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皇太后窦漪房的简介,历史上的窦漪房是怎样的?

历史上,每个王朝都有它们各自的特点,而汉朝作为一个有四百零七年历史的悠久王朝。它有一个鲜明特点就是王朝有始至终都存在着外戚干政,讲到外戚干政,就不得不谈谈外戚干政的凭借依靠——太后。

而我们今天所要讲的一个人物就是西汉著名的太后窦太后,历史上的窦太后是怎么样的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窦太后名叫窦漪房,相信不少人有可能都不知道窦漪房这个名字,毕竟历史上对其记载都称呼其窦太后为主,对其名字并没有提其太多,也只有《史记索隐》有少许记载其云窦后名漪房。

窦漪房是汉文帝刘恒的皇后,汉景帝刘启的母亲,汉武帝刘彻的奶奶。据史书记载,她是清河郡观津县人,窦太后并不是出身高贵的官宦的大家闺秀,而是出生于一个贫寒的农民家庭,出身低微。

在汉惠帝时,窦漪房因为长相秀丽,加上贫穷所迫,被人推荐得以以家人子的身份入宫服侍吕后,并被赐与窦姬称号。

当时,朝堂之中,吕后一手遮天,她为了控制监视各诸侯国的一举一动,于是借故释放一批宫女出宫,并赏赐给各诸侯国王爷,以安插眼线监视。窦漪房就在这些宫女之中,她本来被安排前往赵国,但是阴差阳错之下,却被安排进了刘邦第四个儿子刘恒分封的代国。

到了代国之后,窦漪房幸运的得到了代王刘恒的青睐,深受宠信,并生下了一个女儿,名为刘嫖,史称馆陶公主。

公元前180年,吕后因病而死,太尉周勃、丞相陈平等大臣深知外戚干政余害之深,于是把吕后的亲信余党一网打尽,并且迎立代王刘恒入京为帝,是为汉文帝,而窦漪房也因此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成为了皇妃。

除此之外,后窦漪房还为汉文帝刘恒生下了两个儿子,一个是后来的汉景帝刘启,一个则是后来的梁王刘武。

恰逢此时,汉文帝的原配王后和四个比较年长的儿子都依次早逝,所以窦漪房的儿子刘启顺理成章的继承了太子之位,窦漪房也因母凭子贵,被封为了皇后,汉文帝刘恒驾崩后,其子刘启继位,史称汉景帝。

汉景帝刘启继位后,尊窦皇后为皇太后,对其恭敬有加,对于窦太后的亲戚,也大都得到了封赏,窦氏家族一时风光无限。不过汉景帝刘启因为从小体弱多病,所以并没有长寿,仅仅在位了16年便早逝。

因为这时太子也就是后来的汉武帝刘彻还尚且年幼,所以朝堂大权基本都由窦太后掌控,窦太后这时可以说是权倾朝野,与之前的吕后相比有过之而不及。

年轻时的汉武帝本想大展宏图,施加改革,都深受窦太后阻挠而不得实施。直到汉武帝建元六年五月丁亥,一代名后窦太后才因病去世,死后与汉文帝合葬于霸陵。

西汉皇太后窦漪房的简介,历史上的窦漪房是怎样的?

窦漪房这个名字我想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陌生的。如果说窦太后,那我想绝大部分都知道,随着前几年黄晓明的《大汉天子》和林心如的《美人心计》的热播,窦太后也被世人熟知。但是很多人都有这么一个疑问《大汉天子》的窦太后是一个热衷于权力,并纵容自家的子侄祸国殃民的主,而《美人心计》中的窦太后却几乎就是一位完美的贤后。那么在真正历史上的窦太后到底是怎样的人物呢?

