗率大军攻破金朝中都以后,金宣宗被迫求和,随后成吉思汗撤军,但金宣宗害怕蒙古再来攻打,不顾群臣反对,决定迁都南京(开封)。

从地图上我们可以看出,金朝从中都迁都南京,也就是从如今的北京迁到如今的河南开封,这应该算是严重的政策失误,基本上被蒙军打傻了,中都不在了,北方的屏障基本就无从谈起了,金朝灭亡,危在旦夕。

成吉思汗在灭亡西夏之后,回军途中身体不适,临终遗言:“联宋抗金”,窝阔台继位之后,蒙金战争进入实质性阶段。在之后的六年之内,双方你来我往,互有胜负,但总体来说,蒙古大军处于主动进攻,而金军处于被动防御。

直到1234年,金朝最后一丝生机被蒙宋联军合手剿灭,金哀宗传位于末帝完颜承麟以后,自缢而亡,宋军、蒙古军破城之后,完颜承麟被杀,至此,金朝彻底灭亡。

为何金国往河南跑而不回自己的老家?

前面提到了金宣宗委曲求全以后,害怕蒙古军队再次来袭,不顾大臣反对,执意要把中都迁到南京,下面,我们详细说一下,为何金国往河南跑,不回自己的东北老家,难道是被打蒙了?

还真是被打蒙了,曾经那个“人一满万,天下无敌”的金兵与蒙古开战以后,基本落入了被群殴的境地,为何?因为后代的金朝统治者在努力地为他们前代的领导者坑爹的治国能力买单。

金朝长期对自己治下的百姓实施严酷的政策,在对那些投降的原大辽子民实施两户女真夹一户契丹的政策,这让契丹降将心中颇有不满。

在1212年的时候,金王朝的后院起火了,原本隶属金朝的千户耶律留哥在吉林隆安扯旗造反,当时聚集了十万之众,甚至重建了辽国,不过后来由于内部纷争,加上蒙古入侵,辽国仅七年就灭亡了,其治下的土地也尽数归于蒙古。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耶律留哥造反之初,金朝曾派遣大将蒲田万奴平反,然而,出乎意料的是,蒲田万奴被打败之后也跟着造了金朝的反,还建立了大真国,不过日子也不好过,最终也是被蒙古大军碾压。

因此,有这两位在金朝的后院折腾,再加上蒙古制定攻金的计划中也有一条是断金后路,所以,各方面的势力夹杂在一起,金朝是肯定回不去东北老家了,当时的情况,往北行军已经不可能。

那么,曾经显赫一时的中原正统金国,除了河南就没地去了吗?

确实没地去了,金朝的东北老家已经反叛,而中原的河北山东等地爆发了红袄军起义,不堪忍受金朝严酷统治的人民纷纷起义,战乱四起,金朝四面楚歌,想要南逃的金朝皇室只能迁都开封,从迁都的这一天起,就标志着腐朽的金朝走上灭亡的道路。

因此,蒙古灭金的时候金国之所以往河南跑不回自己的老家,是因为金军之前的根据地已经不复存在,早已异主,而蒙古军队强势南下,再加上各地纷纷起义,具备低能应变能力的金朝皇室最终决定将国都迁往河南开封。可以说金朝的灭亡是统治者自己作出来的,就在蒙古军攻掠金朝广大之地时,金朝仍没放弃对南宋的进攻,等到窝阔台坚定执行成吉思汗的遗命,假道于宋联宋抗金之时,金军仍有十五万兵力抗衡,但经历三峰山之战后,金军基本上只剩下一些残余势力困守汴州、蔡州两城,虽然已经无力抗衡了,也谈不上战略战术了,但金哀宗似乎在这么紧急的情况下还看不清形势,竟然派使臣向南宋借粮食,没错,两军正在交战,对方忽然向你借粮,所有人遇到这种问题可能会很蒙,但南宋认清了形势,头脑很清醒地回复道:不借。

【坚持原创,敬请关注,欢迎评论,点赞转发】

蒙古灭金的时候金国为什么往河南跑而不回自己东北老家?

