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江苏省划分出来的江淮省,为何只存在了3个月?

光绪三十年十二月二十二日(1905年1月27日),清廷划江苏江北地区为江淮省,但仅三个月过后,江淮省就被撤销了,堂堂省级行政区的废设形同儿戏,从侧面反映出晚清政治的混乱。

为什么清廷当时要突然划出一个江淮省?原因还是得围绕着漕运总督的废与留来说。

明清两代都设有漕运总督一职,专职管理漕运事务,简称“督漕”。督漕,即负责将涉河(京杭大运河)省份每年上缴的米石运输到京师,有点“岁贡”的意思。但到了晚清,由于黄河改道山东入海,导致运河航道泥沙淤积,通航条件变差,运河的商业价值也随之下降。

到道光六年,清廷开始试行海运,并逐年增大海运在王朝运输体系中的比重。同时,因为运河的衰落,漕运总督一职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所以朝廷关于取消漕运总督的议论也越来越多了。

光绪二十八年,时任漕运总督陈夔龙首次提出裁撤漕督。(由于明清两代漕督一般都由中央大员兼任,所以他不用担心失业。)但由于政务处经过复议后并不同意此建议,所以第一次裁撤漕督的建议就被搁浅了。但漕运总督一职之后也就保留了两年,在光绪三十年十二月被正式撤销。

为何漕督在两年后又被裁撤了呢?这得归因于两人。一是御史周树谟屡次上奏撤销漕督,他的说辞是:“各省很多负责漕运的官员都已经被撤了,运河南段也不通航了,各省的运粮通道也依序裁减,漕督手下已经没有可以指挥的人手了,漕督一职实在是有名无实啊。”依当时的实际情况来看,周御史的话没有半点水分,皆为忠言。但另外一人的动机就很值得推敲了。周树谟提议裁撤漕督后,张骞顺势让江苏巡抚端方代为上奏,提议在徐州一带设立新行省。

张骞意在江苏分省的意图是,徐州当时正好地处英、德两国势力范围的分界点,加上自古便是军事要地,地势显要,为南北要冲,在此设立新行省,必然能够更有效地抗击洋人。张骞还提到,在徐州设立行省,既能够将漕督之责转移到巡抚,又能够充分利用徐州的特殊地势,训练民兵,开荒养马。

然而事实上,张骞之见实为书生意气。徐州建省就能唤醒江河日下,腐朽至极的清廷吗?何况,即便是泱泱清王朝也耐洋人不得,一个权力都不知几许的新省就能力换狂澜,妄想对抗两个世界头号强国?所以说张骞的想法还是空想的成分比较多。但不确定此议是否藏有他的私心,毕竟张骞当时正在徐州一带开矿设厂。

另外从历史来看,张骞此议也不是一个好建议。江苏、安徽虽然都是跨江而治,但经过数百年的调整磨合,无论是行政体制上,还是文化习俗上,江南江北两地区的民众都已经融为一体了。在徐州建省,必将人为割裂两个地区息息相关的各方面联系,严重的话甚至将引起民愤。更困难的是,行政区划调整必将带来各方面的利益分配,对于当时已经焦头烂额的清王朝来说,肯定是不想节外生枝,另赠麻烦的。既然种种分析都不趋向于徐州建省,为何最终还是成行了呢?

原因是政务处被张骞建议中的“设新省巡抚替领漕督职务”一条给打动了。但考虑到漕督一直驻扎在淮安,为了省却不必要的麻烦,所以最后政务处的意见是把在徐州一带建省改为在江北建省。既然政务处同意了,清廷就马上批准成立江淮省。

果不其然,江淮省一成立就引起了众多官员的强烈反对。反对者主要分为中央“清议派”和地方封疆大吏。“清议派”中以都察院左督御史陆润庠和翰林院侍读学士恽毓鼎的谏言最有影响力。两人观点大同小异,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江淮建省增加机构,影响行政效率,不符合朝廷裁革冗官的大政方针;二是江淮建省划江而治,破坏江苏省的地理环境,影响财赋征收。由于这两位中央大员皆为苏籍官员,一时有二十多名苏籍官员附议,影响甚大。苏籍官员的乡土情结正在发挥作用。