普通农家女,因缘得以进宫侍奉吕后

窦漪房史书对其生辰并无记载,只知她大概是高祖初年出生在清河郡观津县。其父据说乃秦官,后因秦末动乱选择辞官归隐,但好景不长就其父就因在去河中垂钓的时候不幸落于水中而溺死。之后窦漪房就只得和自己的哥哥窦长君和弟弟窦广国相依为命。

就这样窦漪房度过了复杂而又困难的幼年生活。高祖刘邦死后,吕后独掌大权,而就在数年后吕后为了充实后宫开始在全国大规模征集平民清白的女子入宫。如此窦漪房就得以以六郡良家子的身份入宫为宫女,并被分配到了吕后的身边做贴身侍女。

无心插柳柳成荫,误入代国开启传奇的一生

后在做吕后多年的贴身侍女之后,由于窦漪房并不得宠,所以并被吕太后放到了要赐予诸侯王的那一批宫人中。本来窦漪房是想让主管分配的太监让他帮忙将她分配到离她家最近的赵国。但是谁料太监不知是忘记还是故意,他把窦漪房分配到了要赏赐给代王刘恒的队伍中。

而后窦漪房虽然知道但已无力回天,皇命难违最终她只能走向代国的队伍中。当然正所谓无心插柳柳成荫,在代国不知何缘故,代王刘恒对于窦漪房那是万分的宠爱,窦漪房在代国没待多久就为刘恒生了一个女儿,这个女儿就是后世闻名的馆陶长公主刘嫖。

之后在公元前187年更是为刘恒生了一个儿子,这个儿子就是后世的汉景帝刘启。而数年后又生下次子刘武,也就是后世的梁王。不过此时的窦漪房地位并不高,她只是刘恒的宠妾,此时最受刘恒喜爱的还是他自己的那位王后。

文帝刘恒登基,宠妾母凭子贵一跃为中宫皇后

公元前180年独掌大汉数十年朝政的吕后病逝,而随着吕氏外戚最重要的核心人物吕后的去世,曾经被压制数十年的刘姓皇族和忠于刘氏的汉臣们开始了疯狂的反攻。最终吕氏一家被全部诛杀,刘姓皇族重掌汉权。

而后陈平和周勃等人商议决定拥立代王刘恒为帝。公元前180年刘恒登基为帝,在数月后有重臣向刘恒上奏请求立刘启为太子,而后刘恒准其所奏,于前179年立为太子。同时生下刘启的窦太后也因此母凭子贵,被刘恒册封为中宫皇后。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窦氏家族开始崛起

在窦漪房成为皇后后,她失散的兄弟们在风闻她做了皇后,并都来到长安前往认亲。后窦家在经过窦漪房的考验后,终于被承认,而后窦漪房的哥哥和弟弟相继被刘恒赐予了很多的田产和钱财。

在成为皇亲国戚后,窦家的地位是一路攀升,随着地位的上涨,他们的生活随之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不但接触都是些达官贵人,而且由于他们都从小就没有受到什么教育,所以刘恒还特意让一些德高望重的夫子教导他们。也就是如此最终窦氏的两兄弟大多都成为谦逊的正人君子。

因病失明,渐失宠幸

不过好似老天对于窦漪房有些故意为难之意。中年的窦漪房本可享受着无限的富贵,但不辛的是在某一天窦漪房突然因病失明。而随着窦漪房的失明,她开始失去了刘恒的宠幸。

由于她是太子刘启的生母,再加上朝廷重臣袁盎的支持,所以她并没有失去皇后的宝座。不过她虽然保住了皇后的位置,但刘恒却再也未宠幸于她。

其子为帝,自此权势滔天

公元前157年刘恒去世,窦漪房的儿子登基为帝,是为汉景帝。之后窦漪房由皇后升为太后,而窦漪房的弟弟窦广国封为章武侯,同时窦长君的儿子窦彭祖也被封为南皮侯。自此不但窦太后的权势滔天,窦氏一族也开始权倾朝野。

但是窦漪房虽然因为刘启的存在而变得荣耀无比。但是窦太后喜欢的确不是刘启,而是梁王刘武,在窦漪房荣升太后后,她不但赏赐刘武大量的财宝,更是赐予国土四十余县。而且窦漪房还想在刘启死后让刘武继位。

记得在某一年刘启喝醉酒的时候,他口不择言稀里糊涂的答应了他死后会将皇位传给刘武,而刘武和窦太后听到这个承诺,那是开心无比啊。只是显然这句话只是刘启醉酒所言,他显然不会将皇位给自己的兄弟,但显然话已经说出去了,君无戏言啊,不好好在最后他靠窦婴才将此时糊弄了过去。