金朝明昌五年(公元1194年),在金朝立国第79年的时候,当时继位才五年的金章宗干了一件出人意料的事——下令修筑长城。

到了大安二年(公元1210年),当时的卫绍王完颜永济又下令修长城。这一次的工程量是上一次的七倍。

最终在大安三年(公元1211年),通过两任君王的努力,金朝修建了一套长达1926公里的长城防御体系。(金长城在后来的蒙金战争中,屁用都没有。)

众所周知,长城代表了保守政治,代表了一个中原政权对野蛮民族的畏惧。历史上修筑长城的王朝,基本上都是汉人王朝和汉化王朝。野蛮民族通常不搞这种类型的大型防御工程。

金国的女真统治者原本也是野蛮民族。他们的祖先灭辽、灭北宋,只要他们想去,并且有能力去掠夺的地方,他们都是如同蝗虫一样,势如破竹,四处掠夺金银财宝。那个时候的女真人,哪里需要什么长城?

但是,经过近八十年的汉化,女真人迅速的从一个渔猎蛮族变成了一个汉化民族。在当时的金国,儒学盛行,设立了汉化的政治制度。就连汉人特色的窝里斗也是学的非常彻底,早就没有了当年完颜阿骨打在松花江河畔随便搭几个大瓦房,就能快快乐乐的和自己屯子里面的老哥们一起谋划天下的豪情壮志了。

试问,一群把老本都给忘光了,把自己视为中原人的汉化女真人。怎么可能还会回到东北老家过苦日子呢?

所以,蒙古灭金时,金国统治者没有跑回东北老家,而是往河南跑。第一个原因就是女真统治者对回老家的意愿不足。因为他们早已经汉化了。对于中原的认同,远远比东北老家要更强烈。

当然了,统治者汉化只是不回东北老家的一个原因。当时还有一个原因,也决定了金国统治者不可能回到东北老家。

这个原因就是——东北老家的根据地丢了

金朝大安三年(公元1211年),成吉思汗指挥十万蒙古大军团灭了四十万金国大军。这一战后,金国几乎丧失了所有精锐,从此再也没有能力抵抗蒙古铁骑。并且还丧失了对边缘地区的控制。

当时,金国皇帝卫绍王完颜永济为了进行大反攻,同时也出于对金国境内的契丹遗民的疑虑和戒备(怕契丹人与蒙古人呼应)。便下令境内的所有契丹人不准独居,都要与女真人混住在一起。这个诏旨,明显的就是要把契丹人与女真人绑架在一起。女真与契丹要么同生,要么一起被蒙古人干掉。

于是,东北的契丹人就不干了。当时留住在东北的原契丹皇族耶律留哥听令后大怒。他趁金国将上京(今黑龙江阿城)、泰州(今吉林洮安四家子)的守军调往中原,东北的金军防御空虚之机,于崇庆元年(公元1212年),在今天的吉林农安一带揭竿而起。周围被金国压迫的各民族百姓纷纷加入。

仅仅几个月,耶律留哥的归附者就高达十余万之众。这些人拥立耶律留哥为都元帅,建立了东辽国。

眼见后院起火,金国统治者立即调遣了六十万大军征讨耶律留哥,意图将耶律留哥的反叛势力掐死在襁褓之中。

耶律留哥见金兵势大,便派出使者向成吉思汗求救,表示愿意归附蒙古,并最终与蒙古大将按陈那颜结为结盟。一起大破了金国的六十万征讨军,扩大了地盘。

后来金国再次派兵进行镇压,这一次的金军统帅是咸平路招讨使蒲鲜万奴。结果蒲鲜万奴惨败于蒙古、契丹联军,又损失了几万人马。蒲鲜万奴惨败后,怕皇帝会追究他的责任,因此不敢回京。一直待在东北观察形势的发展。

公元1215年,金宣宗被成吉思汗打怕了。便不顾大臣徒单镒等人反对,与术虎高琪迁都河南汴京。这一臭招,算是彻底毁掉了金国在东北的统治。

窝在东北的蒲鲜万奴见金国大势已去,便在辽东自立,建东真国。于是,金朝在东北的龙兴之地,就被蒲鲜万奴与耶律留哥两人给瓜分了大半。

后来蒙古人东征,金国的东北老家便被分成了三块:一部分被蒙古人占领;一部分被叛将耶律留哥建立的东辽国占领;一部分被叛将蒲鲜万奴建立的东夏国占领。至于金国在东北的势力,则全部被消灭。

而这一被消灭的时间,仅仅才四年。

后来过了十几年,当金国被蒙古人临将打死之前,蒙古出兵灭了东夏国,基本控制了东北地区。但是蒙古保留了东辽国的藩属国身份,一直到忽必烈建立元朝前夕,才撤销了东辽国藩属国的地位。