但江淮省的裁撤仍需要更为强势的人物。因为江淮建省影响到自身的权力,身为当事人的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周馥就极力反对此事。因为江淮建省本身就存在着诸多不便之处,所以事实还是有利于反对者。同时,虽然张之洞此时已经调任湖广总督,但两江事务还是与他休戚相关。所以早在张骞提出建省时,张之洞就持反对意见了。晚清的权力格局是,封疆大吏权力大增,中央权力衰退。所以周馥与张之洞这两位东南封疆大吏对东南诸省的权力分配拥有很高的话语权。最后江淮省难逃被裁撤的命运。

说实话,江淮省的废立本身就像是一场发生在晚清乱局中的闹剧。从事后情况来看,清廷在决定设立江淮省一事过于一意孤行了。既未经过重大决策之前的论证程序,也没有考虑到东南政局的利益调整,势必将遭遇重大阻碍。但好在清廷及时地裁撤了江淮省,避免了覆水难收的场面,这点还是值得肯定的。

从江苏省划分出来的江淮省,为何只存在了3个月?

昙花一现的江淮省

清朝光绪三十年腊月(西历1905年1月),清政府宣布在江苏省北部地区,划分出独立的江淮省,将江苏省一分为二。但江淮省成立三个月后,清政府又宣布撤销江淮省,将江淮省重新划分到江苏省境内。

晚清朝廷的朝令夕改,政局混乱,在江淮省问题上,得到充分展示。而值得后人深思的是,为什么清廷要在设立江淮省以后,又撤销江淮省?

这一切要和漕运说起。

漕运的兴衰

在很多晚清题材的故事片中,存在着这样的一个江湖帮会:漕帮。所谓漕帮,可以理解成清朝漕运行业的工人为了报团取暖,而形成的帮会。

所谓的漕运,在清代一度关系到朝廷命脉。从五代以后,因为五代的战乱,北方的粮食等物质,需要南方来供应。在当时,最有效的运输方式,就是利用大运河将南方的物质源源不断的运到北方。一旦漕运遭遇影响,对清帝国会造成很大的被动——因此,有说法认为,鸦片战争期间,英军影响到了漕运,最终迫使道光皇帝不得不向英国低头;咸丰时代,太平军切断漕运,导致京师的物价一飞冲天,一度动摇国本。

不过,随着洋务运动的深入,大清帝国被动的接受了海运。轮船海运模式的效率,也击垮了漕运这个行业。最终,光绪二十七年,光绪朝廷宣布停止运河漕运,并在光绪二十九年宣布撤销漕运总督这个职务。

江淮省应运而生

光绪二十九年的大清帝国,在经历甲午战争、庚子国变之后,已经经不起太大的折腾了,尤其是晚明因裁撤驿卒最终导致李自成造反推翻明朝的例子,对于清帝国来说更是历历在目。因此,清帝国不打算让漕运衙门的人里面,出现李自成第二。

因此,清帝国需要安置漕运衙门的工作人员。但是编制问题自古以来都是一个问题,现成的其余的衙门,并没有多余的编制安置漕运衙门的人。

于是,清帝国想出了这样的一个办法:那就是在江苏省境内,划分出一片土地,成立江淮省,将江淮省的行政编制,用来安置漕运衙门的人。

不切实际的江淮省

清廷宣布成立江淮省以后,引起朝野上下抵制争议。因为一来,江淮省从江苏省境内划走的同时,引入漕运衙门的人,会导致江淮地区行政出现大规模混乱。

第二,江淮省的成立,对东南沿海各省原有的权力格局造成了破坏,触动了很多高级官员俄利益,因此他们有必要予以抵制;

第三,在军事驻军方面,江淮省的驻军调整问题,也导致江苏等地驻军系统出现混乱。

第四,树百年来江苏均为一个整体,强行的划分出江淮省,也不被江苏民众接受。

最终,江淮省只存在三个月,就因为阻力太大,而遭遇撤销。

从江苏省划分出来的江淮省,为何只存在了3个月?