但是窦太后显然还不放弃让刘武当皇帝的幻想,她几次三番明里暗里的让刘启答应让刘武日后做皇帝,当然最终都被刘启或者其他臣子所拒绝。

而在晚年窦太后的权势则更为强大,一方面因为她的窦家都在朝廷担任要职,另一方面刘启也十分孝顺窦太后,所以在景帝一朝窦太后的权势都是最大的,当然绝对是比不多吕后的。

太皇太后,因病去世

公元前141年,刘启去世,刘彻登基为帝,是为武帝,而窦太后则又变成了窦太皇太后。由于当时刘彻尚年幼,所以此时朝中的大权几乎都为窦漪房所掌控,在此时她的权力才真正能跟当年的吕后相比。

比如当年武帝想推行新政之时,喜欢黄老之说的窦漪房就强烈反对,最终导致武帝新政失败。从这点我们可以看出此时的窦漪房权势已是无人可挡。不过此时的窦漪房已是快油尽灯枯,最终在公元前135年窦漪房驾崩于长安。

可以说真正历史上窦漪房这个人不像电视剧说的那么好,也不像电视剧说的那么差。她虽晚年因为想让自己的小儿子刘武做皇帝,有些许的犯糊涂了,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窦漪房作为辅佐两代帝王的功臣,她对于西汉的贡献绝对是不容忽视的,她在的那段期间一直坚持采用黄老之说去治理西汉,因此在武帝之前西汉才能越变越富有。

而且也正是因为这份底蕴,最终武帝才有足够的财力去支持一场又一场的战争,才打出了强汉的名声。最后实际上窦氏一族对于大汉明显是功大于过的,相比吕氏和薄氏外戚,窦氏的所作所为真得就是君子啦。

西汉皇太后窦漪房的简介,历史上的窦漪房是怎样的?

窦漪房能够成为皇后、太后、太皇太后,的确是捡了一个超级大漏。在别的问题之中,我详细做过回答,这里就不啰嗦了。

孝文窦皇后(?-前135年),清河郡观津县(今河北省武邑县)人 。唐司马贞《史记索隐》引皇甫谧言,云窦后名猗房。窦姬以良家子身份入宫伺候吕太后,后被赐予代王刘恒。刘恒即位后窦姬被立为皇后。景帝即位后尊其为皇太后。建元元年,汉武帝即位,尊其为太皇太后。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窦太后去世,与汉文帝合葬霸陵。