因此总的来说,当蒙古灭金时,金国的统治者们不愿回东北老家,反而往河南跑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第一、关内的女真人已经汉化,如果让他们做二选一,他们宁愿选择中原汉地。

第二、东北老家的兵力空虚,再加上东辽耶律留哥的存在,实际上也回不去了。

至于金国南迁汴梁,虽然在事后证明是一个臭招,导致金国始终被蒙古压制在河南,没有翻身的希望。但如果以当时的实际情况来看,我觉得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北宋君臣固守开封而被团灭的前车之鉴,对于女真人来说,可谓是历历在目。

如果金国固守中都,极可能导致像徽、钦二帝或明朝崇祯皇帝一样,被蒙古人一波进攻杀得团灭的下场。那样的话,金国会群龙无首,估计亡的会更快。

如果历史可以重来,金国统治者应该要反省一下女真士兵的战斗力为什么会退化的如此之迅速。并且还应该反省一下,金国在全盛时期为什么没能开发好东北,导致整个国家的基本盘只有华北平原这个四战之地呢?如果东北在蒙古崛起之前,就能得到很好的开发的话,那起码金国就多了一个从东面威胁蒙古大本营的利刃,在战略防御阶段还能分担华北的压力。

遗憾的是,金国迁都汴梁不久,蒙古铁骑就攻破了中都,从而彻底切断了金国华北和东北两大板块的陆上联系。女真人,失去了一个制约蒙古人扩张的机会。

蒙古灭金的时候金国为什么往河南跑而不回自己东北老家?

过惯了中原的富足生活,金国人显然已经不愿意再回到寒冷的东北老家去过渔猎民族的生活了。公元1214年,金国的第8位皇帝金宣宗完颜珣为蒙古所逼,率众迁都于汴京(今开封)。

第二年,蒙古攻破金国原来的首都中京大定府(也称大兴府)。失去中京后,金国的东北老家与中原地区已被切成两段。

迁都于汴京已经说明金国皇帝放弃了祖传的龙兴之地东北老家,而选择了经营繁华的中原地区。毕竟中原的富庶深深吸引了金国人,让他们已经不肯回到东北老家去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渔猎生活了。可是他不知道,中原地区在接下来的20年里,也将因为蒙古骑兵的猛烈入侵而变得残破不堪。

金宣宗完颜珣是金国的第8位皇帝,他在位的时候金国已经衰落。而强敌蒙古逐渐兴起。在99年前,金宣宗的祖先也就是金国的开国皇帝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在东北的会宁府称帝,建立了强大的金国。

女真不满万,满万则不可敌。金国建立后不久,便相继消灭辽朝、北宋,并把南宋压制在淮河以南动弹不得。虽然金国入侵南宋失败,但始终处于主动进攻的地位,逼迫南宋签订了屈辱的《天眷和议》、《绍兴和议》、《隆兴和议》、《嘉定和议》。

南宋王朝甚至不顾靖康之难的屈辱,一再对金国称臣纳贡,并接受了杀死岳飞的条件,可见金国的实力在当时非常强。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金国内部也逐渐走向腐朽。原先骁勇善战的女真骑兵沉溺于中原安乐富足的生活,战斗力极速下降,而金国的统治阶层也是一代比一代腐朽,只满足于接受南宋王朝的贡品,失去了祖先们开疆拓土的雄心。

公元1206年,蒙古的铁木真统一蒙古高原。蒙古与金国(女真族)原本就有旧仇,所以将进攻的矛头对准了金国。不过,金国上下虽然十分腐败,但总体实力还是强于蒙古太多,一直到公元1211年的野狐岭之战后才决出胜负。金国40万大军在野狐岭之战中损失殆尽,彻底失去了与蒙古军队抗衡的力量。

等到金宣宗继位时,金国的国势更是日渐衰微,而蒙古却犹如新升的太阳一般冉冉升起,两国的实力对比已经完全改变。金宣宗不得不面临一个严重的问题,如果长城防线守不住,是退回东北老家呢?还是南下经营中原呢?

