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嘉庆杀和珅的最大原因是因为“贪”吗?
我相信大家对和珅的耳闻都是因为他是因为他是个大贪官。再加上著名演员王刚对和珅的演绎,使和珅这个角色和名字十分深入人心。历史上和珅也是个十分有名的人物,但是和珅晚年却十分凄惨。那么和珅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被杀的呢?
我们先了解下和珅这个人物。
和珅,钮祜禄氏,原名善保。和珅虽然出身于官宦世家,但从小因为父亲早逝便在家中受尽欺凌,虽然家中宽裕,但是挨饿的事情也时常发生。他后期喜欢积聚钱财,贪污受贿,我相信和他从小的家庭环境也有很大的关系。
但是和珅这个人虽然童年悲惨,但是时运却十分的好,仕途一直顺风顺水。乾隆三十八年,和珅便被任命为管库大臣,管理布库,并且政绩很好。他年轻时还是很有作为,并且为官很有成就的,并且起初他为官从不贪污受贿,所以他深受乾隆帝的赏识和信任。
那么他为何最后却结局悲惨呢?我觉得有下面几个原因。
一、利益熏心,贪污受贿
和珅的贪污历史要从他受命督审李侍尧案开始,在李侍尧被处置后,他的大部分家财被和珅私吞。这是和珅的第一次贪污,但是随着乾隆帝对和珅的宠爱愈加。和珅也渐渐膨胀,再加上官员对和珅的讨好与行贿次数越来越多,和珅最后也没有把持住,开始了他利欲熏心,贪污受贿的历程。
和珅最后有多有钱相信大家都知道,说他富可敌国也不为过。当时就有谚语传其富有程度“和珅跌倒,嘉庆吃饱”。树大招风,所以最后他换来了被嘉庆皇帝抄家,赐死的结局,我相信他结局之所以如此悲惨,这个原因是最为主要的。
二、结党营私,权势过大
和珅在得到乾隆宠信之后,随着众多官员巴结讨好,也渐渐在朝堂之上形成了自己的一股势力。要知道,自古以来,为官之大忌无非有二,一是贪污受贿,二是结党营私。和珅在乾隆时期结党营私乾隆身为一代明君怎么可能不知道。他没有处罚和珅可能是看在和珅一辈子为自己操劳,于心不忍。
但最主要的是乾隆帝不能动和珅,因为朝堂上和珅的势力已经发展壮大,并且与其他势力有一种平衡关系,如果随意处置和珅,可能会引起朝堂的骚乱。而乾隆帝也深知和珅对自己的忠心,所以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但是乾隆死后,嘉庆继位,嘉庆帝希望励精图治,而且和珅在嘉庆还是太子时本就关系疏远,再加上和珅权势如果不加以遏制,就会危及统治根本。所以嘉庆赐死和珅是不得不做的事,而对和珅的抄家,自然也是理所当然了。
历史上嘉庆杀和珅的最大原因是因为“贪”吗?
嘉庆杀和珅不是因为贪,真正的原因是和珅功高震主,按照嘉庆的话说,不杀和珅国人只知道有和珅不知道有嘉庆了。
和珅是大清朝最大的贪官,抄和珅的家抄出白银8亿两,大清朝每年的收入才7000万两,和珅的家产相当于大清朝十多年的财政收入。有句话叫“和珅跌倒,嘉庆吃饱”。乾隆末年,国库空虚,已经严重入不敷出,似乎嘉庆为了缓解财政危机而扳倒和珅。但是杀掉和珅相当于竭泽而渔,和珅是聚财高手,留着他可以让他源源不断的为朝廷弄钱,所以,说嘉庆相中和珅的钱才动他这不成立。
和珅是最大的贪官,如果杀了他是为了反腐,那么接下来嘉庆应该把反腐扩大化,顺藤摸瓜查出更多腐败分子,开展一场轰轰烈烈地反腐败运动,可嘉庆扳倒和珅后采取的是息事宁人的态度。嘉庆上任后,在整顿吏治方面下了很大功夫,杀贪官反腐败正好是契机,他并没有利用这个契机,可见他的目的不是反腐。
乾隆对和珅特别宠信,觉得他能办事,让他担任很多官职,其中包括内阁首席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吏部尚书、户部尚书、刑部尚书、理藩院尚书,还兼任内务府总管、翰林院掌院学士、《四库全书》正总裁官、领侍卫内大臣、步军统领等职,几乎囊括了大清所有重要部门的一把手,外界都称他二皇帝,这么多官职集于一身,和珅要想架空嘉庆,是完全有可能的。嘉庆能不但心嘛!这才是他杀和珅的真正目的。
我是豫有得,欢迎加关注互动讨论!