至于窦漪房的简介,也很简单,感觉是一个很不错的老太太。

从历史上所有具有影响力的后宫主政者来说,窦太后,还是很不错的。

既具有足够的影响力,也没有过多的干预朝政,这是很难得的。

但仔细分析起来,感觉也不是很爽。

总体上说,就是没有突出的政治表现,但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几代帝王的行政。

作为一个历史爱好者,实在没能力去评价这么一个伟大的女性。

仅仅从自己的一些感受,说一下粗浅的认识,敬请大家吐槽、批判吧。

01

良家子窦漪房

史书一般把窦漪房的出身说成良家子,也就是平民出身、农家女。

良家子是一个具有特定政治意义的汉语词汇,一般旧时指良家子女或清白人家的子女。

汉朝时,指从军不在七科谪内者或非医、巫、商贾、百工之子女,为良家子。

七科谪内是指的犯了七种罪行被谪发远征或戍边的人。

“士、农、工、商,四业分居”的重农抑商政策,把商贾、百工也纳入了贱业。

基本上良家子指得就是士族、农民。令今天难以接受的是,医者也是贱业,其子女如同巫者子女一样,算不得良家子。

《史记索隐》记载,窦漪房出生在汉高祖初年,其父早年经历秦朝动乱,隐居清河郡观津县不问世事,过着清贫垂钓的生活,后来不幸坠河身亡。

这就是说,窦漪房的家庭从事农业劳作,但也不是一个很普通的农家,类似于诸葛亮的躬耕陇亩。尽管清贫,但其父似乎是个隐士。

这对窦漪房可能影响很大,这也是她同其他四位宫女被吕后遣送出宫,前往代国,单单一人被代王刘恒喜欢的原因之一吧。

善良贤惠,没有过多的贪欲,得以让以仁孝治天下的代王、后来的汉文帝宠幸、信任和尊敬 。

这个对后世还是很有启发、借鉴意义的。

02

天下父母向小儿

窦漪房与汉文帝生有一女二男:长女馆陶公主刘嫖,长子汉景帝刘启,少子梁孝王刘武。

同时期,代王刘恒与王后也生育了四个儿子,但在刘恒继承帝位前,王后和她的四个儿子全部病逝。作为长子的刘启就被立为太子,窦漪房母凭子贵,也就成为了皇后。

前157年,文帝驾崩,太子刘启即位,窦皇后被尊为皇太后。

窦太后非常宠爱自己的小儿子梁王刘武,赏赐给他的财物不计其数。梁王得宠,大兴土木,出行规格比于天子,珍宝财富比京师还多。

景帝三年(前154年),景帝尚未立太子,刘武入朝,景帝酒后说将来自己离世后,便把帝位传给梁王,刘武和窦太后听后皆大欢喜。

景帝一共有十四个儿子。此时,景帝庶长子刘荣已经十八岁,曾被立为太子,因其母不大度受牵连被废;后来被立为太子刘彻,是景帝第十子,也就是后来的汉武帝,已经三岁了。也就是刘彻前面还有九个哥哥。

景帝有这么多的儿子,还说把帝位传给梁王,这个玩笑就有点开大了。

窦太后的侄子詹事窦婴和楚相袁盎都上言景帝,兄终弟及不合礼制,也违背高祖的遗制,从中力谏。

窦太后非常生气,就接受窦婴的辞职,并且把他从进出宫的名册上删除;梁王怨恨袁盎,与人密谋把他刺杀。

景帝察知梁王刺杀袁盎之后,怨恨梁王。梁王惧怕,通过长公主刘嫖向窦太后谢罪,景帝才宽恕了他。

梁王进京负荆请罪,但是兄弟关系已经不能回到从前,景帝不再容许梁王滞留京城。梁王回到封国,忧郁而死。

太后整日哭泣,拒绝进食,说:“帝果杀吾子!”

景帝哀伤害怕,就把梁国分为五个国家,分封梁王五个儿子为王,而梁孝王的五个女儿皆食汤沐邑。

太后这才开心起来,还因此加了一餐。

景帝二年(155年)时,景帝采纳御史大夫晁错的建议削藩,导致七国之乱爆发。景帝想利用窦氏家族来平定刘氏诸侯王叛乱,但没有人能够担当重任,景帝只得重新启用窦婴为大将军,平定了叛乱,封他为魏其侯。

之后,窦太后多次进言景帝要拜窦婴为丞相。景帝说:“太后难道认为我有所吝啬,才不让魏其侯为丞相吗?魏其侯这个人骄傲自满,容易自我欣赏,做事草率轻浮,难当此重任。”

最终还是用建陵侯卫绾为丞相。

03

太皇太后干政

景帝后元三年(前141年),景帝驾崩,太子刘彻即位,是为汉武帝,尊窦太后为太皇太后。

汉武帝建元元年(前140年),欲推行新政。由于一系列的举措影响了权贵集团的利益。毁谤魏其侯窦婴等人的言论,天天都传到窦太后的耳中。

窦太后在汉文帝时期,就双目失明,为此也曾经失宠,招致屈辱。但对于朝政却毫不闭塞,一清二楚。

太后喜好黄老学说,与新政推崇者理念不同,窦太后因此心中不悦。

前139年,赵绾上书武帝说,不要把政事奏给太皇太后,窦太后大怒,将御史大夫赵绾、郎中令王臧下狱,其后二人自杀。丞相窦婴、太尉田蚡被免职。

汉武帝所推行的新政也全部被废除。

前135年,窦太后驾崩,与汉文帝合葬霸凌。

不清楚窦太后出生年月,从长公主刘嫖出生于前189年推算,窦太后去世时,刘嫖已经五十五岁。如果窦太后十几岁入宫伺候吕太后,几年后出宫,跟随代王刘恒时,大约在十五到二十岁左右。窦太后应该寿命在七十以上。从前179年被立为皇后到去世,四十多年的时间里,窦太后主持后宫,影响了文帝、景帝、武帝三代帝王。

窦太后应该是继吕雉吕太后之后,史上第二位强势的皇太后。虽然窦太后不像吕后那样专权跋扈,独揽朝政,惨无人道,但也屡屡干预朝政。

尽管是辅佐文帝、景帝、武帝三代帝王,对于铲除诸吕后的刘氏政权的稳固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也沿袭了太后干政的传统,对于后世历代封建王朝后宫干政起了一些负面的影响。

这个题目太大,是专家和史学家的活,是对是错,我没有资格,也不敢有任何的评价。

只是看到这个问题,说一点自己的感受,接受友友们的批评和指教。

吐也好,赞也好,我洗耳恭听!