很显然,以金宣宗为首的金国贵族集团过惯了中原富足美好的安逸生活,再已经无法像祖先金太祖、金太宗那样适应东北丛林的苦寒生活,而且许多金国贵族也不肯回到东北老家。可是,他们要求金宣宗坚守中都大兴府。

公元1214年,金宣宗不顾群臣反对,从中京(中都)大定府迁都于南京开封府(原北宋首都汴京)。此举标志着金国的政治中心难移,而且失去了对东北的管理。第二年,蒙古军主力就越过长城包围金国中京大定府。由于皇帝早就逃走,所以城内守军士气低下,无心坚守城池。

蒙古主力攻破金国中京之后,有进一步南下的趋势,金国皇帝金宣宗便学起了几十年前的宋徽宗的老路子,向蒙古割地赔银献公主,换取一夕安寝。金宣宗急于向蒙古求和,献出了岐国公主。

《金史》记载说,蒙古人从金宣宗那里得到了岐国公主完颜氏(后嫁给成吉思汗为妾),并载着金国上贡的童男童女500人、绣衣3000套、良马3000匹以及金国皇宫中的无数金银珠宝满载而归。

可是,金宣宗逃到汴京后也没有振作起来,只是偏安于一方挣扎。他的对外政策也是屡屡失误,先后与南宋、西夏爆发战争,使得本就衰弱的金国形势雪上加霜。这位金宣宗在位时期,金国放弃了龙兴之地东北,逃到河南割据一方,而他也最终病死于河南。

蒙古灭金的时候金国为什么往河南跑而不回自己东北老家?

晚年的金国已无家可归,东北早已不是金国统治范围!金国迅速崛起,灭辽国侵北宋制造靖康耻!

我们知道金国的建立者发源于中国东北地区以及今天的俄罗斯的远东地区,这里是中国这片大地上的极寒地带,历来只有游牧民族在此生活,而且生活条件十分恶劣,金国在领袖完颜阿骨打统一女真各部落之后,1115年建立金国,定都上京(今天的哈尔滨地区),并且利用十年的时间便完成了对原宗主国辽国的消灭战,一举消灭了辽国,占据了整个中国的北方和东北地区。随后利用两年的时间发动了对北宋的战争,制造了令中原王朝的汉族百姓难以忍受的靖康之耻。金朝的崛起是十分迅速的,短短的12年便完成了对辽国和北宋的军事战争,并且都取得了胜利,极大的扩张了自己的地盘。随后国与南宋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再加上西北地区的西夏王朝,可以说是一个新的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金国国土扩张,军事力量随之迅速堕落!

就在金国消灭了辽国和北宋之后,土地和军事得到了极大的扩张和补充,然而不到30年的时间里,金国统治者到下面的士兵迅速的腐化堕落,而且在汉文化的影响下丧失了游牧民族本身的血性,在12世纪中叶,巾国完成了迁都中京(北京城)的计划。穷兵黩武想要消灭南宋朝廷,然而却在南京的战争中节节失利,最终再也无力组织大规模的进攻,双方握手言和。由此也可看出此时的金国的战斗力已经开始下降。这为以后的大蒙古国雄起,并且消灭金国埋下了隐患。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金国遗失北方领土!

金章宗时期,国政开始,日渐荒废,再加上黄河频繁的改造和泛滥,导致金国的国家经济收入急剧下降,金国的军事力量迅速颓废,此时蒙古草原上的蒙古人各部落之间开始不断扩张、互相兼并,而且蒙古族依然保持着游牧民族勇猛善战的性格,这使得金国的统治者慢慢无力控制蒙古草原各部,金国统治者也意识到了这一问题,经常派人去蒙古草原减丁。所谓的减丁,实际上是一种十分残忍的手段。就是将蒙古人的人口数量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对于那些人丁兴旺的部落,军事力量壮大的蒙古部落,进行选择性杀人,消灭其急剧增长的男丁。这种残酷的统治不仅仅没有起到控制蒙古部落扩张的作用,反而刺激了蒙古各部落之间相互兼并的速度,终于在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努力下,统一了蒙古各部,并且对于刽子手金国实行了反制!毕竟中国在统治蒙古各部落之时,所谓的减丁政策,便是残忍的杀害蒙古部落的男子。成吉思汗及其子孙是万万不会咽下这口气的。公元1212年,成吉思汗在消除了西夏这个后顾之忧之后,开始了对金国的作战,蒙古骑兵迅速的席卷了华北地区,包围了中京城。并且面对金国无力的统治,位于东北地区的契丹人耶律留哥,选择叛逆金国的统治依附蒙古。1215年,蒲鲜万奴在辽东自立,建东真国。此时金国的龙兴之地辽东被蒲鲜万奴与耶律留哥瓜分,而山东与河北一带由于常年水患而激发了民变。遍地都是民变的红袄军,此时的金国只能控制河南、淮北地区。大家注意,正是从此时开始,东北地区便开始不再是金国的统治范围,因此金国在灭亡之前的最后挣扎之际,根本没有机会在逃亡老家东北黑水畔。

金哀宗先迁商丘后入蔡州!难逃灭国命运!