历史上嘉庆杀和珅的最大原因是因为“贪”吗?
说起和珅,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大贪官!贪成为了和珅的代名词,以至于和珅被嘉庆赐死后,民间流传的是“和珅跌倒,嘉庆吃饱”,和珅给嘉庆留了一个大银库!
然而,和珅仅仅是贪吗?倘若只是一个贪字,就使得嘉庆在自己老爹乾隆尸骨未寒之时,迫不及待地除掉其宠臣,那么嘉庆就显得太小家子气了!
那么,嘉庆杀和珅是为了什么呢?答案很明确,为了树立自己的威严与完整的话语权,不然无法服众和政令通达!对于嘉庆来说,和珅所贪钱财只是一个数字,无关紧要!最最现实的是,和珅把持朝政多年,党羽遍天下,如果不扳倒和珅,嘉庆的亲政只能流于表面!
嘉庆曾总结到:“层层朘削,皆为和珅一人。朕所以重治和珅之罪者,实为其贻误军国重务。”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大清国失民心,一切皆因和珅而死,我杀和珅以谢天下!
从嘉庆仓促宣布的和珅二十大罪中,我们可以得知,前十二条都是在说和珅独揽朝权,独断朝政,肆意妄为,培植私党等,第十三,十四条是和珅的府邸和陵墓修的奢侈和逾制,最后的五条才是说和珅的种种敛财行为。
说和珅的独揽朝权,独断朝政一点也不假。我们来看看和珅倒台前身上兼过多少职务。领班军机大臣,首席内阁大学士,身兼三部(吏部,户部,刑部)和一院(理藩院)尚书,另外还兼着内务府总管,翰林院掌院学士,《四库全书》总纂官,领侍卫内大臣,步军统领等十几个要职。这些个职务在身,和皇上又有多大差别呢!在乾隆当太上皇的那几年,和珅仍是如此权利,嘉庆情何以堪。
嘉庆元年,乾隆禅位做了太上皇!可是做了一辈子皇上的乾隆,又怎舍得放弃权利带来的美妙滋味呢!所以嘉庆虽名为皇帝,却是完完全全如同傀儡般,无一丝权利!乾隆为了堵天下人之口,和珅就成为了乾隆的代言人,也就是说和珅间接的架空了嘉庆!此时的乾隆早已垂暮之年,耳聋口吃,只有和珅能听得懂他说什么。以至于上朝的时候,和珅站在乾隆和嘉庆的中间,乾隆说什么,和珅凭自己的判断来颁布圣谕,等同一切朝政处置出自和珅之口,和皇帝圣御并无区别!旁边看着的嘉庆,恨和珅吗?答案不言而喻!!
和珅这不是权高震主,而是权高越主!嘉庆不得不去想,是否天下人只知有和珅而不知有嘉庆,甚至怀疑和珅是否蓄意谋反,只得快刀斩乱麻,先下手为强!
总结:英国使者马戈尔尼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写到,许多中国人都在私下里称和珅为二皇帝。那么,这样的和珅,就算他是清如水,明如镜的清官,嘉庆也不可能留他,更何况他还劣迹斑斑了。
另附嘉庆宣布的和珅二十大罪,大家可以收藏!