西汉皇太后窦漪房的简介,历史上的窦漪房是怎样的?

无论是早些年的《汉武大帝》还是后来的《美人心计》这些影视作品都塑造了一个运筹帷幄,深谙权谋的窦太后形象。

历史上的窦氏其实并没有留下明确的名字,民间传说叫做“窦漪房”,作为汉文帝朝的皇后、汉景帝朝的皇太后与汉武帝朝的太皇太后,窦氏历经五代皇帝,辅佐三代帝王,的确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女性。

灰姑娘阴差阳错的上位史

窦氏出身贫苦,幼年时代父亲死去,兄弟离散,无依无靠的窦氏被迫入宫成为宫女。汉惠帝时期,吕后赏赐宫女给诸侯的时候,本来想前往离故土近些的齐国的窦氏,阴差阳错分配去了代国,伺候当时还是代王的刘恒。

虽然窦氏后来成为了刘恒的皇后,不过窦氏并非元配。当时的刘恒有自己的王后,王后还生育了四位子嗣。然而窦氏入宫后,代王后与其所生的四位王子全都先后死去,深受刘恒与薄太后宠爱的窦氏继位代国王后。

窦氏出身不高,但其人生实在令人艳羡——从一介宫女成为诸侯妾室,再到藩王王后。随着吕后死后,“诸吕之乱”被平定,刘恒被宗室汉臣迎立为新帝,窦氏四平八稳不费力的成为了母仪天下的汉朝皇后。

娇惯女儿溺爱幼子的执拗老太太

窦氏为刘恒生育了三个儿女——嫡长女馆陶公主刘嫖、汉景帝刘启与梁王刘武。

除了刘启之外,窦氏对自己的女儿还有小儿子非常疼爱娇纵。馆陶公主是文帝朝唯一的嫡公主,尊贵无比,窦氏也对馆陶公主疼爱非常处处庇护,还吩咐自己千秋之后所有的私产悉数由馆陶公主继承。这也使得后来的馆陶公主非常跋扈,人称“窦太主”。

而更夸张的是窦氏对小儿子刘武。刘武最初的封地是刘恒的发家地代国,后来又改去了最富有的梁国。窦氏疼这个小儿子到什么程度呢——想让刘武也做皇帝。窦氏甚至曾经强迫景帝刘启册立刘武为皇太弟,想让自己两个儿子都做皇帝,只不过因为朝臣甚至窦氏母族都极力反对才作罢。

辅佐三帝,成就汉武帝伟绩的女人

其实文帝与景帝两朝,窦氏对于朝政的影响力非常有限,直到景帝驾崩以后,成为太皇太后的窦氏才真正成为掌权者。

窦氏是历史上最后一位信奉黄老思想的封建统治者,站在汉武帝的角度来看,窦氏的确处处掣肘。每每汉武帝希望用兵,窦氏都极力反对,然而纵观全局,整整六年,武帝刘彻能够平稳的完全掌权,能够开创后来的盛世,与太皇太后窦氏密不可分。

所以说,窦氏如同一只老母鸡,她并不贪恋皇权,更像是位守护者,从她的羽翼之下孵化出了一个强盛的大汉帝国。

西汉皇太后窦漪房的简介,历史上的窦漪房是怎样的?