公元1214年,金朝赶紧迁都到了河南开封,但是蒙古人没有给金国太多的时间喘息,接二连三的对金国用兵,并且联合南宋一起夹击金国。最终金国在金哀宗的统治下又从开封迁都商丘,随后到蔡州,没几年之后,公元1234年,金国彻底被蒙古消灭。结束了其120年的国家历史。躺进了历史的坟墓。

金国灭亡后,金国的皇家宗室子女被蒙古人带走,这与一百年前宋徽宗宋钦宗及后宫妃嫔和无数汉家女子被金人掠走,如出一辙!也许这就是因果循环吧!

蒙古灭金的时候金国为什么往河南跑而不回自己东北老家?

金国倒是想回到东北老家呢,但是实力不允许啊。国史君(国史通论)认为,其中有三个重要的原因:第一、东北虽然是金国的龙兴之地,但是在金国后期已经失去了对东北的控制;第二、金国入主中原之后迅速汉化并采用了女真、奚、契丹与汉人杂居的措施,导致女真人杂处中原,东北女真人稀少,他们没有机会再组织大规模正规军向北进军。第三、蒙古攻打西夏时金国作壁上观,后来又采取了“北失南补”的错误战略,导致金国失去了所有盟友。

蒙古崛起

辽、金、蒙古的历史有很多相似之处,辽国崛起之后打压女真人,女真人与北宋联合,消灭了辽国。金国崛起之后打压蒙古人,蒙古人与南宋联合,消灭了金国。金国立国之后曾经非常的强大而嚣张,他们消灭了北宋又逼迫南宋称臣,同时又经常派兵去蒙古草原“打草谷”,即将身高超过车轮的儿童全部处死。另外,他们还把成吉思汗的俺巴孩钉死在木驴上,蒙古与金可谓有不共戴天之仇。

金国迁都

而在蒙古崛起之前,金国就已经开始自己折腾自己了,海陵王完颜亮上台之后以各种理由最终将首都从上京会宁府迁到了燕京,同时又下令将会宁府完全破坏。金国内部的折腾一直在持续,从金章宗后期开始,金国的实力急转直下,而正在此时,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草原,随后发动对金战争。此时金国的战斗力已经完全无法与往日相比了,战败之后,金宣宗又迁都到了北宋的都城汴京以避其锐。他就没想一想,当年金国长驱直入消灭北宋,不就是因为没有北方的屏障吗?

东北丢失

虽然多次战败,虽然迁都汴京,但是北方大片土地还是金国的,然而,一直处于被压迫状态的契丹人又乘机发动了叛乱,金国派人去镇压,结果这批军队再次叛乱。最终的局面就是契丹人耶律留哥复建辽国,女真人蒲鲜万奴自立为东夏国王,金国的龙兴之地彻底丢失了。与此同时,山东和河北的汉人组成“红袄军”,开始搜山检海地屠杀猛安谋克们。金国可控制的地区便只有河南与淮北一带了。

军力衰退

从另一方面来说,金国算是一个爆发户,对自己的子民(如契丹人、汉人等)充满了不信任,所以便采取了各民族杂居,以“猛安谋克”分区域统治的政策(及得中原后,虑中原士民怀贰,始创屯田军,凡女直、奚、契丹之人,皆自本部徙居中州,与百姓杂处,计户授田,使自耕种,春秋给衣,若遇出兵,始给钱米。凡屯田之所,自燕南至淮、陇之北皆有之,筑垒于村落间),曾经的女真精锐部队就这么被拆散了。经年累月之下,作为统治阶级的他们学会了风花雪月,不再是战斗民族了,凝聚力也急速下降。

北失南补

金章宗后期,金国迫于北方蒙古的军事压力而一再南退,但是他们还是不把南宋放在眼里(毕竟金国不久之前刚刚击败了南宋的开禧北伐),所以采取了“北失南补”的策略——北方丢失的土地要从南方找补回来。如此一来,西夏这个盟友丢失之后,最后一个可能成为盟友的南宋也与金国再次反目了。

龙兴之地丢失,女真战斗力衰减,与所有邻国的关系恶化,金国当然无法再重振旗鼓,保住河南之地已经不错了,还有什么能力向北进军呢 ?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