- “朕于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日,蒙皇考册封皇太子,尚未宣布谕旨,而和珅于初二日即在朕前先遞如意,漏洩机密,居然以拥戴为功,其大罪一。”
- “上年正月,皇考在圆明园召见和珅,伊竟骑马直进左门,过正大光明殿,至寿山口,无父无君,莫此为甚,其大罪二。”
- “又因腿疾,乘坐椅轿抬入大内,肩舆出入神武门,众目共睹,毫无忌惮,其大罪三。”
- “并将出宫女子娶为次妻,罔顾廉耻,其大罪四。”
- “自剿办教匪以来,皇考盼望军书,刻萦宵旰,乃和珅于各路军营遞到奏报,任意延搁,有心欺瞒,以至军务日久未竣,其大罪五。”
- “皇考圣躬不豫时,和珅毫无忧戚,每进见后,出向外廷人员叙说,谈笑如常,其大罪六。”
- “昨冬皇考力疾披章,批谕字画,闲有未真之处,和珅胆敢称不如撕去,另行拟旨,其大罪七。”
- “前奉皇考谕旨,令伊管吏部、刑部事务,嗣因军需销算,伊系熟手,是以又谕令兼理户部题奏报销事件,伊竟将户部事务一手把持,变更成例,不许部臣参议一字,其大罪八。”
- “上年十二月,奎舒奏报循化、贵德二厅,贼番聚众千余,抢夺达赖喇嘛商人牛只,杀伤二命,在青海肆劫一案,和珅竟将原奏驳回,隐匿不办,全不以边务为事,其大罪九。”
- “皇考升遐后,朕谕令蒙古王公未出痘者,不必来京。和珅不遵谕旨,令已未出痘者俱不必来京,全不顾国家抚绥外藩之意,其居心实不可问,其大罪十。”
- “大学士苏凌阿,两耳重听,衰迈难堪,因系伊弟和琳姻亲,竟隐匿不奏,侍郎吴省兰、李潢,太仆卿李光云,皆曾在伊家教读,并保列卿阶,兼任学政,其大罪十一。”
- “军机处记名人员,和珅任意撤去,种种专擅,不可枚举,其大罪十二。”
- “昨将和珅家产查抄,所盖楠木房屋,僭侈逾制,其多宝阁,及隔段式样,皆仿照宁寿宫制度,其园寓点缀,与圆明园蓬岛瑶台无异,不知是何肺肠,其大罪十三。”
- “蓟州坟茔,设立享殿,开置隧道,附近居民有摵土陻之称,其大罪十四。”
- “家内所藏珍宝,内珍珠手串,竟有二百余串,较之大内多至数倍,并有大珠,较御用冠顶尤大,其大罪十五。”
- “又宝石顶并非伊应戴之物,所藏真宝石顶有数十余个,而整块大宝石不计其数,且有内府所无者,其大罪十六。”
- “家内银两及衣服等件,数逾千万,其大罪十七。”
- “且有夹墙藏金二万六千余两,私库藏金六千余两,地窖内并有埋藏银两百余万,其大罪十八。”
- “附近通州、蓟州地方,均有当铺钱店,查计资本,又不下十余万,以首辅大臣,下与小民争利,其大罪十九。”
- “伊家人刘全,不过下贱家奴,而查抄赀产,竟至二十余万,并有大珠及珍珠手串,若非纵令需索,何得如此丰饶?其大罪二十。”
历史上嘉庆杀和珅的最大原因是因为“贪”吗?
大家好,鄙人司徒少雄,关于这个问题,我来发表两句看法。
乾隆第一宠臣,清朝第一贪官和珅。乾隆西去,嘉庆掌握实权后,便被嘉庆皇帝迫不及待的抄家,斩首。那么嘉庆皇帝迫不及待的处理和珅到底是因为什么呢?