平阳狐狸,回答问题

窦漪房,即西汉窦太后。什么样的人生才配称做「开挂人生」?不妨让窦太后来告诉你。

命运——开挂人生(窦漪房 剧照)

窦漪房的一生,只有大起,没有大落。而且连续五次大起,服务三代君王,相当魔幻。

窦漪房的人生,可以这么总结:早年的贫寒农家女,吕后时期的窦姬(宫女),代王刘恒的窦王妃,汉文帝刘恒的窦皇后,汉景帝时期的窦太后,汉武帝时期的太皇太后。人生连续五级跳,一跳更比一跳高。

窦太后本是贫寒的农家女,其父钓鱼为生,幼年时父亲坠河而亡,后入宫服侍吕后。一次吕后决定让一批宫女离开宫廷,赏赐给各藩王,当时年轻的窦漪房也在出宫名册之中。

窦漪房是河北人,希望负责出宫事宜的太监将自己的名籍放到赵国,而由于太监的疏忽将其放到了偏僻的代国。窦太后的开挂人生就由这次疏忽而拉开了序幕。

当时的代王就是后来的汉文帝刘恒。赏赐给代王的 5 位宫女中,刘恒唯独喜欢窦漪房。窦漪房也很争气,先后为刘恒生下一女二子。而刘恒的原配王妃和其生的 4 个儿子又先后离奇早逝,窦漪房更是稳如泰山。

公元前 180 年,吕后去世。时任代王的刘恒被大臣拥立为帝,是为汉文帝。窦漪房随即成为皇后,而其长子刘启被立为皇太子,为后来的汉景帝。汉武帝得称窦太后一声祖母了。

一次太监的失误,让窦漪房遇见了汉文帝刘恒。刘恒的原配妻子去世,让窦漪房成为了刘恒的皇后。刘恒原配妻子的 4 个儿子也先后去世,让窦漪房的儿子成为了皇太子。不管是天灾还是人祸,命运始终站在了窦太后一边。家族——杰出外戚

外戚干政是历代封建王朝永远摆脱不了的梦魇,在汉朝尤为突出。但窦氏外戚却有些与众不同,没有什么大奸大恶之徒。

汉文帝刘恒登基为帝后,窦漪房被册封为皇后,父母被追封,这是常规操作。当窦漪房被封为皇后时,她早年失散的兄弟窦广国还在给人帮工做仆役,后姐弟相认,窦广国也被封侯。

西汉景帝武帝时,有一位著名的大臣叫窦婴。在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时担任大将军,驻守荥阳,立下大功被封为魏其侯,在汉武帝初年担任丞相。这位窦婴便是窦太后的侄儿,具有一定的军事和政治能力,算是一代贤臣。

窦氏外戚虽也多有封侯,但整体上对朝政的负面影响较小。也不如其他外戚一样飞扬跋扈,唯一一位身居高位的外戚窦婴,还是一位名臣。整个窦氏外戚家族没有给西汉朝廷带来什么大的祸患。家庭——宠爱幼子

俗话说「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幼子」,窦太后是贫苦的农家女出身,当其有能力影响朝局时,也免不了农村老太太的做派,十分喜爱自己的小儿子。

前文说过,窦太后为汉文帝生下一女二子。一女即大名鼎鼎的馆陶长公主刘嫖,长子是汉景帝刘启,幼子即是梁孝王刘武。

窦太后十分宠爱刘武,对其的赏赐非常丰厚,刘武也大兴土木,其宫殿服饰车马堪比京师。

窦太后一直想让汉景帝传位给自己的弟弟梁王刘武。有一次酒会上,汉景帝酒后说愿传位给刘武,太后十分高兴。没想到窦太后的侄儿窦婴站出来,纠正汉景帝的错误,让窦太后十分憎恶。窦婴于是辞职,窦太后也将窦婴从出入宫廷的名册上除名。

另一次涉及到皇位继承问题时,另一大臣袁盎又跳出来表示反对,也引起窦太后和梁王刘武的忌恨。后刘武派刺客刺杀了袁盎。汉景帝追查此事,刘武走窦太后的路子,才免于一死。

后梁王回封国,郁郁而终。窦太后以为是汉景帝杀了梁王,于是茶饭不思,十分愤怒。汉蒋帝后将梁王刘武的梁国分为 5 部分,分封梁王的 5 个儿子分别为王,这才让窦太后稍稍高兴,开始吃饭,还多吃了一餐。

从窦太后对小儿子梁王刘武的种种表现,可以看出一个母亲对自己小儿子的疼爱,但这种疼爱已经到了过分的程度,最终反而害了梁王。

政治——信奉黄老

西汉初年,天下初定,民生凋敝。汉文帝汉景帝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崇拜黄老,主张无为而治,开创了「文景之治」。