在江淮地区,除了两江总督、江苏巡抚、安徽巡抚这3位封疆大吏以外,还有一位漕运总督。京城需要江南的粮食、布匹等各种生活物资,漕运总督负责整个运河的安全运行。

在清朝的后期,由于各方面的问题,运河严重失修,经常发生粮船沉没的事情。与此同时,海洋运输的水平已经大大提高。从清朝末期开始,清朝开始采用粮船海运的方案。这样一来,大运河的作用大大降低,漕运衙门成了摆设。1905年,清朝准备裁撤漕运衙门。但是漕运衙门那么多人员根本无法安置,也不能让这么多人下岗。作为封疆大吏的漕运总督更难安排,其他省的一把手,谁也不会把位置让出来。

最后,清朝高层想出了一个非常完美的办法,那就是重新划分一个省份。这样既解决了人员安置问题,又不影响其他省份。划分哪个省呢,就是江苏省。1905年1月,清朝高层决定撤销漕运衙门,同时建立江淮省。原漕运总督就任江淮省的巡抚,江淮省的省会在淮安。江淮省的管辖区包括了南京、徐州、连云港、扬州、泰州、盐城等地。换句话说,江苏省的江北地区和南京市,都划分给了新成立的江淮省。

江苏省只剩下了苏州、镇江、无锡等地,也就是今天的苏南地区。这么一块地区简直无法成为一个省份,因此,在划分江淮省的时候,江南地区的官员就强烈反对。江南地区的读书人很多,京城的江南籍占很大比例。眼看自己的老家被拆分,江南地区的官员们开始联合发力,这群官员甚至说动了分量很重的湖广总督张之洞。张之洞出马以后,清朝最高层开始重新考虑省会划分的问题,并且感觉划分江淮省不合适。

两江总督也反对江淮省的建立,这直接打乱了江淮地区驻军的体系。在各方面的反对之下,1905年4月,清朝高层撤销了江淮省。江淮省从建立到撤销,前后仅仅3个月的时间。

从江苏省划分出来的江淮省,为何只存在了3个月?

  •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 从江苏省分出来的江淮省,为什么只存在短短的三个月就取消了?那是因为江淮省的存在,本来就是不合时宜的。为什么这么说呢,下面详细介绍:
1、江淮省的存在本来就是不符合历史的
  • 历史上就没有江淮省这种地方的存在,这和历史的规律是完全违背的。这种强行组织起来的地方,当然是难以存在太久的。
  • 从有省以来的几百年里,就没有江淮省这样的一个存在。之前没有,之后估计也不会有。因为这和习惯不符,也和当地的人文地理不符。
2、江淮省的存在也侵犯了周围几个省的利益
  • 影响最大的就是江苏省。分省以后江苏省就变的很小了。这会让江苏省的地位一落千丈。天空都没有晴朗呢?就像看到万里江山。还是太着急了吧。
  • 另外江淮省还有一部分土地是安徽省的土地。这样江淮省从出生便遭到其他几个省份的强烈反弹,这就注定了江淮省难以长久。
  • 另外江苏分省以后会增加原来居民的税费负担,因为要多出一套行政管理系统,这也是当地居民不乐意看到的。
3、整个江淮省的定位也是不合理的
  • 其他各个省份都是有历史传承的。但是江淮省却是横空出世的。那它定位是什么样子呢?
  • 它有什么样的文化属性和文化内核呢?它靠什么来保持全省的组织向心力,不至于崩溃和解体呢?这些都没有的。
  • 可以说,它的文化认同感是非常差的。组织效率也是不和谐的。江海省内部各个地方,都存在着严重的分歧与不信任感。
  • 江淮省别说走出去,就是在内部都很难保持基本的共识与和谐。这就注定了江淮省难以保持长久。
总而言之江汉城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并不合理的规划,将爱上了笑死奈史密斯和现实的必然。

从江苏省划分出来的江淮省,为何只存在了3个月?

明代二次科举中榜的全是浙江学子,朱元璋为了政治平衡,制约浙江,对南京,淮河,苏北地区的经济,文化扶贫把苏州,无锡,常州,上海从浙江划出的,搞了个江南省(南直隶),这就是江苏省的发源开始。

江南的核心就是杭州,杭州一直也是百越文化的中心,七千多年前河姆渡文化,世界公认的二大农耕水稻发源地马家浜文明,中华文明发源良渚文明都围绕着杭州。中华文明灵魂中传承几千年的丝绸,茶叶,玉文化,龙文化,文字,瓷器,青铜器等等那个不是百越之都杭州周边发源的?这绝对不是偶然的巧合。今天的历史考古证明,杭州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与精神核心源泉。这些资料网上就能查得到。

没有浙江的贡献,会有今天长三角的繁荣吗?苏吹就是一帮忘恩负义的喷子!

从江苏省划分出来的江淮省,为何只存在了3个月?