我们先来看看和珅是什么人:和珅(1750年7月1日—1799年2月22日),姓钮祜禄氏,原名善保,字致斋,自号嘉乐堂、十笏园、绿野亭主人,满洲正红旗,清朝中期权臣、商人。和珅在乾隆朝,官拜文华殿大学士,其职务主要包括内阁首席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吏部尚书、户部尚书、刑部尚书、理藩院尚书,还兼任内务府总管、翰林院掌院学士、《四库全书》正总裁官、领侍卫内大臣、步军统领等数十个重要职务。利用手中职权,一共敛财,约值八亿两至十一亿两白银,所拥有的黄金和白银加上其他古玩、珍宝,超过了清朝政府十五年财政收入的总和。这数据,也不愧和珅有古今第一贪官的称号。他是幸好没有活在洪武年代,贪污六十两白银便要判死刑。
乾隆帝已经进入垂暮之年,他上朝时命令和珅站在他和嘉庆的旁边,因为只有和珅才听明白乾隆在说什么。所以每天上朝满朝文武三跪九叩后,和珅就等同摄政,满朝文武上奏什么,他就“听取”乾隆说话,自己下判断,把持朝政,因此清人都称和珅为“二皇帝”。而坐在一旁的嘉庆没有实权,真正握有实权的是和珅和乾隆。乾隆、嘉庆两帝的人身自由受到和珅很大的限制,因为无论是太监、官女或者是亲信官员都有可能是和珅派来的间谍。和珅权大欺主,所以英国使臣马戛尔尼于回忆录写:“许多中国人私下称和珅为二皇帝”。所以,这才是嘉庆皇帝必须要杀掉和珅的目的,顺便将其家产充入国库,坊间有和珅跌倒,嘉庆吃饱之说,正可谓是一举两得。
最后,鄙人百万字长篇武侠小说《雍杰传奇》正在头条号上火热连载,喜欢武侠小说的朋友可以关注我头条号,点击收藏阅读。鄙人每晚都会在头条的悟空问道账号上提出关于《雍杰传奇》的问题,凡是回答正确点赞最多的的书友或者粉丝,均能获得鄙人额外的奖励,活动多多,让我们一起去闯荡江湖吧。
历史上嘉庆杀和珅的最大原因是因为“贪”吗?
我是一更历史!
嘉庆杀和珅只因为贪?当然不是!
清朝著名的商人,就是日后被评为世界首富的伍秉鉴,曾经评价乾隆时期的大臣和珅:“和相为人穷奢极侈,以珠佐食,家中又以黄金为器。吾日进万两,仍不能望其项背。”可见和珅其家财!
提到和珅,身上的标签就是“巨贪”。他这个人其实还是十分精明能干,擅长敛财,所以深得乾隆皇帝的宠幸。
乾隆宠幸和珅到什么地步呢?他将自己的小女儿十公主嫁给了和珅的长子。并且当和珅经营各种工商业的时候,乾隆皇帝竟然十分支持,这样一位皇亲国戚,又担任了清王朝政府的数十种关键职务(包括内阁首席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吏部尚书,户部尚书,刑部尚书,步军统领等等),他的地位以及风光在当时无人能比。
后来乾隆年岁已高,禅位给嘉庆皇帝,而此时的嘉庆皇帝并没有获得实权,真正的权力仍然掌握在已经成为太上皇的乾隆手中。
此时的乾隆已经步入垂暮之年,说话言语不清,上朝时命令和珅站在他和嘉庆的旁边,因为只有和珅才听明白乾隆在说什么。当时上朝的时候,文武百官叩首,此时的和珅相当于摄政,百官上奏什么 ,“听取”乾隆说话,自己下判断,把持朝政,因此被当时很多人称为“二皇帝”。
嘉庆虽然厌恶和珅,但根本没有办法拿他怎么样。嘉庆四年,乾隆驾崩,和珅彻底的失去了靠山。嘉庆皇帝在获得实权后,开始着手整治和珅及其亲信党羽,并宣布和珅的二十条大罪,下旨抄家,抄得白银八亿两。要知道,乾隆年间清朝每年的税收,也不过才七千万两。
乾隆帝死后十五天,嘉庆帝便赐和珅在狱中自尽,和珅死时年仅四十九岁!