窦太后作为汉文帝的皇后,汉景帝的母亲,自然也深受黄老学说的影响。但到了汉武帝时期,国力开始强盛,儒家学说开始抬头,与窦太后发生了分歧。

有一位研究「诗」的博士辕固被窦太后召见,向其询问关于黄老学说的问题,辕固没有给予正面评价。窦太后于是大怒,将其放进园中让其刺杀野猪,说白了就是让他去送死。后由于汉武帝的安排,给了辕固一把十分锋利的兵器,最终杀死野猪,捡回一条命。

当时窦婴任丞相,田蚡任太尉,朝中的一些重臣也都崇尚儒家学说。这与窦太后的治国理念发生了根本冲突,窦太后于是下诏罢免了窦婴,田蚡等人的职务。

公元前 135 年,窦太后去世。她所坚守的西汉初年的黄老学说也随她而去。

随着大汉国力的增强,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及汉武帝的雄才大略,西汉进入了一个新的政治历史时期。

窦太后从农家女到太皇太后,一路走来,虽有小过,但并未给大汉朝局带来大的变动和混乱。当历史开始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时,她的人生也恰好走到尽头。未来的历史将由她的孙儿——一代雄主汉武帝来书写,窦太后应当放心才是。

西汉皇太后窦漪房的简介,历史上的窦漪房是怎样的?

窦漪房,汉文帝的皇后,史称孝文窦皇后或者窦太后,与西汉初年的几位太后一样,也有着一段阴差阳错的历史才走上太后之路。她是汉初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对西汉初年的政治历史有着较深的影响,特别是对她的孙子汉武帝有着“特别”的影响。

一个“失误”成就了她的太后之路

窦太后的早年经历是很不幸的,父亲因为秦末战乱隐居在观津以垂钓为生,结果却坠河而死。窦太后与自己的哥哥和弟弟就在乱世中失散了。所幸年轻的窦太后在汉惠帝时期进入皇宫成为了吕后的侍女,这样才在乱世中有了晋身的机会。

后来吕后想释放一批宫女出宫,同时也为了更好的控制和监视当时被分封各地刘姓诸侯王,于是就将准备将这些伺候在自己身边的宫女赏赐给这些诸侯王。当时窦太后为了回自己的家乡,就提前和负责这件事的宦官打招呼,让这位宦官把自己安排去赵国。因为赵国离她出身的观津比较近。

结果这位受人之托的宦官却把这件事给忘了,自己把窦太后的名字放到了去代国的名单上,结果名单经过吕后审阅批准了下来。得知消息的窦太后非常生气,哭泣着埋怨那位宦官,但是诏书已下不可更改,于是不情不愿的窦太后就这样踏上了去代国的行程,也不情不愿的开启了自己的太后之路。

一个“八面玲珑”的女人

窦漪房被赏赐给了当时的代王后来的汉文帝刘恒,同行的一共五人。但是最不想去的窦漪房却成为其中最幸运的人,作为吕后的侍女,本来是会让身为刘姓子弟的诸侯们带有恐惧和防备心理。刘邦的其他几个儿子或多或少都表现出这种情绪,当然隐忍的刘恒是其中最不明显的,但是因为吕后对刘姓诸侯的打压和控制,人的防备心还是有的。但是窦漪房却证明了她是其中最“八面玲珑”的一个,成功的在这个复杂关系中获得了最大的好处和利益。

  • 丈夫刘恒:刚才提到这些刘姓诸侯王因为吕后的打压和控制,多少都会带些防备心,但是窦漪房作为吕后送来的侍女,却能够获得刘恒的宠爱,与她同行的其他四人都没有这个待遇。我们从史书中可以得知的是刘恒非常喜爱窦漪房。史书称“独幸窦姬”,很快两人生了一个女儿刘嫖,后来又生了两个儿子刘启和刘武。由此可见窦漪房与刘恒的关系极其恩爱。

  • 代王王后:这是刘恒的原配正妻,史书中没有留下她的名字,目前有一种推论认为她很可能是吕后家族中的女子,是吕后为了控制刘氏诸侯而让刘恒迎娶的王后。史书称其与刘恒生育有四个儿子,可见当时这位代王王后在代国后宫的地位,窦漪房作为妾室能够为刘恒生育子女,而且受到刘恒的独宠,足见她与这位代王王后的关系处的也不差。毕竟刘邦的其他儿子中不乏因为吕后家族出身的王后与其他妾室发生矛盾导致身死国灭的例子。