要说这个江淮省为什么只存在3个月就被撤销,还得先说说它的前身江南省。

江南省是清朝康熙年间设立的省级行政区,它的前身是以陪都南京所辐射的南直隶地区,后来顺治帝撤销了南直隶,在这里设立江南省。

它的涵盖地域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安徽省以及江西省婺源县、浙江省嵊泗列岛等地,几乎涵盖了江南地区。所以这个江南省非常的富裕,它的财政收入占到了清朝的三分之一,除了有钱,出的人才也多,素有“天下英才,半数尽出江南”的说法。

这些固然都是江南地区得天独厚的优越地理位置造就的,譬如兴旺的漕运。但是因为江南省太有钱了,顺治担心这个江南省有了钱就起来反对自己,所以就把江南省给一拆为二。

江南的右面取江宁府(今南京市)、苏州府首字,改称为江苏省,而江南左面取安庆府、徽州府(今黄山市)首字,称为安徽省,这个行政划分一直持续到光绪年间。

那么好端端的为什么要把江苏省一拆为二,又重新设立一个江淮省呢?

这个还得从太平天国运动和鸦片战争说起,这两次战争极为严重的破坏了清朝的漕运,使得清朝统治者意识到漕运很容易被敌人当成自己的软肋。

这个漕运是什么呢?就是专门通过内陆河流把全国的税粮运往京师或者其它指定地方的一种官方制度,但是在太平天国和鸦片战争中,漕运被破坏让清政府一度面临巨大的危险,没有粮食它就无法调拨军队,所以这是非常危险的。

再加上黄河改道,漕运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因此到后期已经不再用漕运,改海运了。漕运在古代是一个非常庞大的部门,而且权力很大,既然漕运不是适合继续存在了。那么必然就要面临着被撤销的命运。

从咸丰年间开始,就已经有了撤销漕运的声音,当时就有大臣上疏咸丰帝说:

清淮(清江淮城)一带,实为南北要冲,漕运总督不兼管地方,宜此时权设江北巡抚,抑或将漕运总督权改斯缺,所有江北各路军务,悉归统制,庶可控扼江淮,声援汝颍。不惟江南群逆绝其觊觎之心,即豫东会捻各匪出没之区,亦可断其一臂矣。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江淮一带地理位置很重要,而且又有钱,漕运总督就不监管地方,既然漕运已经发挥不了作用了。不如就把漕运总督改为江北巡抚,其实就是要把江苏巡抚的权力进一步的做出限制,也是为了加强对江南地区的控制。

毕竟这个江南地区在古代一直都是赋税的主要来源之地,但这件事情一直拖到光绪年间才开始进行。因为反对的人太多了,尤其江苏藉官员,毕竟他们不想自己的权力被稀释,不想自己的利益被别人分走。

所以光绪就以“漕务无事,防卫河工与漕督名实不符”的理由把漕运总督给撤销了,又把江苏省一拆为二,把江宁府、淮安府、扬州府、徐州府和通州、海州划为省级行政区域,即江淮省,而原来被撤销的漕运总督继任江淮巡抚。

但为什么成立了3个月就撤销了呢?

因为江淮省一成立,江苏巡抚的权力和下辖区域就大大缩水,没有分家以前江苏省原本下辖8府3直隶州1直隶厅,但是分家之后,江苏就只剩下4府1直隶州和1直隶厅,基本上可以说把江苏省完全给腰斩了,另一方面由于把江苏拆分后会带来行政上的诸多不便。

江苏巡抚肯定就不乐意了,于是联合江苏藉的官员反对。但是另一方面原本属于漕运衙门里的那些人也不乐意了,因为江淮省成立时,漕运总督改任江淮巡抚,下面的那些职员也跟着在江淮省内任职。

但是江淮省如果一旦撤销,那么他们也只有失业的份。但是最终由于要求撤销江淮省的官员太多,光绪只得以“苏淮分省于治理既多不便”为理由同意将江淮省撤销。这下子漕运衙门里的人一下子傻眼了。

最后都联合起来罢工,“淮抚裁撤,清江人心惶惑,城内外一律罢市,聚众数千人,弹压不理”,这些人又哭诉说“佥云漕督已裁,吾辈悉成饿莩,更无身家可顾”,最后只好通过商议的方式才把这些都妥善解决,该遣散的遣散,该留用的留有。

这场风波才平息下去,江苏巡抚保住了自己的权力,漕运也退出了历史舞台。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