在《清仁宗睿皇帝实录》里记载,和珅犯下二十条罪状,罪已至死。在自裁前曾经写了一首诗:“五十年来梦幻真,今朝撒手谢红尘。他日水泛含龙日,留取香烟是后身。”
那么嘉庆杀和珅真的只因为贪吗?其实不是,背后也有自己的实质目的。首先,由于和珅的权势太大,而嘉庆刚刚成为皇帝,位置还没有坐稳,和珅便咄咄逼人,这让他成为嘉庆皇帝眼里最大的威胁。而且和珅的种种行为,在嘉庆眼里看来都是他要挑战皇帝的权威,因此和珅对于嘉庆帝来说,不得不杀。
我相信,如果当时的太上皇乾隆没有掌握着大权,而是交给嘉庆帝,那和珅估计早被赐死了。所以乾隆死后,嘉庆皇帝才动手,主要是因为已经掌权了。
其次,由于和珅喜欢奢侈的生活,而嘉庆皇帝喜欢节俭,崇尚简单的生活。对于和珅纸醉金迷的日常生活,他十分看不惯。
再加上嘉庆皇帝最讨厌的便是贪赃枉法,并且嘉庆皇帝还十分讨厌大臣虚伪的讨好他,而和珅曾经对乾隆皇帝的溜须拍马屁,让嘉庆皇帝十分反感。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和珅统管着军机处!军机处在雍正时期,只是相当于如今的企业总经办这个部门一样,军机大臣也不过是传旨办事,对制定政策起的作用不大。
但到了乾隆执政时期,其职责几乎无所不包,军机处所承担的职权,已使它超出内阁之上,而成为全国政事的中枢。尤其还是和珅统管军机处的时候,它打破了制衡的框架,要求“凡有奏折令具副本关会军机处”。
这相当于说,此时的军机处不仅仅参与了决策,还实际掌控了各方信息的渠道,增加了皇帝被操纵的风险,作为皇帝,谁能安心?这也就是为什么和珅死后,嘉庆皇帝立即废除了这条规定。
虽然后来嘉庆皇帝在打压军机处,但他也是在基于和珅统管时期的拨乱反正,他本人还是非常肯定军机处的作用。因此在嘉庆执政时期,军机处甚至被提高到了“平章军国重事”的宰辅地位,成为皇帝统治的一只有力的臂膀。
历史上嘉庆杀和珅的最大原因是因为“贪”吗?
重臣“贪”对于中国古代的帝王而言,从来都不是什么“罪过”。有贪心说明没有野心,尤其是位列中枢、位高权重文臣或手握重兵、功高震主的的武将,中国古代的皇帝甚至从内心里愿意他们去“贪”!而且,“贪官污吏”自古以来从来就不是什么好名声,有了这样的“恶名”在外,还指望能够聚拢民心吗?没有野心、又失去了民心,这样的人不正是中国古代帝王们需要的“犬”吗?汉相萧何不就曾经以“与民争利”向汉高祖刘邦表白自己没有野心、只求富贵吗?石守信等人在“杯酒释兵权”之后大肆铺张、过起了奢靡的生活,恐怕也不只是因为自身“贪图享乐”吧?说白了,这一切都是做给皇帝看的,为的就是让皇帝放心!
对于和珅这样位居殿阁大学士、军机大臣,爵封一等公的大臣而言,“贪”根本不能成为其倒台的原因,充其量也就是倒台之后的“罪名”之一罢了。清高宗弘曆知道和珅“贪”吗?怎么可能不知道!和珅彼时虽然权势熏天,却做不到一家独大、只手遮天,朝堂之上与和珅“不对付”的官员大有人在,这些人又怎么可能不将和珅的“贪”捅到清高宗面前?既然清高宗知道和珅“贪”,那么他为何自始至终都对和珅的“贪”视而不见呢?