  • 婆婆薄太后:刘恒的母亲薄太后在刘邦死后被送到了代国,窦漪房与这位婆婆的关系也在史书中有迹可循。刘恒登基后,薄太后下令追封窦漪房的父亲为安成侯,母亲为安成夫人,一切礼法皆按薄太后为父亲灵文侯所置灵文园的制度。由此可见窦漪房与自己的婆婆关系也是非常不错,否则薄太后根本不需要亲自下令来办这件事,完全可以由汉文帝出面。

“文景”两朝的“低调”

汉文帝即位后,先是立与窦漪房的长子为皇太子,不久又立窦漪房为皇后。但是窦漪房却很不幸的失明了,因此她开始在汉文帝面前失宠。但是她却以低调的态度聪明的保住了自己的后位。

  • 史记中记载了她失明之后,汉文帝开始宠信了一位慎夫人。这位慎夫人甚至到了在宫中与窦漪房平起平坐的地步。一次汉文帝带窦漪房和慎夫人一同出行,安排作为的宫人按照以往在皇宫内的座位摆设布置座位。一位大臣看到慎夫人的位置与窦皇后并排,于是就自作主张将慎夫人的位置往后放,导致汉文帝大怒提前回宫。由此可见窦漪房即使被人公然侵犯了她的权威依旧隐忍,可见她为人的低调。

  • 同样的,窦漪房的家人因为她成为皇后,都获得爵位,也成为了贵族。但是窦氏家族却非常低调,完全没有吕后家族的强势。窦漪房的哥哥和弟弟都没有在朝廷担任职务,窦氏家族唯一在朝中担任要职的还是凭借平定七国之乱获得军功出任丞相的窦婴。因此当时的士人对窦氏外戚的评价非常之高,称其家族有谦谦君子之风。

  • 到了汉景帝即位之后,窦漪房就成为了太后。但是窦漪房及其家族依旧不张扬,在这段时期她较为著名的时间就是干预刘启的立储。为了自己的小儿子刘武窦漪房难得的干预了政事,但是后来眼看反对之声过大,窦漪房也就放弃了自己的想法。总体来说她依旧是低调的在后宫当自己的太后。

汉武帝的“克星”

公元前141年,窦漪房的儿子汉景帝去世,她的孙子刘彻继位,也就是著名的汉武帝。当时刘彻只有15岁,登基之后就跃跃欲试的开展新政,结果汉武帝却遇到了他一生中少有的“克星”。窦漪房把这位年轻而负有激情的少年天子给打压了下去。

史书中很明确的记载了窦漪房的学说理念和治国方针,那就是主张无为而治的“黄老之学”。甚至在汉景帝时期她就要求汉景帝和自己的窦氏家族都要学习和贯彻她的理念。结果年轻的汉武帝上台之后就跃跃欲试的要改变这种治国理念,他渴望开拓进取,建功立业。于是窦漪房轻而易举的就利用自己太皇太后的身份将汉武帝实行的新政统统废除。

刚一登基就遭遇挫折的汉武帝只好躲进上林苑与卫青等人去“打猎”。但是这一经历其实对汉武帝是有特殊的意义的。这段生活让汉武帝本人变得更加成熟老练,等他重新出山执掌西汉王朝的时候,他已经成为了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同时他在上林苑的围猎生活也为他培养了一批日后在汉匈战场建立功勋的名将,典型代表就是卫青。

综上,窦漪房因为一名宦官的失误,阴差阳错的去到了代地,并成为刘恒的宠妾。后来又因为丈夫刘恒登上皇位,正妻早逝,又使她登上了皇后宝座,随后更始成为了太后和太皇太后。虽然史书中对她的生活记载的比较简略,而且窦氏家族除了侄子窦婴有一些影响力之外,其他家人都很谨慎低调。但是她从文景两朝特别是汉景帝以来,就极力在西汉政权推行“黄老学说”,提倡继续执行休养生息无为而治的国策,有效的促使了西汉王朝国力的迅速恢复。虽然在汉武帝统治的前六年压制了少年天子的新政,但是却也是历练了这位少年天子的能力,为后来汉武帝开创辉煌的大一统时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