和珅却是能力出众提起和珅,现而今很多人第一个相起的都是王刚先生饰演的“和胖子”,似乎和珅就是一个溜须拍马之徒,根本没有什么能力可言。可事实上呢?和珅短短数年便从一个正五品的三等侍卫爬到了侍郎、军机大臣的高位,靠的恐怕不只是溜须拍马那么简单!仅“李侍尧案”便能看出和珅的手腕。面对位列封疆多年的李侍尧,“初出茅庐”的和珅不仅出色地完成了清高宗交代的任务、拿下了李侍尧,而且还没有与李侍尧彻底撕破脸,日后甚至还与复出的李侍尧私下里达成了许多“默契”。仅此一点,就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不是吗?
再者,和珅会“贪”,但他更会为清王朝“赚钱”。很长一段时期里,和珅主理户部,面对所谓“乾隆盛世”之下早已“千疮百孔”的经济“烂摊子”,和珅没有“哭穷”、也没有“得过且过”地混日子。而是利用一切办法为清高宗提供了支撑所谓“乾隆盛世”和他那“十全武功”之梦的财政支持!仅此一点,就足以让清高宗留下和珅的小命了。
清高宗的政治需要作为清高宗的“钱袋子”和“大管家”,晚年清高宗想要继续支撑起自己“盛世余晖”的清高宗俨然已经离不开和珅了。没有和珅,清高宗靠什么去继续支撑所谓“乾隆盛世”的“花架子”,又靠什么去成就自己的“十全武功”?可是,总不能“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吧?适当给和珅一些“好处”是必须的!更何况,对于花钱如流水的清高宗而言,金银从来都是身外之物,和珅黑了就黑了,只要他还有用处、还能为自己“卖命”,这就足矣。话又说回来,和珅再“贪”,对于清高宗而言也不过就是“零存整取”而已,哪天想要收回这些“身外之物”,拿下和珅就是了!后来清仁宗拿下和珅不就留下了“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说法吗?和珅“贪”再多也敌不过皇权。
更重要的是,晚年、尤其是嘉庆元年之后,和珅对清高宗的“用处”已经不仅仅是经济上的需要了。面对一个比皇太子“威胁”更大的皇帝儿子,清高宗岂能完全放心?可年事已高,八十多岁的清高宗已经没有太多精力去和儿子勾心斗角了。这个时候,和珅的作用就出来了。说白了,清高宗是拉着狗绳的主人,和珅就是那条狂吠的恶犬!他的目的只有一个,用和珅作为自己在台前监视和制衡儿子清仁宗的工具。而那条“狗绳”便是兵权,清高宗晚年收回了和珅所有可能涉及军队的权力,和珅手里没有一兵一卒,再蹦哒也没用……清高宗父子要收拾他,也就是分分钟的事情。
“禅位”之后的清高宗对儿子清仁宗的态度比较矛盾,既担心他做大、影响自己的权力,又想他做大、将来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一个是皇帝对“储君”的态度、一个是父亲对儿子的态度,总之相当拧巴!而和珅的存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在“调和”这种拧巴。让和珅这条恶犬狂吠,可以起到“吓”儿子的作用,让儿子不敢把手伸得太长;手里拉着“狗绳”又可以防止和珅这条恶犬真的咬到心肝宝贝儿子。将来自己真的要离开地球了,把“狗绳”交给儿子就行,要继续养着这条狗、还是杀了做成“红烧狗肉”,儿子怎么着都行。
嘉庆元年,清仁宗大位已定和珅不知道吗?和珅傻吗?不会提前巴结清仁宗这位“新主子”吗?和珅不傻,一切都心知肚明,可问题是,清高宗就是需要他做这只狂吠的恶犬,他别无选择!如果主动向清仁宗“投怀送抱”、哪怕只是“暗送秋波”,和珅根本活不到嘉庆四年正月!横竖都是个死,和珅还能怎么样?好歹清高宗还给了和珅一块“免死金牌”、把亲闺女嫁给了他儿子。将来即便清仁宗“秋后算账”,至少钮祜禄氏不至于满门死绝。可如果和珅得罪了清高宗、清高宗铁了心要灭他,结局恐怕就很难说了……
书归正传,清仁宗为什么非要杀了和珅呢?难道没有其他两全其美的办法吗?这个,似乎还真没有。说白了,和珅就是清高宗为清仁宗“预留”的。
立威在嘉庆元年至嘉庆四年正月之前,清仁宗虽然名义上是清王朝的皇帝,可实际上不过就是一个顶着皇帝头衔的“皇太子”而已。说彼时的清仁宗是“傀儡皇帝”,恐怕也不为过。因为父亲清高宗的限制,清仁宗不敢越雷池半步,别说是树立自身的权威、培植自己的势力,连与朝臣走得太近都有可能招来清高宗的猜忌!
嘉庆四年正月,年近九十的清高宗撒手人寰,清仁宗正式接过了权柄。可彼时不仅一众兄弟不把这位曾经的“傀儡皇帝”当回事,连一些朝臣也首鼠两端、在骑墙看风向。如果这个时候清仁宗继续“软弱”下去,皇位能否坐稳恐怕都是个未知之数。他急需要立威,而杀人是立威最直接的方式!杀谁?像祖父清世宗胤禛那样屠戮兄弟?影响太大,而且也犯不上。杀武臣?更不行!清仁宗还需要这些人为自己保驾护航,杀他们立威无异于自断膀臂。那么就只能拿翻不起浪花的文臣开刀了,纵观彼时的朝堂,哪个文臣的影响力能够盖过和珅?清仁宗只能杀和珅立威了!
更何况,清高宗当初留下和珅,本就有这个意图,所以才纵容和珅各种“作”、给清仁宗制造了清算和珅的诸多“理由”和“罪名”。说白了,和珅完完全全、彻彻底底让清高宗给算计了,而且是摆在明面上的,和珅干也得干、不干也得干!这就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所谓“阳谋”,明知是个坑,你还必须往里跳,别无选择。
填补财政赤字除了立威之外,清仁宗杀和珅还有另外一个原因。清高宗在位六十年、掌权六十三年多,开创了所谓“乾隆盛世”。但清仁宗接手的却是所谓“乾隆盛世”虚假繁荣下早已千疮百孔的“烂摊子”,巨额的财政赤字就是清仁宗无法回避的问题。说到这里诸君大概其也知道为什么清高宗要对和珅的“贪”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他是在“储蓄”、“零存整取”,和珅不过就是帮爱新觉罗家暂时保管这次财产而已……“和珅跌倒、嘉庆吃饱”道出了各中的一切。这也是中国古代的皇帝们对重臣贪腐能够有那么大“容忍度”的原因所在,只要你没有野心、没有对抗皇权的实力,皇帝什么时候想要拿回你兜里的银子,也就是上下嘴唇碰一碰的事情,不是吗?就算你生活再奢靡,又能花掉几个银子呢?这对于帝王而言,不过九牛一毛罢了。
综上所述,“贪”对于和珅这样的重臣根本不能算作是什么“罪”,中国古代的帝王们甚至还希望这样的人贪心大一些,毕竟有贪心说明你没野心。和珅之所以被杀,最大的罪名就是“贪”,但这个罪名却不是和珅被杀的真正原因。说白了,和珅是被清高宗、清仁宗父子给算计了,活着有用、死也有大用!一点儿也不浪费……和珅这辈子也“值了”,有句话说得好,不怕被利用、就怕你没用,清高宗父子对和珅绝对堪称“物尽其用”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